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诗人在盆景中

诗人在盆景中

发布时间: 2025-01-12 23:15:32

『壹』 盆景的作品赏析

“其实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本色”这是《盆景》中的诗句。读着这些诗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
盆景,它们与其它景色不同,它们“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错,诗人写得很准确,盆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存活的。同时,诗人又是在写那个动乱的年代,那时,有多少人“受尽了压制和委屈”,在“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
下面,诗人对盆景的描绘,可以说是对那个动乱年代进行揭露的一个缩影:“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
那个畸形的年代,把许多人都变成畸形,变成残废,这不仅是人们的灵魂,也包括人们的肉体,这是多么怵目惊心的图画!
诗人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不是通过对那个畸形年代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对盆景的描绘来实现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去理解诗人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艺术规律,从而使我们得到借鉴和启发。
诗人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的创造,就是“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糅合的,塑造形体。”(《诗论》)
《盆景》这首诗,意象的创造,就正是诗人选择到了与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糅合的东西,从而塑造了形体,很好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贰』 赞美欣赏懂得盆景的人

中国是世界的诗词王国,历代的诗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以凝炼的语言,传神的文字,十分生动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风情韵致,还有不少是吟咏盆景艺术。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纹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品赏山水盆景后发自内心赞美的咏叹。“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达。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荫否?人生七十稀。”这首诗是白居易自栽松树盆景几十年,对松树盆景蔚然成林,葱茏突兀,富有强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诗人、画家如苏东坡、陆游不仅亲自制作盆景,且往往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留下许多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苏东坡《取弹子石养石》)“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天功日衰稿。”(陆游《菖蒲》)。这些诗篇不仅表述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还对山水盆景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赞美。

元代强调盆景的“小中见大”,也要求画理入盆的意趣。谢宗可《蟠梅》诗:“萦春绊碧裂苍苔,岁晏寒香宛转来;蛟蛰冻云冰骨瘦。龙眠夜月玉鳞开。风霜气势从千折,铁石心肠亦九回;只为东君甘自屈,不教枉点百花魁。”

清时,观花盆景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在宫廷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 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衬托,榴花的娇艳欲滴写的十分传神。

同是用《小重山》词格描写盆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词:“红架方瓷花镂边,绿松则半尺,数株攒,断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点缀郭熙山,移近小阑杆,剪苔铺翠晕,护霜寒,莲筒喷雨冥飞泉,添香霭,借与玉炉烟。”龚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写道:“三尺宣州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钗松拳石叠成村,茶烟里,浑似冷云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护柴门,秋霜长为冼苔痕,丹青叟,见也定消魂。”两首《小重山》词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触景生情和浮想联翩的感觉。

现代著名作家和园艺大师周瘦鹃先生不但著作等身,也不辞风雨寒暑,在富有诗情画意的盆景丛中,侍弄花草盆景,他曾写过一首七绝诗来说景言志:“不事公卿不辱身,悠然物外葆天真。长年甘作花奴隶,先为梅花忙一春。”

『叁』 《盆景》艾青的内涵是什么(多些)

《盆景》是艾青创作于新时期的一首诗作。
建国后,艾青这位“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的诗人为新生活而欢呼,为世界和平和友谊而歌唱。从1950年到1957年,他出版了《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和《海呷上》等诗集。
从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始,诗人的歌喉沉寂了21年之久。1978年得到平反,同年4月在《文汇报》发表《红旗》一诗,复出诗坛。在新时期,他共写了200多首诗,出版有《归来的歌》、《彩色的诗》、《雪莲》、《域外集》等诗集和论文集《艾青谈诗》。
作为“归来诗人”,艾青的“归来的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宏阔的视野,思考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并由此扩展、深化开去,试图对人类历史作出哲理性的概括,如《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这是艾青在新时期影响最大,得到评价最高的诗作。二是咏物和哲理小诗,如《鱼化石》、《山核桃》、《酒》、《蛇》、《盆景》、《仙人掌》等,这类诗抒写一时的情绪感受,或记录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第三类是域外题材的诗作,如《欧罗巴圆舞曲》、《墙》、《重访维也纳》、《巴黎》、《纽约》、《芝加哥》等,多为记游式的随感和思考。艾青复出以后的诗作,一方面承续了他50年代诗歌的单纯、朴素、明朗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融入了他30年代诗歌运用较多的现代派手法中的有活力的成分。他善于捕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现代生活,表现抽象的观念、哲理;常常把象征性的形象同哲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抒发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
1979年2月,刚获得平反不久的诗人随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了盆景展览,此时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由眼前的盆景,联想到自己长达20年的坎坷和苦难,联想到十年动乱中自由被践踏、个性被压制、人性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于是,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观对象中去,写下了《盆景》一诗。
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盆景养尊处优,貌似珍贵,却被禁锢了生命的处境。“好像都是古代的遗物/这儿的植物成了矿物/主干是青铜,枝桠是铁丝/连叶子也是铜绿的颜色”,这里哪有一点生命的感觉?第二节指出盆景被拘禁在花盆里,“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以至于“一部分发育,一部分萎缩”,显露出各种各样的“怪相畸形”,“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它们都是以“不平衡”和“残缺不全”为标准的病态审美观念的牺牲品。这一节的描写就是要指出“它们都是不幸的产物”。第三节是一个转折,指出了花木应该具有的自然的生命状态,可以看作是对植物“自由伸展发育正常”的呼吁。最后一节是这样的:“如今却一切都颠倒/少的变老、老的变小/为了满足人的好奇/标榜养花人的技巧/柔可绕指而加以歪曲/草木无言而横加斧刀/或许这也是一种艺术/却写尽了对自由的讥嘲”。“怪相畸形”被作为艺术来展览,这是一种美丑不分的颠倒,诗人在这一节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横加斧刀”的盆景的制造者,表明了本诗的主旨。当然,我们不应认为诗人对盆景艺术有什么偏见,他不过是借此来鞭笞极“左”思潮下践踏自由、压制个性、扭曲人性的社会现象。
诗人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上升到更高的象征的层次,把对现实的思考熔铸在具体可感的意象之中。艾青年轻时曾受过绘画的专业训练,善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形态。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用工笔画的笔法写出了盆景的外观,并交代了环境,其中的线条、色彩是负载着否定式的思想情感的。第三节又这样写盆景的畸形:“像一个个佝偻的老人/夸耀的就是怪相畸形/有的挺出了腹部/有的露出了块根/留下几条弯曲的细枝/芝麻大的叶子表示还有青春/像一群饱经战火的伤兵/支撑着一个个残废的生命”。在细致的描绘中,不断向客观事物进行思想情感的渗透,从而改变对象纯客观的属性,塑造出能够表情达意的意象。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使人想到十年动乱中极“左”观念对人的扭曲。
《盆景》反映出艾青所追求的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艺术风格,没有繁复的技巧,在语言上没有什么雕琢和藻饰,而是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塑造意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肆』 “厄此盆盎中”的出处是哪里

“厄此盆盎中”出自宋代艾性夫的《悯盆松》。
“厄此盆盎中”全诗
《悯盆松》

宋代 艾性夫
物生天地间,细大各有容。
伟哉霄汉姿,厄此盆盎中。

嗟吁尔橐驼,局促吾苍龙。
驼兮顾我笑,可悯岂独松。
《悯盆松》艾性夫 翻译、赏析和诗意
《悯盆松》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以盆景中的松树为主题,通过对松树与天地、宇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悲叹。

诗中首先提到"物生天地间,细大各有容",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包容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接着,诗人以霄汉(指天空)来形容松树的姿态,以盆盎(指盆景)来形容松树的局促之感。这里的对比使得松树的伟岸与盆景的狭小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松树在有限空间中的窘迫与苍凉。
诗中出现了"嗟吁尔橐驼,局促吾苍龙"的描述,通过将松树比喻为橐驼和苍龙,诗人表达了对松树命运的同情和悲叹。橐驼代表了辛勤劳作的形象,而苍龙则象征着威严和尊贵。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松树在盆景中的局促和困顿,与其本应有的伟岸形象相比,显得可悲可叹。
最后两句"驼兮顾我笑,可悯岂独松"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同情和关怀。诗人认为松树困顿的姿态令人心生同情,而诗人的关注和赞叹也不仅仅是对松树个体的怜悯,更是对整个人生境遇的思考。
整首诗以盆景中的松树为象征,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悲叹。通过松树与天地、宇宙的对比,诗人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局促和困顿,以及对于有限境遇中生命力的赞叹与同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微小而伟大的形象,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共鸣。

热点内容
迎春盆景直杆 发布:2025-01-13 03:05:03 浏览:215
玫瑰花速到 发布:2025-01-13 03:01:08 浏览:114
桂林兰花店 发布:2025-01-13 03:01:02 浏览:827
许渭花卉图 发布:2025-01-13 02:57:58 浏览:56
鹅不食盆栽 发布:2025-01-13 02:46:58 浏览:163
花卉店亮点 发布:2025-01-13 02:46:49 浏览:81
手折玫瑰花教程图解 发布:2025-01-13 02:40:16 浏览:403
红枫花盆栽 发布:2025-01-13 02:38:10 浏览:385
牡丹江向阳街 发布:2025-01-13 02:26:18 浏览:809
原生郁金香不起球 发布:2025-01-13 02:11:33 浏览: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