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扎梅花盆景
需要一架稳定的三脚架和快门线,以增加相机的稳定性,使作品焦点瓷实,具有较高的清晰度。还应该准备合适的背景布,要求平展无折痕,无污迹,色彩淡雅,颜色以白、浅灰、浅蓝、黑等为佳。不宜用颜色过于鲜艳的红色,以免有喧宾夺主之感,绿色由于与大多数植物的叶色接近,也不宜采用。选择背景时还要注意,如果植物是深色的要选择浅色背景,而浅色的植物应选择深色背景,总之,背景的颜色要与主体盆景的颜色有所区别。若没有背景布,还可用干净的白墙做背景,效果也不错。
盆景的最佳拍摄季节因树种而异,观花、观果类盆景应在花期或果实成熟时拍摄;常绿树种宜在生长期拍摄;落叶植物则可在新叶刚长出后或生长季节拍摄;而某些骨架优美的盆景多在落叶后或新芽萌动时拍摄;有些树种的盆景一年四季各有特点,都能拍摄,如石榴盆景春季新叶红晕鲜亮,夏季红花似火,秋季硕果满枝,冬季落叶后,枝干苍劲虬曲,富于变化,拍摄时要注意各个季节的不同特征。拍摄盆景多采用自然光,室内室外皆可进行,以薄云遮日的多云天为佳,此时光线强度适中,反差小,能够表现植物的细部。天气晴朗时拍摄要注意光线的均匀性,避免光线明暗对比过强,否则会造成强光部分曝光过度,阴影部分曝光不足,使亮部发白,暗部发黑,没有中间层次。阴天及小雨天的散射光自然柔和,也可以进行拍摄,但要注意稍微增加一级曝光,以使画面明快。光位可用侧光、侧逆光,尽量少用顺光和闪光灯,否则会使画面发白,缺乏层次。逆光能够很好地表现盆景的轮廓,但其光比过大,会导致主体曝光不足,画面晦暗,不能表现其细节,可用反光板等设备进行补光,并注意不要让阳光照射到镜头上,以免在画面上形成“光晕”。
拍摄前应对盆景做适当修剪整形,剪除影响树形的枝、芽,根据需要在盆面摆上配件、奇石等,用洁净的布将盆擦干净。要根据盆景造型选择拍摄角度,注意左右、前后的位置,既可从正面拍摄,也可从侧面拍摄,甚至从后面拍摄。并注意相机的高低位置,一般来讲,普通的树桩盆景可用平视的角度拍摄,悬崖式盆景则适宜用仰视的角度拍摄,而山水盆景常从俯视的角度拍摄。构图时应根据盆景的造型选择横幅或竖幅,注意盆景的完整性,不光要把植物、山石等主体拍全,还要将盆拍上。
在盆景展览时,作品是不让随意搬动的,应尽量用原有的环境进行拍摄,可用颜色纯净的展板做背景,也可用纯色的布做背景。若光位不适宜拍摄,可等待一段时间再拍摄。
❷ 中国梅花盆景造型有哪些艺术流派
(1)疙瘩梅 主干基部打结或绕圆圈,形似一“疙瘩”,故称疙瘩梅。此种手法在扬州多见。
(2)劈梅 苏州人喜将果梅老树截去上部主干,劈成两半,每一半都带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种,成对上盆。
(3)顺风梅 利用蟠扎手法,将梅桩上所有的枝条扎向同一侧(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时要求平行而不杂乱,且呈迎风状。顺风梅在静态中体现着动态美,扬州多见。
(4)屏风梅 梅桩主干直立,正面宽阔,侧面狭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作弯曲,构成一扁形景冠。从正面看,好像一个屏障,山东、河南多见。
(5)游龙梅 梅桩主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蟠曲弯多在同一平面上,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观赏时只宜从正面观赏,作对称式陈设,安徽多见之。
(6)圆球梅 一般梅桩30厘米定干,定干后再以最粗的侧枝为准,留6~10厘米截顶,另外的枝条都按比例截顶,使整个树冠最后成圆球形,故称圆球梅。此种手法在北京黄土岗一带见之。
(7)花篮梅 形状似花篮,故名。此手法对砧木摧残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较高的制作技术。在北京黄土岗等地区见之。
图12 自然式梅桩造型
直干梅:主干直立,不斜也不弯。
斜干梅:上盆时将主干向一侧倾斜栽植即可得到斜干梅,也可用修剪的方法养成。
曲干梅:将主干扭成不规则的弯,弯不宜过多,1~3弯即可,应力求自然。可在幼树地养时进行制作。
悬崖梅:悬崖梅,犹如蛟龙探海。幼树和已长粗的梅树都可培养。悬崖梅观赏时,应换上千筒盆,并置于略高的几架上。悬崖梅属于自然式的梅桩造型,在我国许多地方可见。
卧干梅:主干倾斜横卧于盆面,倾斜在30°以下,且卧倒的一段至少要占全干长的1/2。卧干梅造型也属于自然式,许多地方多见。
露根梅:树根露出土面形似鹰爪,因而得名。梅桩上盆时,先把盆土上满,然后用水冲浇根部,以后常用竹签剔土。每年换盆时,有意识地把根系上提,几年后,露根可达10厘米。露根梅属自然式造型,许多地方多见之。
垂枝梅:垂枝梅是梅花品种的一个类型,其枝条自然下垂,形成一种优美的树态。
龙游梅:龙游梅也是梅花品种的一个类型,其枝条自然扭曲,好似虬龙,苍劲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