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线兰花
① 国画各种花卉的画法,最常见的有哪几种呢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欣赏花鸟画。花鸟画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花、鸟、动物、昆虫等主题,其表现形式独特多样。花是花鸟画的主要题材。花卉以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活泼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画家们通过笔墨和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感情。牡丹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丛生,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在茎顶,长梗,有白色、粉色、玫瑰色等多种颜色。
中国画家喜欢描绘的花主要有梅花、菊花、牡丹、兰花、荷花、水仙等。然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些花并不仅仅代表自己,它们更被文人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是各种美好和高尚道德的象征。那么,花是怎么回事呢?中国画中的花卉,也是先造型,造型完成后再着色的。中国画的造型是非常简单的。今天,我教大家的是花卉的基本画法,简单易学,适合0基础学习临摹。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② 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转载)兰花的写意画法
一、关于兰花
兰花为附生或地生草本植物,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中国画家画兰,始于宋末赵孟坚、郑思肖(号所南)。也许是兰花这种植物的生态很适合国画的工具笔和墨的发挥,很适合中国历代文人画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飘逸、雅兴的。动态的表露,所以自宋后,画兰名家迭起辈出,相继以兰花为载体,把他们的理想、情趣、美感、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回顾阅读本号此前发送的素材,点击此链接:《幽谷自芳——历代名家画兰花》)。往往是五叶三花即形态毕现,情趣盎然。加上艺术书法的题文题诗题句,或寄情或寓意,笔简意赅,意境邃深,辄成珍品。
如何画兰呢,很简单,按照本教程的指导,很快就能学会!不信您试试看……
二、兰花的写意画法步骤图解
1、兰花的花头结构。兰花有五个花瓣,一个圆形的唇瓣,花蕊长在唇瓣内里(如图中勾线的兰花)。通常我们画兰花时,将唇瓣省略,将花蕊放大夸张得以醒目与美观(如图中点厾的兰花)。↓↓↓
2、兰花分两种:一径一花为兰,一径多花头的为蕙。↓↓↓
3、兰花的生长姿态:由花苞到花瓣的开放。↓↓↓
4、兰花的生长姿态:由盛开到衰老。↓↓↓
5、不提倡这样的画法,太僵硬死板,花瓣变化小。↓↓↓
6、花瓣不能这样弯曲。↓↓↓
7、花瓣要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粗有细,各个花瓣之间夹角的大小要不同,花瓣的组合要有疏有密、有张有合。↓↓↓
8、花瓣的姿态要优美有动感。↓↓↓
9、多么活泼、俏皮、舞姿可爱的兰花。↓↓↓
10、画兰花时,要将笔洗净,笔身先上好淡淡的墨(注意水分不要太大),笔尖舔一点浓墨,从合拢的两小瓣画起,再画张开的三大瓣,注意每一片花瓣的墨色要有所变化。↓↓↓
11、各种姿态的花头。↓↓↓
12、各种姿态的花头。↓↓↓
13、各种姿态的花头,不乏有一种古代美人的羞涩美。↓↓↓
14、各种姿态的花头。↓↓↓
15、兰花的叶子:一笔长。藏锋起笔,中锋运笔,渐提渐按(长叶至少要有两次到三次的提按),回峰收笔。↓↓↓
16、兰花的叶子:二笔短。第二笔(也要有一到两次提按)与第一笔要相交于花的根部,构成凤眼。↓↓↓
17、兰花的叶子:三笔破凤眼。三条叶子将画面分成大小、形状完全不同的八块空白。↓↓↓
18、可以再添加几片大小粗细不等的叶子,收拢在花的根部,花根成鲫鱼头状。↓↓↓
19、注意每条叶子的起笔和收笔要有变化。收笔:可以回峰实收、回峰虚收、顿收。↓↓↓
20、画兰花用重墨先画叶子。↓↓↓
21、叶子的用笔。↓↓↓
22、折叶要在提笔后转折,转折后再按笔。↓↓↓
23、叶子要画得刚健挺拔有力度。↓↓↓
24、花头的位置安排和方向要和叶子的取势相同。↓↓↓
25、兰花的配景参考。↓↓↓
26、兰花的配景参考。↓↓↓
27、也可以用大块的墨迹来平衡兰花叶细花小的画面。↓↓↓
28、兰花小品欣赏。↓↓↓
总结:一笔长,二笔短,三笔成丹凤。
③ 如何区分兰花的品种
兰花 兰花,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花卉,它与梅竹菊并称为花卉四君子,同时人们还把它与水仙、菊、菖莆并称为"花草四雅",它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 兰花(一)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和叶都有香味的植物,比如泽兰、藿香等,它们都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的,而不是观赏。大约到了唐代后期,人们才发现生长在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它的花非常优美,这时人们才开始栽种开发。从此兰草值得观赏的一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后,"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兰花,后来人们又把中国兰花统称为"国兰"。 兰花有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其次还有贵州、海南、福建、江西、湖北、安徽、江苏等。 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兰花,每发现一种新的兰花,人们都习惯给它起一个名字。 屈原兰花研究所 施 昱:在兰花的命名上面还是很讲究的,通过兰花的命名可以看出兰花的风韵。兰花的命名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有以姓名命名的,像 宋梅、汪字这都是以姓名命名的,还有以地点命名的,像四川的隆昌素,就是以四川隆昌这个县来命名的,还有颜色命名,像银杆素、大红朱砂、四川雪兰都是以颜色来命名,还有像以吉祥,这样的一类来命名,像大富贵,命名以后,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很好听、很吉利,所以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兰花的命名在欣赏上就是要给人一个意境,一个感觉,很有意思。像我原来有一个命名,春兰的一个红重瓣的一个兰花,我就命名叫做英俊少年,大家一看不错,特别是青年人一看也是一个鼓舞。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就说过:"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工栽培兰花是从宫廷开始的。直到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就说明了兰花在唐代时的栽种已很普遍了。 宋代是栽种兰花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花的专著及描述逐渐增多。如罗愿的《尔雅翼》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 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多,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明清时,兰花栽培又进入了昌盛时期,兰花也已成为大众观赏的花卉品种之一。 到了现代,养花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南北各地的"养兰热"变得如火如荼,许多爱兰的人为它如痴如醉,另外每年全国各地也都有许多定期兰花展举办,喜爱兰花的人们把他们精心培育的兰花拿出来供世人观赏,人们以兰会友,在兰展中即可以欣赏到兰花的精品,又可以陶冶性情。 养兰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正是由于兰花的这种品格,它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绍兴可以说是中国兰花的故乡,早在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就曾"种兰渚山",这一传统从此就沿袭下来了,因此植兰、养兰在绍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座文化古城,这个地区山峦重叠,温暖多雨,兰花资源非常丰富,绍兴人素有植兰、赏兰之好,养兰历史悠久,金定先就是其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养兰人。 我们这里周围几个村种兰花也是很多的,这个兰花到秋收以后,老百姓到山上挖下来以后,自己家里种,种了以后,好的挑选出来到大城市去卖。这个习惯已经大约有五、六百年了,还是明、清时期到现在的。大约是1977年,我就是收集精品兰花,到现在,二十多年收集下来,我大约有一千多盆兰花,二百五、六十个品种。 这株蝴蝶吧,我们叫"泪蝶",也叫"三星蝶",像这样大型的蝶花,生的这么美,也是世上所罕见的,所以特别珍贵。像这种这个类型的也很少,新品种,我还没有给它定名。 这个叫"念七梅",这个花相当漂亮,又是梅瓣中间最新的佼佼者。念七,叫水念七这个老头从山上挖下来的,他后来钱没有了,这个品种我全部买下来了,全给我了,所以我取它的名字,因为这是刚刚从山上挖下来以后,没有定名的,我给取它这个老头的名字,叫做"念七梅"。 由于对兰花的喜爱,再加上金定先祖辈的口传心授,他的兰花不但品种多,而且他还总结了一套丰富的养花经验。 兰花比较难种,但是了解它以后并不难种。因为我们祖先知道兰花的性能以后,它怎么样管,怎么样种,怎么样浇水,怎么样植种,怎么样施肥,这我们有一套比较规律的方法了,我们一般讲的是"三分种,七分管"。兰花中间我们也有四句话,叫做"春不出,夏不晒,秋不干、冬不湿",这个四句话要记住的。因为春天,兰花放在暖房里以后,就一下子不能拿出去,你如果不注意的话,一冷就要冻死了,就是"春不出"。"夏不晒",夏天的情况就是不能晒太阳,一般来讲,早上八、九点钟有太阳,到十点以后它就又不能晒了,所以,这个兰花比较娇。"秋不干"就是秋天,它是生长比较旺盛的时候,水分不能太干,一干就停止生长,所以,秋天就是不能干,但是也不能过湿,能够做到这几点不能做到那几点,那也不行。"冬不湿"冬天不能湿就是冬天来讲,它吸收水份比较少了,它不大吸收了,一般浇水少浇一点,但是要浇就是太阳晒的情况浇,浇好以后马上给它表面叶子表面水分晒干以后,那就没有问题了。 由于金定先的精心培养,他的兰花远近闻名,每天都有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养花的人。他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兰花参加一些国际国内举办的兰花博览会,每年他培养的兰花都能获奖,这样不但使他的兰花扩大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而且在以兰会友的过程中更提高了他对兰花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兰花(二) 如何欣赏兰花,是一门颇为深奥的学问。俗话说"识者是宝,不识者是草",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怎样去欣赏兰花呢? 兰花品种繁多,它们的花色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以白色素心为上品。兰花姿色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曾被尊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 在欣赏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基本格调,一般认为可以从兰花的"香、色、姿、韵"四个方面来欣赏。 香,可说是国兰的精髓。古人所说"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表明兰花的喷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人们常用"国香"、"香祖"、 "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词句来形容它,可说是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大凡赏兰的人都有"一盆在室,满屋皆香"的体味。这种香大多给人一种清纯幽远的感觉。由于香气来自花中,当然花朵就成为主要的欣赏对象。 色,主要指花色和叶色。对于兰花颜色的变化,各地赏兰者的看法并不一样。在春夏期间,通常兰叶以浓绿或翠绿色,并有光润者为好。在秋冬之时则叶色以腊绿有光并无病斑者为优。由于叶片是构成兰花整体美和意境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逐渐认识到"观花一时,观叶经年"的道理,观赏兰的注意力从过去的单纯观花,转移到观叶方面来。明代张羽就曾有"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的诗句。这个观点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赞许。 杭州市兰花协会常务理事 姚毓平:叶子现在主要流行叶艺兰,这个叶子上面有条纹的,有金黄色的、有银色的、有白色的,还一个就是叶子上面有虎斑形的,斑是不规则形的,最近又流行图纹斑。 姿,就是欣赏国兰整株的姿态美。这包括了花姿、叶姿和体姿各个部分。在花卉王国中,本来有许多花草都是十分漂亮的。但喜爱国兰的人认为它有叶、有花、又有香,可称得上是花中的尤物。宋代王贵学曾赞曰:"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独并有之"。的确,兰花的体态异常优雅,它株形平稳,骨格俊秀,在无花之时,叶片疏密有致,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开花之后,各花之间,刚柔兼备,顾盼呼应,显得异常端庄素雅。 韵,是指兰花的神韵。表面看来,这种感觉似乎相当抽象,但实际上它是香、色、姿的升华,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在赏兰中获得韵味,那首先要与兰花建立深厚的感情。 中国人赏兰大多倾向于崇尚自然,把国兰的本来面貌、姿态和长势原原本本地保持于盆具之中,从静感方面欣赏兰花的天然之美。他们认为"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喜爱兰花那种恬淡素雅,清新似水的风韵。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只是发掘和利用自然界中所涌现的各种兰花,而极少用人工去选育或创造脱颖而出的新品种。在国外,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人仍保持有中国人赏兰的特点之外,以欧美人士为代表的赏兰观点截然不同,他们大多喜爱五彩纷呈、鲜艳夺目的洋兰。 画兰 或许是由于兰花一般生长在山间幽谷,"无人亦自芳"的习性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清高隐逸、孤芳自赏的心态相吻合,从我国宋代开始,兰花便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素材。 学者 画家 李燕:在中国绘画中间,少不了四君子画。所谓四君子画就是:梅、兰、竹、菊这样四种形象。在中国的文人画中间尤其强调这四种题材。在这四种题材中间,其中画兰被大家标示为一种非常高雅的题材。因为兰花最早,在文学作品中间,它是君子的化身,就是屈原的《离骚》中间,还有以后很多的诗歌中间。只要提到兰花,兰草、或者兰蕙都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作为文人,他特别强调人的品格,人格的高洁、高雅,他寄托在自己绘画的题材中间,他就选中了这样一种非常素雅的兰花。 画兰花在中国传统的写意画风格中是比较难的一种题材,之所以难就是过去有这么一句话,在画界讲"一世兰半世竹",就有人一辈子画兰花未必画得好,半辈子画竹子未必画得好,可见画兰比画竹还要难。它要求有很深厚的文学修养,也要求有很深厚的书法根底。 据史料记载,南宋画家赵孟坚首创以墨画兰,他的两幅春兰画卷,现仍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是现存于世最早的兰花国画。 学者 画家 李燕:相当一段时间,兰花的形象是用工笔绘画来创作的。中国绘画基本上是两大风格:一种是勾线,填色,这样子很工细的画法,它基本上是兰花自然生态的再现,当然也有艺术的趋势,但是占主流的是写意的画法,它就用书法的笔趣,笔笔写出来的,像书法写字那样写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宋代以后文人画的主流题材中间。当然文人,他是最习惯于缘物寄情、借题发挥的。"物"本来是客观的,它是没有感情的,但是通过人的主观感受 ,再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间,它就具备有人的感情。兰花在历来的传世作品中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记,带有画家自己个性的印记,但它总的格局是在清高、清雅、素雅这样一种格局中间。 以我个人观点认为,历史上最高水平的画兰是"八大山人",笔下的兰,"八大山人"他原名叫朱耷,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高僧画家。他画的兰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兰花那种柔中有刚的气质,表现那种君子的谦谦之风。 那么到了我们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空前的兴旺。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些画家也画兰花。可从兰花整个气象来感觉是一种非常和平的、太平的这样一种气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时代的兰花的形象,或者是画家自觉不自觉地把这样一种时代的气象展现在自己的兰花题材中。 陈荫夫早年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当时他的诗作经常出现在各大报刊,被诗歌评论界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诗歌新秀。然而就在大家纷纷为他叫好的时候,他突然在诗坛销声匿迹了。直到十年后,当他的兰草画作在京城许多画廊获得好评时,人们才知道,他已经成为一个颇有造诣的画家了。 画家 书法家 陈荫夫:我从小生在福建的福安,我们那个地方兰花特别多,从小沐浴在兰花的芳香里。后来,我长大以后跑遍了很多地方,祖国的几十个省,其中也受到很多名师的指点,我是深被兰花的这一种不求闻达、素心高洁的品格所感动,一直激励着我。我的兰花大多是酒后所作,书法味重了点,酒气浓了一点。 陈荫夫画的兰草,简括雅逸,挺拔矫健,一挥而就。意在画内,功在画外,正是陈荫夫多年虚心求教、刻苦习练,凭着他的天赋和灵性,他的兰草作品才能够大有长进,他说他还要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兰花(三) 兰花作为一种观赏花卉,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它很多含义,哲人以兰修身,画家以兰达意、诗人以兰抒情。因此兰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为道德的典范、感情的寄托和美好的象征,有不少人把兰花推崇为"花中君子"。 兰花虽貌不惊人,但它对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运动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过去,凡属美好的事物常以兰花加以比喻。比如歌颂真挚的友情称之为"兰谊",赞美优秀作品称为"兰章",对杰出的人物去世比作"兰摧玉折",把兰品与人品连在一起,并称之为"养心之花"。 中国人赏兰注重陶冶情操,培养美德。不但古人孔子、屈原、王维、郑板桥等歌颂兰花的品格,而且今人朱德、董必武、陈毅、张学良等视之为纯洁、典雅风范的象征。古代曾有诗云:"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把兰花视为"德花",要养德就得养兰,养兰更能养德。有些自鸣清高之士,平生只爱兰花一种。每当兰花一开,其它一切美色都不屑一顾。曾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平生只爱画竹与画兰,他最为赏识兰花的幽洁品质。 即使到了近代,国兰在民间的影响仍然非常深远。张学良将军非常喜爱兰花,常与夫人一起养兰赏兰。他曾对记者说:"兰是花中的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兰的境界幽远,不但我喜欢,内子也很喜欢"。他在家里种国兰200多盆,岁岁青翠,年年绽花。 兰花发源于中国,后来逐渐传到日本和朝鲜。同时中国传统的赏兰观念也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在朝鲜,人们也把兰花视为一种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他们还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在国兰传到海外的同时,我们也引进了洋兰,因此人们在观赏国兰的时候,也能一睹洋兰的风采。 杭州市兰花协会常委理事 姚毓平:我们欣赏中国兰,因为中国的兰花都是有香味的,这是我们中国兰的特点,洋兰,它没有香味,所以我们中国兰称为"香祖",天下第一香。洋兰主要是花形大,色彩比我们中国兰要丰富,变化也多一些。群众一看,洋兰很漂亮,实际上我们中国兰来讲,内涵比较深。大部分我们还是欣赏中国兰为主,因为我们中国兰很早就传到了国外,特别是日本,南朝鲜(韩国),在东南亚一带,一些华人还是很热衷的,所以,我们中国兰现在部分已经进入到西欧,因为他看到我们中国兰那么香,他们也买回去,所以,我们中国兰国际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中国兰的历史悠久,花形又好,具有香味,还是受到各国人们的喜爱。 兰花带着幽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兰花也将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内涵,但它始终会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上保持那种"遭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的风格。
④ 国画兰花怎么画
国画兰花画法步骤如下:
1、绘画工具:兼毫毛笔,小红毛或勾线笔,墨汁,生宣纸,小瓷碟两个,笔洗
一、构图:
1.左侧构图,构图不可太满,要注意留出空间。
兰挺拔,苍翠,一年四季都展示着生命的真色,特别是隆冬之时,百花凋零,草木或处于休眠状态,唯独窗台上的兰傲然怒放,花蕾站在一层层的兰叶间,像骄傲的公主,亭亭玉立,又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帅,霸气十足。
画兰叶切忌叶叶相匀、随意涂抹,每一笔都要蕴含着轻重缓急、起伏转折、浓淡虚实。要做到“笔断意连”。
花之法,兰、蕙各不相同。兰一茎一花,蕙一茎多花;兰花生叶下,蕙花则往往由一茎举出叶外。与兰叶相比,兰花的用墨宜稍淡,以表现其轻盈、丰腴之韵。绘画时,应先将笔在清水 中蘸湿,使笔根含水充足,再用笔蘸少许淡墨。
⑤ 在扇子上画国画,有什么技巧。我画国画的。
工具/原料:毛笔、来颜料。源
1、首先,把喜欢的图案打印出来,然后放在扇子下面,看看构图是否好看,大小是否合适。
5、等刚上色的都干了以后,用毛笔或者水笔写字,完成这幅画。
⑥ 国画兰叶染色的技巧
参加国画基础课程学习第五课时学习笔记
学习目标: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兰花的染色技巧,完成《秋兰绽蕊图》。
工笔画分勾线、分染、罩染、调整完成四个步骤完成。本节完成罩染和调整完成两个部分。
本节课所需工具:勾线笔1支、羊毫笔4支、熟宣纸30cm×42cm、胭脂/花青/赫石/三绿钛白/藤黄。
操作步骤:
一、用一手执两支笔的方式,用淡墨将兰叶重叠、翻转和后面的叶片及叶脉采用多次叠加的方式进行分染,直到层次分明。
小技巧:分染时卡准叶片边缘,色笔水份多一些,水笔中水份少一点,待上次分染水份干掉后再进行第二次分染。清水笔的作用是把笔痕带走,忌反复涂摸。
二、罩染,是对整个画面无差别的染色即平图。
1、准备花青色加少许藤黄调成汁绿色,再加一点点赭石,降降火气调成稍灰一点颜色,卡准轮廓线,用羊毫笔开始对全部叶片进行罩染一遍,无需考虑层次变化,颜色染匀即可。
分染和罩染不分先后,可灵活处理。染色的次数无特别的规定,根据各自调色效果不同,层次鲜明即可。
2、用赫石加少许淡墨调调淡谈的赭墨色,开始染所有花瓣的尾端,花蕊不染。
3、再用赭墨色用分染的方法将叶片的叶尖和根部进行分染,让层次更加分明些。
4、再次用淡墨分染叶片颜色不够重的地方,让颜色光鲜亮丽些。
5、用三绿加一些钛白用清水调和颜色(稍淡些),染所有花瓣的尖端部分。第二次挑选部分重点花头稍加一些层次。
6、用钛白调和白色,用分染的方法卡住边缘给花蕊着色。待钛白色干之后,用勾线笔沾胭脂色顺着生长方势勾列花蕊的花丝。再用淡胭脂色润一下花头中间的小缝。让花头更赖看。
7、最后调整工作。将自己的画面推远一些,审视整张画面呈现的效果,灵活调整处理层次不够分明的地方。
老师点评:整张画面还可以,中间叶子色调呈现沉稳,但也有点闷,上面叶片稍淡雅一些,下面叶片应稍重一点,左边两片叶子应更淡一些,呈现效果会更好。兰花前浓后淡有所呈现,前面的花瓣颜色再重一些。后面背景再均匀些,外边缘再淡些,整体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