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潘天寿画兰花

潘天寿画兰花

发布时间: 2024-06-26 05:27:45

『壹』 潘天寿笔下的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潘天寿笔下的兰构图很美,表现力超群。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兰为香草,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也可以作为一种美感的对象化。古往今来,书画家以兰花为题材,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

诗、书、画、印俱佳的潘天寿,也非常锺情于写兰草,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潘天寿的绘画,上承南宋马远、夏圭,近取石涛的苍浑、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风貌,更与潘天寿的气质相宜,因而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他于近代画家中唯取吴昌硕,令吴昌硕发出了“天惊地怪见落笔”的感叹。但潘天寿不满足于对古人的吸收,而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创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

潘天寿 墨兰图

中国画中的大虚大实,大疏大密,是为求画面的清楚明豁,主体之点突出。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家作画只要着眼于一丛兰花,除此再无任何杂草峻石,背景一片虚空,令兰之姿态更为清楚、突出,给人极为深刻的视觉印象。而在兰的表现中,墨色之浓淡变化,也显示出虚实的互相衬托。

中国画讲究气脉,既画面上的形体或空白所标示和贯穿起来的脉络走势、感觉趋向。画中气脉布置得好,就能统领全局,使画面整体而有变化。潘天寿作画,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环,力图在有限的画面上让气脉运行最长的路线。这一幅兰花中,兰叶整体呈上升姿态,但并不是单调的直线向上,而有曲折迂回,这样既显示兰叶迎风摇曳的灵动之姿,又可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中,加强自身的圆满性。

『贰』 兰花的寓意和象征风水

1. 兰花的寓意和象征
兰花的寓意和象征 兰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兰花的特点是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清而不浊,所谓一盆在室,芳香四溢,兰花象征高洁典雅。

兰花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兰花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清而不浊,所谓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兰花喜欢阴凉的环境,怕阳光直射。养护尽量放在半阴处,有散射光即可。

兰花喜欢湿润的环境,忌干燥,平时要经常通风。 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兰花生长的更加健壮,选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拓展资料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参考资料:网络 词条 兰花网页链接。
兰花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朴”、“贤德”、“贤贞”、“俊雅”之类的象征,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常与菊花、水仙、菖蒲合称为“花中四雅”,又与梅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 鲜花,是一种高雅的礼品,通过赠花来表达微妙的感情和心愿,确是别有一番意境,如果懂得一些送花意义及技巧会更加恰到好处,重点看一下第九条 1.给亲友生日送花,对青年人可送玫瑰,月季,中年人可送兰花或茶花,老年人祝寿可送万年青,榕树象征长寿。 2.给新婚夫妻赠花,最好送玫瑰花或月季花。

3.给恋人赠花适宜送红玫瑰花,蔷薇花,丁香花或蝴蝶兰。 4.友人乔迁之喜赠花可送大方之仙人掌花,寓意乔迁顺利,万事如意。

5.给病人赠送野百花,是希望早日康复。 6.送工商界朋友赠花,可用杜鹃花,大丽花,象征前程万里,事业发达。

7.新春佳节可送金桔,水仙,百合,状元红,万年青表达美好的祝愿。 8.情人节送红玫瑰,郁金香

9.父亲节送红莲花,可斛花。 10.母亲节送康乃馨

11.教师节送剑兰,菊花。 12.芍药花代表离别惦念之意。

祝 贺 祝贺开幕或乔迁宜选用鲜花或观叶植物,鲜花可以美化环境增加气氛,观叶植物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探 病 探病送花宜选用颜色淡雅、香味较淡的花,若是百合类的花宜事先将花粉摘除,以免花粉散落,引起病人过敏或不良反应。

送花给长期卧病的病人,不宜送盆景(耐久),避免让人误会您不希望他早日康复。 情 人 情人节不需要送贵重的礼物,只要一束示爱的玫瑰花、郁金香、香水百合,便使你俩感情尽在不言中,这一天有些人可能收到小一点的花束,但无法忍受没有收到鲜花。

长 辈 送花给个性保守的长辈要避免选用黄色或白色的花,尤其整整都是白的或黄的花。送盆景给老人家,不宜送那种易凋谢,最好送兰花、万年青、常春藤等。

母 亲 母亲节除了康乃馨以外,玫瑰、百合亦是不错的选择。 上 司 下属送花给上司,不论异性或同性,勿乱送玫瑰花,以避免上司误会你对他有爱意,反而不自在。

朋 友 平日多观察您的朋友最喜欢什么花和什么颜色的花,最讨厌什么花和什么颜色的花,如此方能投其所好、避其所恶。 男 性 送花给男性,不宜送康乃馨,因易引起他误会是指他“婆婆妈妈”或“娘娘腔”。

送花是一门学问,送花也是一门艺术,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绕?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要把握花艺的真谛,首先要了解花语花意,才能使花卉展明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逸,有自在自得之美。

经过长期演化,人们赋与各种花卉一定的寓意,用以传递感情,抒发胸臆 。如考试及第誉为“折桂”,送别或赠别则称为“折柳”,奉献桃子祝老人长寿,赠石榴是愿新婚夫妇多子,至于“松、柏、竹、菊、莲”等,皆依其个性而各有明确固定的含义。

千姿百态的花朵述说着千言万语,要了解花的寓意,那就从送花常识开始入门吧。 由于民族风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讳,不可生搬硬套。

每一种花都具有某种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因此,送花时应根据对方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花种。给老人祝寿,宜送长寿花或万年青,长寿花象征着“健康长寿”,万年青象征着“永葆青春”。

新春佳节 可选送大丽花、牡丹花、水仙花、桃花、吉庆果、金桔、状元红、吉祥果等表示吉祥。 祝贺开业 可选红月季、牡丹、一品红等,表示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看望父母 可选剑兰花、康乃馨、百合花、菊花满天星、后插成花蓝或花束、祝父母百年好和,幸福美满。 探望病人 可选素静淡雅的马蹄莲、素色苍兰、剑兰、康乃馨表示问候,并祝愿早日康复。

送别朋友 赠一束芍药花,表示依依惜别之情。 迎接亲友 可选紫藤、月季、马蹄莲组成花束表示热情好客。

夫妻之间 可互赠合欢花,合欢花的叶子两两相对合抱,是夫妻好合的象征。 热恋的情人 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以其美丽、雅洁芬芳而成为爱情的信物和象征。

祝贺新婚 可送花色艳丽、花香浓郁的鲜花,如百合、玫瑰、牡丹、月季等表示富贵吉祥,幸福美满。 祝长辈华诞 可选送长寿花、大丽花、迎春花、兰花等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同辈生日 可选石榴花、象牙花、红月季等,含有青春永驻前程似锦的祝愿。 送工商界朋友 可送杜鹃花、大丽花、常春藤等祝福其前程似锦,事业成功。

送离退休同志 可选兰花、梅花、红枫、君子兰、敬祝正气长存,保持君子的风度与胸怀。 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

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 给友人祝贺生日宜送月季和石榴,这两种花象征着“火红年华,前程似锦”。

祝贺新婚,宜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非洲菊等。至于新娘捧花,适当加入几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

节日期间看望亲朋,宜送吉祥草,象征“幸福吉祥”。 夫妻之间可互赠合欢花。

合欢花的叶长,两两相对,晚上合抱在一起,象征着“夫妻永远恩爱”。 朋友远行,宜送芍药。
兰花的花语 解读兰花的花语寓意
兰花有一种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有的简约,有的张扬,有的玲珑洁雅,灿烂而美丽;兰花有着淡雅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幽静,清淡的花香,冷艳而芬芳。

它虽不艳丽也不张扬,却象谦谦君子,似乎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兰花花语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一、兰花的生长习性 兰花生长于高山树林茂密和灌木杂草丛中,在次生林和竹林等处也常有发现:如春、夏兰垂直分布一般是300~800米,但也有在1000米以上的,春兰分布的海拔高度比蕙兰的低。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呈黑褐色的疏松肥沃、透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5.0~6.5。

兰花喜阴,要求日照时间短。兰花喜温暖湿润,冬季要求以不结冰为好,保持3~7℃最宜,夏季以25~28℃为合适。

在自然分布中,兰花产地傍有溪涧,常年承受雨露,且年降雨量要求在1000毫米以上。 兰花由于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每类兰花都分布在一定的区域以内。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更是兰属植物分布的中心。但其他如日本、朝鲜、东南亚至印度、尼泊尔等地,也都有少量的分布。

附生兰以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为主,它们以花大色艳着称;地生兰以分布在温带为主,则以幽香秀姿取胜。 二、兰花花语传说 在很久以前在一处深山里住着三个姐妹,大姐叫红玉兰,二姐叫白玉兰,三姐叫黄玉兰。

一天她们下山游玩却发现村子里冷水秋烟,一片死寂,三姐妹十分惊异,向村子里的人问讯后得知,原来秦始皇赶山填海,杀死了龙虾公主,从此,龙王爷就跟张家界成了仇家,龙王锁了盐库,不让张家界人吃盐,终于导致了瘟疫发生,死了好多人。三姐妹十分同情他们,于是决定帮大家讨盐。

然而这又何等容易?在遭到龙王多次拒绝以后,三姐妹只得从看守盐仓的蟹将军入手,用自己酿制的花香迷倒了蟹将军,趁机将盐仓凿穿,把所有的盐都浸入海水中。村子里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却被龙王变作花树。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将那种花树称作“玉兰花”,而她们酿造的花香也变成了她们自己的香味。 三、兰花花语 兰花花语:高洁、坚贞。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

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兰花的象征着,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

兰花代表着着坚贞不渝不遇的爱情。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称“花中四君子”。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古代称之为“蕙”。兰花姿态秀美、幽香清远,被誉为“国香”,但中国人爱兰不只是因为它的香味,更在于它高洁的品质。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比喻品行好的人,不论在哪里都会发光,用兰象征坚定向上的人格。屈原以兰为友,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后人称屈原为兰花花神。

最后,兰花花语的相关知识介绍完了,希望上满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兰花代表什么含义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

脱俗矣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兰花的意义】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兰花象征高尚、典雅、坚贞不渝 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子”,同时也表示虔诚,兰薰桂馥,以示历久不衰 兰:幽玄高雅、超凡脱俗,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象征.而做为一种投资,兰花经济也可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兰同时也可以做为商的象征; 儒学中深厚的“兰情结” 作者 南通大学博导 周建忠教授 兰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之间能够建立对应关系,与它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其社会学意义亦由来已久,它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最早载入历史典籍,并进入了儒者的审美视野;或许还与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际遇有关: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与众草为伍,顿起身世之感,从此确立了兰与儒家人格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花与人之间同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则来自人类的图腾崇拜. 兰是花之骄子.从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方面,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对兰的象征意义进行诠释,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定向的语码.所有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从兰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它的文化内涵既可发展为孔子那种“当为王者香”的理想和不为贫贱失意所动的人格信仰,亦可发展为屈原个人美德的保持与追求.总之,兰象征了儒学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 图腾与兰: 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 图腾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思维模式.兰花作为个人图腾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人就是图腾,图腾就是人.第二,人往往用图腾来做自己的名字.第三,人和图腾同生死共存亡,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忽隐忽现存在着的保护神.图腾崇拜到后来慢慢淡漠了,成为人类遥远模糊的记忆,但在后代生活中,还能找到它的痕迹.《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了郑穆公出生与死亡皆跟兰花有关的图腾故事.郑文公“贱妾”燕梦见天使赠她兰花并告诉她“以是为尔子”,后果然怀孕生子,取名为兰,即郑穆公.郑穆公即位22年后,一次病了,他说:“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它出生的.”于是“刈兰而卒”.这个故事中的“征兰”之义,正是图腾文化的体现.离开了图腾文化,就无法理解故事中兰花的神秘性与特殊性.不仅历史典籍中留下了图腾文化的痕迹,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此类例证.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主人公名兰,正是远古个人图腾痕迹的表现特征,“兰芝”,即“芝兰”,“芷兰”,就是兰花.“兰花”的图腾意义在诗中亦有明显的表现,如刘兰芝投河自尽前,焦仲卿对其母亲说:“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严霜笼罩,煎逼庭兰,则意味着主人公的生命悲剧即将发生,就像郑穆公“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预言征兆一样,这是兰图腾文化的深层制约与潜在影响.通过“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渗透着多少世纪以来由秘传的崇拜传统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的难以理解的奥秘”.兰即是这样一个“原型”. 兰对早期贵族和民间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秉兰拂恶、赠兰传情、沐兰致祭、执兰迎祥、纫兰上朝、燃兰溢香、藉兰祭祀等活动中,人们与兰建立了各种的关系. 这些兰文化的初期形态充分说明,那些从事政治活动和祭祀活动的人(我们可以视他们为儒者的前身),他们大量地接触兰、运用兰,虽与功利目的联系在一起,没有形成明确的伦理涵义,却为以后孔子对兰的审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前提. 孔子与兰: 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 “兰当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于自卫返鲁途中,见兰花独茂,由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他以兰比为贤臣,实际上是自比,说自己周游列国,却生不逢时,得不到重用,就像独茂的兰与众草为伍一样,只好与鄙夫为伍.孔子的感慨,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兰当为王者香”一句,几乎所有涉及到兰花的文章、著作都会提到它.此句的本意是“兰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即兰花应是国君欣赏的高级花卉,亦是从贤者为臣为相辅佐国君之角度设喻的.但后来的兰学著作中,却改为“兰有王者香”、“王者之香”.如潘天寿《题兰石图》诗云:“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兰花的人格象征是高洁、幽贞.孔子又说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在厄》.而且,孔子关于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美德境界,亦 成为先秦时期儒家的共识,如《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后代咏兰诗对此又进行了演绎、发挥.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谁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花香味有特殊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子还说。
兰花象征什么意义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

脱俗矣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兰花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寓意:淡泊、高雅、贤德。

《孔子家语·六本》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

原因何在呢? 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颂蕙芷的成语。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

(2)潘天寿画兰花扩展阅读: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因而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都有分布,但从数量分布上从南到北依次递减。

兰花在中国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

『叁』 兰花有什么寓意,诗句有哪些

兰花花语:解读兰花的象征意义——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回草答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竹有节而无花:与善人交,确确实实地根无所系了,志若兰兮终不移:松,松有叶而无香。

秋兰兮尘芜,绿艳恐休歇:宋朝还有个很有名的画家郑思肖(1239—1316)画兰不画土。——唐李白

兰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闻其香。非无脚下浮云闹,贻以赋役取之:不以无人而不芳:头可得:历朝历代的中国士大夫们最喜欢三种植物,兰于石背一花开

为草当做兰,称它们为“岁寒三友”。——潘天寿《题兰石图 》

忽有幽香寻不得.
若无清风吹。气若兰兮长不改,不采羞自献,来不相知去不留,则与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须大,复悲高秋月,梅有花而无叶。松的四季常青,清气为谁发——唐李白

『肆』 一生兰花半生竹是什么意思啊它的"难"难在哪儿啊

就是说用半生的时间才能画好竹,一生的时间才能画好兰花.

兰竹,看似容易,画好难。兰花难画,首推出枝难,稍不留意,会造成枝叶交替。面蕊难,多节的竹更难,难处在于怕花蕊相叠。

画兰,看似寥寥数笔,但是却难的很,要画到自然顺畅,俊逸潇洒,真的不容易,正是因为用笔的简洁,反而是拙笔没有了藏匿的机会,强使画兰的人要笔笔精要,糊涂不得。笔笔精要,不可多也不可少,讲究的是笔不连意连,在若有若无之中见劲骨!

“四君子”中竹是最难画的了,每一环结需要书法的灵活运用。很多画家都喜欢用写竹来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其形似,只求其神似,最高境界时,见画如见人。

http://bbs.guolan.com/topic.aspx?topicid=45874 有专门的介绍.
你是初学吗? 最好先买本书, 比如芥子园画谱,那上面会告诉你基本画法.至于怎样叫"好"?怎样叫"拙"?我觉得只能是感觉.我老师的兰花也是有拙笔. 有时候我觉得我画的很好,过一段时间 ,就发现毛病在哪里了.拙/好笔其实只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你觉得这样就是美, 那他就是好笔.我过一段时间就发现毛病在哪里了,是因为我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向名家的靠拢.名家的美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所以就成了固定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名家,就像书法的要能读帖背帖, 他们的画法你能随手就来,因为已经印在你的脑子里了.最重要的是"意在笔先", 画之前你已经知道你的兰长的什么模样.

画兰的人很多,其中尤以郑思肖为最有名。所画墨兰,笔力劲挺,花叶秀润,简洁疏朗,格调高古。明代画兰者更多,如文徵明、周天球、陈古白、徐渭等等,其中尤以文徵明、徐渭为代表。文徵明的兰花,不论是双勾还是小写意,其笔墨流畅,线条舒展,气韵清和,秀色可餐。徐渭之墨兰,纵横恣肆,任笔挥洒,水墨淋漓,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的一代新风。到了清代画兰之风盛行,如石涛、朱耷、扬州画派诸家,都兼善兰花,还有萧从云、诸异、吴昌硕等,其中尤以郑板桥称著。郑板桥终身以兰竹相伴,又兼善书法、诗文,可谓诗、书、画“三绝”。其写意兰花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老辣纵横,挥洒自如,气韵清雅,与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亦兼善兰花,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这些人的画你可以上网查

精到之作一般表现兰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画家的风骨. "自然顺畅,俊逸潇洒"是需要气质的积淀的,所以我的老师知道基本技巧,却仍然有拙笔.具体用笔上影响不大.拙笔一般没有灵性,也就是说"气"断了.兰花叶子强调一笔到位, 不能犹犹豫豫. 而一笔到位靠的就是模仿名家苦练. 就像写毛笔字,每天临张贴, 你要能做的每天临名家的一副画, 到时候就是信手拈来的好笔.

画兰的难度并不亚于画竹。郑板桥有诗云:“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所以说,要画好兰花,还必须具备较好的书法基础和功力,才能做到“以书入画”。特别是要经常观察、了解和领悟大自然中各种兰花的生长姿态和神韵,多加写生和练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生兰花半生竹, 努力吧。

『伍』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人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通过吟咏兰花的孤高隐逸,形容人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出自清代康熙的《咏幽兰》。

原文: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译文:

兰花的花朵婀娜多姿,叶子碧绿狭长,风吹过带来了兰花的香气。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5)潘天寿画兰花扩展阅读

康熙皇帝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在康熙皇帝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兰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先标榜做人应当遵从“君子之道”的是孔子,而孔子在谈论“君子之道”时,经常用兰花作比喻。如《周易·系辞上传》就记载了孔子这段话:“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君子的为人处世,不管入世或隐居,保持沉默或发表言论,都不会丢失自己的人格。君子与人合作,必定同心同德,两个人齐心协力,其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两个人发自内心的言论,就像兰花一样气味芬芳。

自孔子在精神层面为兰花定调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和“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

在传统花鸟画出现之前,中国文人主要用诗赋的形式咏兰,而从宋代开始,中国逐渐兴起“写兰”之风,以绘画的形式传承孔子所倡导的兰花精神,公认的兰画鼻祖是南宋的赵孟坚和宋末元初的郑思肖。

赵孟坚的传世之作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叶柔美舒放,兰花盛开如蝴蝶翩翩起舞。南宋灭亡后,赵孟坚年已垂暮,他隐居于湖南,不食元禄,继续“写兰”,以示忠贞和清高。

郑思肖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意为思念“赵宋”,他把自己的画室称为“本穴世界”,“本穴”就是暗指大宋。他所作的墨兰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人们称之为“无根兰”。所谓“无根兰”,就是画兰不画土,且花叶萧疏,以寓宋土已被掠夺之意。

赵孟坚和郑思肖“以兰明志”的情操,使他们享有“忠贞”的盛誉,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从此以后,兰花作为君子性格和高洁、忠贞的象征,成为文人画家的必修课,画家通过“写兰”提高志趣,修炼人品,完善自己。元代以后的兰画作品,都在此基础上各出新意,通过各种手法把兰花精神表现出来。

元代画家赵雍笔下的兰,淡雅清幽,奔放飘逸,深得赵孟坚“写兰”心法。明代画家文征明画兰,笔墨恣肆,常以竹石为伴,毫无尘俗气。清代画家汪士慎笔下的兰,柔嫩而不折,显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方膺笔下的兰,信手拈来,表面上看似乎叶乱花迷,实则花歌叶舞,翩翩飞动,有上下应答之态。李鱓笔下的兰,孤独而又执拗,意趣高远。郑板桥笔下的兰,与山石为伴,石虽瘦,而骨硬,兰虽弱,而魂秀。

近代以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也都画出了兰的“君子”品性,画出了兰的高洁和顽强。

『陆』 朱颖人的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吴茀之先生
我的老师吴茀之是位勤于学习,勤于授徒的老先生。他曾说每晚练练拳,不时吃点酒也抽几根香烟……尔后却经历“文革”之祸,郁郁而患癌症谢世了。至今我只能在梦幻中见到他那细长的身躯、清癯的脸庞,依然神采奕奕向我面前走来。
师与友吴茀之先生的父母原来希望他考邮政学校,他却考取了上海美专,就读中国画。到毕业班正好是潘天寿老师授课,这样情投意合直至人生的终极。他与潘天寿先生以师友相称,生前预约死后归葬一起,然而身后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吴先生处处尊潘天寿为“潘先生”,潘先生则处处叫吴先生为“弗之”、“荛之”,听者总感到两人相亲相爱之情不断。潘先生恪守纪律,遵从约好的事件,吴先生晚睡晚起,遇事会拖拉,但他俩遇事总是协调一致的。
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组织赴上海博物馆参观古代书画展览,我预先约他9点钟乘火车去上海,到8时半到他家,只见吴先生慢吞吞一点不着急的样子,我说吴先生火车9点钟要开走的,他却说不要紧,好乘下一班的。那么我只好说潘先生在楼下等您,一听潘先生在楼下汽车里等,于是就加快步伐收拾起来了,从中可以看出潘先生在吴先生心目中何等敬重。1961年学校组织的教师讲习班,潘先生很认真地与吴先生分工合作,潘先生上《石涛画语录》画论课,吴先生讲“扬州八怪”,大家听得非常满意。总之他们时常碰在一起交谈不止,潘师母跟我说:“不知道什么缘故,两人谈话总是谈不完的,那么热络。”“文革”中两人同关在“牛棚”里,那时“牛棚”里的斗争与“牛棚”外的斗争一样激烈,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与造反派通气的牛鬼蛇神,一定要把潘先生整成“特务”,“反动学术权威”,潘先生是理直气壮不认账。吴先生后来告诉我听,他们认为潘吴两人立场是一致的,就强迫吴先生出来批判潘先生。此时吴先生总是如实地客观地分析潘先生的一切行为,没有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去满足造反派的希望。吴先生说,我与潘先生可以做到无所不谈。这是多么纯洁善良的心情,在当时就连夫妻之间谈话也得小心行事,因为一不小心,妻子或丈夫揭发对方而遭殃的事是常有的。潘先生病重住院治疗,吴先生半夜三更从“牛棚”里跑出来,偷偷地到医院去看望了一下潘先生。吴先生当时还在“牛棚”里,若被造反派察觉,则罪上加罪,不知不觉遭受多少磨难。之后潘先生病逝,吴先生走过潘先生的住宅总是低着头匆匆走过,他对我说“我不忍目睹”!
潘先生放在殡仪馆的期限快到了,潘师母跟我商量怎么办?我说请放心,我去托人想办法。当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只能偷偷摸摸办理。我一面托金欣堂、方尚土两同志,另一面串联吴茀之先生来楚生师母,选定日子同去超山不到的一个花果山冈实地考察,结果以山势不宽广而作罢。吴先生会看一点风水,说前面缺一条水道,潘师母则说潘先生是被造反派逼煞的,想找一个前面宽畅的地域,让潘先生透透气,这样只好再去另找坟地。潘师母说想在潘先生坟前立一块“大颐老人之墓”,生怕立“潘天寿之墓”的碑,造反派会再来掘掉的画与情
潘天寿先生崇尚八大山人,吴茀之则喜爱石涛,这是情趣的差异。各自在钻研自己的绘画道路。潘先生钟情于雁荡山石;吴先生却注视着百花小草,对鸟兽虫鱼历历在胸;潘先生注重骨气,吴先生侧重意趣,两人相互切磋,相携相聚推敲到终生。
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吴先生作画,随兴而作,善触机,触动天机则人不能止,笔不能停,当笔酣墨饱之时“以意为之”,随后张壁审视,细心收拾,越三日而不为迟。吴先生说气韵生动是指意境与格局,气动而韵生,气不足韵就不可能生。他作画能得气而活,得气而神情自在,就画兰竹也以气在先,故吴先生之画其势不可当。吴先生画面求繁复,至密处真是密不透风。这大概是潘先生是从简的一路,而吴先生想走繁复的一路,以便各立门户。然而吴先生也能以极简的手法处理画面,记得他画一只雄鸡,整幅画面以雄鸡为画材,略去一切背景,显得极其空灵,只题“一唱雄鸡天下白”七个字,简练极了,然而这只雄鸡高歌啼唱的姿态真是典型极了。睁大了眼神并出血丝的痕迹,真是掌握了鸡的神情。其笔法不是描摹,而是以爽朗的笔线出之,两只鸡脚极有力地抓住地面,呈稳妥之致。我想这是传统表现方法的精髓,也是传统表现方法的一种极好的发展。我询问吴先生,这幅鸡是怎么画出来的,他说前几天有人送鸡来,我养在那里,早上它啼起来了,我一看它啼的情状神气,真是吸引着我十分注意,从头眼到翅膀尾巴以及鸡脚的动态,让我久久沉思,我觉得要画这只鸡的神情,它的神情刚好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吴先生善于以繁复的笔意作画,他常说作画求简难求繁亦难,繁中有简的意趣则更难,例如《春来相与护龙雏》一画,则以繁密的月季花布满全幅,花底下藏有十来只小鸡。月季花向上下盘曲,疏密、逆笔、顺笔、虚实间隔有致,中间几处透气之处留得恰到好处,姿态下垂,收稍弯进画幅。接着发出两枝上冲直达天边势不可当,而色彩浓淡搭配相映成趣,其中气势复郁而畅于神韵,题款极为得当。又如《迎春》一幅,款识题有“迎春,癸丑新正踏雪归来,欣然写此于湖上看吴山楼灯次,茀之写”。整幅画面下着大雪、雪中布满梅花,上下左右杂乱中横斜出枝,又是有序交替,然而巧妙地以浓与淡的墨色映衬其间,显现以实为虚的表现能力。吴先生说一幅意笔画,不能每个局部都画得清清楚楚,要有清楚有模糊,以便互相衬托突出主体,使画面画得更加丰富厚实。记得吴先生对我讲他也画过素描的,这种虚实的手法大概是在上海美专读书学习的启示,那种前实后虚显现朦胧迷漫的感觉就是从这里启发的吧!此幅在圈点梅花上饰以淡红色以求冷艳,此种红色用的是胭脂色,胭脂色的色相可以避去火气,放在雪中的红梅花上恰到好处,暗红色梅花的色彩有一点点深淡变化,也见复笔破墨,其色相变化复杂,有胭脂偏红,有胭脂而偏赭。有湿笔也有干笔,有阔笔也有细线,是吴先生有寒意仍透现有欣喜之情。这是吴先生在处理冷暖色的道理上极为敏感之处。穿枝走向沿着生活中的感悟与传统的轨道在走,前后层次妥帖与虚实疏密却成映衬,在气势中非常协调。吴先生在处理繁复之处确是位高手,他作画时总要求看他画的朋友们提醒他别添加过头,的确朋友们看他一加再加,总是担心他加过头而可惜,他认为到最后若有不妥则可重新再画,要等到夺得神情气韵为止。这正是他说的“繁也难”之处。作画无定法,法由境生、法由心造,情境触动心脑而创造艺术,这是中国绘画的关键。诗与跋。
生活中的志趣吸引着画家,那些万紫千红的花草中,吴先生注意的并不着意在如实表现。如实表现,那是拍照片可以做到的,吴先生感受的是生气与情趣,也可说是气质与诗意,他用自己的气质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再提高到诗的境界上来谋划,所以先生画出的形象就成为自家的物象,也富有情意,也富有回味。老先生们采集素材时,往往不完全在于用铅笔记录,有时却是在苦思冥想,以提炼凝聚成诗句而为之,因此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可以成为一张典型的值得回味的作品,老先生也喜欢在画上题些跋文以补诗意或其他的不足。诗能沁人肺腑,以诗言志、传情,又能从诗中观察一个人的气度,所以在中国画上不是摘几句古诗抄抄上去就算诗与画匹配了。吴先生的诗作,都散失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至今难全其真容,这是极为可惜的。我们看他写的一首“绘画犹如逆激流,不离原处苦行舟。回头四十年前事,马齿徒增只自羞。”这是昭示他勤于治学,坚韧不拔,常检点、鞭策自己的意志。再如与姜擎卢登黄山莲花峰诗:“黄海奇峰三十六,几人造极穷游目。我与姜公兴最浓,各逞腰脚蹬莲峰。莲峰之高不敢仰,莲峰之岭广盈丈。振臂一呼应者谁,侧耳恍闻天语响。顷刻大块意气喷,,惊天拔地荡心魂。俯视前海后海云万顷,遥瞻天目九华黛一痕。壮哉造物生神怪,李白之诗清湘画。七尺昂藏我多愧,将何尝以登临债。高歌一曲狂欲颠,恨不成风飞上天。”如此气度,如此情怀真是李白的情怀、石涛的画意,绝非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只有胸境开阔,情意高昂者方能为之,用这种情意作画更能跳动诗与画的节奏。他认为一个中国画家如果缺乏深厚的诗文修养,只知就画求画,则不免浅陋落俗,充其量不过是匠人之作。有幅《梅花八》吴先生题诗曰:“别别枝头又唱歌,春回何以补蹉跎。探梅忽忆盘龙寺,万点胭脂不厌多。”盘龙寺在云南,寺中有一株巨大的古梅,潘先生与吴先生同去领赏过,真是万点胭脂,这既是种回忆又是种赞扬与抒情。自从苏东坡品王维的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此成为画家追求的目标之一。潘天寿先生在品题吴先生的条幅兰花上写有“脂粉价贱艳吴娘,芳草谁歌天一方。笔墨年来无健者,枉他胡乱说‘徐黄’。”正是以诗评价了绘画评论中的谬论,又正确地推崇了吴先生所画兰草的健笔与高尚风格。早年吴先生有题墨兰诗:“我画放荡疏形体,写兰更为人所弃。愿居空谷结同心,误落豪端墨亦香。清赏自应多妙语,何妨铁石作心肠。”“一树寒香雪作花,撑云擎月篆杈桠。华光仁老逃禅古,生面何妨开自家。”华光和尚有典故,他以画梅花著称,有别开生面的画风独领画坛。“蟠屈孤根石底穿,千花万蕊雪中妍。若教开向东风后,那得清名天下传。”这是歌颂雪梅的精神。“居此忽经岁,桂花两见开。金银贫不救,却爱送香来。”这是与桂花的情谊交流。对抗战胜利之心情可见吴先生作画鱼并写有“避乱以来久未饱,餍厌此味矣,兹值胜利来临,诵少陵‘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佳句,喜而写此聊以解颐。”这种心清以跋语出之亦妙。也有种跋语如“此鲜石斛也,生岩穴间,花似兰花、色淡黄有香气,茎节类木贼而中实。余游雁荡见当地农友盛以小篮求售,索价颇昂。据言此草治热病有奇效,土名吊兰、节曲带紫褐者铁兰最佳,不易采得,特为写照及之。”这是记叙式的长文。也有短跋如“偶忆桐庐三合乡龙潭寺后水流花放之状,欣然涉笔。一九五七年八月吴豁并记。”诗与跋文在画上常见,也是寄托情感之处。
作诗尤其是中途学诗也需一步一步的走,吴先生教我辨别平仄与诗韵的简便方法,就是以一个字如“风”字,连读二声再拖以平平二字或仄仄两字的声音,若二个“风”字字后再连读二个平平就感到气短声音不响亮了,这字是平声;若用“拖”字,后面两个字声就没有两个平声来得响亮,那么这是仄声字,这样顿开茅塞。诗是言志的,心思不宽广不高尚很难有多少激动人心的作品:诗是感情的传导,若不得于细微的触动,则难以推动人们的感情。情与志的变化就是诗意的再现。墨与色
吴茀之先生在用色上除了善用黑墨色,也善于运用复合色,既然墨分五色,又有干湿浓淡,能得千变万化,那么颜色也不例外,颜色与颜色的渗和、颜色与墨色的渗和,那真是变化无穷。“随类敷彩”、“以色貌色”用它来表现物象真是可以淋漓尽致的,然而吴先生作画能掌握主次的关系,若能抓住主要色调,那么一半已成功了,所谓提纲契领,纲举目张是也。在色彩的应用上应辨别冷暖色的差别,这是视觉上对色彩的感受作用,红色和偏红的颜色属于暖色;藏青色或偏于蓝青色称为冷色,中国画中的黑与白(包括纸的白)我们把它归入中间色带,用色不计后果就难说了。吴先生作画忌犯俗气与火气,火气与俗气有时会有连带关系,有时它们的关系会有串联,但火气主要是色彩不协调,某一种色彩有过火行为,在视觉上感到不顺畅,有时会反映出低俗的倾向;俗气则是种习气的范畴,所谓“入俗耐医”即是其害处。俗气有时候在社会上会泛现成一种“流行色彩”,因此不认为是俗气,俗气是低格调,看了使人讨厌的东西,所以老先生要我们辨别画的好与不好、格调的优与劣,认为记取几张名画来研究,是要取法乎上,要贵在变通。任何事情都是从渐进中获得的,绘画上的雅俗也是在提高认识的渐进中转换成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只有在认识提高了才会有正确的判断力。
善于变化,也是用色的关键,变化既要依靠笔法,也要注意用水的分量。以笔和色再与水分的调和,就成浓淡干湿的变化,着于纸上又随着用笔的轻重徐疾的变异,出现不同的形质。我们说作画是以颜色去貌物品的色彩,所以对于颜色和色彩都要辨别冷暖、区分此中的差别,然后随笔力着纸、见于图形。红、黄、蓝、白、黑五种色彩是中国画的原色,黄与蓝相加成为绿色,绿色为复色,蓝与红相加成为紫色,紫色也是复色,但是绿色偏于青一点就成青绿色,它就靠冷一边的颜色,黄绿色则偏于靠暖一边的颜色,若黄的成分越多则偏暖的倾向愈大,有时黄绿色或青绿中间并进一点点赭色,那就更靠近暖色的一边,色相比之不拼赭色显得沉着一点;绿色中若拼藤黄色,则成嫩绿,其色相较娇嫩一些。有时嫩绿显得太娇嫩,偶然也有点刺眼,则可拼一点赭色,可避去一点娇嫩刺眼之处。赭色是比较沉着一些的颜色,如蘸赭石色再去蘸曙红画出来较纯曙红色来得蔫一点,有时曙红色要除去一点刺眼的火气,就可以拼点赭石,拼多拼少的判断也直接影响红颜色的色相。藤黄色加一点朱磦则成金黄色,若再调进一点点墨则成为暗黄色,暗黄比之金黄要显得冷一点。凡是颜色的调和为之复色,复色比之来调和的原色来得暗一点,颜色种类调和得越多,其色相越变越灰色。缺少明净的感觉,水分调得少一点画在纸上其灰的色相深一点;调的水分多一点画在纸上它的灰色色相就淡一点。复色给人有柔和感的一面,原色给人有强烈一点的感觉。我们如何以颜色去貌物品的色彩,就在于自己对冷暖颜色的重要感受与认识。个人的感情各异,主观认识也异样,所以各人有各人的主观认识,然后作出主观的判断。但物质的颜色多样性,经调和后显得更加繁复,这就靠画家细心研究、积累认识,反复实践而获得的经验加以总结之。古人云:作画须意在笔先,调色是种经验的判断,作画必须意在笔先,一点一画皆出于心意,心意所到则笔情墨趣应之。吴茀之先生说以笔运色要有新趣能得粹美、能得浑厚为上,有新趣则所画不落常套,得粹美则无烟火气,能得浑厚则色相庄严。新趣、粹美、浑厚是种欣赏习惯,也是品画的品味。出于何种品味关系到画的风格与格调。调和颜色与方法也是学问,也是种手艺,从学问方面说是辨别色相属性、冷暖的变化对视觉上的影响;从手艺方面说则全关于原色到复色的混合程度,调和得多则成熟一些,调和得少则生硬一些,其中调入水分的多少又会产生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体现性灵,性灵的得失全在人对色感方面的微妙掌握。吴先生说“笔的操纵虽在手,而雅俗实发于心,古人作画,意在笔先。心使之而腕运之,所以下笔有神,没有一笔不是从心坎中流出。自然能笔为我用,而笔笔有我了。”又云“用墨能浓而不滞,黑而不浊。”“用笔力透纸背,虽淡也厚,笔笔见笔,虽浓亦活,笔笔虽瘦而见肉,笔劲虽肥而有骨,笔无停机,黑处也自见元气磅礴。所以笔不碍墨,墨不碍笔,笔笔与墨会,而后能相生相发。石涛上人信笔作画,纯任自然,初无心于用墨而墨的五色俱备,这叫悟墨。这是已参透常规而入化境了,只有妙悟的人才能得之!”我的老师诞辰110周年,写此以作怀念!

『柒』 兰花的意义: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兰花象征高尚、典雅、坚贞不渝
兰花被视为幽谷中的“君子”,同时也表示虔诚,兰薰桂馥,以示历久不衰
兰:幽玄高雅、超凡脱俗,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象征。而做为一种投资,兰花经济也可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兰同时也可以做为商的象征;

儒学中深厚的“兰情结”

作者 南通大学博导 周建忠教授

兰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之间能够建立对应关系,与它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其社会学意义亦由来已久,它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最早载入历史典籍,并进入了儒者的审美视野;或许还与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际遇有关: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与众草为伍,顿起身世之感,从此确立了兰与儒家人格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花与人之间同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则来自人类的图腾崇拜。
兰是花之骄子。从兰花的外形、姿态、生存环境、内在气质方面,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对兰的象征意义进行诠释,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定向的语码。所有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从兰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它的文化内涵既可发展为孔子那种“当为王者香”的理想和不为贫贱失意所动的人格信仰,亦可发展为屈原个人美德的保持与追求。总之,兰象征了儒学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坚持操守,淡泊自足,独立不迁。
图腾与兰:
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
图腾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思维模式。兰花作为个人图腾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人就是图腾,图腾就是人。第二,人往往用图腾来做自己的名字。第三,人和图腾同生死共存亡,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忽隐忽现存在着的保护神。图腾崇拜到后来慢慢淡漠了,成为人类遥远模糊的记忆,但在后代生活中,还能找到它的痕迹。《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了郑穆公出生与死亡皆跟兰花有关的图腾故事。郑文公“贱妾”燕梦见天使赠她兰花并告诉她“以是为尔子”,后果然怀孕生子,取名为兰,即郑穆公。郑穆公即位22年后,一次病了,他说:“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它出生的。”于是“刈兰而卒”。这个故事中的“征兰”之义,正是图腾文化的体现。离开了图腾文化,就无法理解故事中兰花的神秘性与特殊性。不仅历史典籍中留下了图腾文化的痕迹,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此类例证。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主人公名兰,正是远古个人图腾痕迹的表现特征,“兰芝”,即“芝兰”,“芷兰”,就是兰花。“兰花”的图腾意义在诗中亦有明显的表现,如刘兰芝投河自尽前,焦仲卿对其母亲说:“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严霜笼罩,煎逼庭兰,则意味着主人公的生命悲剧即将发生,就像郑穆公“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预言征兆一样,这是兰图腾文化的深层制约与潜在影响。通过“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渗透着多少世纪以来由秘传的崇拜传统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的难以理解的奥秘”。兰即是这样一个“原型”。
兰对早期贵族和民间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秉兰拂恶、赠兰传情、沐兰致祭、执兰迎祥、纫兰上朝、燃兰溢香、藉兰祭祀等活动中,人们与兰建立了各种的关系。
这些兰文化的初期形态充分说明,那些从事政治活动和祭祀活动的人(我们可以视他们为儒者的前身),他们大量地接触兰、运用兰,虽与功利目的联系在一起,没有形成明确的伦理涵义,却为以后孔子对兰的审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前提。
孔子与兰:
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
“兰当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于自卫返鲁途中,见兰花独茂,由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他以兰比为贤臣,实际上是自比,说自己周游列国,却生不逢时,得不到重用,就像独茂的兰与众草为伍一样,只好与鄙夫为伍。孔子的感慨,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兰当为王者香”一句,几乎所有涉及到兰花的文章、著作都会提到它。此句的本意是“兰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即兰花应是国君欣赏的高级花卉,亦是从贤者为臣为相辅佐国君之角度设喻的。但后来的兰学著作中,却改为“兰有王者香”、“王者之香”。如潘天寿《题兰石图》诗云:“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兰花的人格象征是高洁、幽贞。孔子又说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在厄》。而且,孔子关于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美德境界,亦
成为先秦时期儒家的共识,如《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后代咏兰诗对此又进行了演绎、发挥。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谁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花香味有特殊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子还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
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此处以芝兰之香喻君子美德,强调了道德的教育感化作用,体现了儒学重社会功用的特点。兰的幽香清远合于君子德行的高贵雅洁,不媚流俗。
历代诗歌咏颂兰香的,更是不胜枚举,如: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兰当为王者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之间找到了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清晰的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亦由此产生。
郑思肖与兰:
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既保持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一种文化能够存在的根基,同时,又不断应对现实的动荡带来的挑战。而这动荡在中国社会中最激烈的莫过于江山易主,尤其是政权沦落外族之手。在这种时候,儒学人格往往表现为:坚贞的操守、张扬的个性。这一人格定位在郑思肖的画风中得以集中完整的体现。郑思肖,宋末元初著名诗人、画家。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之意。据《遗民录》载,他“精墨兰,自更祚后,为画不画土,根无所凭借。或问其故,则云:‘地为人夺去,汝有不知耶?’”
他画露根兰、无土兰,寄托他的亡国之思。郑思肖咏兰守志的行为还成了后代遗民的典范。如倪瓒在元亡后,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其《题郑所南兰》:“秋风兰蕙化为茅,
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明末清初相似的现实境遇使郑思肖成为更多画兰画家师法的对象。朱元璋的后裔、八大山人朱耷,在《题兰石》诗中说:“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郑思肖的画兰传统,直接影响到漫长的画兰历史。明清时,这一传统已衍变为不拘一格,亦不拘一法———画兰不画土,着重张扬个性。
明代·佚人《兰花》图(旅顺博物馆藏)有王武题诗:“郑生太迂鲁,画兰不画土。造物亦何心,春风自含吐。时去等飘蓬,知后落谁取。”清·诸升《兰竹图册》(旅顺博物馆藏),亦画兰不画土。清·原济(石涛)《芬兰图》(南京博物馆藏)画两支有根无土之兰,并有题诗“根已离尘何可夺”,主要取法徐渭、朱耷、原济等人画风的扬州八怪,亦以画兰擅长,其中汪士慎、李鱓、李方膺、郑燮画兰尤为著名。
从郑思肖到扬州八怪等兰花题材的诗画中,坚持操守,张扬个性成为共同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到儒学传统的人格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由推崇“王者香”的高雅变为崇尚个性的张扬,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赏变为不改其志的坚贞,这是儒学注重个体道德修养的传统在新的现实环境中发生的衍变,它们并没有突破或逸出儒学的价值范畴,而是对传统人格定位的补充、延伸。
陈之藩与兰:
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
陈之藩著有《失根的兰花》。
作为海外游子,在异国看到故乡的花草而产生感慨: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最后,作者写道: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枯萎了。
这题目来自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但全篇几乎没有对兰花形、色、香的种种介绍,只是围绕“国土沦亡,根着何处”立意,用“根”喻故土,以“兰花”喻人,以“失根的兰花”喻飘零异邦的人及其悲凉惆怅的心情。“失根的兰花”成为文中情思的聚合点,使故国之思,故园之恋表现得更深沉、真挚。
陈之藩用“失根的兰花”自喻,足见他深厚的儒学素养。因为兰花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象征意象,它身上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从话语层面看,作者思恋的是故园的“花花朵朵”,是“故宫的石阶”,是

『捌』 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象征

1.兰花有象征意思的诗句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

采 兰

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

养 兰

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

赏 兰

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举大历观测。

梦 兰

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

画 兰

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

题 兰

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

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2.兰花的诗句并与寓意和简介

《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

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3.代表兰花的诗句

《芳兰》 唐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兰二首》(一)

唐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第二篇:《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

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

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仿灶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

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

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

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

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

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

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正搜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

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

"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

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

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

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

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

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

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4.关于兰花的美好描写、诗词、象征什么

描写兰花的诗句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意调春兰,秋词供菊,芳香长继,终古不绝。

战国楚·屈原《九歌 礼魂》

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宋·洪兴祖《楚辞·九歌·礼魂》补注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疑举袂:柳丝随风飘舞好象是举起衣袖。浥露:露水湿润。似沾巾:丛丛兰花被露水湿润好象沾湿手巾。

唐·刘禹锡《和乐天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著意:有心。

宋·曹组的《卜算子·兰》

5.兰花有象征意思的诗句

爱 兰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寻 兰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采 兰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养 兰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赏 兰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梦 兰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画 兰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题 兰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读 兰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6.兰花有什么寓意,诗句有哪些

兰花花语:解读兰花的象征意义——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竹有节而无花:与善人交,确确实实地根无所系了,志若兰兮终不移:松,松有叶而无香。

秋兰兮尘芜,绿艳恐休歇:宋朝还有个很有名的画家郑思肖(1239—1316)画兰不画土。——唐李白

兰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闻其香。非无脚下浮云闹,贻以赋役取之:不以无人而不芳:头可得:历朝历代的中国士大夫们最喜欢三种植物,兰于石背一花开

为草当做兰,称它们为“岁寒三友”。——潘天寿《题兰石图 》

忽有幽香寻不得.

若无清风吹。气若兰兮长不改,不采羞自献,来不相知去不留,则与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须大,复悲高秋月,梅有花而无叶。松的四季常青,清气为谁发——唐李白

热点内容
玫瑰糠廯 发布:2025-01-17 03:23:50 浏览:860
关于兰花的书 发布:2025-01-17 03:23:47 浏览:67
栀子花桂花一样 发布:2025-01-17 03:23:13 浏览:386
想念茉莉花 发布:2025-01-17 03:13:26 浏览:651
鲜花椒焗鱼 发布:2025-01-17 03:09:12 浏览:461
花语计时 发布:2025-01-17 03:05:33 浏览:714
七夕摆地摊卖花赚钱吗 发布:2025-01-17 03:05:20 浏览:156
木瓜海棠叶子 发布:2025-01-17 03:02:31 浏览:597
手绘郁金香图片步骤 发布:2025-01-17 02:57:27 浏览:814
红梅花开演员表 发布:2025-01-17 02:52:20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