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盆景赏析

盆景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04 01:35:29

❶ 艾青诗选中盆景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艾青诗选中盆景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记叙加描写。《盆景》是 艾青 1979年2月23日所写的 现代诗。

1979年2月,刚获得平反不久的诗人随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了盆景展览,此时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由眼前的盆景,联想到自己长达20年的坎坷和苦难,联想到十年动乱中自由被践踏、个性被压制、人性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于是,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观对象中去,写下了《盆景》一诗。

(1)盆景赏析扩展阅读

《盆景》赏析

读着这些诗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

十年动乱,凡是经历过的人,回想起来都会不寒而栗。那是怎样的年代呵!国家的经济、文化不仅遭到严重残民害物,几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遭到了摧残,人性被践踏着,灵魂被扭曲着,这真是一场空前的民族的灾难。

诗人经历过这场灾难,他的痛苦不亚于任何人。对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早就想揭露,他早就想控诉,可是,那时他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被剥夺了写诗的权利。诗人这种欲发而不能的痛苦,恐怕要比别人深重多了。这种种痛苦在诗人心中积淤着,等待着喷发。

重见天日之后,1979年,诗人参加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花圃的时候,诗人看到了盆景,这盆景一下子触动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在当时就迅速记下了自己的感受,后来经过修改,写成了《盆景》一诗。

无可非议,盆景是一种艺术,而且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在小小的花盆里,经过精心培育和加工,会呈现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它能给人以美感,能给人以愉悦。

然而,此时此刻,这盆景在诗人眼里是病态的,诗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它们的痛苦,这痛苦正是诗人所经历过的。由盆景,诗人联想到那个动乱的年代对人性的践踏、对灵魂的扭曲。

诗人从这崭新的角度,喷发出了积淤很久的控诉和愤怒。诗人利用了盆景的生存状态,贴切而深刻地抒发出了自己的思绪。

这首诗,从头至尾是写盆景,然而,无处不是在写人,是在控诉那个动乱的年代,以使人们警醒:那样的痛苦年代再也不能重演了!

这首诗,诗人在着力刻画盆景的生存状态,诗人发挥了自己具像描绘的特长,准确而生动地勾画出盆景的形象,形成了这首诗的感人力量,也构成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盆景,它们与其它景色不同,它们“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错,诗人写得很准确,盆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存活的。

同时,诗人又是在写那个动乱的年代,那时,有多少人“受尽了压制和委屈,在“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

❷ 举例说明艺术鉴赏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500字

鉴赏能使作品的意境得以延续和发展,反之又可丰富和提高鉴赏的感悟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没有鉴赏,何言创作?鉴此,本文就树桩盆景鉴赏创作中的一些现象,谈几点看法。

现象之一:"一寸枝条长数载,佳景方成历十秋"。由此可见盆景创作之艰辛。然而,在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即使是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的高手亦难以一步到位,"返工"是难免。连日本盆景巨匠木村正彦也不例外,不然他的一件上好的真柏,1984年树高80cm,何以至1994年树高反而降至68cm呢?

鉴赏与创作相互递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实上,不存在没有鉴赏的创作,更不存在没有创作实践的鉴赏,只是鉴赏感悟能力的高低程度不同,鉴别赏析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差别,并潜移默化于创作的始终而已。一方面通过鉴赏,感知造化,借鉴传统,吸收前辈或同行的创作手法、风格特征,使自已从模仿制作的探索阶段进而到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地创作实践;另一方面,随着创作实践的探索研讨,阅历的加深,经验的积累、深化,提高鉴赏感悟能力。如此反复交替,层层递进,逐步使二者走向高品味、高境界。也就是说,二者的发展是不断调整上升的过程。若静心思考,我们就会发规,对桩景的兴趣始发--模防制作--创作构思--诞生优秀作品这个过程,一般均遵循如下规律:人们首先始于对自然界花木的鉴赏而萌生盆植赏悦之意;其次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竞相仿效;进而筛选适合主体意趣的某一流派风格手法造型特征为模式进行制作;再进行横向取舍,纵向深掘,博采众长,因材施艺进行体现艺术个性的创作;最后感悟优秀作品的内涵,审美意蕴,并独具慧眼、匠心独运以达到作品的最高意境。为说明二者反复交替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及其关系,现试将二者发展过程定位等级公式。

现象之二:在盆景鉴赏中,作为鉴赏者,有的流连忘返,有的走马观花;在盆景创作中,作为创作者,有的日有所进,在摆脱自我中寻求艺术个性,有的停滞不前,陷入"自我"设定的怪圈中枯竭了艺术创造力。

鉴赏者心态制约着艺术创造力。对桩景作者而言,其鉴赏不仅仅限于高尚的精神活动,娱乐身心,净化心灵,更重要的是通过上述活动,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以期厚积薄发,创作优秀作品。然而事实上,并非人人都能如此。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一分为二",一边是自己的作品;另一边则是自己之外的他人作品。由此导致鉴赏时不同的思想感情和鉴赏心态的倾向性,引发不同的鉴赏行为及其效应。其一表现为"扬众抑己",将自己的作品往后"挪",带着对艺术的真诚与追求,采取寻觅探索交流式的观摹赏析,这种心态毋庸置疑孕育着至诚和客观,面对着鉴赏对象必然驻足留连,凝神赏析,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章法还是规则,技艺还是意境,都全面综合纳入赏析的活动范畴,诸如意象构思、树相结体、造型比例、技艺实施、风格特征、意蕴情调等等,并极力寻求盆外之意,景外之象,是能心领神会,优有出处,劣有原因,以圆鉴赏初衷。其二与之相反"扬己抑众",我之唯美,我之唯上,对别人的作品表现出漫不经心,"走马观花",明曰鉴赏,实则与之相悖。前者健康向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力被充分调动,充满活力,可发挥鉴赏的再创造能力;而后者思想僵化,停滞不前,将探索阶段的实践作为永恒定律。或者轻车熟路,城市化,公式化、概念化,长此以往,终将导致艺术创作力的枯竭,由此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就不足为其了。

现象之三:在作品的鉴赏中,有些树种及桩培虽属上乘,但其作品给人的感觉则是一览无余;而有些桩坯尽管不起眼,而其作品的艺术效果则令人回味不尽。把握艺术成分能激发鉴赏者创造力的萌发。现实中,鉴赏者审视的眼光注重桩坯基础的优劣而忽视艺术效果者大有人在。殊不知桩景的艺术阶值并不在于品种的名贵与否和桩坯的基础优劣及其盆树的规格大小,而在于作者艺术造诣的高下,得一好桩,是成功的50%,加上后手工夫50%,此100%当然理想,然普通桩坯能成佳作则更难能可贵。平庸之材造就优秀作品,关键在于发现,在于创造。诸如:素仁前辈的飘逸清疏、傲岸孤高。布设出一个淡泊的"人生";贺淦荪大师的疏密有致、动势飞扬,开创出一片生命的"天地";赵庆泉大师的疏林秀水、恬淡清新,营造出一方静谧的"世界",纵观大师作品中的桩坯,不一定都是我们一般人,目中的上乘之材。然而作品则是上上之品。关键在于平中出新,平中求奇,平中展技,平中藉韵,真正体现出独到之处,眼到、技到、心到、情到、意到和韵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为深层次的艺术修养积淀所决定。所以,我们认为,在鉴赏时,不能将视线老盯着桩坯的优劣而陷入一管之见的误区。而应立足于观照对象的同一,即作品与桩坯本身的一致性上,在这一点上,盆景艺术与美术、书法等艺术在创作材料的基础方面有所区别,由于桩坯基础优劣的差异,桩景作者不可能在一条起跑线上。从这个角度而言,桩景作品的艺术标准相对模糊一些,由此亦产生了摸蝴的认识。得到一件上好桩坯,就以为是--件精品,岂不知,这好桩是大自然赋予,而非作者艺术修养及其功力所为。任何一件精品都存在自然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从艺术性而言,条件的限制更能体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因此,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于作品艺术性本身,而不是桩坯,也即鉴赏者只能就该件作品来鉴别赏析,发挥鉴赏创造力,根据桩景审美构成因素,展开审美理想形象的再构思与鉴赏对象进行比较。所谓有鉴才有赏,在激发提高鉴赏主体再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就明白了上述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比如我们在对《花木盆景》1999年第2期王火斤先生的榆树盆景作品赏析时,根据其桩坯基础进行造型上的再构思,如图。

现象之四:属于同时代的作者的作品给后人截然不同的印象,如文学作品,有的形象鲜明、高大、恒久;有的则模糊、暗淡,如过眼云烟。盆景艺术也不例外。作者的鉴赏心理取向决定着创作品味的高低。上述鉴赏与创作的关系和健康的鉴赏心态等,只是鉴赏心理结构良好开端的自觉能动和优化,而非鉴赏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推演过程,在推演过程中逐渐趋于完善。就树桩盆景而言,其鉴赏审美带有中国书画艺术中的超感性体悟,除了树桩盆景艺术作品本身美学力量能够起诱导、净化作用外,鉴赏者又需要由审美感知力、情感亲合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形成一种合力。这方面能力如何,便意味着鉴赏的深度如何;鉴赏深度如何,又意味着创作所追求的品味如何。尽管树桩盆景与书画艺术相通,与园林艺术一脉相连,但每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及审美要求,所以必须从盆景的本质特征、章法、规则入手掌握构成其审美范畴的有关因素:技艺--造型--意境--神韵等方面逐步展开,层层深入。诸如:主干的态势类型、枝托的定位构成、根基的分布走向、树梢的过渡收尾、叶片的层次组合、外廓的总体形式、盆座的配置、山石苔藓的点缀铺设、树势动感力度、造型比例节奏以及疏密聚散、顾盼呼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意蕴神韵等。总之,追求心灵与鉴赏对象的契合沟通,达到物我两忘。当然这种审美实现并非一次性完成,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的作品把玩不尽,每次欣赏都有新的感受;有的则一览无余,毫无回味之处。这一方面说明作品自身质量的高下,另一方面体现了鉴赏者的审美心理越趋于成熟完善,就越接近作品的意蕴。在获得无限审美感受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鉴赏的解码技巧而潜移默化于创作之中,其艺术创造力潜在旺盛,待机缘的契合而喷发。所以,树桩盆景就其艺术性而言,除了造型技巧等外在功夫,肯定还存在某些艺术家特有的内在精神气质、品质修养、审美意蕴等深层次的因素。鉴此,以上艺术现象的存在是不难于理解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作与鉴赏能否相谐发展、齐头并进使树桩盆景真正进入艺术殿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积累、提高。在此,我们借北大人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与同道共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❸ 简述艾青《盆景》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盆景》写于1979年。诗人通过对盆景不幸遭遇的抒写,揭露和批判了封建遗风、专制和独裁。堪称一篇反封建的檄文、一曲自由的颂歌。
艺术特点:选材新、开掘深。作者从工艺“盆景”中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盆景”。

❹ 《盆景》艾青的内涵是什么(多些)

《盆景》是艾青创作于新时期的一首诗作。
建国后,艾青这位“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的诗人为新生活而欢呼,为世界和平和友谊而歌唱。从1950年到1957年,他出版了《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和《海呷上》等诗集。
从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始,诗人的歌喉沉寂了21年之久。1978年得到平反,同年4月在《文汇报》发表《红旗》一诗,复出诗坛。在新时期,他共写了200多首诗,出版有《归来的歌》、《彩色的诗》、《雪莲》、《域外集》等诗集和论文集《艾青谈诗》。
作为“归来诗人”,艾青的“归来的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宏阔的视野,思考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并由此扩展、深化开去,试图对人类历史作出哲理性的概括,如《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这是艾青在新时期影响最大,得到评价最高的诗作。二是咏物和哲理小诗,如《鱼化石》、《山核桃》、《酒》、《蛇》、《盆景》、《仙人掌》等,这类诗抒写一时的情绪感受,或记录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第三类是域外题材的诗作,如《欧罗巴圆舞曲》、《墙》、《重访维也纳》、《巴黎》、《纽约》、《芝加哥》等,多为记游式的随感和思考。艾青复出以后的诗作,一方面承续了他50年代诗歌的单纯、朴素、明朗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他30年代诗歌运用较多的现代派手法中的有活力的成分。他善于捕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现代生活,表现抽象的观念、哲理;常常把象征性的形象同哲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抒发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
1979年2月,刚获得平反不久的诗人随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了盆景展览,此时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由眼前的盆景,联想到自己长达20年的坎坷和苦难,联想到十年动乱中自由被践踏、个性被压制、人性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于是,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观对象中去,写下了《盆景》一诗。
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盆景养尊处优,貌似珍贵,却被禁锢了生命的处境。“好像都是古代的遗物/这儿的植物成了矿物/主干是青铜,枝桠是铁丝/连叶子也是铜绿的颜色”,这里哪有一点生命的感觉?第二节指出盆景被拘禁在花盆里,“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以至于“一部分发育,一部分萎缩”,显露出各种各样的“怪相畸形”,“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它们都是以“不平衡”和“残缺不全”为标准的病态审美观念的牺牲品。这一节的描写就是要指出“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第三节是一个转折,指出了花木应该具有的自然的生命状态,可以看作是对植物“自由伸展发育正常”的呼吁。最后一节是这样的:“如今却一切都颠倒/少的变老、老的变小/为了满足人的好奇/标榜养花人的技巧/柔可绕指而加以歪曲/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却写尽了对自由的讥嘲”。“怪相畸形”被作为艺术来展览,这是一种美丑不分的颠倒,诗人在这一节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横加斧刀”的盆景的制造者,表明了本诗的主旨。当然,我们不应认为诗人对盆景艺术有什么偏见,他不过是借此来鞭笞极“左”思潮下践踏自由、压制个性、扭曲人性的社会现象。
诗人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上升到更高的象征的层次,把对现实的思考熔铸在具体可感的意象之中。艾青年轻时曾受过绘画的专业训练,善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形态。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用工笔画的笔法写出了盆景的外观,并交代了环境,其中的线条、色彩是负载着否定式的思想情感的。第三节又这样写盆景的畸形:“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在细致的描绘中,不断向客观事物进行思想情感的渗透,从而改变对象纯客观的属性,塑造出能够表情达意的意象。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使人想到十年动乱中极“左”观念对人的扭曲。
《盆景》反映出艾青所追求的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艺术风格,没有繁复的技巧,在语言上没有什么雕琢和藻饰,而是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塑造意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❺ 腊梅花怎么养,腊梅花盆景图片赏析

想把腊梅育成桩头盆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由于腊梅具有生长力强、根际 萌生分枝多的特性,故在自然条件下,枝条几经砍伐、就能形成不平凡的古怪老根。可留几根壮枝,其余剪去,移人盆中。盆土采用天疏松的壤上。老根疙瘩上多堆壅泥土,并保持潮润,使其成活.以后逐年换盆时渐渐剔土提根,逐渐形成苍劲古雅的树形。遇老根是狗蝇腊梅,可用靠接方法换上优良品种。巧修技 早春花谢后进行回剪,基部保留三对芽,促使腊梅多抽枝,或者在新枝长出2~3对芽后摘去顶芽,促进萌发副梢。夏末秋初要修去当年生新枝顶梢,使中下部枝条花芽发育充实、饱满。但是,盆景腊梅,修剪要慎重,注意保持树桩的优良美态,一般采取摘心的办法,促使花枝粗壮。少浇水 腊梅怕涝,土壤湿度过大腊梅生长不良,影响花芽分化和开放。盆栽土壤保持半墒即可,露地在雨季尤其要防止积水。春季每十天半月浇水一次,如春旱风大,可2-3天浇水一次,要保持土壤湿润;夏季要适当增加浇水量 ,保持土壤绝对湿润;秋冬季只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

❻ 树桩盆景的解析是什么

树桩盆景:名字的解释就是这种盆景的观点是那个树的茎的形状,一般情况下这种盆景是没有果实的

❼ 盆景的作品赏析

“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这是《盆景》中的诗句。读着这些诗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
盆景,它们与其它景色不同,它们“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错,诗人写得很准确,盆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存活的。同时,诗人又是在写那个动乱的年代,那时,有多少人“受尽了压制和委屈”,在“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
下面,诗人对盆景的描绘,可以说是对那个动乱年代进行揭露的一个缩影:“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
那个畸形的年代,把许多人都变成畸形,变成残废,这不仅是人们的灵魂,也包括人们的肉体,这是多么怵目惊心的图画!
诗人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不是通过对那个畸形年代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对盆景的描绘来实现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去理解诗人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艺术规律,从而使我们得到借鉴和启发。
诗人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的创造,就是“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糅合的,塑造形体。”(《诗论》)
《盆景》这首诗,意象的创造,就正是诗人选择到了与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糅合的东西,从而塑造了形体,很好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❽ 急求:山水盆景获奖作品赏析

www..com 我的图片中找 谢谢回采纳答

❾ 如何赏析盆景,要从哪几方面来赏析盆景呢

看到标题,我相信大家会觉得盆景赏析就是一种观赏盆景的活动。但是实际上不仅仅是这样。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盆景赏析?盆景赏析是人们带着喜爱的心情,审美的眼光领略盆景趣味的过程。那么看盆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具备基本的盆景意识(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的人。

2、盆景中的姿,色,意蕴,以及风格,水平的观赏分析

只有具备这两点,才可以进行赏析的活动。除此之外,这个欣赏盆景的人必须能做到与盆景互动,也就是说他不仅从心里爱盆景,而且还会造盆景(需要一定的时间磨炼)。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图片上所示的盆景为悬崖式盆景中的“大悬崖”造型 (是什么,属于哪个流派造型)。枝干苍劲虬曲,枝盘布局合理,特别是左侧倾斜下垂的主枝,曲折优美,犹如倒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古松,(材料布局)虽历经风云,却生机盎然,其苍翠的叶片被加工成层次分明的云朵状,一层层往下方延伸(整体构图)。与枝干的刚健,形成刚与柔的鲜明对比(技巧精湛,刚柔并济)。整个盆景造型古朴端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装饰独特)。

热点内容
兰花展策展 发布:2025-01-18 13:48:42 浏览:477
郁金香的外挂编写教程 发布:2025-01-18 13:48:29 浏览:548
白兰花批发 发布:2025-01-18 13:42:51 浏览:782
四季红山茶盆栽的浇水 发布:2025-01-18 13:41:23 浏览:103
稿草兰花 发布:2025-01-18 13:41:08 浏览:562
西红柿能和西兰花一起吃吗 发布:2025-01-18 13:40:37 浏览:418
丁香园断脚 发布:2025-01-18 13:31:22 浏览:533
杭州浴林花卉 发布:2025-01-18 13:24:45 浏览:346
树形盆栽 发布:2025-01-18 13:21:32 浏览:117
樱花飘飘落 发布:2025-01-18 13:02:29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