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盆景赏石
㈠ 故宫的御花园的三大奇石
御花园有三方来奇石为木变石,诸自葛拜北斗和海参石。海参石,系珊瑚排泄物化石,属于中型观赏石,为御苑传承石中仅见。造型独特,其形恰如一条条首尾相连的“海参”,因而被命名为“海参石”。
木变石”,另有硅化木、木化石、树化玉等称谓,属于化石类观赏石;始称见于唐宋时期,宋代《云林石谱》有述,故宫御花园唯此一件,且有乾隆御题之诗。
诸葛拜北斗石,从《观赏石鉴评》标准上看,依照形、质、色、纹、韵要素分析。
形:上大下锥椭圆形。
质:硅质化程度较高,卵石。
色:灰白底色和轻褐色组成图案。
(1)国盆景赏石扩展阅读
御花园陈列的“盆景”赏石,数量约50方(峰),体量多为大中型,陈列形式以孤石为主,可分为岩石、化石两大类,分为造型石、图纹石、色质石三个亚类,概有灵璧石、太湖石、英德石、珊瑚、笋石、木变石、卵石、钟乳石等约十个石种。
现存御花园的观赏石,是明清山石盆景的传承物,它使我们有幸看到了只有中国创造的“山石盆景”的成熟之物态,弥足珍贵。
㈡ 日本盆景的日本盆石
日本早先的赏石者,把一块石头看作自然的缩影,由衷地崇拜和喜爱它。不过,这种对于石头的爱好,传说是源自中国。中国古代人民认为岩石不单具有造化之奇,而且象征着不变的节操和信义,民间早就流行将奇石作为案头清供的风习。后来,这种风俗也在日本贵族中广泛流传平安时代(九世纪至十二世纪),日本民间仅将石头作为一般的装饰物陈设欣赏。但到足利时代(十五世纪),石头则改放在盆中,并在其周围撒上一些大小不同的砂,一般在婚礼、祖、奉神等典礼用种种不同形态的石头加以装饰,在这方面所作的大量尝试,促进了盆石原型的逐渐形成。
进入江户时代(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盆石曾被作为表现名胜古迹的一种手段,成为记录风景的一种特色载体。当时还流行以日本特有的诗歌来赞美盆石。 发展到近代,是在涂有黑漆的盆或板上放置天然的石头,并在其周围以白砂描绘风景,成为一种独特的缩影艺术。此外,尚有在漆板上用粉糊粘砂的方法,以及使用带色的砂绘制盆画的工艺。
创作盆石的程序,首先根据构思在盆中恰当位置放上石头,象征山丘和岩石,成为风景的主体,然后以九种大小不同的砂粒绘制出溪畔、波浪、松柏、明月、太阳、云雪等自然景物,使盆中的石头与盆面的砂画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富有立体感的风景画。最后,再放上柴门、牌坊、舟楫等摆件,以丰富内容、深化意境。
制作盆石有许多专用工具。譬如:摆放较大的砂粒,要用“箸”;摆放稍小的砂粒,用“丸匙”;再小一些的砂粒,用“砂匙”;最细小的砂粒,用“丸筛”。绘直线时,要用“霞板”(小木板)和“霞根”(一种羽毛);绘波浪时,要用“波根”(羽毛边缘呈波状)。此外,还有专门用来绘制太阳的小圆筒(铜皮制)、绘制月亮用的薄木片(刻有圆月或月牙形状),等等。当需要扫掠盆面多余的砂粒时,可用“扫除羽根”。砂粒可以反复使用。当一件作品完成并欣赏后,如觉得无需保留,可用棕帚和小簸萁将盆内所有砂粒扫聚一处,然后用网眼粗细不同的木框小筛(一般有几只)将砂粒按大小区分开来,以便下一次使用。 数年前,日本著名的细种流盆石同好会曾在上海植物园举办“日本盆石展”。演示厅内,几位盆石艺人同时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只见他们面向观众,仪态潇洒,一个个以其娴熟的技巧,分别创作出一件又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盆石作品。其题材之新颖,画面之生动,意境之深邃,令人不得不佩服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力。
展出的盆石作品中,有不少是以中国风景为题材的,诸如“太湖夕照”、“万里长城”、“颐和园”、“平沙落雁”、“黄山群峰”、“长江源流”、“泛舟漓江”等,好似一幅幅引人入胜的中国山水画。固然,这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中国东道主的友好,但从中我们不难窥见,日本盆石艺术确实受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刻影响。当然,展品中也不乏地地道道的扶桑风光,如“云上富士”、“日と波”、“岛の盆”、“川口湖の春”等。日本盆石展,让中国观众开了眼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日文化之水乳交融。
日本盆石的艺术精粹——师法自然,借鉴画理,小中见大,即景抒情,与中国山水盆景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盆石,无愧为富有神奇魅力的东方传统艺术。
㈢ 石界动态
Information in the stone field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4月14日,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在国土资源部山水宾馆会见了协会荣誉副会长、韩国寿石协会会长金秀卿先生,双方就如何加强两个协会及亚洲地区、其他各国之间的赏石文化交流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4月22日,中国观赏石协会组织秘书处全体人员参加了第3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并展出了部分观赏石精品和发放有关观赏石科普资料,向社会宣传观赏石科普知识,共接待参观者和咨询者近2000人。
2006年4月30日至5月7日,由国际盆栽协会(BCI)、顺德区人民政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主办的“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盆景收藏家藏品展”在广东陈村花卉世界隆重举行。博览会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盆景赏石爱好者、收藏家和国内近万名爱好者前来参加。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特别支持单位,会长寿嘉华出席了此次盛会,并代表协会签署了《关于推动和促进国际盆景赏石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共同宣言》(简称《陈村宣言》)。
中国观赏石.3
中国观赏石.3
“第七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于2006年5月1日至7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会共展出来自国内外多家赏石社团的观赏石3442件,评出金奖100件、银奖261件、铜奖503件。此外,本次石展还举办了“百名海内外赏石名家品茶·论石·赋诗”活动。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5月3日下午,为期4天的“第二届上海多伦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在上海市虹口区朱屺瞻艺术馆开幕。本次石展,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7件观赏石,邀请了众多国际观赏石爱好者,有国际盆景(赏石)协会主席阿兰·沃克,有意大利水石协会会长齐阿娜女士,还有十多个国家的石友自发组团前来参加。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5月10日“第二届中国宿州灵璧石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参加发布会的有本届灵璧石文化节的主办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观赏石协会和承办单位宿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观赏石协会、宿州市赏石学会以及新闻单位、各界石友。中国观赏石协会将在此次文化节上对灵璧石精品组织鉴评,并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灵璧石专业委员会成立挂牌仪式。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5月12日,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签发了将向北京奥组委提交的《关于举办迎奥运2008’北京中国观赏石博览会的请示》报告,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各国朋友推荐中国的赏石文化,展示大自然的人文魅力,为北京奥运会增添光彩。
中国观赏石.3
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06年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观赏石科普系列丛书编写座谈会,初步确定了丛书命题:《中国观赏石入门》、《观赏石采集、收藏与养护》、《观赏石鉴赏》、《观赏石与人文》、《观赏石与宗教》、《观赏石与园林》、《观赏石与旅游》、《观赏石与健康》,预计年底前正式出版。
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06年5月25日正式印发了《首届中国观赏石——矿物晶体国际论坛暨精品展》一号通知。这一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大型国际活动,将于10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由瑞士AAA国际矿业公司承办,国内外矿物领域的专家将围绕七大议题作主题发言。论坛上,还将重点向参会代表推介国内外主要矿物产地及矿物勘探和收藏等相关信息。这次会展由中国地质学会等10家国内外单位协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顺利进行。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6月1日,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首次联合举办的“国土资源部老同志观赏石讲座暨小型观赏石展”在国土资源部老干部活动中心召开。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和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吴国华分别致辞。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吴增福、沈宽主讲。讲座结束后,老干部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小型观赏石展。
中国观赏石.3
2006年6月3日下午,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地区中华赏石文化协会林同滨理事长。双方就协会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林同滨理事长表示:举办2008年迎奥运观赏石博览会是赏石界共同的大事,我们也要积极准备选送观赏石精品到北京参展。
中国观赏石.3
为加强与各地观赏石协会及广大石友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准确地反映各地观赏石界的动态,中国观赏石协会将组建通讯员队伍列入今年工作重点之一。经各地协会推荐及个人报名,于2006年5月底确定了22名首批通讯员队伍。6月17日至18日,在河南省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中国观赏石协会举办了第一次通讯员会议。会议明确了通讯员职责、任务以及做好通讯员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中国观赏石.3
山东省观赏石协会于2006年6月1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成立。这是在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后,新成立的省级观赏石协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由兰州市文化出版局、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主办的2006兰州全国奇石邀请展,于2006年6月30日至7月9日在兰州市举办,中国观赏石协会在本次展会上将进行第二次观赏石鉴评标准试评,并组织图纹石鉴评专题研讨。
㈣ 观赏石有哪些主要种类
家庭观赏石种类有以下
1、竹叶石
竹叶石,又称豆瓣石,产于河北省邢台县太行山区。该石呈金黄、深紫、青蓝等色,石体上镶嵌着似竹叶状的条纹,其纹理有的平整,有的凸起于石面,清新素雅。
2、太行豹皮石
太行豹皮石,也称虎皮石,产于河北省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该石外表光洁滑润,有状似虎皮、豹皮一样的斑斓色彩,纹理、色泽亦都很美。
3、涞水云纹石
涞水云纹石,产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该石属沉积岩,其云纹由岩石不同物质的层状构造经自然风化后形成,常呈现各种似深山绕雾状的景象。
4、上水石
上水石,产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保定市易县等地。该石上水性能强,盆中蓄水后,倾刻可吸到顶端。石上可栽植野草、藓苔,青翠苍润,为制作盆景的佳石。
㈤ 中国的观赏石分布区域
要真正与观赏石交朋友,爱石者只有亲临现场(产地)去寻找、采集观赏石,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的满足、深刻的体会和更多的收获。寻找观赏石应具备的要素是:
①要有艺术鉴赏力。观赏石是大自然造就的天然艺术品,寻找观赏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过程。要做到善于发现,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文化修养。
观赏石是在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的,是天然艺术品。一些地质工作者对观赏石的形成过程、产出规律和成因并不陌生,但往往不了解观赏石的艺术性,而对一般藏石爱好者来说,往往只强调其艺术性,但不知形成观赏石这种艺术性的奥秘。所以只有走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在标本的寻找、收集和赏析中,从其造型、纹理、图案中产生出无限的联想,高度认识到观赏石的丰富内涵。
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主要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热爱自然、投身自然的品质。历代不少有价值的观赏石多出自文化名人;当今从事美术工艺、雕刻绘画、摄影创作、根艺制作及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也多能较快地转向从事观赏石领域的研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知识面的广博和鉴赏力的高超。
②热爱大自然,勇于踏遍干山万水。我国国土辽阔(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6%),地质条件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有距今20多亿年前的太古代一直到几千万年、几百万年前形成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有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造就的丰富的观赏石资源。高原、山区、盆地、丘陵、平原以及湖、海、江、河都可以成为各类观赏石的蕴藏之地。就连沙漠戈壁也同样可寻到独具特色的观赏石。在这丰富资源的大地上,只要观赏石爱好者勇于跋山涉水,在大自然中不懈地寻找,就一定有所收获。节假日外出郊游或垂钓江河都有采集到观赏石的机会,特别是山区具有砾滩的河谷地带,获得观赏石的可能性更多。
③掌握地质条件与观赏石的内在联系。观赏石的种类、质地、块度大小、颜色、纹理等等特征,都取决于一定的地质条件。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例如:想找火山弹就必须到火山口附近地带去,而且火山所喷出的岩浆,必须具有含铁镁质较高、二氧化硅相应较低(基性岩浆)的特征;又如表面具有网状脉穿插的观赏石多是岩石受到断裂构造(断层或节理)改造后,矿物质沿裂隙或角砾间的空隙充填沉淀而成,寻求这类观赏石就应到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区去找;再如闻名世界的蝙蝠石(或称石燕石),只产在我国华北地区距今5亿多年(寒武纪)的沉积岩中,是一种三叶虫尾甲化石。以上所述,就是观赏石形成时间的专属性,分布产地的区域性。即一定的观赏石只能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和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才能形成。所以,要有效地寻找种类较全,收藏价值较高的观赏石标本,就应该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地质知识。
对广大观赏石爱好者来说,必须尽可能学习一些地质学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地质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寻找观赏石,而且还有助于解释石品的形成原因(地质成因),从而能科学地透彻理解标本中的每种特征是如何受自然力造就而成,分析和追溯它的形成历史,这样,赏石的意境就更上一层楼了。这种利用当今的地质现象,去解释已经逝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的方法,称之为“推今及古”的现实主义思维方法。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地球自身的引力、重力、自转能量、地球的热力等等以及受太阳的引力、热力、日月潮汐力等等所引起的地壳物质(主要是各种岩石)的变化和运动的复杂过程。
从地球形成算起,已经46亿年了从远古时代起,地质作用就在每时每刻不断地进行着,改造着地壳岩石的面貌。新的矿物、新的岩石不断产生,并不断地被地质作用再次改造,这样经历了将近30亿年。真正的人类(智人)还没有出现的这段时间就叫做“地质历史时期”(简称地史时期)。在被人们收藏的化石观赏石中,绝大部分是距今几亿年前(古生代)的无脊椎动物和低等植物化石;还有距今6000万年至2亿年前(中生代)的脊椎动物,特别是爬行动物和较高等的植物化石;也有距今几十万年至距今五千万年前(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化石。
地球的成分、组成、结构、状态十分复杂,地球内部的及表层的物质运动包含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复杂运动形式,有上千度高温的炽热和复杂成分的熔浆,有冰天雪地的冰冻世界;有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有水深万丈的海底深渊,有常温常压的地表条件,也有高温高压的地下条件,表明了地质作用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复杂过程
㈥ 第三届京津冀精品盆景暨赏石书画艺术展开幕一览
第三届京津冀精品盆景暨赏石书画艺术展开幕一览
为弘扬中国传统盆景赏石艺术,提升盆景艺术创作和赏石书画的鉴赏水平,坚持文化自信,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以高雅艺术引领社会风尚,推动京津冀文化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天津市花卉盆景协会、北京市盆景协会、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天津市南开画院主办的“中国·天津|第三届京津冀盆景赏石书画艺术展”在天津水上公园举办。 2019年6月8日上午。由中盆会大师和监委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165盆作品中,评选出金奖14盆,银奖32盆,铜奖33盆,总计79盆。
应邀嘉宾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杜雪凌女士;世界盆景友好联盟荣誉主席胡运骅;中园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克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秘书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史佩元;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黄敖训、李云龙;中盆会网站刘芳林、张福禄;北京盆景协会理事长沈方;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会长吴振文等。
天津市方面出席开幕式领导:原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云鹏、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杨福春、原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福海、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巡视员翟千德、原天津市《今晚报》社社长贾长华、原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张群芳、天津市华夏未来教育集团董事长、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赵骞、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鉴赏家文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总院总建筑师张华、天津市北方创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学刚、天津市宝成集团董事长柴宝成、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处长佟宝君、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文清、天津市花卉盆景协会理事长李怀斌、天津市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日本神户市政府驻中国总代表处、神户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天津代表处首席代表梅泽章、代表吴易舒。
支持单位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观赏石协会、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天津市花卉盆景协会、北京市盆景协会、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天津市公共关系协会、天津市南开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