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兰花形状
㈠ 兰花花朵形状
兰花花朵形状
兰花花朵形状,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兰花花朵形状是怎样的?
兰花花朵形状1
兰花的花朵有六瓣一蕊,分为三轮。
最外面一轮是形状相似的三片,称为“外三瓣”,它们是“萼片”。
中间三片称“内三瓣”,它们是“花瓣”。
最中心的称为“柱蕊”。
外三瓣中,正上方的一瓣为中萼片,也称“顶萼”、传统习称“主瓣”;处于花朵左右两侧对称的两瓣侧萼片,称“肩萼”,或称左萼、右萼,传统习称为“副瓣”,或简称为“肩”。
外三瓣的瓣形是春兰品种分类依据,如形似梅花的称为“梅瓣”、形似荷花的称为“荷瓣”、形似水仙的称为“水仙瓣”,还有“蝴蝶瓣”、“奇瓣”、“素心瓣”、“复色瓣”等。而这些名字也就是兰花品种的名称。
“肩”的着生形态,也给以相应的名称:如“一字肩”、“飞肩”、“落肩”、
“大落肩”、“垂肩”、“抱肩”、“马步肩”、“反卷肩”、“燕尾肩”、“垂翘肩”等。外三瓣的形状和肩的着生形态是决定兰花品质的主要因素。
内三瓣中,上方二片(分别位于主萼与左右侧萼之间)为花瓣,其与花平面垂直向外生长,比外三瓣略短,称为“捧心”,简称“捧”,称“左捧、右捧”。
兰艺中以捧瓣的着生形态拟象,给以不同的名称,如形似蚕蛾、形似观音、形似豆壳、形似猫耳等,分别称为“蚕蛾捧”、“观音捧”、“豆壳捧”、“猫耳捧”,还有“蚌壳捧”、“剪刀捧”、“蟹钳捧”、“短圆捧”、“蒲扇捧”、“馨口捧”、“挖耳捧”、“合拳捧”等12类。而捧的种类也是兰花的`品质评判标准。
内三瓣中,捧下方有一变异的花瓣,形拟唇舌,表面呈白色绒毛状并带有色斑的称为“唇瓣”或“舌”。根据舌的形状给予名称,如“刘海舌”、“大圆舌”、“如意舌”、“大浦舌”、“龙吞舌”、“大卷舌”、“大柿子舌”、“方缺舌”、“双舌”等。
舌上附着的绒毛状物,俗称“苔”。舌上的红点称为“朱点”。
“舌”的形状、颜色及“苔”的均匀、细腻与否,也对兰花的质量起决定作用。
唇瓣上有蜜腺能分泌蜜汁而吸引昆虫来为兰花授粉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唇瓣同时是为给花朵授粉的昆虫提供一个站立的平台。
左右捧内、舌的上方,是雌雄同体组成的花蕊,称为“柱蕊”,也称为“鼻”。柱蕊是贮藏花粉之所在,内有花粉室,含有花粉块,顶上有帽盖。鼻也是兰花散发香气的源头,所以鼻也有称为“香子”。
一般的花卉的雄雌蕊各自独立存在,但是,兰花具有最大的特征是雄、雌蕊生长在唇瓣的中央,并融合为一个脊型的蕊柱,雌蕊在蕊柱的里侧,雄蕊在柱头顶端,是兰花的全部生殖机构的重要部份,柱蕊的顶端 ( 俗称鼻子头 )有帽状的花粉盖,它是很容易的去掉而露出位于药室的花粉粒。
“鼻”的形状大小决定了花朵开放后的花形,尤其是捧的形状,因此鼻也决定了兰花的品次。
春兰花朵的花色以浅绿色居多,也有浅黄、浅黄绿、绿白、黄白、红、粉红、紫红、青红、黄、金黄、浅紫、深紫、白色和复色。
兰花花朵形状2
兰花花瓣为椭圆形梭形,兰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
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
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
(1)官兰花形状扩展阅读: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
兰花花朵形状3
兰花怎么施肥兰花施肥方法
一、兰花施肥方法
1、假如你是刚上盆的兰花,因为盆土中都有足够的养分,不可多施肥。否则此时新上盆兰花经过一份折腾,根部会有一定伤口,施肥过多,会造成肥害,滋生细菌,影响兰花的服盆。
2、当兰花生长15-20天后,会长出一定新根,有了一定抵抗力,这时就可以适当施肥。在秋季是兰花生长茂盛季节,并开始发芽,如若发现花芽不饱满产生变态畸形,不可大施肥,先喷晒叶面肥,以促进其生长。
3、初春时气温较低,兰花刚出室,,生长期缓慢,施肥不能被很好的吸收,残留在土壤中,反而不利于兰花的生长。盛夏高温时期,兰花进入休眠状态,对养分吸收能力很弱,若施肥,会雪上加霜。
4、施肥时候最好在天气晴朗,施肥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傍晚,可以跟浇水配合。当你在中午施肥,中午温度最高,肥料在土壤中发酵,容易造成肥害。一般在10-15天可以施一次稀薄的液肥。
二、兰花施肥合适肥料
1、肥料分三大类即有机肥、无机肥和间接肥,其种类不同、性质不同、作用也不相同,品种复杂,种类繁、多达上千种,有单质肥,复混肥、复合肥、全效肥和专用肥,其中专用肥效果最好。
2、在农村比较常见的腐熟农家肥,农家肥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将其浸泡成肥水,沿盆边浇灌。注意是需要腐熟一年以上可以使用。
3、在家里养殖兰花,从保持卫生上看,要注意选择一些缓释肥,这样肥效会比较长,并且不需要担心养分过多的危害。选择元素充足的肥料,满足兰花对肥料的需求,使用专门的促进生根生芽的肥料。
要想兰花长得枝繁叶茂,就要进行合适的施肥。切忌,施肥不能过浓、过多。以免造成肥害,影响植株生长。
㈡ 兰花的花瓣什么形状
问题一:兰花的花瓣是什么形状 兰花的花瓣形状各异,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将花瓣的形状分为梅瓣、荷瓣、莲瓣、豆瓣、水仙瓣、竹叶瓣等等类型,这也是品评兰花品质高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题二:兰花的花瓣形状是怎么样的 从花的形状来说,兰花非常奇特:正常花形由六个花瓣和一个蕊柱组成,整个花形若人之上部,蕊柱上方的大花瓣,俗称主瓣,若人之头;蕊柱上侧较短的两瓣,俗称捧瓣,若人之双眉;蕊柱若人之鼻,俗称鼻头;蕊柱下方的花瓣,特别白,其上多有红点和红斑,且多数翻卷,恰似人之舌片,因而也俗称舌片;主瓣、捧瓣弧蕊柱和舌片两侧的大花瓣若人之双肩,因而也俗称肩。前人根据当时的审美观点,依据花瓣的长短大小和布局变化提出了许多审美标准和审美理论。前人把花瓣短阔的兰花列为上品,提出了荷瓣、梅瓣、水仙瓣的名称。荷瓣为最上品,有“千梅易得,一荷难求”之说。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的全国性的兰花运动,也没有发现多少正宗荷瓣,这也证明古人之说是有道理的。在色彩方面,前人特别推崇素净的兰花,列各种全素花(即整个兰花纯净一色)为上品。后来,鉴赏观念发生变化,增加了蝶花和奇花的鉴赏。如果一种兰花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这种品种就是独一无二的绝品了。在今天来看,兰花鉴赏的标准还在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端庄、素雅、艳丽还是主题。如果一种新品虽然奇特,但如果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植物学上的研究价值,喜欢者还是不多的。
问题三:兰花的花瓣形状是什么样子 兰花的花瓣有多种形态,常见的主要有梅瓣(前端圆形),荷瓣(花瓣较宽,前端急收有尖),莲瓣(形如莲花瓣,有多条纵向条纹)、水仙瓣(两端窄中间宽,前端慢收钝圆),竹叶瓣(最常见最普通的瓣形,形如竹叶)等等。
问题四:花艺学习:兰花的花瓣主要有哪些形状 兰花是很大的一个种类,每个花的不尽相同,师鹿石的老师告诉我兰花的种类特多,甚至分类都可以和叶材类一个等级
问题五:兰花花瓣的形状,求图片 兰花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的兰花有不同的形状。你可以网络图片看看,如春兰、建兰、墨兰、蕙兰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有很多品种,花瓣的形状都有不同的。
问题六:兰花的花蕊是什么样子的??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工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粉。
问题七:兰花形状美丽,颜色鲜艳,姿态什么 如果营养充足,兰花凋谢后,在花蒂部位长出椭圆形兰果(不是所有花都能结果,在家养条件下,只有营养充足、花朵茂盛的才能结果),兰果一般要经过半年以上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实里面充满棉花状的东西,那就是兰花的种子,据专家说,一颗兰果里有上百万颗种子。兰花的种子在非自然条件下一般都不会萌发,这就是兰花与君子兰不同的地方,也因此在城市中不易得到原生兰花。在城市里看到或买到的兰花一般为组织培养苗。在自然条件中,兰花果实成熟裂开后,随风播散,一般要在2年后才会有部分萌发出苗。我曾经在家里播种过春兰种子,但亦可都没有萌发。
问题八:铃兰花花瓣是什么形状的呢? 铃兰花花瓣钟状,下垂,膜质,花柱比花被短。花冠合生成宽而稍短的筒状,上部裂片扩大成钟状。
㈢ 怎样区分兰花的优劣
请输入你的答案..兰花欣赏
传统标准
1、花瓣:外三瓣宽圆或宽阔,瓣端完整无缺,收根紧边,质厚且糯,不飘。鼻小舌大,舌呈圆或方形。舌内红点排列整齐,色彩鲜艳。
2、花容:主瓣中正,副瓣左右对称、平肩。双捧紧抱舌瓣。花架坚挺,久开不拆捧、不落肩。花型结构严谨,各瓣比例协调,阿娜多姿。
3、花色:瓣色嫩绿,色净不带红丝。花瓣也可带其他颜色,如金黄、紫红、枚红。有“黄为贵,红为稀,素为珍,绿为上”之说。要求花色俏丽,光彩照人。
4、叶片:叶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叶色深绿。叶质滋润,柔中有刚。
5、植株:健壮无病害。花葶高出叶面,叶片完整,飘逸舒展,韵味十足,给人以完整、端庄、秀丽之健康美,不追求病态美。
6、气味:香气适中,文静幽雅。
鉴赏术语
一、色 地生兰花的颜色,虽然比较单一、纯朴,没有其他花卉妖媚妖丽,但它那素静色泽,高雅风韵,却是一般花卉难以相比的。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 二、肩 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肩”,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花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则友扮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
三、捧 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洁为主,按其形式可分: 蚕蛾捧 形似蚕蛾形。又分硬和软二种,例如春兰中的绿英、荣祥梅、梁溪梅,宜春仙等;蕙兰中的大一品、培仙、荡字、楼梅、端梅、崔梅、庆华等。观音捧(俗称观音兜) 形似神话中观音菩萨,帽沿前端兜形,如春兰中龙字、春一品, 蕙兰中的老染字等。豆壳捧 捧瓣尖端较圆钝,瓣肉厚,有兜状,形似蚕豆壳一端形态,如蕙兰中的关顶。蚌壳捧 每片捧瓣似空蚌壳般内凹外隆,如春兰中的常熟、大魁荷,蕙兰中泰素等。剪刀捧 捧瓣似剪刀形,如春兰中的文团素,蕙兰中的华字、赤告穗团子。蟹钳捧 捧瓣瓣背中部隆起,尖端部兜扁,以蕙兰中的万年梅最为典型。猫耳捧 捧瓣前端部分向上翻,状似猫耳般,如蕙兰中的蜂巧、朵云。短圆捧 捧瓣短而圆,瓣背弧形较大,如郑同荷。蒲扇捧 捧瓣短圆,但瓣背弧形较小,如春兰中的西神梅。罄口捧 捧瓣虽无兜状,但瓣尖缘微有罄口状,例如春兰中的盖荷。上述各种捧瓣形式,以蚕蛾捧为上品,观音捧较次,其余均属下品,当然还要结合各类瓣型加以区别对待。另外,捧瓣着生姿态,有的二片相互分开或部分相联,或甚至与鼻(柱蕊)和舌(唇瓣)混杂胶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种形态:
五瓣分窠 二片捧瓣各自分开,瓣根基部着生在外三瓣基部汇合处。分头合背 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离,而自中部至瓣根基部联结成整体。
连肩合背 捧瓣与鼻和舌联结成块状整体,或捧瓣尖端部位与鼻微有分离痕迹,例如春兰中蔡梅水仙和蕙兰中潘绿常有类似形态出现。上述三种捧瓣着生形态,有时同一品种由于遗传因子演变,既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头合背孙灶,但连户合背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总的说来,以五瓣分窠形态最优美,分头合背次之,连肩合背最劣。 四、舌 即唇瓣,位于柱蕊下方,其形状可区分如下:
1、刘海舌 舌形圆正,微朝上,舌尖起微兜,例如春兰中宋梅、西神梅等,蕙兰中培仙等。但由于花期干湿度或肥效关系,舌尖部亦有微垂状出现。
2、大圆舌 舌大且圆,微微下倾,如春兰中汤梅、汪字、小打、月佩、翠一品、宜春仙等,蕙兰中荣梅。
3、如意舌 舌形似玉雕工艺品如意头状,平挂,不卷,例如春兰中秦梅、鸳湖第一梅、太原梅、绿英、天绿、方字等,蕙兰中大一品、潘绿、庆华等。
4、大铺舌 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下拖状,如春兰中龙字、彩云同乐梅、太极、西子(开荷形水仙瓣时);蕙兰中的楼梅、碧莲。5、龙吞舌 舌硬而不舒,舌尖缘部呈内凹微兜状、以蕙兰中程梅、崔梅、极品在正常开放时方为标准。
6、大卷舌 这种舌形大都发生蕙兰中间,舌长而后卷宗,如蕙兰中的泰素、华字、赤团子、松江大荷、王阳明素等。
7、大柿子舌 舌似柿子形,如蕙兰中的大陈字。
8、方缺舌 舌尖端部中央呈内凹或微缺状,如蕙兰中的蜂巧、宜兴双舌梅。
9、双舌 有二片唇瓣并列着生,为兰花中罕见形式,如春兰中素蝶莲。 舌总以短圆、端正为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舌的颜色以淡绿、白色为好(春兰中以白为贵,蕙兰中以绿色为贵)。按我国艺兰界对花瓣形式总结的经验是,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梅形水仙中有之。至于方胜舌、方版舌,其花多微皱,微缺舌则是皱角出身。另如舌在捧心内不舒者称平舌,偏在一边称歪舌,舒而不卷者称为拖舌,这些都是舌中次品。如舌与鼻粘连一起者称无舌,更属劣品。凡刚从兰贩手中买回落山新花(即当年刚由山上挖下自然野生兰花),如果舌形圆大而垂下者,翌年复花时,不易变劣。 五、苔 即舌上附着绒状物,以匀细色糯为上品,粗而色暗者为劣。以绿色和白色为上品,微黄色次之。至于全红苔色,在我国传统兰花中尚无,现已有发现。 六、鼻 即柱蕊。其形必定要小而平整,这样,捧瓣方能窝紧,花形才能俊俏得神,如果鼻形粗大(俗称大准头),那二片捧瓣势必撑开,这种形式俗称“开天窗”,三瓣花形再好,也不能作为上品了。 七、朱点 为缀在舌上红点,其颜色必须鲜艳、清楚、明亮、分布匀称,方能算为上品,总之要引起人们观感上的美。春兰舌上的红点,有一点、二点或品字形,亦有块形或元宝形;蕙兰等舌上红点、块与春兰有所不同,大都是散布点块,密集度大,并且颜色较深。一茎多花的舌比春兰稍长大而苔色更浓艳,所以色彩交相辉映,更为艳丽多姿。八、梗 即兰花的花茎。春兰的短小,一般粗0.2厘米,高于10厘米者为优,如果矮缩于盆面的叶丛中,由于遮掩难见,有碍风姿(短叶中的盖荷属除外)。蕙兰的花茎较壮较高,一般以花茎粗0.3厘米、高出20多厘米的为优。夏兰和报岁兰的花茎更粗而高。按传统品评,蕙兰以大花细梗为贵,俗称灯草梗,若小花粗梗,俗称为木梗,属下品。花梗总以挺直浑圆为标准。色泽,在春兰中以青干青花为上品,如宋梅、绿英等;蕙兰中以大一品的花梗白绿如玉,干高花大,为蕙兰中最具风姿的品种之一。赤蕙中却以梗粗直者为好,例如程梅干粗挺拔,颇为壮观。花梗虽以细圆为上品,但这是相对而论,只要与花形、花型相配,仍属上品。报岁兰花梗的颜色,据《广群芳谱》上说:“紫梗青花为上,青梗青花次之,紫梗紫花又次之,余不入品。” 九、凤眼 外三瓣含苞待放前,主瓣与副瓣瓣尖互相搭连,在主瓣与副瓣一侧瓣缘相互隆起而中间露出空隙处,下露舌根,中间看得见捧心侧面,这区域称为凤眼。假如凤眼大而上搭深,花瓣必阔且有兜,并且不落肩。 十、上搭和下搭 当露出凤眼时,花瓣背两侧盖顶处称为上搭,胸下称为下搭。 十一、排铃 蕙兰的幼蕾俗称为铃。待花梗抽长到一定高度时,上面生着各朵幼小花铃,呈竖直状,紧贴花梗,这种形态称为小排铃。幼铃花柄离梗横出,作水平排列称为大排铃,此时即将绽蕊舒瓣,渐次盛开。 十二、转茎 蕙兰即将大排铃时,花梗上每朵花铃的花柄横出生长,花心朝外,称转茎,俗称转挖、转宕、转身等。 十三、中窠 即捧瓣与鼻的整体部位的统称。梅瓣、水仙瓣的中窠头形,以窝紧为好;荷瓣、蝴蝶瓣的中窠比较宽大。凡中窠必须与外三瓣形型相配得宜,方显得花姿优美、俊俏。 十四、兜 专指捧瓣尖端部瓣肉组织的形态,并按照捧瓣尖端部瓣缘内卷形状的大小、深浅、厚薄而定。如按它的厚薄、大小又可分成软兜和硬兜;按深度可分深兜和浅兜。 十五、收根放角 专指兰花外三瓣瓣幅之阔狭形状,它牵涉到花品的美观和花形的姿态。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根逐渐收狭,称收根;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尖逐渐放宽,及至花瓣尖端部前沿约0.4厘米左右处又逐渐缩拢且向内微卷,汇成瓣尖微兜形,这段前后交接部位称放角。在荷瓣和荷形水仙瓣中收根放角现象最显著,水仙瓣由于花瓣多长圆形就没有那般明显了,而梅瓣,尤其属十足梅瓣型,由于浑圆形,没有收根放角。 十六、紧边 外三瓣中每瓣瓣缘微呈内卷状,离瓣根约0.3厘米起越向瓣前部,其微卷状愈呈明显,而卷带渐宽,瓣缘增厚,及至放角处再延伸及瓣尖部与对称另一缘合拢,汇成兜状形。这种内卷带,称为紧边。梅瓣紧边多厚实,水仙瓣稍薄,荷瓣最薄(素荷瓣类似)。 十七、鸡嘴 花苞刚破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都称为鸡嘴。如苞尖有白色玉钩或统体肉质感,绝大多数出梅瓣、水仙瓣类。 十八、细花和行花 凡具有梅、荷、水仙、素心、奇瓣型的花朵,都称为细花;凡外三瓣和捧瓣都呈尖狭鸡爪形或竹叶形的花朵,都称为行花或俗称粗花。 十九、伏花 自然野生兰花,经盆栽驯养后继续孕育花蕾,称伏花。间隔数年复生花苞,称作复花。 二十、兰膏 亦称命露。蕙兰花朵转茎至盛开时,在花柄末端(靠着花葶处),有一滴细圆晶莹透彻的胶凝物,它味甘醇如蜂蜜,如随意抹除,易引起花朵早萎无神。春兰中很少见到兰膏,或偶有也是细微小点。 二十一、簪 又名短底。即指蕙兰每朵花的短小花柄。 二十二、箨 即数层苞叶中紧贴花朵的一片,又称贴肉小苞。这种苞叶在春兰名种中要比其他兰花显得圆阔、厚大而长,有的着生在主瓣背后,有的侧生一旁,有的远离花朵着生在花梗正面。蕙兰、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的贴内小苞衣总是着生在各短小花柄的末端,且它的基部半卷裹在花柄上,前半部他呈扩张开放状,箨幅细狭。凡具有各种瓣型的名花的贴肉小苞必定呈现浓厚异色,并且有光,春兰最明显。如色彩淡而质薄,花瓣瓣肉亦薄;如一边有异色,另一边没有时,捧瓣上一边有兜,另一边没有兜。 二十三、巧种和官种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称为官种。 二十四、癃放 兰花花朵萎软,花瓣僵拢施不足,都称癃放。主要在蕙兰中常有识字种现象出现,如花朵先从顶花开放,且是软弱无力,下面各朵常是僵开,或是含苞不舒。另是花葶上着生各朵排列间距过近,花开无力等。凡属这种形式都是最劣花姿。如当年盆栽落山新花,因根、叶受伤过度,花轴上各朵花丛密聚拢,形似羽毛帚,又称球开。 二十五、蕊尖 花苞含苞待放时,花蕾透出小苞衣露出顶端或整体形态。按春兰和蕙兰的蕊尖有多种形式,现列述如下:1、春兰(1)莲子形 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莲子。这种形式,其三瓣有肉,裹尖而重白头(即瓣尖端有微白晕肉质兜),边紧。大多开大舌梅瓣,花瓣较圆正。假如满蕊俱白,色泽姣嫩,花瓣放足后,容易伸长变皱。(2)花生肉形 花蕾似花生仁状,但前端小,中部大,且形长。如箨筋细糯,多开大铺舌、梅形水仙。白头、肉裹尖重者,开梅瓣者居多。(3)机梭形 花蕾形似织布机梭。舒瓣后有紧边。如箨筋粗硬,大多开硬捧、尖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4)橄榄形 花蕾二端小,中部宽大。如箨筋细糯,花开小舌水仙者居多。(5)瓜锤形 花蕾顶部平而下部敛小。箨筋稍硬者,大多开分头合背梅瓣,或开三瓣一鼻头之类。如筋络细糯,且呈绿色,花蕾下部宽大者,舌形必大,花瓣亦宽。(6)圆灯壳形 花蕾较长圆。箨筋细糯,条条延伸达顶,这种形态大多开皱角梅瓣或软捧微皱水仙瓣。(7)净瓶口形 花蕾稍长,三瓣瓣尖顶收、口放。如箨筋细糯,颜色妖艳者,大多开皱瓣水仙。(8)石榴口形 花蕾圆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箨筋粗而挺直,筋色鲜艳者,必开武瓣水仙。(9)龙眼形 花蕾浑圆结实感,如无白头彩壳者,开短圆瓣,或三瓣虽短,而无秀气,还不算名贵。这种形式大多开荷花瓣之类。通过上述各种蕊形介绍,便于艺兰爱好者们对由蕊形变化过程中了解演化成各种瓣型优劣,以及在选择新花中,作为鉴别依据。2、蕙兰(1)巧种门蜈蚣钳花蕾二片副瓣合拢成钳形。舒瓣后有紧边、瓣肉厚,合背硬捧,这种开小舌梅者居多;如分窠大舌,水仙瓣者少;如分窠软捧,开大舌梅者居多,为上品中第一,例如潘绿、程梅等。大平切平边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如分头合背、硬捧,小舌梅者为少。这种形式在梅瓣、水仙瓣中都有,为上品中第二,例如上海梅、元字仙等。小平切三瓣稍长,平边圆头。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如合背硬捧,小舌者少。水仙瓣大多出于这种形式,为上品中第三。例如小荡、大陈字等。(2)皱角门瓜子口 宽边文皱,花开水仙瓣者居多,开梅瓣者少。属上品中第四。石榴头 宽边武皱,飞捧、方缺舌,此类梅瓣、水仙瓣都有,为上品中第五。例如蜂巧、蛾蜂梅、朵云等。(3)官种门官种形 捧兜浅而厚。滑口形 微有浅薄捧兜。杏仁形 宽边蒲扇捧、舌小。这类多为水仙瓣,属上品中第六。(4)癃放门 俗称油灰块。含苞待放时,先见捧心,且形似僵粘整体。外三瓣舒瓣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属这种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头合背。如捧瓣与唇瓣粘连成一块,俗称为三瓣一鼻头,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开品。(5)行花门 凡花蕾锐尖、狭长,舒瓣后,花瓣都呈尖狭鸡爪状,这种形式俗称为粗花或行花,是不具瓣型的一般兰花。但,如花蕾稍短,上搭深,有时亦能有一般性荷瓣出现。 蕙兰中除上述“五门八式”蕊形外,尚有多种形式,但多数没有上品好花开出。 二十六、筋 即苞叶上的细长筋纹。筋有长短,有疏密,有粗细,有平伏,有凸出,颜色也各不相同。筋总以细长透顶、软润、疏而不密且微有光泽者,常有瓣型花品出现。如筋粗透顶者,花瓣必阔,且有荷瓣出现。如绿筋绿壳或白壳绿筋,筋纹条条通梢达顶,苞壳周身晶莹透彻,那大多出素心瓣可能性多。梅瓣和水仙瓣的筋纹较细糯,中间还需布满沙晕。 二十七、麻 苞叶上不通梢达顶的短筋,称麻。麻之粗细、长短不匀,排列比较紧密,这种俗为麻络,如相互之间空阔稀疏,又布满异彩沙晕,往往多出奇瓣或异种素心瓣。麻由于颜色各异,可分为青麻、红麻、白麻、褐麻等。又根据花苞出土时间迟早,分为深与浅之分。 二十八、沙晕 各筋纹之间散布着细如尘埃状微点,称为沙;密集如浓烟重雾状称为晕。苞壳上如有沙有晕,大多出梅瓣、水仙瓣。如苞壳上的沙如杏毛状密集一起,花苞逐渐抽长时,蕊顶部分又呈现浓绿色者,绝大多数出梅形水仙瓣。如沙晕柔和,颜色或白或绿,出素心瓣居多。凡具有瓣形的名花,在其苞壳上除筋纹细糯、通梢达顶,还必须有沙晕。 二十九、壳 即指苞叶。它有多种颜色,如绿壳、白壳、赤转绿、水银红、赤壳等。但,由于筋纹的颜色深浅和沙晕映辉,更有深绿、淡青、竹叶青、竹根青、粉青、青麻绿壳、白麻壳、红麻壳、荷花色、深紫色、猪肝赤壳等等。其中以水银红壳、绿壳、赤转绿壳最易出名花。另外,壳有松和紧、厚与薄之分。按我国艺兰先辈们经验总结,无论哪种颜色壳,都有好花出现,但必须气色要鲜明,壳薄而硬,色糯方算上品;如壳薄而软,称“烂衣”,很少有上品花出现;如壳厚而硬,颜色柔糯,也屡有好花出现。 壳有长短之分,俗称为长梢壳和短梢壳。凡短梢壳中部的色彩浓而厚,锋尖有肉钩,苞尖又呈鹊嘴形,大都出梅瓣、水仙瓣。如壳长而苞尖呈钝形,多数出荷形水仙瓣。如绿筋绿壳、白筋绿壳,筋细麻纤,晶莹透彻,且通梢达顶,又沙晕与壳、筋、麻同样颜色者,往往出现素心瓣。蕙兰苞壳的腹部筋纹间满布沙晕,又有粒粒如圆珠般凸出状,屡有梅瓣、水仙瓣出现,但壳色不能有过分明亮光泽。如蕙兰花蕊苞壳紧圆粗壮,下部整足,一般多开荷形大瓣子花。 通过苞壳上的筋、麻、沙晕诸点,可作为鉴别出落山新花中属名花与否。我国艺兰先辈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成许多丰富经验,足以留供我们在选择新花中具有瓣型名花的借鉴,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现附录《看壳各诀》如下:1.“绿壳周身挂绿筋,绿筋透顶细分明,真青霞晕如烟护,确是真传定素心。” “绿筋忌亮,须要有沙晕,必如烟霞,筋宜透顶小蕊,在仰朵时,日光照之如水晶者,素;昏暗者非是。”2.“罗衣自绿亦称良,大壳尖长也不妨,淡绿筋纹条透顶,小衣起绿定非常。” “白壳绿飞尖绿透顶,沙晕满衣,此种定素。出铃小,蕊若见平,水仙在其中存。”3.“老色银红烟晕遮,峰头淡绿最堪夸,紫筋透顶铃如粉,定是胎全素不差。”“出铃时色如茄皮紫者,梅根绿背,黄者素。”4.“银红壳色最称多,莫把红麻瞥眼过,多拣多寻终有益,十梅九出银红窠。”“银红壳必须先淡后深,筋纹透顶,飞尖点绿,小衣肉厚,而多光滑,细心选择为要。”5.“绿壳三重起紫灰,此中必定见仙梅,小衣有肉峰如雪,铃顶平疑刀剪裁。”“官绿壳上若起紫晕一重,其花必异,筋纹忌亮。”6.“深青麻壳无人晓,莫道青麻少出奇,尖绿顶红条透顶,晕砂满壳异无疑。”“深青麻壳,极多光亮,满蕊白砂,必非素异,必须紫筋透顶,飞尖点绿,此花定异也。”7.“筋粗厚壳出荷花,铁骨还须异彩夸,无论紫红兼绿壳,此中常是见奇葩。” 筋粗壳硬,屡出荷花,不论赤绿,一样看法,如落盆几日,能起砂晕,就可望异。最难得者,荷花小蕊,尖长深搭,凤眼微露,收根必细,灶门开阔,定是飞肩。 三十、子芽 从假球茎基部生长出来的幼小叶芽,俗称子芽。子芽刚露出土面,凡属绿花类和素心瓣尖都呈白绿色;如赤绿壳或水银红壳类的芽尖,呈微红色;如赤壳类都呈红紫色。在“入霉”前后破土生长的子芽最强壮,如在“夏伏”时破土的较弱;若迟至秋季中生长出的子芽俗称“秋杆”,细小瘦弱,长成的叶束亦短小细狭。 三十一、抽箭 兰花的花茎从苞壳中透出后,逐渐长高,这种过程俗称抽箭。
花型欣赏
(一)梅瓣:外三瓣短圆、质厚、对称。形似梅花,捧瓣起兜,有白头且抱紧,唇瓣舒展、坚挺而不后卷。宋梅为梅瓣中的典型。(二)荷瓣:外三瓣肥厚、宽润,形以荷花花瓣,收根放角。捧瓣不起兜,似微开蚌壳,唇瓣阔大,前挺后卷都有。花型分大、中、小型,同荷等属大型荷瓣花,环球荷鼎属中型荷瓣花,盖荷属小型荷瓣花。同荷和盖荷为荷瓣的典型。(三)水仙瓣:外三瓣比梅瓣长,且瓣端稍尖,捧瓣有深兜或轻兜,唇瓣下垂或后卷,以汪字逸品为代表。水仙瓣变种有梅型水仙和荷型水仙。梅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比梅瓣稍长,主、副瓣收根紧,主瓣尤其明显。捧瓣起兜或起微兜。西神、翠文等为梅型水仙。荷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较阔近似荷瓣,捧瓣起兜或微兜。龙字、水仙大富贵为荷型水仙。(四)奇瓣:凡外副瓣下幅部位和捧瓣演变成唇瓣形,或花瓣多瓣、缺瓣,或多唇瓣均称奇瓣:1.蝴蝶瓣分外蝴里蝴两类。副瓣下半部唇化的叫外蝴。唇瓣化深入副瓣1/2处,称全蝴。两副瓣后翻的全蝴称飞蝴,是蝴蝶瓣中的佳种,如五彩蝴蝶,小蝴蝶。副瓣下面呈细狭或断续唇瓣化称半蝴,外三瓣和捧瓣狭长的半蝴称为草蝴,半蝴与草蝴观赏性不很强,极少留种。两捧瓣唇化的奇瓣称里蝴,也称蕊蝶。历史上蕊蝶不被重视,因此,留种较少。近来国内较重视蕊蝶品种的发掘,因此,大量的蕊蝶被发现,特别是舟山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蕊蝶。从欣赏角度而言,外蝴应高于里蝴。2.多瓣花瓣(包括唇瓣)数量超过六瓣,达到七瓣、八瓣甚至几十瓣,统称为多瓣。例如绿云,余蝴蝶等,此类花瓣数量一年一个样,无确定的花型。但外瓣瓣型保持不变,如绿云为荷型,余蝴蝶是竹叶型。多瓣新花大都不稳定,极易变样,因此,除多瓣老种外,一般较少留新种。近年来发现菊瓣多瓣型,牡丹型多瓣型如千岛之花、多朵蝶等,花瓣如菊花一层一层往上生长,花瓣比传统多瓣花更多。此类花引起了国内外兰友的重视。3.多唇外三瓣与捧瓣数量齐全,唇瓣有两瓣以上,称为多唇或多舌。此类花因不稳定,而且形态也不端正、不雅观,很少留种。
花色欣赏
(一)素瓣凡唇瓣上不带色块的都为素心瓣。由于兰花的色素大都集中在唇瓣上,因此,一般唇瓣无色块,外三瓣及捧瓣都不会有色块。传统素瓣外三瓣,捧瓣为绿色,唇瓣为白色。与此相对应,一般兰花唇瓣因为带红色或紫色,故称晕花。按唇瓣色泽可分为绿胎素,白胎素,黄胎素,桃腮素(舌根两侧有红晕),刺毛素(舌苔上隐约有细微红色)。素心瓣苔色以绿色为贵。近来关于素花瓣的含义又有拓展,凡舌与花的颜色一致,均称为素心瓣,如黄花素,红花素、紫花素。此类花四川、云贵、两湖均有发现,而江浙一带较少发现。按外三瓣和捧瓣,又可分为梅型素,如蔡梅素。荷型素,如杨氏荷素,文团素。蝴蝶素,如杨氏素蝶。竹叶素,如寅谷素,天童素。至于一般草素,因为瓣狭如鸡爪,不被列入细花之列。(二)复色瓣1、爪花有绿底金爪(黄爪)、绿底银爪(白爪)和白底绿爪、黄底绿爪几种。由于兰叶起爪,相应的花也起爪。如金边玉衣,曙光等。2、缟花花瓣有不规则的黄、白线条,由于兰叶出缟纹,相应花中也出现了缟纹,如五彩皇冠。3、覆轮花花瓣边缘镶白色或黄色,称覆轮花,由于叶子出现覆轮,有时对应花也出现覆轮,如金边玉衣。4、斑花花瓣上有不规则的黄斑、白斑出现。,由于兰叶上出现斑纹,有时相应花也出现斑纹,但此类现象较少出现。
叶型欣赏
1、立叶:叶脉硬朗,叶质较厚,叶直立。立叶草往往叶面细,滋润,如汪字、环球荷鼎。 2、半立叶:叶从假鳞茎出土后向斜上方向生长。如龙字。3、半垂叶:叶型半垂,大多数兰花都为半垂叶。4、垂叶:叶呈镰刀型,叶尖下垂至假鳞茎。如大富贵等。5、调羹叶:叶短阔,头圆,脚收根,叶如调羹。6、扭叶:叶面旋卷,或扭曲。如绿云。7、燕尾叶:叶片尖端分叉,如燕子尾巴。春兰中偶有发现。8、水晶叶:叶片中有水晶体出现。9、龙叶:叶面凹凸不平,叶子扭曲,大多出现在墨兰中。
叶艺欣赏
兰花叶片上的白色或黄色条纹和斑兰,港台地区称之为叶艺,八十年代来,受到兰界的重视。花艺只能欣赏半 月,叶艺能欣赏全年。1、爪:叶尖端边缘有白色或黄色的称“爪”。爪有深爪、浅爪之分2、覆轮:整片叶子边缘都镶有白色或黄色边线称为覆轮。3、缟:叶片中部有白色或黄色条纹的称为“缟”。如叶片中部有一条白或黄线条,则称之为“中缟”。4、斑:叶片中有不规则的斑纹,称为“斑”。有“绯斑”、“中斑”、切斑”等,条纹集中出现在叶的基部或下半部称为“晃”。另外,叶片上有白色或黄色细点的称为“锦沙”。
追求新种
1、素梅:至今未有象样的素心梅瓣发现,要末色不净,如玉梅,要末瓣型不好,如知足素梅。世上有“素宋梅”?2、素荷:俗语说:“千梅易得,一荷难求”。标准的新种荷花非常难得,象样的素荷就更难上加难。老种中虽有杨氏素荷尚可,但花葶太矮,收根放角也不理想。3、素蝶:老种中好的蝴蝶不多,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新种五彩蝴蝶、蝴蝶龙、超过了老种蝴蝶,但未发现过素蝶。老种中的杨氏素蝶,应说不错,但已几近绝种。要是有一只素的“五彩蝴蝶”“蝴蝶龙”那该有多好!4、梅蝶:标准梅瓣外蝶。据说已被发现。5、带爪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6、带覆轮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7、带“缟”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8、带“斑”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9、花瓣带各种艳丽色彩的梅、水仙、荷或蝴蝶。10、全素的“余蝴蝶”。11、带覆轮、缟、斑的“余蝴蝶”。以上任何一只端庄的“新种”,都将价值不菲。 .
㈣ 兰花的花瓣形状是怎么样的
兰花花信庆猜瓣形状有以下四种:
1、荷瓣:如盛开的荷花,外三瓣宽阔厚实,捧瓣短圆不起兜,如春兰大富贵、环球荷鼎等。
2、梅瓣:如盛开的梅花,外三瓣短圆或长脚圆头,紧边、收根、平肩,捧瓣短圆滑型起兜,瓣端增厚露白,如春兰宋梅、贺神梅、墨兰南海梅等。
3、水仙瓣:如盛开的水仙花,外三瓣多长脚,收根、差扒放角,且有突尖,捧瓣起兜,如春兰仙绿、汪字、墨兰南国水仙等。
4、竹叶瓣:外三瓣较长尖,状如竹叶。
㈤ 兰花的外形特征
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常与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
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左右对称、唇瓣、花粉块和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基本特征:花粉成块的特征却有些例外,除拟亚兰科和杓兰亚科没有,其他大部分兰科植物还有花粉块柄。
(5)官兰花形状扩展阅读:
兰花生长习性
兰花最佳生长温度是18--30摄氏度,5摄氏度以下,35摄氏度以上生长缓慢,生殖生长期为5--18摄氏度。兰花在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生长良好,过干或过湿都易引发兰病。因此,室外栽培要创造一个适于兰花生长的逐部湿度小气候,室内安装喷雾器和湿度计。
叶质地较厚,表面有角质层保护,因此,兰叶不消耗大量水分。兰的假鳞基和肉质根能贮藏一定的养分和水分,因此较能耐旱。除发根、发芽期,快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外,其他时间消耗水分较少。若水分过多,造成土壤积水,阻塞根部呼吸,就易烂根。
水多亦会造成兰叶细胞壁充水,叶面气孔张开,造成内含养分淡薄,进而造成组织纤弱,生长不良,产生病害。兰花是"喜雨而畏潦,喜润而畏湿"。由于春、夏、秋、冬空气湿度不同,兰花生长速度不同,对水分要求也不同。
㈥ 瓶兰花的形态
半常绿或常绿灌木。抄叶面暗绿色,革质有光泽;枝端常有枝刺;花期五月,花小,乳白色,形状似瓶,有芳香;花萼4片,长卵形,宿存;果柄长约1cm,果黄色或橘红色。近球形,味道涩微有甜味。
半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5-13米,直径约15-50厘米;树冠近球形,枝多而开展,嫩枝有绒毛,枝端有时成棘刺;冬芽很小,先端钝,有毛。叶薄革质或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至长圆形,长1.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叶片有微小的透明斑点,上面黑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微小柔毛;叶柄长约3毫米。雄花集成小伞房花序;花乳白色,花冠甕形,芳香,长4-5毫米,有绒毛。果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色,有伏粗毛,果柄长约1-1.2厘米;宿存萼裂片4,裂片卵形,长约1.2厘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本种近似乌柿D. cathayensis Steward,但果柄远较短,长约1-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