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金奖集
A. 盆景的大师
韩学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筑《缘园》、《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园地。受地方盆景氛围影响,自幼已对盆景产生兴趣,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动手参与种植,以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为目的,盆景创作喜欢自己动手,想弄些有点个性的东西。不拘题材,丛林、附石、树桩、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对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后做的两个附墙式榕树盆景《生存》、《适者》,表达了岭南地方多见的榕树飞榕的顽强生长状态,构思造型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选材不拘一格,形态多样,具较明显的个性,近两三年投稿《花木盆景》杂志数编山松盆景内容的稿件,把自己对山松盆景的过程心得体会作了表述。 郑永泰,1940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自幼爱好颇多,特别喜欢花卉盆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运输经营管理工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盆景栽培、创作和研究工作,对境内外诸多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进行过认真的考察和学习。在坚持岭南盆景蓄枝截干制作技艺的前提下,博取众长,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技法严谨细腻,讲求内结构线条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个人风格。2000年创建欣园盆景园。现担任广东清远盆景协会会长。
在创作理念上,不偏树种贵贱,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无论松树类、杂木类、山水类盆景制作都有较深的体会和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对马尾松盆景的创作,经多年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逼芽控针的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关理论文章。 应国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从事竹木制品生产及竹木工艺雕刻等工作,历时40余年。1980年起创办私营企业,现为宁波市应氏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应国平从60年代起由喜爱到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古董,逐渐提高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同时开始养护制作盆景,尤以柏树盆景见长,他善于把古代书画和雕刻技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盆景制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画风特色。70年代后期应国平开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后又发展建立应氏盆景园艺场,收藏各种规格质量上乘的柏树桩素材,盆景园规模:占地20余亩,有柏树桩素材1000余棵,各种规格的柏树盆景200余盆,其他松树盆景80余盆,杂木盆景60余盆。 魏积泉,男,1952年生;1976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院;现为厦门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付会长;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付会长;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
魏积泉先生从1980年开始爱好盆景艺术,从1990年开始赏石收藏,投入大量资金收藏、创作盆景、赏石作品,现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赏石精品60余件,其藏品经常在各类书刊发表。并积极参与各项盆景、赏石界活动,即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盆景事业的新生力量;其创作的作品,树种选材广泛、作品灵巧明朗、技法细腻、构图生动,既有苍劲雄奇的力作,也有潇洒灵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丰富浓厚的功底;其培养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画;其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清新自然,景观动静相宜,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所收藏的各类赏石,品种多样,形、质、色具佳,多为精品。有不少赏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国展览中荣获大奖。给盆景界、赏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贺淦荪
1924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美术副教授,擅书画、工艺美术和艺术理论。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花木盆景》杂志名誉主编等职。
贺淦荪先生从事盆景艺术活动50余年。对于山石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和盆艺理论以及盆艺教育诸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
在理论上,提出“要以文艺思想、艺术辩证法和美学指导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论;著有《论盆景艺术造型》、《论动势盆景》、《论树石盆景》等系列专著,并在专业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任《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名作选》、《中国盆景艺术大观》、《中国盆景学术论文集》编委,并被指定撰写《中国农业网络全书》园艺部分有关文章。1984年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至今。
在造型上,创立“动势盆景”(系列)艺术风格,创作出大量动势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内外盆艺界的认可和赞同。代表作有《群峰竞秀》、《秋思》、《风在吼》、《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均获全国最高奖(其中《风在吼》获海峡两岸盆景展金奖、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金奖),并分别载入《亚太展》专辑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艺术特色是:广学博采,有所取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被誉为是“激情与理念合壁,民族与时代并重”的现代中国盆景。新作《海风吹拂五千年》博得国际盆景界好评,被誉为“最具真实感、时代感和亲切感”的作品。
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根艺展、学术讨论会和盆景研究班、培训班教学活动。先后任全国盆景展、全国根艺展专家评委,并任“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评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职。为全国盆景事业培养大量盆艺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设部城建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B. ≈盆景业界名家大师简介
1924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美术副教授,擅书画、工艺和艺术理论。从事盆景艺术活动50余年。对于山石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和盆艺理论,以及盆艺教育诸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 著有《论盆景艺术造型》、《论动势盆景》、《论树石盆景》等系列专著,并在专业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任《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名作选》、《中国盆景艺术大观》、《中国盆景学术论文集》编委,并被指定撰写《中国农业网络全书》园艺部分有关文章。1984年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至今。 在造型上,提倡“动势盆景”,创立湖北盆景艺术风格。创作出动势盆景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群峰竞秀》、《秋思》、《风在吼》、《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均获全国最高奖(其中《风在吼》获海峡两岸盆景展金奖、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金奖),并分别载入《亚太展》专辑和《世界盆栽》。 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根艺展、学术讨论会和盆景研究班、培训班教学活动。先后任全国盆景展、全国根艺展专家评委,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职。 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顾问、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花木盆景》杂志副主编。 同年10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审定委员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授予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1997年任“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评委。其参展作《海风吹拂五千年》博得国际好评,被誉为“最具真实感,时代感和亲切感”的作品。
C. 请帮忙!急,急!
网络
《柳州奇石》黄山奇松的仿写
2009-10-20 | 分享
很急!!!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满意回答
石玩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何谓“赏石文化"?一切观赏天然奇石的行为、活动及其理论、原则、心得、感受之谓也。赏石文化不同于广义的“石文化",因为它不包括以各种石头为原材料的石制品、宝玉石及其开发、利用、加工制作技艺与理论。赏石行为的观赏对象仅限于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观赏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动性又可大别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筑物所处环境中人工点缀的造园景石;建筑物厅堂中、几案上、人们衣袋内供观赏、把玩的石玩二大类群。奇峰怪石属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移动的;景石虽体量较大,但仍可移动,不过也只能置诸室外,用于造景;只有“石玩”一类乃天然奇石之体量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赏玩于股掌之间。故从空间角度论,石玩也可称之为室内赏石艺术,属赏石文化的精华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谢世长辞,子厚在柳州虽时间短暂,却惠民善举,功德千秋。谈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誉满天下,这与柳宗元为柳州奇石开创先河以及真知灼见的品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龙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砚"。这篇是柳宗元游龙璧山采石做砚的记述(大约在元和十三年前后)。从《刘禹锡集》篇中首题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诗里,得知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砚,赠与广东连州的刘禹锡。诗云"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烟岚余斐炜,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与写紫文。"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高度赞赏。
柳宗元所采的龙璧叠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龙璧山下板滩处。龙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龙璧回澜"。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砚池。这便是子厚所云"其下多秀石,可砚"的叠层石。
柳州采集龙璧叠石作观赏石面市,最早于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与卫准南石琴荐启》文中谈及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琴荐(座)赠准南节度使卫次公。并对龙璧琴荐作了高度的品评。子厚对叠石之色,称之"自然古色"。叠石之形"特表殊形",论其质,做琴荐更有"增响亮于五弦,应铿锵于六律"的特殊效应。古往今来,以笔者之浅 见,对柳州奇石的形、质、色作出真知灼见的品评,子厚可谓创开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赏石家们,才提出形、质、色、纹、声的品评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无为县监军时,由于爱石成癖,故得米颠雅号,元章对灵璧石、湖石的赏评,提出了瘦、透、漏、皱的理论。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后因病卧榻不起,却常握奇石于掌中,直至与世长辞。徐霞客对柳州奇石可谓忠贞不渝,确是催人泪下。
柳州地区所辖两市九县,凡流经柳州地区的河流都盛产石。 由忻城经合山市绕来宾与柳江汇于石龙的红水河,自沙宜流三江汇融江于大浪的浔江。由贵州从江进富禄合浔江于良口的都柳江,始于柳城凤山过柳州终于石龙的柳江。由石龙经武宣至勒马的黔江。上述几条主流所产的奇石早已誉满全天下。例如合山马鞍村的绿釉石及彩陶石、来宾县蓬莱洲的成岩水冲石,以及大湾的釉卵石,浔江的碧玉卵石及黄 腊石,柳江盛产草花石等十多个富有观赏价值的石种。
柳州所辖的广阔山区各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颚头贝,弓石燕,链房螺,层孔虫,以及多种珊瑚化石筹二十多个品种,出自于武宣的山区。柳州江县产旋螺化石,来宾及合山一带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个化石品种。柳城及柳江两县的山区产彩霞石,莹石,松香石,类太湖及墨湖石等观赏石品种。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国门,当时由市园林局组团,先后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举办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国盆景”展,柳州园林局展出钟乳石一件“薄万里是灵山”获奖。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内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节笔者与几位同好,办展北京龙潭湖,历时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四年柳州办“第二届中国赏石展”,柳州展区获奖总数占全国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展”举办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会”组团送展128件,其中获奖作品66件,占送展总数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展”举办上海,广西占金奖两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来宾产的“律动”另一件是彩陶石种之“绿玉石”的“春宵鸣琴”,俱获金奖殊荣。综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誉满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协”,九三年市园林局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会”九八年四月更名为“柳州市赏石协会自九三年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名种类型的外参内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并与海内外同仁组织多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九五年十月柳州创刊全国第一份“奇石根艺”报,铺开了国内外赏石文化的交流,为树立柳州“奇石城”的坚实基础,柳州市政府,柳州园林局制订了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柳州国际奇石艺术节”,以便与国际赏石文化接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国际间的奇石商贸,从而推动柳州旅游事业的发展,使柳州成为名付其实的“奇石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石商就开始进入柳州,当时主要是委托本地精通赏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选购。有了马勒山奇石市场后,就物色专业店,鉴赏家全权代购、代运,出手豪阔,动不动就投入几十万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热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两年间,他们加大资金投入,大批量运往日本、南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柳州石界人士都记得那种一个个集装箱装运的盛况。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柳州奇石月均销往上述地方均在数百吨以上,大大激发了经营者向产业化发展 简写一点就
D. 扬派盆景技艺的主要作品
景名:巧云,树种:黄杨,该作品为扬派盆景传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万觐棠先生的遗作。这是一件典型的扬派“巧云式”佳作,根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运用11种传统棕法技艺,将枝叶精扎细剪成一层层极薄而平行的“云片”,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风格。1985年荣获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 景名:岫云 ,树种:黄杨,扬派盆景风格在清代扬州最为盛行,当时的剪扎技艺已达炉火纯青。该作品即出自晚清时期,也曾有过一度衰弱和荒疏,以至造成残缺。但后经盆景艺人悉心养护和精心修整,逐渐恢复昔日风采,达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效果。198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继承传统奖。2002年荣获第三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
明末遗韵
景名:明末遗韵,树种:园柏,扬派盆景风格开始形成于明代。此作品为明末遗物,至今约400多年。由于历经战乱,长期未得到很好的养护,新中国成立后移交园林部门时已经整个“长荒”。经盆景艺人精心照料,认真剪扎,又重现了昔日风采。近十多年来,在造型上有所改进,“片云”适当加厚,中间稍微凸起,更接近自然界高山松柏之形态。 景名:青云,树种:黄杨,在扬派盆景中,主干在两干以上并且分离,但悬出盆面的根部连成一体的树形,通常称作“过桥式”。这件黄杨盆景即为“过桥式”代表作,两干一主一次,一立一卧,看似两株合栽,但悬出盆面的根部相连,如一座小桥。此类树形由于其培育难度较大,故一般较为鲜见。该作品199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三等奖。2000年荣获第三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铜奖。
E. 第三届京津冀精品盆景暨赏石书画艺术展开幕一览
第三届京津冀精品盆景暨赏石书画艺术展开幕一览
为弘扬中国传统盆景赏石艺术,提升盆景艺术创作和赏石书画的鉴赏水平,坚持文化自信,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以高雅艺术引领社会风尚,推动京津冀文化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天津市花卉盆景协会、北京市盆景协会、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天津市南开画院主办的“中国·天津|第三届京津冀盆景赏石书画艺术展”在天津水上公园举办。 2019年6月8日上午。由中盆会大师和监委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165盆作品中,评选出金奖14盆,银奖32盆,铜奖33盆,总计79盆。
应邀嘉宾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杜雪凌女士;世界盆景友好联盟荣誉主席胡运骅;中园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克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秘书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史佩元;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黄敖训、李云龙;中盆会网站刘芳林、张福禄;北京盆景协会理事长沈方;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会长吴振文等。
天津市方面出席开幕式领导:原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云鹏、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杨福春、原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福海、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巡视员翟千德、原天津市《今晚报》社社长贾长华、原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张群芳、天津市华夏未来教育集团董事长、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赵骞、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鉴赏家文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总院总建筑师张华、天津市北方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学刚、天津市宝成集团董事长柴宝成、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处长佟宝君、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文清、天津市花卉盆景协会理事长李怀斌、天津市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日本神户市政府驻中国总代表处、神户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天津代表处首席代表梅泽章、代表吴易舒。
支持单位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观赏石协会、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天津市花卉盆景协会、北京市盆景协会、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天津市南开画院
F. [八桂境界殊葳蕤生佳木] 佳木
素有“八桂之地”,之称的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居于岭南,其盆景艺术虽然在整体风格上属于岭南盆景,但又呈现出一种异于传统岭南风格的面貌。近年来,广西盆景在国内外各大盆景展会上屡获大奖,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为了深入了解广西盆景的发展现状,并加强与广西盆景界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4月12日至16日,本社书记邱祉轩与笔者一行二人,在广西盆景艺术大师徐伟华先生等人的引领下,参观考察了南宁、北海、玉林等盆景艺术较为发达的地区,并前往柳州专程拜访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李正银先生。
南宁
南宁制作盆景的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此行前往南宁,正值柳垂金线,桃吐丹霞。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我们先后参观了6个盆景园,可谓大饱眼福。
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毛竹先生独好山水盆景,从艺20余年来,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峰峦秀润,意趣高古,极富画意。去年他首次参加大型展览,即荣获2010年广州国际盆景邀请展旦塌一金一银的好成绩,为广西盆景争得了荣誉。
广西盆景艺术大师黄志清先生的伟志盆景园内种植了大量的雀梅,他极为推崇岭南盆景先辈、“雀梅王”黄磊昌,时常潜心钻研,深得模孝圆其奥。
刘学武先生的私家盆景园幽静雅致,园内作品清新自然,苍古入画。
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吴先生的盆景园与邓建彪先生的博艺盆景园相邻,两个园子各有特色,前者以三角梅桩材居多,后者则以榕桩为主。
南宁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华毅盆景园拜访徐伟华先生。步入园中,但见满园佳木茏葱,奇花�灼。放眼处,尽皆名木:荣获2010年广州国际盆景邀请展金奖的小叶榕盆景《泰山精魂》、第二届中国唐风盆景展一等金奖和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金奖的罗汉松盆景《苍松叠翠》、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盆景精品展金奖的榕树盆景《九九归一》……徐大师对广西盆景乃至岭南盆景的一大贡献,是在蓄枝截干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节不出枝、第二节出分枝、第三节多出枝,每枝曲折转向、注重穿插变化”的理论,被岭南盆景界广泛认可。
北海
近年来,北海盆景界正在进行着一场堪称颠覆性的罗汉松种植革命:在这里,一株扦插幼苗,5年内其干径即能长到10cm-14cm;一条嫁接枝,2年内便可长粗3cm!这种“北海速度”,若非亲身感受,我们断不能相信。
据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罗传忠先生和北海市罗汉松产业协会会长伍恩奇先生介绍,北海虽然不是罗汉松的原生地,但却十分适宜其生长。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优势:气候好,全年无休眠期;土壤好,透气排水不烂根,适宜大水大肥;品种好,生长快且观赏效果佳,目前已筛选出一批如“贵妃”、“镰刀弯”、“厚叶神”等罗汉松优良品种:嫁接效果好,将享有罗汉松皇后美誉的“贵妃”接穗嫁接到速生快长的“镰刀弯”、“厚叶神”等砧木上,使两个品种的优点都集中到一棵树上,嫁接后盆景桩材的生长速度比原生树还快,亲和力强,两年后便能上盆观赏。在冯大海、罗传忠、伍恩奇、陆智东、欧广毅、钟发江等人的罗汉松种植园,以及北海市林科所罗汉松种植基地和李正银先生的罗汉松精品盆景慎答创作园与3000亩基地内,我们领略到了罗汉松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自2007年以来,已有很多像李正银先生一样的外地盆景界友人前往北海租地种植罗汉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海的罗汉松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0亩,罗汉松产业已列入北海市花卉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支持项目。
玉林
玉林盆景之所以走在广西盆景界的前列,是与多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据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玉林市盆景奇石根艺协会会长李雄先生介绍,近14年来,市政府每年都给协会下拨3万至5万元专项资金举办盆景展览:并做好“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场地),支持协会创建花卉盆景基地。
在玉林期间,我们主要参观了梁鸿文先生的汉桂园和梁坚先生的私家盆景园。汉桂园始建于2007年,园内馆舍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园中遍植高大壮丽的庭园树,枝柯交横,亭亭如盖;室内外陈设着各式各样的盆景,微风拂过,摇曳生姿。梁坚先生的盆景园以九里香、榕、雀梅等岭南特色树种为主,既有大型的桩景,亦有可供清赏的小型盆景,徜徉其间,赏心悦目。
此外,我们还在梁鸿文先生的安排下,参观了云天文化城。文化城内栽植了大量日本及台湾的罗汉松、黑松、真柏等名贵庭园树和盆景作品,苍松翠柏,古气蔚然,令人叹为观止。
柳州
离开玉林,我们前往柳州,专程拜访了李正银先生。
李会长从事盆景艺术已历30余载,此前钟情于柳州融水出产的珍珠罗汉松,辛勤培育,先后推出了如《高山流水》、《醉舞》、《一帆风顺》、《一江春水》、《西望长安》、《百岁虚心》等一批优秀作品。2007年,他在考察了北海的罗汉松盆景后,毅然在当地注册园艺公司,专事北海罗汉松的驯化培育与造型研究,先后收购了12个总占地270亩的优质罗汉松、九里香园,并另租用3000亩地发展罗汉松,成为北海罗汉松的领跑者和龙头企业。
此次拜访,我们和李会长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了对中国盆景、广西盆景的意见,并征询了他对本刊的建议。
G. 十大盆景名贵树种排名是怎样的
十大盆景名贵树种排名有柏类盆景、松类盆景、罗汉松盆景、黄杨盆景、榕树盆景、古梅专盆景、银属杏盆景、五针松盆景、六月雪盆景、九里香盆景。举例介绍如下:
1、柏类盆景
柏是中国的一种长寿树种;柏,品种居多,作为园艺栽培的主要有桧柏、龙柏、翠柏、偃柏、璎珞柏、真柏、球柏等。虽然柏没有美丽的花,但它姿态苍劲,四季常青,在中国花苑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用它制作盆景,古朴高雅、发人幽思。
4、黄杨盆景
黄杨盆景一般采取的素材都是小叶黄杨。它是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性喜温暖、半阴、湿润气候,耐旱、耐寒、耐修剪,属浅根性树种,生长慢,寿命长,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材。
H. 全国第三届盆景展哪一年
全国第三届盆景展是2016年。
第三届中国精品盆景邀请展,是第四届中国·沭阳花木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6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沭阳国际花木城隆重举行。
邀请展共吸引来自广东、上海、浙江等24个省市,以及江苏各地市的600件盆景佳作参展。经过专家大师的严格评比,共评出金奖作品55件。
全部获奖作品已被收录于即将出版发行的《第二届中国盆景制作比赛暨第三届中国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纪念画册》。
获奖作品作品
董仲恺作品《将军柏》荣获第三届中国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金奖沭阳花木栽培与盆景创作历史悠久。
目前,沭阳花木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花木销售额突破85亿元,是江苏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花木产区之一,种植的花木主要有5大类3000余种,全县共有花木从业人员20余万人。全县拥有大型花木盆景市场5个,个体盆景园53家,拥有各类盆景80余万盆。
I. 对节白蜡、雀梅、金弹子那个做盆景好看有对比吗
我认为对节抄白蜡做盆景效果很袭好,尤其是动势造型,你可以去看蔡平安,他经手过很多对节盆景类型也多。对节白蜡造型的特点就是变化多,能修剪云片,中国盆景很多但是能这样做的并不多。
对节白蜡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木犀科白蜡名贵树种,适应园林绿化工程立地成景,效果突出的景观要求,是园林景观,盆景家族的极品,被誉为“活化石”。1989年在京经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和国家环保局等单位正式确认和公布为国家级珍惜濒危植物,并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册中。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武汉绿林园艺的对节白蜡树种被评为园艺类植物金奖。在全球范围内,仅湖北大洪山南部特有。
其他的雀梅、金弹子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