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盆景工艺
Ⅰ 盆景有哪些分类
其盆景种类包括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和花草盆景。普通树木盆景比较常见,通过攀爬、修剪等造型技术,展现旷野、森林的景观;而山水盆景则经过切割、拼接等工艺制作成各种险峻的景观景观。
树木盆景
它以树为主要材料,搭配山石、人物、鸟兽为小物件,通过攀扎、修整等工艺造型,将悄蚂一只简单的花盆展现荒野、森林的景象。其盆景的原料多为采收,又被称为树桩盆景。
山水盆景
采用山石为主要材料,依据自然景观造景,采用剪裁、拼接等工艺,搭配告老简单的花草,营造出悬崖峭壁、险峰丘陵等各种险峻的景观,同时也是山石盆景的理想启友埋之地。
水旱盆景
旱涝主要以植物、山石、水、土为原料,部分主次,经过加工、布局,将山石与水土分开,在浅盆中呈现出水面、地、树、石兼有的景观。
花草盆景
以花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搭配山石和小配件,表现出优美的花草景象。
Ⅱ 怎样制作盆景
: 【山水盆景】 盆景制作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手工工艺品,也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园林艺术之一。家庭中要摆放一盆好的盆景,就会给家庭室内带来无限的生机。盆景就是运用缩小尺寸的方法,将山石,树木,等聚集在一个适当的盆里。经过艺术加工和慢慢培养,使它变为大自然的风景缩影,在您退休休闲之余何不动手试一试。 盆景制作分为两大类:1.山水盆景, 2.树桩盆景。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主要是以石为主,配以树木,青苔,舟桥,亭榭等。 树桩盆景: 树桩盆景主要以树木为主。 1.山水盆景的制作: 在制作盆景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石头,可用的石头种类很多,他们分硬石和松石两种。松石主要是容易吸水适合,青苔和植物的生长,雕琢加工比较容易。硬石虽然较硬但天然的纹理较好,欣赏价值高便与养护保存。山水盆景移天缩地,小中见大。一峰一峦,都要举足轻重。要认真构思,做到胸有成足,得心应手,一气哈成。同时要参考各种山水画资料,观察自然山水的特点,让头脑中有个大概的轮廓。 石料的加工分为锯材,雕琢,和粘合三种。做到因材制景,充分利用天然之形趣。松石的形态和纹理走向,可用一头尖,一头扁的小锤凿出,也可用扁铲加工。尖头可用于凿洞穴之类,扁头可用于开沟。先凿出峰峦和峰的高低,在凿出粗纹,然后用锯条勾划出细纹。在制作时如果材料小的话,可以进行补缺得到理想的布局。把短缺的材料用水泥进行胶合,为了不留痕迹,可在水泥中加入与山石相同的色料。胶合的同时,要流出种植植物的洞穴。盆景中要有变化避免平淡无奇,山要有高低起伏,树要有疏密参差,坡要陡缓,岸要有曲折变化,才能体现出盆景的生气。否则就显得杂乱无章,一定要做到主景突出主次分明。最可行的方法是要一主一客,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一远一近。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水面上点点舟帆,礁石隐现。石上栽上配好的树木,花草,青苔滋润,再点缀上舟桥,亭榭等物件。大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就是说盆越浅,树越短,亭桥就越少,就越能体现出山的高大雄伟。但不可忽略小件的摆放,如江南的水面要放船。桂林山水要放竹排,才能体现各地的山水风貌。 一定要牢记制作当中,首先是参照山水画或实地考察在脑中反复构思,再将材料多次拼摆构图,形成理想的布局后,在进行加工制作。您不妨试一试通过努力一定会成功。
Ⅲ 如何制作假山盆景
假山盆景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盆景,它表现出了自然之气更是通过山石植物的组合变现出了一种很和谐的很具有具有朝气的自然之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制作假山盆景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制作假山盆景的方法
假山盆景的制作,首先要准备好原料和工具,在制作前要将你想要制作哪一类盆景,什么样造型的盆景都要构思好,如果不构思好你就会显得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制作。根据你对假山的构想在沙盘里摆放好你所想要的山的造型,摆放好了之后就用胶粘合山体。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沙盘上摆放的山体能与盆口的大小相适宜。
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就可以开始调制水泥胶浆了,在调制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浓稠程度,不宜太浓太稀。再有就是开始加工你的石材,用工具将石材凿成你想要的奇特造型,和你想要的纹路完成对石材的加工之后就可以用水泥浆将山体与石板相嵌合,尽量粘的细致些,不要留下痕迹,找好后把多余的水泥清理干净就好了。
制作好的山体,你可以对它做轻微的装饰,加上些小小的绿枝等,在这些共组都完成了之后就算完成了假山山体的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假山不能立马移动,需要对它做几天的保养,最好是能够给它喷喷水给它做三天左右的养护,以便假山能够更好加固。
假山盆景制作工艺
假山盆景造型:假山盆景造型分为独立式、偏重式、开合式、散置式和重叠式五种,室内假山盆景制作步骤:
(1)注重究盆和架的衬托:盆,一般有紫砂盆、磁盘、大理石盘、钟乳石“云盘”、水磨石盘等。此外市场上出售的白色硬质塑料浅盘和白水泥磨石盘,价格实惠,也可参考。关于几架,可就地取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几架。
(2)山石盆景布局所遵循的原则:
A、源于自然,创造意境。
B、主次分明,相互顾盼。
C、层次清晰,对比烘托。
D、虚实相宜,似隐似现。
E、富于变化,统一协调。
山石加工:
(1)锯截:根据已绘的图样,确定主体位置和大小尺寸。然后用小锯慢慢据平底部。接着选定纹理清晰,洞穴多的一面为正面,根据设想的效果进行加工。松石可用钢锯锯截,硬石则需用电动金钢砂锯片锯截。
(2)雕琢:雕琢必须先从大处着眼,用锤子、凿子等工具琢出山峰的大体轮廓,然后进行精细加工(绿人园林景观温馨提示:加工时尽量保持上水石的自然美态)。
粘合胶接假山:
(1)先要调好水泥胶浆,注意胶浆要随用随调,还要注意胶浆的稀稠度。
(2)粘合山体,在需要粘合的山石两面用嵌板分别涂上水泥胶浆使山石吻合为一体,粘合时要注意,尽量使山石粘合处看不出断裂的痕迹,还要注意把粘合处多余的胶浆清除干净。
假山盆景点缀:山水盆景中的摆件安放应做到“因景制宜”何处宜置亭,塔,舟,桥,都要根椐景物的环境主题需要,如山脚处宜居人家,可置屋舍,水湾平滩处可作渡口,宜摆舟船,至于这个人是撑船还是垂钓由你自已决定。溪沟上跨设小桥,山腰处置凉亭等。另外在安放摆件时,还要注意大小比例关系,以少胜多。摆件可以到园艺花鸟市场买。
除了凉亭小船外,也可以用钥匙链儿和火柴作悬索桥,用空地潮湿处的青苔贴在山石上作草皮显示山的葱翠,还可以在山脚某一处用粘土填充后植入文竹作为山林树木,如果用吸水好的石材作的山石具有良好吸水性,上面敷贴的青苔是可以成活的。
保养假山:山体制作完成后,不能马上碰动,要喷水养护两三天,山体才会基本牢固。
Ⅳ 盆景艺术分为哪5大流派
我国盆景流派众多,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五大流派盆景各有特点:扬派特点是片式,比较薄,层次分明;岭南派特点是自然,层次清楚,自然生长,自然修剪;川派特点是三弯九拐;苏派特点是技条多,层次不分明;海派特点是饱满。
Ⅳ 那里可以学到盆景技术
盆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作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的意义,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犹如立体的山水画。但盆景又不等同于山水画,它以自然物本身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韵和生命的特征,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因此盆景又是一种活着的艺术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盆景艺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咫尺盆中,可以说是微观造园。
第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了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树种和盆景类型的不断增加、盆景的地方风格的不断涌现等。
第四,盆景艺术的个性: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的“个人风格”。追求个性,推动了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第五,盆景艺术上的自然性: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虽然盆景是一种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别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这是创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种类:
1、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可以分为: 水盆型 把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盛水不盛土. 旱盆型 浅盆中有山石而不放水,植物及配件点缀在山石上. 水旱型 浅盆中一部分是土壤、山石、树木、而另一部分是水
山水盆景是以观赏岩石为主的一类盆景。制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须进行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气质,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浅盆中,盛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
2、树木盆景
树木盆景是指以木本植物为主,表现树木景观的盆景。这类盆景因多以老树桩为主要材料及主景,俗称桩景。为便于国际交流及系统分类的统一,我们统称为树木盆景(Tree Penjing)。
树木盆景是选用观赏树木的幼树或老树桩,经过培养、艺术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致的盆钵中制成的。它的制作艺术,最要紧的是掌握各种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它们的自然姿态美、风韵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葱郁苍劲,梅桩的古雅幽芳,榆枫的质朴苍古,绿竹的潇洒秀丽,雀梅、黄杨的枝朗叶等。树木盆景的栽培、制作与管理,是一项既富有艺术性,又富有科学性的细致工作。一盆造型优美、耐人欣赏的好盆景,是经过艺师巧匠美学的构思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构成的,还要通过精心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它生长茂盛和姿态优美。树木盆景的制作管理技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树种选择、树胚培养、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养护管理等。养护管理又包括:放置场所、浇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换土、病虫害防治等。
3、山石盆景
山石盆景可谓是自然山水风光的缩影。它以山石为主,通过锯截、雕凿、腐蚀、胶合、拼接等技术处理,在特别的盆中布景造景。盆中可贮水,间或缀以亭楼、舟桥、人物、动物等不构件,还可常配以树木或小植物。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使山河之美景浑然浓缩,再现于盆中。
峰状造型:挺拔峻峭,威严壮美,主峰高耸,客峰趋随。参差错落,山峰不能等高相对;藏露有法,前后应有起伏遮掩。群峰并立,主宾迎让朝揖,一峰独秀,丽质常依绿水。
岭状造型:峻峭相连,龙脉蜿蜒。收放相宜,连绵势远,逸通不断,起伏相间。聚则收敛蓄势,散则奔驰自然。
峦状造型:体形圆润,仪表雅俊,周流环抱,顾盼生情。曲转变化优美,疏密层次分明。蓄青苔已显苍翠,植绿树更添清韵。
悬崖造型:山头悬垂,重心前移,而显险峻。山腰瘦劲,坡脚延伸,平衡险稳。忌山腰臃肿、弱不禁风、呆板对称。须上下呼应,静中求动,险里有稳。
山洞造型:山石透则灵气往来,四处皆穿,千孔百疮。直通则一览无余,曲折中婉转深幽。洞上钟乳悬垂,以显岁月沧桑;洞前点石遮掩,似见流水潺潺。
坡脚造型:上观峰,下看脚,山无坡脚如插石。背势收敛,向势延伸,张弛调节轻重,长短平衡险稳。浅流平缓,深涧陡下。曲折交错,丰富层次,大小高矮,以分远近。忌:断缺、空悬,排列、厚笨。
3、微型盆景
微型盆景以花草为主,缀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它多采用石篱蒲、文竹、虎耳草、吊兰、兰花、万年青、水仙、菊花、芭蕉、芦苇以及其他等的闲花野草。微型盆景着重于形态小巧,造型玲珑别致,更注重整体艺术美的内涵。每一小组盆景的各种摆件需表现出各异的形态,并注意整体的布局。聚散的致,主题突出,最后达到制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审美情趣,这就是微型盆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微型的山水盆景,常用浮石、斧劈石、芦管石等石料,最好的石料应该是木化石。用盆常选用白色大理石、汉白玉等加工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浅盆。造型制作多用高远式,不宜采用平远式,盆内放置山石不可多,但也要有主峰、次峰和配峰,可放置一个比例恰当的小点缀品,以衬托山石的高大。
微型盆景具有一般盆景的基本特征,也同样享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美誉。然而,微型盆景并非是大中型盆景的简单缩小,而是更加精致,更加细巧,真可谓:“盆小意境深,景微情趣浓。”微型盆景造型千姿百态,或潇洒飘逸,或豪迈雄奇,或文静温雅,或生气盎然,充分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
4、竹草盆景
竹草盆景,顾名思义即以竹、草为创作主体的盆景形式。具体一点讲,是以竹、草本植物为主体,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点缀山石、亭榭、人物等摆件,在盆中再现大自然竹林、草地、竹草小品神貌的艺术品。常见竹草植物有罗汉竹、佛肚竹、凤尾竹、文竹、菊花、兰花、菖蒲等,竹草盆景选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体量可大可小,适宜室内室外陈设,易于管理。
竹草盆景以上述植物和石头为素材,应用创作旱盆景手法,精心处理地形、地貌,点缀山石、亭榭、人物等摆件,在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竹林、竹石小品之神貌。竹石盆景表现的意境,有自然景观型,也有仿画景观型。
自然景观型:通过对大自然的集中提炼,再现大自然竹林或竹石之自然景观。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竹意生机盎然,竹林郁郁葱葱,加上几块石块的点缀,让人很感觉十分惬意。当然,表现竹景时,并不一定以多以密才显其气势,而是要抓其气质。郑板桥就曾说过″一两三只竹竿,五六七片竹叶,自然疏疏落落,何必重重叠叠。″所以,在布局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的植物、具体的图面要求来进行,以少胜多,让人丝毫没有赘述之嫌。
5、异型盆景
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这种器皿可以是花瓶、茶壶、壶盖、笔筒等实用器皿,以致多种陶瓷工艺品。树木与器皿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相辅相成,具有有机的联系。
异型盆景一般体量不太大,植物材料可以用五针松、黑松、小叶罗汉松、真柏、榔榆、雀梅、常春藤、迎春、金雀、黄杨、扶芳藤、爬山虎、小叶女贞、小竹等等。
异型盆景的造型贵在顺其自然,不拘一格。一般根据植物材料及器皿的特点,因势利导,无任何程式。制作时,须注意所用植物与器皿在大小上相匹配,植物与器皿的比例要相称。植物过大器皿过小,会有头重脚轻不稳之感,反之,如植物过小,器皿过大,会出现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现象。
6、树桩盆景
树桩盆景着重表现树干、树冠、树根和枝叶、花果等整体姿态线条的构图美。它是以植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姿态优美而取胜的。尤其着重姿态造型,如果植物姿态不好,就不能算是好作品,甚至不能称为盆景。
根据各种树木材料的不同特点,要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就是在不违背各类树木生长习性的基础上,进行恰到好处的艺术加工。经过移栽、修剪、摘叶、摘芽、绑扎整形等的艺术加工造型过程,和精心的栽培技术管理,创作出较自然中的树木更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使成为古雅奇伟的树木缩影的桩景。一般控制枝干矮小,虬枝盘空,悬根露爪,姿态苍老,力求做到古朴秀雅,苍劲健茂。
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是盆景的一种。常以木本植物为制作材料,选取姿态优美、株矮、易于造型的植物,在不违背树木生长习性的情况下,抑制其生长,并进行造型加工。树桩盆景分为直干式、卧干式、斜干式等形式。
树桩盆景根据所用数目的种类和特性,以及设计制作的特点而分为直干式、卧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附石式、垂枝式等形式。
直干式:主干直立或基本直立,这类树干让其长到一定高度进行摘心,达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通常有单干、双干、三干和多干之分。
卧干式:主干横卧,全株呈平睡之态,姿态独特,具有古朴优雅的风度。
斜干式:树干倾斜,但又不卧倒,树冠偏于一侧,树势舒展。常见的入梅桩的疏影横斜。
曲干式:主干屈曲,树形富于变化,常见的取“三曲式”,形如“之”字
悬崖式:主干倾于盆外,树冠下垂如悬状,其中根据主干倒悬的程度,又有大悬崖、小悬崖、半悬崖之分。
附石式:树木种在石头上,使其扎与石缝中,以摹仿的岩生植物。
垂枝式:适用与纸条多二长的树种,如迎春、垂柳、垂枝桃等,利用其自然下垂的枝条适当进行加工。
7、挂壁盆景
挂壁盆景是将传统的盆景艺术同贝雕、树皮画等工艺美术品制作技艺和形式巧妙结合,并吸收国画、书法艺术精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盆景艺术品。
挂壁盆景用长方形的大理石板或轻质金属薄板或三合板、五层板或特制的塑料容器作为背景挂于墙壁上,在其上粘贴山石或栽种植物。因不占用桌面和地面,形式又很新颖,装饰美化居室效果极佳,深受人们欢迎。
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不同的盆景艺术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挂壁盆景在艺术上还有着另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即边幅。板面边幅可制作出半个山峦,体现得青山峻岭绵延,产生一山又一山的感觉。突破了对面制作空间的局限。边幅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是一般山水盆景所不能及的。
石质材料:挂壁盆景的石质为天然石质,宜选薄质材料。纹理常用有直纹、横纹、龟纹、皱纹等等。石质品种也甚多。还有人工可雕啄打磨的海浮石、吸水石、硅线石等。
工艺处理:构图后的石料及底脚采用切割机或砂轮机磨平。配合人工在造型上制作处理。在贴山石板面处需将板面磨粗,以防板面光滑石料胶粘脱落。胶粘采用氧树胶粘剂安全实用。
最后在山石胶粘待干后,在预留的空隙石间种上小植物,点缀台亭楼阁、人物、及自制的半立体船,或在板面留有位置刻写配景诗词。
盆景艺术源于中国,约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树木,将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後来这技术又被日本人接受和发展。日本有关树桩盆景的纪录,最早见于高阶隆兼所画的《春日权现验记》(1309)。盆景艺术是直接受自然界的启迪而产生。生长于高山岩缝中或悬挂于峭壁上的树木,终生低矮而扭曲。从美学观点看,日本人在盆栽方面欣赏的是:枝干老态龙锺,上部根条露出土外,显得饱经风霜;这被视为体现了万物无常的哲学概念。
盆栽植物寿命可达一个世纪或一个世纪以上,并可代代相传,被视为家珍。人们对盆景的要求是小巧玲珑,松柏的针叶要短,落叶树的树叶要小,小花、小果的树桩盆景尤令人喜爱。从美学观点看,枝叶间保存一定空隙十分重要。微型森林中树干下部应保持光裸。好的盆景植物通常是耐寒种类,在冬天不太冷的地方能够整年置于室外,偶尔为了欣赏而移入室内。在日本,人们通常将盆景置于起居室的壁龕或小桌上陈列,然後放回室外的盆景架上。
盆景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欣赏盆景,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有益于身心健康。
Ⅵ 水泥怎样制作山水
胶合是将组合好的山石粘合固定的过程。胶合方法主要有水泥胶合和环氧树脂胶合。水泥胶合常用300-500号水泥,加入少量细砂,水泥与砂的比例为2:1左右,但胶合硬质山石时水泥中应少掺或不掺砂。水泥中加入108胶可增加其粘合强度。环氧树脂价格较贵,多用于微型山水盆景的胶合制作。胶合内容主要有石间胶合与石底胶合。
1、石间胶合
石间胶合常用于小石拼大石及山石的断裂连接。
小石拼大石的胶合时,可先把两块山石胶接面涂上适量水泥,并贴合在一起轻轻磨动,压缩水泥为一薄层,再用铁丝捆扎固定。捆扎后可用小刀刀尖挑上水泥沟抹缝口,并刮除多余水泥,用毛笔蘸清水洗去缝口以外的水泥痕迹,最后在缝口表面撒上一层与接石相同石质的石粉并轻轻压实。
山石断裂胶合时,如果硬石断裂或软石左右断裂,可直接将断裂部位胶合即可。如果软石上下断裂则不能直接胶合,否则水泥层会阻断上部山石吸水,造成山石下深上浅的颜色变化。这时可将两断面中央相对位置凿洞,洞中放泥土按实,再将洞周围断面上抹上水泥胶合,这样,靠中间泥土连接上下水道,可保持山石上下颜色一致。
2、石底胶合
对于石底不平、不能自立于盆中的山石必须进行石底胶合,以便使其在盆中稳固竖立。石底胶合又分为垫纸胶合与不垫纸胶合两种方法。
(1)垫纸胶合
先在盆底垫一张湿纸,再在山石底部涂上粘稠水泥,水泥要稍厚,然后把山石立于预定位置上,稍用力下压,从石底挤出多余水泥并清掉。如石底边缺口较大,可填加碎石块。胶合后,用小刀轻刮石底边缘的水泥缝表面,使其与底边形状吻合。最后撒上石粉,按实。垫纸的目的是防止山石底部与盆粘在一起,以便于拆御装运,也便于做组合式盆景。
(2)不垫纸胶合
在山峰重心高,悬险倾斜、动势强的盆景中,石底必须粘在盆面上山石才能立于盆面,因此,胶合时不应垫纸,而将山石直接粘在盆面上,其技术要求除石底不垫纸外,其余与垫纸胶合相同,但应注意因山石不能自立,应给予支撑,待粘牢后再撤去支撑物。还应注意不能让水泥污染盆面,要及时擦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