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甘果盆栽
①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谢谢
余甘子, 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油柑子、庵罗果、牛甘果等。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产新时间: 一月,哪颤二月。生长期1~3年。
余甘子树生长于海拔200至2300米的山地疏林,多见于日照强烈的向阳处,耐旱汪携耐瘠,适应性极强,可在树上挂果保鲜6-8个月之久。 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它超高光防护力与超强抗氧化力,维生素含量更是苹果160倍、柑橘的100倍,具有高效的美白力。
困缓伏中文学名
余甘子
拉丁学名
PhyllanthusemblicaL.
别称
庵摩勒、米含、望果、木波、七察哀喜、噜公膘、油甘子、滇橄榄
② 牛甘果在植物学上的拉丁学名是什么
中文学名:余甘子
拉丁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
余甘果又名牛甘果, 油甘果,因其吃起来“先苦后甜”得名。目前市场上也有野生牛甘果卖和水果型牛甘果两种。与野生牛甘果相比,水果型牛甘果具有果大、肉厚、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而且吃起来更加甘甜爽口。
余甘果,高可达10余米,枝灰褐色。单叶互生,10~23对,排成两列,着生于侧生小枝上,极似羽状复叶,叶线状长椭圆,长2cm,先端圆钝,叶柄短几乎无柄,全缘,叶面浓绿色。单性花同株,花黄色,生于小枝中、下部叶腋,雄花多数,具细长的梗,花被6;雌花少,不具梗,花被6,子房上位,3室。果实扁球形,呈不明显的6棱,黄绿色,直径2~2.5cm,果皮肉质,有酸味,表面光滑有光泽,内果皮硬骨质,种子6枚,褐色。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依类型和地区不同,花期有春开一次,春秋两次花和四季开花几种情况,花期约1~1.5个月,座果率高。一般早熟品种7月成熟,中熟品种8~9月成熟,晚熟品种在10月成熟,二次开花的则翌年2月陆续成熟,但集中成熟期在冬季。大小年不明显。
生长习性
余甘子喜光,耐干旱,忌寒霜,对气温要求高,年均温需达20度、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尤其对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适应性。
分布区涵盖东经70~122、北纬1~29的广大地域;世界分布范围来看,北缘为我国的川、滇、黔交界地区,南缘为印度尼西亚;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80~2300m,具有很强的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
地理分布
原产地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现已经引种到埃及、南非、肯尼亚、古巴、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分布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儋州、海南琼中等地等。
③ 牛甘果有何作用
油甘子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且具有高稳定性和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所含类似SOD活性物质,具有耐热、耐贮藏和小分子透皮性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特性,在果蔬中较为罕见。
油甘果又称牛甘果、余甘果。油甘果营养丰富,每100克鲜果肉含维生素C多达500—1814毫克,还含有16种氨基酸、16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3)牛甘果盆栽扩展阅读:
牛甘果的形态特征
1、生长结果习性
余甘根系发达, 主根有强的穿透性, 能扎入地下4~5m, 耐贫瘠、耐干旱, 能适应瘠薄山地栽培。余甘的分枝力强, 幼年树一年可抽生3~4次枝梢, 而成年树主要抽发春梢和少量的夏、秋梢。枝梢的延伸, 主要靠顶芽向前伸长;在顶芽生长过程中, 枝梢上的腋芽也抽发一次分枝。
余甘的枝梢可分为永久性枝梢和脱落性枝梢, 其开花部位一般都在脱落性小枝上。开花期在立夏前后, 冬季落叶期脱落性花枝逐渐脱落。
余甘根据果实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福建泉州主栽品种以“六月白”、粉甘、扁甘、秋白和蓝丰等为主, 其中早熟品种“六月白”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 中熟品种粉甘、扁甘和秋白等果实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晚熟品种蓝丰在11月成熟。
2、生态习性
余甘抗逆性强, 耐贫瘠与干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红黄壤、沙质壤均可以正常生长。土壤过于肥沃潮湿地带, 余甘反而易表现徒长, 不宜栽植。余甘趋光喜温, 对温度较敏感, 在年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降雨量1000mm地带均可生长, 较高的温度有助于余甘的花芽分化, 促进植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