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海棠
㈠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㈡ 谁有李渔《海棠》的翻译急求...
海棠花开了,这芳菲、绮丽、饱满的生机,让我欢喜不已。从去年月份开始,扦插、生根、分栽,直至今年5月份开花,每天清晨,我坚持给它疏松土壤,剪除枯弱枝条。刚刚开放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果然如张潮在《幽梦影》里说的那样:“春海棠令人艳”;盛开时,因花瓣张开的幅度变大、整体的形随之变化,颜色则渐变粉红,如晓天明霞一般。每天,只要稍有变化,就会使我久久地注目。
对于这种情感,有时候,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已经很忙了,这又何苦?
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画笔下尽是残山剩水或“白眼向人”的鱼鸟,但他画的海棠却脉脉含情。一日,他看到娇艳的海棠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泛泛而去,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回家以后,一挥而就《海棠》图。当年的娇美花朵早已流逝,而朱耷的海棠早已飞越在现实之上。
和所有春天早开的花一样,海棠的花期不长,怒放后逐渐淡去,花瓣飘零的时候已近淡红。这花和人一样,都只被赋予一次性生命,人们于心不甘,于是就以各种方式来捕捉这“一次性”生命的神貌。唐人郑谷《咏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形容海棠怡然自乐、不事张扬。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古人都以为海棠“有色无香”,清人李渔则说海棠“另有一种清芬”,“香在隐跃之间,又不幸而为色掩”。曹芹在《红楼梦》中,更是费尽了笔墨将海棠细细描摹:怡红院里本来萎了一年的海棠开花了,时间不是三月,而是在十一月。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探究这花开得古怪。独有黛玉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这林姑娘从来不说奉承话的,她真心希望宝玉好。因为牵挂和担当,所以温柔和缱绻,从心底深处她感受到了生命美丽和意义。懂了,这海棠花开,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花事何尝不是人事?
在我的家乡苏州,园林中除了观赏的海棠花外,海棠花图案触目皆是:落地长窗、洞窗、塑窗、门洞、铺地的构图,常常是海棠图案。拙政园中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海棠春坞”,庭院内只有一株如“妃子醉态”的垂丝海棠和一株娇媚动人的西府海棠,但庭院里满地的铺地图案全都是海棠花,人入其中,犹如置身在永不凋谢的海棠花丛之中。环秀山庄有海棠亭,全亭各部分都呈现海棠形曲线,宝顶雕成一朵硕大的海棠蓓蕾,周围饰有海棠花瓣,层层叠叠,外层的花瓣上又刻满了海棠图案,连藻井也作成海棠形图案,这些在重重思虑中缓慢成形的细节,虽然没有写意作品的艺术飞扬,却同样充溢着激情,同样富有灵性,暗含着生命的气息,让我们反复看它们、思量它们。每当此时,我总是难以将主体与客体完全分开。人们是通过海棠去表达自身?或者是海棠在通过人们去呈现?
春深似海,各种花儿都纷纷开放,瞬间又纷纷落去。每天清晨,依旧在时间的夹缝中精心浇灌我的海棠。
㈢ (清代李渔《水仙》的原文及翻译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听从我(的话)抵押了发簪和玉饰来买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