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三台榕盆景

三台榕盆景

发布时间: 2024-12-03 13:39:01

1. 米叶迎春花盆景怕冷吗

淘宝网:盛世鑫毅植物园,经营日本小叶迎春,对节白腊,水腊,黄杨等盆景,价格合专理,多精心栽培。土植属肥料,假山配件(动物人物房屋桥梁等),多肉摆件,园艺器皿等配套齐全。全场满26元包邮,满50元赠送小礼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经过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长期存活,且具有艺术价值。盛世鑫毅植物园的盆景师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种植修剪经验,精心养护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备一定艺术功底。
各种造型,独具一格(直杆式,斜杆式,悬崖式,石夹树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应有尽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饼肥,复合肥,矮壮素等品种齐全)

2. 我国古代盆景有哪几个重大历史飞跃

我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历经三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秦汉时期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园林之美得以展现。东汉至隋朝时期,盆栽兴起,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唐宋时期,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专著如《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爱盆景的人愈来愈多。于是,这一古老珍玩,又焕发出青春。同时,盆景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盆景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1979年至今,先后举办了五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随之,全国很多地区也相继举办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览。盛况空前,通过展览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们认识到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盆景热。我国盆景作为东方艺术珍品,近年来曾多次到国外展览,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赞赏,并多次获奖、为国争誉。
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依历史习俗来分,世人称为“苏、杭、沪、宁、徽、榕、穗、扬”八大家。综观我国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扬派发源地扬州,常用树种有松、柏、桧、榆、黄扬。历史上扬派的盆松以“狮式盆景”最为著名。造型特点为“云片”。叶叶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蓝天中朵朵“云片”。艺术风格上层次分明,严整平稳。
苏派即苏南派,常用树种有雀梅、枫、梅、石榴、黄荆、六月雪等。造型特点为圆片,典型造型特点为三托六台一顶,传统技法为粗扎细剪,以剪为主,以扎为辅。艺术风格上老干虬枝,清秀古雅。
川派发源于四川成都,常用树种有瓶兰花、贴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银杏、梅、垂丝海棠、紫薇、扑地柏、金弹子等。典型造型为“三台五出”。这是一种对云雾多、日照少、树木徒长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造型特点为悬根露爪、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岭南派常用树种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横枝、满天星等。由于岭南地处华南,树体高大,这就决定了其造型特点为大树型,传统技术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点,其艺术风格飘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树种为五针松、罗汉松、黑松、真柏、胡颓子等,造型特点不拘一格,自然式为主。微型盆景传统技法是金属丝缚扎,逐年细剪。在艺术风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畅,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特色的结果。各流派盆景艺术虽风格各异,但都强调意(境)、形(态)、精(神)三要素。在创作方法上都强调艺术夸张和强烈对比,构成虚实、动静、肥瘦、疏密、显隐等多种艺术变化,应物象形,形神兼备。虽一拳之谷,而能蕴千岩之秀,这就为我们创立中州盆景风格提供了构思基础。
从盆景艺术的纵向发展和各流派的横向发展看,都很着重表现诗情画意。正如一位盆景专家所说的那样:“盆景艺术不应该只是一种摆设,它也可以成为给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艺术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远,格调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诗情立意,取画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诗与画的结晶,既饱含诗情,又极富画意。而针对“诗情画意”而言,“诗”、“画”只是辅助手段,是为充分表现“情”和“意”服务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风格的还是“情”和“意”。因此,创立中州盆景风格,应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色上。
(一)历史特色:中州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与之相伴随,中州盆景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特色上讲,中州盆景应具有古老文雅的艺术风格,在制作盆景时应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处中原,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东部平原辽阔。全省面积的56%为平原、河谷、盆地,26%为山地,其余18%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明媚。制作山水盆景时,应突出河南山川平原并举的地理特色,既要有俊秀的山峦,又要有无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联想到中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湿热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自然特色,可制作一种独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现出中州大地上常见的那种旱地、水面、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自然气息浓厚,表现内容丰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观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壮、险、叠、广。
秀:南部的鸡公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有报晓峰,灵山寺等名胜,山下武胜关为古代中原南出湖广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疗养用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壮:中部的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中岳,其山势峻拔,雄伟壮观,山麓处多名胜古迹,有我国最早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宋代八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中外闻名的佛教古刹、中华武术史上少林派的发源地——少林寺。
险: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单面山形态,多悬崖峭壁,十分险要。
叠:南部大别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绵延数百里,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广:中州大地位于华北平原,广阔无垠,一泻千里。此处,山区还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阳盆地、林县盆地和沁阳盆地等,构成一幅宽广美丽的画面。
(三)资源特色:河南属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集亚热带植物和暖温带植物于中州之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以资源特色而论就构成了中州盆景丰富多彩的风格。例如:中州沙区平原的柽柳(三春柳)柔软多娇,俊丽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叶山楂)冠形优美,叶小枝密,分层排布,花果并茂;在山顶或绝壁上常有老干虬枝,沉静古雅的松、柏、榆、槐;由于风蚀或雨水冲刷,形成了悬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树桩;更有一些飘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苍劲挺拔的高大乔木;至于自然流畅、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屡见不鲜。
“取山川来掌上,携天地入壶中”。将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则数尺、小则寸余的盆盎内,概括、凝炼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品,以此作为中州盆景的风格,岂不美哉!
辽阔之中原,丰富之资源,使中州盆景极为丰富多采,加之勤劳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使得盆景这一“高等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

3. 黄桷树自家门口能载吗,有什么风水影响吗

屋后院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湿,喜阳,环境适应能力强。
第一,黄桷树生长速度快,渗透力强。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生长在岩石上的黄桷树,根系比树干要发达2—3倍。在市儿科医院对面堡坎上的一棵黄桷树,它的干径是8厘米,但根径却有134厘米。树高3米,树冠4米,但它的一条侧根却顺着堡坎横着长了16.5米长,超过树冠的4倍。另外,我们还发现黄角树根伸入到溶洞和防空洞的岩石缝隙的深部,长出许许多多须根和分根,有的悬吊在空中长达70厘米,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
古树
第二,黄桷树根还有非常强的吸附力。它的根能够吸附着地表生长,也可以像藤蔓植物一样,缠绕着别的物体茁壮生长。
第三,黄桷树根还具有变异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有时它就将自己的根从圆形长成扁平形。自然地形的空隙是什么形状,它就会变化成什么形状。除此之外,当两棵黄桷树的树根相碰时,它们就会合长成一根较粗的根。当无数的根连在一起时,它们就会长成一个“大树干”,给人们造成是树干的假象。
形态特征
树形: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m,树冠呈扁球形。枝干树皮深褐色,大枝开展。
叶:单叶互生,叶9口状长椭圆形,长10~16cm,端尖,基部圆形,全缘。
花果:隐花果球形。
物候期:全年花果期。
分布产地
黄桷树原产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最多。它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园林应用中适宜栽植于公园湖畔、草坪、河岸边、风景区,孤植或群植造景,提供人们游憩、纳凉的场所,也可用作行道树。 黄桷树是重庆市市树。
共6张
黄角树
应用价值
黄桷树绿化中的作用
黄桷树的许多优点都适应山城的地理特点,所以山城人民将它誉为“市树”。在工矿区、人行道、岩石堡坎、娱乐场和庭院中都栽了大量的黄桷树。在嘉陵江南桥头两边高24米的堡坎上(堡坎修筑成三台,每台宽1米),种了112棵黄角树,使石墙变成了绿墙,不仅绿化了环境,还加固、维护了堡坎。在北碚街上,我们看到有的人家将房屋修建在黄角树下,这样就降低了室内的温度,起到了空调机的作用。在公园里,人们挖开泥土,提高树根位置,形成了孤立的观赏树木。根据黄角树枝条柔软,易盘扎、修剪的特点,人们将它编成了屏风,还培育成了十分别致美观的盆景,参加国内外展出,得到了不少参观者的赞赏。

4. 徽派盆景的艺术境界

在盆景创作中,种种盆景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创作出理想的盆景艺术品。一个成功的盆景作品,必须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总之,是有的之景,托景言志,借景言情。 (一)美的生境生境美是盆景创作必须达到的第一境界。生境美即自然美、生活美;应含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亦即天然图画是也。生境是画境、意境的源泉和前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盆景艺术创作中的反映。为了达到使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盆景的体量、形式、色彩、布局、风格等,只能使自然美增色,而不能压抑和破坏自然美。
l.形质之美主要为植物材料的根、干、枝、叶、花、果的形质美和山石材料的纹理、断面、结构等形质美。如黄山松的主干被累累鳞甲,古趣盎然;珍珠黄杨的细叶圆润如玉,红绿相间;拘杞的鲜果喷红吐朱,胜似玛瑙珠串;杜鹃的花冠如翩翩彩蝶,在枝头寻芳弄香、追嬉闹春;木的根蔸枯态嶙峋、浑如铁铸。石材如砂积石的细密孔穴和芦管结构、斧劈石的直纹竖理、龟纹石的天然皴皱、宣石润白的石质等也非常雅观。
2.色彩之美色彩之美具有感情效果。这是因为色彩的刺激,能使人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从而影响人的感情和情绪。它主要指植物根、干、枝、叶、花、果和山石材料的色彩和光泽。植物如翠竹碧玉般绿秆、红枫燃霞般赤叶、梅花冰肌玉肤般英华、火棘红精赤足般圆果等;山石材料如砚石墨玉般光泽、宣石白玉般肤色、萤石翡翠般绿色等。
3.动声之美主要表现 在植物材料上,如风吹草动,疏声薄影;松树则林涛阵阵,颇有高山旷林野趣。表现 在山水盆景上,则有瀑布飞溅、云雾缭绕。
4.变化之美植物材料,在春天表现为新芽吐绿,一片生机;夏天则叶色鲜浓、花香袭人,给人以日新月异之感;金秋则丹枫似火、银桂飘香、榴果压枝,犹有收获之喜;冬天则梅花傲雪绽放,更具刚毅不屈的精神,催人振奋,叫人上进。表现 在山光水色上则春山秀丽、夏山浓郁、秋山萧疏、冬山枯寂等等。
5.整体之美植物、山石材料,在各自具备的个体美的基础上,将各部分的形态和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山石、植物经艺术加工后进行组景,因此较之于单个或单个之一部分,则表现出更集中、更完善之美,这就是整体美。整体美除了自然美之外,更主要的是生活美。 龙桩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罗汉松树种素材进行造型。整体形象犹如一条游龙,有龙头(罗汉松不作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
龙头的培养:龙头培养与压条繁殖有关。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树,移栽他处。母树经压条时修剪刺激,当年便在基部再发生几个强壮的萌蘖枝。次春又可继续压条,由于多年反复压条作业,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桩头,有时白蚁侵入桩头,咬食木质,到一定时间清除白蚁后则成为舍利桩头,更显苍古。当龙头培养几年后,可在龙头上萌发的萌蘖枝中选择一强壮而较长的萌枝作龙身造型。
龙身造型:先在桩基部旁立一竹竿或木杆,下部插入土内,作为造型支柱。然后将选奸的梅主干(应有2~3米高)作左右S形弯曲(游龙弯),每弯之间
用棕榈叶条扎缚固定,二弯的中间位置也用棕榈叶条将梅干扎缚在支柱上固定,同时在将梅干作S形弯曲时就注意使梅干间隔穿插在枝柱两侧。相邻两弯的宽度视龙身高度而定,一般15~25厘米,下部稍宽,上部稍窄。弯的多少视梅枝长短和需要而定。如需龙身更高而选的梅于不够长,则可在第一年做好的龙身顶部选一饱满芽,并在芽的上方短截,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该芽长出较强的延长干,第二年继续作S弯,以达到所需的高度,这延长干所作的弯的平面一般应与上年弯的平面一致,也可错开一小角度,如错角则为掉弯。和控制花枝多少。
龙身主干在开始放龙爪枝时,龙爪枝一般较细弱,横伸不出去时可用细竹竿横扎在龙身主干上以便支撑龙爪枝。
龙爪枝的设置是两侧对称,而且下部的外伸较长,上部较短,个造型大致为等腰梯形。
龙尾蓄枝:当进行龙身造型时,将龙身主干顶梢攀直,并用棕叶条扎缚枉支柱上,同时将干梢短截,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小主枝,次年将这些枝留4~7厘米进行短截。强度修剪刺激其上再萌发一些枝条,第三年将这些枝留10—15厘米修剪,顶部就形成由许多侧枝组成的比较广的枝群,这就是龙尾。
至此,梅花龙桩盆景造型作业基本告一段落,以后就进入养桩阶段。养桩阶段是一漫长的过程。需十余年或几十年的功夫。一定要达到桩头、主粗壮、皮皴色老时才有观赏价值。在养桩阶段主要的工作址修剪调整姿态,施肥加速生长,复盆促进发根和枝干老苍。修剪
一般在春季花后进行。修剪对调整树势和桩景姿态很有作用。操作时除剪去枯枝、纤弱枝外,对过密枝应疏剪,对强枝应轻剪,较弱枝应重剪。在上下树势方面,应该是上部树势稍强于下部,这样整体树势容易平衡。如果下部树势过强,上部势必衰弱,中、上部枝就容易枯此。出现这种情况,对下部众多的萌蘖枝要么进行压条,要么剪去。梅化施肥在歙县卖花渔村一般在秋末冬初施以猪粪,也可施复合肥(早春)。发芽时最好再施一些人粪尿肥。所谓复盆是指在梅花地栽的情况下根长得很长,小侧根却少,这不但影响以后起桩上盆,而且树势也容易减弱。因此每隔三四年将梅树掘起,修剪一下根系,再换个地方栽下去,这就是复盆。经过复盆,根盘小了,但吸收根增多了,树势在复盆当年可能有些减弱,但很快可以恢复并转强。正式上盆时也容易服盆。
梅花龙桩有低桩、中桩、高桩之分。低桩高度在1米左右,中桩在1米以上,高桩在2米以上。在旧时,龙桩一般都成对制作和出售,每对造型、高低要一致,严格时梅花品种也相同。 三台式盆景的素构‘主要有梅花、圆柏、罗汉松等。现以罗汉松为例谈造型的方法。
罗汉松为罗汉松科常绿乔木,叶条状披针形,有长叶和短叶之分。罗汉松枝干在幼时较柔软,老时则硬。罗汉松造型操作应在秋冬和春中四月以前进行。发芽后,枝干含水分较多,弯曲时容易折断。
三台式盆景主干弯曲二弯半,其枝片为三台。中间为顶台,位置最高,二侧各一台,位置稍低且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造型呈一等腰:角形。每台片的形状基本上为低馒头形、圆头形(顶台)或椭圆形(侧台)。具体操作如下:
用80~150厘米左右高的树苗,粗度在1~3厘米直径斜栽于地(或盆内),为防止在主干弯曲的树干折断,需要主干的一侧(近地一侧)用一根劈得很薄的三层竹篾或一根10号铁丝靠贴于主干(铁丝头插入树干基部土内),然后用麻皮(或塑料包装软带)将竹篾(或铁丝)连同树干缠扎在一起,从基部一直到顶部。然后进行树干弯曲(用游龙弯)。具体做法是先用左手抓住树干基部,使它不能移动,右手把捌千从向右斜卧的一侧慢慢地推弯到相反的方向,使成弓形,立即用麻绳(也可用棕叶条、塑料包装软带——下同)一‘头系在捌干基部,一头系到树干弓弯的上端着力点处,使弓弯固定。第二弯距第一弯大约30厘米,用左手抓住第二弯起点处(第一弯着力点前),使其不能移动,再用右手慢慢地将树头向第一弯的方向攀回,也成弓形,立即用麻绳一头系在第一弯结束处的弯背上,一头系到第二弯结束端的着力点处,以固定弓弯。最后半弯是在眶第二弯15—10厘米处,用左手抓住弯的起点处,右手慢慢地将树干向第二弯的方向推,但此弯不要过大,使树头缓缓斜向上伸即可。也用麻绳如法固定起来。此弯完成后,将上面半弯的树干(梢部)留10—15厘米后剪去顶部(如树干此处有侧枝应尽量保留,仅剪去枝梢)。在第一弯和第二弯的外侧放一主枝向外伸出,并进行水平面S形弯曲或竖平面S形弯,一般弯1弯半。应注意的是第一横出主枝应稍上托些,第二主枝横出时应稍下压些,使两台台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短剪这二主枝的枝梢,并剪去主干上多余的小枝,这样三台式造型基本告一段落。最后用一竹竿穿插在主干二弯之间,并插入树干基部土中,作为支柱,防止因主干细小而变形。开春以后,三
台的口十腋内可发出新侧枝。翌春对这些新枝再留2—3厘米进行短剪或当年夏天就开始进行摘心,促发小枝。这样每台枝片不几年就可形成整齐美观和丰满的台片。
三台式盆景虽不需培养龙头,但也应经10年左右的养桩过程,同时也需“复盆”,目的使主干有一定粗度、弯曲处自然生动,枝干呈现老态。台片经调整、修剪后形成紧凑、丰满、整齐、大小适宜的优美造型。这样再上盆,稍露主要侧根,观赏价值就可提高了。
三台式盆景可以进行改造和变化。例如下面两侧的台片如果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一高一低或者二台片中一台向外伸长些,则三台就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不等边三角形了,于是就产生了动势。又如将树横栽于签筒盆中,并使三台式中第一弯台作顶台,第二台片向斜下伸长作延伸台片,而将原顶台作中台片,则成为悬崖式。再如将三台式中除去最下面一台,则成为旗形树冠,也有较强的动势。如果在三台式主干上多留几个主枝,并做成大小不同的台片,这就成了曲干多台自然式盆景所以三台式盆景是规则式盆景向自然式盆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款式。这在徽派盆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台式盆景一般为中小型,大型很少(圆柏三台式盆景有大型的),可置于几案上欣赏,也可放在阳台上,厅堂内欣赏。它体现出“小中见大”这一盆景主要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特点是主干用螺旋弯,即徽州花农所说的磨盘弯蟠扎,而出枝也都在弯的外侧,枝片虽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一般中小型盆景,主干只2~3弯,邻近弯之间的水平间距15—20厘米或更小。扭旋式常用于梅花、罗汉松、圆柏、紫薇、小n十栀子花等树种的主干造型。
扭旋式主干造型的具体做法是:先在桩苗一侧立一牢固支柱(插入土中),将桩苗基部向支柱方向攀弯,靠在支柱下端,立即用棕榈叶条(或麻皮——下同)将桩苗扎缚在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动,再将桩苗上段斜上绕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扎点支柱反侧上端),又用棕榈叶条将桩苗扎缚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动。还将桩苗上段斜向上绕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扎点处支柱同侧上方),还用棕榈叶条将桩苗扎缚在支柱上,如此而上,直到根据造型需要几弯,扎儿弯,过长之桩苗上殴剪去,促发顶枝。这样扭旋式主干造型便告一段落。
主干扭旋式造型还可以先将主干作S形游龙弯,再将由S形弯曲而形成的竖平面作顺时针或反时针水平旋转,旋转角度90—180度,这样S形各弯都得变形,单一的平面也被打破,从而形成扭旋式造型,然后将各弯主干扎缚在支柱上固定(也需在主干较细时用此法)。
主干弯好之后,将主干顶梢留适当长度后短剪,并在主干各弯的外侧放出主枝。注意上下主枝不要重叠,而且前面主枝(观赏面)应向左或右侧斜出。主枝选定后,主干上其他枝条可剪去。主枝为水平横出或向下作弧弯再伸出,然后作水平或上下S形弯,弯可作1—3弯(一般下部主枝2~3弯, I:部主枝1—2弯)。弯后短截过长枝段,促使剪口以下萌发较强且多个侧枝,侧枝纤摘心或冬春短剪后又发多个小侧枝,如此反复儿年,则成小枝群,即为台片。罗汉松和圆柏的台片不但司‘采取摘心和修剪的力、法来扩展和加密,而且可用细铁丝将侧枝缠绕后弯曲枝条来摆布,使小枝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台片提早形成。已经形成的台片,为了保持姿态,每年应经常摘心和冬春修剪。 徽州花农历史上把上述按一定款式蟠扎、培养成型的树桩盆景如游龙、三台式等视为正款,而将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列为杂桩,也叫野款。所谓杂桩,是因桩景形式多样,又不同于正款桩,所以称杂。所谓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树木形态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树桩盆景。杂桩可以是因失去蟠扎时机而不能蟠扎正款的家育家养树桩,如梅桩、柏桩、罗汉松等进行树冠造型而成,也有到山野选取有欣赏价值的野桩进行树冠造型而成。如榆桩、三角枫桩、紫藤桩、紫薇、黄山松等,还有一些灌木如天竺、虎刺、木绣球、雀舌花(小叶栀子)、杜鹃、贴梗海棠、腊梅等。
杂桩主干一般不进行蟠扎(一些灌木如杜鹃、贴梗海棠等也进行蟠扎)或进行主干高位蟠扎,对主枝、侧枝常进行蟠扎或修剪造型。造型一般是做台片,也有经修剪形成自然:l《枝(如梅花),主枝位置,姿势、高低,台片的形状、大小和多少一般因树造型,因型而定。因此桩景的优劣全凭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造型技能。杂桩款式多种多样,有单台、双台、多台、 自然树冠;有直干、斜干、曲干、悬崖曲干;有一本多干(南天竹)、丛林(虎刺),不一而足。其具体制作仅能举几例说明。
卖花渔村花农在上世纪70年代或以前所作的杂桩(野款)盆景,反映了传统杂桩的制作方法和面貌,不难看出,这就是徽派传统自然式盆景。它和现代自然式盆景相比,不大注意各种对比关
系,而且台片也很粗放,有野味而缺乏韵味。它与以前文人自娱式盆景相比,也缺乏画意。但它毕竟是徽派现代自然式盆景的先驱之一。其实现代徽派自然式盆景就是在传统杂桩、传统三台式和传统文人自娱式盆景的基础上再借鉴国内其他盆景派别的一些技法发展起来的。 微派传统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
山石大都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有单峰、双峰;有峰、峦、丘、麓、谷之状。有的也凿有洞穴、山石上种植虎耳草、菖蒲、藓、蕨之类。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极小游鱼出没。景物虽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5. 中国梅花盆景造型有哪些艺术流派

(1)疙瘩梅:主干基部打结或绕圆圈,形似一“疙瘩”,故称疙瘩梅。此种手法在扬州多见。

(2)劈梅:苏州人喜将果梅老树截去上部主干,劈成两半,每一半都带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种,成对上盆。

(3)顺风梅:利用蟠扎手法,将梅桩上所有的枝条扎向同一侧(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时要求平行而不杂乱,且呈迎风状。顺风梅在静态中体现着动态美,扬州多见。

(4)屏风梅:梅桩主干直立,正面宽阔,侧面狭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作弯曲,构成一扁形景冠。从正面看,好像一个屏障,山东、河南多见。

(5)游龙梅:梅桩主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蟠曲弯多在同一平面上,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观赏时只宜从正面观赏,作对称式陈设,安徽多见之。

(6)圆球梅:一般梅桩30厘米定干,定干后再以最粗的侧枝为准,留6~10厘米截顶,另外的枝条都按比例截顶,使整个树冠最后成圆球形,故称圆球梅。此种手法在北京黄土岗一带见之。

(7)花篮梅:形状似花篮,故名。此手法对砧木摧残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较高的制作技术。在北京黄土岗等地区见之。

花篮梅

(8)古兜梅:梅树芽接后,在接芽成活还未抽芽时,给梅砧上加套一块形状古朴的枯树根(需穿孔)。古兜梅桩给人一种枯木逢春之感。浙江黄岩一带多见之。

(9)三台梅:梅桩主干作2~3个弯曲,上部枝叶分成3片,每片呈半球状,高低交错,层次分明,给人端庄稳重之感。安徽多见之。

(10)滚枝梅:将梅桩各侧枝(包括1年生新枝)盘扎成平弯枝、立弯枝、斜弯枝和回曲枝,形式自然灵活。实验证明,此造型的梅桩着花率较高。四川多见之。

(11)自然式:造型手法以自然剪景为主、蟠扎为辅,自然式梅桩分为直干梅、斜干梅、曲干梅、卧干梅、悬崖梅、露根梅、垂枝梅及龙游梅等8种类型,这8种类型是梅树在自然界中的艺术再现。以武汉为多。

自然式梅桩造型

6. 赞美红薯盆景的诗句

1. 关于红薯的诗句

2. 关于红薯诗句
关于红薯的诗句 1. 关于地瓜的古诗
1、《和陶酬刘柴桑》宋代:苏轼

原文: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译文:红薯与紫芋的芽墙在围墙的四周。山药和紫芽开花时放出类似幽兰的香气,夏天开放不与秋菊争霜。

2、《咏地瓜 其一》清代:徐宗勉

原文:

薯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

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译文:地瓜在这一年登场了,木柴因为没有用而架在田里。何曾以前守护劳王的父亲,在锄地是起了昔日的圣贤。

3、《咏地瓜 其一》清代:黄化鲤

原文:

兽掌龙蹄并有名,匀匀禹甸种初成。

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

译文:和兽掌龙蹄一样有名,在地里均匀的种植。这是从海外传入的植物,现在的功用可以和六谷争。

4、《咏地瓜 其三》清代:黄化鲤

原文:

味比青门食更甘,满园红种及时探。

世间多少奇珍果,无补饔飧也自惭。

译文:味道好像青门吃着却非常甘甜,满园的红色嫩芽探出头来。世间多少奇珍异果在它面前也自惭。

5、《海边耕》清代:洪繻

原文:

拨沙拔茅锄作园,耕时十旬九旬喂。

夏畦冒雨种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

译文:在田地里锄草,耕地的时候是十旬九旬。夏天冒雨种地瓜,秋天的霜把芽都冻死了。
2. 关于红薯的诗歌
和陶酬刘柴桑【宋·苏轼】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宋·苏轼】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红薯打油诗【佚名】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人情颠倒他不颠,自有真情在心间.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若是身价早些贵,今生不怨埋沙碱地瓜【佚名】邻家刨红薯,赠我一篮筐。

豆秸火煨熟,赛板栗绵香。七律·红薯【佚名】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

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

苦难贫穷救命时,香沙充饥立大功。
3. 描写“红薯”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红薯”的诗句有

1.《和陶劝农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岂无良田,膴膴平陆。

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惊踪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饱耆宿。

2.《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年代: 宋 作者: 邵桂子

草菜可食,总名曰疏。

品题有圃,树艺有书。

衡纵町畦,周绕屋庐。

缭以樊垣,经父沟渠。

晨出抱瓮,夕归荷锄。

有蔓必薅,有蝗必驱。

风披雨沐,日暄露濡。

穉甲怒生,嘉苗蔚敷。

芥姜杞菊,韭薤蒜葫。

薇蕨藜藿,瓜瓞匏瓠。

楮鸡桑鹅,箨龙棕鱼。

马齿鹿角,鼠尾虎须。

薯蓣蔓菁,杜蘅蘼芜。

3.《素羹》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4.《游近村》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行历茶冈到药园,却从钓濑入樵村。

半衰半健意萧散,不雨不晴天晏温。

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

参差灯火茆檐晚,童稚相呼正候门。

5.《湖州行》

年代: 清 作者: 魏耕

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

山川迢迢丽村渚,秋城淡淡遮苍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风俗清朴勤桑农。

充肠非独多薯蓣,宴客兼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击壤歌年丰。

今岁野夫四十一,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营斗粟,闾阎挽长弓。

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豪仆强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纵横。

皇天无眼见不及,细民愁困何时终?

安得圣人调玉烛,再似隆庆万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万国来朝大明宫。

6.《秋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白头韭美腌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

却对盘餮三太息,老年一饱费经营。

7.《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8.《昔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9.《采药》

年代: 唐 作者: 王绩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10.《和张簿韵》

年代: 宋 作者: 张嵲

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数。

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

行行望远峰,山村犹几许。

风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

羸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树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满山川,微烟澹村坞。

经过竹篱侧,倦极欣一语。

三钟应昔志,一室固堪处。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为主。

野尽尽茅茨,山田多瘠卤。

菽粟工疗饥,薯蓣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
4. 关于“番薯”的诗句有哪些
1. 《咏红薯》

元代 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2. 《咏红薯》

祁恪林

红薯汤,红薯馍,

没有红薯不能活。

吃得口酸血不稠,

昔日红薯好处多!

3. 《七绝·咏红薯》

不似百芳春绚烂,只和藤叶共云霞。

寒来愿向炉中烤,一捧丹心到汝家。

4. 《咏地瓜》

蔓延垄亩绿峥嵘,

根入泥中系众生。

百卉邀功争宠闹,

薯君务实不求名。

5. 《华夏诗风》咏红薯

——刘福成

红薯一身皆为宝,

非常时期救百姓。

茎块熟生能充饥,

多余想法深加工。

叶蔓人畜均好菜,

干藤余渣再利用。

一年四季赐众生,

祖孙三代承恩情。
5. 赞美红薯的诗词
1、咏地瓜 其一

清代:徐宗勉

薯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译文:

薯种蓣麦登场共有年,栗薪没有用架中田。何曾守护慰劳王父,还记得从前的贤人除草锄抬头。

交错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2、咏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

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

译文:

怎么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无。点满争如收黍稷,藤条抽果你敏捷蒲房屋。

雪一起捣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笋进入厨房。风雨调和战场开辟,人类长饱海东隅。

3、咏地瓜 其一

清代:黄化鲤

兽掌龙蹄并有名,匀匀禹甸种初成。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

译文:野兽掌握龙蹄都有名字,均匀均匀禹甸种初成。从海外传俊,功效而现在六谷争夺。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译文:

番薯在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正义的人不须劳累手指屈曲,将军什么事感慨量沙。

笑很香粳供给天府,喜都山芋唤地瓜。一个从岛角分别种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5、和陶酬刘柴桑

宋代:苏轼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不思马少游。

译文:

红色和紫色芽薯,远插墙四周。而且放幽兰春,不要争霜菊秋。

严冬在瓮盎,磊磊胜利农耕地。淇水上白玉延,能够再次经过这不,不想马少游。

(6)三台榕盆景扩展阅读: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番薯

关于红薯诗句 1. 关于红薯的诗歌
和陶酬刘柴桑【宋·苏轼】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不思马少游。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宋·苏轼】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红薯打油诗【佚名】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人情颠倒他不颠,自有真情在心间.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若是身价早些贵,今生不怨埋沙碱地瓜【佚名】邻家刨红薯,赠我一篮筐。

豆秸火煨熟,赛板栗绵香。七律·红薯【佚名】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

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

苦难贫穷救命时,香沙充饥立大功。
2. 关于“番薯”的诗句有哪些
1. 《咏红薯》

元代 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2. 《咏红薯》

祁恪林

红薯汤,红薯馍,

没有红薯不能活。

吃得口酸血不稠,

昔日红薯好处多!

3. 《七绝·咏红薯》

不似百芳春绚烂,只和藤叶共云霞。

寒来愿向炉中烤,一捧丹心到汝家。

4. 《咏地瓜》

蔓延垄亩绿峥嵘,

根入泥中系众生。

百卉邀功争宠闹,

薯君务实不求名。

5. 《华夏诗风》咏红薯

——刘福成

红薯一身皆为宝,

非常时期救百姓。

茎块熟生能充饥,

多余想法深加工。

叶蔓人畜均好菜,

干藤余渣再利用。

一年四季赐众生,

祖孙三代承恩情。
3. 描写“红薯”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红薯”的诗句有

1.《和陶劝农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岂无良田,膴膴平陆。

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惊踪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饱耆宿。

2.《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年代: 宋 作者: 邵桂子

草菜可食,总名曰疏。

品题有圃,树艺有书。

衡纵町畦,周绕屋庐。

缭以樊垣,经父沟渠。

晨出抱瓮,夕归荷锄。

有蔓必薅,有蝗必驱。

风披雨沐,日暄露濡。

穉甲怒生,嘉苗蔚敷。

芥姜杞菊,韭薤蒜葫。

薇蕨藜藿,瓜瓞匏瓠。

楮鸡桑鹅,箨龙棕鱼。

马齿鹿角,鼠尾虎须。

薯蓣蔓菁,杜蘅蘼芜。

3.《素羹》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4.《游近村》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行历茶冈到药园,却从钓濑入樵村。

半衰半健意萧散,不雨不晴天晏温。

薯蓣傍篱寒引蔓,菖蒲络石瘦生根。

参差灯火茆檐晚,童稚相呼正候门。

5.《湖州行》

年代: 清 作者: 魏耕

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

山川迢迢丽村渚,秋城淡淡遮苍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风俗清朴勤桑农。

充肠非独多薯蓣,宴客兼有锦鲤红。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击壤歌年丰。

今岁野夫四十一,追忆往日真如梦。

腐儒营斗粟,闾阎挽长弓。

盗贼如麻乱捉人,流血谁辨西与东?

又闻大户贪官爵,贿赂渐欲到三公。

豪仆强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纵横。

皇天无眼见不及,细民愁困何时终?

安得圣人调玉烛,再似隆庆万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万国来朝大明宫。

6.《秋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白头韭美腌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

却对盘餮三太息,老年一饱费经营。

7.《过黎君郊居?一作:过黎子云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8.《昔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9.《采药》

年代: 唐 作者: 王绩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10.《和张簿韵》

年代: 宋 作者: 张嵲

平昔志升车,年来但芒屦。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数。

及兹复入山,始觉离乱苦。

行行望远峰,山村犹几许。

风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

羸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树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满山川,微烟澹村坞。

经过竹篱侧,倦极欣一语。

三钟应昔志,一室固堪处。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为主。

野尽尽茅茨,山田多瘠卤。

菽粟工疗饥,薯蓣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从公公莫御。
4. 关于地瓜的古诗
1、《和陶酬刘柴桑》宋代:苏轼

原文: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译文:红薯与紫芋的芽墙在围墙的四周。山药和紫芽开花时放出类似幽兰的香气,夏天开放不与秋菊争霜。

2、《咏地瓜 其一》清代:徐宗勉

原文:

薯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

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译文:地瓜在这一年登场了,木柴因为没有用而架在田里。何曾以前守护劳王的父亲,在锄地是起了昔日的圣贤。

3、《咏地瓜 其一》清代:黄化鲤

原文:

兽掌龙蹄并有名,匀匀禹甸种初成。

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

译文:和兽掌龙蹄一样有名,在地里均匀的种植。这是从海外传入的植物,现在的功用可以和六谷争。

4、《咏地瓜 其三》清代:黄化鲤

原文:

味比青门食更甘,满园红种及时探。

世间多少奇珍果,无补饔飧也自惭。

译文:味道好像青门吃着却非常甘甜,满园的红色嫩芽探出头来。世间多少奇珍异果在它面前也自惭。

5、《海边耕》清代:洪繻

原文:

拨沙拔茅锄作园,耕时十旬九旬喂。

夏畦冒雨种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

译文:在田地里锄草,耕地的时候是十旬九旬。夏天冒雨种地瓜,秋天的霜把芽都冻死了。
5. 赞美红薯的诗词
1、咏地瓜 其一

清代:徐宗勉

薯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译文:

薯种蓣麦登场共有年,栗薪没有用架中田。何曾守护慰劳王父,还记得从前的贤人除草锄抬头。

交错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绵绵。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2、咏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

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

译文:

怎么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无。点满争如收黍稷,藤条抽果你敏捷蒲房屋。

雪一起捣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笋进入厨房。风雨调和战场开辟,人类长饱海东隅。

3、咏地瓜 其一

清代:黄化鲤

兽掌龙蹄并有名,匀匀禹甸种初成。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

译文:野兽掌握龙蹄都有名字,均匀均匀禹甸种初成。从海外传俊,功效而现在六谷争夺。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译文:

番薯在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正义的人不须劳累手指屈曲,将军什么事感慨量沙。

笑很香粳供给天府,喜都山芋唤地瓜。一个从岛角分别种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5、和陶酬刘柴桑

宋代:苏轼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不思马少游。

译文:

红色和紫色芽薯,远插墙四周。而且放幽兰春,不要争霜菊秋。

严冬在瓮盎,磊磊胜利农耕地。淇水上白玉延,能够再次经过这不,不想马少游。

(6)三台榕盆景扩展阅读: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番薯

7. 福建有哪些旅游景点

1、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2007年)

厦门鼓浪屿是福建省著名景点。历史上很多事件都出在这个地方。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通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2、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2007年)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3、福建省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2011年)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4、福建省三明市泰宁风景旅游区(2011年)

泰宁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

5、泉州市清源山景区(2012年)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6、宁德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2012年)

白水洋鸳鸯溪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境内,距福州170公里,宁德101公里,整个景区呈月牙形,总面积66平方公里,溪长36公里,分为白水洋、宜洋、刘公岩、太堡楼、鸳鸯湖五大景区。

7、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2013年)

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位于闽浙边界的福鼎市境内,北邻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州200公里,同三高速及温福铁路穿其脚下而过,交通便利。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濒临东海,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之称。

8、龙岩市古田旅游区(2015年)

福建省龙岩市古田旅游区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2015年经国家批准的。

9、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2015年)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7)三台榕盆景扩展阅读: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南北最长为530千米,东西最宽为480千米。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 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省会为福州。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为全省第一大岛。

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地区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除了海坛岛、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8. 黄桷树的习性,作用,果实

黄桷树原产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最多。它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园林应用中适宜栽植于公园湖畔、草坪、河岸边、风景区,孤植或群植造景,提供人们游憩、纳凉的场所,也可用作行道树。 黄桷树是重庆市市树。
生长特点特性第一,黄桷树生长速度快,渗透力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生长在岩石上的黄桷树,根系比树干要发达2—3倍。在市儿科医院对面堡坎上的一棵黄桷树,它的干径是8厘米,但根径却有134厘米。树高3米,树冠4米,但它的一条侧根却顺着堡坎横着长了16.5米长,超过树冠的4倍。另外,我们还发现黄角树根伸入到溶洞和防空洞的岩石缝隙的深部,长出许许多多须根和分根,有的悬吊在空中长达70厘米,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 第二,黄桷树根还有非常强的吸附力。它的根能够吸附着地表生长,也可以像藤蔓植物一样,缠绕着别的物体茁壮生长。 第三,黄桷树根还具有变异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有时它就将自己的根从圆形长成扁平形。自然地形的空隙是什么形状,它就会变化成什么形状。除此之外,当两棵黄桷树的树根相碰时,它们就会合长成一根较粗的根。当无数的根连在一起时,它们就会长成一个“大树干”,给人们造成是树干的假象。 黄角树黄桷树绿化中的作用由于黄桷树的许多优点都适应山城的地理特点,所以山城人民将它誉为“市树”。在工矿区、人行道、岩石堡坎、娱乐场和庭院中都栽了大量的黄桷树。在嘉陵江南桥头两边高24米的堡坎上(堡坎修筑成三台,每台宽1米),种了112棵黄角树,使石墙变成了绿墙,不仅绿化了环境,还加固、维护了堡坎。在北碚街上,我们看到有的人家将房屋修建在黄角树下,这样就降低了室内的温度,起到了空调机的作用。在公园里,人们挖开泥土,提高树根位置,形成了孤立的观赏树木。根据黄角树枝条柔软,易盘扎、修剪的特点,人们将它编成了屏风,还培育成了十分别致美观的盆景,参加国内外展出,得到了不少参观者的赞赏。
像玉兰花的可以(我小时候常吃),结成圆圆的小果子的不可以(我试过,不好吃!)——摘编自“我是快乐达人”

热点内容
三角樱花抛 发布:2025-01-06 15:16:32 浏览:240
山茶花用羊粪 发布:2025-01-06 15:10:28 浏览:260
梅花得别名 发布:2025-01-06 15:06:59 浏览:939
大鱼海棠杀 发布:2025-01-06 15:03:51 浏览:326
媛媛的花店 发布:2025-01-06 14:57:19 浏览:348
茶花在水里扦插方法 发布:2025-01-06 14:56:41 浏览:145
梅花卡圈 发布:2025-01-06 14:28:37 浏览:59
栀子花迁种 发布:2025-01-06 14:18:20 浏览:896
松树小品盆景 发布:2025-01-06 14:03:43 浏览:617
绿植之父 发布:2025-01-06 14:03:33 浏览: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