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天翼兰花

天翼兰花

发布时间: 2023-09-12 17:49:50

① 有谁知道中国电信,深圳固定电话用的那个彩铃叫什么名字还有有些189号段默认的也是那个彩铃,高人指点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国电信的支持,固定电话经常使用的彩铃的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您可以用本机直接拨打“七彩铃音”业务语音接入码118100根据语音提示,选择彩铃或者直接登录“七彩铃音”网站http:// hn.118100.cn,输入电话号码和密码后,根据网页内容,选择彩铃。
谢谢您对电信产品的关注和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天翼新机惠三星 Note2 mini

已在安徽电信网上营业厅首发(http://ah.189.cn/shop/mobile/htmls/3164.html),现在登陆
即可享 受全网最低价、 更有 300 元话费 相送!如有其他 问题请登陆电信 网厅(
http://ah.189.cn/)向在线客服咨询。”

② 赞美蝴蝶兰花的经典诗句

1.描写“蝴蝶兰”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蝴蝶兰”的诗句
《咏蝴蝶兰》
幽香疑是出琼瑶,粉紫嫣红拥绿蕉。
应是容妃沁汗舞,翩翩彩蝶竞来朝。
《春咏蝴蝶兰》
绛袖低垂舞意彷,羞煞白云隐高唐。
何处佳人著缟袂,谁家碧玉上红妆?
纤弱盈盈偏傲冷,风姿款款耐寒霜。
羽仙悄临一室净,岂须燃炉添沉香?
《七绝·咏蝴蝶兰》
又看蝴蝶入兰间,花蕊幽香雅室传。
凝是千年梁祝梦,成双成对舞翩跹。
2.描写蝴蝶兰的古诗
1,咏蝴蝶兰
幽香疑是出琼瑶,粉紫嫣红拥绿蕉。
应是容妃沁汗舞,翩翩彩蝶竞来朝。
注: 容妃,乾隆皇帝的妃子,因汗带异香,后人称之为香妃。
2,《蝴蝶兰》
美艳浓彩舞翩迁,悄然斑斓春头颜。
不以芳香博君悦,最喜绚丽作歌眠。
3,七绝《无题》
庄周入梦别君王,
笑傲尘俗万古扬。
姹紫嫣红雅致婉,
蝴蝶尽舞吐清芳。
4,《蝴蝶兰》
纵有梅花不畏寒,偏生傲骨百家羡。
庸人只爱枝头媚,漫赏蝴蝶独品兰。
5,七律《蝴蝶兰》
翩翩起舞弄清扬,
绰绰风姿伴暗香。
淡淡雅情胜紫燕,
婷婷玉茎向天长。
芳华漫漫时光好,
绿叶葱葱衬彩妆。
一阙花词难诉意,
千丽美艳笑苍茫。
3.赞美蝴蝶兰的诗句
赞美蝴蝶兰的诗句有以下几篇:《咏蝴蝶兰》、《咏蝴蝶兰》、《春咏蝴蝶兰》、《提蝴蝶兰花》、《咏蝴蝶兰》。
《咏蝴蝶兰》
画笔尖尖破绿纱,靛蓝蝶翼舞朝霞。
牡丹华贵独孤客,我自平凡撒满洼。
《咏蝴蝶兰》
枝头袅袅总多情,梁祝翩翩月影中。
楚楚动人花烂漫,蝴蝶一梦梦成空。
《春咏蝴蝶兰》
绛袖低垂舞意彷,羞煞白云隐高唐。
何处佳人著缟袂,谁家碧玉上红妆?
纤弱盈盈偏傲冷,风姿款款耐寒霜。羽仙悄临一室净,岂须燃炉添沉香?
《题蝴蝶兰花》
摇曳枝头蝴蝶兰,千姿百态雅容含。
瓣张薄翼微风引,蕊吐触丝饴蜜探。
良夜温柔馨月下,清晨妩媚靓江南。
如飞如附叶间舞,明艳教人醉再三。
《咏蝴蝶兰》
又看蝴蝶入兰间,花蕊幽香雅室传。
凝是千年梁祝梦,成双成对舞翩跹。
赞美蝴蝶的诗句有如下: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温庭筠: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蝴蝶兰是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
蝴蝶兰的花语是:我爱你,幸福向你飞来! 蝴蝶兰于1750年发现,蝴蝶兰的学名按希腊文的原意为“好似蝴蝶般的兰花”。
4.描写蝴蝶兰花的句子
操场南边是花坛。花坛里的花品种齐
全,颜色各异:有金黄的菊花,有红艳艳
玫瑰,还有黄灿灿的迎春花桃红柳
绿的春天来到时,小草和小花露出了小嫩
芽,花坛里绿油油的一片,迎春花开出了
淡黄色的小花,给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夏天,百花齐放,花儿们跳起了欢快的舞
蹈,并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闻后感
觉心旷神怡,这些花不仅点缀了我们的校
园,而且绿化了我们的校园。秋天来临
了,秋风飒飒,花儿们随风摆动。这时最
美丽的是菊花,菊花有红的、黄的、白
的,菊花不仅色彩各异,而且姿态万千
——有的昂首怒放,有的一枝独秀真
是惹人喜爱。为大自然增添景色使悲愁的
人们振作起精神。瑞雪纷飞的冬天,花坛
里白茫茫的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远远
望去,像是一枝枝怒放的梅花。
5.赞美蝴蝶兰花的句子
诗歌>蝴蝶兰 文 / 帆且留住
不曾见过
这种绮丽的花
如一只羞涩的鸟
衔着
一笼轻摇欲坠的梦
那淡兰色的天翼
似乎马上就要起飞
谁扬起一阵传奇的风
谁举起那两柄佩剑
镌刻着君子与淑女的入骨铭心
是一缕淡兰的香
是一种淡兰的伤
青衣拂袖
遮住那伸向你的
忧愁的目光
拈花微笑
天边那片兰色的云
已不能成雨
6.赞美蝴蝶兰的诗句,急用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蝴蝶
【唐】齐己
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
远害终防雀,争先不避蜂。桃蹊牵往复,兰径引相从。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浓。可寻穿树影,难觅宿花踪。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玉蝴蝶
【唐】温庭筠
秋风凄切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蝴蝶二首
【唐】徐夤
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
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
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
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说是非。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
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蝴蝶三首
【唐】徐夤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
苒苒双双拂画栏,佳人偷眼再三看。
莫欺翼短飞长近,试就花间扑已难。
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
不闻丝竹谁教舞,应仗流莺为唱歌。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槿花
【唐】戎昱
自用金钱买槿栽,二年方始得花开。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舟中见雨
【唐】戴叔伦
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功名何卤莽,兄弟总凋零。
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鶺鴒。抚孤终日意,身世尚流萍。
江行
【唐】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
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
题真娘墓
【唐】张祜
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是归。舞为蝴蝶梦,歌谢伯劳飞。
翠发朝云在,青蛾夜月微。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辉。
牡丹
【唐】裴说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
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
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海棠
&nb

③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中华威先生的性格

.请说出张天翼所写的<华威先生>中华威先生的人物性格.
作品是这样勾勒华威先生的外形的:“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这段描写,可以说是粗线条漫画式的勾勒。由于作者在表现人物外形时,能紧紧抓住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写,因此,使人物的本质真实、准确地凸现了出来。“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这显示出了华威先生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他的手杖“粗”且“黑油油”的,而且“永远带着”,这又写出了人物官气十足,总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官老爷的样子;无名指上的戒指和拿着雪茄烟的特有姿态,又进一步将人物虚伪做作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

④ 对张天翼《华威先生》的评论,需最佳答案!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一篇最杰出的讽刺短篇小说,发表于1938年4月16日《文艺阵地》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速写三篇》。

小说以华威先生和抗日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为中心,塑造了华威先生这样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虚伪、庸俗、浅薄、无赖、卑劣、媚上欺下的国民党官僚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民族矛盾掩盖下的阶级矛盾,鞭挞了国民党竭力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防范人民、敌视进步势力的反动政策,并满腔热情地写出了革命群众的抗日要求和热情。小说中的华威先生,以抗日之名行反人民之实,他的工作就是白天开会、讲话,晚上喝酒,而且百般阻挠人民的抗日生活,并费尽心思,到处钻营,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华威先生这样的人,不仅活跃于过去,在今天的现实中也常见到,他身上暴露出的劣根性,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性。小说语言干净、畅达、俏皮幽默,细节描写精微,尤其是漫画式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这篇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含量。“华威先生”这一艺术形象,已被人们公认为一个文学典型。
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2008-03-11 15:19, 一二, 8122 字, 0/23, 原创 | 引用
《华威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悲可笑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与它的讽刺艺术分不开的,《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的讽刺性,对比描写上的讽刺性,人物刻画上的讽刺性,“速写”体结构上的讽刺性,“展演”技巧上的讽刺性,以静写动、平淡中寓变化手法上的讽刺性,讽刺艺术上的独特性。
【内容摘要】《华威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悲可笑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与它的讽刺艺术分不开的,《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的讽刺性,对比描写上的讽刺性,人物刻画上的讽刺性,“速写”体结构上的讽刺性,“展演”技巧上的讽刺性,以静写动、平淡中寓变化手法上的讽刺性,讽刺艺术上的独特性。

【关键词】 华威先生 讽刺艺术

《华威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张天翼的代表作,作者继承和发扬了英俄讽刺小说的优点,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塑造了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的形象。这一艺术形象,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畸形儿,任何时代都有他这种人的影子,“在广大的中国的土地上,华威先生这多,犹如恒河沙数,而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更不断地得到……华威先生的时代还没有死去。”①

《华威先生》成功地塑造了忠实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虚伪狂妄、庸俗浅薄、刚愎自用的文化官僚形象,体现了张天翼高超的讽刺艺术。

一、语言风格上的讽刺性。作者运用纯熟通俗的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深刻辛辣的讽刺效果。

(一)运用反复的段落和语言加深了讽刺的效果。在妇女问题、文艺界问题等隔得很远的领域,华威先生都有话说,因为他的话语“句式”几乎是一样的。而在一些细节描写上多次出现:“挟着公文包”、“划洋火”、“抽雪茄”、“翘兰花指”等,对于三个会议,华威先生无一例外地在中途打断,关于“加紧工作”、“认清一个领导中心”这两条放之四海皆准的意见,更是三次以类似的句式和段落出现。这些语言和段落的运用,一方面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另一方面从这些反复机械的语言中我们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可悲可笑。

(二)运用了“因人因地而异的语言”加深了讽刺的效果。华威先生对他周围的人明显地表现出了不同的语言:对太太称密司黄,因为她既是太太,又是秘书,“有事可以问密司黄”;对文中的“我”,华威先生很谦恭,不让叫先生,让称“威弟”或“阿威”;对官场上的同伙,语言平和;而对长头发青年、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两个学生等人,而是“冷冷地瞅”、“把下巴挂了下来”,甚至于大发雷霆。在去参加文化界抗敌总会时“他脸上堆满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不住地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一副谦恭的嘴脸,而到别处开会却随意打断别人讲话,趾高气扬地教训别人:“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如果我刚才说的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吗?”……从华威先生在不同的的场合对不同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语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虚伪和作假,感到他的庸俗和卑劣,但作者写来却一本正经,这样就更增加了讽刺的效果。小说中华威先生的讲话,一般都是快节拍的,在大肆宣扬他的两点意见时,话语是干巴巴的公文腔:“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而在小声谈起昨晚醉酒的趣事时,则“带着很机密很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流露出玩笑口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变色龙”的影子。

(三)运用了自相矛盾的语言加深了讽刺的效果。表面上,华威先生忙得“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而事实上,我们的华威先生在干什么呢?他到处赶场子开会,扯一些闲话,发表一些无关紧要的意见;每天喝酒,喝醉后“一回家就睡倒了”;到处抢占领导岗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打听、调查、训人,遭到顶撞又徒唤奈何、拼命喝酒、大骂青年,显得色厉内荏。“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等等,故意提升浮夸,好像自己真的多么有能力一样。他很忙,却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当他们向他提出困难时,他却推诿说:“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从他自己打自己耳光的语言,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存在的意义,就是每天无用而有害的‘忙碌’,如果没有这样的‘忙碌’,他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更爱‘忙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②

二、对比描写上的讽刺性。作者将华威先生的虚伪、庸俗和无赖的嘴脸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对比揭露。华威先生表面上是谦谦君子,主动声名自己不当主席,可却蛮横地指定主席,不容别人开口,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骂别人“混蛋”、“妈的”,翻脸不认人。他“挟着公文包”,“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看上去像一个很有权威的人,却“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做作得令人恶心。他媚上欺下,对着总会的主席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不停地为迟到道歉”,而对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主席,迟到了不仅没有任何表示,反而“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粗鲁地打断别人的发言。在总会发言时“腰板微微地弯着,客气无比”,而在其他会上却“把帽子一戴,把皮包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他以自己时间宝贵为由,肆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而他的“宝贵”的时间却用来在各个地方讲一样的废话。他称太太“密司黄”,好像一个开明懂礼貌的绅士,而对妇女界保婴会的负责人却用“食指”去点她的胸脯。如此对比讽刺的例子还有很多,作者通过这些典型的形象和细节的对比刻画,毫不留情地进行讽刺、鞭挞,发人深省。

三、人物刻画上的讽刺性。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注意了仪表和风度上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他“立刻带上帽子”,“永远挟着公文包”,“永远带着那根老粗老粗黑油油的手杖”,同时还“戴着戒指”,十分注意仪表和形象;他经常“拍几下手板”,“打断一下”,显得很有领导风度;可是当他因为没有参加战时保婴会时,他开始打听,调查,“把下巴挂了起来”,“食指点对方的胸脯”;当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时,他“发脾气”、“吼着”、“猛地跳起来了”、“瞪着眼”、“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没命地喝许多酒”、“嘴里嘶哑地骂着”、“打碎了一只茶杯”等等。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只是故作姿态来吓唬人的,哪怕是一点点威胁到其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都令他丑态百出、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严。而在日常所谓的工作中,他坐的包车“‘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包车的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象闪电一样快。”总让人觉得他有很要紧的事;他经常“掏出表来看一看”,“把表放在面前”,“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起来、眉头皱着、嘴唇使劲撮着”,“立刻就走”,让人觉得他时间观念非常强;但他每到一个会场,“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象被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照例——会场的人全都到齐了坐在那天里等着他”“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对华威先生是敢怒不敢言,每次开会总是迟到早退;“他每天都那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而且每天——不是他请别人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原来他的忙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其实是虚张声势,欺民扰民,忙于泡会、应酬、宴请,虚伪无聊又毫无时间观念。作者还通过对华威先生参加三个会议三种态度的刻画,勾勒出他骄妄、虚伪、庸俗的国民党忠实走狗的奴才嘴脸。

四、细节描写上的讽刺性。截取最能反映生活的横断面,进行艺术典型化,揭示重大历史主题,以加强讽刺的力度。在《华威先生》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一贯的情节,作者也没有对华威先生的言行予以分析评论,甚至对他的爱好、脾气等都没有特别交代,只是描写了他赴三个会和为两个会没有邀请他而大发其火的场面,总共五个小小的人生片断,就写出了华威先生在不同的场合中的不同嘴脸、不同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他白天 “抗日”,晚上“赴宴”,这不正是一个政党、党棍加文化人的形象吗?“这种描写,色彩明净,不驳杂,讽刺性格各个面的描述,流动迅速,就像一张张肖像摄影,很快叠印到读者脑中去”③。这样的描写,也增强了讽刺人物的典型性。

五、“速写”体结构上的讽刺性。《华威先生》曾被作者收入他在解放前出版的最后一个集子《速写三篇》里,所谓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同时速写也是一种文体,它扼要描写事物的情况,及时地向读者报道。《华威先生》没有情节的连贯性,没有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等等,也没有华威先生的完整故事,只是通过五个小小的人生片断,一个活生生的典型的“文化特务”便构成了。在叙事的节奏上,前三个片断还算舒缓,后两个片断突然绷紧,直至“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分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了个寒噤说:‘明天十点钟还有个会……’”。漫话似的加了最后一笔,“这种抓住人物性格中最触目的特征和外部的表现形态,不避不屑的细节,依靠迅速推进的性格‘亮相’来‘凑’成一个夸张的形象的方法,是特别适用于讽刺的。因为讽刺夸张的笔墨向来偏于粗大,如果过于精细,手法过于复杂,一旦写出九曲柔肠,也便失去了笑意” ④。

六、“展演”技巧上的讽刺性。“《华威先生》是一部讽刺性作品,讽刺意向的实现以可笑性的了发掘为前提。什么样的作品形态容易产生笑料?乖戾的举止和惟妙惟肖的模仿,说可笑的事不如现身说法的表演”⑤。确实,在《华威先生》中,作者的任务似乎只在于用笔去临摹,也就是让作品人物自己去展演,作者几乎不置一词,这种技巧的运用,使华威先生可笑可悲的面目跃然纸上,达到了深刻的讽刺效果,且看下面一段:

我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自己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了起来: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在这片断里,“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冷然审视,让人物尽情去展演自己,就相当于让人物自己置于被拍照的闪光灯下,毫发毕显,活脱脱一个“跳梁小丑”。

七、以静写动,平淡中寓变化手法上的讽刺性。作者在文中似乎经意地安排了一个“我”,而“我”对华威先生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更没有感情的渲泻,只是冷冷地不容情面地钉视着华威先生,让人感到内在的讽刺力量。作者以冷峻的客观的笔从从容容地写着华威先生:“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主席!’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看似漫不经心地陈述,实则平淡中寓含深意,让人在发笑之余感到愤激、轻蔑,体会到作者良苦用心。

八、讽刺艺术上的独特性。《华威先生》作为张天翼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代表,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讽刺艺术画廊中的典型形象,体现了张天翼讽刺艺术的独特风貌。他继承了鲁迅、果戈里、契诃夫、莫泊桑等中外文学应描写和反映现实与人生的传统,学习了他们讽刺艺术的优秀成果,但他的讽刺艺术又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他认为“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从《华威先生》中我们就不难看出,他常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轻快、谐谑的讽刺笔调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蠢和可笑,用笑声揭穿社会的虚伪和丑恶,在笑声中让人警醒,让人深思。华威先生让我们感到虚伪狂妄可笑,而笑过之余,难道不有所思所想有所感悟吗?张天翼的小说始终直面人生,展示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而《华威先生》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张天翼,“他是一个手里拿着显微镜,脸上带着冷峻笑容去审视生活的富于内心激情的作家”,“他的讽刺艺术,立意严肃,又有分寸,绝非一律‘杀将过去’;他的嘲笑,内蕴深厚,恰到好处,又不落于轻佻”⑥通过《华威先生》我们能很好地感到这一点,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形象,华威先生受到了广泛好评和喜爱,为现代文学画廊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生活中的华威先生也大有人在,官员泡会、教授走穴、明星练摊等等,不一而足,《华威先生》至今仍有广泛的社会讽刺意义,《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

注释:

① 转引自李秀清《试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http://www.ztj.com

② 杨芝明:《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 杨芝明:《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 袁国兴:《〈华威先生的“速写”艺术与“展演”技巧》,《福建论坛》,福建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版

⑤ 袁国兴:《〈华威先生的“速写”艺术与“展演”技巧》,《福建论坛》,福建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版

⑥《中国现代文学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武汉大学2000年3月第2版

参考文献:

① 李秀清:《试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http://www.ztj.com

② 杨芝明:《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 袁国兴:《〈华威先生的“速写”艺术与“展演”技巧》,《福建论坛》,福建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版

④《中国现代文学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武汉大学2000年3月第2版

⑤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⑤ 张天翼:《华威先生》原文

张天翼:《华威先生》原文如下: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咸’。”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谈。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便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前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象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

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象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象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5)天翼兰花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华威先生是国民党在文化界的卑鄙、腐朽、骄横的反动人物,他担任着难民救济会、通俗文艺研究会、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等十来个委员的空衔。

一个战时保婴会没有找他,使他大吃一惊,他用恫吓威胁的手段,终于达到目的,又做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他不做抗日工作,却整天忙于酒肉应酬,拉拢关系,进行着卑鄙无耻的反动活动。他去参加开会,总是迟到、早退。

在开会时,他借口还要去参加另外的会,随时打断主席的报告,自已站起来就讲话,他的话都是:内容贫乏、重复罗嗦,叫人厌烦的空洞说教。

有一次,他讲演没有人听,派了两个青年去拖几个人来听,结果连被派去拖人的人也一去不复返了,使得华威先生大发雷霆。

后来,他质问那两个青年,两个青年毫不惧怕地顶撞了他。华威先生气得浑身发抖,吹胡子瞪眼睛地大骂“浑蛋”,并且恫吓他们要小心。可是真正抗日的人民跨过他,象跨过绊脚石一样,继续去做抗日工作。

⑥ 张天翼创作于抗战期间的短篇小说是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是张天翼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一篇最杰出的讽刺小说。
华威先生是作品主人公。作为“抗日工作者的上层分子”,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时候,他忙着“顺应时代的潮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积极抗战的爱国者、领导者。在作品中,华威先生贯穿始终的就是“忙”。他整日坐着跑得像“闪电一样快”的黄包车,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有时“一天要开几个有关抗战的会”。他忙于发言,忙于参加一切抗日组织。为此,他声言:“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因为“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而他都必须去“领导起来才行”。但实际上,这位“抗战要人”整日蜻蜒点水式地参加每一个抗日团体的会议,发表几句千篇一律、空洞无味的指示,什么具体的抗日问题都解决不了。他整天忙的是什么呢?是到处兜售“一个领导中心”,也就是千方百计伸手攫取一切抗日团体的领导权。他每到一个会议必定反复强调:“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事情就会变得“很危险,很危险”。他拼命揽权,就连“战时保婴会”这样绝无“危险性”的团体,他也绝不放松,甚至连最为名正言顺的“日本问题座谈会”,也要被他追问“到底是什么背景”。华威先生不但自己一点抗日实际工作都不干,还要对群众的抗日活动百般阻挠。当他发现有些抗日组织不容他插手,他非常气愤,又是打听,又是调整,并威胁说:“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并大骂那些反对他控制的群众搞“秘密行动”,是成立“非法团体”的“浑蛋”。作品通过塑造华威先生这样一个打着抗日招牌却不干实事,到处镇压人民的官僚形象,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统治者以抗战之名行反人民之实的反动本质。
这篇小说没有一般小说常有的贯穿始终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详尽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剖析,然而作品却能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笔法,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如作品是这样勾勒华威先生的外形的:“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这段描写,可以说是粗线条漫画式的勾勒。由于作者在表现人物外形时,能紧紧抓住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写,因此,使人物的本质真实、准确地凸现了出来。“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这显示出了华威先生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他的手杖“粗”且“黑油油”的,而且“永远带着”,这又写出了人物官气十足,总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官老爷的样子;无名指上的戒指和拿着雪茄烟的特有姿态,又进一步将人物虚伪做作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
这篇作品不仅能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出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还能通过夸张而不失真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华威先生每会必到,而且常迟到并总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于是,“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是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这一典型细节抓得很好,它准确地将华威先生那惟恐别人不知道他到场了,而且是忙得不能准时到场的特定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另外,作品写华威先生常爱“掏出表来看一看”,看时“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头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这些细节也抓得很准,它将人物整日煞有介事的样子夸张地表现了出来。
利用人物举止前后矛盾、言行不一来凸现人物性格,也是作品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如作品写华威先生开会常迟到,但是步入不同的会场,他的神情却大不相同。如果是参加下级的“难民救济会”,他的态度会是“很庄严”,而且是“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不仅如此,他还要在门口稍停一下,“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如果是参加上级领导机关的“工人救亡协会指导部”的会议,他步入会场的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他脸上堆上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不仅如此,当“主席对他微笑一下”后,他会马上“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华威先生步入不同会场行为极不统一的特点显现了出来,使人物对上奴颜屈膝,对下骄横无理的本质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华威先生不仅在行为举止上有前倨后恭、自相矛盾之处,在言与行上也有极矛盾之处。如他整日叫喊自己太忙,“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他嘴上这样说,可是行为举止呢?他在“工人救亡协会指导部”召开的会议上,与小胡子的一番对话,已经不打自招地供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原来,这位忙得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的官员,却有的是时间去赴宴会,并且喝得酩酊大醉,然后睡大觉,做美梦。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让人物在对比中呈现出本质,收到了明显的讽刺效果。
这篇小说仅余字,然而作者却以高超的讽刺艺术笔墨活画出了华威先生这样一个虚伪、庸俗、浅薄、好卖弄、卑劣无耻的国民党官僚形象。

热点内容
别墅盆景 发布:2025-02-01 20:32:29 浏览:779
丝带杜鹃花 发布:2025-02-01 20:23:53 浏览:830
宁波插花免费体验课 发布:2025-02-01 20:18:05 浏览:162
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 发布:2025-02-01 20:11:51 浏览:846
横滨茉莉花 发布:2025-02-01 20:08:38 浏览:182
茉莉花歌曲伴奏欢快版 发布:2025-02-01 20:00:08 浏览:105
情人节皮肤2016 发布:2025-02-01 19:55:00 浏览:833
柏香调花店 发布:2025-02-01 19:45:12 浏览:519
茶花女之墓 发布:2025-02-01 19:40:06 浏览:758
心底盛开的一朵花阅读答案 发布:2025-02-01 19:35:03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