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绿植绘画
Ⅰ 如何画植物
要了解所画植物的生长环境 形态 植物特征
Ⅱ 园林景观的配色技法
园林景观的配色技法:
一、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与其他景观要素一起出现,即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此时植物有处于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两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出现。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当植物处于支配地位和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它的配色处理。但不管任何情况,我们的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1、园林植物与建筑小品的搭配概况
(1)园林植物与亭的搭配
亭一般小巧玲珑,四面敞开,通风透气,属于一种敞开式的小品建筑,主要供游人尝芄,登临眺望、赏景的功能。基于亭的这种特点,在实现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在休息亭以浓郁、成片的树林为背景或以常绿树丛隐亭其中,比单独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内容上愈加丰富,在景观上要显得愈加自然、愈加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突兀,同时,它又是游人驻足观景休息之处,凭栏可观赏环亭四面之景,满足了看与被看的双重需要。 (2)园林植物与廊的搭配
廊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构件尺寸小、组合灵活的特点。廊主要是起连接和分隔空间的作用,通过对单体建筑的连接,将单休建筑组合为层次变化丰富、高低错落的组合体建筑,可此时的视觉效果还显硬直,可以在廊旁种植单株孤植,通过植物本身的形体、姿态、色彩,不仅是烘托陪衬廊,点缀庭园空间,还可以作为视线开朗空间的主景或焦点。对于横跨溪流之上的廊,其还具有桥的特点,秀丽轻巧,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如廊头种些垂柳搭配,在垂柳掩映之下的诗情画意很浓,颇能发人幽思,引发人们意境的联想。如此植物与廊的搭配,正像点线相连,形成了一条优美的曲线,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3)园林植物与榭的搭配
榭是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用以休憩和观赏水景。水榭是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尝芄,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在通往榭的小道上可以种植些竹子, 竹的形态自然,栩栩如生, 给人一种自然美, 微风过处,竹梢如钓丝在空中飘扬,让单调的榭产生了美丽的音响,坐在院子中间,可听到竹子飘风摆动的沙沙响声,让人回味着山村田野风光的野趣生活。榭,水,竹三合一,体现出了我们古典园林文化的内涵,有原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意境.
(4)园林植物与花架的搭配
花架一般由刚性材料构成一定形状的格架供攀缘植物攀附的园林设施,其主要用于供人歇足休息、欣赏风景和创造攀援植物生长的条件.单独的花架是一个单调的建筑小品,需要选择一些植物与其搭配以达到和谐,植物的选择应根据花架本身的颜色而定,这样既可以增强美感, 增添一种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攀缘在花架上的植物还可以有尝芄之用,这样通过建筑对自然的适应达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统一。
(5)园林植物与雕塑的搭配
雕塑是一种可触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视关系,圆雕可以从四面⑧方去欣赏。因视点、放置地点和光线的不同,以及采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从与园林植物搭配的角度出发,雕塑可以配置于园林的花坛、林荫道上,也可点缀在自然式园林的草地中。在园林中设置雕塑,其主题和形象均应与环境相协调,雕塑与所在空间的大小、尺度要有恰当的比例,并需要考虑雕塑本身的朝向、色彩以及与背景的关系,使雕塑与园林植物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形成一副雕塑与园林植物于一体的空间图画。
2、园林景观与水景的搭配
(1)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
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植物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面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堤、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5)与水体搭配植物种类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体为载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这样流动的水体有利于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殖,加快净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动的水体中做大量布置。种植时宜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浅水栽植区,分别种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制作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考虑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设置种植槽,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可以有计划的更新布置。与水体搭配常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
二、色彩基调
1、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象征热烈、欢快,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多用于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门厅、主要入口等,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一般不在高速公路两边及街道的分车道中大面积使用,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2、冷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以增加深远感。在花卉组合上,冷色与白色和适量的暖色搭配,能产生明朗、欢快的气氛,适当增加冷暖色的比例,还可以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如各朝皇陵种植雪松及柏树,庄严肃穆。
3、对比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对比色特别是补色的对比,效果强烈、醒目,给人欢快热烈的感觉,常用于节日花坛摆放。常用的对比花卉组合有蓝色与黄色三色堇组成的花坛,橙色郁金香加黄色风信子组成的花坛,在绿草坪上种植红叶李或红枫等。
4、同类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组合能体现层次感与空间感,在心理上产生柔和、宁静的高雅感觉,如在大片绿地上点缀造型各异的深绿、浅绿色树木和植物,显得宁静、明朗.。
5、绿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不管任何季节,植物都不会缺乏绿色,在植物色彩中绿是绝对的主角。虽然由于季节和光线的原因,植物的绿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但这些绿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小差距,当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时,是一种因为微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调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积时,要以绿色为基调。当我们布置花坛时,绿色的叶由于明度较低而会作为底色出现,彩度和明度较高的花朵作为亮点而跳了出来,这时,绿色的基调效果会有所减弱。
三、点缀色
如果不是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其他色彩一般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点缀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成片涂抹,即把各种植物当作颜料一样在绿色的背景上挥洒,这种情况一般会用花卉或花灌木作为色彩的载体以少胜多,即在绿色基调上的合适部位适当地点缀些对比色。这时,我们也可以将建筑、小品的色彩加进来,从明度上划分层次,营造空间效果。
四、背景效果
背景色对植物色彩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远山、蓝天、大面积的水面均可以充当植物色彩的背景,这3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明度高的色调比较合适,但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有适当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过渡,还要考虑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园林景观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等也会充当植物的背景。这时,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如果是暖色调,在砖红色的墙根或屋底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暖色。反之,当背景是冷色调时,前景应冷色调。
总之,影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因素是多样的,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需求多彩、靓丽的绿化效果的同时,也追求色彩丰富的时尚园林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是园林色彩构建的主体,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景观设计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色彩对比和协调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植物色相变化,达到最佳的视觉感观效果,最终形成“春花、夏荫、秋实、冬翠”完美景象,从而构成一幅和谐的天然画卷。
Ⅲ 藤蔓缠绕的画法
藤蔓缠绕的画法如下:
1、首先用笔勾勒出藤蔓的形状。
知识拓展:
藤蔓(téng wàn),藤本植物,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茎细长,不能直立,具有凭借自身的作用或特殊结构攀附他物向上伸展的攀援习性;没有他物可攀附时,则匍匐或垂吊生长盯御。
藤蔓植物通常也称为攀援植物,这一植物的共同点为茎细长,不能直立,但均具有借自藉自身的作用或特殊结构攀附他物向上伸展的攀援习性。
藤本植物是指凯枣岩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易弯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缘植物。藤蔓植物也是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一大景观,千姿百态的藤蔓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的各个角落。
藤的形态多变,有圆圆的,笔直地从树冠垂下来;有扁扁的,缠绵地环绕在树上;有的光滑,仿佛历经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有的粗糙,好像是天工弃下来的旧锯齿;有的又粗又长,弯弯曲曲,既寻不见根源,也找不到尽头。
有的则缠成一团从此树攀缘到彼树,把树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还有的藤蔓上缠绕着无数色彩斑斓的寄生花,远远望去,宛如丛林岩念巨蟒悬游在一棵棵巨树之间,令人毛骨悚然。
Ⅳ 植物园路线图怎么画
植物园路线图的画法如下:
在制作植物园的游览路线图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对植物园进行整体的规划,并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区。
其次,根据各个分区的主题,确定各个区域的要点,包括植物、景观等方面。最后,结合每个中竖区域的主题和要点,设计出各个区域的游览路线。在路线图中,我们要注明各个景点的位置、名称、简介以及路线指引等信息,同时也要考虑游客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游览卖迹大路线图的编制需要全面、准确地反映植物园的景点和特色,让游客更好地游览,充分领略其中的精华。
拓展:
植物园主要景点有:展览温室、自然科普馆和盆栽博物馆等。
1、展览温室。
位于太原植物园的中部,是由3个单体温室组成的温室群。三大单体温室以植物为主题,引进各具独特地域风格的热带植物,模拟其生长环境,营造出不同于本地域环境的景观,能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盆栽博物馆。
太原植物园的盆栽博物馆采用虚与实的结合,通过传统与现代化的多种展示手段,全面展现盆景的源远历史、独特技艺、创新成就和文化内涵,将盆栽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盆景文化展示中心;一处底蕴深厚的盆景州逗文化科普基地;一座静气凝神的盆景文化体验空间。
Ⅳ 山怎么画马克笔
山用马克笔的画法如下:
1.首先,植物组合注意乔木的前后关系。使用铅笔轻轻地画出山水画的大致轮廓纹理。痕迹不要太重。
景观植物着色表现如下:
景观园林的植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这种分法主是从植物的大小来区分。但有些植物会界于他们之间,棕榈科植物属于乔木,但有的也属于灌木或藤本棕榈科植物。除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山”字最早见于商殷时代的“癸山敦”中(金文),是三座峰峦相接的形状,有山阴树影,使人一望便知是“山”。至于是三峰相接而不以其他数量的峰相接则是因为“三清埋”在古代经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用三峰列而为“山”,便表示多个峰峦相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