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石头改造
① 如何制作吸水石假山盆景
制作吸水石假山盆景的步骤:
1、山体轮廓的敲削
当我们在制作一盆山水盆景进行选材时,首先要对石材的顶部轮廓线进行观察,引发构思,反复推
敲,不论硬石、软石,上水石在轮廓线排列起伏不明显时,都要对其进行敲削,使之起伏鲜明,富有
节奏感。
2、截锯与粘合
多数时候,一块石材是不能构成一盆山水盆景完整画面的,因此要进行多块石材组合而形成景
观。而石材一般都是天然未经加工的,因此必须根据景观要求进行对石材的锯截。
3、连接和粘合
锯截石材用切割机或钢锯进行,也可用锤子敲断理平的方式进行。然后再用水泥或水泥兑色,或
其他粘合剂粘接成形。
② 自制石头盆景
通常可以用吸水石和砾石制作石头盆景,这两种石头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用石头制作盆景时需要在石头上打洞,打洞的大小可以根据树木的大小来确定。种植石头盆景时要及时给植株浇水,以防植株缺水叶片出现干枯泛黄的现象。
自制石头盆景的方法
种植石头盆景时要确保植株接受的水分充足,不能使植株根部长期处于干燥的状态,种植过程中还要定期给植株进行修剪,以防植株枝条出现徒长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石头盆景放在庭院中种植,这种环境通风性很好。
③ 山水盆景的石料雕凿加工法是怎样做的
石料经过锯截后,便可以进行雕凿加工。雕凿时,先用平口凿或錾子凿出峰峦丘壑的大轮廊。这一步很重要,影响到整个山石型,最好一气呵成。开始加工时,不要多着意细部,而应重视大形,大形定好后,才可进行细部加工,雕凿皴法。
雕凿松质石料的皴纹,多用尖头锤敲凿,或用钢锯条拉,还可用刀刻。雕凿硬质石料,主要用钢錾或手工锤敲凿。雕凿是松软石材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要求加工后的形态力求自然,虽由人做,却如天生。雕凿常用的工具有小山子、錾子、锯条、雕刀、钢丝钳等。雕凿的步骤一般是先轮廓后皴纹、先大处后小处、先粗凿后细凿。
第一步,轮廓雕凿:轮廓雕凿是决定山形的主要步骤。雕凿时宜先雕主峰,主峰形状确定后再雕其它次要山峰。不同地貌中的山形有着不同的轮廓特征,同一盆景中的山峰形状应符合同一地貌的轮廓特点,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的效果。山峰形状在统一的前提下还要求得变化。因此,同一盆景中各个山峰的形状不能雷同;每个山头的形状都不能对称,左右要有变化;同一座山的山腰线要一面长一面短,坡度要一面陡一面缓;主峰一般不能居中,如确需居中其左右两边应不对称。山形轮廓的雕凿还要做到师法自然,使山形符合自然形态。山峰不能如犬齿般尖锐或如刀山剑树般林立,也不能平齐如截顶,因为这些山形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山腰线也要自然流畅,活泼生动,以烘托山峰的美。山脚底线在盆面上要有明显的凸凹变化,应大弯小曲相结合,呈不规则弯曲,避免呈直线或规则曲线。山的正面形状一般应比侧面和背面雕得细致复杂些,凹凸变化要更强烈。但如果是用于四面观赏的山水盆景,山的背面的美也不容忽视。
第二步,皴纹雕凿:皴纹是山体表面起伏转折及沟谷变化所形成的纹理。在山体外形确定后,应进行山形内部纹理的雕凿,以使山体形象丰满、生动。
不同地貌中的山具有不同的纹理外观,在雕凿时一定要注意皴纹的选用应当与所表现的地貌特点相一致。在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皴法有披麻皴、折带皴、卷云皴、斧劈皴等。
披麻皴:常用来表现不太高的山峦,卷云皴宜表现苍老的山峦。
折带皴:主要表现水成岩山岳,特别是崩断的斜面,其转折的地方就象折带一样。
斧劈皴:状如斧劈刀砍留下的痕迹,适于表现高耸的山峰。披麻皴和卷云皴常用于软石类,折带皴和斧劈皴常用于硬石类。
皴纹的雕凿要繁简适当,太繁则显做作,太简则石面笨拙平庸,内容贫乏。同一盆景内,近山宜繁,远山宜简。同一座山,正面宜繁,侧面、背面宜简。皴纹深度要有变化,主纹深,侧纹浅;山凹处深,山脊上浅。皴纹在石面上分布应是多样化的统一,既有统一的线性特征,又呈变化多端的分布状况。
如果石材原有的自然石面有较好的皴纹,就不须再雕凿,特别是硬石类,自然石面尤为可贵。如斧劈石、千层石断端具有天然的折带皴形态,而英石石面纹理则具有斧劈皴的特征。
第三步,消除痕迹:石料雕凿加工后,应消除人工痕迹,可用砂轮或钢锉打磨,软石类也可用钢丝刷顺皴纹方向刷动,以消除生硬的线棱及凿击时留下的白点等,使旧石面与雕凿后的新石面颜色一致。也可用烟熏、强酸腐蚀等方法消除人工痕迹。
④ 怎么制作出漂亮的附石盆景
附石盆景的制作就分享到这了。看完后,是不是跃跃欲试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吧,赶快出去找石头吧。我是@花房姑娘娟子,点赞,关注,最好是一键三连哦!
⑤ 花盆上面细小的石子是如何粘起来的
,带你玩盆景。
在山水盆景的制作过程中,由于景观表现山石布局以及山石体积的要求,往往需要把几块、十几块乃至数十块较小的石料恰当地粘接在一起,形成浑然一体的独峰和层峦叠峰的群山。
一般说来,山石的粘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把数块形态欠佳的较小石料的上下或少量左右粘接,形成山水盆景中的主蜂和配蜂,这一类多用于近景景观的山水盆景中;
另一类是把具有某种景观的多块石料在同一水平面上粘接在一起,形成一组远山的景观,这一类多与山石的布局以及远景的表现有关。
粘接山石的胶合剂有水泥(灰、白两种)、环氧树脂、307号-1不饱和聚脂树脂。从廉价、使用方便考虑,盆景生产中多采用水泥,并且水泥的标号越高越好。如有人用工业废煤渣作微型盆景,用灰水泥作为胶合剂即可。为了使接缝处接近天然,胶合剂中要混拌与石料颜色相同的颜料,如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铬、氧化钒、墨汁等,切不可用胶质染料,如广告染料之类。
山石在胶接前,先要把石料依所要形成的景观进行搭配、布局,把石料胶接处刷净,用水冲湿,再用备好的胶合剂进行胶接。一般来说,胶接缝线越隐蔽越好。为了接近天然,胶结泥未干时可在接缝处涂撒本石料的石屑。胶合后,先用其它的支撑物给予辅助。化胶在24小时可凝固硬结,水泥夏季半天、冬季1-2天后可搬动。水泥胶合后的3-4小时,可用小刀锯条轻轻刮掉多余或污染石身的水泥,并在接缝处拉出与石料同样的纹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