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自海棠
⑴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翻译
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⑵ 红楼·诗词鉴赏(五)宝玉咏白海棠
文/南城以南hong
秋容:指花的容貌
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攒,簇聚
雪:喻花
出浴太真:指杨贵妃华清池出浴之事
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
宿雨:经夜之雨
画栏:有画饰的栏杆
清砧(zhēn)怨笛: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有关
砧,捣衣石
【译文】
秋海棠素淡的姿容映照着重重院门,层层聚集盛开好像白雪堆满花盆。(丰满茂盛)好比用冰雪雕塑的贵妃出浴像,(娇嫩柔弱)好比用美玉铸就灵魂的西施捧心图。阵阵晨风吹不散她的千般愁绪,一宿的夜雨增添了一抹泪痕。独自倚靠着画栏像是在默默思念,清冷的捣衣声和哀怨的笛声陪伴你度过黄昏。
【背景】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宝玉刚刚挨打,其父“假正经” 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 。贾政走后, 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旷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这一天宝玉的“儿子”贾芸给宝玉送了两盆“ 不可多得 ”的白海棠,同日探春诗兴大发,写信给宝玉说明要办诗社。“寡妇”李纨提议:“ 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 ”于是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社。
李纨成为社长,负责评诗,迎春限韵,惜春监场。为什么偏偏是这三个人呢?看原文: 李纨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我那里地方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作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客,我作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迎春惜春本性懒于诗词,又有薛林在前,听了这话便深合己意,二人皆说是极。 很显然她们就是来凑数的,作诗水平并不高。
园中姊妹做的诗多半“寄兴寓情”,各言志趣。曹公将每个人的思想、情感、品格以及命运赋予在诗中,这里的咏白海棠是,之后的咏菊更是。
【赏析】
宝玉的这首海棠诗暗喻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薛宝钗和林黛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这两句是写景,从正面描写了白海棠花的颜色与形状。“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宝钗。
“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颦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
“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爱哭。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最后这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太好。这首诗其实是曹雪芹借宝玉之口,有意暗示了某些内容。其他人的诗均有此意。
⑶ 林黛玉咏白海棠的全文翻译
译文:
梨花伸进庭院里,卷开竹帘,打开门,她把冰块当做泥土,把玉当版做盆。
她比梨权花还要白了三分,又有梅花的一点傲骨。
她像月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
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3)咏自海棠扩展阅读
原文: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