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角梅盆景
⑴ 贵州贵阳地区有雀梅吗
雀梅
雀梅[1]自古以来就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贤”之一的版美称。雀梅在园权林中可用作绿篱、垂直绿化材料,也适合配置于山石中。 雀梅属鼠李科,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中国树桩盆景主要树种之一,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中国入世后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梅果,嫩叶可代茶。雀梅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为亚热带适生树种。 它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中国树桩盆景主要树种之一,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中国入世后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
中文学名
雀梅
拉丁学名
Sageretia theezans
别 称
对节刺、雀梅藤,刺冻绿,碎米子,对角刺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目
鼠李目 Rhamnales
科
鼠李科 Rhamnaceae
族
鼠李族 Trib. Rhamneae
属
雀梅藤属 Sageretia
⑵ 冬天种的雀梅两个多月还没发芽什么原因
有些树桩在受创后的睡眠时间会比较长,只要根系没有发霉,树干没有干枯,还有发芽的机会
雀梅是一种灌木,是制作盆景的优质材料,在我国古代素有“七贤”之称,是一种极具古雅庄重的树木,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带。
雀梅的别称:碎米子,刺冻绿,对角刺
雀梅的生长习性:雀梅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到寒冷的冬季易受冻,不耐寒。雀梅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强的,土质只要是酸性、中性和石灰质土均能正常健康生长。
雀梅也是一种耐干旱,耐水湿的植物,对于贫瘠的土地也能适应。喜好半阴半阳,它的根系发达,大多生长在山坡路旁、灌木丛林里。
⑶ 紫金山上的对角梅树是什么树哪位大仙知道
雀梅又名对角梅,酸味,鼠李科属,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小枝常呈刺状,叶近对生,薄革质,卵形或椭圆形表面亮绿色。秋季开小白花,果实由青转红变紫黑,味酸甜,可食。原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遍布村头,山坡。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萌蘖性强,耐修剪。山取老桩主干褐色斑驳,苍老虬劲,盆栽浅植,盘根错节,姿态万千,是杂木类制作盆景上等树种。
⑷ 瀹ゅ唴鐩嗘櫙鏍戠嶅ぇ鍏锛堥傚悎鍋氱泦鏅鐨勬嶇墿锛
鐩嗘櫙浣滀负涓椤规枃鍖栬壓鏈锛屾繁寰椾汉浠鐨勫枩鐖憋紝鑰岀泦鏅鑹烘湳涓嶅厜鑳界粰浜轰滑甯︽潵缇庣殑浜鍙楋紝杩樿兘缇庡寲鐜澧冦佸噣鍖栫┖姘旂瓑绛夈傚跺眳閲屾憜鏀捐姳鍗夌泦鏅锛岃嚜鍙ゆ湁涔嬨傝屾垜浠鎶婃湪鏈妞嶇墿銆佽崏鏈妞嶇墿銆佸北鐭崇瓑缁忚繃鑹烘湳鍔犲伐銆佸垱浣滐紝鎶婂畠浠绯呭悎鍦ㄥ皬灏忕殑鏂瑰镐箣闂达紝褰㈡垚浜嗗ぇ鑷鐒剁殑缂╁奖锛屼互渚涗汉浠娆h祻鍜屼韩鍙椼傜泦鏅鑹烘湳缁忚繃鍘嗗彶鎮犱箙鐨勫彂灞曪紝鍒嗘垚浜嗘爲妗╃泦鏅鍜屽北姘寸泦鏅涓轰富鐨勪袱澶х被銆備粖澶╁拰澶у惰亰鑱婄幇鍦ㄦ祦琛岀殑鏍戞々鐩嗘櫙涓淇濆煎拰鏈夊崌鍊肩┖闂寸殑鍗佸ぇ鏍戠嶃
1銆佹澗鏌忕被
姣鏃犵枒闂锛屾澗鏌忕被鐩嗘櫙锛屽湪鐩嗘櫙閲岄潰鏄鍙浠ョО鐜嬬殑瀛樺湪锛屽挨浠ユ澗绫荤泦鏅涓烘渶锛屾澗鏍戝洓瀛e父缁裤佽愬瘨鑰愰珮娓╋紝鐗瑰埆鏄鑰愬共鏃憋紝鍙浠ヨ村氨绠椾綘鍑鸿稛杩滈棬锛屽洖鏉ワ紝瀹冮兘涓嶄細琚骞叉汇傜敓鍛藉姏鍙璋撳己鐩涳紝鑰屾煆绫荤殑鐢熷懡鍔涘嵈姣旀澗绫荤殑杩樿佸己锛屾垜浠鍦ㄥぇ鑷鐒剁湅鍒拌闆峰嚮鐨勭劍榛戙侀綈鑵版柇瑁傦紝浣嗗彧瑕佸畠杩樻湁涓鐐瑰ソ鐨锛屽氨鑳芥椿鐫锛岃繖涓鐢熷懡鍔涘己鐩涚殑鐗规ц浜轰滑鍒╃敤鍒颁簡鏋佽嚧锛岀幇鍦ㄦ祦琛岀殑鑸嶅埄骞诧紝澶у氶兘鏄鏌忕被鍒朵綔鑰屾垚銆傛澗鏌忕泦鏅锛屼竴鍒氫竴鏌斻佺浉杈呯浉鎴愩佺浉寰楃泭褰帮紝鏃㈣兘浜掕ˉ锛屾捣鎭╅偅涓鐩镐簰琛鎵橈紝鐩嗘櫙涔嬬帇瀹炶嚦鍚嶅綊銆
2銆佸硅妭鐧借湣
瀵硅妭鐧借湣鏈夊緢澶氬埆鍚嶏紝瀵硅掓爲銆佸硅妭鏍戠瓑绛夛紝涓轰腑鍥芥箹鍖楁墍鐙鏈夛紝鍒扮幇鍦ㄤ负姝锛屽叏涓栫晫鑼冨洿鍐咃紝杩樻病鍙戠幇鍒鐨勫湴鏂规湁姝ゆ爲绉嶃傛墍浠ヨ达紝鏄涓栫晫浠呭瓨鐨勬湪鐘鐧借湣锛岀墿浠ョ█涓鸿吹锛屽彲浠ヨ存槸闈炲父鐝嶈吹鐨勬爲绉嶏紝鍏惰姳鏈熷湪4-5鏈堬紝鏋滄湡9鏈堛傚枩娆㈠厜鐓э紝鑰愬瘨鑰愬共鏃憋紝閫傚簲鑳藉姏鏋佸己銆傜敱姝わ紝鍦ㄧ泦鏅琛屼笟閲岋紝澶у彈娆㈣繋锛屾繁寰楃泦鏅澶у笀浠鐨勫枩鐖憋紝鏄浼樿川鐨勭泦鏅绱犳潗涔嬩竴锛岄兘鑳界О寰椾笂鏄娲诲寲鐭充簡銆
3銆侀粍鏉
榛勬潹鏄鐩嗘櫙閲岀殑鑰佺墝璐垫棌浜嗭紝鎬绘湁瀹冪殑涓甯涔嬪湴锛岄粍鏉ㄦ爲濮夸紭缇庛佸彾鐗囧瘑闆嗐佹灊骞茶媿鍔诧紝铏界劧鐢熼暱姣旇緝鐨勭紦鎱锛屼絾鏍戝瀷寰堟槸绋冲畾锛岃繕鍥涘e父闈掞紝涓鐩磋浜轰滑鎵闈掔潗锛屽井灏忓瀷鐨勭泦鏅涓榛勬潹鏄涓诲姏鍐涳紝澶т腑鍨嬬殑榛勬潹鐩嗘櫙鐨勪环鍊兼槸寰堥珮鐨勶紝濡傛灉鑳芥湁缂樺緱鍒颁竴鐩嗭紝鍏堜笉璋堜环鏍肩殑鍥犵礌锛岄偅鏄鐩稿綋鐨勪笉瀹规槗浜嗭紝璋佷笉鎯崇暀鐫濂戒笢瑗跨粰鑷宸卞憿锛
4銆佺綏姹夋澗
浠ョ綏姹夋澗涓轰富浣撳垱浣滆屾垚鐨勭泦鏅锛屽繀鏄浠ヨ媿鍔层侀珮娲併佺煫鍋ャ佺闆呯瓑闆嗕簣涓澶勶紝鍒涗綔鑰屾垚锛岃繕鍙浠ラ檮浠ュ北鐭筹紝鏇村炲彜闆呭埆鑷淬傜綏姹夋澗杩樿兘鍜屾按銆佺广佺粍鏅锛屾洿鏈夊煿鍏绘垚涓涙灄寮忕殑缃楁眽鏉剧泦鏅銆傝繖浜涘垱浣滆屾垚鐨勭綏姹夋澗鐩嗘櫙锛岀粨鍚堝叾闀垮跨殑鐗规э紝濂藉ソ鍏绘姢锛岃繜鏃╀細鎴愪负涓鐩嗘瀬浣崇殑鑹烘湳鍝併
5銆侀泙姊
闆姊咃紝涓鍥界泦鏅鐨勪富瑕佹爲绉嶄箣涓锛屽洜涓烘牴鏉嗚嚜鐒跺囩壒锛岃兘鎻愭牴銆佽兘闇茬埅锛岄犲瀷浼樼編銆佸彜鑹插彜棣欙紝鏄涓轰腑鍥界泦鏅宀鍗楁祦娲剧殑浜斿ぇ鍚嶆爲涔嬩竴锛屾洿鏄鎵撳紑缇庡浗鐩嗘櫙妞嶇墿甯傚満鐨勪富鍔涘啗銆傞泙姊呬笉鍏夎悓鍙戝姏濂斤紝閫傚簲鎬у己锛岀敓鍛藉姏涔熷緢寮哄仴锛岄傚悎鍒涗綔鎴愬悇绉嶅紡鏍风殑鐩嗘櫙锛岃傝祻浠峰兼瀬楂橈紝鍦ㄥ崡鏂规槸姣旇緝鍙楁㈣繋鐨勩
6銆侀噾寮瑰瓙
閲戝脊瀛愭牴閮ㄩ粷榛戯紝鑼庡共鑹叉辰濡傞搧锛屽垰鍋ユ尯鎷旓紝鏍戝Э浼樼編锛屽挨鍏舵槸杩樿兘瑙傝姳瑙傛灉锛屽凡缁忓叿澶囦簡鎴愪负浼樿川鐩嗘櫙鐨勬綔璐ㄣ傝屼笖鏍广佸共銆佸舰閮芥湁寰堝ぇ鐨勯犲瀷绌洪棿锛屾槸鐩嗘櫙鍒涗綔鑰呭枩鐖辩殑绱犳潗涔嬩竴锛屽彲浠ヨ达紝瀹冩槸闆嗚傛牴銆佽傚舰銆佽傚彾銆佽傝姳銆佽傛灉锛岃繕鑳介椈棣欎簬涓浣撶殑鐩嗘櫙浣冲搧銆傝村埌浜嗛噾寮瑰瓙锛屽氨瑕佽磋村拰瀹冨悓灞炵殑鑰侀甫鏌夸簡銆備簩鑰呮槸鍚岀戝悓灞烇紝浣嗕篃鏈変簺鍖哄埆鐨勶紝鎬诲緱鏉ヨ达紝鑰侀甫鏌挎瘮璧烽噾寮瑰瓙鐣ユ湁涓嶈冻锛屼絾鍦ㄨ傝姳瑙傛灉涓婃槸涓鏍风殑銆傚叿浣撶殑鐣欏埌涓嬬瘒鏂囩珷涓璇︾粏鐨勯槓杩般
7銆佷節閲岄
涔濋噷棣欙紝寮鑺遍欎節閲岋紝鐜板湪鐨勮姳楦熷競鍦哄氨鏈夊緢澶氫節閲岄欑殑鐩嗘牻鍑哄敭锛屽彲瑙佽繕鏄寰堝彈娆㈣繋鐨勶紝鑰岀敤涔濋噷棣欏埗浣滅殑鐩嗘櫙灏变笉鏄闅忓勫彲瑙佺殑浜嗐備節閲岄欑殑鏍戝Э浼橀泤銆佹灊骞茬煯澹鑻嶅姴銆佺洏鏍归敊鑺傦紝鏄寰堝ソ鐨勭泦鏅绱犳潗涔嬩竴锛屽挨浠ュ埗浣滅洿骞插紡銆佸弻鏉嗗紡銆佹枩鏉嗗紡绛変负浣冲搧锛屼篃鏄宀鍗楁淳鐨勪富瑕佹爲绉嶄箣涓銆
8銆佹
鍗佸ぇ鍚嶈姳涔嬩竴锛屾呰姳璧忚佷笉璧忓╋紝浠ヨ佹呮々鍩瑰吇鑰屾垚鐨勭泦鏅涓轰匠鍝侊紝鍏跺娍鑻嶅姴銆佸叾褰㈡尯鎷斻佸叾鎬уゅ偛锛屾洿鍔犵弽璐电殑鏄浜轰滑璧嬩簣瀹冪殑鍝佹牸锛屽啺鑲岀帀楠ㄣ佺嫭姝ユ棭鏄ャ佸噷瀵掔暀棣欍傚湪瀵掑啲鑵婃湀閲岋紝涓囩墿鍑嬮浂锛岃屽畠鍗寸嫭鑷缁芥斁锛屾祿棣欏洓婧锛岃兘甯冩弧瀹ゅ唴锛岃傚舰璧忚姳闂婚欙紝涓轰汉浠鎵閽熺埍銆
9銆佹灚鏍
鏋鏍戝彾鑹查矞鑹崇編涓斤紝鏂板彾鍙戠孩锛岃佸彾杩旈潚锛岃嚜鍙ゅ氨琚鏂囦汉楠氬浠鎵鍠滅埍锛屼互鏋鏍戜负棰樼殑璇楀彞鏇存槸涓嶅皯銆傝屾灚鏍戠殑妗╂潗鐢ㄦ潵鍋氭垚鐩嗘櫙娆h祻锛屼互瀹冪嫭鐗圭殑褰㈣薄琚骞垮ぇ鐨勭泦鏅鐖卞ソ鑰呬滑鍠滅埍銆
10銆佸崥鍏
娴峰崡宀涚嫭鐗规爲绉嶏紝澶у氱敓闀夸簬灞辨矡銆佹偓宕栧抄澹併佺煶缂濈瓑澶勶紝鍏舵牴绯诲彂杈俱佽櫖鏇插氬Э锛屾棦鑰愭棻鍙堣愭稘锛岃繕鑰愰槾锛岀箒娈栬兘鍔涘張寮猴紝鏄鍒朵綔鐩嗘櫙鐨勪紭鑹绱犳潗锛岃秺鏉ヨ秺鍙楃泦鏅澶у笀鐨勫枩鐖憋紝杩戜簺骞存潵鐨勪环鏍煎彲浠ヨ存槸鍋氱潃鐏绠涓婂幓浜嗭紝鐗瑰埆鏄閲庣敓鐨勪笅灞辨々锛屼环鏍兼洿鏄楂樼殑鍚撲汉銆
⑸ 如何将在土地里的雀梅盆景移栽到花盆里
雀梅,别名: 对节刺、雀梅藤,刺冻绿,碎米子,拉丁文名: Sageretia theezans对角刺自古以来就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贤”之一的美称。雀梅在园林中可用作绿篱、垂直绿化材料,也适合配置于山石中。雀梅属鼠李科,根干白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中国树桩盆景主要树种之一,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中国入世后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味,嫩叶可代茶。雀梅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为亚热带适生树种。栽培技术:(一) 雀梅的采桩期南方的气候温暖,植物休眠期短,萌芽早。最佳采桩期是小寒至大寒期间。树木经过休眠,积蓄了大量的营养,有利于发芽和生根。根和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发育生长良好是保证树桩成活,防止枯干、萎枝的前提和关键。(二)雀梅的植前处理1、清理桩坯。生坯采回后,按树势及需要去留枝干,再将挖掘时留下的旧刀口切除约10毫米,刀口切平后,将修剪过的生坯用硬毛刷在水中把桩坯根部的表皮清洗干净后晾干。2、消毒浸液,将清理过的树坯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树桩根部一小时左右后晾干,再用荼乙酸千分之四左右的水溶液浸泡树坯根一夜,用于补充在挖掘运输途中散失的水份及增强伤口的愈合能力。(三)雀梅的初植管理要栽好雀梅首先过好初植这一关,初植是指树坯下山的时期,它一般不带土,所以根端细胞容易坏死。在造型选枝的阶段,要注意如下几点:1、处理后的树坯成行栽植于沙床上,株距约20厘米左右,大小不等穿插其中。栽植深度为5到10厘米,视桩坯大小而定。或用瓦盆、木箱,用盆的原则是“宁大勿小,宁深匆浅”。2、初植后一个月,雀梅树坯一般都能形成新根,发出新芽。三个月后进入稳定生长期。农历六、七月,天气炎热,植物蒸腾快,根部发育不良的很容易中暑枯死。所以夏日高温的中午,必须将树桩置于阴处,上、下午各淋水一次,中午用喷雾器全树喷水。(四)上盆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平时以全日照为主。要注意:如在温室或室外,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应遮阳处理。在养护梅雨天前夕,可扒开根部的沙子观察一下生根的情况。此时的根部应该是生长良好,根须多且长。如根部的新生须根已达到10至15厘米时,即可上盆栽植,勿拖延时间,应抓紧在梅雨前几天上完盆。上盆用的土要干净和疏松,最好是山土、炉碴灰各半,这样的土利于新桩在盆中成活生长。上盆以后,应放人温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过渡四至五天。然后在阴雨天气搬到室外。在遇晴天阳光照射时,新生芽头不倒垂则是适应了室外环境,已成活。已适应室外环境的盆栽新桩在常规养护的情况下,于一个半月后视生产情况,适量施一次薄肥。此时的新桩坯上长出的嫩枝条长度在30厘米左右了,粗度也达到2毫米左右。这样的枝条还是较弱的,应加强管理。根据生长情况每隔10天半月施稍浓些的肥水直至立秋,这样在当年的9月初即可绑扎造型。[3]盆景制作一、雀梅盆景的制作一般步骤如下:1.取材制作雀梅盆景,可在3月或梅雨季节选用一年生枝条进行扦插繁殖;也可在4—6月进行压条繁殖:还可在果实成熟时随采籽随播或阴干后播于苗床来培养苗木;在长江以南各省还可到野外山地挖掘野生老根桩或幼树,经地栽“养坯”成活后加工土盆。2.造型雀梅生长力极强,寿命长,易造型,萌发力很强,耐修剪,小枝柔软,易蟠扎。多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加工,也可采用完全修剪法(即“蓄枝截干法”)造型,还可采用以扎为主,以剪为辅进行加工造型。树形常制成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枯干式、双干式、悬崖式、提根式等。树叶多修剪成自然式,也可加工成云片状或馒头状。3.上盆宜在春季2-3月萌芽前进行移栽上盆。选用颜色较浅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形以较浅的或中深的长方形盆、椭圆形盆为宜。盆土应选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腐叶土、河泥、塘泥掺砂配制而成。土盆栽植时根系要适当修整,侧根、须根要壅以疏松肥土,盆底需垫瓦砾,以利排水透气。管理要点【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0~8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温度管理】: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雀梅【在夏季】:1、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2、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3、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3次。【在冬季】:1、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光照管理】:喜欢半荫环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给予充足的阳光,但在夏季要遮荫50%以上。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肥水管理】: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30~100公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公分。沟内撒进25~50斤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雀梅又称对节刺、雀梅藤、酸果、酸味仔树,为鼠李科雀梅藤属落叶性攀援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有针刺。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薄革质而亮绿。秋冬开浅黄色小花,核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可食,味酸带甜。它根干白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中国树桩盆景主要树种之一,为岭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树之一,也是中国入世后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盆景养护1、水要充足所用的水以河水、塘水、雨水等天然水为好。如用自来水需贮存一两天,使其中氯气跑掉再用,比较妥当。含有肥皂的洗衣水,以及有油污和盐质的水决不能用。2、施肥要讲究雀梅肥施得过多,枝叶徒长,缺肥则枝条细弱,叶色变黄,易受病虫害。所以施肥要有原则:新栽种、初上盆、刚换盆的、根系受到损伤的一个月内不能施肥。春夏时,盆树生长旺季,必须多施肥。入秋后,盆树生长缓慢则要少施。冬季,盆树进入休眠可停止施肥。雨天或盛夏的中午前后不宜施肥。施用肥液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盆土稍干燥时要松土,以利于肥水渗入土中。为使肥料加速分解,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淋水。 3、盆土要好雀梅树桩原来生长在野生地带,根系发达,耐旱耐涝,一旦被人们采挖,栽在咫尺浅盆中,生长条件受到限制,如养护不当容易死亡,所以要特别细心照料。要选择排水良好的花泥,在养护期间,盆土最好放厚些。每隔两年换新土,施放些基肥,保护土壤肥沃,才能使桩景正常生长。4、修剪要适时一般修剪时间,在春末和秋初为宜,这两个季节雀梅树桩萌发力最强,长势最旺的。对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辐射枝、枯枝、病虫害枝要随时剪去。但要注意,在天气炎热时,容易灼伤新芽,以致卷叶,因此,修剪后,最好放在阴凉处待发芽正常后才见强光。[3]养护方法一、阳台养新桩不同于地面。栽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养护管理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成活率较低,所以采挖或购买上盆时间一定要及时。最佳时间应在当地雀梅发芽前十五天至二十天时采挖或购桩上盆为好,时间一般在三月十日左右。此时天气渐暖,雨水量也慢慢的多起来,空气湿度大,不会遇上大的冻害,所挖出的新桩已复苏萌动,积累了养分(俗称『上桨』),上盆栽种伤口愈合快,再生力强,成活率高,半月后就会发芽长叶。由于阳台风大,干燥和空间较小等不利因素,秋季不宜栽新桩。二、选桩最重要的是注意桩坯是否新鲜,要选生长健壮、根须较多的中小型桩坯。阳台上不宜栽培大型桩坯。巧防偏枯一般来说雀梅桩发生偏枯的原因不外乎三种:1)物理性的-由于碰撞造成桩皮受伤。2)病理性的-由于细菌病毒引起,不过这种情况较少。3)生理性的,也是最主要的,前面两种情况多少也与这种情况有关,是由于雀梅桩特殊的生理结构-雀梅的外皮维管束与平常的树种不同,它只有单导性,就像一排列在一起的管子要是从中间那里断掉了便就完全失去了远输水份的功能,它不像别的树种,在树干上砍一刀截断维管束,被截断的维管束细胞就全和周边的维管束细胞连接惯通产长新的维管束继而愈合.所以在雀梅桩培养修剪过程中一般在要留枝部位对侧的上方多留出一个芽眼的长度,发芽时上下芽眼都会发芽,这时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上面的那个芽会长得最快,这时便对上面顶芽进行适当修剪控制它生长,只让它不死就行了,让顶端优势慢慢转移到下面要留的枝条上,等到下面要留枝长到一定粗壮顶端优势已经完全转到下枝时就可见下枝上方的上枝桩皮已有收缩的现像下枝一节已明显比上节粗,此时就可以修剪去多出的顶枝一节了。雀梅盆景图片:雀梅盆景
其它相关参考:http://ke..com/view/469819.htm?fr=wordsearch#5
⑹ 紫金山上的对角梅树是什么树
对角梅即雀梅
鼠李科雀梅藤属 ,也叫对节刺、雀梅藤,刺冻绿,碎米子,对角刺
对角梅是制作盆景的重要原材料。
藤状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对生,褐色,被短柔毛。叶纸质,近对生或互生,通常椭圆形,矩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卵形或近圆形,长1-4.5厘米,宽0.7-2.5厘米,顶端锐尖,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柔毛,侧脉每边3-4
(5)条,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2-7毫米,被短柔毛。花无梗,黄色,有芳香,通常2-数个簇生排成顶生或腋生疏散穗状或圆锥状穗状花序;花序轴长2-5厘米,被绒毛或密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瓣匙形,顶端2浅裂,常内卷,短于萼片;花柱极短,柱头3浅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核果近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成熟时黑色或紫黑色,具1-3分核,味酸;种子扁平,二端微凹。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⑺ 白水仙杨素素(古画、盆景、服饰中的水仙)
作为一年一度的“岁朝清供”中断不可少的水仙,以其蹈水凌仙之姿成为各朝文人、画师表现的对象,发展至明清时期,水仙已成为各类器物、服饰中重要的纹饰之一,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赵孟坚《水仙卷》、明代陈洪绶的《水仙灵石图》、仇英的《水仙腊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玉海棠式水仙盆景”等等。
史籍中关于“水仙”之名的记载常取其三个方面的意涵,起初是指传说中的水中神仙。司马承祯《天隐子》解释:“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越绝书》记载伍子胥为水仙,因为伍子胥自杀后,吴王以其尸沉之江中;《拾遗记》中称自沉汨罗江的屈原为水仙。
文献中第一次以“水仙”指称水仙花,出自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户录》,其卷三“睡莲”条下注:“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如橘,置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故而水仙花是在晚唐由国外传入,到了宋代开始大量栽培,诗人们也多有吟诵,如刘兼《郡斋寓兴》:“秋庭碧藓铺云锦,晚阁红蕖簇水仙。”辛弃疾《贺新郎·赋水仙》:“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江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也是从宋代开始,贯穿到明清,水仙成为诗词和绘画中的重要题材。
宋元时期的水仙画:雅致秀丽
宋代流传至今的名家所绘的水仙不多。五代西蜀宫廷画师黄筌的儿子黄居寀在其《花卉写生图册》中绘有水仙,黄居寀秉承家学,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与父黄筌早期同仕后蜀,进入北宋时期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宋太宗赵光义看重,授光禄丞,负责搜藏名画及鉴定品目。北宋《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
《花卉写生图册》该图册绘及各种花卉几十种,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他笔下丛生的水仙勾勒细致,形态逼真,“金盏银台”色彩对比鲜明。
《花卉写生图册》局部
《花卉写生图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人写生水仙图页中的《赵子园写生水仙》册页,绘制一株水仙上,叶片修长疏朗,水仙花朵形态各异,清明雅致。是宋代院体画的代表。
《赵子园写生水仙》册页
南宋院体风格到后期已经愈发僵化,宋末元初的钱选所绘的《八花图卷》就是钱选从南宋院体风格向文人审美意趣过渡的见证。钱选这卷画的后面,有赵孟頫的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八花图卷》中的水仙
宋代画水仙最出名的则是赵孟頫的哥哥赵孟坚,赵孟坚一生都在南宋,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精于白描水仙,他的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
赵孟坚的一幅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水仙卷》,是文人画中水仙形象的典型代表。此卷长丈余,共绘水仙四十株,花苞花朵一百八十余,水仙由卷首单株的疏朗到卷尾密集,花叶高下相互穿插,俯仰照应,水仙气韵灵动。细节方面,水仙叶用粗笔双钩法画成,墨色淡雅,花朵花蕊用工笔描摹。
赵孟坚《水仙卷》
赵孟坚《水仙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赵孟坚的《水仙图卷》,此类画水仙长卷存世有数本,学界尚存歧见,然多可见其运笔细致、构图繁复之共通特色,在叶片周围皆以细线勾勒轮廓,再于叶脉两侧烘染墨色。水仙花的画法也能见到延续墨梅技法,藉晕染表现花朵的多样姿态。此类水墨花卉技法,可视为南宋墨戏的新成就。以视觉效果而言,赵孟坚更强调画面上水墨的运用表现,展现丰富的变化型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坚的《水仙图卷》局部
明代水仙画:淋漓洒脱的写意
明代是中国花鸟画的变革期,笔墨开始趋向于简洁清润,墨色也开始淋漓洒脱,更加写意,带有一种即兴写生创作的韵味。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淳被誉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创始人,在花鸟画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年时的陈淳画风由之前的工整秀丽逐渐转变为疏简奔放。《水仙图》就是这种转变的代表,陈淳笔下淡墨双勾的水仙有着清雅之态,花蕊以重墨点染,叶片直直地上扬,一改之前水仙的柔媚,很有气势。并有五言诗“环佩飘然至,群推洛浦仙,微尘真不染,幽韵自生怜”。此外,《水仙图》也综合运用了诗书画的结合和水墨写意的技法。
陈淳《水仙图》
陈淳《梅花水仙图》
明代陈洪绶虽少时师承蓝瑛,在水仙这一题材风格上则推崇赵孟坚,但在其三十岁左右所绘的《水仙灵石图》中,已有鲜明的陈氏风格。图中一立石崛起,其后有水仙一株,石边野草数丛。水仙与立石高度相近,挺立高大,不似别家水仙低矮丛生的姿态。水仙造型忠实于自然,花朵盛开者饱满,未开者浑圆,枯叶部分色彩过渡自然。此幅《水仙灵石图》题诗曰:“此华韵清冷,开与梅花俱。却如孤性客,喜与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绶”。
陈洪绶《水仙灵石图》
陈洪绶差不多同时期创作的《水仙湖石图》,水仙和山石的变形更为抽象,用笔转折流畅,水仙清刚婀娜,寓妩媚於古拙。
陈洪绶《水仙湖石图》
水仙也是“明四家”的绘画题材之一。以工细著称的仇英著名的《水仙腊梅图》中,顶端一枝腊梅折斜而下,十数朵花,姿态各异,水仙叶子以勾勒填色法绘制,墨色润泽。该画右下角有题识:明嘉靖丁未仲冬仇英实父为墨林制。这里提到的墨林为项子京,即项墨林,他是明代唯一收藏家,且擅绘事,与仇英关系密切。
仇英《水仙腊梅图》
唐寅现存扇面作品较多,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创作题材。此水仙图扇面将三丛水仙置于画面中央,长叶用线顿错有节,气贯始终,水仙花姿态多样,形象逼真。画面兼工带写,设色淡雅。
唐寅水仙扇面
清代水仙画:天然玉质逞风流
有清一代,水仙的种植更加普遍,甚至作为出口花卉远销海外,因而在画家们笔下,水仙的出镜率更高。
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八大山人笔下的水仙,与其他写意花鸟一样受到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用笔较方硬,题材、布局也未脱离前人窠臼,但八大山人最突出的特点“廉”——即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画中风物的精神意趣的手法也贯穿于他绘画的始终。水仙也和一尾鱼、一只鸡、一棵树一样,都可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并处处凸显画家的兀傲之气。
八大山人的水仙图
八大山人的水仙图
石涛也多次以水仙为题材进行创作,关于水墨双钩水仙画法石涛也在一首题画诗中进行了论述,他写:“冰姿雪色奈双钩,淡淡丰神隔水羞。一啸凝脂低粉面,天然玉质逞风流……”石涛的水仙也从早年的工细拘谨到中年的格法兼备,再到晚年挥洒如意地写意。
石涛的水仙图
学石涛、而又自成一派的“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笔下的花鸟画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李鱓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李鱓是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李鱓的水仙图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布衣终身。好游历,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金农花卉册》中金农绘有水仙,以淡墨勾染,不着颜色,清雅可人。题画诗写作:“水仙是世外人,须以奇石作供,薄冰残雪之中乃见精神。口脂眉黛,画时不敢着半点尘土也。”
金农的水仙图
“岁朝清供”题材中的水仙:热闹的点缀
明清时期,水仙作为“岁朝清供”中的重要组成,在文物遗存中有诸多表现。
汪曾祺在曾谈及,“‘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明代张宏的《岁朝图》为张宏六十八岁在友人家除旧迎新之际所作。他以对角线式的构图,绘制了水仙、柏枝、天竹以及友人所藏的哥窑瓷器、青铜花觚等器皿。尤以与“福”谐音的佛手和燃烧的炭盆最引人注目。运笔工致,色彩丰富。鉴藏印有清内府“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古希天子”“嘉庆御览之宝”等。
张宏《岁朝图》
岁朝清供是吴昌硕比较喜欢表现的一种题材,下面这幅作品中,绘梅花、牡丹、兰草、荔枝、灵芝,所蕴含的美好含义,如缶翁所题:神仙贵寿,多子团员。全画洋溢着岁朝时节的喜庆气氛。吴昌硕在绘画的用色时喜欢用浓淡对比明显的颜色,尤其擅长用洋红色。它常常把红、黄、绿等颜色调入到赭石色中,在冲突中取得协调。它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用色上的特点,成为历代写意画家中比较擅长用色的一位。
吴昌硕《岁朝清供》
吴昌硕《岁朝清供》
任伯年 《岁朝图》
清代,无款,《乾隆缂丝岁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在绘画中,水仙也有多种形态的表现,如清代制作的盆景中,水仙就是重要的题材。史书记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墓道壁画中可以看到侍女捧着一盆结缀果实的小树,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时期,称盆景为“些子景”,即小景致之意。而盆景这一名称始见于明代。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极一时,许多诗人曾题咏盆景,还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艺术。而在清代宫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种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种珍贵材料仿自然景观以人工制作而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这盆“玉海棠式水仙盆景”,金叶玉卉,青玉盆,作海棠花形,四如意云形足,盆内种水仙二丛。以蓝色珐琅为地,镶嵌赭、白、蓝等各色圈纹。水仙金叶,三枝花茎自叶丛中抽出,每枝开三或四朵白水仙。整体像生、洁净清雅,为清早中期内务府造办处作品的特色。
玉海棠式水仙盆景
故宫博物院藏“染牙水仙湖石盆景”,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长方体盆,盆壁四面阴刻几何形夔龙纹饰并染色,以深色线条勾勒纹饰边缘。盆内为水仙湖石小景,黄杨木雕水仙球根,绿色染牙制叶片,花朵、花心、花蕾均为象牙雕刻,花托以黄杨木制,湖石为紫檀木雕刻,整株盆景形态雅致。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清代中期的这盆“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双叶菊花形,菊花上嵌红宝石、绿料,盆下腹又雕叶纹,上嵌绿料并错金线为脉络。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五株染牙叶水仙,雕象牙为根,白玉为花,黄玉为心。水仙主题的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宫廷庆帝后寿诞之时, 地方官多有呈进。据《宫中进单》载:“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来京呈进碧玉水仙盆景成对。” 此件很可能即为其一。此盆景风格清雅,玉盆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雕刻业盛期的工艺水平。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清乾隆 碧玉雕佛莲纹嵌玛瑙水仙盆景一对
后妃服饰中的水仙纹样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时期的绣品中,常以水仙图案为饰,还常配以其它纹样,组成各种“吉祥纹样”,吉祥纹样通过象征、借喻、双关、谐音、比拟等曲折的手法,表现一定的吉祥寓意。我国吉祥纹样之始上溯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清代,包括服饰在内的宫廷器物装饰的吉祥纹样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佛教法器、吉祥文字等,类别复杂,形象生动,涵义广博, 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清代宫廷后妃日常闲居时穿用的服装,包括便袍、氅衣、衬衣、马褂、坎肩、袄、斗篷、裙、裤、套裤等。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多件后妃的氅衣中都以水仙作为装饰纹样。氅衣是清宫后妃们的重要便服之一,与中原氅衣相比,传统的对襟变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样式——捻襟右祍,圆领,左右开裾至腋下,并在腋下饰如意云头;直身,身长至足面,穿着时露出旗鞋的高底;袖端阔平,穿用时呈折叠状,袖长及肘,可做挽袖和舒袖两用。清代后妃的氅衣是不能贴身穿用的,必须着于衬衣、便袍的外面以显雍容端庄,并且若非冬日外出,氅衣的外面不再穿用其他服饰。
氅衣的四季穿用可以以棉、夹、缎、纱等为质地,水仙,在清代后妃氅衣纹饰中,常与寿字纹、灵芝等一起共同表达“灵仙祝寿”的主题。水仙纹样以簇水仙花为主,花型端庄,晕色自然,枝叶繁茂。因为水仙是冬季及早春的花种,所以常用做夹棉及皮质为内里的冬季服饰。
黄色缂丝水墨水仙纹上羊皮下灰鼠皮氅衣
品月色缎平金银绣水仙团寿字纹单氅衣
后妃的衬衣形制也沿袭了满族传统服饰的一些基本要素,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式袍服。与氅衣的主要区别是:衬衣左右无开裾,腋下无对称的如意云头。因衬衣两侧不开裾,身长掩足,行走时可遮挡
腿部,所以既可单独穿用,也可在其外套穿氅衣、马褂、坎肩、褂襕等短款或开裾较大的便服。氅衣和衬衣穿用场合比较多,是清宫后妃日常穿用最频繁的便服。
雪青色缎绣水仙花蝶纹棉衬衣
酱色缂丝金银水仙花纹夹衬衣
蓝色缂丝水仙花纹上羊皮下灰鼠皮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