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发展
『壹』 中国盆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自1949年到现在来,我国盆景发展大致自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恢复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大发展阶段。
(1)恢复发展阶段:指1949~1965年期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祖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政策,在盆景界积极贯彻了双百方针,盆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恢复发展很快。
(2)停滞阶段:指1966~1976年期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盆景和其它传统艺术一样,被打成四旧,被诬蔑为封、资、修的黑货,打入冷宫,遭到摧残。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盆景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
(3)大发展阶段:指改革开放以来。1977年后,盆景艺术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发展十分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全国盆景艺术展览,推动了全国盆景艺术的大发展与大繁荣。盆景出口外销量逐年增加。从1979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盆景展览并开始外销后,销量逐年增加。中国盆景古朴典雅,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出口形势越来越好。
『贰』 盆栽蔬菜的市场前景
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说,该地从去年开始进行蔬菜盆栽技术攻关,现已实现了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品种的盆栽,今年栽种盆栽蔬菜600多盆。
据悉,今年以来,该市农科院蔬菜中心尝试进行市场销售,但推广效果还不理想。
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盆栽蔬菜虽然像盆花一样具有观赏效果,但毕竟寿命比盆花短得多,观赏时间不够长,消费者觉得不划算。二是管理盆栽蔬菜要按每种蔬菜的实际需要,经常添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自己要用配好的栽培基质、专用营养液,与大田蔬菜相比,管理难度比较大,很多人担心养不活。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家中购置盆花。三是盆栽蔬菜目前产量很小,售价比较高,没有实现市场化,一般家庭难以接受。
不过,不少农业专家对盆栽蔬菜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他们举例说,当年,最初采取催花技术,推出牡丹盆花时,也是馈赠礼品,每年只能生产数百盆,使拥有牡丹盆花成了身份的象征。然而,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现在洛阳市每年牡丹盆花产量就达20多万盆,全面进入市场,并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可以预见,盆栽蔬菜发展将和牡丹盆花一样,走出试验室,走进普通百姓家。
一些专家说,盆栽蔬菜既能作为鲜花观赏,又有食用价值,只要管理技术进一步改进,方便操作,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就不愁没有市场。另外,蔬菜盆花如果扩大品种,发展像青菜、苋菜、豌豆苗、小葱等家常品种,丰富种类,就一定能吸引消费者。
农民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充分证明种植蔬菜的艰辛。一些消费者认为,自种自采的蔬菜不仅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而且也可以用来对城市家庭的独生子女进行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的艰难,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素养。
据介绍,让蔬菜从地里“移居”到盆中,利用的是穴盘蔬菜栽培技术,对土壤、光照要求甚高,科技人员通过成倍提高土壤利用率、选取最佳需光度,以保证盆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有关经济界人士指出,从长远看,对于寸土寸金的大都市,盆栽蔬菜还具有节约土地的优势。单就从这一点来说,盆栽蔬菜市场化就是大势所趋。
『叁』 盆景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汲取了中国人文文化的营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摆案头赏心,可置屋角悦目。室外、街头,广场、公园,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温馨的心情,优雅的心境。盆景制作凝结着人类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创作观念,独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板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所绘这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见当时盆景已成为观赏珍品,作宫苑御用。同时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理的“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相互组“景”,则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手托浅盆,盆中立着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画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
今天,盆景艺术又重绽光彩,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中国古代的盆景与各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海派这五大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相应的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扬派即扬州、泰州一带盆景风格,以层次分明、平稳严整见长;苏派即苏州、常熟为代表,以老干蟠枝、清秀古雅见长;岭南派即广州、佛山为代表,以刚劲挺拔、飘逸豪放见长;川派即四川盆景,以传统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艺见长;海派即上海风格,以明快、流畅、新奇为特色,历史虽短,却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五大流派只是择其要而述之,不免挂一而漏万,故后来又续有增补,如加上徽派,称之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称之为十大流派。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国的盆景艺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肆』 我国盆景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盆景源于中国。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墓(建于706年) 甬道东壁绘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实录。宋代盆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当时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陆游、苏东坡等,都对盆景作过细致的描述和赞美。元代高僧韫上人制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称"些子景"。明清时代盆景更加兴盛,已有许多关于盆景的著述问世。"盆景"一词,最早即见于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20世纪50年代以后,盆景制作在公共园林、苗圃和民间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并成立了盆景协会,经常举办盆景园和盆景艺术展览等。
日本的树桩盆景由中国传入,称"盆栽"。14世纪绘画中已有出现。1909年,日本盆栽通过伦敦的一次展览会而传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始在欧美流行,并音译为"bonsai"。现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协会。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开了世界第一届盆景大会,同时举行了世界盆景展览。
『伍』 川派盆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盆景产业化的得失
四川盆地种植盆景的历史悠久,川派盆景也称为“剑南盆景”,是以四川省名来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其中又分为川西与川东两处地方风格。川西以成都为中心,包括温江、郫县、都江堰、崇庆、新都、什邡等县。川东以重庆为中心,包括重庆周围各县。本文主要讨论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盆栽产业。成都市2004年在城市规划修编中,提出了扩大城市规模,形成7个簇团城市群的设想。都市农业的重点是在卫星城市之间,根据规划和城市簇群的特点,种植大量的树木、花卉和草坪。因此,发展以盆景制作、欣赏、销售为内容的休闲项目,必将成为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川派盆景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提升其产业档次,是发展都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川派盆景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发展现状
1.概况四川是我国花卉和盆栽生产大省,在改革开放以后,花卉盆景这一新兴产业已上升到全省农业的第三大产业。2005年,四川花卉业生产总面积50 321hm2,其中盆景1 293.2hm2,占花卉生产总面积的2.6%;花卉业销售总额271 243.17万元,其中盆景16 048.3万元,占6%。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观赏植物和食用植物,占60%左右。郑脊目前川西的盆景生产主要集中在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地,约占99%以上,而盆景的销售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锦江区、温江、郫县、崇州等地。
2.主要特色优势品种
(1)大规模苗木雪松、乌柿、银杏、罗汉松、紫薇、六月雪、桂花、梅花、竹类。
(2)盆景园川西盆景园虽多,但各个盆景园又各具特色。如杜甫草堂盆景园主要展示川派各种类型的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望江公园盆景园以竹石盆景为主;离堆公园清溪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主要是展示盆景古桩;武侯祠盆景园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组成;百花潭公园盆景园每年都要举行各类盆景展览;私人盆景园除了展示自己生产的盆景外,还展示从各地购买回来的盆景精品。
(3)温江盆景温江的川派盆景蟠扎技术起源于清末,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之一。温江盆景主要分布在玉石、寿安、踏水、镇子等乡镇。主要品种有乌柿、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紫薇、银杏、六月雪等产品。
(4)观叶植物有红宝石、蓝宝石、万年青、龟背竹等观叶植物。
(5)彩色植物有红叶小蘖、红继木等彩色植物。
3.产业化发展现状目前四川省花卉产值20多亿元,以成都为主的川西平原花卉,生产面积超过8 000hm2,占全省总面积的60%,盆景、盆花生产量占全省90%。四川现已建成了都江堰――青城山花卉产业观光示范带、安龙镇花卉盆景产业万亩示范基地和中兴镇花卉苗木展示销喊顷渗售中心。可见,四川盆景产业化开发在种植、营销方面,拥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化程度低,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雷同我省盆景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盆景生产面积近年来增长较快,但整体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小而全”的模式普遍存在,产业意识淡薄,设施设备落后,产品结构不甚合理,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生产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各区县没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单位面积产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我省盆景科研力量弱且分散,现有技术人员仅占花卉从业人员的1.4%,科研经费相当缺乏,科研严重滞后生产。新品种乎轮、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极少,科研转化率低,速度慢,重复研究,栽培技术不配套,对植物资源系统研究不够,没有突破性品种,技术含量高、商品性好的科技成果较少。绝大部分只能靠引进,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3.盆景运输绿色通道不畅,交易方式陈旧落后盆景产品运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目前我省对花卉、盆景未实行绿色通道政策,花木运输需办6个许可证,既烦琐且费用又高。加之我省盆景产品主要通过产地集散方式销售,对盆景拍卖、网上购货、定单交易等现代盆景交易方式仅才开始尝试,经营方式单一。销售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花木盆景的及时销售。
4.信息不灵,产销脱节,出口创汇能力弱农户、企业信息来源渠道窄且慢,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市场信息而组织生产,部分地区出现盆景销售困难。大生产和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盆景在四川花卉产业中的比重还很小,尚未形成完整的盆景产业链,无盆景售后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不力,致使我省颇具市场竞争力的川派盆景无法大规模出口外销,难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地方花卉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大我省植物资源种类多且数量大,尤其是野生资源如都江堰的高山杜鹃、大巴山区的古桩腊梅等,不少品种已多次在全国花展中获金牌。但由于重视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三、发展建议和对策
1.运用产业政策,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运用产业政策三大手段对川派盆景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宏观管理的政府部门,应抓政策制定和产业指导,完善盆景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推广工作,力争使川派盆景在国际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构建多种融资渠道,为川西盆景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研合作
加强对农业科技队伍的改造和提升,推动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的系统培训,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业大户参与农业科技研究开发;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引进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种养业大户、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合作,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牵头或参与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
3.完善市场体系,扩大销售渠道
建立规范的花卉交易市场,减少中间商的流通环节,能促使花卉流通顺利、便捷、高效地进行,同时可降低花卉流通成本,得利于生产者,让利于消费者,从而促使花卉生产进一步发展。要着手研究和建立市场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并重点做好市场引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花卉信息网络。进行花农合作社建设试点,联合分散的花农,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增强宣传力度,引导推进消费
动用各种媒体,正确引导、鼓励和帮助人们培养起对花卉消费的兴趣和情趣,增加他们对盆景的喜好,以从根本上促进盆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盆景消费是一种新型消费,因此在为消费者提供盆景产品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核心是要方便消费者群体购买,并作好售后服务。对于个人消费,最主要是提供方便。可以多设网点、送货上门、指导养护和开展盆景养护技艺培训。
5.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本地现有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地方专业人才。可以和农业院校合作,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训和储备基地,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提高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率。本地也可以通过社团或组织,开展培训和组织讲座,传授和推广栽培技术。
(通联: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610066)
『陆』 回农村种植盆景,有没有发展的前景呢
回农村创业,是很多在外打工人的梦想,现在城市不少家庭的阳台上,或多或少会放置几盆盆景,甚至那些坐办公室的人,也会在自己办公桌上放置盆景。
那么回农村种植盆景,有没有发展的前景,盆景好卖吗?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盆景市场是有的,原因如下。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家里摆放盆景,各大办公桌上摆放盆景,也是非常时髦的做法。农村种植盆景优势在于农村土地广阔,租金也相对要便宜不少,
小盆景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符合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生活起居环境,中大盆景需要有固定的客源,成长周期也较长,打理也不易,又占地方。
因此,我个人建议,如果是回农村种植盆景,先从小盆景开始,等做出名声来了,有钱了,再投资大盆景。
『柒』 我国盆栽花卉的发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所以国内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花卉市场的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家预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西部12省区仅退耕还林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广大地区的退耕还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等对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镇建设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将掀起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以广西为例,按照规划,“十五”末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届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30%和10平方米。这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国际花市的活跃为我国花卉业开辟了另一增长点。
目前,国际花卉市场异常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我国也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特别是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近10年来,我国花卉出口创汇额达2.6亿元以上,以后,随着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规模等不断提高,花卉出口业还将呈不断增长趋势。
『捌』 盆景的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个人认为从形式上向两头发展,即大型盆景和微形盆景.从用材来看偏向果蔬盆景和花卉盆景.
『玖』 石榴盆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石榴盆景是将石榴树以及山石、构件等材料,经艺术加工,合理布局,使大自然的景色形象地浓缩到咫尺盆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果树栽培学原理与我国传统盆栽、盆景艺术的巧妙结合。取材于石榴的盆景栽培历史悠久,据考证,汉代就有取材于石榴的盆景栽培,到唐、宋时期,石榴盆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宋代盆景开始对植物分类,将不同植物分为“十八学士”,石榴就是其中之一。明清时石榴盆景发展势头更盛,清康熙帝对御花园石榴盆景曾赋诗咏叹:“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
我国果树盆景发展到今天,石榴已成为扬派、苏派、川派、海派等树桩盆景流派的常用树种之一。石榴之所以能成为果树盆景栽培的团笑源上选树种,主要是由于石榴寿命长,萌发力强,耐蟠扎塌态,耐修剪,树干苍劲古朴,根多盘曲,树虬中细,花升磨艳果美,花果期长达5个多月,一年四季皆可欣赏,盆景制作具有独特优势。
『拾』 未来微型盆景发展前景
微型盆景趣味在于自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沉淀,在室内博古架中放上三五盆小品即起到了装饰作用,又调节了狭小空间的气氛,让你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咫尺微型盆景中却能领略名山大川,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给人以视觉、精神上的无限享受;微型盆景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消除疲劳,且有益身心健康(治疗心理疾病如抑郁有极大帮助)。
说起发展盆景产业化发展,许多人会说这个项目搞起来周期太长,生产程序难以掌握,而且市场也有限----。其实这是一个不全面的认识,如果生产大中型盆景,那确实是周期太长,程序难掌握,市场也有限,还会导致野生资源的破坏,但若生产者将发展方向瞄准小型及微型盆景,其发展前景就大不相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几方面分析微型盆景未来发展前景:
一、作为生产者,它所追求的目标无非是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较短的生产周期和较大的市场空间,这样才有利润率
第一,如果发展小型和微型盆景,其生产的原料来源可向各地苗圃收购滞销的适宜制作盆景的苗木,也可自行培育原料苗;山水盆景及水旱盆景的原料可从大型假山工程和石材场收购废弃料和边角料,这些渠道得来的生产原料成本是比较低的。
第二,生产小型及微型盆景的周期比大中型盆景短得多,大中型盆景从养坯到成型少说也要5至8年,如是慢生树没个一二十年难成气候;而小型及微型盆景的生产长者3至5年,短者1至2年即可成品出售。此外小型和微型盆景的生产更可进行规模产业化发展。
另外,发展小型及微型盆景的市场空间不可谓不大,因为随着中国城镇化居住环境改变及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提高、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与疲劳的状态,这就迫使人们千方百计寻求消除紧张与疲劳的良方,而在工作场所和家中适当摆置些绿色的微型盆景植物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富有意境的微型盆景更是消除疲劳、调整思维的灵丹妙药(欣赏微型盆景伸枝展叶、开花结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现在再从消费者角度去分析发展小型及微型盆景的前景
消费者对自己所消费的产品要求是物美价廉,携带方便,此外还要求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具有良好的消费服务。小型及微型盆景具备艺术品美观高雅的'特质,价位基本都在百元至几百余元之间,相对于成千上万元价位的中型、大型盆景来说可谓是价廉物美;而其体型小重量轻的特点又使它携带变得更容易。小型及微型盆景的特点使它不仅成为办公场所及家居内外的装饰观赏品,而且是人们探亲访友、喜宴庆典的高雅礼品,更是人们外出度假旅游最有意义的纪念品,在养护管理方面,小型及微型盆景也较大中型盆景容易得多。因前者的植株都处在幼龄期,生长旺盛,抗病力强,肥水稍加注意即可生长良好。
由以上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的结论:发展小型及微型盆景生产,不仅前景广阔,而且能带来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自然界野生资源,抑制了水土流失,还解决了苗圃的滞销苗,促进了苗圃业发展。小型及微型盆景的特点使它不仅成为办公场所及家居内外的装饰观赏品,而且是人们探亲访友、喜宴庆典的高雅礼品,更是人们外出度假旅游最有意义的纪念品,在养护管理方面,小型及微型盆景也较大中型盆景容易得多。发展微型盆景可以产业化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环境改变----陶冶情操、提高自我艺术品位,有益身心健康,市场未来前景巨大,不仅收获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且有效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
三、据农业部门相关人士介绍
发展小型及微型盆景生产,不仅前景广阔,而且能带来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野生资源,抑制了水土流失,还解决了苗圃的滞销苗,促进了苗圃业发展。
四、业内人士认为
作为生产者,如果发展小型和微型盆景,其生产的原料来源可向各地苗圃收购滞销的适宜制作盆景的苗木,也可自行培育原料苗;山水盆景的原料可从大型假山工程和石材场收购废弃料和边角料,这些渠道得来的生产原料成本是比较低的。另外,生产微型盆景的周期短,可产业化发展。
五、专家认为
微型盆景以其体积小,占地少,易管理,投资少、搬运便捷等特点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未来居住情况的改变,其优点将更加凸显。
微型盆景师法自然,用盆讲究,构想精致,造型美观,点缀居室,生机盎然,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项目。小型及微型盆景具备艺术品美观高雅的特质,有着“手掌上的大自然”之美誉的微型盆景因体型较小,所占空间不大,且物美价廉性价比非常适合普通家庭赏玩;仅有微型盆景实现“让盆景走进家庭,让微型盆景沟通世界,其玲珑精致、小中见大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向往绿色生活、崇尚精神解脱的都市人,闲暇时在家里摆弄微型盆景,点缀生活,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更是一种享受。
微型盆景是当今盛行的盆景流派之一,在盆景领域中独树一帜,当今城市中高楼林立,建筑鳞次栉比,盆景爱好者放置盆景的场所有限,斗室之中,案头几架陈设盆景以小为宜。访亲送友、品微交流或购置携带,也以微型盆景为佳。不仅如此,微型盆景还以“微”为特色,别具风情。故近年来微型盆景发展迅速,成为盆景中崛起的佼佼者。微型盆景虽体态微小,玲珑精巧,但仍具旷野古木之态、名山大川之景。收其放置于博古架上,或配以小的几座,别具风格,特别令人玩味。
六、微型盆景未来发展前景概况(个人观点)
微型盆景,适宜供置于普通生活的雅堂高几,文人书案,符合未来盆景特点及未来趋势;而大型、超大型盆景由于体积巨大、笨重及受未来居住场所环境影响且不适宜搬运,玩大型或超大型盆景玩家将寥寥可数。
第二、广大群众和供职人员的居室和办公地点是在高楼峡室,都市平方面积寸土寸金,为了将空间利用最大化,方便把玩,微型盆景最为适宜。
第三,微型盆景,小巧、精致、雅观,并且能在博古架上组合,形态丰富,风韵互衬,更为优美,别具中国特色。
第四、微型盆景景显老态,每盆都是孤品,视如珍宝,老中青少同仁皆喜欢玩小型、微型盆景,未来喜好风气并扩至全国各地。
第五、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玩微型盆景比比皆是,将起了带动作用,助推中国微型盆景发展。
第六、微型盆景的树木素材,适合苗圃培育,不用山采,避免破坏植被环境,且物美价廉,最能走进亿家万户,真正意义实现“让盆景走进家庭、让盆景沟通世界”可以科学、持续发展。
第七:微型盆景组合由众多精品微型盆景置放于博古架上,各种类别都有,观叶、观根、观果---每盆微型盆景聚散有致,主题突出,彰显艺术构思和审美情趣及艺术的生命力延伸。
第八:微型盆景适合搬运、运输及携带且是玩家交流及送亲访友最佳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