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盆栽郑
⑴ 盆景杜鹃怎么长成矮霸的
郑先生家里有一个养了好几年的杜鹃盆栽,因为苗株还不大,这几年来一直疏于管理,任由它的枝叶横七竖八的生长,现在他看这棵杜鹃树干已经有点粗了,便想截干修剪一番,上盆做成盆景,最好是矮霸盆景,大家帮忙看一下,这个杜鹃盆栽要想做成矮霸盆景,该怎么截枝好呢?求高手指点!
截干示意图
这样,这个杜鹃就会显得又矮又粗,变成一个迷你型的小矮霸盆景了!就是想要让它的枝条重新长出来,并有一定的造型,那还要花很多年的时间,三五年不长,十年八年的不短,且慢慢玩着吧。
对于郑先生这个杜鹃盆栽,大家认为是简单修剪一下就好呢,还是下狠手截干的好?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⑵ 广东潮阳郑氏主要源起何处
潮阳郑氏来是从河南荥阳到浙江再到福建蒲田至到广东潮阳。到今天在潮阳已生活了三十余代人。潮阳的郑氏大概有四大分岐:一、沙陇神山郑;二金浦郑;三、平湖郑;四、内輋郑。潮阳郑姓有二十四万余人。其中金浦郑的辈序为:朝国真云 道伯子仲 正思肃立 宏文邦世 启奕茂上昌 端修学可则 建相名宜兴 承继迎新命 敦仁树高基。
潮阳郑氏由中原直接南下、或经莆田西来创籍,至今发展成潮阳第2大姓。民间以“一斗油麻”诙谐而形象地比喻郑族子孙如油麻种籽撒到哪里就迅速繁衍。现今潮阳郑姓已达22万多人,分布于24个镇(街道)124个村(居);而繁衍于国内各地另有47万多,海外约16万多,成为泱泱大族(以上据1998年调查)。自宋初、宋末与元初,分由山东、莆田、扬州等处迁徙入潮创籍的主要开基人有:
郑南升,字文振,东汉著名学者郑玄裔孙郑×于宋初入潮,卜居县城,传至南升已100多年了。惟当时“潮阳郑姓最多,其子孙末详孰是”。不过南升毕竟是个突出人物,其墓葬大南山蔗子潭;今大湖神庙(韩愈祭海神处)前仍保存他于绍兴元年(1131)所立的《韩文公祭大湖神文》的碑刻。他与揭阳的郭淑云是朱熹的高足,当年被誉为“朱门高第”、“一郡儒宗”。
郑徽(1086~1151)。世居福建莆田,宋解元,任广南都运使。因金兵逼境,宋室南渡,于宋绍兴元年(1131)前率妻及子朝奉郎郑诚、孙郑宥宦游入潮,祖孙三代落籍潮阳。开始居住县城西门外,后带领全家和侄孙移居深浦(今金浦街道)。他见对岸神山地旷人稀,适宜发展,把已有基础的深浦留给侄孙郑升,举家到隆井都神山(今井都镇)另辟基业。隆井地处海滨,水咸不可食用,他勘探地脉,凿井24眼,使乡民食用水和农田灌溉均得改善,乡民对他非常感激和尊重。
郑升,莆田涵头人,宋进士,任秘书省修书郎,入潮拜见祖伯郑徽,要求让地创业。其祖伯外迁,他在潮阳深浦落籍创基,裔孙再向梅花平原发展。长孙郑良臣,宋进士,任潮州军州事。曾孙郑佐龙,任江西袁州路务使;少时聪敏有奇才,被潮阳陈知县招为孙女婿,就是潮剧《陈太爷选婿》中的主角原型。
郑义,字伯集,世居维扬(今江苏扬州),元朝初年其先祖任岭南宣慰使时来潮阳,后卜居于县城,传至郑义已经5代。因其子女多与皇族联婚,故子孙除分衍本县与邻县外,多徙创河南镇平及江苏南京等地。
纵观入潮郑氏千年族史,确是“一斗油麻”种子,迅速繁衍于潮阳大地;在立地生根之后,又循海岸西进,远涉惠、广、雷、琼等州府,或者浮海南下至南洋诸国、或北上创业于苏淞各埠。
郑族是潮阳向海外拓展的主要一族,这可以从分布海外各地的人口以及部分风云人物得到印证。他们在向外开拓致富后,均在故里建设祠堂与住宅。潮阳祠堂以千计;而作为殷富标帜的私家园林与豪宅如驷马拖车近百套,其中郑族有10套,以及150座祠堂,从这里可以看到郑族向外拓展阵容之鼎盛。现在仅泰国一处的潮阳郑氏裔孙便达8万多人;潮阳境内环龟头海南、北、西三面的郑姓共13万多人,的确令人惊叹这斗油麻的繁殖速度!
http://post..com/f?kz=120189958
http://bbs.zhengshi.org/viewthread.php?tid=13615
⑶ 广州的民风民俗
目前,广州保留较好的民俗民风有广州的茶楼(凉茶)、广州的除夕花市、广州的银龙舟、广州的波罗庙会、盘古王庙等等。下面分别说明这些风土人情的特点:
1、广州的茶楼(凉茶)
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