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芦苇方法
Ⅰ 芦苇怎样种植的
芦荟是热带植物,它的最大缺点是生性畏寒。但除了怕冷外,算是生殖力旺盛、很不娇气的植物。只要不让它遭受霜雪,平时浇点水,偶而施点肥,成活率就很高。因此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种植。
土壤和肥料
理想的芦荟种植土是以沼泽土和沙为主,加入腐叶土、草灰、贝壳片即可。粘土不利于排水,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话,平时根本就不需肥料。
浇水
种植芦荟,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则会使药效成分变淡,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根部溃烂。
春天一般都是每隔5天浇一次水;炎夏之时,每天当太阳下山后浇一次水;秋天的浇水方法与春天相同;冬天芦荟几乎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只要将表面的土壤浇湿即可。
过冬法
芦荟安全越冬温度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叶子里的水分很快会被冻结。到了这时候,便是它的生命终结之时。
1.简易过冬法
种在花盆里。进入11月以后,应尽量将花盆移到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
2.干燥过冬法
进入11月份就要控制水分供给量,让泥土保持干燥。待泥土完全干燥后,将芦荟拔出花盆,拂去上面的泥土,用大纸袋包好,放于屋内不占空间的地方。到来年4月份,移植到新的土壤中,就会像以往一样茁壮成长。
3.利用塑料薄膜或简易的木造温室
塑料薄膜温室的保温性能绝佳,但是白天阳光充足时,室内的气温有时会上升到30摄氏度左右,所以要打开门窗让它通风;夜晚气温下降前要关好门窗,不要让热度流走。
简易的木造温室同样也有昼夜温差过大这一毛病,所以要采取相同的方法。在花盆与花盆之间塞些落叶或发泡性苯乙烯也是降低温差的一种办法。进入3月份以后,白天可以去除遮蔽物以降低白天与夜晚的温差。
开花
芦荟不开花的原因有两点:①日照不足;②长时间没有更换花盆。若打算让芦荟今年开花,在5月份就应实行插枝,夏季让它充分照射阳光。每隔10天左右就加些油垢、鸡粪、米糠之类的磷酸肥料。进入11月份时别染上寒气,年末一定会开花。开花株必须:①茎部直径在2.5公分以上;②株长40公分以上,而且根部健全生长。
本部分简介家庭盆栽、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
Ⅱ 芦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芦苇怎么养
芦苇的成活率是不高,因为,芦苇植株体内的淀粉含量低,可供养分不足,所以成活率相对低下。
不过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
依我这几年的工程经验,提几点意见:
1、取苗季节。要在芦苇已经木质化以后取苗,这样,它的侧芽就萌发得比较迅速,成活率高。也可以用芦苇根直接繁殖,但是,这种在生长季节的芦苇根,在污水中生长不怎么好。
2、取苗方式。芦苇取苗后,去掉顶端叶片,保留至30cm就可以了。其根部,保留10-15cm的根茎,这样,它地下部分潜伏芽多,成活返青快。
3、假植。可以在素砂或沙壤中假植,等其恢复后再移栽。
以上是我工程用时总结出来的,成活率如果能够达到70%以上,就算比较高了。当然,如果你施工的地方全部是沙就另当别论。记得阿甘说他在宁波栽植,全部种在沙子里面,成活率9成以上。
Ⅲ 芦苇盆栽养殖法,越详细越好!
芦荟种植
土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
温度
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5℃,湿度为45—5%。
水: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日照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十天半个月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肥:肥料对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蛆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繁殖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加强肥水管理,施用保护剂等来预防病害发生。当病害已发生则可辅以化学防治来控制和防止病害发展蔓延,但此时病斑一般不能消除,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 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芦荟的种植方法
芦荟本是热带植物,生性畏寒。但也是好种易活的植物。当然,要使芦荟长得快,繁殖多,必须根据芦荟的特点,精心培植。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的生长不良。
芦荟怕寒冷。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在5℃左右停止生长,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利用大棚保温栽培将解决北方地区大面积栽种芦荟的越冬问题。
芦荟和所有植物一样,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芦荟在15℃~35℃左右生长最快,我国3~10月份,大部分地区都符合这个温度。这期间要加强管理,多次松土除草,可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转化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快速健康成长。 适时浇水是炎热夏季特别要注意的。芦荟喜光耐热,但在夏季温度高、降水少时也要防止干旱,适当地浇水可获得更高的产量。浇水造成不能过量,一般5~10天浇一次即可。生长旺盛期土壤中养分不断被株体吸收,如 及时追肥就会影响芦荟生长。有机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芦荟生长受了影响后再施肥,这样就来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过多,不要沾污叶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冲洗。种植三年左右的芦荟就可采摘了。三年以上的叶子药用价值更高。采叶时一般要从植株下部开始,成熟的叶片顺热肃下,不要伤害植株,并昼保持中体完整。因芦荟叶中水分占96%以上。破损的叶体中的汁液流出,对其营养是个损失。另外破损的叶子也不易保存,还会影响其它叶片存放。
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浇水,可采取喷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较干燥也没有关系,否则很容易烂根。秋冬季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注意尽量让芦荟多见阳光。室内盆栽芦荟可以放到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果温度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点以后,3下午点以前进行日晒. 家庭怎样种芦荟
芦荟可以采叶挤汁擦脸,以供皮肢白皙,减少雀斑、青春痘。也可做家庭常备药物,遇有跌打损伤,生疮长
疖,作为清热解毒消炎药,一般人则把它当作花卉栽培,如何栽培管理呢?首先要知道它的生长习性和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
芦荟原产于热带沙漠,因此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 喜热畏寒:它适宜生长温度在20℃左右,低于零度即会受冻,10℃左右生长近于停顿,因此在温州冬
天最好种在暖棚中,种在盆中的冬天要放在朝南避风向阳处或室内,减少冻害。
二、 土壤疏松:最好是沙性土,如是粘性黄泥,宜加入一半砂子,促进疏松透气,有利排水。
三、 抗旱忌湿:沙漠中很少有水,因此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掘起后在太阳下晒几天也不会干枯,所
以不浇少浇水影响不大,但土中积水,往往烂根淹死。
四、 喜欢阳光:沙漠中几乎没有阴雨天,终日在强烈阳光下。种植地段应能晒到太阳,如长期放在不见天日
之处,生长细小瘦弱。
Ⅳ 芦苇的栽植方法和养护
芦苇的栽植方法和养护:
一、芦苇适合什么样环境
芦苇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繁殖能力非常强,在各种水源丰富的空旷地带能迅速生长,在短期内就可以形成连片的芦苇。芦苇生长的环境不同,其长势也不尽相同。芦苇多生长在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8.5之间,质地粘重的沼泽、盐碱或中性土壤上。芦苇的生长也离不开充裕的光照时间。
Ⅳ 芦苇的种植方法
芦苇主要生长在浅水中或低湿地。
芦苇栽植技术:在每年气温平均在15℃-30℃前生长期,取当年专粗壮芦苇杆作幼苗,属从根部割下,选高度在30厘米以上的。而后将整平的土地灌上水,水层在5-12厘米左右。再将采取的幼苗下部插入土中10厘米以上,要注意两个务必:至少有一个叶节插入土中;务必要使芦苇幼苗上部露出水面。
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状茎,一旦条件适宜,可发育成新枝。同时芦苇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
芦苇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Ⅵ 摘了没开花的芦苇怎么养到开花
芦苇插水里养,一般很难开花。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回中,以根状茎答繁殖为主。芦苇根状茎,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
一般芦苇根状茎有很强的生命力,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因此,若盆栽芦苇,可将其根状茎直接埋入盆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