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形体兰花掌

形体兰花掌

发布时间: 2023-09-09 16:08:15

『壹』 求助:形体课教案

脚、手的基本形态及基本位置
1. 中国舞
A.脚形:
a.勾脚:脚尖向上,姆指带动全脚尽力向上勾。(图4)
b.绷脚:姆指带动脚尖尽力向下压,脚背绷直。(图5)
c. 脚:脚背绷紧,脚腕向里拐,脚尖向里翻。(图6)
d.勾绷脚(勾脚尖):脚背用力向下绷,脚趾向上勾回。(图7)
4 5 6 7
B.脚位:
a.正步:两脚靠紧,脚尖向正前1点,身体及头都向1点,重心在两脚上。(图8)
b.八字步:两脚跟靠紧,两脚尖分别为2点,8点,重心在两脚上,眼看1点。(图9)
c.大八字步:在八字步的基础上,两脚跟相距横的一脚半远,重心在两脚中间。(图10)
d.丁字步:左脚在前,脚尖对8点,脚跟紧贴右脚窝处,右脚尖对2点,如一“丁”字。重心在两脚上,眼看1、8点之间,称左丁字步(图11)。右丁字步与此对称。在训练中,站丁字步向旁做动作时,前脚尖对正旁的(3或7点)称横丁字步。
8 9 10 11
e.弓箭步:是丁字步的一种变形和发展。它是将丁字步的前腿向旁(2点或8点)伸出,屈膝,小腿垂直地面,与大腿成稍大于90o的纯角。后腿绷直,脚尖对正前(1点)。重心在两腿中间。要求两肩和腿在一平面上,尽量开胯,臀部向前顶。(图12)前弓箭步:身对正前(1点),左脚向1点迈出一步成弓箭步,右腿绷直,其它要求同上。(图13)
f.踏步:身对2点,在左丁字步位置上,左腿直立为重心,右腿向6点撤步后踏,右脚前脚掌踏地,膝稍弯,两膝内侧相靠,眼看1、8点之间,向上提胯,重心微向前(图14)
g.大踏步:也称大掖步。在踏步的位置上,左腿屈膝半蹲为重心,右腿绷直向6点绷脚伸出,脚尖点地,两大腿根相靠,拧身向1点。(图15)
12 13 14 15
h.虚步:也称点步,分前点,后点步。前点步:以右脚为例,在右丁字步位置上,右脚向正前方。绷脚擦出到最大限度,脚趾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左脚上。(图16)
i.后点步:动作要求基本同前点步。在右丁字步位置上,左脚向斜后方,绷脚擦地到最大限度,脚趾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右脚上。(图17)
j.一字步:两脚脚跟相靠脚尖向两旁分开,分别对3、7点,如“一”字。两腿伸直,靠紧,身体重心在两脚上,全脚抓地,膝盖对两脚尖,臀部向前顶(图18)
k.大一字步:在一字步的基础上,两脚脚跟之间的距离为一脚远,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图19)
16 17 18 19
C.手形:
a.掌:
兰花掌:这是女性常用的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开,中指用力往下压,拇指向中指靠拢,保持约一指的空隙,不要紧贴,食指伸开微微向上翘起。(图20)
虎口掌:这是男性常用的手型。四指伸直,略微分开,虎口张开,大拇指内侧,向手心靠拢,使掌心形成一个自然沟,手臂的力量要贯穿至五个指尖。(图21)
20 21
b.拳:
实拳:四指(食指与小指)并拢,紧握,拇指弯曲,紧贴食指与中指的第二关节。(图22)
虚拳:五指虚握(半握拳)。拇指贴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图23)
赞扬拳:四指并拢握拳,拇指伸直,微向上翘。(图24)
22 23 24
c.指:
单指:食指伸直,另三指自然弯曲,大姆指与中指尖相贴。(图25)
双指(剑指):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其它三指向掌心自然弯曲,姆指按在无名指上。(图26)
25 26
D.手位:
a.叉腰位:分正手叉腰和背手叉腰。正手叉腰:虎口打开向上,手心叉于腰处,大指向后,其它四指并拢向前(图27)背手叉腰:双手兰花掌,手背叉于腰处。(图28)
b.山膀位:手臂平抬于身旁,臂高度与肩平,开度与胸平,小臂微向里屈,整个手臂成弧线,手心对斜下方。(图29)
c.托掌位:手臂保持弧形举在头前上方,掌心向上托于额前上方,食指对眉稍。(图30)
27 28 29 30
d.按掌位:手按于胸前大臂与小臂弯曲成弧线,掌心对斜前下方,按掌的位置在胸窝处,手与胸的距离约一掌左右,从肩到手形成一个斜坡式弧线。(图31)
e.提襟位:手握虚拳,提于胯旁,如提衣襟状。手臂保持弧形,肘尖微向上端及向前顶,手腕略压,拳眼与胯相平与胯距离一拳远。(图32)
f.扬掌位:右臂举至头侧斜上方,伸直,手心向8点。(图33)
31 32 33
2.芭蕾舞:
A.脚形:绷脚
B.脚位:
a.一位:两脚跟相靠,脚尖向两旁分开180o对准两肩成一字形。两腿靠紧,从大腿根部外开,膝盖与脚尖在一个平行线上。重心平均放在两脚的五个脚趾上,不能偏向足弓处。足弓要空。臀肌和腹肌收紧,胸部自然挺起,眼平视。(图34)
b.二位:保持一位形态,两脚跟之间距离一横脚,重心在中间。(图35)
c.三位:一脚跟放另一脚足心处,保持外开形态。(图36)
34 35 36
d.四位:仍然外开,一脚放在另一脚前,中间一竖脚间隔。前脚跟对后脚尖,前脚尖对准后脚跟,两脚是平行线,重心在两脚中间。(图37)
e.五位:保持四位脚的形态,两脚靠拢,中间没有距离,重心在中间。(图38)
C.手形:
掌形:三、四、五指靠拢并紧,二指微向上翘起,大指向掌心收。整个手指向掌心内微屈成弧形。(图39)。
37 38 39
D.手位:
a.一位:两臂弧形垂于体前,手心向上,手指相对,两手指尖相距一拳远,(图40)
b.二位:两臂在一位的姿态上向前抬起至胃相齐的高度。(图41)
c.三位:两臂在二位的姿态上,继续向上抬,举至头前上方,掌心向下。(图42)
d.四位:一手在三位位置,一手在二位位置。(图43)。
40 41 42 43
e.五位:一手在三位位置,一手在七位位置。(图44)
f.六位:一手在二位位置,一手在七位位置。(图45)
g.七位:两臂弧形,向两侧平伸,肘低于肩,腕低于肘,手心向前。(图46)
以上是芭蕾舞的七个手位,一、二、三、七位是基本位置,四、五、六是从基本位置变化成的不对称手位。
44 45 46

『贰』 古典舞中的“拧”

关于古典舞中的“拧”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下面是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古典舞中的“拧”,希望您喜欢!

“拧”作为中国古典舞动作的基本训练元素,它是指下肢固定,上身向左或右作水平旋扭动作。在人体解剖学中,“拧”是由腹部的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背部的横突肌与骼肋肌为主要原肌进行动力性的克制工作而凸现的一种在脊椎上最大限度的旋转;是一种可以训练人体腹背肌能力并丰富上肢躯干的运动。在舞蹈艺术中的“拧”除了具有解剖学所陈述的效应以外,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对于中国古典舞而言,“拧”被视为其动作基本训练元素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形态及动势连接的过程之中。而“拧”被视为其动作审美规范之一,究其根源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写照与缩影,在本舞种风格特性的体现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的“拧”可分为单一拧、复合拧。所谓单一拧,可称之为“横拧”,也就是静态上的拧,中国古典舞有许多舞姿造型都是由“拧”的动律构成的,例如,中国古典舞最具典型性,最基本的站式“子午相”就是通过横拧,以腰、颈两轴支配头、胸、腹三面同一方向的依次体旋错位,形成了“静态旋拧”的动势规律。这就是人体在直立的状态下通过“横拧”和“神态”使身体方向和头部方向相配合而成的一种有特定古典韵味的舞姿造型。由于单一的横拧动律本身就具有一种盘旋向上的动势,所以容易使动作形成一种挺拔感。谈及复合拧,它是在单一横拧的基础上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如旁提拧,仰拧,前倾拧,等等。这些复合的元素都是以横拧为基础的,他们也是构成古典舞民族舞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拧”的身之所感

中国古典舞具有自身的民族风格特征,它的形态中沉积着我们民族“圆流周转”的运动时空观,针对“拧”的训练,我们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动作要求,还要强调拧的动势,即“形已止,神未止”动势仍不断延续的要求,同时要将中国古典舞运动方式中“逆向起动”的发生和“圆弧轨迹”的运行贯穿到教与学中,这样才能体现古典舞的精髓所在,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拧”这一动律元素,还能在训练中逐渐掌握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规律,体会中国古典舞形态中沉积的历史文化精神。

中国古典舞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对于中国民族舞剧,舞蹈演员的训练皆有我们自己的民族技巧和特有的“身段”作为训练的主要构成因素。这里所包含的训练内容无论在理论教材的整理中,还是在实际的教学方面均已经显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我们训练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能力的解决,更加追求技术技巧与身体表现力相融合的体现,即从技术型向艺术型的转变。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以追求全面发展的,同时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为目的,而“拧”这一元素贯穿了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始终,因此在训练中要格外加以强调。

尤其是在大学里,不论是把上训练还是把下的控制、旋转、跳跃等训练,很多都是以训练性、表现性和风格性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它往往以拧倾、回旋、含仰等舞姿为主干,通过重心的转换及上身动律和手臂动作的配合形成了身体上下、阴阳交错的留与走,收与放的动势特点。在这里,拧动律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有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技术技巧,也都要在拧的基础上完成。如大掖步转,它是在大掖步舞姿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民族舞姿转,大掖步本身就是典型的横拧类舞姿,因此,大掖步转就是通过横拧发力,形成“走上身,留下身”的动势,同时配合上肢的动作来完成。再如大射燕跳,也是在腾空瞬间上身快速横拧,爆发起范儿完成的。它们也都是构成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舞姿及技术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些都是在舞姿结构上体现以拧为核心的.单元素或多元素的造型特点。

2、民族审美的“拧”

中国古典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绢”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中国古典舞所具有的独特审美规范在中国古典舞教材中,从身体基本形态开始,就能突出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建立在基础上的拧倾圆曲,交叉盘旋的曲线美特征,这一审美特征要在整个教材的纵线发展中来加以贯穿。中国古典舞有独特的韵律形体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在舞蹈中也有所呈现。“拧”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民族风格与审美标志,要掌握正确、规范的“拧”的体态及造型的完美,我们在回到立身“横拧”的姿态它要求拔腰、推背、松肋、力的作用在后背。如果没有后背的推力、就会导致凸肋、体态僵硬。可见中国古典舞有许多造型和技术技巧都是由上、下身关系处于相反的状态,形在一种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的运动规律,尤为明显的是留下身、走上身这种动势体态,如果没有正确的后背推力的横拧先行,则无法达到拧的审美标志。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从头到尾都贯穿着身韵训练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之基础上,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在“拧”的元素中,更好地掌握单一横拧元素的方法要领,和简单的复合元素,掌握腰部动律的技能和平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其中,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拧、倾、圆、曲”之美最为综合的动作,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舞姿以其拧、倾、圆、曲的体态特征,沉积着“龙族文化”的意象。中国古典舞中“拧”不仅体现在动作上的形式美,而且还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色和艺术风格,它的表层外化形式与内涵审美原则相统一,为中国古典舞的体能训练拓宽了前景。由此可见,拧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它,完善它,发展它,使中国古典舞更有光彩,更有生命力。

“拧”作为动作基本训练元素之一,它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形态及动势的连接有着密切关系,在具体教学训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和实践告知人们,一个训练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必须广收博采。必须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这也是形成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国古典舞在吸收戏曲舞蹈里中国式独特的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包括“以腰为轴”的运动力源论、“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起势论以及圆、曲、含腆、缩展、缓急、刚柔、松紧、虚实、开合等的运动辩证法。

“拧”被视为中国古典舞动作审美规范之一,究其根源可以说它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写照与缩影,在本舞种风格特性的体现上具有相当的效应。当前,面对中国舞蹈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随时代发展对历史进行新阐释的双重挑战,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教学思想和理论都将继续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这是中国古典舞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进一步向历史学习,向传统文化学习,向姊妹艺术学习,是中国古典舞人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中,在具有包容性的学术理念中,将肢体动作、风格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创造结合一体,推动和促进中国古典舞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拧”这一缩影中探究,以求积攒所学所感,身为一名中国古典舞人,承载着一份责任与使命感,坚信在悠久历史文明的支撑下,在古典舞前辈们的指引下,我们会将中国古典舞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拓展阅读:

古典舞简介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的基本手位:

(1)兰花掌: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2)兰花指: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3)拳形: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4)按掌:以兰花掌,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5)托掌:以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6)提襟:女以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7)山膀: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山膀。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脚位

(1)正步位:双脚并拢,脚尖正对前面,身体微微向前。

(2)小八字步:在正步位的基础上,脚尖微微分开。

(3)丁字步:脚步成丁字位站姿,脚尖分别在8点与2点方向,前后跟紧贴后脚窝。

(4)踏步:后脚脚尖踏步在后,后膝盖靠在前膝盖窝。

(5)点步:重心在后,前脚点步在后脚斜前方。

(6)大掖步:前脚弯曲,后脚伸直脚背点地。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1)单山膀:(以右手为列,下同从略),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手顺胯向下经体侧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盖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开,至上臂与肩同平为止,身体面向两点,头转向八点;

(2)双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体面向一点,目视八点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眼随右手拉成单山膀,然后眼随左手拉成双山膀,眼亮相于两点上方;

(3)顺风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

(4)双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侧撩至头上,盖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随右手亮相于八点下方;

(5)托按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是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体面向两点眼亮相于八点斜上方;

(6)山膀按掌:动作同脱掌,只是最后姿态为右山膀左按掌;

(7)斜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经体分前撩至顺风旗位手心向上,高臂为扬掌位;

(8)冲掌: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双手由下向右双晃手一周右胯侧,右手端掌与左手掌掌心相对,然后右肘后提左掌向八点下方推出,眼随左手方向亮相;

(9)提襟:丁字步,双手叉腰准备。动作时,右臂下崔,手握拳提于右胯旁,同时左肩微向前眼看右手。然后左臂下崔,手握拳于左胯旁,同时右肩微向前,上身略向左拧,手腕略向里转,虎口在身前斜对胯,甩头向八位亮相。

(10)云手: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

『叁』 双山膀的做法

双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左手做单山膀动作,接着,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这时躯干和头都微向左侧,成双山膀姿势。

古典舞注重眼神与身段的表演,讲究曲、圆、扭、拧等形体表演线条。

7、云手:先站好丁字步,摆好双膀,然后,左手摆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上。同时右手至胸前稍屈肘、手心向下,与左掌心相对成交叉状。

眼看右手,接着两手臂同时经斜上方绕至头前,相继翻掌于头两侧,掌心向下。

再经右侧绕至左侧,左臂于左侧山膀,右掌心向下。右臂经胸前,服视右手,拉成山膀,目平视前方,两手交叉在胸前划圆。

『肆』 京剧里都有哪些动作

京剧里的动作包括手、眼、身、步这四种基本艺术手段,也称为基本功,而它们的动作各有不同,以下一一列举。

一、手。京剧里的手式达三十五种之多,主要是“指、掌、腕、肘、臂”的应用。注重手指、手掌、手腕、拳、膀臂的练习。

手指的动作与造型有单指、双指、剑指、兰花指、气指、怒指、心指、弹指、赞指、贬意指、朝天指、托月指等。指与手式的语汇有用以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情节的有,指天、地;指你、我、他;用指示意来呀、去吧、害羞、唱茶、饮酒、吃饭、哭、笑、怒、这儿疼、那儿酸等等。手掌的动作与造型有瓦楞掌、虎爪掌、兰花掌、荷叶掌、撩掌、按掌、端掌、立掌、砍掌、缓掌、撒掌等等。各个行当的要求各有不同。

同样的,还有膀子、腕、臂等表现手法。总之,手的功法非常重要,更需要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

二、眼。要做到“手要能语,目要能言”必然联系到“眉攒怎样凝神、眼怎样聚神、眼皮怎样睁、眉尾怎样挑、眼要灵活、活而不散”等技巧问题。

如在表演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眼神有:转眼、笑眼、媚眼、怒眼、呆眼、泪眼、惊眼、对眼、倦眼、斜视、鄙视、醉眼、凶眼等等。“身段八要”第三要的要求是“眼先引——做各种状态用眼睛先做引导”。

三、身。是指表现人物的各种身段姿态。“身”的主要类别是:头、肩、背、胯、腰。身的功法集中在人的躯干部分,各部分的协调训练很有些难度,舞台上所作的身段、舞蹈、技巧美不美、顺不顺必须在协调性上下一番功夫。

如腰部运用是“身”法的核心。演员在舞台上,穿不同的行头,演不同的角色,做各种舞姿是灵活多变的,动作中心点是腰,腰连接着脊背和下腹,腰部用力不正,将破坏动作整体美感,还会使演员落下毛病。腰在舞姿中的基本要求是“立中含劲”。腰部协调训练达到“立(挺拔)中蕴含着内劲”,上下身才有了杠杆,各种舞蹈动作中才会有支柱。

四、步。指舞台上的各种步法。指腰部以下,包括“腰、腿、膝、髁、脚脖子、脚掌子、足脚尖、脚后跟”等部位。

男生步法:单慢步、连步、圆场步、搓步、跨步、趟步、矮子步、滑步、栽步、绊步、醉步、跪步、老头步等等。每种步伐都有各自的规范要求,还要根据角色、情节的需要,练好各种步伐。

女生步法:云步、寸步、压步、碎步、跪步、旗鞋步、老旦步等等。不同行当对各自的脚步都有不同要求,花旦和青衣的快步慢步相差很大,不讲究是不行的。

总的来说,京剧的动作千变万化,已经细化到每一个部位。“要想台上走,先要心里有”。要有人物的性别、性格、职业、年龄、社会地位、环境、情感和此时此地的心态。演员难就难在这里,既要有严格的规范,要有复杂的人物分析,还要把内心体验化作外部的形体动作,使角色刻画得完美。

『伍』 中国古典舞手位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下:

1、基本云手

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

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2、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

3、大开大合云手

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

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5)形体兰花掌扩展阅读

古典舞的基本要素

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

“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陆』 古典舞基本动作是什么

中国古典舞七个基本动作如下:

1、兰花掌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2、虎口掌

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3、兰花指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4、剑指

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5、按掌

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6、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7、提襟

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6)形体兰花掌扩展阅读:

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

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

热点内容
巴西玫瑰树 发布:2025-02-02 03:05:49 浏览:586
荷花白描简介 发布:2025-02-02 03:04:01 浏览:750
棠梨刺盆景 发布:2025-02-02 02:59:14 浏览:162
盆栽蔬菜种什么 发布:2025-02-02 02:57:51 浏览:702
樱花妖荒 发布:2025-02-02 02:56:14 浏览:803
天上七夕节 发布:2025-02-02 02:49:04 浏览:753
新乡绿植背景墙 发布:2025-02-02 02:44:52 浏览:19
七夕答题器 发布:2025-02-02 02:44:00 浏览:20
丛生牡丹 发布:2025-02-02 02:38:50 浏览:496
南海玫瑰花园三期 发布:2025-02-02 02:26:33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