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草书盆景
A.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名
1、陋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下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苦斋 :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里进行学习和创作,他以苦为乐,发奋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
(1)现代草书盆景扩展阅读:
源起
古往今来,中国骚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诚如文博专家史树青所说:“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称是历代文人的一种雅嗜”。
特点
斋号往往由主人染翰书之,或恭请名家题赠,再行加工,雕于木,镌于石,或镶嵌门楣,或悬挂壁间,益发增添书房文采。除此,常借铭、诗、赋、文、联、画等形式以记之。有些斋主还配刻一方或几方斋名印章,钤在所作书画文章署名处。
书斋名常用尾字
书斋题名瑰丽多姿,常取室、庵、亭、轩、堂、馆、斋、园、阁、楼、庐、庄、村、洞、龛、屋、窗、舫、栖、处、院、巢、居、舍、圃、廊、宦、苑、台、簃、小筑、山房、书屋、草堂、书舍、精舍、村舍、山庄等尾字命名,以此表达主人的志向、情趣、品格。
书斋名的文化意义
斋号取义广泛,大致有所居之室,所寓之志,所藏之书(画),所敬之人,所宝之物,所爱之词。寓意亦丰富,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词隽意蕴,情溢于墨,理见其辞,耐人寻味。
历史名人书斋名
(蒲松龄:聊斋)、(杨雄:玄亭)、(舒位:瓶水斋)、(徐文长:湘管斋)、(翁方纲:复初斋)、( 王毅荣:天绘阁)、(黄宗羲:惜字斋)、(曾国藩:求缺斋)、(刘鹗:抱残守缺斋)、(梁启超:饮冰室)。
(吴昌硕:缶庐)、(张溥:七焚庵)、( 纪晓岚:阅微草堂)、(章钰:四当斋)、(毛泽东:菊香书屋)、(沈从文:窄而霉斋)、(柳亚子:弈楼)、(朱自清:犹贤博弈斋)、(李可染:师牛堂)、(丰子恺:缘缘堂)。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黄锦祥:知觉斋)、(何香凝:双清楼)、(胡洁青:双柿斋)、(刘海粟:艺海堂)、(丰子恺:缘缘堂)、(冯其庸:宽堂)、(赖少奇:一木一石斋)、(梁实秋:雅舍 )。
( 冯友兰:三松堂)、(梅兰芳:梅花诗屋)、(叶圣陶:未厌居)、(齐白石:寄萍堂)、(张善孖:大风堂)。
( 孙犁:耕堂)、(方渐:富文阁)、(杨树达:积微居)、(阮章竞:苦噪楼)、(姚雪垠:无止境斋)、( 贾平凹:静虚村)、(王力:龙虫并雕斋)、(李耕:菜根精舍)
B.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下:
一、思想教育文化
我国节日文化是很独有的。我们在季节上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在生活上,比较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如吃有特定的有象征意义的食物,如元宵、粽子、月饼等。
C. 现代草书盆景的意思
淘宝网: 盛世鑫毅植物园 经营日本小叶迎春,对节白腊,水腊,黄杨等盆内景,价格合理容,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动物人物房屋桥梁等),多肉摆件,园艺器皿等配套齐全。全场满26元包邮,满50元赠送小礼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经过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长期存活,且具有艺术价值。盛世鑫毅植物园的盆景师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种植修剪经验,精心养护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备一定艺术功底。
各种造型,独具一格(直杆式,斜杆式,悬崖式,石夹树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应有尽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饼肥,复合肥,矮壮素等品种齐全)
D. 2016西泠印社秋拍首次推出日本文学大师手稿专题
川端康成、竹久梦二、三岛由纪夫、江户川乱步、渡边淳一等罕见手稿首度现身
于12月16日正式举槌的2016西泠秋季拍卖会,将一如既往为藏家奉上中外名人手迹专场,本次秋拍将隆重推出首个日本文学大师手稿专题。
涵盖近现代日本文学史上最为重要,且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日本作家手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大正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与画家竹久梦二、 日本的海明威三岛由纪夫、本格派推理名作家江户川乱步等手迹,都将首度现身。
在漫长历史中,中国与日本文学的共生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借鉴上,也存在于人物的交流中。2016西泠秋拍日本文学专题有望能够延续这种缘分。
2016西泠秋拍 江户川乱步侦探小说《在黑暗中蠕动》完整章节创作手稿
推理小说大师江户川乱步作品完整章节创作手稿
江户川乱步的侦探小说《在黑暗中蠕动》完整章节创作手稿也将同时亮相。文稿作于1926年,共四十页。作品于1926年至1927年在《苦乐》杂志上连载,并中译出版《乱步侦探作品集》。
本标的为《在黑暗中蠕动》第十四、十五章完整原稿三十六页,首页有签名;并所发表之刊物《苦乐》杂志内页设计原稿四页,是全书的中间部分,亦是整支故事的转折点。
在《在黑暗中蠕动》中,江户川乱步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精巧的构思,三重视角的叙事足以见得其功力。他在温泉旅馆地下的密室中营造出惊悚绝望的氛围,并在最为恐怖的食人情节大胆留白,是其早期创作中对荒诞诡谲的变格推理的探索。而对旅馆老板的双重人格的刻画发展成了其创作的经典风格。
这部恐怖离奇的长篇小说一经发表便受到瞩目,是江户川乱步创作早期变格推理之代表作。
江户川乱步本名平井太郎,1894年生于日本三重县名张町。1923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受到高度评价的处女作《两分铜币》,从此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
其笔名取自现代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美国小说家爱德加爱伦坡的日文发音。江户川乱步早在他创作生涯初期的1920年代初即把握了推理小说的本质,知晓推理小说是一种从逻辑上解开谜团的理智文学,成为日本推理小说领域的开拓者,是日本本格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人间椅子》、《少年侦探团》系列等。江户川柯南之取名江户川即来源于他,其笔下名侦探明智小五郎更是日本家喻户晓之人物,亦是《名侦探柯南》中毛利小五郎姓名之由来。
2016西泠秋拍 三岛由纪夫致纽约作家古德温英文亲笔信
日本的海明威 三岛由纪夫英文亲笔信
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的三岛由纪夫,在1963年9月6日写给美国作家与诗人约翰古德温一封英文亲笔信,这封信将现身本次西泠秋拍。信笺共一通三页(附信封一枚)。
1957年至1958年间,三岛由纪夫曾在纽约常住,与约翰古德温的相识亦应在当时。
写作此信时,三岛由纪夫正在日本滋贺县旅行。在信中,三岛由纪夫对古德温的中篇小说《富士山景》做出了评价,并介绍了自己正在准备创作的小说《丝绸与洞察》。此信写于大津市琵琶湖旅馆信笺上,存实寄信封一枚。同年,三岛由纪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作为二战后日本国内的文学大师之一,他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得到了崇高的评价,他曾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金阁寺》、《丰饶之海》。
2016西泠秋拍 渡边淳一著作签赠本十六册
渡边淳一精装十六册著作 有毛笔签名及印章
渡边淳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国民最先接触到的日本当代作家之一,作品引进中国后畅销不衰,2010年曾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
此次,其著作签赠本精装十六册将现身西泠秋拍,扉页上均有其毛笔签名及印章。其中包括备受中国读者青睐的《白夜》、《寂静之声》,亦有《四月的风信鸡》等从未在中国出版过的作品。十六册签赠本均品相精美。
渡边淳一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193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随后任母校骨科讲师。当了10年的骨科医生后,他转而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着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代表作有《失乐园》、《光和影》、《白夜》等。其作品写尽人性关系百态,以医院为背景的故事经常出现在其作品中。而渡边淳一细腻的笔法或源自其对川端康成的敬仰。
西泠印社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12月14日 至 15日(周三、周四)
拍卖时间:12月16日 至 18日(周五 至 周日)
预展、拍卖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 /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12月16日 A厅
09:30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
13:00 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专场
14:30 中国首届长言联书法作品专场
15:00 中国书画海上画派作品专场
19:00 寄兴金石名家闲章集萃专场
20:00 文房清玩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
20:40 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12月16日 B厅
09:30 萃古熙今文房古玩专场
11:00 木易居文房古玩专场
13:00 道入匠心文房古玩专场
14:30 金鑫斋文房古玩专场
15:10 居敬堂文房古玩专场
16:00 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
20:00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12月17日 A厅
09:3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同一上款)专场(一)
11:00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13: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二)
14:3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
19:30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20:30 金石同寿青铜器专场
21:0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12月17日 B厅
09:30 中国园艺盆景专场
10:30 西洋钟及西方古物专场
13:00 中国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
14:30 华藏宝相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15:30 西方大师绘画作品专场
16:00 中国现当代油画雕塑作品专场
17:30 中国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专场
20:00 威士忌白兰地洋酒佳酿专场
21:30 中国陈年名酒专场
12月18日 A厅
09:30 文房清玩历代名砚及古墨专场
13:00 吉金嘉会金石碑帖专场
14:00 古籍善本专场
12月18日 C厅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13:30 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
E. 艺术形式都有哪几种
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盆景,餐饮;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分类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四大类。
造型艺术
所谓造型艺术即美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官(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复杂、精细和灵敏,同时也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常常通过视觉活动而被人感知。因而,视觉艺术的种类和样式也最为丰富,甚至其他艺术也往往需要以视觉感受为基础来构造艺术形象。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视觉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绘画和雕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视觉为审美途径的艺术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增多,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剪纸、书法、摄影等是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视觉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观的形状、色彩(或色调)和质感(质地或体量)及其构成关系。因此,在视觉艺术中,无论是平面(绘画、书法与摄影)还是立体(雕塑、建筑)的造型,都十分重视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对比、和谐以及图与底的关系等,都是构成视觉艺术审美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视觉艺术中,形式和内容、形象与意味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了视觉艺术无比丰富的审美魅力。例如,基于对生命运动变化和不同质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线条可以产生直接的审美感染力,不同的线条则能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线条不仅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要素,也是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语言。色彩具有影响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视觉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倾向,获得视觉快感并体悟其表现意义。
(一)绘画和雕塑
绘画和雕塑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后者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造型性是它们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例如,中国画的特色不仅在于其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抒发主体的内在精神,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气韵、传神和意境,不是向着客观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质特性,而是为着心灵需要去触及绘画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现主体精神品质,由此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
雕塑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它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可视、可触及立体的艺术形象,其审美特性是在空间中获得的,与雕塑有关的周围环境也是雕塑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讲,雕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达:一是清晰地呈现,二是含蓄的暗示。例如,现代主义雕塑便往往通过抽象与暗示来获得新颖的艺术效果。
(二)建筑
建筑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视觉艺术,它"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①。
建筑充分体现了功用和审美、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尽管各种建筑的形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总体上都体现了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Vitruvius)所强调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总是力图展现各种基本自然力的形式、人类的精神与智慧。也就是说,建筑在具备实用功能(可以供人居住等)的同时,有其一定的审美功能特性。它通过形体结构、空间组合、装饰手法等,形成有节奏的抽象形式美来激发人在观照过程中的审美联想,从而造成种种特定的审美体验。如中国古代宫殿的方正严谨、中轴对称,使人感觉整齐肃穆;哥特式教堂一层高似一层的尖顶、昂然高耸的塔楼,则令人有向上飞腾之感。北京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等,都以风格特异的抽象造型,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启迪。随
着当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的日益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蓝天、绿地、水面、林荫使人们对建筑的视觉审美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的范围。
建筑也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犹如用石头写成的历史。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谈到大教堂时,就曾经指出:"这是一种时间体系。每一个时间的波浪都增加它的砂层,每一代人都堆积这些沉淀在这个建筑物上"。面对各式各样的建筑,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它的造型之美,而且可以从中认识和感受历史的风貌、时代的变迁、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创造。古希腊建筑的庄严与优美,哥特式建筑的挺拔高耸,洛可可建筑的华丽风格,现代建筑光滑平薄的立面,后现代建筑充满隐喻的变形、分裂、夸张的装饰,都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文化精神面貌,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
(三)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是从实用升华而来的。它利用毛笔和宣纸的特殊性,通过汉字的点画线条,在字体造型的组合运动与人的情感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对应的审美关系,使一个个汉字仿佛具有了生命,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与审美追求。"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具体而言,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姿态。草书和行书或轻盈、或敏捷、或矫健,隶书、楷书在安定稳重里透露着飞动流美,篆书分行布白圆润齐整、用笔流畅飞扬,它们各各具有造型姿态的美。在书法作品中,笔法墨法相兼相润,字型笔画自由多样,线条曲直回环运动,传达出各种姿态和气势,形成了一种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而书法家自身人格的蕴藉,更使点画笔墨形成一种用笔之力、运笔之势,反映出生命的运动美。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经惊叹:"观夫悬针垂露之
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王羲之的《兰亭序》,便具有一种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秀润之美,"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达到了姿态美的高峰。
第二,表情。书法是一种心灵的写照。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张怀瓘《书断》也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书法创造中,线条变化与空间构造表现出某种宽泛的情感境界,自由灵活地将书法家的内在气质和个人生命情调带入笔墨,使之成为一种人格与精神的映照。"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这种情感化的线条笔墨与鉴赏者之间产生情感对应效应,唤起相近的审美体验,使之得到美的陶冶、审美的享受。
第三,意境。意境创构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在笔画形式中,书法艺术无色而具绘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而意境深远的书法作品,必定体现出书法家特定的审美理想。唐代颜真卿在精神上追求"肃然巍然"的磅礴之境,他的书法端庄宽舒、刚健雄强,令人感觉酣畅淋漓、正气凛然。清人郑板桥天性自然,其"六分半书"也是那样真率与活泼。有形的字迹飞动中创造了一种形而上的神韵,使书法艺术超越有限形质而进入无限境界。"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这种意境之美,是一切中国书法艺术的总体审美意向,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四)摄影
摄影是一种现代感很强的视觉艺术。自从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在1839年发明摄影术以来,无论在技术还是审美方面,摄影都取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视野扩展到了从太空到海底、从微观到宏观的广阔世界。摄影已成为今天人的视觉审美的主要表现工具之一,成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从其运用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在现场拍摄实有物体景象这一基本特性派生出来的,主要表现为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方面,摄影直接面对被拍摄的实际对象,从纷纭复杂、瞬息变化的对象运动中撷取生动感人的瞬间,以作品高度的生活真实感来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唤起人对生活现象特有的审美视觉感受。这是摄影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根本审美特性。另一方面,由于摄影艺术形象的诞生总是通过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短暂瞬间来完成的,它不仅需要艺术家有意识的审美选择,而且经过了艺术家摄影造型手段(包括构图和光影控制等)的处理,是在线条、光影、色彩有机结合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摄影艺术的审美表现力、概括力和感染力有其自身特殊性。比如,与同样以造型审美为特征的绘画相比,虽然都是对视觉形象的选择和表现,但摄影、尤其是现代摄影艺术独具的客观、真实、快速、简便的长处,却是绘画所无法比拟的。
折叠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表演艺术通常包括舞蹈,音乐,曲艺,杂技,魔术等。
(一)音乐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主体情感境界,其基本构成要素有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音调和力度等,它们构成了无比丰富的音乐形态。贝多芬(Beethoven)曾经推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而海涅(Heine)则强调"音乐也许是最后的艺术语言"。
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包括人的发声和各种乐器声等)是音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不仅能够直接表达主体个人的自身感受,也能唤起他人内心里的强烈感受。音乐正是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在音乐中,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长、或强烈或轻柔的声音,都具有激发相应感受和情绪的审美感染力。
第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的呈现和流逝,音乐表现了延续、变化和流淌着的生命情感或事物,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召唤主体的审美体验。而人的心理世界、精神活动和情感体验正是在动态的时间流程中进行的,因而在时间的流程中,动态性、程序性的音乐能够充分表现出主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对音乐的欣赏便要求接受主体的感知、领悟具有一定的敏捷性,反应迟钝者是很难在时间流程中捕捉音乐形象的。
第三,音乐是表情的艺术。俄国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曾经说过:"音乐就是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音乐。"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物化的形式和传递媒介,具有"以情动人"的审美魅力。音乐不需要像其他艺术那样借助某种中介环节,而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主体心灵,直接将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表现和抒发人类丰富、细腻、复杂的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难以媲美的效果,因而适于表达主体情感的起伏变化,使人产生某种感情和情绪的体验,甚至引起人体生理上的变化和反应。
第四,音乐还具有不确定的特点。音乐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义性词汇,它对情感的表达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明确和概念化,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宽泛性。这一特点既给音乐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与再创造空间,也对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即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一定的音乐审美经验及想象力。例如,音乐欣赏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音乐创作与演奏者的水平、素质以及音响设备等,而且同接受主体的个人经验与领悟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相关。同样,由于音乐表达情感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它能够更广泛地为世界上不同民族所直接感受,成为各民族间进行精神文化、思想情感交流的特殊桥梁。
(二)舞蹈
舞蹈是人的身体按一定节奏进行连续性动作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并和音乐、诗歌相结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表现人体美的艺术,舞蹈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姿态为表现手段,传达人类的审美情感,表现生活的审美属性。在舞蹈中,人的身体动作伴随着音乐在时间里不断延续和变化,不仅感染着欣赏(接受)者的情绪并给予审美的愉悦,同时还创造出一种直接宣泄情感的气氛,鼓舞了舞蹈者的情绪,使其从节奏和运动中获得娱乐性的精神满足。舞蹈的审美特征首先表现为抒情性和表现性。舞蹈语言是一种虚拟和象征的语言。由于舞蹈只能利用舞者的身体姿态来展示,所以它必须运用夸张并具有象征性的形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内在的思想情感。通过有节奏的动作过程和姿态、表情以及不断变化的身体造型,舞蹈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而表现生命的运动,则是舞蹈艺术最为根本的审美特质。东汉傅毅《舞赋》曾描述了汉代《盘鼓舞》舞者"郑女"的精妙舞艺及其精神气象:"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络绎飞散,飒擖合并。扁鸟 票鸟燕居,拉扌沓 鹄惊,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洁清,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在这段描述里,我们不难从舞者轻柔舒缓、飘忽娇媚的身体动作间,见出柔中见刚、婉而有力之态。其出似疾风、跃比惊鸿、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矫健之气和迅疾之美,完美地表现了舞者"气若浮云,志若秋霜"的内在情思。
其次,由于舞蹈是以人的身体动作来抒情和表现的,所以它非常重视造型,但这种造型又是动态和静态、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并且只存在于表演过程之中,转瞬即逝。比起雕塑,舞蹈主要是在运动中造型;比起音乐,舞蹈更能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外在形态。
再次,构成舞蹈形式的动作、姿态等,虽然源自于对现实对象的模仿,但在舞蹈表演中,它们已被抽象、概括,不再是生活中自然形态的东西,而成为相对稳定且独立地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舞蹈语言,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例如,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兰花手姿,起初或许是来源于纺纱、绣花时的手势动作,但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它们却具有了"含苞"、"垂丝"、"吐蕊"等意味。
一般来说,舞蹈分为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两大类。前者是人们在生活进行的舞蹈活动,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发源于欧洲、以后又在世界各国流行的交谊舞,包括优雅的华尔兹、节奏鲜明的探戈和伦巴、动感强烈的迪斯科等。艺术舞蹈是指由舞蹈者在舞台上表演、经过艺术构思创作的作品,它需要有较高的舞蹈技巧来完成,如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舞剧等。
(三)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是以"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门类。多数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即一个演员模拟多种角色)"的特点,或说或唱;少数以代言为主、叙事为辅,分角色拆唱,不同的曲艺品种与其各自产生的地区方言关系密切,曲艺音乐则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时演员人数较少,通常仅一至二三人,使用简单道具。表演形式有坐说、站说、坐唱、站唱、走唱、拆唱、彩唱等。曲本体裁有兼用散文和韵文、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种。音乐体式有唱曲牌的"联曲体"、唱七字句或十字句的"主曲体",或综合使用两者。
曲艺包括的具体艺术品种繁多,根据调查统计,除去历史上曾经出现但是业已消亡的曲种不算,仍然存在并活跃于中国民间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左右。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单弦、大鼓、双簧,还有新疆维吾尔族的热瓦普苛夏克、青海的平弦、内蒙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