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荷花绘画
A. 一个出身贫穷的孩子因为画荷花画的像所以成了一名画家。 这个画家是谁
当然是大师钱君陶原名玉堂,学名锦堂,号豫堂,以字行,系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历任上海市书协、美协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1907年2月11日,钱君陶出生于桐乡屠甸。钱氏祖籍海宁路仲,路仲、屠甸近在咫尺,两处都是他的故乡。1927年曾在诸暨中学校任教,同年钱君陶去上海开明书店任美术编辑后,积攒了一些钱,以钱希林的名义买了屠甸酱园浜庄家的一所旧宅。80年代初,经修缮后作为“钱君陶旧居”,交付屠甸文化站代管、使用。1985年春,钱氏决定将其毕生精心收藏的明清和近现代名家字画、印章、印谱等数千件珍贵文物捐献给故乡。1987年桐乡县特为建君陶艺术院,作为珍品收藏及书画研究、创作的中心。1996年钱氏复向海宁市捐献其毕生精心收藏的明清字画及近现代名家作品与他自己创作的书画篆刻共1000件,海宁市特为此建钱君陶艺术研究馆。1997年乔石题写了馆名。海棠花钱君陶,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华东师大教授,中国美术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其风格有吴昌硕的老辣、奔放;有赵之谦的浑厚、飘逸;有黄牧甫的清隽、平整。真可谓是疾术駸駸,鹤立印坛,名烁中外,卓然一大家也,曾在国内外发表著作30余种。君陶先生是一位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艺术家,诸方面都有至高的造诣和贡献。
B. 荷花怎么画
材料:白纸、笔。抄
荷花画法如下:
1、在白纸上画一个椭圆,确切的说是画一个像桃子一样的形状,然后分别在两侧再画上一个类似的形状,这是荷花在含苞待放状态下的形状。
C. 画荷花的画名有哪些
《疏荷沙鸟图》、《荷花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荷花鸳鸯图》。
1、《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2、《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3、《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
D. 有关荷花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荷花的 传说 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荷花的传说故事一:忠贞的爱情传说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大明湖的最好写照。漫步湖畔,但凡垂柳飘拂,红荷点波,景色如诗似画。看到红荷绿柳,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关柳荷的美丽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湖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男的叫杨柳,女的名荷花。小伙子英俊潇洒,姑娘如花似玉。杨柳诚实勤劳,荷花美丽聪慧。她们自小便在一起游戏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便互生爱慕之情,且情深意笃,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两家的家长也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择日为他们完婚,结成百年良缘。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带人抢走了荷花,欲行不轨。杨柳闻讯,追来救人。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杀死了杨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挣开众人之后,纵身跳入湖中,殉情自尽了。
他们死后,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柳枝拂水,向着荷花点头;红荷挺立,朝着柳枝传情。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她们活着不能在一起,死后要日日厮守相聚。
关于荷花的传说故事二:玉姬化身传说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当初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关于荷花的传说故事三:生辰花的传说六月的荷花神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这一年,西施的国家越国被吴国打败了,越王卧薪尝胆,派人四处搜寻美女,准备送给吴王,以涣散他的斗志。西施被万里挑一的选中了,三年后,她被训练成一名非常出色的美女。越王把西施送给吴王,吴王被西施的美艳惊倒,整日与西施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吴国越来越衰弱,最后被越国打败。被俘的吴王后悔至极,拔剑自杀了。越王把西施接回越国,但王后十分嫉妒西施的美貌,把西施抓到江边绑上巨石沉入江底。老百姓都不相信西施会死,传说她做了荷花神,住在一个小岛上,每年采莲节,就能在湖边采莲的女孩当中看到她。
关于荷花的传说故事四:荷花花语传说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去秀美绝伦。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荷花的动人传说。相传元代有一书生,偶遇一素衣红颜的少女,他把一个玉环赠给了少女。一日,池边有朵荷花开了,他走近观赏,发现莲房内有一玉环,正是他送给那女郎的,大惊之下,他折断了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从此不见了。
关于荷花的传说故事五:荷花仙子的传说从前,百里洪湖水患无常,民不聊生.一天,美丽的荷花姐妹驾着祥云,赶赴蟠桃盛会,路过此地,只见黎民饿殍遍野的惨境,不禁潸然泪下,毅然将胸前的珍珠项链撒了下来。蟠桃会上王母娘娘发现她们胸前的珍珠不见了,当问清缘由后,即将荷花姐妹派到人间拯救百姓两位仙子下凡后,一片汪洋的洪湖便变成荷花争艳,鱼跃鸭栖的鱼米之乡。
关于荷花的传说故事六:荷花报养育之恩
很早以前,浚河一带人烟稀少。有个姓张的老汉以打鱼为生。没有老伴,拾了个儿子养着,有一岁了。这天老汉又来打鱼,忽见河水直往上冒花,不多会冒出个竹筒来,里面传出了小孩的哭声。
张老汉忙扔下鱼网,把竹筒子捞上来,鱼也不打了,抱着竹筒跑回家去。
他小心地凿开竹筒,见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女婴,甚是可爱。他拾了个儿子,今天又拣了个女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从此东家大嫂给抱抱,西家二婶给喂奶,不觉两个孩子就长大了。到了十七、八岁,兄妹俩长得那个好哎!
特别是小妹,粉红的小脸如出水的荷花,甜润的嗓子唱出歌来,百灵鸟也比不上她。
原来这女婴是荷花仙子,因为她做错了事,让玉皇大帝罚到人间重新下生。
有一天,荷花仙子突然对张老汉说:“爹啊,我就要离开您了。哥啊,你要好好照顾咱爹。”那爷俩不知她为何说这话。等到半夜时辰,有天兵天将下来催促,手里都拿着闪闪的刀枪。荷花不忍心惊动爹和哥哥,悄悄地出了屋。来到门前的清水池里边,洗了把脸就离去了。她想起张老汉的养育之恩,不觉泪流满面,那泪水滴到水里,随即长出一片荷花来。她咬破手指,在手绢上写下几个字,抛下就随天兵天将离去了。
天明了,张老汉起来,找不到女儿了。这下可把爷俩急坏了。他们急忙到门外去找,见清池里长满了荷花,水边放着块手绢。找人一念,才知道是荷花仙子下凡,表明了对张老汉的养育之恩日后相报,张老汉如果想念,就到门前看看荷花。
荷花的繁殖方式种子育苗
首先要破壳。5-6月将种子凹进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或粗糙的石块上磨破,浸种育苗。要保持水清,经常换水,约一周左右出芽,两周后生根移栽,每盆栽一株,水层要浅,不可将荷叶淹在水中。90%左右当年可开花,但当年开花不多。
分藕栽植
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翻盆栽藕的最佳时期。过早栽植会有寒流影响,种藕容易受冻害。北方地区遇寒流时可用透明农膜覆盖。栽插前,盆泥要和成糊状,栽插时种藕顶端沿盆边呈20度斜插入泥,碗莲深5厘米左右。大型荷花深10厘米左右,头低尾高。尾部半截翘起,不使藕尾进水。栽后将盆放置于阳光下照晒,使表面泥土出现微裂,以利种藕与泥土完全粘合,然后加少量水,待芽长出后,逐渐加深水位,最后保持3-5厘米水层。池塘栽植前期水层与盆荷一样,后期以不淹没荷叶为度。
太空育种
1994年7月,由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合作,将442粒广昌白莲种子搭上940703号返回式卫星,在太空中停留时间355小时35分钟,绕地球238圈后成功返回地球。经筛选培育,形成了太空莲1、2、3、36号等多个品种。2002年、2006年,广昌白莲又先后搭乘“神舟四号”飞船、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再上太空。其中,太空莲36号单蓬结实可达22粒左右,百粒可重100克左右,被誉为最优秀的籽莲品种。太空荷花的培育要过“三关”:
一、辐射关:太空荷花是由返回式航天器将荷花种子携带至太空,在宇宙中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的环境下,大部分种子将坏死,只有少数种子能够存活。存活的种子发生基因变化,才有可能成为太空荷花。
二、筛选关:由于太空中的植物种子基因诱变是不定向的,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差。在返回地球后,根据育种目标、开花情况,保留花大、色艳、形美、花期长等优良品质,从而产生备选的太空荷花。
三、稳定关:经过几年时间反复筛选后,不断从每代荷花中选出优良组织进行培育,淘汰基因不稳定的株系,最终将基因优良、遗传稳定的荷花保留下来,才能确定为新品种。
荷花的栽培技术水质
荷花是水生植物,生长期内时刻都离不开水。生长前期,水层要控制在三厘米左右,水太深不利于提高土温。如用自来水,最好另缸盛放,晒一二天再用。夏天是荷花的生长高峰期,盆内切不可缺水。入冬以后,盆土也要保持湿润以防种藕缺水干枯。
施肥
荷花的肥料以磷钾肥为主,辅以氮肥。如土壤较肥,则全年可不必施肥。腐熟的饼肥、鸡鸭鹅粪是最理想的肥料,小盆中施半两即可,大盆中最多只能施1-2两,切不可多施,并要充分与泥土拌和。生长旺期,如发现叶片色黄、瘦弱,可用每盒0·5克尿素拌于泥中,搓成10克左右的小球,每盆施一粒,施在盆中央的泥土中,7天见效。
越冬
入冬以后,将盆放入室内或埋入冻土层下即可,黄河以北地区除埋入冻土层以下还要覆盖农膜,整个冬季要保持盆土湿润。
荷花的主要价值食用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 文化 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叶为茶的代用品,又作为包装材料。
荷花的地下茎在淤泥中生长,会被有毒物质侵染,只因藕的特别细密的表皮组织和含有丹宁的下皮,具有一定的阻挡或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因而有毒物质多黏附在表皮上或渗入表皮中。在食用藕时要削去外皮,以防把有毒物质也吃进肚中。
药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荷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减肥瘦身,其中荷叶简成分对于清洗肠胃,减脂排瘀有奇效。藕节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
这些中药品来自同一 种植 物,但不同的部位作用却不相同:藕节止血、散瘀;荷叶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荷梗清热解暑、通气行暑;荷叶蒂清暑去湿、和血安胎;莲花活血止血、去湿消风;莲房消瘀、止血、去湿;莲须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莲子养心、益肾、补脾、涩肠,以湖南的“湘莲子”最为著名;莲衣能敛、佐参已补脾阴;莲子心清心、去热、止血、涩精。由于莲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不同部位,其药效可能略有差异。
观赏
荷花水景
荷花专类园,中国荷花专类园有三种:一是像武汉东湖磨山的园林植物园,园中开辟一处以观赏,研究荷花为主的大型水生花卉区;二是像南京莫愁湖,杭州新“曲院风荷”这类是以荷花欣赏为主的大型公园;再一类就是以野趣为主,旅游结合生产的荷花民俗旅游资源景区,如广东三水的荷花世界,湖南岳阳的团湖风景区。
在山水园林中作为主题水景植物:俗话说,“园无山不壮,山无水不丽”,用荷花布置水景,在中国园林中极为普通。江南一带名园,多设有欣赏荷花风景的建筑,扬州的瘦西湖在堤上建有“荷花桥”,桥上玉亭高低错落,造型古朴淡雅,精美别致,与湖中荷花相映成趣,是瘦西湖的风景最佳处,岳阳金鹗公园的荷香坊临水而建,与曲栏遥相贯通,香蒲薰风,雨中赏荷,深受群众喜爱。
作四季有花可赏中的夏花:四时景观的不同,是中国造园家恪守的造园规则,如梅花耐冬,柳丝迎春,绿荷消夏,桐叶惊秋。荷花的绿色观赏期长达8个月,群体花期在2-3个月左右。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使人心旷神怡。
作多层次配置中的前景、中景、主景:中国园林在配置植物时十分注意层次的变化,以形成远近,高低不同的丰富景观。柳荷并栽就是典型的手法。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来概括济南大明湖。湖南湘潭的雨湖公园春季柳絮纷飞,小荷露尖;夏秋花叶亭亭,柳丝翠绿;冬季柳丝批雪,残荷有声,不失为佳景胜地。
作工业三废水污染水域的“过滤器”:由于莲藕地下茎能吸收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后的产物,所以荷花可帮助污染水域恢复食物链结构,促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盆栽盆景
荷花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红摇翠,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风姿绰约,装点人间。在中国荷文化史上,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如今,在中国各地园林中,盆荷的应用非常广泛。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荷花水石盆景是在杭州出现的一种新的盆景。它是荷花盆栽与水石盆景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山石的刚毅挺拔,又显示荷花的娇艳妩媚。荷花盆景可选用珊瑚石、砂积石、斧劈石、英石等山石作材料。
插花艺术
插花在中国始于六朝,源于佛前供花。作为佛教的圣洁之花,因此可以说,插花在兴起之时便于荷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时期,供花仍是插花的一种主要形式。到了明清,插花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时的荷花插花无论是艺术深度还是技巧,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称为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随着人们对荷花插花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荷花、荷叶、莲藕和莲实等素材在插花中的运用愈来愈普遍,而且对这些素材的观赏效果也作了科学的比较。荷花插花一般选用中小型品种为宜,同时也适当配以 其它 植物的枝、叶、果,力求色彩清丽构图明快,欣赏效果可保持3-4天。
猜你喜欢:
1. 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
2. 金银花花语是什么
3. 杜甫草堂的传说故事
4. 中秋节传说手抄报
5.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E. 古代关于莲花的传统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现在的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院管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我国的荷化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朱自清曾写过<荷塘月色>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据史书记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我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至于旅游赏荷的去处就更多了。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昔日曾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济宁微山湖竟有10万亩野生荷花的壮丽景观,年年花繁叶茂,吸引无数游人。真可谓“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了。
自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荷花也成为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多次提倡大力发展荷文化,并把友谊的种子传播到友好的邻邦。1918年,孙中山先生东渡日本,带去了九颗辽东半岛普来店出土的莲子,经过精心培育,古莲子栽植成功。1963年,大贺将一百颗大贺莲种子,送给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1979年4月,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参观鉴真主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时,森本孝顺长老将中日两国专家培育的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的莲藕捧交给邓颖超副委员长。1980年4月,为庆贺“日本国家鉴真和尚像中国展”来扬州大明寺展出,武汉研究所便将繁殖的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的莲藕送往大明寺,安放在紧连鉴真纪念堂的平远楼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荷花的栽培技术也日趋先进完善。先共有荷花品种200余种,分布遍及全国。随着荷花文化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的普及发展,以荷花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导和平、和谐。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两句话,一是说"和而不同";一是说"和为贵"。中华文化所说的"和",绝不是不讲差异和矛盾的调和。而是指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后的贯通融合。这种贯通融合才是最为可贵的。我国有56个民族、34个行政区域,其中存在着差异和矛盾。面对这种差异和矛盾,始终坚持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坚持这种"和"的立场,是最为可贵的。而背弃了这种"和"的立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弃。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在江南苏州一带,农历6月24日为观莲节,称为荷山生日。届时人闪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观赏荷花。特别是佛教徒对它最为尊崇,如观音菩萨坐的就是莲花。1990年被人暗杀的印度总理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鲁在狱中时给他取下的,按印语为“洁白无瑕的白莲花”之意。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也用莲花为图案,表达当地人民特别崇尚莲花,以象征纯洁和高贵。由于荷花是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它经群众评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1989年在北京专门成立中国荷花协会,促进它在中华大地上碧波万顷,香飘无涯。
F. 中国历代文人对荷花的描写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G. 关于荷花的资料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中文学名: 荷花
拉丁学名: Nelumbo nucifera
别称: 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区域: 荷花原产于中国,一般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别名: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水华、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也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图册(17张)之乡济宁市的市花,还是埃及的国花。此外,济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种上好的荷花。苏州的园林比如拙政园里,也有许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样,亭亭玉立。
[1]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缸栽荷
H. 明清时期为什么流行花鸟图案
明代初期一般指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此时的花鸟画最突出的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和宋代院体花鸟。最能代表两种画风的作家莫过于夏昶与边文进。
夏昶(1388-1470)乃被称为画竹“开山手”的王绂(1362—1416)的高足,以墨竹著称,时谚有“夏昶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谓。在永乐中举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故后人称之为夏昶太常、夏昶卿。他继承了元人传统,在其师萧散自在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墨色苍润、洒脱自然的风貌。他的墨竹,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在表现风雨中飘舞之竹方面尤见功力。史称其竹“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合矩度,盖行家也”【4】,从其《奇石清风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96.80,以下简称中大)可看出其端倪。该图表现清风轻拂下摇曳偃仰之竹。作者用墨层次分明,笔势遒劲,系其同类作品之佳构。传其衣钵者有魏天骥、屈礿(一作约)、张益、张绪、吴巘、王仪、杨廷端、朱端、何乔福、乔昶、冯起震及婿虞瑛等。其中晚明冯起震(1553-1642年仍在)的《湘江新雨图》(广东省博物馆藏B5007,以下简称粤博),仍然系墨竹,在承继夏氏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
曾于永乐至宣德初期授武英殿待诏的福建人边文进可称明初院体花鸟的代表,画史称其花果翎毛“妍丽生动,工致绝伦”【5】。他继承宋画院工笔重彩的传统,用笔精细,设色明艳,所绘《雪梅双鹤图》(粤博B5588),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边文进以画花鸟著称,尤以画鹤见长,该图堪称其代表作。其子楚芳、楚善、楚祥及外甥俞存胜、婿张克信等均能传其家学。
与边文进大致同时供奉内廷的缪辅的生平事迹一直史载阙如,从其传世的画作看,他曾供职于武英殿直锦衣镇抚,擅长画鱼。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鱼藻图》,上署“武英殿锦衣镇抚苏郡缪辅写”,钤“良佐”、“赴清光”二印,则他为江苏人,“良佐”则有可能为其别字或号。他所绘之鱼藻,多写硕大的锦鲤游弋于深水杂藻间,旁有各类小鱼作衬。锦鲤或跳跃,或昂首,或俯游……各尽其态。《鱼藻图》(粤博B674)描写的便是其中锦鲤戏水一景,笔法仍然是两宋院体花鸟一路,工细别致而赋色浓丽。缪辅与其他宫廷画家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在题材上的创新,他能别出心裁,将当时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鱼藻类生物入图,而且能生动传神地再现锦鲤在水中的各种表现,实属难得。他的生平传记虽然不为人所知,但所绘之各类《鱼藻图》则在明宫廷绘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初期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画家,那就是以画梅见称的陈宪章录。陈录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浙江会稽,工诗善画,论者将其画梅与同时的冰壶道人王谦(字牧之)相比,并谓“二家虽格意不同,宪章笔力,实过于谦”【6】。《推蓬春意图》(粤博B4067)系其传世作品中之鸿篇巨制,全用水墨写就,继承了元人如王冕、邹复雷等人的墨梅传统,所绘梅干及枝叶遒劲挺拔,古意盎然,梅花则情态各异,正如杨殿邦题诗所言:“万花飞动墨香迟,写遍南枝与北枝;仿佛罗浮人入梦,一双翠羽欲来时”。该图历经周右、徐世昌等递藏,名人题咏殆遍,实属不可多得之艺术佳构。
这一时期继承元人水墨传统的画家如王绂、姚绶、宫廷画家如周文靖、商喜、倪端、孙隆,浙派画家如戴进等也都擅长或兼擅花鸟。
清代初期独特的政治与人文环境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绘画上出现了受官方扶持的、以王时敏、王翬、王鉴、王原祁为主流的正统画派和以四僧(朱耷、石涛、渐江、髡残)等遗民为主流的反正统画派。花鸟画和山水画分庭抗礼,共同成为画坛的主流。
恽寿平是这一时期花鸟画坛的重镇。
以没骨花卉见长的恽寿平(1633-1690)初习山水,后因见王石谷画,自以才质不能出其右,遂舍山水而改工花鸟。他继承了徐崇嗣的没骨法传统,创造出色彩鲜明、笔墨简洁的清新画风,画史称他“不用笔墨钩勒而渲染生动,浓淡浅深间妙极自然”、【26】“简洁精确,赋色明丽,天机物趣,毕集毫端”,以至于当时“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27】,一时从之者众,形成“常州派”。作于1686年的《菊花图》(粤博B2205)所绘菊花为写生之作,亦能得其神,色泽鲜丽,生色活香,代表了成熟时期的风格。
当时受其影响的画家有百人之多,最主要的有马元驭、范廷镇、邹显吉、外甥张子畏及族曾孙女恽冰等。其中马元驭(1669-1722)得恽南田亲授,又与蒋廷锡切磋,因而画艺日进,王石谷极称之,论者谓其超纵似陆治,老健逊沈周,作于1694年的《萄萄图》(粤博B2252)和1704年的《花鸟图》(中大99·522)可见其画艺之一斑。前者写生,形神皆备,堪称入室之作;后者苍劲放逸,运笔潇洒,设色雅致,于南田外别开生面。其女马荃得其家法,与以没骨著称的恽冰并称江南“双绝”。作于1750年的《花鸟游鱼图》(粤博B201)和1779年的《荷花翠鸟图》(中大99.322)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画风。前者工整秀雅,设色清淡;后者纵笔放逸,赋色亮丽。
与恽寿平同时的王武和稍后的蒋廷锡、邹一桂等也都是成就卓著的花卉画家。
王武(1632-1690)与恽寿平同时称誉画坛,他精鉴赏,据说家里藏有很多宋元名迹,这就使其有机会和能力从前人的艺术佳作中吸取养分,融入到自己的画艺中。他一方面继承了黄筌的写生传统,另一方面取法明代的周之冕、陆治诸家,画史称其“所写花竹禽虫神韵生动,流丽多风,当入妙品”,又谓其能“得动植之生意,根蒂五参,精神设色,亦极精巧”【28】。作于1677年的《芍药蝴蝶图》(粤博B1861)正是其风格的代表。该图芍药用细笔钩勒,墨气明雅,气韵生动。传其艺者有周礼、张画等。
蒋廷锡(1669-1732)早年受“常州派”影响殊深,后期师法陈道复、徐渭,笔墨简逸。作品早年以妍丽工笔者居多,晚年以水墨写意取胜,梁章钜谓其“以逸笔写生,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赋色,或晕墨,随意而成,笔笔名贵”【29】。他曾官至大学士,位显名尊,其画代笔、赝品也多,所传长卷大轴皆其赝品,马元驭父子及门客潘氏常为其捉刀,据说世间流传有设色极工者大多由潘氏代笔。作于1723年的《瑞莲图》(粤博B223)所绘莲叶用墨染,笔墨淡逸,工写结合,不施粉黛而神韵自足。传其艺者有子蒋溥、马元驭子马逸及苏国士、钱元昌、邹元斗等。
以传统山水见长的“四王”亦偶有花卉之作,如“四王”之首的王时敏(1592-1680),作于1661年的《午瑞图》(粤博B832),构思简洁,用墨晕染,墨色层次分明,笔简意远。王石谷(1632-1720)的高足杨晋(1644-1728)不仅常为王石谷山水补画人物、舆桥、驼马、牛羊等,亦善花鸟,他与黄卫合作于1692年的《梅竹双禽图》(粤博B233),其中竹石为其所写,用笔简洁;黄卫写梅雀,苍秀简淡。此外,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的吴历亦擅画竹石。其画取法吴镇,笔墨雄浑苍劲,广东省博物馆亦藏其竹石。
清“野逸”派主要以“四僧”等明遗民为代表,他们用笔荒寒、率意,不拘成法,试图借助笔墨来表达或排遣心中的积郁,著名的画家有朱耷、石涛、弘仁、萧云从等。
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所绘拟人化的花鸟、虫鱼一直被视为个性化的主要特征,所绘鱼、鸟之眼睛白多黑少,被认为是对现实的轻蔑与不满。他继承“青藤白阳”泼墨写意传统,更多地将思想情感融入画中,竭力表现对现实的消极关怀及其对人生的理解,他的画成为自己生命意志的体现。作于1689年的《眠鸭图》(粤博B44)和无年款的《疏柳八哥图》(粤博B2704)均为其典型的作风。前者构图简练,笔墨酣畅,为其盛年力作;后者笔意疏淡,墨色淋漓。两图均缘物寄情,别有怀抱。
自称苦瓜和尚的原济(1642-1707)本为明宗室,姓朱,名若极,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擅画兰竹,画史称他“笔意纵恣,脱尽窠臼”【30】。《墨竹图》(粤博B1603)笔墨纵横宕逸,不拘法度,张大千在跋语中谓其以怒气画竹,“槎槎枒枒如在万马军中”。郑板桥尝评其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31】,此图可作为最好的例证;《花果图册》(中大96.68)于用墨之外,敷以淡色,神完意足,笔致高远。
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的渐江学人弘仁(1610-1664)是“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以画黄山著名、能“得黄山真性情”,所绘之梅、竹亦别具风致。作于1663年的《梅竹石图》和《梅花图》扇面(粤博B3646)简淡荒疏,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其韵如同所绘山水,盖从倪云林中来而别出新意。
安徽芜湖人萧云从(1596-1688)的画风与“新安画派”相似,与“海阳四家”的孙逸齐名,画工山水、人物,“笔意瘦硬清快,设色古雅”【32】,花卉是其余兴,但却体现出高超的技艺与神韵。作于1668年的《梅石水仙图》(粤博B94)用笔荒率,笔墨简练,与弘仁相类。
此外,花鸟画成就突出的尚有以擅画梅花著称的金俊明(1602-1675)。近人郑昶称其花卉“独斟酌于花光、补之之间,别成雅构,疏花细蕊,丰致翩翩,名重当世”【33】。《梅花图册》(粤博B2544)可代表他的风貌。该画册墨色清淡,笔意简洁明快,运笔劲健、寓意深远,王世祯曾题其《画梅图》,中有“一幅生绡千载意”句,也是指其意境而言。
这一时期的岭南地区成为南方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南明政权播迁、抗清斗争的延续、大批遗民南下,使本来僻居海隅、较为清寂的这一区域活跃起来,文化也空前繁荣。遗民画家如高俨、张穆、伍瑞隆及以深度、成鹫、大汕为代表的岭南画僧群体等,为原本并不发达的岭南绘画带来了生机,并掀起广东绘画的高潮。以善画或兼画花鸟著称的画家有杨昌文画兰、伍瑞隆写牡丹、张穆画鹰、成鹫写杂卉等,各擅胜场。其中张穆(1607-1683)以画马名世,兼擅画鹰【34】。所绘鹰多为水墨写意,盖从林良处取径,参以青藤白阳之笔意,形象生动。《苍鹰图》(中大99·604)所绘独立枯枝之雄鹰,墨气浑穆,用笔老到、苍劲,虽不是张氏写鹰之精作,但仍得其形、神。
清初花鸟画对后世影响甚巨,中期的扬州画派、晚期的“海上画派”、“居派”等都受其感染。郑昶《中国画学全史》谓髡残、道济所写孤高奇逸,不类南田而亦卓然为后世法,反映出“野逸派”的影响;近人陈师曾则将清代花卉画分为两个主要的派别,即以恽南田没骨为主的“恽派”和以蒋廷锡钩勒为主的“蒋派”。两派各有传人,影响及于后世,以后的花卉画大多由此两派衍生【35】。虽然陈氏所言不免偏颇,但确乎反映出两派花鸟画承前启后及其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