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吧根艺
Ⅰ 什么叫根雕呢,怎样入门呢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我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至今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这些树根雕刻的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四十多年前被毁的苏州饮马桥堍关帝庙内的关帝像,就是用树干带根雕成的。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从明代苏州画家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赚兰亭》等画中,可观赏到画家细致描绘的树根太师椅、树根拐杖等多种根雕艺术品。明代谢肇淛著的《五杂俎》中记载:“吴中以枯木根作禅椅,盖本于此。”这证明吴地当时根艺制作的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苏州博物馆内藏有清代早期的黄杨花几、笔筒,是巧妙利用天然树根形态创造的根雕作品。上世纪50年代初,苏州文管会曾收集到数堂树根家具,其中一堂树根椅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遗物。苏州昆曲专家顾笃璜先生家藏有一件“郎榆花瓶”,也是明代遗存的根雕精品。由此可见,根雕艺术在苏州历来受到人们的珍爱。
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根艺在全国复苏并蓬勃发展,从事根艺创作的人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1980年后,随着苏派盆景的发展繁荣,带动了苏州的“根艺热”,出现了一批从事根艺创作的专家和能手,并相应建立了根艺研究和创作的学术团体——苏州市根雕艺术研究会和苏州市职工根艺研究会,积极开展各项根艺研究的学术、创作和展览活动。近几年,在根艺创作上发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艺术构思不落俗套,造型简洁明快,传神寓意,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产生了一批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根雕艺术作品,如方建庆的《草枯鹰眼疾》、《寒塘弧影》、《寒梅古瓶》、《绣球》,王留根的《真正像》、《升腾》,张克俭的《头像》、《风采》,王良的《婆娑弧影》、《临寒独放》等,都曾获过全国和省级大奖。
创作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巧雕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一般生长在平原或土层较厚山地的树根,因水和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如构思未成熟一时难以立断的根材,可搁置一段时间,常有经过一年半载后方能发现意外的收获。
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打坯、修官、粗磨、细磨,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
根雕艺术的特点
--
巧藉天然要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根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利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对于一个七枝八杈、形态复杂的根体。经过作者推敲确定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阶段。在制作时要贯彻“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由于根雕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的。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到了隋唐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
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根雕艺术品的保养
:
根雕艺术保养,是使根雕作品长期流传的措施,必不可少,须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褪化, 表面蜡层熔化,漆膜老化而脱落,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防止根雕作品在过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空洞现象。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荔枝木,常绿乔木,属无患子科植物。是一种硬木,是上乘木材,它的抗酸性很强。材质硬重,坚韧耐用,不怕水的浸泡,是木雕、家具良材。凡百年以上的老荔枝木,其树根盘缠树结造型好,比一般红木更具观赏价值。
鸡翅木即“鸂鶒木”,又写作“杞梓木”,是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鸡翅(“V”字形)花纹的一类红木。鸡翅木以显著、独特的纹理著称,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和广大消费者喜爱。福禄源的鸡翅木作品注重呈现鸡翅的纹理及自然色泽,既名贵又情真意切,不失为送礼、收藏之佳品。
樟木别名香樟木,全株具香气。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处处山谷有之。树皮黄褐色略暗灰,心材红褐色。质重而硬,木大者数抱,肌理细而错综有纹。切面光滑有泽,油漆后色泽美丽,干燥后不易变形,耐久性强,易于雕刻。福禄源香樟木雕,均选用百年以上整块良材,无任何拼接,作品干净美观,大方动人、栩栩如生。并散发出淡淡香樟气味,具有驱虫杀菌,净化空气的效果,是家居摆设,馈赠亲友的上乘之选。
千年难长黄杨木,黄杨木生长缓慢,一般要40-50年才能长到3-5料高,直径不足10厘料,因其难长固无大料,所以只适合雕刻小型人物。但它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由艳丽,有的呈蛋黄色,经精雕刻细磨光之后能与象牙媲美。随着年代久远,其颜色由浅入深,古朴美观。在中国民间黄杨木一直被奉为百毒不侵,镇恶辟邪,平安吉祥上品。
榧木,又称香榧木,乃千年成材之名木,豆杉科。产于日韩及中国云南四川横断山脉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之颠,材质坚实牢固,纹理细密通直,色泽金黄悦目,气味芳香怡人,实为制造根雕工艺品珍稀良材。
花梨木,其木纹有若虎皮纹,亦类狸斑,又名“花狸”,霸气十足。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木结花纹圆晕如钱,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丽,可做家具及文房诸器。
缅甸三大国宝:黄金樟、玉石、柚木。缅甸黄金樟从生长到成材最少经50年,生长缓慢,硬度高,不易磨损。同时,它还含有极重的油质和铁质,这种油质和铁质使之保持不变型、防酸碱,防潮耐腐,更为神奇的是它打磨刨光后的颜色经过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黄色,且颜色随时间流长而越加高贵,是极品雕刻材料。也正因缅甸黄金樟具有如此优良特性,而成为高档木材中的首选极品。
红豆杉又称紫杉、赤柏松,是第四纪冰期孑遗的古老树种。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和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被公认是当今天然药物领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红豆杉一般成树要生长100∽250年,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红豆杉经过细心打磨,呈现出自然的木纹及色泽,日久色深,造型古朴,含有厚重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选择。
檀香木质细致,甜而带异国情调,余香袅绕。自古以来便深受欢迎,许多古代的庙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檀香不仅具有防蚁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独特催情的特性,可驱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增加浪漫情调。檀香对身体也有抗痉挛和补强的功用,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紫檀质地坚硬,色泽从深黑到红色,变幻多样,纹理细密。紫檀奇重,比重几乎是水的两倍。生长速度缓慢,5年才一年轮,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为木材之首,系称“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
中国人酷爱紫檀木,商周以来,即为车辕及宫廷上好家具材料,为世上顶级家具材料。据史料记载,紫檀先从安南(今越南)进口,明后期,明皇朝为显示宫廷尊贵,曾从南洋进口大量紫檀藏入皇宫。到清朝开始,用紫檀制作各类家具。明代紫檀家具传世极少,进入清代紫檀逐渐成为宫廷新宠,紫檀家具几乎为宫廷所垄断。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制作水准,集能工巧匠智慧之大成。
海南黄花黎属于国家一级珍稀植物,别名降香黄檀,仅产于中国海南岛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据史料记载,海南花黎在唐朝时就已经是海南贡御皇宫的特产。从明至清的几百年间,海南花黎以行云流水的木纹纹理、如玉般圆润剔透的质感,引发了文人士大夫们的狂热追逐,继而征服了北京紫禁城的主人。明朝天启皇帝甚至为此放弃管理国家的天职,躲在后宫里当起木匠,史称“木匠皇帝”。在明清两代,用花黎木制作出的家具,不仅成了皇家专享的贡品,也成为封建统治等级制度的象征。
原始社会的根雕: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用木锄松土,古帝少昊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现的同时就开始了。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著名史学家常任侠先生曾说过:这种根制装饰品与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东西相似,我们民俗端午节小儿佩带苍术根也的原始的遗风。可见利用根材制作艺术和实用品,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根的艺术同其他工艺美术一样,从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了。
Ⅱ 根艺收藏的价值
现在根艺作品的市场价格逐年升高,那么根艺有 收藏 的价值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根艺收藏的价值,一起来看看。
根艺收藏的价值
根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是人们在创作过程中由大自然给予的,是人的思想、精神的体现,是大自然造就的天然根与人的创作思维完美结合的结晶,“人的思想有多深,根的内涵有多真”,就是这个道理,可谓根如其人也。只有人主动用知识和智慧去合于天,将自然之根变成神形兼备、具有最佳艺术效果的美术作品,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协调统一。
三要素中的“形”,是外表之形状,根艺的内涵是通过一定的“外形”来释放的。根的艺术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天然成分多一些,所以没有规则、工整的线条,是粗放的、朦胧的、抽象的和不对称的,甚至是在残缺中孕育了美,腐朽中出神奇,整体上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但根艺作品的“形之象”仍然很重要,应是其天然属性。自然形态越像就越神奇,苑若天成,便可成为根中之宝。为了更好地解决“形之象”的问题,作者必然要根据具体根材的自然形态,在某一部位施以必要的人工技艺,目的在于画龙点睛,巧妙地、恰如其分地使形更加完美。“神”,是指作品本身的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延展,是作者综合素质的表现。一件大体相似的自然根材经作者的发现和创作,产生了精神。神者,意境也。构思巧妙,制作精美,从动势、眼神、形态中能使人明显感觉到一种灵气,说明作品已人格化、思想化了,似如作者的化身,意境得到了深化,这就是神韵。历届全国大展中有许多《济公》题材的优秀作品,总体上讲根材都较简单而朦胧,外形特征只是宏观像,绝大多数又没有双臂和明明白白的双腿;有头又不一定有面部具象之五官,是藏在不规则的柱形身体中的。但作者们都坚持了巧构思、巧施艺的创作原则,巧妙利用了根形特点,在面部实施必要的雕琢,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性格化,突出了个性特点。作品看上去歪斜着身子,甚至是扭曲的,加上悠闲自得的面部表情,呈现出一副滑稽而逍遥的神仙样子。整个作品活灵活现,哪里还有缺臂少腿之憾?“准则”,即制作原则。“七分自然三分雕琢”的创作原则,高度概括了根的艺术的特点,即人的创造与“天然”这一属性的关系。“三七”开的标准并非那么绝对,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而是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成分,二者之间从大致比例上讲是最合理不过的,也是绝大多数从艺者公认的。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木雕艺人把木雕技法大量用于根雕,虽仍采用天然根材为原料创作,但人的行为已远远超过“三七”原则。在学术界,这一类作品在类属上界定不清。实际上,这些作品是界于根雕与木雕之间的,而从风格上讲仍是木雕,就价值而言,与根雕似乎没有可比性。
三分雕琢,是画龙点睛的一种手段,是人的创作思维与天然造化之功融为一体的必然途径。因材施艺,在根材的关键部位巧妙地施以技艺,加上余味深长的命题,协调一致的底座,将会使作品更加完美。如作者能较准确地把握三要素,价值潜力就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二、价值多重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给我国根艺事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近几年来,在中国根艺美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艺界有组织地或自发形式的各种展评会、学术研讨等活动经常开展,出版了各种相关的报刊及专业图书,众多的根艺 爱好 者组成了庞大的创作队伍,根艺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根艺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人民的 文化 生活,也极大地繁荣了国家文化建设。根艺题材内容丰富,多以健康向上、歌颂民族精神的题材为主流,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根艺事业的兴盛,无疑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助了一臂之力,这些宏观上的多元性价值是难以用币值来衡量的。
1.直接的经济收入。根艺品消费热的一次次涌动,使根艺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神奇而雅致的艺术被接受,作为几案饰物和热心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广大的根艺作者也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以中国工艺美术公司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行业先后组织了大批根艺制品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影响很大。近年来,一些根艺作者的作品被许多海外友人收藏,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根艺品备受各国人民的赞扬。中国根艺走向世界,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国家换取了外汇,成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可小视的一部分。
据资料载,我国根艺爱好者多达四五十万人,许多人持“以根养根”的观点。他们或交换,或出售,把交流所得用于再创作,减少了经济上的压力。另一部分人则以根为“食”,成为家庭生活费用的重要来源,有不少从业者因此发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矛盾。
2.历史文化价值。华夏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历史长河,滋养了灿烂夺目的根的艺术。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镇墓兽”的出土,可看到战国时期根雕的具体形象。在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题木居士》中记述了一个“根如头面干如身”的古桩,被置于寺中作为佛像广受朝拜;北宋诗人苏洵得一形如假山的老树根,将其制成“三峰鼎峙”式的山水盆景当作雅玩;从三国时期开始,就有用树根做家具的。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就在他的《萧翼赚兰亭图》中画有和尚坐的根艺禅椅……根艺家具不仅仅是实用、美观,同时还反映出各个历史朝代的时代风格。古今根艺者创作的大批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神仙等优秀作品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收藏。这些流传后世的根艺品既谱写了我国根艺史的诗篇,又宏扬了民族文化,以各个不同的历史侧面传播着具有神奇色彩的文明古国的文化艺术。
3.精神价值。以根会友,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根会友,广开社交,增进友谊,促进社会文明。根石友人每每相聚,如遇知音,三句话不离根事。一件作品一个 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根可传情,根可育人”的道理。与根相伴,能让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在社会交往中,根艺作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新奇礼品。如遇友人新婚、升迁、祝寿等喜庆日子,以根艺品贺之,主人会喜出望外,难忘这段根艺情缘。在外事活动中,根艺美术发挥出难以替代的桥梁作用。芜湖市与日本高知市结为友好城市后,市领导以六件根艺精品相赠,日方市府几次来函感谢中国人民的深情。也有许多作品 出国 巡展,深受各国人民的珍爱并收藏,增进了友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1年7月《马驷骥根艺美术陈列馆》在大连虎滩建成,陈列着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捐赠的200多件根艺精品。多年来,该馆接待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促进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该馆的建立,将作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永远留给子孙后代。根艺的价值,更贵其精神,她所产生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根艺收藏的 方法
一是我们要重视根艺作品的材质。像花梨木,檀木,红豆杉,乌木等一类的根艺作品,在目前的市场上已极少见到,这些都是根艺作品中的极品根材,且往往市场价格不菲,对于一般收藏爱好者来说很难接受。初入道者不妨从以下材质入手,如柏木,杜鹃,香樟,枣木,黄荆等等一些坚硬的山杂木这些常见的材质,这些材质也是根艺中的上品,其坚硬耐腐,加工处理得当仍可保存千年以上,一般来说,生长较慢质地坚硬的珍稀木材较为珍贵,生长过快,周期短的树种则质地较松,容易腐朽损坏,不适于做根艺作品。其收藏价值也不大。近年来产深藏太行的崖柏被根艺爱好者们趋之若鹜,成为根艺收藏界的新贵,其稀缺及珍贵程度直追紫檀黄花梨等品种。
二是要造型奇特。根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大自然的风吹日晒,山岩石块的长期挤压形成的万千变化和奇异造型,这是人力所不能为的,笔者收藏的一件檀木《飞天》根艺作品,就是取材于伏牛山的悬崖绝壁上,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土壤很少,其根部顺山势而蔓延,形成了酷似仙女飞天的造型,几乎没有经过过多的人为加工,一件栩栩如生的“飞天”根艺就产生了,并多次在省市艺术节上获得大奖。笔者的另一件作品《长寿龙椅》,虽然是中等材质的山柿木,但由于其几百年来生长在嵩山的乱石缝中,受巨石挤压而长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在创作过程中竟然发现在其靠背上受山石挤压天然形成了“长寿”二字,椅子不奇,但有这“长寿”两字就为这件根艺作品增加了十二分的艺术效果。
三是通过人工创作赋予根艺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根艺作品。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除了其怪,奇,漏,透,绝等天然成分外,还需要根艺爱好者独到的眼光和别具匠心的艺术加工,并通过命名赋予根艺作品以艺术生命力,“天造之,人为之”。以王心愿先生的大型根雕《 清明 上河图》为例,其原型是一株深埋于地下的巨型乌木的根部和树身,根艺大师们通过其艺术创作,将国宝级的中 国画 《清明上河图》巧妙的移植到巨型树根上,这就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凸显了其艺术生命力。我省新郑根艺爱好者范淼先生,中牟的赵一龙先生等用枣树根创作的根艺家具画桌茶台凳子等,由于赋予了其实用性,因此也大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一件根书,“福”“寿”“佛”等根书的价值就比其他根书字的价值就不一样,这就是根雕佛像与观音人物畅销与其他人物作品不被市场追捧的区别。
Ⅲ 银杏老桩根艺盆景养殖技巧 银杏树盆景怎么养
1、花盆:因为银杏的根须比较多,占用体积比较大,所以要选择比较深、比较透气的花盆来养它。
2、花土:它能适应多种花土,不过,在家养时推荐使用腐殖质含量高、排气性好的沙质土,这样养殖效果比较好。
3、浇水:它喜湿,但是根系怕积水。所以为它浇水应该及时,但是不能太过频繁,让土始终保持微湿的状态即可。
4、施肥:春夏季节,它的生长非常旺盛,需要勤施薄肥,来提供给它养分。在冬季,可以施一次基肥,来帮它越冬。
Ⅳ 人参榕树盆景怎么提根
人参榕树盆景什么季节提根
树桩盆景在有限的盆土中经过一年生长、经过水冲刷,肥力耗尽,土层板结,根系密布,互相挤压,新根生长困难,一般情况采用换用较大的盆,这种方法就是常规换盆处理——该方法成本高,或者重换土不换盆——该方法伤树。
一般换盆季节在春秋二季均可进行。春季通常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季则宜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宜。提根升誉埋察桩时间最好为秋季,俗话说:秋生根,春发芽。最近天气凉而土壤温度高,正是生根好时节。
榕树怎么提根
榕树盆景提根与修剪,养植方法如下:
1.树形制作榕树盆景造型,应把主要功夫用在提根上,使其形成悬根露爪之状.当然枝、干、叶也不能庆茄忽视,因它们是一株树木不可分割的整体.枝叶的造型常采用层次分明的自然式.榕树枝条柔软,蟠扎时间比一般树木要长一些,一般要经过两年左右才能拆除蟠扎物.由于榕树的枝干比其他树木柔软,容易蟠扎造型,故一般很难见到直乾式榕树盆景.榕树叶片较大,根又奇特,也未见到用榕树制作丛林式盆景的.一些盆景爱好者,常利用榕树枝干柔软、树根粗长以及适应性强的特性,制成曲乾式、斜乾式、悬崖式、树石式、提根式等款式的盆景.榕树叶一般比较大,不够美观,故应控制其生长,除少向叶片喷水外,还可用摘叶法达到使叶片变小的目的.南方在3月份、北方在4月份,把枝条顶端剪除,然后把叶片从叶柄处剪掉,加强肥水管理,一般经25天左右就会生出新叶;7月份再进行第二次摘叶.在北方一年进行两次摘叶即可,南方因气温较高,9月份还可进行第三次摘叶.经过几次摘叶后,榕树就变得枝密叶小了.
2.栽种与用盆榕树适应性强,在酸性、中性、微碱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最好是在微酸、疏松、排水良好、又有一定肥力的土壤中养植.栽种一般在萌芽前的3~4月份进行.榕树盆景多用紫砂盆,也有用釉陶盆的.盆的深度和样式根据造型而定,悬崖式多用签筒盆,如把盆景置于高脚几架上,也可用普通方盆或圆盆;曲乾式、斜乾式、提根式、树石式多用中等深度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钵.荫棚内养护.秋末初冬,当夜间最低温度降至6一7℃时,应移入室内向阳处越冬,冬季室温以不低于5℃为宜.棕竹喜温暖、溼润、通风并有—定光照的环境,如烈日曝晒、盆内干燥,常造成枝叶枯黄,轻者生长不良,严重者可能枯死.(2)浇水.除保持盆内溼润外,还要经常向地面洒水.天气炎热时,浇水要在早、晚进行,并向叶面喷水.冬季移入室内后,要少浇水,冬季浇水应在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中午前后进行.(3)施肥.棕竹在生长季节,要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腐熟稀薄液肥,并间隔施几次“矾肥水”.这样,可使其枝叶茂盛,青翠浓绿.(4)整形.棕竹盆景整形比较简单,首先应剪除枯枝、病枝,如枝叶过于茂密,还要剪除部分叶片和1—2根枝条,以保持盆景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优美形态.(5)防病虫害.棕竹如在闷热又不通风的场所放置,易患介壳虫病,应及时防治.
人参榕盆景的制作要点是什么啊? 5分
盆景树木仍在不断生长,如任其自然生长,不加抑制,势必影响树绩造型而失去其艺术价值。所以要及时修剪,长技短剪,密技疏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姿和适当的比例。
榕树盆景怎么修剪
注意液漏要以剪为主,绑扎为辅,通常一年修剪一次为最佳,榕树的萌发力较强,修剪可常年进行,一般在春初疏剪,剪除不需要的交叉枝、重叠枝、对生枝以及枯枝、病枝等。平时可随时剪去徒长枝,以保持树形美观。如榕树盆景长势过于壮旺修剪一年两次,再次修剪的时候就等到剪短枝条长出的叉枝粗壮后方可再次进行。方法可以反复进行,切记如修剪得当,一般不出四年,漂亮的榕树盆景就会出现了。
榕树盆景修剪方法
摘心:树木盆景为抑制其高生长,促使侧技发育平展,可摘去其技梢嫩头。
摘芽:树木盆景在其干基或干上生长出许多不定芽时,应随时摘芽,以免萌生叉枝,影响树形美观。
摘叶:观叶树木盆景,其观赏期往往是新叶萌发期,如械树,石榴等新叶为红色,通过摘叶处理,可使树木一年数次发新叶,鲜艳悦目,提高其观赏效果。
修枝:树木盆景常生出许多新枝条,为保持其造型美观,须经常注意修技,修技方式应根据树形来决定,如为云片状造型。则将枝条修剪成平整状,一般有碍美观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技等,均应及时剪去。
修根:翻盆时结合修根,根系太密太长的应予修剪,可根据以下情况来考虑。树木新根发育不良,根系未密布土块底面,则翻盆可仍用原盆,不需修剪根系,根系发达的树种,须根密布土块底面,则应换稍大的盆,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数新根进行翻盆,一些老桩盆景,在翻盆时,可适当提根以增加其观赏价值,并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培以疏松肥土,以促发新根。
以上就是榕树盆景修剪,修根方法的相关介绍,(注:此文系网上摘录)
人参榕树盆景在什么季节修剪最好?
5月份吧,这季节生长快速,不过建议你先别修。你的情况因该是肥力不够,你可以换土施肥等方法。等到5月后再修,三伏天别浇水。多放在室外,容易暴气根。
榕树盆景怎样造型
人参榕树盆景造型,应把主要功夫用在提根上,使其形成悬根露爪之状。当然枝、干、叶也不能忽视,因它们是一株树木不可分割的整体。枝叶的造型常采用层次分明的自然式。榕树枝条柔软,蟠扎时间比一般树木要长一些,一般要经过两年左右才能拆除蟠扎物。由于榕树的枝干比其他树木柔软,容易蟠扎造型,故一般很难见到直乾式榕树盆景。榕树叶片较大,根又奇特,也未见到用榕树制作丛林式盆景的。一些盆景爱好者,常利用榕树枝干柔软、树根粗长以及适应性强的特性,制成曲乾式、斜乾式、悬崖式、树石式、提根式等款式的盆景。榕树叶一般比较大,不够美观,故应控制其生长,除少向叶片喷水外,还可用摘叶法达到使叶片变小的目的。
盆景露根的方法都有哪几种
1、松基露根法在平时的养护管理过程中,经常用小刀、竹签等物,撬松基部土壤,再结合浇水,冲去撬松的土壤,使根部自然露出。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制作直乾式等树桩微露的盆景。2、堆土露根法对于干基部容易萌发不定根的树种,可在春天树木刚开始萌动时,用刀刻伤干基,并用溼润的培养土将其掩饰起来,促其萌发不定根。等新萌发的根木质化后,再除去土壤,并对根部进行造型处理。3、提根法每次换盆的时候,让原树适当擡高于盆面,逐次向上提根,而使新根向下深扎,并将提出的根系进行修剪造型,表现出一定的艺术魅力。4、套盆提根法在原植株的基础上,把原盆盆底部凿穿,套在另一个盛满疏松肥沃的培养土的盆上,盆号比原盆大一些,引导树根向新盆生长。以后再根据树木长势,逐步扒去原盆土壤,用清水冲去泥土,对 *** 的根系进行加工造型。5、抱石露根法适用于制作附石式盆景。将有一定长度的植株根系,按照石材的纹理特征嵌入石缝里,并在石缝中填入泥浆,用金属丝将根与石专块缚好,装入高盆中养护。以后逐步扒去石块上的泥土,解去金属丝,并用水冲去石上泥土,修剪根部,使其呈现苍石美态,再换入浅盆中养护即可。6、吊根露根法适用于榕树等具气生根的树种。将树体定植并形成树冠后,用塑料布或玻璃罩罩住树体,保持溼度,促其萌发气生根,引导其入土形成新根,可制成独木成林的丛林式盆景。7、补根露根法对于根系缺乏的树种,可用嫁接法或用基部枝条埋土法,使其根部蟠曲外露。
盆栽植物的根部是怎么长的呢,或者是怎么给弄出来
盆栽植物的根部是怎么长的
1、提根露根法:若欲树桩盆景的根系露出盆面,以增添盆景的古朴龙钟,可以换盆时逐年向上提根,使下部新根深扎,并将提出的盆面根系,适当疏删,去细留粗,有的飞天舞爪,有的露头钻尾,如蟠龙入洞,各显千秋。
2、堆土露根法:干基容易萌发不定根的柽柳树种,可于春天在桩干上稍加刻伤,堆以溼润的培根泡土,2-3年新根老化后,再去土露根,再根据心愿,将露面根系进行艺术修整。
3、套筒露根法:一些难于萌发不定根的树种如石榴等,可在树冠修剪成型后,在离盆面较高的干位上,环状剥皮一周,再环状剥干一周,用可乐塑瓶一段,破口套筒,填入培根土,时而灌水保溼,2-3年后,再去筒露根,疏删造型,根头上冒,根尾下钻,细根旁飞,各抱地势,如龙爪。
4、结环露根法:根、枝柔软而可圈结的树种如银杏、结香、瑞香等,可将伸长的支根结环露根,然后再将根尾入土固本。并将伸长的主干和骨干枝也穿弓结环,靠接定型,使枝环与根环上下呼应,别具风趣。
5、蟹爪露根法:在成型的树桩基部环割一周,堆土埋干,使萌发不定根一圈,至新根木质化后,选择其中的十条根作为蟹爪的造型,即两根大的为蟹螯,八根小根为蟹脚,呈蟹脚状擡高而后入掩埋。这样不但可以更新根系,而且还可增加盆景露根的艺术性。
6、抱石露根法:若欲培养附石盆景,可选用主根不明显而旁根伸长且多的树种作桩材,如迎春、九里香等,将其主根剪除,旁根围绕在一个长圆形的天然观赏石上,而后将根尾扎入盆土之中。如金鸡抱蛋之势。
7、穿石露根法:首先用一块人工钻孔造型的天然观赏石作为树桩的附石,再选用一个树根伸长的桩材,将根头从附石的穿孔中插入,时露时隐地盘缠在附石上,最后钻入盆土之中,发育成根系。
8、高接露根法:若欲培养一盆蟠龙缠柱的露根盆景,可选用同一树种的长形龙形根系作接根,嫁接于树干的上端,并将接根绕干曲转,再在树干上套上培土长筒,以保持接根的溼润度,根尾则定植于盆土之中。接根愈合后,折除套筒及培土,露出蟠龙绕柱的姿态。
9、根艺露根法:这是种自然根艺与盆景相结合的树桩盆景形式,选择地下块根如人像的人参或何首乌,以及其他象形根材作为桩材,将其露出盆面,下部主根及须根定植于盆土之中,成活后,再在象形根头上萌发新根,构成株冠,其中藤本的何首乌等可立支架造型。
10、吊根露根法:选用能萌发气生根的榕树作为桩景材料,定植于一个长方形盆钵中,至形成枝冠后,再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罩,连盆罩住,以增加罩内溼度,促使盆景的横向骨干枝萌发下吊的气生根,入土后形成新的根系,这时气生根便会成为新的树干,数年后便可培养出一盆多干共冠的丛林盆景。
Ⅳ 那种可做盆景可做根雕的野柿子树,学名叫什么
可做盆景可做根雕的野柿子树叫金弹子,学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即乌柿。半常绿灌内木或小乔木,花、果尚美容丽,宜植于庭园观赏;成都一带常栽作盆景,果经久不落,名为"金弹子"。不可以食用,有微毒。
金弹子因雌雄异株,所以盆栽金弹子有挂果和不挂果两种。从树形、树干皮色、叶形、叶色、叶脉分析,都不能准确断定树桩的雌雄,只有观察金弹子的花朵,才能准确区别雌雄。雄株开花每个叶芽下有两个以上花朵,花形象小灯笼一样,花蒂无爪,花朵张开可见雄性花蕊和花粉;雌株开花每个叶芽下只有一至二个花朵,形体比雄花大,四叶花爪包着花心为三角形,花开后花爪张开象柿子花一样,花朵里面可见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