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广州国粹绿植批发

广州国粹绿植批发

发布时间: 2023-08-09 23:19:15

⑴ 墨兰的植物学史

墨兰在中国作为观赏栽培植物起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依据唐代中期丞相张九龄的诗来推测。张九龄《感遇·其十》为张归隐回乡(广东始兴)时所作。其诗曰:“……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白去在南山,日慕长太息。”这诗中所提到的南山即张氏的家乡始兴南山(在今广东邵关市东南郊一带)。据《广东通志·曲江古迹》载:“张丞相园在城南南山下。”这一带历来产墨兰,从“馨香岁欲晚”句看,很像是写墨兰。以此推测唐时广东已开始栽培观赏墨兰了。但凭一两句诗还不能确证。况且张氏作为一位归隐的官宦诗人,其写诗言兰多半是像屈原那样以香草喻其操守、德行和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情愫,不一定实写什么兰。
另一种说法是依据南宋末期越时庚《金漳兰谱》中对几种兰的描述来推测。其“吴兰”条曰:“色深紫,有十五萼,干紫英红,得所养则歧而生,至有二十萼。花头差大,色映人目,如翔鸾翥凤,千态万状。叶则高大刚毅劲节,苍然可爱。”类似的品种还有陈梦良、潘花、赵十四、何兰,均开紫色花,《金漳兰谱》在后文把这类花统称为紫花。吴应祥、吴汉珠编著的《兰花》第77页中称“宋代《金漳兰谱》”的紫兰多指今之墨兰。除心启、吉占和编著的《中国兰花全书》第90页墨兰条内也称:“墨兰又称报岁兰,也是中国传统观赏的兰花,早在南宋就有品种的记载。”金漳位于闽南,此地历来盛产墨兰,以上说法不无道理。可惜《金漳兰谱》对各种兰只有简单的文字描述,没有图谱,原种已失传,其文字也没出现墨兰、报岁兰等词,而统称为紫兰。只凭花深紫色,于紫英红,叶则高大等语很难予以确认,因当地所产的某些大叶建兰、大叶寒兰的植物形态也有类此的。尽管如此,古之某些紫兰即为今之墨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同样没有图谱只有品种植物形态的文字描述,写得更为具体更为贴近墨兰的,应是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中的《广东通志》卷52。该卷《花》的栏目里就有“兰生于幽谷,叶阔而韧,长一二尺,四时常青。茎紫节赤,高四五尺乃开花,花下黄中有紫点”的描述。这部分内容采自《广东通志》的《罗浮志》,罗浮山在广州东面,古今盛产墨兰已为人所共知,“茎紫节赤,高四五尺乃开花”,这显然是墨兰,其他中国兰花难见此种植物形状。直接以“墨兰” 为称谓记载这种兰的兰花典籍,应是清末南海佛山人区金策的《岭海兰言》。该书把墨兰分为“白墨兰种” 和“黑墨兰种”两大类共19种。其“白墨兰种” 中罗列的品种有企甲白墨素、柳叶白墨素、玉版自墨素、硬剑白墨素、软剑白墨素、短剑白墨素、绿墨素和金丝白墨共8种。其“黑墨兰种” 中罗列品种有直剑香墨、直剑小墨、柳剑小墨、扭剑墨、新山墨、长剑榜墨、短剑榜墨(榜墨即秋天开花的秋榜。古时科举考试于秋天放榜传喜讯,此花秋天开,故有此名)、泥金素、金边墨、黄金塔、朱砂墨共11种。作者在此项后面还提到球墨、铁面冰心(即白舌球墨)、紫凤尾3种,但从其描述看,应属当今兰花分类的金棱边(小蜜蜂兰)类,不属墨兰。这么多的墨兰品种,可见清末广东玩墨兰之风已盛。
墨兰的栽培赏玩史,纵观史实,可将其大抵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清中期以前,是墨兰栽培赏玩的滥觞期。这个时期墨兰多只在产墨兰区中的少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中栽培赏玩,传播未广,但已被认为是高雅之花,其文化内涵已被溶入中华的丰厚的兰文化之中。
第二时期,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墨兰栽培赏玩的初盛期。据《岭海兰言》载,当时可举出的兰国,如“大良澹同,以艺兰著名,盆至盈千,种几满百,罗尚书之别墅也”,“四会苏圃,姜桂之园,兰花最盛”;“佛山沙坑周爱日同,亦知名”;“省垣以艺兰称者,有任老三,忘其名,家居河南(即今广州市海珠区),号为兰薮。殁后佳种数百盆,其妾分散售卖,得千金有余”。可见当时大型兰园已出现于珠江三角洲各地,这些兰同多为种墨兰,而兰价也不低,“兰一盆而过十菖,贵者价至百余金”。传说中还有安徽茶叶商人以闽产的墨兰作为礼品,以投广东茶叶商人之所好。即今之徽州墨,为今日之墨兰传统品种。据潮汕地方志载,当时的潮汕大官僚方耀(普宁洪阳人)还曾以大型软剑白墨素进贡慈禧太后。可见此时期中国墨兰已进入栽培赏玩的初盛期。
第三时期,民国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墨兰栽培赏玩在中国大陆的部分失传和在中国台湾省的勃兴期。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墨兰的栽培与赏玩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建国初期,喜爱兰花的朱德委员长多次到粤、闽,工余也关心各地的兰花,在他的倡议下于1958年在广州解放北路建起了闹市中的兰花公园——广州兰圃,广泛收集各种兰花,其中有不少为传统墨兰品种,对广东墨兰甚有推动作用,直至今天,广州兰圃还成为游人休憩和赏兰的好去处,但随之而来的三年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批判封资修等,墨兰业也同其他花卉业一样,备受摧残,其中部分品种因此而失传或濒于失传。而这时我国的台湾省却在早年日本某些兰花爱好者的影响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以其盛产墨兰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墨兰的栽培赏玩与贸易在那里得到了勃兴。其勃兴过程可分几个阶段:
一是勃兴的酝酿期。20世纪60年代前,台湾本来就是盛产墨兰的省份,加之与相邻的福建省来往频繁(福建省是个栽培赏玩墨兰历史悠久的省份),对台湾玩墨兰早有影响,其中有些墨兰品种也是从福建传过去的。此外,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日本的兰花爱好者来台湾购买兰花,刺激了台湾的兰业(包括墨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着台湾墨兰的勃发。
二是墨兰线艺的兴起期。线艺兰始于日本,早在200年前,日本就出现了线艺兰热。当时的第一个线艺兰品种叫加冶屋(铁匠的家之意),是由一铁匠栽培出来的,是一个建兰品种。到1904年,日本人大河内丰吉先生在其服务的台湾三义车站(今之三义站)前竹林里发现了一株有深绀帽子,白中斑线之墨兰(即台湾人所说的报岁兰)。当时兰界一致认为此兰无论在叶姿和线艺的变化上比日本以往的建兰线艺要好得多,当即以300元(相当于大河内丰吉先生三四年的工资)在台北售出。此兰后来传入日本,命名为“真鹤”。此后即在台湾兴起墨兰的线艺兰热,各种线艺墨兰纷纷被发掘出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半个世纪后。1957年分别在台湾省花莲县凤林加黑洞发现了金玉满堂(罗阿桶发现,周德宜命名),这两种线艺墨兰艺向变化丰富,直至出现金玉满堂冠、龙凤冠、将台湾的线艺墨兰热推向高潮,为墨兰的赏玩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三是墨兰达摩的勃兴期。到了1973年,台湾人又在花莲山区达摩祖庙旁发现了一种株型矮小,叶片肥阔有肉且有皱皮,叶尾钝圆的线艺墨兰。这种兰容易栽培,且叶艺变化无穷,本身自成一个系列,一时风靡台港澳乃至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最高艺向者售价达到兰花单株售价的最高位,约为人民币的100万-200万元。在达摩兰的带动下,1974年又发现了文山佳龙等叶姿行龙劲健的新品种,随后又有矮种天、九枝、五枝等出现,又为墨兰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四是墨兰奇花系列的兴起。其起动品种为大屯麒麟。该种于1977年由郭俊成发现于台湾省大屯山。其花形大,异于一般兰花,为巢式奇瓣,主副瓣双层多瓣,第一层为柳叶瓣,第二层为水仙瓣;唇瓣则双层三裂,卷舌带鲜红点。同类奇花还有四74年发现的玉狮子、1979年发现的馥翠、1980年发现的国香牡丹,并称为台湾墨兰四大奇花。同期兴起的还有墨兰蝶花类,如文山奇蝶、文汉奇蝶、乾坤蝶、华光蝶等等。
五是墨兰色花系列、瓣型花系列的发掘。墨兰普通花以色、以瓣型见长者也可成为赏点。1963年发现1982年登录的,由彭双松先生命名的墨兰桃姬(红花系列的代表),以其花色鲜明,粉红娇艳,叶姿潇洒文雅而见爱。在桃姬的带动下又出现樱姬、凤凰、阳明锦、新娘、喇叭姬等墨兰,一时形成墨兰红花系列。中国人以红为喜庆的表现,而此类花又在春节前后开花,可形成卖点也热了起来。瓣型花则出现了清荷、龙梅、十八娇梅、彩龙等等。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省的墨兰已形成多赏点的空前热闹局面,加之出口日本、韩同,其贸易额也大增。最盛期台湾省全岛养兰户超过20万户,养兰的技术也随着该省农业的精致化而日益精进,兰苗、植料、盆具、肥料、农药、棚架、喷雾器、遮光网、乃至报警器、防盗网、狼狗看守等有关养兰的用品、物品,一应俱全,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兰花产业。各地的兰协组织、兰展会也令人眼花缭乱。此乃台湾省墨兰的勃兴期。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在大陆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海峡两岸交往突现频繁。在两岸兰家的互动下,出现了中国墨兰的全方位发展期。大陆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各种健康的国粹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墨兰又开始在其栽培历史悠久的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各地热了起来。台湾省的兰家、兰商纷至沓来,他们发现台湾地方小,各种兰花资源已被开发得差不多;而大陆幅员辽阔,墨兰产地的大部分墨兰品种资源和消费市场还未获开发,这里既有兰机又有商机。他们带来了墨兰的新品种,以及开发墨兰市场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的育兰技术。仅几年就在广东、广西、福建掀起了觅兰、育兰的热潮。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为龙头,在一二十年来先后开发出墨兰奇花一神州奇、飘逸、佛手、珠海渔女等拳头品种,以及墨兰水晶系列品种和墨兰银华、白玉素锦等白花叶艺的多艺品种;墨兰的岭南大梅、南海梅、桂荷、南国水仙等瓣型花品种。它们大大丰富了墨兰的园艺品种和品系,并带动了其他墨兰产区如福建、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地的墨兰开发。墨兰的内销及外贸量也随之激增。墨兰不但在产区得到栽培赏玩,即使在我国非产墨兰区的华东、华中、东北、西北均有人赏玩墨兰,并发展到东南亚、东北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华人居住区。墨兰以其极丰富的品种和观赏价值,以其极强的地理适应性走向海内外,而出现墨兰全方位发展的局面。
墨兰可谓栽培赏玩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除融人传统的中国兰花文化,更赏其幽香高洁、秀逸清雅,以其喻德人喻君子喻节操,将其升华为一个文化的符号外,还有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如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画画兰就极少取材于墨兰,而多为取材于建兰、春兰。而近现代由于墨兰产区广东、福建一带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较多,就常有以油画、水彩画、粉画画墨兰者,这在画建兰、春兰中是极少见的。广州、珠江三角洲、潮汕一带的建筑物装饰和木雕也多有以墨兰为图案的。值得一提的是墨兰的兰盆,近二三百年来,由于各地对各品种兰花的栽培不同而形成了各种特色的盆具,如云南、贵州的瓮罐,四川的桶盆,江浙的敞口中矮盆等等。而最具气度、最考究的要数著名民窑佛山石湾窑烧制的墨兰兰盆。这类兰盆款式颇多,多为陶胎、仿釉的彩色敞口大盆。盆身有瓜棱纹的,有多彩色开光堆塑的,有盆口呈荷叶波浪边的;而最大众化的一种是浅绿色的敞口瓜棱盆。这种敞口大盆很适合栽培高大壮旺传统品种的墨兰,置放于岭南园林的亭廊台阁中显得非常大方高雅。

⑵ 求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给你资料自几慢慢写

经济
纺织工业发达。
盛产淡水珍珠,建有中国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场,号称珍珠之乡。
香榧亦为当地特产。

资源
金属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铜、铀、钼、锰、钾。
非金属资源主要有萤石、大理石、石煤、石灰石、磷、高岭土、石墨、地开石、白云石、黄砂等。
植物资源主要有香果树、浙江七子花、杜仲、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兰、凹叶厚朴、天目紫茎、花榈木等。
土特产品主要有板栗、香榧、银杏。

文化与教育
文化上推崇耕读传家,非常重视教育。诸暨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人物
著名历史人物有西施;有王冕、陈洪绶、杨维桢等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有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

饮食
作为绍兴下属县市,饮食习惯与整个绍兴地区类似,比较流行黄酒,霉干菜,臭豆腐等。本地著名的菜式有西施豆腐。

名胜古迹
有西施殿、五泄、小天竺、斗岩、勾乘山、浣纱石、东化城寺塔、边村祠堂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婚姻习俗。
诸暨曾是越国故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可以说诸暨民间婚俗既有中国封建社会大体一致的礼仪定规,又有越地独特的地域色彩。
一、相亲 在诸暨旧时乡村中,男女青年到了十六八岁,甚至有更早的,前辈父母就要为儿女的婚事操心了。但这些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须合“六礼”之仪。(所谓六礼,即: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迎接新娘。)《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曾有这样的记载:婚姻以媒说合,写红笺请于女家,女家以“允帖”答之,其开具生年月日者为“庚帖”,亦曰“日帖”。
诸暨乡问少有专事做媒的人物,人称作媒是“三十六行之外的行当”。但民间又认为做媒是做好事,能成人之美,故而牵线搭桥的人还是不少的。;日书上称媒人为“月老”。乡间俗呼“媒大”,戏称“吃三壶瓶”。解放后又称为“介绍人”。
做媒作伐的人,多数是受人之托去作伐牵线,频频奔忙于男女两家之间。待时机成熟,作媒人就向男女双方讨“庚帖”,又俗称“龙凤帖”,即将男女双方的姓名、籍贯、生辰上,经过媒人,互致两家。尔后请算命先生推命占卜,看两人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若合即成。这桩姻缘佳事就迈出了第一步。
解放之后,这些繁褥的礼数基本革除,城乡间,单位间的男女青年交往日益增多。。但许多青年还有请”介绍人”牵线搭桥,认识恋爱的。在农村双方不甚了解互相情况,还有相亲的过程。所谓相亲,有“看姑娘”与“看人家”两种方式。
“看姑娘”是媒人陪小伙子去女家。双方见面,让男女青年互相看看人品相貌。由女方父亲叔伯或兄弟作陪,通过吃茶闲聊,观察小伙子的言谈举止,了解人品性格修养。新客人来自然要请尝小点心。这可不是一般意义的小点心。如果女方对小伙子满意,必定奉上甜汤圆,这就有祈祝这桩姻缘“团圆”的意味。如若不甚中意,那小点心是什么就说不准了。
“看人家”则是姑娘到男家去作客。一般由女方女眷陪姑娘一起行动。这实际上是对男方家庭经济、住房、环境、邻里关系的一次综合考察,婚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次行动。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观念的改变,姑娘小伙接触越来越多,思想感情交流也日益活跃,如若恋爱,双方早知根知底。昔日“相亲”习俗已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九廿九”的由来

明朝时候,王家井小集市近旁有个叫灌湖的村子,住着一位精明能干的中年汉子。这位汉子整天挑着一副长菜篮,穿东村走西庄去兜售他那从外地批发来的“洋红洋绿引线顶针”或“千张豆腐干”等日用小百货。由于他能说会道,手脚勤快,生意着实勿错。
可是,时间一久,村妇们发觉与这个小货郎搞交易,一不小心会被他的花言巧语所欺蒙,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小货郎来到了杜泥岭下的小山村叫卖吆喝。有个村姑喜滋滋地跑去,乐颠颠地向他买9绞青棉线,每绞3个铜钱。村姑挑好线一一清点。然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人人都疑他贪小便宜,暗中捉弄。今天让我一试。于是村姑豪爽地叫道:“客人唉,9绞线,3个铜钱1绞。那么三九廿九对不对?”她边说边递过去叠成一截的25个铜板。小货郎一听满心喜欢,接过钱数也不数投进了藏铜钱的小竹兜里。走到巷口,村姑一把抓住小货郎的长菜篮,急不可耐地叫怨了,算错数,多给钱了。事实面前小货郎不得不退还了多收的2个铜板。当他退出自认为多收的2个铜钱时,村姑不禁 粲然一笑,郑重其事地说道:不必退了,我是特意试试你的,只给了你25个铜板,还得补你2个呢!因为贪小,你连我给你的钱数也不数,下次还是老实点吧!
自此以后,诸暨民间就以“三九廿九”一语去讥讽斥责那些想贪小利而结果搭错脑筋稀里糊涂的人,直至如今,流传不绝。
乡间的小习俗

诸暨向以文化积淀深厚著称,因而散布于民间的细小习俗,也蕴涵着耕读传家的韵味,虽不见经传,却也绵延不绝,流传至今。今择一二小习俗,以供识赏。
▲每当有亲戚送来一只成鸡(也可以是购买的)准备留下饲养。主妇定会一手提鸡,经自己的胯下绕缠三五圈,两手交替接送。据说如此一缠可免去陌生鸡东窜西钻而走失。
▲为灭鼠,家中引进猫,特别是大猫。不是将猫直接送到家,而是把猫连盛放的曲笼摆在后窗的墙脚下,再从楼上的后窗放下一条绳,缚牢曲笼,再慢慢悬空吊上去,然后提着曲笼,把猫放出来,让其美美的吃一顿。这么越窗而过的猫,就不会逃“娘家”溜西家了。

清明望囡

诸暨民间习俗,女儿新嫁作媳,次年清明,父母亲要担物品探视女儿。一则表示父母爱女情深,二则是为女儿抬抬脸面。
望囡物品相当丰盛,除一些普通的偃月果,团圆果外,有许多石榴果,代代果,其象征子孙繁衍,代代相传;有花轿果,双樱桃果,双头鸳鸯果,则是祝愿夫妻恩爱,白头皆老;有寿桃果,元宝果,是企盼家中老辈身体康健,福寿双全。这些礼果与糖果,炒米糕、荸荠、甘蔗等一起拼成篮头,由父母兄弟挑到女儿家。
随后端午节,娘家又要准备绿豆糕、茶叶蛋、五月桃、端午粽,还有数十把编织精巧的麦草扇去探望女儿。而婆家则将娘家挑来的礼品分赠给左邻右舍、至亲好友,以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真诚问候。

庆生做寿

诸暨风俗中“过生日”和“做寿”是件大事。所谓“过生日”是1岁至30岁的称谓,而50岁之后方可称为“做寿”。
婴儿呱呱坠地,对父母长辈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待到周岁,外婆家挑着衣衫鞋帽、粽子糕点水果和鸡蛋前来探望。主人家将水果鸡蛋糕点、放在小盘中,分赠左邻右舍,客气的邻居则回赠小钱祝贺,俗称“百岁钱”。庆生一为将喜悦之情告诉大家,二为增进邻里间的友好情谊。此后,10岁、20岁时,由外公外婆或舅舅、姑姨送点衣穿鞋袜,聊表庆贺。30岁、40岁由于正值人生事业、家庭发展的黄金时段,一般较忙,生日就忽略了。
到50岁,如果做了外公外婆,女儿女婿会在49岁之年,提来篮头,送上衣衫鞋帽,以示孝心。60岁、70岁的寿庆现在还很流行。另有63岁,有“鲤鱼要过滩”之说,女婿女儿要买一条大鲤鱼送给父母。66岁,女儿要送66块红烧肉给父母,因诸暨古俗中有“六十六,阎王老爷要吃肉”之语。据说,只有女儿敬上这般孝心,老人才能度过命中劫难。
80、90岁的老人,村中称为长寿老人,子孙们当然也乐作庆贺,场面热闹。

热点内容
黑玫瑰嫌疑人 发布:2025-02-05 22:10:22 浏览:715
用柳枝插鲜花 发布:2025-02-05 22:01:26 浏览:889
白玫瑰纹身 发布:2025-02-05 21:57:06 浏览:137
火棘果盆景 发布:2025-02-05 21:56:22 浏览:200
小米鲜花 发布:2025-02-05 21:31:00 浏览:835
西兰花麦片 发布:2025-02-05 21:16:41 浏览:507
鲜花胶吃法 发布:2025-02-05 21:05:47 浏览:429
插花场景 发布:2025-02-05 20:47:11 浏览:330
观察茉莉花的日记 发布:2025-02-05 20:25:42 浏览:28
保鲜花椒用途 发布:2025-02-05 20:22:19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