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孔子龟山兰花

孔子龟山兰花

发布时间: 2025-02-15 16:19:21

① 孔子对兰花有什么定义

孔子将兰花的地位捧得很高,这其中也有他拿兰花自喻的原因在里面。当年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之久,四处游说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感慨之余的孔子偶然见到兰花独茂,于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孔子的这样一句感慨,从此为后世定下了兰花贵为“王者之香”的基调。后代几乎所有涉及到兰花的文章、著作都会提到它。

此句的本意是,兰花是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的花,也就是兰花应是只有国君才能欣赏的高级花卉。但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未遇到伯乐的孔子一句对自身境遇的慨叹。

孔子把兰花比作贤臣,实际上也是自喻,说自己周游列国,却生不逢时,得不到重用,只能混迹于人群之中,就像独茂的兰与众草为伍一样,屈尊与鄙夫为伍。

虽然孔子这样的言论似乎有些失礼,不像是温文儒雅的思想家会说出来的话,但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天才都是寂寞的。得不到重用的天才尤会按捺不住发牢骚,这也是他们颇有人情味的一点。

孔子觉得自己是贤臣,是君子,而兰花也像贤臣一样,因此自己就是兰花。兰花品行高洁,卓尔不群,连与其久居其室都能满身香气,正如君子的道德可以感化教育周围的人一样。

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人格特征之间找到了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清晰地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也由此产生了。

兰的幽香清远适合君子德行的高贵雅洁,不媚流俗,同时也体现了儒学重社会功用的特点。再加上孔子盛赞兰花的那句“不以无人而不芳”,这种悠然豁达的思想境界又将兰花的君子形象推上了一个新制高点。

兰花的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并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最早载入历史典籍,并且进入了儒者的审美视野。

古人爱兰的高洁典雅,或许还与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际遇有关。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的兰与众草为伍,顿起身世之感,从此确立了兰与儒家人格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花与人之间同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则来自古人的图腾崇拜。

但真正奠定兰花为“君子花”基调的依然是孔子。他的一句“兰当为王者香”成为了先秦时代儒家的共识。

就这样,儒学将不为外物所动的兰花提升到了人的品行和毅力层次。抱有操守和气节,在儒家文化里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古人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直都太平,人的品行和道德会在很多时候受到考验。这时,有没有兰花一样的儒雅品行和坚韧操守,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重要标志。

② 孔子的一段关于兰花的话是什么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日: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

③ 孔子的《幽兰操》的意思

意思是: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正是因为美好的东西具有感染力啊!今日的变故,并非我的过错。
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君子在世间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拓展资料:
古诗《幽兰操》,是精擅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作品。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作同名作品,以唱和孔子。而影片《孔子》主题曲的歌词正是改编自韩愈这首名垂千古的诗作。
《幽兰操》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
古琴曲《幽兰操》又称《猗兰操》。“猗”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解释:一是叹词,表示赞美,如《诗经·周颂·潜》“猗与漆沮”(漆、沮是河流名);二是句末语气词,如《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三是通“倚”字,依靠,如《诗经·卫风·淇奥》“猗重较兮”(重较是古代卿士乘坐的车子);四是柔顺的样子,如《史记·司马相如传》“猗柅从风”(猗柅又写作“旖旎”)。 “操”,指琴曲名及演奏方法,如《箕子操》、《龟山操》。

④ 孔子学琴曲目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孔子创作了多首琴曲,包括《猗兰操》(又名《幽兰操》)、《将归操》(又名《陬操》)、《龟山操》、《获麟操》以及《孔子厄》等。这些琴曲不仅体现了孔子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世界。

《猗兰操》这首琴曲,据传是孔子为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而作。它描绘了兰花的美丽与坚韧,寓意着孔子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而《将归操》则反映了孔子即将回到家乡时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龟山操》这首琴曲,可能源自孔子在龟山上的经历,可能寓意着他对未来的思考和忧虑。《获麟操》则与孔子发现一只麒麟有关,这首曲子或许表达了他对盛世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感慨。

《孔子厄》这首曲子,可能是孔子遭遇困厄时所作,展现了他在艰难时刻的内心世界。这些琴曲不仅展现了孔子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些琴曲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是孔子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⑤ 求曾经的一部动画片,孔子,上面的那朵兰花人形态的图片。谁有百度搜到的都是兰花!!求

动画片名字就叫《孔子》,讲的是从孔子小时候到老年的所有故事和经历,还有一只貔貅

热点内容
丁香五月75 发布:2025-02-16 00:35:08 浏览:908
七夕美陈方案 发布:2025-02-16 00:29:07 浏览:407
蕊航花卉 发布:2025-02-16 00:28:08 浏览:699
野生杂木怪桩盆景 发布:2025-02-16 00:28:08 浏览:636
核桃盆景图片 发布:2025-02-16 00:15:40 浏览:826
黑色玫瑰几区 发布:2025-02-16 00:12:06 浏览:575
七夕活动套装 发布:2025-02-16 00:11:55 浏览:711
百里牡丹 发布:2025-02-16 00:11:54 浏览:231
荷花腚派 发布:2025-02-16 00:06:00 浏览:333
ai栀子花 发布:2025-02-15 23:58:18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