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课课件
Ⅰ 王崧舟老师《荷花》听课反思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专为语文教材的编撰而创作的一份习作样本,节选自《诗的材料》一文。因为这篇课文语言平凡亲切,甚至素朴得有点寡味的单纯,我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甚至觉得无从下手,觉得文字平平无奇,并不觉得有可以品评的地方。但看完王崧舟老师的这一课后,思路有一种突然被打开的感觉,眼前突然开阔了起来。在品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王崧舟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句话美在哪?”有个孩子天真地发出了这样的无奈: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这是《荷花》一课在进人“品读细节”这一关口时,一个小女孩对王崧舟老师的“这个句子美在哪里”的回应,引得全场一片哄笑。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不免为王崧舟老师暗暗捏了把汗,他会怎么处理呢?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明白,对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反应,王崧舟老师很显然做过比较周详的预案的。因此,这片突如其来的哄笑并未把王崧舟老师“笑”晕过去。根据预案,王崧舟老师从容出招:
师:“说不清”是正常的,“说得清”才是超常的。既然你“说不清”,那我们就更得好好地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纷纷举手:露、钻、长、顶、穿、伸。)
师: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一个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宇,是不是?为什么呢?
听到这里,我心里暗暗称奇,只有在课前做好详细预案,充分研究了学生之后,再经过真实课堂的千锤百炼之后方有这样的从容智慧。王崧舟老师以他超人的教学智慧将这一“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再一次印证了“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这一真理。接下来的进展,王崧舟老师又开启了新的教学思路,就平常的语文教学而言,走完这一步,流程的触角大多就会转向对“冒”字的赏析性解读。老师的提问通常会如此这般:那么,用这个“冒”字,好处是什么呢?细解这一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着这样个毋庙置疑的结论:用“冒”字比用其他的字要好。显然,“冒用得好”作为一种定论是先于学生的解读而存在的,至于事实士究竟“好不好”,那是无须做晌笑学生仔细理会的,他们只要按图素冀地找到“冒”字的好处就足够了。但倘若果真如此,这节语文课就将不可避免地滑向抽象、枯寂、毫无生趣可言的理性分析。且看王崧舟老师如何处理:
师: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花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
很明显,王崧舟老师没有按照惯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直截了当地比较“冒”和“长”的高下优劣,没有引导他们咀嚼“冒”和“长”在言语意味上的差异,而是要引导他们在另一个更为感性、更为具体的平台上寻求两者之间的意义联系。显然,这种颠覆性的思路是一条迥异于传统教学的路子,这条路走得通吗?
生: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迅速地长出来。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悄悄地钻出来。
师:悄悄地钻出来,有点害羞的味道。嗯,这是你嚼出来的味道。
生: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也不让谁。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换一个字代替,不难!难的是真正用心去意会荷花的那种气质和神韵,“什么心情”,这轻轻一拔,就将学生的精神触角由对荷花外形的揣摩深人到对荷花内心的休验。从这一刻开始,孩子们对荷花的感觉已经进人了一种诗意的解读。荷花正在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精神伙伴甚至自己的精神的一个影子。
生:急切的心情。
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
生: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非常高兴的心情。
生:非常激动的心情。
生:欢天喜地的心情。
师: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纯含呀!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生: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冒’比‘长’谨梁好在哪里”,这是一种解读模式;“怎样地‘长’才是‘冒’”,这是另一种解读模式。就阅读思维的性质而言,前者属于抽象的理性分析,而后者则属于诗意的感性领悟。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来看,这条诗意学习的路不但走得通,而且大有“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之感。对于“冒”的诗性解读,王崧舟老师并未就此罢休。他顺水推舟、趁势而进。于是,当多媒体课件将一朵又一朵形神兼备、姿态万千的荷花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以课前预设的一个想象性写话将孩子心灵的触角又引向一种诗性的体验中: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请写在练习纸上。
生:(读小练笔)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生:(读小练笔)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多想找几个小伙伴跟我一起捉迷藏啊!
师:谁想跟这朵荷花交朋友?(生纷纷举手)
师: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他们都是你的朋友。
这真是一个意外!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老师,应该总是敞开着自已的敏感。“孤独”一说,分明是学生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隐违的表送。其背后也许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也许是一段寂寞的时光,也许是一种郁闷的烦恼,这份深深的敏感和警觉,给了这个孤独的孩子、曾经孤独或即将孤独的孩子们一抹温暖的精神底色。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不仅仅是被他充满激情又抑扬顿挫的语言风格所吸引,他的课件制作,包括视频音频的选择和对时长的把握之精准,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自我要求的精益求精。他的课总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塑你对这一课的认知,以一种对文本“陌生化”的解读方式重新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思路,让我生发出一种“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的感慨,王崧舟老师的课听起来很过瘾,除了这种感官上直接给人的享受之外,他的课堂评价语言及教学智慧总能引人深思,我知道王崧舟老师是一个阅读量很大的人,之所以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徜徉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上,是基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
Ⅱ 语文《荷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荷花》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重点:学习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习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习。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语文《荷花》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Ⅲ 《荷花》语文第二课时教案
《荷花》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 文章 ,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荷花》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荷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
2、交流:
说说 自己的感受。
3、过渡:
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 句子 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⑴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差腔“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
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银庆扮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⑵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⑵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⑷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⑸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三、积累延伸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⑴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⑷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锋灶有什么新发现。
……
四、 总结 拓展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阅读两三篇描写荷花的古诗或文章,摘录有关优美词句。
2、选做题:
选一种你自己最喜欢的荷花,把它画出来。
《荷花》教学原文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