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白描盆栽

白描盆栽

发布时间: 2023-07-14 23:30:29

A. 世界上盆景最美的是那个国家

这一盆“南国风情”,大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盆中一个“老人家”坐在树下垂钓内,悠然自得容,作为镇园之宝,出价600万都不卖!


▼这棵盆栽树有800多年历史了,看尽了多少人间沧桑,时间和艺术是无价的,现在仅放在主人园区供游客观赏


▼这盆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并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二战结束后被捐赠出去象徵永续

▼日月更迭,一棵树长成一盆小森林,这棵树在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为“守望者”,已经捐赠给国家植物园

▼再带你看看这盆红枫树,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一盆神秘的紫藤,紫中带蓝,灿若云霞,宛如梦幻

▼星星点点的苹果花也是一盆盆景,不知什么时候可以结出小苹果呢?

▼美丽的杜鹃花,簇簇拥拥的粉,似娇羞的姑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就是这样吧

▼小小苹果树,长出一颗大苹果,有点让人担心细细的枝干能不能挂住了

▼一棵优雅的小紫藤,紫中带白,散发着高贵典雅的气息

B. 兰花的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哪一点适合你,你自己挑吧!

C. 白水仙杨素素(古画、盆景、服饰中的水仙)

作为一年一度的“岁朝清供”中断不可少的水仙,以其蹈水凌仙之姿成为各朝文人、画师表现的对象,发展至明清时期,水仙已成为各类器物、服饰中重要的纹饰之一,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赵孟坚《水仙卷》、明代陈洪绶的《水仙灵石图》、仇英的《水仙腊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玉海棠式水仙盆景”等等。

史籍中关于“水仙”之名的记载常取其三个方面的意涵,起初是指传说中的水中神仙。司马承祯《天隐子》解释:“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越绝书》记载伍子胥为水仙,因为伍子胥自杀后,吴王以其尸沉之江中;《拾遗记》中称自沉汨罗江的屈原为水仙。

文献中第一次以“水仙”指称水仙花,出自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户录》,其卷三“睡莲”条下注:“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如橘,置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故而水仙花是在晚唐由国外传入,到了宋代开始大量栽培,诗人们也多有吟诵,如刘兼《郡斋寓兴》:“秋庭碧藓铺云锦,晚阁红蕖簇水仙。”辛弃疾《贺新郎·赋水仙》:“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也是从宋代开始,贯穿到明清,水仙成为诗词和绘画中的重要题材。

宋元时期的水仙画:雅致秀丽

宋代流传至今的名家所绘的水仙不多。五代西蜀宫廷画师黄筌的儿子黄居寀在其《花卉写生图册》中绘有水仙,黄居寀秉承家学,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与父黄筌早期同仕后蜀,进入北宋时期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宋太宗赵光义看重,授光禄丞,负责搜藏名画及鉴定品目。北宋《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

《花卉写生图册》该图册绘及各种花卉几十种,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他笔下丛生的水仙勾勒细致,形态逼真,“金盏银台”色彩对比鲜明。

《花卉写生图册》局部

《花卉写生图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人写生水仙图页中的《赵子园写生水仙》册页,绘制一株水仙上,叶片修长疏朗,水仙花朵形态各异,清明雅致。是宋代院体画的代表。

《赵子园写生水仙》册页

南宋院体风格到后期已经愈发僵化,宋末元初的钱选所绘的《八花图卷》就是钱选从南宋院体风格向文人审美意趣过渡的见证。钱选这卷画的后面,有赵孟頫的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八花图卷》中的水仙

宋代画水仙最出名的则是赵孟頫的哥哥赵孟坚,赵孟坚一生都在南宋,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精于白描水仙,他的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

赵孟坚的一幅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水仙卷》,是文人画中水仙形象的典型代表。此卷长丈余,共绘水仙四十株,花苞花朵一百八十余,水仙由卷首单株的疏朗到卷尾密集,花叶高下相互穿插,俯仰照应,水仙气韵灵动。细节方面,水仙叶用粗笔双钩法画成,墨色淡雅,花朵花蕊用工笔描摹。

赵孟坚《水仙卷》

赵孟坚《水仙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赵孟坚的《水仙图卷》,此类画水仙长卷存世有数本,学界尚存歧见,然多可见其运笔细致、构图繁复之共通特色,在叶片周围皆以细线勾勒轮廓,再于叶脉两侧烘染墨色。水仙花的画法也能见到延续墨梅技法,藉晕染表现花朵的多样姿态。此类水墨花卉技法,可视为南宋墨戏的新成就。以视觉效果而言,赵孟坚更强调画面上水墨的运用表现,展现丰富的变化型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坚的《水仙图卷》局部

明代水仙画:淋漓洒脱的写意

明代是中国花鸟画的变革期,笔墨开始趋向于简洁清润,墨色也开始淋漓洒脱,更加写意,带有一种即兴写生创作的韵味。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淳被誉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创始人,在花鸟画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年时的陈淳画风由之前的工整秀丽逐渐转变为疏简奔放。《水仙图》就是这种转变的代表,陈淳笔下淡墨双勾的水仙有着清雅之态,花蕊以重墨点染,叶片直直地上扬,一改之前水仙的柔媚,很有气势。并有五言诗“环佩飘然至,群推洛浦仙,微尘真不染,幽韵自生怜”。此外,《水仙图》也综合运用了诗书画的结合和水墨写意的技法。

陈淳《水仙图》

陈淳《梅花水仙图》

明代陈洪绶虽少时师承蓝瑛,在水仙这一题材风格上则推崇赵孟坚,但在其三十岁左右所绘的《水仙灵石图》中,已有鲜明的陈氏风格。图中一立石崛起,其后有水仙一株,石边野草数丛。水仙与立石高度相近,挺立高大,不似别家水仙低矮丛生的姿态。水仙造型忠实于自然,花朵盛开者饱满,未开者浑圆,枯叶部分色彩过渡自然。此幅《水仙灵石图》题诗曰:“此华韵清冷,开与梅花俱。却如孤性客,喜与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绶”。

陈洪绶《水仙灵石图》

陈洪绶差不多同时期创作的《水仙湖石图》,水仙和山石的变形更为抽象,用笔转折流畅,水仙清刚婀娜,寓妩媚於古拙。

陈洪绶《水仙湖石图》

水仙也是“明四家”的绘画题材之一。以工细著称的仇英著名的《水仙腊梅图》中,顶端一枝腊梅折斜而下,十数朵花,姿态各异,水仙叶子以勾勒填色法绘制,墨色润泽。该画右下角有题识:明嘉靖丁未仲冬仇英实父为墨林制。这里提到的墨林为项子京,即项墨林,他是明代唯一收藏家,且擅绘事,与仇英关系密切。

仇英《水仙腊梅图》

唐寅现存扇面作品较多,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此水仙图扇面将三丛水仙置于画面中央,长叶用线顿错有节,气贯始终,水仙花姿态多样,形象逼真。画面兼工带写,设色淡雅。

唐寅水仙扇面

清代水仙画:天然玉质逞风流

有清一代,水仙的种植更加普遍,甚至作为出口花卉远销海外,因而在画家们笔下,水仙的出镜率更高。

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八大山人笔下的水仙,与其他写意花鸟一样受到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用笔较方硬,题材、布局也未脱离前人窠臼,但八大山人最突出的特点“廉”——即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画中风物的精神意趣的手法也贯穿于他绘画的始终。水仙也和一尾鱼、一只鸡、一棵树一样,都可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并处处凸显画家的兀傲之气。

八大山人的水仙图

八大山人的水仙图

石涛也多次以水仙为题材进行创作,关于水墨双钩水仙画法石涛也在一首题画诗中进行了论述,他写:“冰姿雪色奈双钩,淡淡丰神隔水羞。一啸凝脂低粉面,天然玉质逞风流……”石涛的水仙也从早年的工细拘谨到中年的格法兼备,再到晚年挥洒如意地写意。

石涛的水仙图

学石涛、而又自成一派的“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笔下的花鸟画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李鱓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李鱓是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李鱓的水仙图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布衣终身。好游历,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金农花卉册》中金农绘有水仙,以淡墨勾染,不着颜色,清雅可人。题画诗写作:“水仙是世外人,须以奇石作供,薄冰残雪之中乃见精神。口脂眉黛,画时不敢着半点尘土也。”

金农的水仙图

“岁朝清供”题材中的水仙:热闹的点缀

明清时期,水仙作为“岁朝清供”中的重要组成,在文物遗存中有诸多表现。

汪曾祺在曾谈及,“‘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明代张宏的《岁朝图》为张宏六十八岁在友人家除旧迎新之际所作。他以对角线式的构图,绘制了水仙、柏枝、天竹以及友人所藏的哥窑瓷器、青铜花觚等器皿。尤以与“福”谐音的佛手和燃烧的炭盆最引人注目。运笔工致,色彩丰富。鉴藏印有清内府“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古希天子”“嘉庆御览之宝”等。

张宏《岁朝图》

岁朝清供是吴昌硕比较喜欢表现的一种题材,下面这幅作品中,绘梅花、牡丹、兰草、荔枝、灵芝,所蕴含的美好含义,如缶翁所题:神仙贵寿,多子团员。全画洋溢着岁朝时节的喜庆气氛。吴昌硕在绘画的用色时喜欢用浓淡对比明显的颜色,尤其擅长用洋红色。它常常把红、黄、绿等颜色调入到赭石色中,在冲突中取得协调。它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用色上的特点,成为历代写意画家中比较擅长用色的一位。

吴昌硕《岁朝清供》

吴昌硕《岁朝清供》

任伯年 《岁朝图》

清代,无款,《乾隆缂丝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在绘画中,水仙也有多种形态的表现,如清代制作的盆景中,水仙就是重要的题材。史书记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墓道壁画中可以看到侍女捧着一盆结缀果实的小树,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时期,称盆景为“些子景”,即小景致之意。而盆景这一名称始见于明代。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极一时,许多诗人曾题咏盆景,还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艺术。而在清代宫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种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种珍贵材料仿自然景观以人工制作而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这盆“玉海棠式水仙盆景”,金叶玉卉,青玉盆,作海棠花形,四如意云形足,盆内种水仙二丛。以蓝色珐琅为地,镶嵌赭、白、蓝等各色圈纹。水仙金叶,三枝花茎自叶丛中抽出,每枝开三或四朵白水仙。整体像生、洁净清雅,为清早中期内务府造办处作品的特色。

玉海棠式水仙盆景

故宫博物院藏“染牙水仙湖石盆景”,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整株盆景形态雅致。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清代中期的这盆“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下腹又雕叶纹,上嵌绿料并错金线为脉络。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五株染牙叶水仙,雕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心。水仙主题的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宫廷庆帝后寿诞之时, 地方官多有呈进。据《宫中进单》载:“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来京呈进碧玉水仙盆景成对。” 此件很可能即为其一。此盆景风格清雅,玉盆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雕刻业盛期的工艺水平。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清乾隆 碧玉雕佛莲纹嵌玛瑙水仙盆景一对

后妃服饰中的水仙纹样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时期的绣品中,常以水仙图案为饰,还常配以其它纹样,组成各种“吉祥纹样”,吉祥纹样通过象征、借喻、双关、谐音、比拟等曲折的手法,表现一定的吉祥寓意。我国吉祥纹样之始上溯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清代,包括服饰在内的宫廷器物装饰的吉祥纹样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佛教法器、吉祥文字等,类别复杂,形象生动,涵义广博, 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清代宫廷后妃日常闲居时穿用的服装,包括便袍、氅衣、衬衣、马褂、坎肩、袄、斗篷、裙、裤、套裤等。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多件后妃的氅衣中都以水仙作为装饰纹样。氅衣是清宫后妃们的重要便服之一,与中原氅衣相比,传统的对襟变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样式——捻襟右祍,圆领,左右开裾至腋下,并在腋下饰如意云头;直身,身长至足面,穿着时露出旗鞋的高底;袖端阔平,穿用时呈折叠状,袖长及肘,可做挽袖和舒袖两用。清代后妃的氅衣是不能贴身穿用的,必须着于衬衣、便袍的外面以显雍容端庄,并且若非冬日外出,氅衣的外面不再穿用其他服饰。

氅衣的四季穿用可以以棉、夹、缎、纱等为质地,水仙,在清代后妃氅衣纹饰中,常与寿字纹、灵芝等一起共同表达“灵仙祝寿”的主题。水仙纹样以簇水仙花为主,花型端庄,晕色自然,枝叶繁茂。因为水仙是冬季及早春的花种,所以常用做夹棉及皮质为内里的冬季服饰。

黄色缂丝水墨水仙纹上羊皮下灰鼠皮氅衣

品月色缎平金银绣水仙团寿字纹单氅衣

后妃的衬衣形制也沿袭了满族传统服饰的一些基本要素,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式袍服。与氅衣的主要区别是:衬衣左右无开裾,腋下无对称的如意云头。因衬衣两侧不开裾,身长掩足,行走时可遮挡

腿部,所以既可单独穿用,也可在其外套穿氅衣、马褂、坎肩、褂襕等短款或开裾较大的便服。氅衣和衬衣穿用场合比较多,是清宫后妃日常穿用最频繁的便服。

雪青色缎绣水仙花蝶纹棉衬衣

酱色缂丝金银水仙花纹夹衬衣

蓝色缂丝水仙花纹上羊皮下灰鼠皮衬衣

D. 急需六(五)年级的美术说课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1. 《画家介绍》 1
2. 《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 1
3. 《线描花卉》—临摹画 1
4. 《盆栽植物》—线描写生画 2
5. 《盆栽植物》—色彩写生画 2
6. 《瓶花》—综合拓印 2
7. 《纸条工艺》—制作 2
8. 《塑料瓶装饰品》——制作 2
9. 《小挂饰》—制作 2
10. 《椅子》—写生画 1
11. 《静物》—色彩写生画 2
12. 《静物写生》—黑白画 2
13. 《风景》—色彩写生画
14. 《标志》—设计 2
15. 《招贴画》—设计 2
16. 《书籍封面》—设计 2
17. 《布袋木偶》—制作 2

《画家介绍》美术欣赏
第一课时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内容:
《画家介绍》—美术欣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作品欣赏和画家生平简略介绍,使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学习画家为艺术事业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五、课的类型:
欣赏课
六、教学方法和教具:
讲解法、引导法、范画、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利用幻灯、挂图指导学生欣赏:
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教师讲解。
《祖国万岁》—齐白石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画面上盛开着红花的“万年青”傲然挺立,象征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画上的题款“祖国万岁”与“万年青”花组成独特的构图,像三支利箭,劲冲霄汉,用笔简练,含义深远,主题材突出。这幅画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借物抒情”的独特表现手法。
《奔马》—徐悲鸿
《奔马》画面上两匹奔驰着的骏马雄健有力,寄寓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情思。豪放的笔调,饱满多彩的墨色,精确在刻画出奔驰中的骏马,是对力量的赞美、歌颂。是徐悲鸿的得意之作,深为人民群众喜爱。
《秋色有香》—齐白石
《秋色有香》是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荷花吐艳,幽香四溢,数支莲蓬,象征累累硕果,在茂密的荷叶衬托下,一派生意盎然的荷塘景色,跃然纸上。运笔简练,笔墨沉实,色彩润泽。用枝节放洒脱的大写意笔调画荷花,点上精工细描的蜻蜓,是一强烈对比。
《双鸭》是画家李铁夫暮年所画的作品,从画面可看出他善于发现捕捉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把“动与静”的一对矛盾,组成一个直辖市的画面,构思别开生面,充满生活情趣。虽是西洋画法,却明显流露出传统绘画的韵味。正是画家爱国心、民族魂的体现。
让学生自已欣赏《南瓜》、《田横五百士》等绘画作品。
2、向学生画家介绍:
齐白石—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志白,又号寄萍、志萍生、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家本贫农,为生活计,12岁学木工,善雕花。少年时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至27岁才学画,进而学诗、篆刻、兼画肖像等。40岁后多次游历南北各地,近60岁定居北京,因受陈师曾影响,由工笔和小写意转为大写意,近师吴昌硕等,自创一体。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治印善用直刀,挺劲奇肆,自成一派。诗质朴清新,感情真挚,堪称一家。
介绍画家徐悲鸿、高剑父、李铁夫等画家。
3、教师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多以少胜多、借物抒情、虚实藏露、笔墨技法。
教师阐明如何欣赏中国画,启发学生表述自己对每幅画的欣赏体会及评价。
学生自己欣赏课本上的图片,阅读并理解课文上的图片说明。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板书:

九、后记:学生对著名画家的生平的了解兴趣很高,较好的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中国建筑介绍》美术欣赏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内容:
《中国建筑介绍》——美术欣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祖国建筑艺术的欣赏,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建筑设计才能和智慧,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造型特点。
四、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建筑设计才能和智慧。
五、教学教具:
建筑图例、幻灯片、幻灯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是以砖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群体建筑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
2、板书课题:
《中国建筑介绍》——美术欣赏
二、根据课文图例内容,教师边放映幻灯片,边操作边按教材分析内容,逐一讲解。
《天安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象征。
《北京北海公园》—北海位于故宫和景山之西,是一座有8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自金、元、明、清,均为禁苑。金世宗大定十九年,在琼华岛建离宫,将北京汴梁民岳之太湖石移置岛上,并在岛之最高处建广寒殿。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住广寒殿,改名万岁山、太液池,北海、中海、南海合称“三海”。顺治八年拆除广寒殿白色喇嘛塔一座,并在山南坡建永安寺,改名为白塔山。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此时所建。
《万里长城》——公元前215年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为收复失地,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为了在北部设置郡县,从秦始皇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
《中山纪念堂》——始建于1929-1931年,平面呈八角形,重檐宝蓝色琉璃瓦顶,高10余米,外观静穆庄严雄伟,内部宏阔,有可容5000余人的座席,却无一根友柱阻碍视线。堪称我国近代纪念性建筑的一项杰作。
2、引导学生自己欣赏其它建筑。
三、教师小结。
七、板书: 中国建筑介绍
历史:
特点:
八、后记: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较好的把握了教学目的,但由于图片较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白描花卉》临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内容:
《白描花卉》——临摹画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白描花卉画的练习,提高描线的技巧,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在顿挫、提按中画出流畅或凝重的线条,表现出所描绘的对象的质感和量感。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的方法、技巧
五、教学教具:
挂图、幻灯片、放大的花卉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了国画,可知道齐白石的《祖国万岁》是什么画?学习国画最重要的基本功夫是什么?
板书课题:
《白描花卉》——临摹画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是学习“白描花卉”。
讲解“白描”的含义:
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同时指出这节课主要是“临摹”,并讲解其含义:
“临”——是照着原作描画。
“摹”——用薄纸蒙在原作上面描画。
3、教师小结临摹的意义:绘画的临摹主要是指对某一美术作品进行描绘。临摹是学习绘画技巧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学习前人的技法和经验。我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临摹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写生,即所谓“师古人”和“师造化”。在临摹中研究、分析、揣摩画家创作的意图和表现技巧。
4、教师挂出花卉照片挂图,指出这是实物摄影。再挂出教师按花卉照片画成的白描花卉范画让学生对照欣赏,同时启发学生细心观看线条的变化。
三、教师先示范运笔的方法:
通过方向、快慢、顿挫、提按的不同运笔,画出不同的线条。接着将熟宣覆盖在“白描花卉”范画上面,从头画起,边画边讲白描线条的用墨运笔的特点和方法,起笔、收笔、顿笔的各种变化,让学生学习勾勒全过程。
四、学生作业:
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放大的范画进行临摹。
注:在临摹前,一定要仔细分析研究每一根线条的起止及运笔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才能画出原作的效果。
五、教师辅导,告诉学生临摹时不要看一笔临一笔,应理解线描是根据花卉结构、透视变化用笔的。要认真读画,下笔前对每部分的用笔要心中有数,落笔大胆,行笔勾勒时,才能使线条活而不板滞。
六、教师讲评:
1、展出学生的临摹作品,学生自己评讲后,老师鼓励线条画得好的学生作品。
七、板书:
《白描花卉》——临摹画
“临”——是照着原作描画。
“摹”——用薄纸蒙在原作上面描画。
白描——是用墨线勾勒形象而不设色。

八、后记:课前准备充分,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能初步掌握白描花绘的基本技法,特别是用线的把握上有长足的进步。
《盆栽植物》线描写生画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内容:
《盆栽植物》——线描写生画
二、教学目的:
通过盆栽线描写生,断续练习写线的技法,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盆栽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
继续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技巧,用线造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继续掌握白描花卉的写线技巧,用线造型的能力。
五、教学教具:
盆栽摄影作品和以此图为写生对象的线描范画一幅,运笔的示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什么是白描?
运笔的方法讲究些什么?
(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运笔讲究方向、快慢、顿挫、提按等方法画出不同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可用15分钟时间说明线描写生的作用,线描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线描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前课是临摹,而这课是写生,同是学习线描的技巧,只是方法不同。临摹是照本抄写,写生则带有创作成分。写生时首先对写生物象作观察、分析、,理解物象的形体结构特征,根据其特征用不同的线条描绘,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量感。
关键:教学生掌握描线的技巧,用线造型的能力。所谓“应物象形”,就是此理。
2、讲解线描的技法:
教师出示画好的各种线条,让学生欣赏,理解。
教师边示范边小结:(让学生看清楚运笔的全过程)
不同的质感、量感的写生对象,运用不同的笔法去表现。
花朵外形多曲线,花瓣细嫩多汁,用线应流畅圆润。
(用笔稍快,运笔有上、下、左、右、顺、逆的变化)
画花枝用笔多顿挫、逆锋,表现其粗糙挺劲。
三、学生画线练习。(教师指导)
要求学生作各种线条的练习,如方向、快慢、顿挫、提按等。
四、学生作业:
大家看看这些盆花,形态多姿多彩。要画哪一盆呢?确定后选好角度进详细观察、分析,在纸上进行合理的构图,可以作适当的取舍,使花朵、花叶有疏、密、高、低的变化,表现枝干线条要有力,花瓣线条要柔软流畅,勾线要一气呵成。
五、教师辅导:特别注意如何运笔勾勒线条,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先勾?什么地方慢勾?不同的质感如何表现?
六、讲评着重于从学生作品的效果去检查其笔法的正确与错误,使学生学有方向。
七、板书:
《盆栽植物》——线描写生画

八、后记:有了上一节课《白描花卉》的技法基础,学生对线描盆栽植物有一定的绘画兴趣,较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的。
《叶印》实物拓印
第5、6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叶印》——实物拓印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实物拓印,活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学会实物拓印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叶子纹理制出一幅拓印版画作品来。
三、教学重点:
学会实物拓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叶子纹理制出一幅版画。
四、教学难点:
学会实物拓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叶子纹理制出一幅版画。
五、教学教具:
拓印范作两幅、叶子、颜料、底版纸等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启发提问:
“我们前两节课绘画的对象是什么?”(花卉)
“用什么方法表现?”(白描、线描)
“各种花叶的形状是否相同?”(不相同)
“你发现花叶表面有什么?”(叶脉的纹理)
表现的方法是选用纹理清楚的叶子拓印成画。
三、板书课题:
《叶印》——实物拓印
1、讲述新知:叶印是利用植物叶子的脉纹,在叶子上涂上颜色,印在设计好的画面上,——实物拓印版画。
2、叶印是学习利用叶子形状、脉纹,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拓印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设计方法:
1、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构图,如静物、风景或图案
2、画出简单的画稿,包括色彩调子。
3、再先叶子,在叶子上涂色,在画稿上印出来。
3、教师演示实物拓印的制作方法:
教师挂出两幅实物拓印版画,让学生观看,并说明制作方法。
接着教师演示制作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叶子上涂色拓印的基本方法练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4、指导学生欣赏作品,开拓创作思路,第7页上图画面表现的是“瓶花”以红色为底色,桌子是黑色,花瓶用黑色、黄色。插在瓶上的叶子用白色,叶子拓印极为细致,排列有疏密,前后色彩有浓淡变化,近似透明,在红色背景衬托下叶子鲜明突出,并卢黑色桌子组成红、黑、白三色的强烈对比,艺术效果很好。
左图是一幅生动的风景画,广阔的大地上,远处有梯田、小溪、,中景有一片树林,大阳初升,金黄色的朝霞洒满大地,色彩协调统一,画面表现出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色。这幅作品主次分明,构图完整,简洁而有变化。
四、学生作业:
本课要求认真构思,并画好画稿,设想色调,下一节课涂色拓印。
五、教师辅导学生画设计稿。
六、布置学生在下一节课应带备叶子、颜色等拓印用品。
七、板书:
《叶印》——实物拓印
设计方法:
1、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构图,如静物、风景或图案
2、画出简单的画稿,包括色彩调子。
3、再先叶子,在叶子上涂色,在画稿上印出来。
八、后记:课堂学习气氛浓郁,学生能认真的完成课堂作业,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实施。

第二节
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实物制作”版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良好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出示拓印范作及有关的挂图,检查学生准备的用具,检查画稿完成程度,并作评讲,尚未完成画稿的继续起稿。
二、复习:
根据前一节课设计的图稿,指名复述拓印的方法,讲述自己构思的构图、色调。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重点在叶子的涂色及拓印的制作方法。
四、作业展评,先学生自己评述自己作业的构思,再由大家评述其好坏。教师最后作小结。
板书: 《叶印》——实物拓印
设计方法:
1、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构图,如静物、风景或图案
2、画出简单的画稿,包括色彩调子。
3、再先叶子,在叶子上涂色,在画稿上印出来。

后记:
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中,学生能够迅速的掌握实物三印的基本技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部分学生在拓印过程中没有注意好教室的卫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注意。

《瓶花》综合拓印
第七、八课时
一、教学内容:
《瓶花》——综合拓印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把已学过的绘画、拓印及一切美术知识技法作综合运用,制作《瓶花》(综合拓印版画)。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从形象、色彩、材料的肌理、制版、拓印等一系列的表现方法设计画面。
四、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各种所学过的绘画技法去表现物体形象。
五、教学教具:
瓶花、拓印版画、各种花卉资料、示范用品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学习用品。
二、师生共同简要回顾五年内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
中国花鸟画、花卉白描、色彩知识、(色彩个性、色的配合运用)、实物(切面)拓印、纸版画、设计制作等的知识与技法要领,师生共同作简要复述。
板书课题:《瓶花》(综合拓印)
三、讲授新课:
本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以瓶花为题材,创作一幅综合拓印版画。
1、什么叫综合拓印呢?
(就是用各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按构图需要组合在一起制成底版,用色彩拓印出来,再用不同方法的压印补画面之不足,使之取得更佳效果。这一课《瓶花》(综合拓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制的。)
2、出示《瓶花》及另一题材的综合拓印版画,指导学生欣赏。
3、讲解综合拓印的制作方法:利用步骤图讲授。
(1)构思画稿:
瓶花是规定的题材,通过“花”表现什么主题?
(以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的象征手法作启发,如梅花象征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品质,牡丹象征宝贵等;又可通过画面的构成形式表达主题,如教材中的左上图,大红的鲜花组成圆形的主题,表现出团结一心、幸福美满的意念。)
通过欣赏使学生创作思路得到启发启发,理解构思画面必须立意巧妙,主题鲜明。瓶与花,花是主体。必须通过主体的造型,表达主题。
(2)形式美的创造:
第一步:按稿制版,着意选择不同肌理材料,如叶子、钮扣、瓶盖、水果切片、各种线绳、编织物、纸版各类纹理清楚的布料等,制成综合拓印底版。
第二步:拓印。着意处理色调,用色彩语言表达主题,用色要有目的,不能乱用。
一般版画的底色多是深、重的,在拓印前,可将画纸涂上所需要的底色,再进行拓印。
教师示范全过程。
小结:让学生齐读课文,指名读“拓印方法”,对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发问,由教师解答。
四、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本课以瓶花为题材,确定主题,创作画稿,同时考虑材料的选用,色调的设计。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五、评讲:
重在鼓励创新,宣布下一节课任务为制版、拓印,要求学生按画稿考虑需要用什么材料、工具,课后作好准备,在上第二节课时带齐。
第二节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继续前课,完成底版制作,拓印出作品,从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学习工具,检查画稿完成的情况。
二、学生继续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按画稿制版,在进行拓印前要使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听教师重述拓印的顺序,才允许拓印,学生作业时出现的困难,教师必须给予具体指导,多加鼓励。
三、展览学生作业。
指名学生自己评述。
教师小结本课作业情况,鼓励作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七、板书:
瓶花——综合拓印
一、步骤图
二、基本方法:
三、注意事项:

八、后记:
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浓厚,并且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较易掌握,并且注意了教室的卫生。
《花瓶》设计
第9、10课时
一、教学内容:
《花瓶》——设计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知道我国精湛的陶瓷艺术享誉世界,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学习简单的花瓶造型设计及纹样装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花瓶造型设计及纹样装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难点:
花瓶设计方法新颖,有创意及纹样装饰的设计方法。
五、教学教具:
各式花瓶、步骤图、范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组织教学:表扬“综合拓印”版画作业创作有新意的同学。
板书课题:《花瓶》——设计
二、讲授新课:
教师摆出几个花瓶,然后教师提问:
这些花瓶美不美?美在哪里?
指导学生看课文,问:“课本里的花瓶美不美?你认为哪个最美?
教师小结。
三、讲授设计方法。
1、分析花瓶的结构。
指导学生装观察花瓶的图片,理解花瓶由瓶口、瓶颈、瓶身几部分组成。
分析花瓶的基本形:圆柱、圆锥、圆球体几种几何形的大、小及位置不同。
教师作构成演示给学生观察。
2、分析花瓶装饰的规律:
指导学生观察:花瓶用什么纹样装饰?装饰多在什么部位?色彩怎样配置?
教师小结:装饰纹样为连续纹样,也有单独纹样的。
内容有用几何图形、动植物、人物做纹样。
色彩配置:以用最少颜色取得最佳的效果为准则,即是一个底色,纹样也用一个色(也有用三个色)。
3、设计步骤:
按课本的三个步骤,边讲边演示,并出示设计步骤图,重点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如造型设计从结构入手,只要对基本形作大、小、长、短的变化,便可设计出新产品来。还要做到装饰纹样适合,色彩配置美观鲜艳。
四、学生作业。
本课要求完成设计花瓶外形及装饰纹样。为了对称,可用厚纸对折设计一半,剪出来展开,就成两边对称的花瓶,然后把它按在画纸上,用铅笔缘边线圈下花瓶的轮廓线就完成了。接着在花瓶外形之内设计装饰纹样。
五、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创新。
六、小结并布置第二节课要带颜。
七、板书:

八、后记:
第二节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精心细致地用色彩画花瓶装饰纹样。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应带的工具是否齐备。
二、学生继续作业:
指导学生按设计意图在花瓶装饰纹样上填色。填色的基本方法是先涂底色,再涂纹样,注意色彩要饱满,要鲜艳明快。填色时要细心、谨慎。边缘要整齐,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师巡视,及时给学生指出毛病,纠正错误。
四、评讲:
肯定有新意的优秀作业,多加表扬,借以鼓励全班同学。
《纸条工艺》制作
第11课时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内容:
《纸条工艺》——制作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纸条工艺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创造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纸条工艺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设计能力、动手制作的能力等。
四、教学难点:
学习纸条工艺的制作特点。
五、教学教具:
范画、制作用的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范作和民间草编工艺品让学生欣赏,然后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
“纸”有什么用处?(可以印书,可以画画,可以作包装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做什么?”(可作日用品、工艺品等)
教师指出纸的用途很广,这些工艺品是用纸条制成的是作装饰用的本课教大家做一件“纸条工艺”(也叫纸立体造型)
教师讲解纸条工艺制作的知识技巧及制作方法,每环都要示范。
1、设计纸条工艺的造型。纸条工艺用作装饰室内环境较多。
指导学生分析图例的造型设计,提问:“课本里四件作品各选用什么内容?在造型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四件作品所选用的内容分别为两类:一是动物,二是图案纹样。以动物为内容的用夸张的手法强化它的特点。纯装饰的图案纹样,讲究的是对称的法则。
2、纸条的加工。先将白纸切成纸条,学习纸条的“曲”的加工方法:
(1)卷曲:将纸条绕在圆棒上,一手握住纸卷,另一手按同方向转动圆棒,三五转之后,抽出圆棒,纸条更呈优美的卷曲状了。
(2)折曲:有直线折和曲线折两种。
这两种纸条加工法是纸条工艺最基本的加工法。
3、纸条的连接法:
粘贴:用胶水把纸条相应的两处贴合。
插接:在两纸条相应的部位切一切口,插入接好。
4、制作步骤:按课本的步骤讲授。
先有设计构思,画出草稿,再讲制作的步骤:
将物体分成几大部分,用纸条围好。
加上各大部分的结构。
装饰细部。
、完成作品。
三、布置作业。
用纸条制作一件工艺品。
要求:制作时要抓大体,重外形特征,装饰细部要注意统一中有变化,纸条连接要贴牢,形体完整。底纸的颜色要深,才能衬托出浅色的主体。
四、教师着重设计与制作的过程的辅导。
五、评讲:
对有创意性的优秀作业给予表扬。

《塑料瓶装饰品》制作
第12、13课时
一、教学内容:
《塑料瓶装饰品》——制作
二、教学目的:
通过制作塑料瓶装饰品启迪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增强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创造美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设计的新颖性。
五、教学教具:
范品、演示用品、制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展示教师制作的范品给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板书课题:《塑料瓶装饰品》制作,观赏课本。
二、讲授新课:
根据教材作分析,让学生齐读课文。板书:
“想—塑料瓶——美观的装饰品”,讲解设计制作要点:
1、废旧塑料瓶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色彩,柔软、易剪、可弯曲,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制作成别致、美观、有趣的装饰品,给学生观赏教师范品及学生作品,增加感性认识。
2、根据塑料瓶的材质,结合自己的想象,确定装饰物的造型以及加添什么内容,要避免仿制,力求创新。
3、制作的基本方法:讲、演结合。
材料选择。
按装饰品的材料切成若干基本形。
局部加工制作。
加添有关的装饰品,安装整理完成。

热点内容
太空泥郁金香 发布:2025-02-08 02:07:19 浏览:479
药用兰花太 发布:2025-02-08 02:03:32 浏览:916
秋石牡丹 发布:2025-02-08 01:56:03 浏览:149
西兰花猪心 发布:2025-02-08 01:56:03 浏览:609
梅花五年级上册音乐 发布:2025-02-08 01:56:03 浏览:745
吉祥鸟绿植 发布:2025-02-08 01:55:26 浏览:499
百合惩罚play文 发布:2025-02-08 01:41:14 浏览:438
青州新生花卉 发布:2025-02-08 01:30:32 浏览:258
你有七夕礼物吗 发布:2025-02-08 01:30:22 浏览:535
世界上每一朵悲伤的云好看吗 发布:2025-02-08 01:26:29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