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勾践种植兰花

勾践种植兰花

发布时间: 2023-11-24 17:24:09

⑴ 越王勾践为什么种兰花

1。勾践种花,表面上是做给吴王看的,表明他没有了斗志,不关心政事,安版于被奴役,旨在权避免吴王杀他。
2。兰花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与勾践的含垢忍辱形成鲜明的对照,勾践在那种时候种兰花,寄托了对新生的希望,及复仇的决心,同时也饱含对其患难与共的雅鱼的爱,对其臣民的爱。

⑵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历代兰花诗选粹

兰,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中国自古便有栽培。史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于浙江诸山种兰,屈原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兰以其幽静高洁的品质为历代诗人吟咏,但并没有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作品,今择其可观者,集录如下。

《猗兰操》

【春秋】孔丘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有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东汉史学家蔡邕著《琴操》,是最早的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专著。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一身将老。”

蔡邕的记录应该是孔子《猗兰操》的节选,后世韩愈又有补录,诗句如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有之。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就据此改编而来,要说作曲和王菲的唱功没得说,歌词中个别句子不知所云。

孔子的诗作大多存疑,有人说是后世托名所作,但也难以考证。

就此诗看,孔败樱子虽欲兼济天下,推行仁政,但生逢列国争霸之时,政见不能为诸侯所用,所以感伤生不逢时,王者香与众草为伍,却不改变高洁的志向。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兰秋蚂枯配桂自有勃勃生机,并不求人欣赏,诗人以此表高洁。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写兰溪的幽静馨香,感慨屈原既然不为俗世所容,也不必投身汨罗,倒不如沿着此路,寻一片桃花源,悠然避世。

《春兰》

【宋】杨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这首诗写兰花如隔帘的美人,只闻到香气,却看不到身影。世人也以兰心蕙质来形容有内涵的美女。苏轼与作者有应答之作,有一首苏轼的诗直接用了这首诗当前四句。

黄庭坚说,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蕙。这是春兰和蕙兰的区别标准。

《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邻闷指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阴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且弟兄感情极佳,与其父苏洵合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人物,苏辙长于政论,诗才是和他哥哥没法比。

这首诗以兰花生于幽谷,清芬解秽,严寒不凋,表现兰花的雅洁气质。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后两句先正面描写兰花的清香,再侧面烘托,兰香吸引了蝴蝶飞来,清新可喜。

《墨兰》

【明】徐渭

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更不闲题与别人。

徐渭多才多艺,诗书画甚者戏曲军事均有涉猎,《明朝那些事》里还写了他为平倭寇出谋划策的事,开创了大写意泼墨的青藤画派,齐白石称“愿为青藤门下走狗”,可见其艺术魅力。

徐渭性格狂放,这首诗也彰显了他孤高自傲,不流于世俗。

《兰竹》

【明】李日华

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一幅清新脱俗的白描小品。

兰石有寄

【清】了亮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了亮是清代洛阳白马寺的僧人,此诗平铺直叙,劝友人身处滚滚红尘,莫忘记山谷幽兰的出世之心。

《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一生绘画只画兰、竹、石,并加以题咏。这三首兰花诗均别有新意,难分轩轾。

⑶ 兰徐渭中 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表达了作者淡泊来名利的思想以及自对追逐名利的鄙视,立志做一个品德高尚、远离名利的人。

这句话出自于徐渭的《兰》,之所以会写出这首古诗,也跟徐渭的个人经历有关: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

(3)勾践种植兰花扩展阅读

徐渭的作品特点:

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⑷ 兰花观赏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兰花的栽种、观赏,始于唐,发展于宋,盛于明清,浙江是春兰、蕙兰的发祥内地。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末期,容越王勾践已在绍兴渚山种兰,山下的驿亭称为兰亭。东晋王羲之,因喜欢这里的兰花而邀请名士在此聚会,才写下《兰亭集序》。据知兰花名品‘宋梅’、‘绿云’即由绍兴人所培育,而‘梅兰’出于兰溪,至今,兰溪、绍兴仍是浙江兰花种养植的集散地。建兰主要产于福建,建兰以素心为贵,而素心的故乡就在龙岩山区。当地有这样俗语:龙岩有三宝,采茶灯、沉缸酒、龙岩素。足以说明龙岩人对兰花的重视和喜爱。如今,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台湾等省地都不断地推出兰花新品种。大半个南方中国是兰花的故乡,而山东曲阜也喜欢兰花,选兰花为市花。正是因为曲阜有着与孔子有关的兰文化,所以才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⑸ 勾践种兰,如何取之其心什么意思

本句意思:越王勾践种植兰花,是怎样来表达他的心声呢?

楼主看看下文应该就明白了。

闲翻历史,重温一位堂堂丈夫。那是公元494年,他带着落魄的残兵败将,退缩到会稽山下,在那里做出千秋万代奇耻大辱的决定:交出权杖,束手就擒。

他利用最后的权限,派三百个士人给战胜国当仆人,自己则做了战胜国国君的马前卒。可以想象那个自鸣得意的对手多么耀武扬威,他高抬起镶嵌金边的靴子,恶狠狠地踏在他瘦削的脊背上。为了虔诚地当踏脚石,他必须双膝跪地,头颅低垂。那一刻他是不折不扣的仆人,毫无羞耻的当差,被唾弃被蔑视被大庭广众下耍戏。

他的尊严呢?从国君到奴役,为负数。

正由于这放弃尊严的奴性,他换取了回家的机会,豁免一死,开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卧薪尝胆岁月。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

我格外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他回国迁都,修筑山阴小城和山阴大城,繁衍人口,振兴经济,铸剑扩军的同时,还颇费心血地大面积种植兰花。有史书为证。如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明代徐渭也在《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花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载更仔细:“兰渚山,在城南二十里,勾践树兰于此。”

不当饭吃不当衣穿不当兵器打仗的兰花有什么用处呢?

月朗星稀的夜晚,把目光放逐光阴的河流中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种兰,即种植一位大丈夫的襟怀啊!

高洁傲视的兰花,芬芳素雅的兰花,最能体现和代表丈夫的伟岸。

不知道王羲之笔下千古流芳的兰亭跟兰渚有什么关联?我敢断言,一个处在兵荒马乱险恶环境中的人,能花费一番心血种出绝世的兰花,绝非一个庸人。兰花盛开那一刻,天下风云早已纵横在他的心底,脸上风轻云淡,胸中万马奔腾,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回头再审视尊严二字,蓦然发现其实这重如泰山的两个字,从来就没倒下过。勾践跪地的,只是双膝;低垂的只是头颅,尊严一直深植他的骨子里,像兰花一样傲然不可欺。

尊严不是膝盖触地所能打倒的,不是表面俯首帖耳所能屈就的,若想征服一个人,必须征服他倔强的心。只有心的匍匐,才叫尊严扫地。

推荐人语

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而勾践爱兰。一个坚强不屈胸有大志的堂堂丈夫,在他刚劲的复国心角落处,怎还有一小块柔软的心化做土地用来种兰花?因为兰花高洁傲视,因为兰花芬芳素雅,因为兰花象征着尊严。从文章中我们应该领悟到做人的尊严并不是在表面,而是在内心深处。

⑹ 兰花的栽培历史起源于什么时候

兰花(Cymbidiumspp.)是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又名燕尾春、侍女花、芝兰、山兰、幽兰。由于它姿态秀美,芳香馥郁,所以人们称之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并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兰花原产我国,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2000多年前,孔子曾有“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赞美之词。《越绝书》有越王勾践种兰于渚山的记载。说明我国兰花栽培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古代文献中经常兰蕙并称,两者有何异同?北宋黄庭坚曾予解释,认为兰蕙丛生,莳以砂石则茂,灌以汤茗则芳,是其相同之处,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⑺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一)兰花的美与最初的意象
最初的兰花,本身并不具备今天所认为各种意象。人们喜爱兰花,源自兰花的自然美。所以,更多的是对兰花这种质地美的赏析。这时的兰花,并未在形成系统的兰花文化,只是结合与时代结合,成为一种生活的象征,或者叫陪衬。
据史料记载,国人植兰,可以追溯到上古之世,诸如《越绝书》所载“勾践种兰渚山”、屈原《离骚》自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号,又树蕙之百亩”,都是证明。这说明,那时的人们,更侧重与兰花带来的外在美,侧重于兰花造就的外部环境及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也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人们立足于兰花的质地美,认为大片兰花所创造的环境是美好安定生活得象征。这时的人们愿意植兰于寓所附近,以营造一种美好的环境。这时的兰花,也被认为是最纯洁最美好的象征,但终究不是兰花意象和文化的主流。
(二)、兰花意象的发展与其文化底蕴
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每一种文化的产生或者形成都是与时代结合的产物,都有历史的缩影。而谈到兰花文化,就不得不谈到儒家文化,谈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谈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可以说,这些都是兰文化的过度与飞跃时期。兰花的意象因之丰富,得以更好传承与发展,并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了健全的体系。
作为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子,有“兰当为王者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等语。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之间找到了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孺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地、清晰地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亦由此产生,并逐渐丰富起来。 在先秦儒学著作中,有多处将兰作为君子的人格象征。如:《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这些都为此后兰花意象的丰富打下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兰花意象和文化着重体现于其诗词歌赋。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诗词歌赋背后的深层文化实质。文化界已有公认,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兰意象的意义意象无疑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诗论中,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热点内容
我妈妈美如鲜花 发布:2025-01-24 08:44:31 浏览:418
七夕送男朋友礼物没送 发布:2025-01-24 08:31:35 浏览:502
醉折海棠花 发布:2025-01-24 08:30:49 浏览:69
海珠区鲜花 发布:2025-01-24 08:08:02 浏览:835
高植物盆栽 发布:2025-01-24 07:58:44 浏览:694
cf一朵花 发布:2025-01-24 07:57:17 浏览:205
槟樱花视频 发布:2025-01-24 07:54:11 浏览:291
湖北省定鲜花 发布:2025-01-24 07:33:55 浏览:584
车里适合养绿植吗 发布:2025-01-24 07:28:20 浏览:419
绿植苔藓墙纸 发布:2025-01-24 07:28:12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