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旱山芪盆栽

旱山芪盆栽

发布时间: 2023-06-01 01:56:25

⑴ 黄芪可以种植吗,黄芪的种植需要注意哪些怎么做

1.黄芪是可以盆栽养殖的,盆栽养护得当的话,它能生长的十分好,可以尘袜进行观赏。

2.在贺冲盆栽养护时,需要把它放到光照好的地方,因为它喜欢阳光,不能在室内无光出养护。

3.养护温度要在20摄氏度禅兄歼左右,避免低温刺激到它。

4.浇水要及时,应该让土壤保持一个湿润的程度,太干旱的话是会阻碍植株生长的。

⑵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或许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山茱萸,其实山茱萸是一种我们常见的中药,有着极大的功效和作用。在日常的应用中叶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纸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该种(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

药用价值

果肉内含有16种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甙原糖、多糖、苹果酸、酒石酸、酚类、树脂、鞣质和维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涩,具有滋补、健胃、利尿、补肝肾,益气血等功效。主治血压高、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月经过多等症。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衰弱等症。其性味酸涩、入肝、肾经。酸涩收敛,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眩晕耳鸣之症。

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经济价值

以山茱萸为原料的绿色保健食品开发,可加工成饮料、果酱、蜜饯及罐头等多种食品。

观赏价值

山茱萸先开花后萌叶,秋季红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为秋冬季观果佳品,应用于园林绿化很受欢迎,可在庭园、花坛内单植或片植,景观效果十分美丽。盆栽观果可达3个月之久,在花谨友卉市场十分畅销。

功效

补虚固脱

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第一”。山萸肉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山萸肉50~100克煎浓汤服。

滋阴敛汗

肝为厥阴,其虚极之时,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因肝胆相为表里,厥阴肝经之忽热忽汗之症,尤如少阳胆经之寒热往来之候,治疗需补肝滋阴以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谓山萸肉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

补肝舒肝

《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迟晌链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山萸肉主温中,逐寒湿痹。”山萸肉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

收敛固涩

山萸肉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山萸肉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

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萸肉有强心作用,山萸肉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萸码孙肉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萸肉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萸肉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萸肉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抗炎、抗菌

山萸肉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萸肉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萸肉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萸肉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其他作用

山萸肉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萸肉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食用方法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山茱萸汤膳

北芪山萸─固脾益阴

药方:北黄芪 4钱、山萸肉 2钱。

用法:两碗半水,煎取一碗,饭后温服。如试用过三几次身体适应得来,则每天服一次亦无所谓。但有伤风感冒,仍须暂停服用。脾虚而胃肠又有消化不良问题之人,欲求根治,用药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天天煲药感到麻烦,不妨将北芪、山芪肉这两味药,依照上述配量,加重若干倍,煎用浓汁,藏在冰箱里,分作若干日服用,每日早、午、晚服一次,每次用三、四汤羹药汁,调开水服用乃可。这个方法,不但对脾虚多汗之人适用,就是肾气不足,中气虚弱之人不妨试用。

理论:北黄芪─健脾胃、旺气血,不但功效好,体弱者的胃肠又容易适应受纳。北芪对于晚上多汗,而属于「脾弱阴虚」所引起者,有固脾止汗之效。儿童老弱亦可用之。但儿童服用,分量不宜太多,每次用二、三钱足矣。

⑶ 什么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五种花:

1、仙人掌: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生长适温为20到30摄氏度。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等热带、亚热带的干旱地区;

2、依米花:依米花生长在非洲的荒漠地带它的花瓣呈状,与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一株依米花往往瞎逗老需要七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积聚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开花;

3、沙打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又名直立黄芪、麻豆秧等。主根粗壮,植株高2米左右,丛生指缓,主茎不明显,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奇数羽状复叶;

4、天山雪莲:生于高山雪磨升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到4000米。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熏衣草:其叶形花色优美典雅,蓝紫色花序颀长秀丽,是庭院中一种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适宜花径丛植或条植,也可盆栽观赏。

⑷ 请问这种植物是什么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基本信息名称拉丁语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英文名字 :Garden Balsam,Rose Balsam中文别名 : 透骨草、金凤花、洒金花、 芰芰草(区别于“芨芨草”)、假桃花、小桃红(因为重瓣花的和碧桃花很像),指甲草,小点红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生物学分类域:真核域 Eukarya界:植物界 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牻牛儿苗目 Geraniales科:风仙花科 Balsaminaceae属:风仙花属 Impatiens种:凤仙花种 Impatiens balsamina花语别碰我,源于它的英文别名Touch me not美语为Don't touch me,因为它的籽荚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弹射出籽儿来 海娜[henna]系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天然植物,一年生直立肉质草本,又名指甲草、小桃红,因其花头、翅、尾俱翘然如凤状,故学名又称凤仙花。因海娜含特有的天然植物色素,故海娜在新疆维吾尔族生活中非常普及,种植海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姑娘们用海娜汁染指甲、染头发,还涂在手心、手背、胳膊和腿等部位做皮肤保养,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海娜含单宁、类黄酮、茶醌等天然美发成份,其叶子与花中的染色成份,可使头发转变为棕色、咖啡色、棕红色,染后色彩自然、均匀,不褪色。[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凤仙花茎高0-100厘米,肉质,粗壮,直立。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厘米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凤仙花多单瓣,重瓣的称凤球花。据古花谱载,凤仙花00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现已失传。因凤仙善变异,经人工栽培选择,已产生了一些好品种,如五色当头凤,花生茎之项端,花大而色艳,还有十样锦等。根据花型不同,又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石竹型等。凤仙花的花期为-月,结蒴果,蒴果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弹裂为个旋卷的果瓣;种子多数,球形,黑色,状似桃形,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编辑本段]习性特征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生长季节每天应浇水一次,炎热的夏季每天应浇水次,雨天注意排水,总之不要使盆土干燥或积水 凤仙花生存力强,适应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如果气温高、湿度大,出现白粉病,可用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00倍液喷洒防治。如发生叶斑病,可用0%多菌灵可湿性粉00倍液防治。凤仙花主要虫害是红天蛾,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如发现有此虫害,可人工捕捉灭除。繁殖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用种子繁殖。—月进行播种,以月播种最为适宜,移栽不择时间 生长期在—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发芽长叶 长到cm左右时,每盆保留1—株 长到0—0厘米时摘心,定植后,对植株主茎要进行打顶,增强其分枝能力,株形丰满 片叶以后,每隔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稀薄人粪尿等,孕蕾前后施一次磷肥及草木灰 花开后剪去花蒂,不使其结籽,则花开得更加繁盛;基部开花随时摘去,这样会促使各枝顶部续开花,但容易变异 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播种前,应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小,播下后不能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再盖上约—毫米一层薄土,注意遮荫, 约10天后可出苗。当小苗长出-片叶时就要开始移植,以后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 也可以在温室里培养发芽,但在固定种植在外面以前,必须先在夜间实行坚苗。凤仙花育苗技术种子撒播在培养土上,轻加覆土约0.公分,-天后发芽,真叶-片即可定植于花盆或花坛,株距0公分。原产地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栽培技术1.栽植一般于春季-月播种。可播种在苗床内,或直接播于庭院花坛。幼苗生长快,应及时间苗,经1次移植后于月初定植园地。如果延期播种,苗株上盆,可于国庆节开花。.光照与温度喜光,也耐阴,每天要接受至少小时的散射日光。夏季要进行遮荫,防止温度过高和烈日暴晒。适宜生长温度1-℃,花期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冬季要入温室,防止寒冻。.浇水与施肥定植后应及时灌水。生长期要注意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特别是夏季要多浇水,但不能积水和土壤长期过湿。如果雨水较多应注意排水防涝,否则根、茎容易腐烂。定植后施肥要勤,特别注意不可忽干忽湿。夏季切忌在烈日下给萎蔫的植株浇水。特别是开花期,不能受旱,否则易落花。.花期控制如果要使花期推迟,可在月初播种。也可采用摘心的方法,同时摘除早开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断扩大,每1 - 0天追肥1次.月以后形成更多的花蕾,使它们在国庆节开花。[编辑本段]病害防治一、凤仙花白粉病a.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月开始发生,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b.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月为发病盛期 c.防治方法: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 .发病期间用1%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00倍液,或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二、凤仙花褐斑病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a.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b.传染途径: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c.防治方法1·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00倍液,或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三、凤仙花立枯病a.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b.传播途径: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c.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0倍液,或0%多·福可湿性粉剂00倍液、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倍液。[编辑本段]用途及作用凤仙花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均可入药,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鲜草捣烂外敷,可治疮疖肿疼、毒虫咬伤。种子为解毒药,有通经、催产、祛痰、消积块的功效,孕妇忌服;全草捣汁,外用治跌打损伤,花瓣捣碎后加大蒜汁等粘稠物,可染指甲,染甲数次以后可以根治灰指甲。种子含皂苷、脂肪油、甾醇、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挥发油。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供观赏,除作花境和盆景装置外,也可作切花 指甲花,在印度、中东等地称为HENAA海娜,其本身带有天然红棕色素,中东人很早就种植这种植物,用它的汁液来染指甲和修饰自己。据记载,埃及艳后就是利用指甲花来染头发的。著名的印度身体彩绘,也是用它来染色的。[编辑本段]指甲花染发法很多中老年人为染发烦恼,不染吧,太显老,染吧又怕染发剂致癌。现在你不用烦恼了,有一种纯天然、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的植物染发法,而且染出来的效果还是时尚的红棕色 材料:海娜粉(指甲花粉,药房可以买到)、适量蜂蜜、1个生鸡蛋、橄榄油染发步骤:1】第1步将热茶水、适量蜂蜜、1个鸡蛋,加入海娜粉,搅拌均匀,加柠檬汁,有条件的最好加专业乌斯玛油可以更好的乌发和生发,添加其它的油将引发头皮屑,同时防止添加剂,这一步热茶水可以换成桑葚水,桑葚的乌发作用更好,而蜂蜜和鸡蛋可以不加,作用不大,就是增加了粘稠度而已 】第步用水湿润一下干净的头发.最好是干发,更好的吸收在按摩过程中 】第步短发用0克左右,长发用0克左右,根据自己头发的长度和厚度酌情增减.】第步用梳子把混合好的膏均匀涂抹在头发上.,要区别化学染发,化学染发涂发梢儿不接触头皮,海娜粉染发护发,更强调的是护理和滋养,因为海娜粉的滋养和活血功效更针对的是滋养毛囊和发根营养头皮,海娜的小分子物质会有效改善头皮和毛囊的血液循环以增强头皮和毛囊活性。因此特别提示,必须将海娜浆料充分涂到头皮和发根处 】 第步用塑料浴帽或塑料袋包好头发,外面最好裹上毛巾,~个小时以后用温水洗净 】日常护理,使用海娜粉后,已经是低碳的生活开始。因此请不要在使用护发素,和洗发时二合一的护发产品,使用海娜粉后,洗发液尽量的简单,就是清洁作用就行了,因此海娜粉在敷到头皮上时已经对头皮做了深度清洁和滋养。因此,特别提示使用海娜粉后就不要在使用护发素了,这点要切记。否则会降低海娜粉的养发功能。第一次使用最好看看正确的流程,北京双井家乐福石韵浩庭号楼1单元01就有演示过程。染发后的颜色分析:人的头发颜色基本上是均匀的,正是由于基本所以用海娜粉护理后的头发颜色也是基本一致的,更加自然 黑色头发护理后是栗色,在灯光和日光下非常明显 白发护理后前1-次会是棕色和咖啡色之间,次过后随着使用增多白发会呈酒红色。[编辑本段]染指甲的方法凤仙花具有很强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同时它颜色艳丽,用它来染指甲既能治疗灰指甲、甲沟炎,又是纯天然、对指甲无任何伤害的染色方法。而且,用它来染指甲在中国也有很长的历史~材料凤仙花瓣(大红色、紫红的最好;粉红、白色的颜色浅,不建议使用),茼麻叶子(也可用其它叶子,宽大柔软坚韧即可;塑料袋也行,不过不太透气),线绳,明矾或盐(不建议用明矾,对身体有害)。步骤1,将花瓣放入适量食盐后,捣烂 可放置半天,水份蒸发一部分后染色效果更佳 、取适量敷于指甲盖,以盖住指甲盖为准 、用叶子包住,并缠好,包缠的方法都类似包粽子。其它指头同样方法操作。注意1、如一次效果不理想可再重复一次,捣好的花瓣可以放入冰箱保存,不影响下次使用 、染一次最少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最好晚上包好,早上就全染红了 、染好后,指甲的周围部分也会被染红,多洗几次手,-天即可恢复正常颜色。[编辑本段]药用价值基本信息【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用法用量】 1~钱;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备注】(1)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 ()凤仙花含有促癌物质!促癌物质不直接挥发,但会渗入土壤,长期食用种植在该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险。凤仙花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作用研究1. 种子(急性子):含皂苷、脂防油,油中含凤仙甾醇(balsaminasterol,ch0o)、杷荏酸(parinaric acid,c1ho)、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β-谷甾醇。又含皂苷、槲皮素二糖苷、槲皮素三糖苷,并含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及多聚糖 . 花:花中含-甲氧基1,-萘醯、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醇(kaempferol)及槲皮素(uercetin) . 全草(透骨草):凤仙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醯、指甲花醒甲醚和槲草素;全草含羟基苯甲酸、芥子酸、咖啡酸;茎含山奈酚--葡萄糖苷、天丝葵素、矢车菊素等;还含各种花色苷,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兰素、锦葵花素、山奈酚、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草酸钙 美国爱普斯生物科学研究院对风仙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进行综述。结果:凤仙花含有大量萘醌元、黄酮类、香豆素类、甾醇类等成分。有些为首次从凤仙花中得到的全新化合物;尤其萘醌元(MN-1)具有很好的抗真菌等作用。结论:凤仙花萘醌元(MN-1)的研究开发的价值。关键词:凤仙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中凤仙花属(Impatiens)一年生草本植物。凤仙花属共有植物00余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有00种,但药用价值最高MN-1含量最高的凤仙花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等寒冷洁净的地方。(本草纲目)记载凤仙花“蛇伤,擂酒服即解;又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活血消积”。凤仙花的全草(别名:透骨草、指甲花、小桃红、凤仙草、旱珍珠等)、花(别名:金凤花、好女儿花等)、根(凤仙根)、果皮和种子(急性子)均可入药。叶甘、温,有小毒;茎、种子味苦、辛、温,亦有小毒;花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茎、种子有破血、消积之功效,可治腰胁痛、蛇咬伤、鹅掌风、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疮疔、胎衣不下、溃疡日久不愈和经闭腹痛等症;种子作为药材急性子收录于中国药典。目前,美国爱普斯对此属植物的研究主要是对凤仙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 1 化学成分迄今为止,从凤仙花的花、果皮、种子、根中分离得到多类化合物,其中包括萘醌元、黄酮、甾醇、多肽等。黄酮、香豆素、萘醌为主要成分,且为凤仙花主要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1.1萘醌元从凤仙花花瓣中得到一羟基一1,一萘醌和一甲氧基一1,一萘醌(MN-1)即我们所说的“萘醌元”。研究人员采用含有0.1 mgL_1烟酰胺(NAA)[ 、0.1 mgL-1激动素和1.0 mgL_1细菌淀粉酶(BA)的B培养基℃培养凤仙花的幼叶细胞周并从中得到萘醌类化合物,包括有一甲氧(羟基)一1,一萘醌、二一(一羟基一1,一萘醌一一)一甲烷(diphthioco1)等。从凤仙花的地上部分得到口一还原酶抑制剂二一(一羟基一1,一萘醌一一_乙烷(impatieno1)L ;从果皮中得到具有抗痒作用的双萘呋喃一,1一酮类化合物Balsaminone A、B(化学结构式见图),此类化合物极少能从天然产物中得到。科学家首次报道凤仙花中的新萘醌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通过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Sephadex LH-0层析得到impatienolate和balsaminolate ,萘醌元的 种多肽Ib—AMP(1~)各约含0个氨基酸,具较好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1. 黄酮类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从Impa.tiens balsamina I (以下简称Ib)的粉色花瓣中分离出山柰酚及其衍生物,包括山柰酚、山柰酚--葡萄糖苷、山柰酚--芸香糖苷、山柰酚一一鼠李糖基双葡糖苷和山柰酚一一P一对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从白色花瓣的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及其苷的衍生物;此外从白色花瓣中还分离得到黄芪苷、杨梅素、各种花色素及苷(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 1. 香豆素类从凤仙花的幼叶细胞培养体系中得到,一二甲氧基一一羟基香豆素、一甲氧基一一羟基香豆素、东莨菪素(苷)、异白蜡树定等。另外,有研究者还得到. 双香豆素。从Ib的培养体系中还得到a一菠甾醇和a一菠甾睁—0,D一葡萄糖苷。胡喜兰等从凤仙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豆甾醇等个化合物。从种子中得到一系列baccharane glycosides。1. 多肽类化合物及蛋白质Pa1分离得到占Ib果皮总蛋白提取物组成%的高分子量多肽,此多肽由个亚单位组成,分子质量为.×10 U,由较多的酸性氨基酸组成,等电点.,可显著抑制 肌动蛋白和F一肌动蛋白的聚合[1] 萘醌元实验图示 凤仙花药理作用凤仙花应用广泛,治疗跌打、止疼痛、祛风湿、甲癣等。其主要药理活性为抗过敏、抗炎、抗真菌等。实验表明凤仙花提取物中具有同时拮抗组胺H1受体和PAF受体成分,有较好的抗急、慢性过敏作用;提取物中还含有一定量抗炎和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中抗菌效果明显。.1 抗真菌作用爱普斯华裔专家Tellen Wung及美国专家Ritas Aira、Peter Stephen等用生物鉴定方法从凤仙花地上部分分离出抗微生物系列化合物,一甲氧基一1,一萘醌(MN-1)对1种细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种真菌链中的种革兰氏阳性菌、种革兰氏阴性菌和种真菌链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中革兰氏阴性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A对MN-1尤其敏感。另外,HPLC法分析证明传统药汤中有足够量的MN-1存在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对凤仙草的不同提取物对导致手、足甲癣病的种主要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用打孔法筛选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发现只有体积分数%乙酸冷浸药液效果显著。用试管法求体积分数% 乙酸冷浸液抗菌的最低浓度MBC,结果显示,种真菌的MBC均为.×10gL~,说明凤仙花提取物中的萘醌元均有抗皮肤真菌的效果 . 促透皮作用对急性子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促透皮实验研究,以不同量的急性子乙醇提取液作为促透皮液,以扑热息痛作为实验药物,采用离体小白鼠皮肤进行研究,发现体积分数% 乙醇提取液对扑热息痛有较好的促透皮作用。药理作用1. 种子(急性子):结花籽(1)急性子煎剂、酊剂、水浸剂对兔、豚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麻醉兔在位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 ()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花: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发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考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 全草:凤仙地上部分有抗真菌、止血作用。性味功能1. 种子(急性子):甘,温。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 花:甘,温,归肾经;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 全株:味苦、辛,性温。归肾经. 根:味甘,性平。主治1. 种子(急性子):闭经,难产,骨硬咽喉,肿块积聚。孕妇忌服 . 花: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孕妇忌服 . 全草:祛风,活血,止痛,消肿。主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瘰厉,痈疽疔毒 . 根: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咽喉骨粳。用法用量1. 种子(急性子):用量~克 . 花:花1.~克(鲜品~克);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涂敷患处 . 全草:全株10~1克(鲜品0~0克). 根:根~1克附方1. 治妇女经闭腹痛: 凤仙花~朵,泡茶饮 . 治水肿: 凤仙花根每次~个,炖猪肉吃 . 治百日咳: 凤仙花10朵,冰糖少许,炖食 . 白带: 凤仙花1克(或根0克),墨鱼0克,煮汤食,每日一剂 . 治腰胁疼痛: 凤仙花克,晒干,研末,空腹服 . 治骨折疼痛: 干凤仙花克,鲜品克,泡酒,内服 . 鹅掌风,灰指甲: 鲜凤仙花数朵,外擦 . 治甲沟炎: 鲜凤仙花或叶,加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 治毒蛇咬伤: 鲜凤仙全株10克,捣烂绞汁服,渣敷患处;或用凤仙花加酒捣汁服 10. 治跌打损伤: a.凤仙花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1克,水酒冲服,一日1剂。b.凤仙茎叶,捣汁,黄酒冲服 11.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1朵,水煎服 1. 瘰厉,发背,痈肿:a.鲜凤仙花捣烂敷患处 b.鲜凤仙全株连根洗净,捣烂,加水煮汁次。过滤,将二次滤汁合并再熬,浓缩成膏,涂纸上,贴患处,每日一换。注 意黄色凤仙花此植物里的草酸钙比较多,虽然在煮过后会消失,但依然不建议生吃,尤其有风湿症、关节炎、痛风、胃酸过多症、肾结石等病人不可以多食此物,若要做药用也必须严格遵照医嘱。[编辑本段] 希望有所帮助,采纳

⑸ 请问大师这种花和草的名称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中文学名

地黄

拉丁学名

Rehmanniaglutinosa(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别称

生地,怀庆地黄,小鸡喝酒

二名法

Rehmannia glutinos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亚目

茄亚目

玄参科

地黄属

地黄

分布区域

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等省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1]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2]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2]

植物形态


2生长环境

常生于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2]

3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2]

4栽培技术

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3]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种用根茎来源于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黄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黄种产量高、质量好。

具体方法是: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cm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随挖随栽。栽种地黄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为18~21℃时最好。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庆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黄在4月上、中旬;晚地黄(或麦茬地黄),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种时在垄或畦上开沟,沟距33cm,每隔15~20cm,放种栽一节,覆土3~4cm,压实表土后浇水。每垄种2行,每畦3~4行,苗出齐后,选阴雨天补苗,栽后1月左右匀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浅薅2-3次,并铲去陆续生出的多余苗。[3]

田间管理

每次中耕后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粪水或饼肥,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使地无积水,出现花蕾时,要随时摘除。[3]

地黄栽培时,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如要混种,应选禾本科作物;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病虫防治

斑枯病可选抗病品种,清洁园地,发病初期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喷雾。还有地黄枯萎病、大豆胞囊线虫、轮纹病等为害。虫害有棉红蜘蛛,发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蛱蝶,在其幼龄期用敌百虫等防治。

5主要价值

地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4]

药用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5]

炮制:(熟地黄)⑴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⑵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6]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5]熟地黄:甘,微温。[6]

归经:归心、肝、肾经。[5-6]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7]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5]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6]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熟地黄:9~15g。[6][5]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8][6]

常用配方

⑴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⑵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严语,目常开不闭,或喜切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⑶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圣惠方》)

⑸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⑹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千金方》地黄煎)

⑺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计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圣惠方》地黄酒)

⑼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计,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地黄煎)

⑽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夷坚志》)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九子地黄丸、干地黄丸

临床应用

地黄

⑴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心经火热证。生地黄6g,木通6g,生甘草梢6g。上药为末,每服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方中地黄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养血养阴,用以为臣。[8]

⑵清胃散(《兰室秘藏》)主治胃火牙痛。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方中生地凉血滋阴。[8]

⑶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g,黄芪12g。上药为粗末,每服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阴血充则水能制火,为方中君药。[8]

⑷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卤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熟地24g,山萸肉、干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6~9g),空心温水化下。方中熟地味甘纯阴,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9]

⑸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人参、黄芪各3g,白术、炙甘草各1.5g,当归3g,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2.4g,续断3g,糯米一撮,黄芩3g,砂仁1.5g。水煎服。方中熟地补血滋阴以养胎元,配伍人参以复冲任气血不足之本,为君药。[9]

⑹左归丸(《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大怀熟地240g,山药120g,枸杞120g,山萸肉120g,川牛膝120g,菟丝子120g,鹿胶120g,龟胶120g。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9]


食用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宜忌人群

宜食: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7]

观赏

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地黄为重要药材。[3]


药理作用

⑴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⑵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⑶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⑷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⑸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12]

药材鉴别

地黄

显微特征:鲜地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橘黄色油滴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微米。

地黄

理化鉴别:生地黄取本品2克,加甲醇20毫升,置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摄氏度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再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熟地黄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10毫升,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微升、对照品溶液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植物文化

史载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诗词

作者:苏轼(宋代)《地黄》。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⑹ 请问,这是什么花

翠雀,别名:鸽子花、百部草,拉丁文名: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为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故又名飞燕草、鸽子花。花径4厘米左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阳性,耐半阴,性强健,耐干旱,耐寒,喜冷凉气候,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忌炎热原产于欧洲南部,中国分布在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等地。
翠雀为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故又名飞燕草、鸽子花。花径4厘米左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高35~65厘米,茎具疏分枝, 叶掌状全裂。总状花序具3~15花,轴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对称;小苞片条形或钻形;萼片5,花瓣状,蓝色或紫蓝色,长1.5~1.8厘米,上面1片有距,先端常微凹;花瓣2,较小,有距,距突伸于萼距内;退化雄蕊2,雄蕊瓣化,瓣片宽倒卵形,微凹,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心皮3,离生。蓇葖果3个聚生。花期8~9月。果期9~10月。适宜布置花坛、花径,也可作切花。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
中文学名翠雀
拉丁学名Delphinium grandiflorum
别 称鸽子花(东北),百部草(河北北部),鸡爪连
二名法Delphinium grandiflor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Magnoliidae)
目毛茛目(Ranunculales)
科毛莨科(Ranunculaceae)
亚 科金莲花亚科(Helleboroideae Hutch)
族翠雀族(Delphineae Warming)
属翠雀属(Delphinium Linn.)
种翠雀D. grandiflorum
分布区域原产于欧洲南部,中国分布在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等地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情况
4栽培技术
▪ 繁殖方法
▪ 栽培方法
▪ 病虫防治
5翠雀 - 用途
6主要价值
▪ 园林价值
▪ 药用价值
7翠雀 - 育种
8翠雀 - 药材采集
9翠雀 - 选方
10翠雀 -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11翠雀 - 生药材鉴定
12翠雀 - 花语
1形态特征
编辑

翠雀
多年生草本,高35~65厘米。全株被柔毛。茎具疏分枝。叶互生,掌状深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圆 肾形,三全裂,长2.2~6厘米,宽4~8厘米,裂片细裂,小裂片条形,宽0.6~2.5毫米。总状花序具3~15花,轴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对称;小苞片条形或钻形;萼片5,花瓣状,蓝色或紫蓝色,长1.5~1.8厘米,上面1片有距,先端常微凹;花瓣2,较小,有距,距突伸于萼距内;退化雄蕊2,瓣片宽倒卵形,微凹,有黄色髯毛;雄蕊多数;心皮3,离生。盛花时更加一群蓝色小鸟从天而降,十分动人。蓇葖果3个聚生。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属极近似乌头属,区别特征为:上萼片具距,花瓣无爪,在雄蕊两侧外方各有1枚具爪的花瓣状退化雄蕊(瓣片中央常有一簇髯毛)。本属多种的花呈蓝或紫色,且常有长距,似飞鸟,很美丽。中国只有翠雀一种被栽培作观赏用。飞燕草属极近似本属,但2枚花瓣合生,无退化雄蕊,心皮只1枚(本属为3~5枚)而与本属不同,约有40种,产欧洲南部及亚洲西部一带,在中国栽培供观赏的飞燕草,原产欧洲南部和亚洲西南部。很多人把飞燕草当做翠雀的别名,因为二者英语都说larkspur。其实二者是不同的植物,甚至不同属。
1[1]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2生长习性
编辑

翠雀
生于山坡、草地、固定沙丘。[1] 喜凉爽通风、日照充足的干燥环境和排水通畅的砂质壤土。耐旱植物,喜光植物。阳性,耐半阴,性强健,耐干旱,耐寒,喜冷凉气候,忌炎热。
3分布情况
编辑

原产于欧洲南部,我国分布在云南、山西、河北、宁夏、四川、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西藏等地,各省均有栽培。 [2]
4栽培技术
编辑

繁殖方法

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春季新芽长至15-18cm时扦插,生根后移栽,也可于花后取基部的新枝扦插。
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当新枝长出l5cm以上时切取插条,插入沙土中。

翠雀
播种:多在3-4月或9月份进行,发芽适温15℃左右。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进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春暖定植。南方早春露地直播,间苗保持25一5Ocm株距。北方一般事先育苗,于4月中旬定植,2-4片真叶时移植,4-7片真叶时进行定植。雨天注意排水。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老龄植株生长势衰弱,2-3年需移栽一次。植株高大,易倒伏或弯曲,需支撑固定。[3]
栽培方法

切花主要特性:飞燕草对乙烯高度敏感,当其暴露在3徽升/升乙烯浓度下24小时,切花即受害。硫代硫酸银(STS)处理和1-甲基环烯(1-MCP)处理(详见附录)可以减轻处源乙烯危害,增加采后寿命。[4]
采切发育阶段:当花茎上大部分的花朵开放时采切。[4]
瓶插寿命:处理适当的切花瓶插寿命可达14天之久。[4]
储藏和运输技术:
零售商和消费者处理方法
(1)收到切花后应再剪截,在pH3.5~4.0的温热净水中水合处理。如果切花先前未被硫代硫酸银(STS)处理过,应在水合处理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银(STS)。[4]
(2)使用一种保鲜液湿储切花,储藏温度2~5℃。[4]
(3)切花展示区不要过冷或过热,应避开风和成熟的水果。[4]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黑斑病、根颈软腐病等。
5翠雀 - 用途
编辑

景观用途: 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药用价值: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茎叶浸汁可杀虫。
6主要价值
编辑

园林价值

花坛花卉,花境花卉,岩生花卉观赏类 ,自然式栽植、花境、花坛、岩石园。[2]
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药用价值

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茎叶浸汁可杀虫。
(果熟期不一致,熟后当自然开裂,故应及时采收。一般在6月将已熟种子先采收1一2次,7月份选优全部收割晒干脱粒。 全草漂洗,切段,晒干。)[4]
功用主治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火止痛,杀虫。”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抗菌除湿,杀虫治癣。”
③治风热牙疼:飞燕草五分至一钱。水煎含漱,不可咽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疥癣:飞燕草配苦参研末调擦。

翠雀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⑤治头虱:鲜鸡爪连全草,捣碎,水浸洗头。(《吉林中草药》)[4]
药材鉴定
根长圆柱形,长2-7cm,直径1-3mm;表面深棕色,有明显的横纹;折断面黄色。茎表面棕黄色,具棱,断面中空。叶皱缩,黄绿色,湿润展平后呈肾状五角形,长0.8-1.4cm,宽0.7-2.3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侧全裂片近扇形,一至二回细裂,小裂片狭卵形;叶柄长。花单生枝顶,小苞片叶状或椭圆形;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蓝紫色,宽椭圆形,距圆筒状钻形,约与萼片等长;退化雄蕊2,花瓣状,黑褐色,2裂,被黄色髯毛;子房被毛。蓇葖果长约1.8cm。种子倒圆锥状四面体形。气微,味苦。[4]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甲基牛扁亭碱,[5] 根含二萜生物碱:牛扁碱、甲基牛扁亭碱(methyllycaconitine)。根有毒。对小鼠静脉注射根的总生物碱LD50为4.90mg/kg,主要症状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惊厥、急骤跳跃后死亡。全草可作土农药,杀苍蝇及其幼虫。
7翠雀 - 育种
编辑

欧洲一些国家于17世纪就开始园艺化栽培,至今全球已培育出数千个观赏栽培品种,并广泛用于庭院绿化、盆栽观赏和切花生产。
8翠雀 - 药材采集
编辑

果熟期不一致,熟后当自然开裂,故应及时采收。一般在6月将已熟种子先采收1一2次,7月份选优全部收割晒干脱粒。 全草漂洗,切段,晒干。
9翠雀 - 选方
编辑

①治风热牙疼:飞燕草五分至一钱。水煎含漱,不可咽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疥癣:飞燕草配苦参研末调擦。(《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头虱:鲜鸡爪连全草,捣碎,水浸洗头。(《吉林中草药》)
10翠雀 -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编辑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

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

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翠雀
四、以叶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叶类中药材品种宜在植株生长最旺、花未开放或花朵盛开时采收,此时植株已经完全长成,光和作用旺盛,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大青叶、紫苏叶、番泻叶、臭梧桐叶、艾叶等。
五、以全草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全草入药的中药材应在植株生长最旺盛而将要开花前采收。如薄荷、穿心莲、伸筋草、鱼腥草、淫羊藿、仙鹤草、透骨草、马鞭草、藿香、泽兰、半枝莲、白花蛇草、千里光、佩兰、蒲公荚、茵陈、淡竹叶、石斛等。
11翠雀 - 生药材鉴定
编辑

根长圆柱形,长2-7cm,直径1-3mm;表面深棕色,有明显的横纹;折断面黄色。茎表面棕黄色,具棱,断面中空。叶皱缩,黄绿色,湿润展平后呈肾状五角形,长0.8-1.4cm,宽0.7-2.3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侧全裂片近扇形,一至二回细裂,小裂片狭卵形;叶柄长。花单生枝顶,小苞片叶状或椭圆形;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蓝紫色,宽椭圆形,距圆筒状钻形,约与萼片等长;退化雄蕊2,花瓣状,黑褐色,2裂,被黄色髯毛;子房被毛。蓇葖果长约1.8cm。种子倒圆锥状四面体形。气微,味苦。
12翠雀 - 花语
编辑

清静、轻盈、正义、自由
蓝色:抑郁
紫色;倾慕柔顺
粉红色:诗意
白色:淡雅

⑺ 野蔷薇可以食用吗

蔷薇的形态特征

蔷薇、月季、玫瑰为蔷薇科中三杰,均属落叶灌木。蔷薇高1~2主;枝细长,上升或蔓生,有皮刺。羽状复叶;小叶5~9,倒卵状圆形至矩圆形,长1~3厘米,宽0.8~2厘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锐锯齿,有柔毛;叶柄和叶轴常有腺毛;托叶大部附着于叶柄上,先端裂片成披针形,边缘篦齿状分裂并有腺毛。伞房花序圆锥状,花多数;花梗有腺毛和柔毛;花白色,芳香,直森汪径2~3厘米;花柱伸出花托口外,结合成柱状,几与雄蕊等长,无毛。蔷薇果球形至卵形,直径6毫米,褐红色。蔷薇的浪漫由此形成。

蔷薇花又称白残花,是自古有名的佳花。它属于蔷薇科落叶小灌木野蔷薇,蔷薇喜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等弊尺地。于5~6月间,当花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作药用。蔷薇花,花色很多,有白色、浅红色、深桃红色、黄色等,花香诱人。明代顾磷曾经赋诗:“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蜜叶翠帷重,浓花红锦张。张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长。香云落衣袂,一月留余香。”诗中描绘出一幅青以缭绕、姹紫嫣红的画面。蔷薇是枝叶茂密,多花的植物,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新疆等地,花期一般在5~6月,其花清秀可爱,香气怡人。

蔷薇的食用功效

蔷薇花可食用,亦可入药。其味甘、凉,具有清暑化湿、顺气和胃、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噤、腹泻、痢疾、吐血及外伤出血等。其花含黄芪甙,挥发油,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现代研究

野蔷薇原产于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主要分而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其花的品种甚多,在平常的宅院与亭园都可见。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野蔷薇性强健,喜光,耐半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粘重土中也可正常生长。耐瘠薄,忌低洼积水。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好。大家要注意的是,那些喜欢光的植物,只有在阳光充分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正常或生长良好,如果在比较阴凉的环境就会导致其生长不正常,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野蔷薇在家宅或园林都较为常见,其花可爱秀丽,香气逼人,可给家宅和园林带来勃勃生机。园林主要用于花架、长廊、粉墙、门侧、假山石壁的垂直绿化,其花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强。根、叶、花、果可入药。以及基础种植,河坡悬垂,也可植于围墙旁,引其攀附。人工栽培的蔷薇花并不会结果,不过野蔷薇却会结出娇欲滴的红色果实。除了模样可以比美其他蔷薇花外,果实也可以实用。这种花具有诗人般的气质,因此它的花语是浪漫。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具有罗曼蒂克的浪漫性格,是个喜欢做梦的孩子。不过处理事情却具有敏锐的判断力,适合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在感情方面,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要给这类人一个忠告,在现实中并没有完美的东西,所以,不要过于追求完人,否则会使自己深陷而无可自拔的。

盆栽蔷薇整形方法

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蔷薇会长出很多很茂盛的枝叶,如果要做盆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容器要大一些,这样才能满足它的成长。盆栽蔷薇通常当年11月或第2年3~4月份上盆,栽培容器宜大一些,便于根系伸展,移栽时先将根系稍作整理(剪掉受伤或过长的根)而后定植,定植深度宜浅,根茎部留出土面,而后浇足水。春季长出新芽后作适当疏芽,疏掉发育不良或过密的芽,保留健壮芽。整枝、整形一年中至少进行2次。第1次在春、夏花结束以后,大约在7~8月。第2次是在秋花后的12月或次年的3月。疏枝的原则:去弱、病枝,留强、健枝,去密成稀,使留存的枝条分布均匀,占有合理的空间。剪梢:盆栽蔷薇花后需剪梢,通常留15~20厘米。这样做出的蔷薇盆栽会非常的美观。

蔷薇的主要变种

随着人工杂交,蔷薇也有不少的变种。

粉团蔷薇:这种蔷薇颜色多为粉红和玫红色,适应于大别山、桐柏山及伏牛山、太行山等地。其花大、单瓣,冠径3~4cm,扁平伞房花序具花多朵,花梗无毛,果实为红色,较小,小叶较大此卜仔,5~7枚。这种蔷薇的种子很少,有时甚至没有。

荷花蔷薇:这种蔷薇与荷花有些相似,其颜色为白色,单瓣,芳香。属于落叶灌木,高1~2米;枝细长,上升或蔓生,有皮刺。小叶通常5~9,倒卵形至椭圆形,长1.5~3厘米,宽0.8~2厘米,顶端急尖或稍钝,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有短柔毛,老时近于无毛;叶柄、叶轴有短柔毛或腺毛;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边缘篦齿状分裂,并有腺毛。多花,直径为2~3厘米,成圆锥状伞房花序;花柄有腺毛和柔毛;花柱合生成柱状,无毛,与雄蕊近等长。蔷薇果暗红色,球形至卵形,直径约6毫米。这种蔷薇一般在5~7月开花,10月结果。

七姊妹:又名十姐妹,为半常绿蔓生灌木。花为深红色,重瓣,6~7朵呈扁平伞房花序状,叶较大,蔓性更强。这类蔷薇在各地均有出产,它喜欢生旷野、路边或林缘等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其花在药用上,具有健胃、解渴、止血等作用;果实叫营实,能驱风湿、利关节,又作泻药及利尿药;根能祛风活血;叶外用治肿毒;易扦插繁殖,作绿篱材料。这种变种较多。

金罂子:也是众多变种花里的一种,它属于常绿性攀援灌木。其高可达5m以上,茎有钩刺和刺毛,小叶3枚,稀5枚,顶生小叶较大,背面沿中脉有褪色细刺,缘具尖锯齿,托叶条形与叶柄分离,早落,花单生侧枝枝顶,白色,芳香,柱头塞于花柱口。以几种只是其中最著名的几种,还有很变种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⑻ 广东省最常见的几种大树

1、榕树

榕树多生长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潮湿,雨水充足的热带雨林地区。树形奇特,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既可以种植在大街上作为绿化植被,也可以修剪之后作为盆栽,放在家里供人观赏。榕树的品种较多,我们常见的是小叶榕,是福州榕树的主要品种,其次是高山榕,根肥如人参、如萝卜。

2、杉树

杉树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南方种植有很多的杉树。并且杉树的生长在地球上的时间非常久远了,有活化石之称。并且杉树的寿命非常长能够生长千年。

3、木棉树

木棉花是广州市花,五片拥有强劲曲线的花瓣,包围着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倒装在碗口大的花托里,迎着阳春自树顶向下蔓延。木棉花又称英雄花,它的坠落也分外豪气,从树上落下时,仍保持厚实向上的原状,英雄气概十足。

(8)旱山芪盆栽扩展阅读: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

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⑼ 有哪位同志知道什么植物适合在鄂尔多斯地区生长要抗旱性好,成活率高且具有观赏价值

在鄂尔多斯有很多土生土长的野生植物,可供园林绿化使用。1、木本植物有沙冬青、蒙古扁桃、霸王、蒙桑、绵刺、红花海绵豆、半日花、鄂尔多斯小檗等旱生和超旱生树种,适合于鄂旗、杭旗等干旱区种植;狭叶锦鸡儿、大白柠条、家榆等旱生树种和杜松、樟子松、柳叶鼠李、互叶醉鱼草、桃叶卫矛、亚洲百里香、罗布麻、蕤核、匙叶小檗、,辽东栎、桑树、黑果栒子、三裂绣线菊、土庄锈线菊、茶条槭、花叶海棠、蒙古莸、沙棘、枸杞等中生和沙生树种,分别适合于中东部地区的梁峁丘陵和水分条件较好的沙地栽植。2、草本植物有大苞鸢尾、沙葱、荒漠风毛菊、华北驼绒藜等旱生和超旱生植物,适合鄂旗和杭旗栽植;马蔺、田旋花、直立黄芪、沙葱、蒙新苓菊、香青兰、北芸香、鹅绒委陵菜、紫花苜蓿等中生和沙生植物,适合我市沙区和中东部地区栽种。3、藤本植物有鹅绒藤、黄花铁线莲、掌裂草葡萄、乌头叶蛇葡萄、田旋花等适合各城镇栽植。百里香可作盆栽垂吊植物,适合中东部城镇栽植。4、水生、湿生植物有萍蓬草、子午莲、水烛、小香蒲、水葱、千屈菜等。浮叶植物有水葫芦苗、丘角菱、浮萍草等。上述植物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和抗病虫的特性。例如:罗布麻是典型的沙生植物,人称“大漠牡丹”,其花色丰富,有人描述其花“红若鸡冠、粉若牡丹”,观赏价值极高,可作开花篱墙或点植于绿地。罗布麻的纤维是纺织高档衣料韵极好原料,品质优于亚麻,还是用途很广的药用植物,适合中东部地区和沙区栽植;素有“大漠迎春花”之称的沙冬青,是我市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的常绿阔叶树种,金黄色的蝶形花在早春4月顶着凛冽的寒风盛开于枝头,给人们送来了春的信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沙冬青还是优良固沙树种,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除鄂旗,杭旗栽植外,中东部地区和沙区也可试栽;萍蓬草、子午莲是极好的水生观花观叶植物,其根富含淀粉,可供食用和酿酒,前者只分布于伊旗,后者仅见于杭旗:田旋花既能作地被植物,又是作花蓠和盆栽垂吊植物的尚好材料,还可入药;沙葱是大家最熟悉的天然蔬菜,又是良好的地被植物,用它建造草坪绝不亚于禾草,我市各地都有分布,都可栽植;互叶醉鱼草不仅花繁似锦,观赏价值高,而且花香四溢,可提取香精,木材代檀香入蒙药,在沙区城镇都可引种;红花海绵豆,叶片密集而嫩绿,形成紧密的垫状沙包,晚春时节,红色的蝶形大花覆盖在株丛上,嫩绿与鲜红相间,美不胜收,目前只分布在鄂旗的阿尔寨,鄂旗、杭旗可试引种;蒙古扁桃的花与山桃、山杏花一样早春开放,是公认的春的使者,又都可入药,主要分布在我市西部各旗,各地都可引种;蕤核的果在夏末成熟,酷似剔透的樱桃挂满枝头,使人垂涎欲滴,极具观赏价值,蕤核还是良好的中药材,目前分布在鄂前旗珠和境内,毛乌素沙区都可引种;百里香植株矮小,匐地生长,叶小而密,紫色的唇形花缀满枝头,非常好看,招蜂引蝶,散发出诱人的馨香,使人心旷神怡,是极好的地被植物,我市中东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天然分布

⑽ 药用植物的施肥是什么

药用植物施肥的目的有二:第一,是为了使药用植物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增产并提高其品质。第二,是为了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或弥补药用植物从土壤中所消耗的养分。因此施肥最终必须以提高土壤生产力为目标,为药用植物创造适宜的土壤生活环境。药用植物施肥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施肥的种类、数量(包括其配比)、方法。

一、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施肥依据

施肥的基本原理一般有四点。

第一是“最小养分律”。这一施肥原理表明,作物生长受最小养分因子的制约,比如某种作物的产量限制因子为磷素,那么只有补充了磷营养,作物产量才能明显提高,所以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施肥原理。

第二是“限制因子律”。即把限制作物产量的因子扩展到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因素: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机械支持等(限制因子)。实际上肥效的最大发挥受植物生长的其它条件的影响,所以植物生长的整个环境对指导其合理施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是“最适因子律”。“最适因子律”的核心内容就是植物能适应变化的生活条件,但其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植物处于最适条件时,其产量才能达到最高。所以最适因子律在施肥上的指导意义就在于要人们具备“养分平衡”的观念,也就是说,作物施肥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要以使作物生长在“平衡”的养分条件下为准则。

第四点是“报酬递减律”。这一规律原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是解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规律。但农业经济科学家把此规律运用于施肥量与作物产量的增加关系也非常合适。它的基本含义是,随施肥量的增加,单位肥料所获的增产量是递减的。由此可知,因施用肥料而投入的资金和由于作物所增加的产量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以“报酬递减”的形式出现,所以给作物施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经济合理,即以经济收益最大为原则。这一点在药用植物的施肥上更有实际意义,因为药材的价格常常以等级划分,而等级差价很大,所以要提高上等药材的产量,经济收入才会高。总之,“报酬递减律”是指导合理施肥选择最佳施肥方案的重要的原理。

药用植物的施肥依据是: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土壤的供肥能力、施用肥料的性质、气候条件和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等。

二、药用植物施肥的种类和数量的确定

药用植物施肥的种类和数量的确定是药用植物施肥的核心问题,也是比较复杂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药用植物本身的营养特点,预期的产量指标、土壤的肥力状况及使用肥料的性质和利用率等方面。现仅简略综合地说明这一问题。

(一)药用植物施用肥料的种类

药用植物施用肥料的种类总的来说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这是因为药用植物多为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而且50%以上以根、根茎为药用部位,它们生长时间长,需要肥效持久的营养全面的肥料,而有机肥恰恰有这些长处。其二由于在植物的整个生长阶段有某些需肥量多的时期,而某种药用植物对某些营养元素吸收量较多,所以又需要以肥效快、有效养分含量高的化学肥料来补充有机肥的不足。

有机肥料虽然都是营养全面的长效肥料,但由于其成分组成不同,因此其养分含量、肥效快慢等性质也就不同。表6—4为药用植物常用的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及施用要点。

表6—4 常用有机肥的成分、性质及施用要点

不同的药用植物要施用不同的有机肥。如对三七施用以钾素为主、氮磷为辅的有机肥比施用以氮为主的有机肥的产量高,而且还能大幅度减少炭疽病。又如人参施用树叶肥比羊粪、鸡粪等产量高。

60年代以来,药用植物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化肥的生产措施已普遍采用,尤其是根、根茎和种子、果实类的药用植物施用过磷酸钙肥料更为普及,氮素化肥主要用于追肥,一般多施用硫酸铵和尿素。钾化肥的施用还较少。除此外,有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枸杞、山茱萸等根外追施化肥也逐渐多起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化学肥料的种类、养分含量、性质及施用略。

(二)药用植物施肥量的确定

药用植物的合理施肥一是确定施肥的种类,二是确定施肥的数量。多年来我国药用植物的传统施肥基本上是凭经验施肥。近三十年,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的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

施肥的种类和数量的确定要通过肥料试验。肥料试验可采用盆钵和田间试验,一般盆钵属于定性试验,田间属于最实用的定量试验。例如通过对浙贝进行三要素的盆钵试验得知,浙贝对氮肥敏感需要量大,而对钾肥需要量次之,对磷肥需要量最少(表6—5)。又如用砂培盆钵法研究丹参对三要素的肥效,发现丹参对氮素营养也最为敏感,其次是磷,最后是钾(表6—6)。

表6—5 氮、磷、钾对浙贝生长的影响(盆栽)

*对照:为不施肥。

表6—6 N、P、K营养元素对丹参根生长的影响表中数字为单株平均数。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大隅研究,在一定田间栽培条件下,每公顷人参需氮素28.5kg,磷6.7kg,钾31.5kg。又衷维刚等对川芎干物质和氮磷积累的初步研究得知:每株川芎(不包括根)氮的吸收量为1049mg,磷的吸收量为159mg。

2.确定施肥数量的几个重要参数

确定某种药用植物达到一定产量的施肥数量要知道三方面的参数,即这种药用植物所需的养分总吸收量及各个生育时期所需的养分量,这一参数是由这种药用植物各生育期的植株养分含量(指全株)和其生物学产量的乘积而得到。第二个参数为土壤自然供肥能力,即土壤能提供的养分数量,一般用缺素肥料试验来对供试土壤进行既定性又定量的试验。如土壤三要素地力的测定,通常设五个处理: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及氮、磷、钾区。在各区种植供试的药用植物,试验结果是比较缺素区对三要素区的养分吸收量,或是以三要素区产量为100求缺素区的产量指数,用此鉴定有效养分数量。另外也可利用同位素法测定土壤的自然供肥量。第三个参数是肥料利用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测定肥料利用率是最先进的方法。据报道,氮肥利用率多用硫酸铵,旱地作物为40—60%,磷肥利用率多用过磷酸钙,旱田为10—20%,钾肥旱地利用率在40—70%。至于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更为复杂,很难准确得知。据报道,家畜粪中氮的利用率为25%,磷(P2O5)为30—40%,钾(K2O)为50—60%。肥料的利用率受作物的生长环境诸因素及作物种类等因素影响,所以是没有固定不变的。

总而言之,药用植物施肥数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经过多次、大量的田间试验,还要配合作物、土壤的营养诊断,通过科学的肥料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才能得到具有指导生产意义的施肥方案。

三、药用植物的施肥方法

(一)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由于药用植物多是多年生草、木本植物,而且根茎类植物居多,所以非常重视基肥的施用。同时,随着根系的深浅不一,又分为深施、浅施和面施。如山药、牛膝、黄芪等深根作物要求深施。根系较浅的如延胡索,它的根系只集中在13—16cm的表面,所以基肥要浅施。而农田栽培人参时,常常是把腐熟好的基肥与土壤掺和均匀,等于全土层施肥。

在施基肥的基础上,大多数药用植物还需追肥,追肥的次数和数量根据其生育期的不同来决定。追肥也可用有机肥,但是多为腐熟程度高、速效养分含量高的有机肥,除此外,还常用化肥,如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等。

(二)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

药用植物的传统施肥是土壤施肥,但随着生产、科学的发展,叶面施肥(根外追肥)在某些药用植物的生产中得以应用。如人参、西洋参、枸杞、山茱萸等,根外追施的肥料均为化学肥料,常用的有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料。叶面施肥是土壤施肥的一种补充,主要是解决某些易被土壤固定的营养元素,如磷、微量元素等的亏缺问题。此外对花、果实、种子类药用植物的开花率、座果、结实率及籽粒饱满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技术的应用要注意喷施的浓度,尤其是微量元素,以免造成危害。此外,喷施时间多在无风的下午,喷施次数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而定。

(三)施肥改土、培肥土壤

药用植物中有些作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尤其是一些名贵药材,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等,所以施肥改土、培肥土壤在药用植物的施肥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在农田栽培人参、西洋参的研究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土壤采用了不同的施肥改土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两种方法是:对于中壤质的中等肥力的土壤,采用农田土加粗砂、草炭和有机肥配制成人参、西洋参的生产土,而对于砂壤质的低肥力土壤,则施用大量优质有机肥,施肥量高达每平方米50kg。3年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很大改善。在这两种方法培育的土壤上种植人参,西洋参都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尤其是西洋参,其品质(人参皂甙含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与原产地基本相同。所以施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药用植物的营养需要,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四、药用植物的施肥与其有效成分的关系

施肥不仅对药用植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其有效成分含量也有重大影响。刘铁城等在北京怀柔地区砂质壤土上种植西洋参,大量施用优质有机肥,能使西洋参的人参皂甙含量提高27.86%。我们用砂培研究氮、磷、钾三要素对西洋参的人参皂甙含量的影响得知:供试的三年生西洋参植株,以7月份采收的根作比较,其分析结果:缺氮者,人参皂甙含量降低28.77%,缺磷者降低2.11%,而缺钾者与全营养的相差不多。由此可见,氮营养对西洋参的人参皂甙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而钾的影响最小。又如施用适量的氮肥或磷肥可以提高萝芙木生物碱的含量,尤其施氮肥更为明显。然而过量施用氮肥却又会降低颠茄的生物碱含量。

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比较少,也不深入,所以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施肥与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

总之,药用植物的营养和施肥在药用植物栽培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前国内研究较少、比较薄弱的方面。我们期待着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和生产的人们能重视这个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并获得满意的成果。

热点内容
万象花卉多肉多 发布:2025-02-14 06:38:09 浏览:191
北仑杜鹃花 发布:2025-02-14 06:23:24 浏览:210
男人能喝康乃馨茶吗 发布:2025-02-14 06:22:41 浏览:251
集体花艺课 发布:2025-02-14 06:13:26 浏览:565
梅花锁如何拼 发布:2025-02-14 05:51:42 浏览:232
语文读本一朵午荷 发布:2025-02-14 05:50:43 浏览:146
花语庭院 发布:2025-02-14 05:49:25 浏览:339
七夕节找我 发布:2025-02-14 05:36:30 浏览:266
微信花店知乎 发布:2025-02-14 05:34:32 浏览:660
茶花女法国版 发布:2025-02-14 05:18:55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