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兰花题字
⑴ 玄关挂画怎么选
首选,选择寓意好的山水风景画。
那些有美好的寓意,比如说花开富贵、年年有鱼、招财进宝、有积极向上意义的画挂在玄关处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那些凶猛夸张的挂画。
猛兽的凶猛会让人在家门以后心里感觉恐惧不舒服。从风水上来说要是身体虚弱的人看到猛兽图,会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
但是那种特别温柔的兔子,或是忠诚的小狗的动物画是可以选择的。
其次,根据家里的整体装修来选择。
如果家里是欧式风格,为了风格统一,玄关挂画也要选择欧式风格,这样整个家才会看起来很协调。
比如说你家里是地中海风格,颜色以蓝色、白色为主,可是你在玄关处挂了一副大红色的锦绣家园画,这样就给人很凌乱的感觉。
最后,挂画的大小根据玄关的尺寸来选择。
玄关处的画不是越大越长越好,根据玄关的大小和尺寸来选择画的尺寸,以不突兀为宜。
⑵ 兰花中国画怎么提字
素颜清韵隐深山
芳香幽溢出空谷
⑶ 齐白石画的兰花怎么样
齐白石画兰花怎么样?
齐白石是国画大师。他的画有三绝:鸡、蟹、虾。三绝是指不是每个画家都能把这三样东西画得如此传神。齐先生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不仅取决于他的独特技艺,更在于他的兰花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齐白石兰花,简单的几笔,拍卖价格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艺术造诣非一般画家所能及。
梅、竹、松、兰是古代画家最喜欢的画。它们成了画家高傲、孤傲、干净品质的载体。有成千上万的花,但只有两三朵。绘画作为一种写意的绘画方法,其意境高于写实。不一定要把兰花的整个形状完整地画出来,只需要把树枝折起来,组成一个构图,就可以画得很奇妙了。一朵残花叫丹青。齐白石的兰花,有简有繁,有小有大。几笔确实是别有用心的砍。笔的浓淡也是兰花传播的关键。写意画兰花,题字书法也是考量艺术家技艺水平的关键。齐白石的书法独具特色,辨识度极高,齐白石的《兰花分布图》碑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懂艺术懂绘画的人,看到齐白石的兰花,画家挥笔的样子,就能感受到兰花的品质。所谓艺术,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
欣赏齐白石的兰花画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齐白石兰花图的珍贵也是艺术品的珍贵,我们对这些艺术品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艺术的肯定。
齐白石送给毛主席的画是什么?
齐白石晚年恰逢新中国成立,满目疮痍,遍地繁华。齐白石在北京生活久了,明显感受到周围氛围的变化。那时,全国人民都非常热爱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齐白石虽然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和毛主席是老乡,两人都热爱艺术,不管政治上的事,齐白石都愿意和毛主席交朋友,所以几次送上自己的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
齐白石先后送了几幅画给毛主席。自从他试图将自己雕刻的砚台送给毛主席,并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一笔丰厚的“擦笔费”后,齐白石的信心倍增。此后,从1950年开始,齐白石送给毛主席的画就有好几幅。因为毛主席很喜欢齐白石的画,所以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交流艺术经验。比如1950年赠送毛主席立轴水墨画《芭蕉图》,1951年赠送《菊花图》,《松鹤旭日》,寓意吉祥、健康、长寿。菊花是毛主席最喜欢的花之一,而松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长寿的寓意,是一种美好的寓意。1952年齐白石送给毛主席一幅《梅花茶具图》的画,深受毛主席本人的喜爱,得到他的私人收藏。为了庆祝今年国庆,齐白石和别人合作完成了一幅巨幅国画《普天同庆》,毛主席还专门写信亲自致谢。
齐白石送毛主席的画都体现了人民对领袖的由衷崇敬和爱戴,他们之间平易近人的交流也是艺术史上的佳话。
齐白石的成就是什么?
齐白石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他也成为了很多年轻艺术家学习的榜样。他既继承了古老的艺术风格,又呼应了他所处的时代,开创了现代新派艺术流派。齐白石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继承和改革。
齐白石晚年形成了真正成熟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古代绘画艺术往往被统治阶级所占有,很少涉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齐白石的绘画取材广泛,既有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松、兰、竹,也有鸡、鱼、蛙、虾、蟹等常见之物。人们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的事物上。他的画的特点是雅俗共赏,让普通人也能欣赏到好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齐白石紧跟时代,继承了古代高雅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人民艺术的新时代,他还突破了国画的黑色习俗,加入红色使国画生动。黑色代表高贵冷艳,红色更有生活气息和生活气息。红色喜庆但不俗气。
齐白石是第一位获得世界和平奖的艺术家,这与齐老的高尚品格有关。齐白石的成就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是一个不畏强权,热爱祖国的艺术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热爱人民,把他的艺术集中在人民身上。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齐白石的成就,融合了他的个人品格、艺术造诣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
齐白石的自画像是什么样的?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一生画了许多名画。齐白石也是世界著名的学者,在世界画坛的地位也是极高的。那么齐白石的自画像是什么样的呢?
齐白石自画像是齐白石晚年为自己画的。他的自画像完全符合他自己的性格。这张自画像签的是他自己的印章。画面中,齐白石坐在那里,脸上带着微笑,略显秃顶,但精神抖擞。齐白石的性格很硬朗。他痴迷于绘画,不断追求和探索。他时而冷静稳重,默默地在那里作画,时而焦躁不安,不断踱步,有时甚至勃然大怒。齐白石就是这样,性格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齐白石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年轻时曾以做木匠为生,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绘画的道路。二十七岁开始学篆刻,房间里都是泥和水。五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暮年维新”。当时可以说除了他的两个闺蜜,没有人支持他。北京画圈的人都说他的画很难吸引大众,但他坚持下来了。这是齐白石。他有一颗坚韧的心。不管什么时候,他都能坚持到最后,成就自己。
齐白石的自画像给人一种安定祥和的感觉。这是他内心最深处的自己,也是他对自己的期望。这位朴实的老人一生画了许多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齐白石的后人是谁?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书画界的大师级人物。他的画在后世很受欢迎,这个
其实齐白石的12个孩子都没什么成就。齐白石的后代中唯一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是他的孙女——齐丽霞。齐生于1942年,湖南湘潭人,与齐白石是同乡。她是人民艺术家,获得过国际和平奖。齐丽霞的画家和齐白石很像,也喜欢画虫子。于是齐白石看中了她,教给她很多知识,这对齐丽霞启发很大。
2005年,齐为了更好地让大众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弘扬中国书画艺术,与儿子共同举办了齐白石后人书画社。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2010年,他们建立了齐白石后人网站,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看到齐白石的画。
这些做法都很好。他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齐白石的一些名画,也让我们知道了齐白石的后人仍在从事书画创作,并努力将艺术传承下去。
齐白石的后人能有齐白石那么大成就的不多。也有可能齐白石在书画界已经登峰造极。超越他是很难的。
齐白石是怎么画竹子的?
竹子是中国古代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用来表现文人的气节和尊严。齐白石虽然是个木匠,但早年跟老师学画时也画竹子。与传统文人画不同,齐白石的竹子体现了另一种独特的风格。
传统文人画竹,精致典雅,用墨不多,讲究留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文人画中的竹子大多只用单一的黑色,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竹子的骨架,这是忌讳的。所以文人画是水墨画,风格古朴空灵,黑色的高贵典雅正好符合这一点。因为古代文人画绝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将道家神秘飘逸的精神融入到了竹画中。
齐白石的竹子不一样。齐白石大胆地将最能体现中国风味的中国红融入他的画中。在他的画中加入红色是一个伟大的创新。齐白石的竹子巧妙地根据墨汁的疏密来调整黑色和红色的比例,使齐白石的竹子不俗气,而且热烈奔放,喜庆活泼,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与传统文人画只注重玄妙和深刻不同。文人最忌讳用红色。但是齐白石竹简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他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大家和普通画家的区别。
虽然齐白石后来很少画竹子,但他早期的作品虽然还不精通,但已经显示出他独特的图案。
⑷ 画国画花鸟用什么毛笔好
学画花鸟,对于毛笔的挑选,我觉得没有特定的用什么好,比如说我画竹子我竹竿用的是狼毫的或兼豪的,这样的笔弹性好画竹竿有力度,但是不能过长,太长画出来的竹竿不是很有力度。竹子的小枝我推荐用小狼毫,不要过细,不要过粗,画叶子初学用兼豪的好有弹性吸墨也好。这是对于竹子,画兰花,菊花梅花,等用笔都各有各的用法,各有各的特性。我本人建议你自己试下,因为每个人风格的不同用的笔也会不一样,所以你初学不一定要很好的笔你个人觉得合适就好了,毛笔不怕多,就是怕不趁手。对于怎么样挑选毛笔,这个我的建议就是你到专业的美术用品店铺去叫老板那几款笔开开给你试下,专业卖毛笔的都有给人试笔的,我店铺就有这样做,注意的是,如果有上胶的毛笔你不要硬挤开,要用水泡,不然这样很容易弄伤毛笔的,很多人不知道以为没事,其实你自己想下,要是你是毛笔那有多痛,画画的人要爱惜自己的毛笔,毛笔也是有生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道理你不是不懂吧。画画这里面有很多学问不是一两个文字就能说清的,艺术是时间的结晶。
⑸ 国画竹子兰花组合提什么字好
国画竹子兰花组合提很多字都好。梅兰竹菊,四季长存同学谊芙蓉丹荷,一生难忘导师情图题:满园芬芳落款:某某人,某某年月日题赠老师同学印章说明:花不求全,少点什么也不必在意,桃李满园,情深意浓,意思到了就好。字体:自然是毛笔书写为好,真草隶篆皆可,不必拘泥。但写意画题字,以行书、章草为首选。
⑹ “艺”这个字用颜体字体怎么写
艺是简化字
艺的繁体字
颜 体
⑺ 晚清国画家、书法家吴昌硕简介,吴昌硕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人物生平
少学书画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
同治四年(1865年),中秀才。是年,海上先辈名家任薰与周闲合作,为吴昌硕绘画像。
同治八年(1869年),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编成《朴巢印存》。
广结朋友
同治十一年(1872年),赴上海,得以认识高邕之。
光绪六年(1880年),寓吴云(平斋)两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更名为《削觚庐印存》。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三桥、方子昕等。与杨岘(见山)结为朋友。
光绪八年(1882年),居苏州。友人荐作小吏以维持生计。与虞山沈石友结为朋友。
光绪九年(1883年),在沪识任伯年。任伯年为作《芜菁亭长小像》。
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沪,任伯年为作《棕荫纳凉图》。
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苏州。时伯年来访,为之作《酸寒尉像》,自题诗。施旭臣、谭复堂为《缶庐诗》作序。
光绪十六年(1890年),居上海。识吴大澄。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伯年又为作《蕉荫纳凉图》。
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上海编选壬辰年以前所作诗三卷刊行,题名《缶庐诗》。
光绪二十(1894年),在北京以诗及印谱赠翁同。
中日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兵败继续为吴大澄戎幕。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伯年为作《棕荫忆旧图》、《山海关从军图》。十一月,任伯年病殁沪上,作诗哭之并撰联。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得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
致力书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本河井仙郎投之于门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订润格。编选壬寅以前所作诗为《缶庐诗》第四卷,连同前刊三卷,又《别存》一卷合为一册。
光绪三十年(1904年),移居桂和坊19号,名其斋曰“癖斯堂”。赵子云(赵云壑)投门下。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在沪加入上海豫园书画善会。
民国元年(1912年),至杭州与西泠诸友宴集。始以字行。
民国二年(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秋,梅兰芳来会。与王一亭结为至交。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吴昌硕的书画金石艺术,使其名声大振。
民国三年(1914年),王一亭为吴昌硕在六三园举办生平第一次个展,使吴派艺术开始为日本艺界所了解和推崇。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
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民国六年(1917年),吴昌硕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
民国九年(1920年),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诸乐三列为门弟子。
民国十年(1921年),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民国十二年(1923年),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门弟子陈师曾去世。
民国十四年(1925年),沙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为已逝师友周闲遗作《花卉长卷》作引首并题。
病逝上海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于上海寓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迁葬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宋梅亭畔。
人物成就
篆刻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主要篆刻作品 :《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绘画
内容
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吴昌硕自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他酷爱梅花,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又喜作兰花,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晚年较多画牡丹,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
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推崇周闲果蔬风格,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对于近世花鸟画影响深远。
主要绘画作品 :《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五月枇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特点
①金石气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气息。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们常说谁谁的画作有金石气息,其实这种评论标准都是从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出现以后才有的。比如,人们在谈到徐青藤、八大山人时,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评价他们的画作有金石气息。
②笔力雄浑: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二大特色是笔力雄浑。所谓笔力雄浑,指的就是其画作中的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 *** 、雄强的力量感。人们常说吴昌硕绘画的气息很厚、很重,按照书画圈儿里人的说法就是“笔头子”很大。所谓“笔头子”很大,并不是说他用的毛笔很大,而指他笔下的气息非常浑厚,一笔下去,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③设色浓丽: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三大特色是设色浓丽。过去人们总是说中国画不能搞那么多颜色,用太多颜色容易俗气。不过,张俊东却指出,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比如,吴昌硕画过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却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所以张俊东认为,中国画设色的关键不在多少,而在谁来用以及怎么去用。
④富于变化
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四大特色是笔法和墨法富于变化。这里边又体现在几个方面。张俊东举例介绍说,比如吴昌硕在画菊花时,可以将一朵菊花无论是正面的,侧面的,静态的,动态的,都能画得非常丰富。
书法
吴昌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
吴昌硕书法。行书学黄庭坚、王铎。
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
吴昌硕的隶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西泠印社记》是吴昌硕71岁时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辞章与书法俱佳,是吴昌硕人书俱老时期小篆艺术风范的杰作。
诗文
吴昌硕善作诗文,苦吟数十年,未尝间断。其诗文,奇崛古朴,用典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活泼自然,接近口语,具有明丽俊逸的特点,风格上与民歌很相近。有些绝句则活泼自然,接近口语,时含有讽刺意味,抒发生活实感。所作题画诗寄托深远,颇有浪漫主义气息;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讽刺意味,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某些不平现象。他的散文作品写得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写的都很朴质淳厚,平易近人。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发抒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颇能以少胜多;读时依稀与作者一灯相对,娓娓而谈,意味非常深长。
刊行作品
《朴巢印存》,施旭臣(浴升)撰序为同治九年,岁在庚午(1870年,时二十七岁),吴瑶华跋。扉页吴氏自题篆书“朴巢印存”四字,另题“金钟玉磐山房印学”八字。谱中有先生早年手抄的五言八韵“试帖诗”六首墨迹。共钤印103方,皆无边款,线装二册,未出版。
《苍石斋篆印》,自题日:“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十一岁)甲戌春仲题于芜园逸光。”
《齐云馆印谱》,自署“吴俊昌石著。1876年(三十二岁)。
《篆云轩印存》,1879年(三十六岁)。《铁函山馆印存》,1881年(三十八岁)。
《削觚庐印存》有二册、四册本及一册本,为平时治印后随手钤拓的散页印稿,故今所见装订的佳本,印数多寡不一,内容亦不尽相同。成书在光绪癸未1883年(四十岁)。有徐康光绪九年(1883)二月题识。
《元盖寓庐诗集》,1885年(四十二岁)。
《缶庐印存》,初集四册本,扉页及自记皆木刻版,1889年(四十六岁)。有印63方,附边款,有杨岘题识和吴氏自记。
《缶庐诗》三卷,又集题画诗,砚铭等署日:“别存”,1893年(五十岁)。
《缶庐印存》二集编成,四册本,存印51方,附印款,有吴氏自题。1900年(五十七岁)。
《吴昌硕石鼓临本》,1902年(五十九岁)书,日本平尾孤往1960年发表在《书品》101期上。
《观自得斋徐氏所藏印存》六册,光绪壬寅(1902年),徐士恺辑吴昌硕刻印成,存印149方,其中13印系吴昌硕为徐氏所刻,附印款,有徐士恺序。
《吴昌硕石鼓文墨迹》,1908年(六十五岁)书,即钱经铭藏本,谭泽闽题册首。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吴苍石印谱》四册1911年有正书局出版。
《吴昌硕石鼓文》,钱经铭以吴昌硕六十五岁(1908年)临本镌刻入石,1910年由上海求古斋印石印本行世。
《吴昌硕先生花卉册》,1914年(七十一岁)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缶庐印存》三集四册本,1914年(七十一岁)上海西泠印社刊行。有葛昌楹(书徵)序,吴隐(石潜)题词。存印58方,附印款。四集四册本是吴隐“近所访获或借之友人”之作,徐印47方,附印款,有吴隐序。
《吴昌硕临石鼓文》,末题“甲寅(1914年,七十一岁)六月临阮刻天一阁北宋本石鼓全文。”上海大众书局1914年普及本,钝根题签。
《西泠印社记》,1914年吴昌硕撰文并书。
《苦铁碎金》四册,1915年(七十二岁)上海西泠印社石印刊行。其中一册为“石鼓文临本”。
《吴昌硕临石鼓墨迹》,1918年(七十五岁)临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出。
《缶庐印存》八卷,张弁群集拓先生刻印。1919年(七十八岁)。
《缶庐印精拓》一册本,此谱为吴氏以自刻自用印拓赠其友潘飞声者,存印36方。1919年,自辑刊印,有潘氏小记。
《吴昌硕、赵子云合集》,孙雪泥辑,1920年(七十九岁)。
人物评价
中国网 (《吴昌硕》):
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他承前启后,不愧为一代宗师。他的艺术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画家,众多现代绘画大师或出自其门下,或受其艺术影响。如近代“海派”诸家、“北京画派”的陈师曾、齐白石等,还有像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也无不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 *** 网 :(吴昌硕)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是我国书画界划时代人物。
画家齐白石(《白石诗草》):①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②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吴昌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个世纪新风。
书法家于右任: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后世影响
吴昌硕,一位中国画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师。在传统文化融合、会通的大背景下,吴昌硕也受到影响,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也就是通融和超越。虽然时代对于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动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吴昌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会贯通,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吴昌硕不仅实现了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还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之、王个、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其中,王个是吴昌硕门生中的佼佼者。他穷极毕生精力,全面继承吴昌硕艺术,在诗、书、画、印领域造诣卓著。
吴昌硕在日本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史籍记载
《吴昌硕墓志铭》(国学大师陈三立作)
《吴昌硕年谱》
亲属成员
曾祖 :芳南,国子监生;祖 :渊,举人,官海盐教渝;
父 :辛甲,举人,截取知县;
夫人 :章恭人,死寇难。续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继配夫人施氏;
子女 :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记得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
孙子 :长邺、瑶华。
人物轶事
爱梅也爱狗肉
劳家是塘栖旺族,劳少麟民国初期曾担任国务院佥事,后告老还乡,回到塘栖。听说镇上一些旺族汪家、姚家、吴家、陆家等与吴昌硕先生多有往来,且有不少大师的书画墨宝,便也托人向吴求字求画,哪知大师一听劳的官场头衔,偏偏托词不给,急得他四处探听先生的脾性嗜好,动起脑筋。
这年冬末,雪后初晴,吴昌硕先生又像往年一样,到超山踏雪寻梅。行至超山脚下,见路旁梅林之中有一新搭的草舍,颇为雅致,而且,寒风中除了飘来浓郁的花香外,还别有一股诱人的香味,便不觉停了脚步。这时,只见草舍里踱出一位老者,与吴点头通姓后,随即邀他入内小坐。先生见他举止有礼,谈吐不俗,便进去闲谈。不一会,那老者说是正巧备有野味,不妨喝上一杯。结果端上来的虽不是什么野味,却是先生最爱吃的狗肉。于是乎,两人边饮边吃边谈,很是投机。
两年后劳少麟做寿,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发现,厅堂上已经挂出不少吴昌硕的字画佳作。
感悟亲情
吴昌硕初配夫人姓章,新婚不久即于兵乱中死于饥病,后于29岁时续聘菱湖施氏夫人。育有子女六人。吴昌硕早年生活饱经忧患,17岁时因兵乱随父出逃,甚至有过几乎饿死的苦痛经历。这一段流离失所的生活,使吴昌硕失去了不少骨肉至亲,这使他更懂得家人亲情的可贵,所以吴昌硕成家后的家庭生活是温馨而和睦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位以画风豪迈凌厉著称的艺术巨匠,在面对子女时,却表现出更多的深情和温厚。
智讽哈同
民国初年,一天,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商哈同过生日,想请吴昌硕代画一张三尺立幅的画,用以烘托生日气氛。不料,吴昌硕早就听说哈同最早是靠贩鸦片起家的,况且,他平素最憎恶这帮横行十里洋场的人。于是吴昌硕决定不画。
当时,哈同是英、法两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他深知像吴昌硕这样的人是值得拉拢的,于是,一方面诱以重金,另一方面又托当时在上海画界声望略逊于吴昌硕的吴杏芬、沙辅卿等人向吴说情。碍于同道情面,于是便磨墨提笔,画了一幅柏树图。画完尚未题款时,哈同就已经亲自来取画了。但当他看到柏树叶子画得比自然界的柏树大时,就问:“柏树叶子如此之大,这里是否有什么含义?”吴昌硕说:“正看这是一幅怪柏,但不妨倒过来看看。”哈同依言倒过来看后说:“是一幅葡萄。”此时吴昌硕正色慨然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哈同不解地问:“为何要倒画呢?”这时,吴昌硕忍不住笑了,说:“我是按照你们办事的逻辑画的,你们喜欢颠倒,把黑说成白,把好说成坏,当然我给你的画也只好颠倒挂了。”一听此话,哈同哈哈大笑,忙说说得好,但心里却是十分恼怒的。
铜像戏题
吴昌硕是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酷爱吴昌硕的书画金石,民国九年(1920年)慕名来华,与吴昌硕结成忘年之交。回国后,朝仓文夫运用洗炼的手法,塑造了一尊吴昌硕的半身铜质胸像,并亲自将塑像送到杭州。吴昌硕观后,赞叹不已,并在铜像之后题字道:“非昌黎诗,咏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铸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问彼都之贤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硕戏题年七十八。”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艺术大师的宽广胸怀。
后世纪念
吴昌硕纪念馆
吴昌硕纪念馆,1995年9月12日建成开馆。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镇附近华夏文化公园,占地6亩,按原上海山西北路吉庆里12号吴昌硕故居式样建造,为二层石库门建筑,辟有“艺术生平”、“作品陈列”、“卧室”、“画室”、“海上画派”5个厅室。建馆后,经常轮换陈列吴昌硕书画篆刻作品和有关生平活动史料,以及吴昌硕的艺术创作用品、生活用具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多次举办中、日、韩三国书画篆刻交流活动。
浙江吴昌硕故居
吴昌硕故居,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上街。故居是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总占地约2500平米。吴昌硕在此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吴昌硕墓
吴昌硕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外西侧200米山坡上,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2米、直径3米。墓碑刻“安吉吴昌硕先生墓”八字。高1.4米,宽0.65米。系诸乐三补书。墓右前侧亭内立墓表一通,记述其生平事迹。,墓台下左前方塑吴昌硕全身立像一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