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采挖器
⑴ 盆景养青苔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苔藓要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所以一般是在阴暗潮湿的南墙根发现苔藓,那么盆景是怎么养青苔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盆景养青苔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盆景养青苔的方法
一、选材
应选用野外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自然生长的青苔(品种较多,筛选出最适宜者),这种青苔根系发达,耐水、耐旱,生命力强,厚薄均匀,非常符合盆景铺设的需要。采挖工具宜用薄且坚韧的钩形刀具,既可以铲,还可以切割。采挖时在尽量保护青苔根系的深度,将青苔整片地铲挖下来,一层层地码放在盒形容器中备用。但切不可为保鲜而浇水(再干都不会影响其生命力,保持一点潮湿度最好),以免散落开无法铺设,而且过湿容易闷坏。
二、铺设
把要铺设青苔的盆景的表层土耙松,捡除不利根系附着的大块杂物。如果土壤沙质过重,会影响青苔根系的附着及成活,进而影响青苔铺设后的生长;可用挖回的生土晒干成粉状,在盆土表面均匀地撒上薄薄一层。
用喷壶把表层土喷透水(如盆面过大,可分片操作),然后把青苔仔细铺好,再用喷壶把青苔也喷透水。选用一个截面较大的木棍(以便于操作为宜,或直接用钩刀柄)轻轻拍打青苔直到青苔表面冒出泥浆,这样青苔的根系便和表层土完全融合了。
三、养护
把铺设好青苔的盆景移到遮阴、少风的环境中,保持湿润,一周左右青苔便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此后只要水肥得当(以富含淀粉的淘米水为佳——简便易行),青苔会旺盛生长,很快整个盆面就会长满厚厚的地毯状的青苔,再在上面点缀一些合适的配件,便会大大提升盆景的观赏性,且室内室外皆可放置。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青苔会出现枯萎的现象,绝大部分是因为青苔的根系与盆土分离,无法正常吸收水肥的缘故。救治方法是:将细土和成较厚的泥浆倒在青苔上,再用木棒轻拍,使根系与土重新融合,养护方法同上。
正常情况下,只需观察青苔的干湿及生长状况,即可判断盆景的干湿及生长状况。蒸发量小时,喷、浇水的间隔可以长些;蒸发量大时,室内应隔天即喷水一次,室外应早、晚浇两遍水。
盆景上青苔的方法
一、将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数日,然后用山芋或马铃薯粉均匀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湿杂草覆盖放在潮湿处,每天喷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种苔藓法。选几块黄土,研细加水调至糊状,将自然苔藓放在泥浆中搅匀,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经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经常喷水,数日后苔藓可见。还可以将取回的鲜苔去杂晒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汤调匀,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阴湿处,保持潮湿,即可生出苔藓。
三、自然上苔法。将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经常浇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湿,放在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树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藓,可用一张薄膜平放在潮湿的、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将原苔打成泥浆均匀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湿,出苗后喷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盘根面粘上泥浆,盆土要湿润,也刷上泥浆,然后贴上即可。
⑵ 野外的盆景树桩如何采挖和培育
野外采挖树桩是制作盆景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素材来源。我从事盆景这一行已经有很多年,虽然不能说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但是培养了不少盆景植株。与此同时,也见证过许多好的、野外采集的树桩盆景材料被白白的浪费掉,很是心痛。为了让一些盆友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野外资源,让它们不被浪费,需要盆友采取科学合理的采挖手段和养护。接下来,我就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树桩的采挖
1、采挖的时间。不同的树种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生物钟,因此我们在采挖的时候,要根据树桩的自然习性,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野外采挖。一般的树桩都是在它的休眠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也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树桩,是需要在它的休眠期进行。总的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树种,来确定它的采挖时间,不可忽视,这是挖桩是否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
2、选择适合制作盆景的树桩。为了不造成浪费,破坏环境,在采挖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造型比较适合制作盆景的树桩来进行采挖,不要盲目的采挖,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生态环境。一般选桩材的时候,要看树桩的根和枝干的形状,选择造型奇特的进行采挖,这样有利于后期的盆景造型。蠢搜
3、采挖。在采挖的时候,一般的做法就是把过长的主根截断,保留树桩的须根,在采挖的时候,一定要带土球,可以起到保护须根和保溼的作用,也方便后期的哗族运输。如果是一些特殊的树种,比如松柏类树种,就需要适当的保留主根了。还是需要盆友有丰富的经验,灵活应对。
二、树桩的养护。
1、栽种前的修剪。这是的修剪下手不宜过重,先根据初步的造型设计进行粗剪,将一些枯枝、病枝、重叠枝修剪掉,对于保留下来的枝条,也可以适当的剪短一些。根部也是一样,要将一些受损的根系及时的修剪掉,修剪掉过长的主根,根部的伤口处要处理平滑,涂抹愈合剂。
2、土壤。树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树桩的生长是否良好。因此,在土壤配制方面,还是需要盆友多下一些功夫的,不可以应付了事,以免好不容易得来的盆景树桩付之东流。一般的树桩都喜欢疏松肥沃、排水透气好的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因此在配制土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满足这几点。在使用前要先进行消毒,以免土壤中的病虫害侵袭树桩。
3、浇水。刚刚栽种的树桩对水的需求比较多,要保证土壤保持溼润,但是不可以积水。原因是,刚栽种的树桩根部或多或少都有损伤,伤口处还没有愈合,积水的话,很大可能伤口处会溃烂,严重的话树桩就会发生死亡,因此一定要注意。温度过高的话,可以给树桩喷水,可起到保溼降温的作用。
4、施肥。刚栽种的树桩,由于根部损伤,生长出来的新根还不健壮,此时施肥的话,会对根部造成损伤。等到树桩恢复活力以后,可以根据树势适当施肥。
5、光照。刚栽种的树桩,树体离开土壤,体内水分会流失掉一部分,是不适合让阳光直射的,会灼伤树桩。因此需要进行遮荫,减少树桩水分的流失,让它能够快一些成活。等到它成活以后,可以根据温度、季节变换,给它提供合理的光照。
树桩的采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和想象中的不是一回事,是需要盆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带芦历经历,细心做好每一个小细节,才能为树桩成活,制作成盆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 盆景如何采集桩
盆景采集桩的最佳方式是在适当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地点,采取科学的采挖和修剪方法。
盆景的桩材采集时间通常选在植物休眠期到萌芽期之间,这是为了确保树桩在移植后有较高的成活率。具体采挖时间因地域和植物种类而异,但一般建议在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此时植物处于休眠状态,采挖对植物的伤害较小,同时也有利于树桩在移植后的恢复和生长。例如,常绿树种如五针松、黑松等应在春季大寒、立春到惊蛰前后采挖,而落叶植物则稍晚一些,在惊蛰、春分前后为宜。
在采挖地点上,应选择生长环境恶劣、树龄较长、形态奇特的树桩作为盆景素材。 这些树桩通常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的特点,非常适合制作成盆景。贫瘠荒山、崖壁、溪边路旁等地方往往是理想的采挖地点。在采挖前,应仔细观察树桩的形态、根系分布和周围环境,确保采挖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采挖过程中,应遵循“挖下不挖上,挖远不挖近,挖湿不挖干”的原则。 这意味着应从树桩的下部和远处开始挖掘,逐渐向内收缩,以避免破坏主根和侧根。同时,挖掘前应给树桩浇水,使土壤湿润,便于挖掘并减少土球松散的风险。对于根系发达、主根延伸较远的树桩,应提前进行断根处理,以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在挖掘完成后,应及时对树桩进行修剪,去除多余的枝条和根系,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营养消耗。修剪时应注意伤口的平滑处理,并使用愈合剂或泥巴等物质封口,以防止病菌侵袭和树液外流。
最后,采集到的桩材应及时进行移植和养护。 移植时应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如河沙、腐殖土等,并确保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移植后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养护一段时间,待树桩适应新环境后再逐渐增加光照和水分。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树桩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剪,以确保盆景的美观和健康生长。
⑷ 都说黄杨式制作盆景的好素材黄杨桩如何制作成盆景具体有哪些工序
对于盆景爱好者来说,制作盆景的过程比赏玩盆景更加地充满了乐趣,而在众多的易制作,对新手比较友好的盆景中,黄杨是排在前列的。黄杨的特点就是生长缓慢,不易变形,生命力强盛。新手们利用黄杨苗进行造型制作,能够快速地积累动手能力和造型技法。从古至今,黄杨一直都是艺术珍品,10年才能长大一寸,能够传世的精品也是不多见。平时见得最多的,也就是我们人工栽培的中小型黄杨盆景,今天和大家分享下黄杨盆景的制作和养护。
⑸ 用自培苗做盆景,如何能解决桩头小,成型慢的缺憾具体如何操作
⑹ 栽植的树桩,想挖出来做盆景,什么时候挖合适挖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采掘季节
树桩的采掘是要注意采掘的时间的,一般来说,最佳的采掘时间是树桩休眠期过后,未萌芽之前,这个时候的树桩体内的树液流动缓慢,进行采掘时,不论是采挖破坏或者截干断枝,造成的伤口都能比较快的恢复,树液流失较少,树桩损伤也低,有利于后期的栽种成活。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桩大小,采掘时间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各位按照实际情况,现场进行调整采掘的时间了。但前后的误差不会较大,一般都是在植物的休眠期前后。
我是@花房姑娘娟子,和大家分享的,树桩采掘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来波关注、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