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核雕荷花包

核雕荷花包

发布时间: 2024-08-29 01:12:09

『壹』 核雕艺术在中国是如何的发展的

明代核雕明代初期核雕特别盛行,其时的文人墨客和朝廷显贵们把它同珠金玉器挂在一起,作为身上的装饰佩件和扇坠,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在民间则多以核桃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物。也有制成配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赏玩。
从明清开始,核雕在我国的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比较兴盛,且雕刻题材丰富。如“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关公”、“童子与寿星”、“观音菩萨”等等,都是艺人们喜欢雕刻的传统品种。雕刻技艺经明清发扬光大后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目前在江苏泗阳、苏州吴县的光福、东山一带,搞核雕工艺的民间艺人不少。一般大都雕制一些八仙过海、凤戏牡丹、熊猫食竹、群猴嬉船、猛虎上山、双喜花篮、花鸟宝瓶等。现在市场上常可见到一些罗汉头、观音、松鹤童子等工艺较为简单的核雕批量出售。而在浙江专门搞核雕的人极少,据我所知大部分是在做其他雕刻之余附带着做些印章或是挂件玩物,但人数也极少,杭州市陈硕先生以治印为主,但对核雕也比较关注,他曾尝试过利用核雕治印。他的作品用刀巧妙,极其精致。
明代核雕艺人明清时核雕工艺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如明代常熟的王叔远首创以橄榄核雕制“东坡夜游赤壁”之舟,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镌刻苏东坡等五个人物,精妙传神。魏学 的名篇《核舟记》就是反映王叔远首创雕刻核舟之事。还有明代的夏白眼,相传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了十六个婴儿,每个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间,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飞禽,姿态个个不同,在当时也被称为一绝。康熙年间苏州有位姓金的老者,亦善核舟之雕,人称“有刻棘镂尘之巧”;乾隆年间的陈祖章、杜士元都被人称为技高艺绝的“鬼工”,陈祖章的代表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舟长不及二寸,有篷有窗,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僮等八人,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个个刻画精致,在放大镜下看光影迷离。舟底刻赤壁赋全文,其刀笔工夫令人难以置信。现在陈祖章的核舟尚有一件传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民国年间,吴县香山人殷根福以橄榄雕刻罗汉头成为核雕名家。
在博宝商城里收藏了大多大师的作品。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远、夏白眼、邱山、刑献之等。魏学洢的《王叔远核舟记》一文描写王叔远能在细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条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儿,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人称一时圣手。
清代核雕清代核雕,造型精巧玲珑,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写实,人物脸部雕刻更着重于逼真,动物着重于动态表现,雕工刚劲有力,线条直,边线流畅,方圆合于规矩,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较密,镂雕很少留有钻孔痕迹,浮雕地子磨得较平,略留刀痕,磨工细,核雕穿线孔比明代及现代的核雕大。
清代核雕艺人清代核桃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属于山东潍坊核桃雕。乾隆酷爱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宫。国立故宫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
明清核雕对比虽说明清是核雕的鼎盛时期,但明清的核雕精品传世不多。对明、清核雕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史书记载及选材的特点。如明、清核雕的选料多选用核大、壁厚、质地坚密细润的核。还有制作特点可和当时竹、木、牙雕等雕刻工艺相对照来进行鉴别。因当时不少竹、木、牙雕的雕刻名匠,都是核雕高手,因此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
明代核雕,造型古朴浑厚,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外型而不追求细部刻画。从雕法上看,明代核雕一般雕工刚劲有力,利落醒目,线条、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不紧密,镂雕留有钻孔痕迹,磨工较粗,留有刀痕。
核雕的鉴别在鉴别核雕的时候也应注意核色、包浆。核雕随着年代的推移,逐渐会产生表里如一的深橘红色和紫檀色。但如果是做假的核色,核包浆则呈浅橘红色和黑红色。如果能熟记和掌握古核雕各个时代的构件、造型、工艺风格特征,熟知各个时期其他雕刻工艺品艺术风格的沿革,那么对于鉴别古核雕的真伪会有很大帮助。
共和国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钟元庆、赵林生、殷根福、须吟笙、钟年福苏派核雕

『贰』 苏州有哪些民俗

来源:网络 | 日期: 2006-9-10 11:25:11 | 浏览量:27
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 每年4月至5月
玄妙观迎财神 2月上旬(农历正月初五)
西山太湖梅花节 3月1日—10日
虎丘花会 3月—5月
拙政园杜鹃花会 3月—6月
角直水乡服饰文化节 4月
南浩街神仙庙会 5月
拙政园荷花节 7月—8月
虎丘庙会 9月—10月
中国丝绸旅游节 9月20日—25日
苏州天平红枫节 11月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 12月31日23时起

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
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
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八仙”之一)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这一天,前往阊门神仙庙进香者甚多,传说吕洞宾在这一天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现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曝书翻经 农历六月初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各寺庙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来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惚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将小猫小狗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吃雷斋素 农历六月廿四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吃“雷斋素”,就是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据说可以消灾避疫保平安。以前,苏州人吃“雷斋素”,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开荤这一天,观前街上的松鹤楼菜馆此时特别推出时令面点——卤鸭面,因此,苏州有句歇后语:“雷斋素开荤——卤鸭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女儿节。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苏州民俗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现象。苏州民俗正如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画卷,绚丽多彩。

现在大部分民俗虽已从现实生活中淡出,却依然回味无穷。

《清嘉录》序中就有:"……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时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风土人情,不可得而强也。吴趋风气日变益新,如五音之繁会,五色之陆离"的描述。农桑稻作生产既然是吴地民众赖以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春夏秋冬的四时节令气候自然就分外关注。立春是一年农事开始的信号,于是相继跟进了迎春、打春、示牛,祈祷芒神、社稷神等民俗活动,以劝农耕,不违农事,祈盼"五谷丰登"。前清时,迎春习俗盛行,连苏州知府也要亲率三县(长洲、元和、吴县)知县去行迎春之礼;迎春队伍从道前街府衙门出发,经护龙街(今人民路)、东北街,……今"迎春坊"约可为之见证。秋天还有演社戏,祭拜上谷之神的习俗。人们搭台于旷野,聚钱演戏,众人围观,感谢神灵的佑福,表达丰收的喜悦。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十二日,养蚕人家都要祭扫灶神,并举行"洒布含颤种"仪式--这其实是简易的消毒、保护蚕种谈乱败的办法。林林总总,几乎四季不断。

苏州节令民俗及其文化内涵也特别丰富。一般都会有相关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说,并附有相应的传统节陪野日娱乐活动和节令风味小吃。如,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谷雨三朝看牡丹"、上元(清明)"山塘看会"、四月十四"轧神仙"、五月端午"龙舟竞渡"、六月甘四"赏荷观莲"、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八月"山塘灯船"、"石湖串月"、"虎丘听歌",九月"阳山观日出",直至十月朝"看元祀会"等等。苏州人素有种花、爱花的习俗,花神庙仅虎丘一地就有两座。每至二月十二日花神生日这天,苏州人尤其是花农会早早赶到庙里去庆贺,供上三牲干果,焚香点地入夜,众人手提花灯,抬了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带游行,往往要"闹"到天亮尽兴而归。 民俗往往是一个地方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带有极强的个性,正因如此,民俗文化也就以其最具个性化、最具平民性的特色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苏州多水,苏州人爱作水上游,苏州的船菜、船点也就在船上发展起来了。相传吴王夫差曾与爱妃西施江湖宴游,开了船菜、船点之风。到唐代,山塘河开挖后,溯七里山塘而游虎丘,成为千年不衰的习俗;到石湖看月,胥江放棹,游船大多"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像近几年,苏州日益兴旺起来的"太湖船菜品尝",便是苏州旅游经济中一碟独具地方特色,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佳肴",或谓吴地风俗的现代新版本。群山耸峙、碧波环绕的苏州光福镇窖上村的"农家乐一日游",让一批批海内外旅游者带着对恬淡纯美的精神追求,走进吴中民间的日常家居生活,走进农家栽果养花宴饮品茶的民俗氛围。这多姿多彩的吴中民俗应该还是开发旅游文化的丰富宝藏。

『叁』 核舟记翻译及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蓬,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核雕荷花包扩展阅读:

历史渊源: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

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

《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核舟记》已被选进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

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

『肆』 知道橄榄核雕刻名人吗

给你提供一部分参考,现在能人辈出。

不过主要还是看作者的雕刻风格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夏白眼(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

因擅长橄榄核雕之技,被誉为“一时圣手”。当时的皇帝朱瞻基酷爱核雕,因此对他极为赏识。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记载:在明朝宣德年间,工匠夏白眼所雕刻的各种东西,如乌榄核上雕了十六个娃娃,形状只有半粒米大,眉毛、眼睛,喜和怒都具备。又如雕的荷花上九只白鹭飞跑的样子,雕在方寸的小核上,可说是绝一无二的精品。时间流传久了,人们便把它珍藏起来,当成留世的一件宝物。
在文章的最后,他称夏白眼的作品为“一代奇绝”。
封锡禄(嘉定人,以精于橄榄核雕而著称于清乾隆朝。)

根据历史记载,他的代表作是橄榄核雕《草桥惊梦》,表现的是当时的乡间夜景:疏柳藏鸦,柴门卧犬,茅舍俨然,乡民罗列,所有这一切全都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得到了完美地体现。其构思之精巧、布局之严谨、神韵之丰满、人物之悠然,让人叹为观止。
陈祖章(广州人,清乾隆年间入宫。)

陈祖章以牙雕闻名天下,但其橄榄核雕之技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核雕中工艺精湛,难度更高的是雕刻核舟。

在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至清代,广东的宫廷工艺家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并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

陈祖章的核舟有一件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国宝大观》上是这样介绍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闭。舟上八人,异彩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掌’款。”
杜士元(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人,是擅长雕刻橄榄核舟的奇人。)

有关杜士元雕刻橄榄核的史料记载只有零星碎语,称有“穷极工巧之能事”,当地人称他之为“鬼工”。

《履园丛话》记载杜士元所雕核舟,每枚值银50两。即使如此,人们依然趋之若鹜。因他的技艺高超,被乾隆帝征召至启祥宫,让他专为皇宫服务。据说他因被禁于皇宫之中,终日闷闷不乐,后来佯装疯癫,才被放归故里。

常熟市博物馆有枚迄今仅见的杜士元制《渔乐图》橄榄核舟。核舟呈深枣红色,雕刻者就着橄榄核天然外廓弧线随形而雕刻出船底与船篷。橄榄核舟上,舱、篷、舟楫齐全,篷上镂空的鱼篓,船中数人大如米粒,有人晒网,有人烹茶,有人闲坐观天,一幅船上渔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核舟底有“乾隆乙丑(1745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此外,核舟另作水浪状象牙底座以作承托,座底还有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
湛谷生(广东增城新塘乡人,清咸丰年间著名橄榄核雕艺人。)
据说,“雕刻的工具全是自制,雕刻的手法也很独特。雕刻时,先把橄榄核含在口内,待湿透后才取出。每遇晴天早上,便对着东边的窗台,让阳光照射着,精雕细琢。正午以后,他就休息了。这样每天只刻三四个小时。”

如今,在增城县博物馆,珍藏着雕刻家湛谷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他53岁时的作品《苏东坡夜游赤壁舫》。 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的主体是一个小画舫,长45毫米左右,工艺十分精巧,所雕的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围案而坐,旁边还蹲着一个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的小链条也以橄榄核雕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537个字;船舱上有两扇可开可关的小花窗,舱前两边都开有小门,船舱镂成两层,拾级可下,船尾高挂一盏风雨灯,让人油然而生羽化之思。

在2005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他所雕刻的一件“清核雕先贤人物串”108粒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开创了核雕拍卖的新纪录。这串核雕颗颗大小匀称一致,包浆圆润成棕黄色,每颗果核上所雕皆是秦汉至明初的忠臣良将、诗人儒士等共108位。每颗果核上还用阳文雕出人物的姓名,每个字约2毫米,字字清晰规整,让人叹为观止。
殷根福 (?-1940 民国时吴县舟山村人。)

苏州著名橄榄核雕大师,吴县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简意赅,世称“殷派”。殷根福初学竹雕,继学牙雕,再学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出售竹雕牙雕艺术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中获得一些橄榄核,精心琢磨以后,决定随形设计,用以雕成罗汉头像,为此,他专程去罗汉堂内观察罗汉形象,雕塑成后串成手串,在店内销售,很受民众的欢迎。艺品一上市,旋即售空。

此后,他专事核雕,专雕罗汉头像,并成为殷氏的独特艺术品。当时,上海仅此一家。以后,殷根福所雕的罗汉头像,成为风行一时的核雕艺术品,求购者络绎不绝。殷根福刻制的罗汉头像,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脸部表情自然,双眼传神,十八个罗汉个个不同,神采各异,形象生动,被誉为“殷氏罗汉”。

殷氏开创的罗汉头像与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创新。以往的雕刻技艺在雕刻前都要画个草图,如园林、人物、花鸟、走兽等,然后按图雕刻。而殷氏罗汉则无需画图,只要吃准五刀,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是为“定位”。

他的技艺后来传于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弟子须吟笙等人。
殷雪芸 (1928-1996 女,吴县舟山村人。)

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

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 (?-1940),和殷根福 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

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

殷丽娟是须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钟年福

1927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

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

大女儿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谢才元

1957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

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

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丁国良(橄榄核雕刻新一代代表)

苏州民间雕刻 工艺品---核雕

丁国良:光福舟山下中人,是苏州雕刻橄榄核新一代雕刻艺人, 选核特别讲究;他雕刻的作品单面十八罗汉采用大籽铁头核,选料精良,大小一致,颜色相同,纯刀工、不打磨、不抛光、粗犷豪放、别具一格;在苏工核雕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价格日见看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的作品需要先付定金才能拿到, 是送礼、收藏之上品
07年6月前市场价:8888.00元
=======================================
宋水官

苏州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1946年生于苏州核雕之乡———光福舟山村。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核雕艺术。

1967年,与老一辈艺术家一起创建了舟山雕刻厂。

1973年被吴县政府邀请到东山组建吴县雕刻厂,专门负责牙雕生产。

2005年11月,被国家评审为美术工艺师职称。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养传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尤其是各种罗汉像,雕刻细巧精致,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国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并珍藏之。
=======================================
周义清 (68年生)

85年开始学习橄榄核雕刻技术,他所雕刻的布袋佛很是有神,作品供不应求。

在当时一起学习的弟子中算是郊郊者,后工厂解体,转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九年,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为了让普通玩家也玩得起的宗旨.于03年重操小刀面向大众,做起了核雕中的老题材各种布袋佛的雕刻。在业界特别是上海很有名气。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价位接近平民消费,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
徐月明(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
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胡君伟
1970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原本从事石雕,后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学艺!先在其儿媳妇处学2月罗汉头而后经师傅指点2周后回家自己琢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将原来的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简洁,流畅,内涵丰富!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题材新颖,广泛。有花鸟藤蔓,人物罗汉,动物风景等!作品非常强调新意,造型灵活,布局合理,刀法简洁细腻流畅,在后期的抛光处理,尤被业内人士夸好!

他的代表作有达摩,祝福,三驼,龟龙,钱眼。生生不息,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和气生财,十二金钗等等。收比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吴丽君等,都在核雕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钟静峰
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1985年随父学艺,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

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苏州市涡区工艺美学会会员助理工艺师
帅道富
1972年出生于江西省奉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自幼家境贫困,于1988年缀学在家务农。一个偶然的机遇,在1991年他拜师朱红伟,到苏州学习核雕技艺,从基本功的三刀开始;那时的市场并不景气,一天下来只能赚十几元。于是从一起拜师学艺的有十二人,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执着于核雕艺术。

1994年出师后他被招女婿在 下 中 村,之后更加潜心钻研核雕技艺,谦虚认真的向前辈们讨教,得到过钟年福、须吟笙等老前辈的指教。有时遇到了难题,会特意叫车请须老来家里指导。(同行中有人曾刻意的说:“须吟笙根本不认识帅道富这个人。”那是因为大家都叫他作“小江西”的缘故,他本人一直也没有特意的跟前辈们报过自己的大名,可见其为人本分和谦虚,他家里还保留有须老和其他几位师傅的教学作品。说起“小江西”,“须老”一定记得这个聪明好学的弟子。)经过十六年的历练,加上前辈师傅们的细心指导和教诲,帅道富的作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十八罗汉等作品在上海、北京、天津、还有台湾等地很受欢迎。
朱东琴
女,1975年出生于核雕之乡光福舟山。1992年学习山水画,1994年开始跟帅道富学习橄榄核雕。

至今从事核雕也有十多个年头了;由于有绘画的功底加上勤奋好学,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山水为背景的风景十八罗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雕的仕女、四大天王、婴戏图等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其作品中蕴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细腻与精致,所以价格也已经超过了夫婿帅道富作品的价格,为苏州橄榄核雕新生代女性代表人物之一。
钟勤锋
生于舟山村,钟火元次子,自幼受父亲艺术熏陶,随父学艺至今,其主要作品有“七星高照”、“钟馗”等。
曾获苏州市涡区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助理工艺师
周志坚
周泉根之子,师从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点,规整细腻,没有偷工减料之嫌,对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样非常严格,早期雕刻过十八罗汉头,因为个人喜好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雕此题材,现在主要的作品就是“七星高照”及“弥勒”,“七星高照”全部使用大粒铁圆核来雕刻,核肉饱满浑圆,自然颜色通红,加上精细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坚之妻,师从其公,作品一样秉其家特点,原料优秀,精细而传神,其主要作品为小籽十八罗汉头,看其所雕题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当水准,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罗汉头,就能证明周泉根对其儿媳的罗汉头雕刻也是认知的。
肖艳红
生于1980年,师从表姐肖艳萍,从艺至今已有十余年,但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进步非常快,从她出现在市场上的第一条作品之后往下看,会发现雕工明显细致,而且会看出是用心琢磨来改进的,在其姐的耐心指导下会越做越好。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暗八仙、风景八仙、福字寿字等,她的作品风格接近肖艳萍,刀口清晰,神态自然,受许多核雕爱好者青睐,而且带着女工特有的细腻和精巧,很有发展。
周春毅
1986年生于舟山村这个核雕之乡,自小沉浸在核雕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颖,5岁就可以磨出像样的归,6岁就会雕刻罗汉头。

入门导师是其父周泉兴,曾经师从周泉根、萧艳萍、周雪官、须培金,双面十八罗汉头为其首创。

其代表作品为十八罗汉头单面和双面、寿星头、喜怒哀乐等,其雕刻的罗汉头风格迥异,形式新颖,充分体现出人生百态,究其源头就是他脑中有千百颗罗汉头的形象为其做素材,所以他的作品能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不落俗套,尤其在单面罗汉头这个题材上他要求自己十分严格。年轻、有朝气,肯创新,悟性高。
吴建东(苏工核雕刻新人,苏州高新区东渚人)

原从事笔筒雕刻,刀功深厚,做工精致,现从事橄榄核雕刻,他的作品极具欣赏价值,虽然做橄榄核雕刻只有几个月,但他的作品一经面市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介,价格日见看涨,加上他年轻,升值潜力极大,是个人收藏和送礼的首选之作。实乃核雕中之佳品,个人特长:雕刻各种神态的八仙类人物
陆小琴
1976年生于苏州光福镇,十八岁高中毕业后从事两年刺绣工作,二十岁后做红木家具·紫檀木笔筒雕刻,后因喜欢橄榄核工艺品,开始雕刻橄榄核。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构思精巧,人物眉目清秀,表情祥和自然,造型飘逸,富有动感。每件作品都透着一个‘雅’,既不喧闹也不过分沉寂,灵动中透着稳重,高雅中透着轻盈。刀口处理干净细致。

代表作有《观音》《四大美女》《清者自清---莲花》《八宝观音》《福禄寿》《浮雕八仙》《逍遥游--船》《文殊菩萨》等

『伍』 雕刻的其他工艺

主要指一些用油泥、桃核、煤精、葫芦、牛角、椰壳、驼骨等原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 产于浙江温州的民间,又俗称油泥塑,至少有900年的历史。过去主要用于寺庙中的佛像、门神及民间出嫁时的家具的装饰。工艺上仅限于单色和贴金银箔、彩绘等,工艺粗糙。
出现了各种彩油泥,具有坚固耐牢,可洗可刷,不易褪色等优点,又吸取了其他造形艺术的长处,提高了瓯塑的艺术水平。它主要分欣赏品如挂屏、挂镜、壁塑等;实用品如屏风、家具、工艺盒。从规格上,大至数十米,小至几公分。题材上有风景、人物、龙鸟、鱼虫、飞禽走兽,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在堆雕技法上,有堆、挑、刮、压、塑等手法,按照表现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深浮雕、浅浮雕、线刻等传统技巧,层次清晰,变化无穷。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机场的候机楼大厅中看到了瓯塑挂屏“韶山”,对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后起之秀周锦云、朱国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设计的作品“西湖天下景”,成功地表现了“湖水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荫浓”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的春色妙景。画面开阔,层次清楚,立体感强,景色秀逸,如同进入其境,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 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cm),高约0.5cm,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 ,姿态各异 ,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生,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
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雕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作品。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②设计构思 ,并在果核上画样。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常用原料有两大类,一类是质地细密、坚实脆嫩、色泽纯正的根、茎、叶、瓜、果等蔬菜;另一类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观赏的熟食食品,如蛋类制品。最为常用的还是前一类。常用的蔬菜品种的特性及用途:
1、青萝卜:体形较大、质地脆嫩,适合刻制各种花卉,飞禽走兽,风景建筑等,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萝卜、水萝卜、莴笋:这三种蔬菜体形较小,颜色各异,适合刻制各种小型的花、鸟、鱼、虫等。
3、红菜头:又称血疙瘩,由于色泽鲜红、体形近似圆形,因此适合雕刻各种花卉。
4、马铃薯、红薯:质地细腻、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圆葱:这两个品种的蔬菜用途较为狭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黄瓜:因为这些瓜其内部是带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颜色、形态、刻制各种浮雕图案。如去其内瓤,还可作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镂空刻制瓜灯,黄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来雕刻昆虫,可可以加工后起来装饰、点缀的作用。
7、红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红樱桃,葱白、赤小豆:这些品种主要用来作雕刻作品的装饰。 刀法与墩上加工切配菜肴原料时所用的刀法不同,它有着独到之处。总结如下几种刀法,
1)旋:旋的刀法多用于各种花卉的刻制,它能使作品圆滑、规则,同时又分为内旋和外旋两种方法。外旋适合于由外层向里层刻制的花卉,如月季、玫瑰等;内旋适合于由里向外刻制的花卉或两种刀法交替使用的花卉,如马蹄莲、牡丹花等。
2)刻:刻的刀法是雕刻中最常用的刀法,它始终贯穿雕刻过程中。
3)插:插的刀法多用于花卉和鸟类的羽毛、翅、尾、奇石异景、建筑等作品,它是由特制的刀具所完成的一种刀法。
4)划:是指在雕刻的物体上,划出所构思的大体形态、线条,具有一定的深度,然后再刻的一种刀法。
5)转:转的刀法是指在特定雕刻的物体上表现的一种刀法,其具有规则的圆、弧形状。
6)画:画这一刀法,在对雕刻大型的浮雕作品较为适用,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出所要雕刻的形象的大体形状、轮廓。如:雕刻西瓜盅时多采用此种刀法,一般使用斜口刀。
7)削:是指把雕刻的作品表面“修圆”,即达到表面光滑、整齐的一种刀法。
8)抠:抠是指使用各种插刀在雕刻作品的特定位置时,抠除多余的部分而言。
9)镂空,是指雕刻作品时达到一定的深度或透空时所使用的一种刀法。 为了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要求:
1)了解宴会形式。宴会的形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分为“祝寿宴”、“庆功宴”、“聚会宴”、“家宴”,国际交往中的:‘国宴”,贸易往来的工作宴及大型酒会等。了解宴会形式,就可以刻制出与宴会形式相适应的雕刻作品,来烘托宴会气氛,如:“祝寿宴”可以刻制“松鹤长春”、“老寿星”等,“喜庆宴”刻制“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孔雀牡丹”等,“庆功宴”刻制“雄鹰展翅”、“骏马奔腾”等。
2)了解客人风俗习惯。随着中国与国际问交往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讳等,以便因客而异,刻制出客人喜爱的作品。
3 突出主题。在雕刻前应首先确定主题,构思出所要雕刻作品的结构、比例(布局)等问题,确保主题突出,同时又要考虑到一些附加作品陪衬作用,如“百鸟朝风”作品的“百鸟”,“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附加作品不要牵强附会,胡拼硬凑,以免画蛇添足,起不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4)精选原料与因材施艺,在选料时,要选择质优色美原料,还要在原料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形象大体形态相近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另外对一些形状奇特的雕刻原料,应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能力,开阔视野,因材施艺,以便物尽其用,创作出新奇别致的艺术作品。
5)注意卫生要求。搞好食品雕刻卫生措施特别重要,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洁卫生、质地优良。不要使用变质或腐烂的原料,从而保证宴会的质量和客人的健康。

热点内容
樱花紫发烫 发布:2025-01-14 17:44:18 浏览:623
情人节卖什么比较好赚钱 发布:2025-01-14 17:28:43 浏览:838
爱奇艺花千骨57集 发布:2025-01-14 17:22:28 浏览:645
海棠湾最好的亲子酒店 发布:2025-01-14 17:20:19 浏览:836
五片梅花卉 发布:2025-01-14 17:20:09 浏览:978
两郁金香素描图片 发布:2025-01-14 17:15:02 浏览:966
鲜花装饰画图片 发布:2025-01-14 17:14:16 浏览:972
鲜花花婚庆 发布:2025-01-14 17:14:15 浏览:152
七夕花店活动 发布:2025-01-14 17:07:47 浏览:214
镀玫瑰金掉色怎么处理 发布:2025-01-14 16:21:55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