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与画
『壹』 盆景与中国绘画的关系
中国绘画大多数是风景画,很多时候有盆栽,所以没有什么特定关系
『贰』 为什么说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和活的艺术
中国盆景抄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袭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已经出现。其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既顺于自然之理,又巧夺自然之神功,把优美的自然景物、高山耸秀、密树葱茏,缩影于玲珑的盆中,因此被人们誉为活的艺术品。盆景的美是形与意巧妙结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艺术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所以又被人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盆景的灵魂是诗情画意。盆景创作的精髓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盆景创作的手法是对比、夸张、变化。盆景造型的关键是取材、立意、布局和传神。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这也正是中国盆景的特色。
『叁』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如下:
1、岭南派盆景
以造型形式比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闻名于世。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临水式、悬崖式派局、枯干式、连根式、附石式,还有多于式、双干式、合栽式、丛林式,观花与观果盆景。
『肆』 中国画论在盆景中的运用
山水盆景创作以中国画论为依据。我在盆景教学中搜集了一些中国画论的只言片语,而后又自编了些顺口溜,以供参考。山之体,石为骨,土为肉,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凡画山水最重要的是山水性情(表现作者感情)。
书画之艺,皆需意气而成,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橘者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创意)。先立宾主之位,次立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路需曲折,山要高昂,浅流则岸畔平滩,深涧则陡崖直下(步骤)。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需是奔圆吵薯趋(宾主关系)。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透视关系)。繁不拥塞,简不空虚,繁而不乱,简而存意,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繁简、疏密关系)。
『伍』 盆景艺术与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的异同点
绘画,雕塑,园林是属于室外广泛的设计,而盆景设计是偏室内,手工型的,盆景艺术不仅要求美观,还要颜色的搭配,盆与树的搭配没其他则不需要。
『陆』 美术老师的作业是画一个盆景(难死了)求求你们教我画盆景吧。
盆景一般采用的是先背景(盆景主色的对比色),后主色调就是看盆景是暖色还是冷色,花回可以先画矩形(尽量答使用正方形,注意亮灰暗)或者基础好点直接取型,画中间色(其实简单的话就是花的本色)再加环境色和补色,叶子墨绿里面加红,花杆子一样,下面就是器皿,看是玻璃还是陶瓷的,是玻璃的话就不要管了,在最后的时候用画板上的颜料直接勾勒出瓶颈和瓶底,边上淡淡的打上两笔,玻璃上的色彩不用专门去调,就用画板上剩下的去画(不过不要搅匀了)陶瓷的就简单,话陶瓷加补色,环境色就搞定。
『柒』 安徽文化·徽派版画、篆刻、雕塑与盆景·徽派篆刻
安徽文化·徽派版画、篆刻、雕塑与盆景·徽派篆刻
约与版画进入鼎盛期同时,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也步入一个新境界。徽州人为新境界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发展成为一个在篆刻艺术舞台上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艺术流派,世称“徽派”。需要说明的是,徽派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着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小的流派。
徽派篆刻的鼻祖是何震。他是婺源人,久居南京,性格豪放,曾遍历边塞,饱览北方雄阔的风光。大概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他把行军布阵的原理运用在治印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在何震看来,篆刻并非文人们业余消遣的雕虫小技,而是一项十分庄重的技艺。正是在这种认真态度指导下,他认真钻研汉字的构造原理,提出以六书为准则的篆刻原则,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篆刻向汉印的回归。他法古而不泥古,治印苍润古朴,一洗印坛颓风,后人赞誉他“海内推为第一”。
何震异军突起于印坛后,一时追随者极众,较著名的有苏宣、金光先、吴忠、吴迥、胡正言、程原等。苏宣是歙县人,他的篆刻之学并非全从何震学来。他曾在苏州文彭家教书(文彭系著名画家文征明长子,篆刻极精,力开新风,何震就受到他的影响),因有机会得文彭传授篆法。后来,他又博览秦汉玺印,妙有独得。可以说,他的篆刻很大部分属于自创,但吸收了文彭、何震的一些风格。在当时,人们评他与文、何为“鼎足而三”,因其号泗水,后人又称他的篆学为“泗水派”。他著有《苏氏印谱》四卷。金光先是休宁人,治印虽学自何震,但也不拘泥于何震,曾专攻汉印,很有心得,所治印神韵佳胜。他不仅是篆刻的实践者,还曾下功夫研究篆刻理论,对刀法、字法、章法均有论述,并著有《金一甫印选》。吴忠是歙县人,曾师事何震三十余年,墨守师门传统,可以说是何震最忠实的追随者,著有《鸿栖馆印选》。吴迥亦歙县人,深得何震篆刻精髓,曾受到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高度赞扬,著有《晓采居印谱》。胡正言是休宁人,侨居南京,篆刻师法何震平实一路,运以己意,在豪放上虽赶不上何震,但能以工稳见胜,其风格曾风靡一时,著有《印存初集》《胡氏篆草》《胡氏篆草二集》。程原是歙县人,师法何震,于细朱、满白、烂铜、切玉、盘虬屈曲之文,各臻其妙。其子程朴,也精于篆刻,得何震篆法精微。
在何震风格主宰印坛的时候,也有一些徽州人能别开新面,大大丰富了篆刻艺术。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汪关和朱简。汪关为歙县人,侨居娄东,治印擅长用冲刀,给人一种朴茂雄奇的感觉。他的篆刻布局平稳,章法一丝不苟,摹仿汉印,神形兼备,成为明人远追汉法的直接开创者。他所做边款多署双刀行,隶书,极见功力。他被称为“娄东派”,也有人将他与沈世和、林皋合称为“扬州派”。朱简是休宁人,治印非常强调笔意,运用切刀法刻石,自成面目,达到较高的艺术境地。他还下大力气研究篆刻理论,在广泛搜览的基础上,对前代印章得失以及如何向前人学习问题提出中肯看法。他有感于前人印谱内多伪赝乖谬,花费了十四年时间著成《印品》一书,对玺印考证、章法探讨、真赝辨别、谬误纠正做出详细论述。此外,还著有《菌阁藏印》《印经》,为学篆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参考书籍。他自己的篆印也辑为《修能印谱》。
何震崛起印坛,一时后学如云,其中许多人得其形而不得其意,使篆刻失去了艺术魅力。因而,歙县程邃、江皜臣等人起而力矫其失,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程邃先居南京,明亡后移居扬州,长于金石考证之学,收藏甚富,诗、画造诣都很高。他治印朱文善用大篆,白文精研汉法,章法谨严凝重,字体苍劲豪放,富有笔意。他虽然对何震的篆刻进行过系统研究,并有所借鉴,但在篆刻领域别树一帜,后世多宗之,同乡中师承他的就有巴慰祖、汪肇漋、胡唐、黄吕、黄宗铎、唐燠、程奂轮、程锦波、江德量等人。其中以巴慰祖、胡唐、江肇漋最为有名,人们往往将这三人与程邃合称“歙中四子”,也有的称为“歙派”以标明之。巴慰祖长期浸淫于秦汉古印,曾摹汉印成《四香堂摹印》二卷,《百寿图印谱》一卷,且用心揣摩,心摹手追,深得汉印精髓,章法构思精密,书体古茂挺秀,入于神境。胡唐是巴慰祖的外甥,得巴慰祖亲传。他对秦玺汉印独有妙悟,每治一印,必殚精萃意为之,风格婉约清丽,神妙已入自然之境。汪肇漋篆刻古致,亦深得汉印之精髓。
顺便说明“皖派”篆刻的创始人邓石如受程邃的影响也很大。邓石如是怀宁人,善书法,以小篆及《三公山碑》《禅国山碑》的体势笔意入印,苍劲庄重,流利清新,既吸收了程邃印派的精华,又改变了当时局限于取法秦汉玺印的风气,形成独特的艺术流派,世称“邓派”,后继者有吴熙载、徐三庚等,因都是皖人,故被称为“皖派”。
与程邃一起力矫何震末学之流弊的江皜臣臂力过人,善刻晶玉,行刀自然取势,无凝滞之病,堪称一绝。可惜,玉质坚硬,不易操作,世人又少有江皓臣之臂力,以致绝学难传。
其时尚有吴晋,为休宁人,精于篆、隶书,擅长治印。他先侨居江苏常熟,后又迁居松江。他的篆刻取法何震、苏宣工稳一路,但又不被徽派风格所拘囿,也体现了矫正何震流风之失的努力。
在这些篆刻名家的影响下,一时歙县治印成风,一族之中同出数人亦不少见。如项怀述、项根江、项道玮、项绥德四人俱精擅缪篆与绘画,被誉为“南河四项”。其中项怀述最为驰名,著有《伊蔚斋印谱》《黄山印册》等。
降及晚清,徽州人雅擅治印者仍有不少,黄士陵的成就最为突出。黄士陵是黟县人,擅长书法、绘画,篆刻初学吴熙载,后来取法汉印,间用金文入印,在布局的疏密处理上匠心独运,往往在极险中取得平衡之势,在平实中透出超逸之趣,刀法刚健,堪称前无古人,在浙派和徽派之外另辟蹊径,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再开新天地。
『捌』 盆景被称为活着的艺术,它与别的艺术品有什么差异它本身有什么特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