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龟鹤盆景

龟鹤盆景

发布时间: 2025-04-07 01:44:27

A. 翡翠七星瓢虫挂件的寓意

“你很渺小,但很伟大!!!''
七星瓢虫的触角——是拿来感知新事物的
七星瓢虫的六只脚——走遍天下
七星瓢虫的七星——寓意一些很特别的想法

B. 山乌龟如何修剪才有型

山乌龟修剪方法:

山乌龟的生长季节是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入冬之后停止生长进入冬眠,藤叶也会枯萎,我在秋季山乌龟明显停止生长的时候就开始断水,整个冬季保持土壤干燥

在上海地区,我是一冬天都扔在室外的半透明遮雨棚下面,北方地区最好置于室内。到第二年的三月下旬开始浇水,置于阳光下发根催芽。等藤叶都茂盛的时候,可以放在室外,也可以放在室内,山乌龟耐阴喜阳,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许多朋友喜欢把山乌龟放在办公桌前,嫩绿的叶子非常养眼,可以缓解视觉疲劳。

山乌龟是爬藤植物,朋友们可以根据喜好,给山乌龟搭个架子,由于山乌龟爬藤能力很强,甚至可以爬到屋顶上(跟丝瓜有的一拼),如果不想爬的太高,可以手工修剪藤叶,另外,不搭架子让藤叶自然垂下,也很好看。


山乌龟的作用:

龟甲在以前曾用于占卜、祭祀。如今因其富含蛋白胶质、钙盐,已成为重要的中药原料,龟板煮成的固体胶体叫龟板胶,滋阴补血效果更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乌龟中的金龟、绿毛龟是龟中精品,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此外,乌龟是长寿动物,素有“龟鹤延年之说”,作为吉祥之物,常被作为祝寿的礼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C. 日本枯山水景观有哪些做法上的讲究

枯山水是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过日本天皇一盆景(无法考据),这副盆景对日本的园林艺术未必有着正真的历史意义,但凑巧成为了一个象征。日本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日本僧人荣西是最早入宋求取禅法的高僧,1192年回国后弘扬禅宗教义,寺院园林接受禅宗思想侵润而形成禅宗风格的园林—禅宗园林,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禅宗园林风格的成熟期则是在"书院造庭园”出现以后,庭园面积压缩,由早先的"园"转化为"庭"。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

D. 日本人的寂しい

一、“物哀”概念的由来
“物哀”最早由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本居宣长(1730~1801)提出,他认为此为日本文学之根,后来又进一步衍生为美学和世界观层面的概念。“物哀”美学的审美过程中最经典的就是“叹息”——“所见所闻,所接触之事,心中有感而发的叹息之声。”
“叹息”的意义为“断绝前后联系”,这才是叹息的本来面目。即,为了留有余韵而利落地省略后面的东西,“叹息”后和前面是干净利落、一旦切断。叹息也有各种形式。突如其来才是本意。
“物哀”并非一般的“愁”。本居宣长曾在著作《石上私淑言》中阐述“物哀”,是“从所见之物、所听之事中用心体味出的情感”。这一情感里,有对于“悲苦”情怀的体认,有对于“清冷之境”的欣赏,更有对于历史的钟声却须臾而飘逝的领悟。
南宋时期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图中的构图法被称作“一角式”,日本美学中的“减笔体”就是受此影响而来。超脱孤绝的残缺构成了另一种美的形式,同时也诠释了:美,不一定是完整的,与“完美”相对立。这种超脱的孤绝,在日本文化中就称之为“侘(わび)”,中文译文“侘寂”,本意是“过孤寂生活”。虽然有些消极,但换个角度说,也是一种个性的体现——不被大时代潮流所裹挟,不随波逐流,不依赖世俗事物,包括财富、权力、名声等,而去营造内心感受到某种超越时代和社会地位的具有最高价值的事物存在。
关于“侘”,在《现代日汉双解词典》中解释有两层含义:1.幽居安乐;2.(茶道、俳句的极致之趣)幽闲和恬静。表达了一种古雅苍劲之感,闲寂朴素而有情调。
侘一般被认为是“寂静”的世界,需要安静、宁静,与古雅、原始性有关,存在于纯朴自然和原始粗犷的不完整之中,更包含了将上述那些事物提升到艺术品时的难以言状的要素:不平衡、非对称、一角式、贫之、单纯等等,都是作为日本艺术和日本文化最显著特点的同类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对“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的禅宗真理的认识中得来的。
茶道千利休第15代传人千宗室曾做出如下解读:“寂”中也有“动”的一面,如同雪下春草的发芽,而这蠢蠢欲动的“侘”正代表了日本人的气质。同时发挥好侘的两种精神特质茶道才会有生命力,这与辩证法相通。
清朝乾隆皇帝的老师、诗人沈德潜(1673~1769),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有所议论,其中之一就是欣赏“古淡”。“古淡”也通“枯淡”,可以说和日本的“侘寂”亦有相通之处。他提出:“味则泊乎不觉其甘也,格则浑乎不觉其其也。音则泠泠乎不觉其倾耳动听也,”
三、日本古典美学构成的原因
1.政治架构的影响
传到日本的唐代文化,只是培养了少数日本贵族,并没有能改变广大庶民阶层的生活方式,真正创造日本现代生活方式的,是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家)。武家操控的封建统治,把阶级思想灌输给了国民,并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低姿态的坐法也被确定了下来,武家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跪坐的时候,目光的高度决定了对日用器具的形式的独特要求(器形对思维模式也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2.气候条件的作用
日本的审美志趣与日本的风土独特的环境也不无关系,相对于中国的“乐感”文化而言,“物哀”悲情之美德文化形式,与岛国恶劣的气候和多地震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
日本的建筑为了防御风雨,房顶又矮,屋檐又深,室内的光线自然暗淡,需要把低矮的几案放在近光处,直接跪坐在地面上。地面上铺的是木板,坐久了腿会疼痛,于是就又发明和使用了铺席,即榻榻米。
3.地理条件的制约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长,资源有限,面向太平洋的渔业生产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地震又无时无刻在威胁着日常生活,这就很容易内化为一种无常的生命意识,进而产生了简约、枯寂的美学情趣。
枯山水一般是指由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所构成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偶尔也包含苔藓、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并没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现,而“山”通常用石块表现。有时也会在沙子的表面画上纹路来表现水的流动。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为“干枯的景观”或“干枯的山与水”,通常出现在室町时代、桃山时代以及江户时代的庭园中。
关于枯山水的起源,学界有两种观点:
说法一:受中国水墨画和禅宗文化影响
对日本枯山水庭园文化形成根源的探究,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公元 545 年,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由日本派出的遣隋使和遣唐使传入日本,使禅宗思想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浓墨枯笔的中国山水画在日本给枯山水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因此大量以修习禅定为主的庭园在日本兴建。
说法二:原型来自日本远古时代,后受政治、禅宗、宋代山水画、盆景等因素影响逐渐发展演变。
日本《造园用语辞典》将枯山水定义为:“日本特有的庭园样式之一,在平庭内以置石为主喻山,以白砂喻水。”经文献典籍查阅可知,13世纪兴起的禅宗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赋予枯山水浓郁的禅意色彩,并作为禅师参禅的重要工具一直沿用。
枯山水的基因
第一个基因是缩景术,属于中国古人向往的神仙术之一,缩景术直接产生的“观法”即是“以大观小”,缩千里于盆池,它的物质成果最常见的就是“盆景”。在汉代,山水盆景、盆石、碗峰之类,就已经比较流行了。盆景就是枯山水的基因之一。
第二个基因是禅宗的观法,禅宗的观法要求跳出时空看问题,在一种高度上看,在一个大的时间跨度上看。好比在太空看地球,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静止的,江不流,云不动,没有人,不喧嚣,非常安宁,种超然的视野,看一千里,看一千年。在这样的视野下,世界的表现就是一种“凝”,注意不是止,而是“凝视”,既是过去,也是未来。那个白沙反映的就是一个一干里眼下的水态,一千年流转的凝集呈现。枯山水多用在寺庙里,围绕方丈而营造,虚拟了一个非常观的世界,提醒你在修行,宗教场所需要有个特殊的情境包围来。
第三个基因,是和日本本土的祭神场所有关。为何枯山水里有大量的置石,几乎没有掇山?为何是大量的白沙? 白沙不是只有日本人有,我们唐宋时期在铜盆里撒白沙置石就有了。白沙比较容易反映一个固态凝结的水面,是想象化的水面,与呈贡的物品形成反差衬托。
日本的民族多傍海而居,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白沙洲滨”,就是沙滩。食物来源于海,他们对于大海是崇拜的,很多神庙和圣迹都在海边。白色既具象,又很抽象,是干净和圣洁的代言。说像沙滩,到置石,西方有巨石阵,很多民族原始时期,都以巨石来建立一个祭祀的场所,日本通常把巨石作为神性的象征。下面一个磐石,上面有一个石柱,这就是一个神的指代了。
枯山水的美学追求
枯山水常被认为是日本僧侣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所以几乎不使用开花植物,这些静止不变的元素被认为具有使人宁静的效果。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庭园与建筑的联系极为密切,两者在空间上互相渗透、延伸,小面积的庭园内容极简约。以沙代水,以石代山,往往是一组或者若干组石景,白沙或者绿苔铺地,配置少量的乔灌木,此外别无他物,人不能进入庭院,只可以从旁观赏犹如大型盆景,即后期的枯山水,石景的平面布局大体上按照直线与三角形相综合的规律.立体构成则以三石一组为基本单元。无论石景的总体或者局部的石组.,都具有明确的主客之势、韵律之感的构图美。而这些构图美同时也表现了宗教的种种象征寓意。譬如:达摩石为达摩面壁的象征。佛盆石寓意佛说法的故事.桥石则寓意于心往彼岸世界的接引桥等等。
元素:细细耙制的细沙,石组、石灯笼、常绿树、苔藓等静止不变的元素。
运动韵律
岩石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技巧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庭园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住的圣火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文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日本的禅宗空灵寂淡的“彻悟心境”,体现的是一种对大自然万物被动和生命仓促的感触后引发的低沉、悲秋、优美、纤弱、哀戚的情绪,因此,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日本古典园林基本上表达了一种物哀的美,而不是为世俗化的享乐活动服务。
枯山水庭园对质料的冷漠而对形式的青睐,内在的根基也是禅宗文化及其哲学。禅宗的感觉是建立在对现实过渡的基础上,而不是真正的现实,因为真正的现实有自身规律,而禅宗是无能力改变的,所以抽取了自然山水中的形式,取代了自然山水的实体质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去掉了质料的形式应该削弱了对人的感官刺激,也就削弱了艺术感染的魅力。但是,反过来,枯山水给予人的艺术感染力却是另一种震撼性。
面对枯山水,审美鉴赏有如下特点:
1.只保留山水的形式,而放弃山水的质感,拉开了审美主体与枯山水的时空距离。
2.砂石的质感给人的是一种冷峻、峥嵘和沧桑、凝重的感受,体现出一种枯淡之美。
3.日本的枯山水的小尺度排除了人对它的游赏,而只能静观。
4.形式本身是以智力的解读方式而存在,同时又利用质感这种无法言状的感受来对艺术的鉴赏推波助澜。
枯山水要极力排斥现实世界,是追求一种经过过渡的现实,而这种渡过现实就是相当于大脑对现实进行粗加工过的一种半真实又略带智力形式的艺术半成品。经过智力半加工过的艺术信息,相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言,它们更容易被大脑所吸收。

E. 米芾游苕溪时为什么会在蜀素卷留墨宝

那是宋代的时候,在太湖水面的芦苇丛中惊起一行白鹭,白鹭扑打着翅膀飞上青天。不多时几叶扁舟从浓密的芦苇丛中出现在湖面上,小船随着阵阵微风在湖面上上下下地起伏飘荡着。

在这些小船上,十几个文人雅士立于船头,不时指点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以及天空上的白鹭与云彩,赞叹着眼前美丽的风景。

这些小船的主人正是湖州郡守林希,此时他正在自己的小船上对精通书画的好友米芾父子以及其他人侃侃而谈,介绍着太湖风光以及关于太湖的传说:传说那是在很久以前,天宫中的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他送给王母娘娘的厚礼。

王母娘娘看见礼物之后,立刻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在银盆里面镶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着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琢的飞禽走兽,这简直是一个聚宝盆啊!远远望去,这个大银盆还活像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所有前来祝寿的各路神仙看到之后都赞不绝口。

谁知道王母娘娘这一次过寿宴设蟠桃会,没有请“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是“弼马温”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他手持如意金箍棒大闹蟠桃会。

这雷公嘴的孙悟空在蟠桃会上是见一样砸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给王母娘娘的这只大银盆时,虽然心中也非常喜欢,可是火气上来的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

瞬间这美妙的银盆便被孙悟空从天上砸碎并跌落到了人间。当大银盆跌到地上时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了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一个大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

银盆里72颗翡翠变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就变成了一对对鸳鸯。

米芾听着这个动听的故事,欣赏着眼前这美丽的风景,不知不觉中被耳边动听的故事和眼前迷人的风景所感染,他在心中迫切地希望能够做一些什么来纪念这一次来到这个人间仙境的感觉。

于是米芾对林希说道:“子中,请将小船靠岸。我此时心中被这美景所感染,诗兴大发,想要作诗纪念一下这一次的旅程。”不大一会儿,小船靠在了岸边,林希让下人从船中取来早已经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米芾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提起笔来在纸上写道: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林希等人在一旁看着米芾写完了诗,忍不住对米芾的诗与书法大加赞赏:“米芾这幅诗帖写得真是太好了。看这笔法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这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诗好,字更好!”

众人纷纷夸赞米芾的书法,这让在一旁的林希突然之间想起了一件一直让他十分介意的事情,于是他开口对米芾说道:“米芾兄,我当年在一个恰好的时机,得到了一件流传百余年的蜀素珍品,此蜀素卷据说是当初一个名叫邵子中的富商花了大价钱将一段蜀素装裱成卷的,希望找到著名的书法大家在上面留下墨宝,用来遗留给子孙后代,可惜的是,这个蜀素珍品前前后后一共传了祖孙三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在上面动笔。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所以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我刚才看你的书法从容有力,很有一代宗师的风范,不知道米兄能否在这蜀素卷上留下墨宝呢?”

米芾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不是问题,我可以在蜀素卷上留下一些诗词。只不过在蜀素卷上写字与在纸上所书情况不同,我需要好好准备一下。这样吧,过段时间我准备好了,就来写这幅蜀素帖吧!”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米芾再一次带着儿子米友仁来到太湖,找到早已经对他翘首以盼并且将蜀素卷准备好的林希。

米芾看着桌面上铺好的蜀素卷,伸手在蜀素卷上轻轻地抚摸着,感受着那如丝一般的顺滑,开口感叹此卷做工精美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有幸能够在这样精美的蜀素卷上留下字迹。

米芾提起笔来,略一思索将自己所作的几首诗刷刷点点于蜀素卷上了:拟古

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

牵连上松端。

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般。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驭,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米芾

热点内容
茶花如何写 发布:2025-04-09 03:14:58 浏览:262
奶茶花语 发布:2025-04-09 03:07:49 浏览:495
黄百合姑娘 发布:2025-04-09 03:07:03 浏览:389
四川北美海棠批发厂家 发布:2025-04-09 02:47:21 浏览:50
山水盆景文案 发布:2025-04-09 02:33:50 浏览:531
樱花种在哪 发布:2025-04-09 02:27:13 浏览:321
海棠花妖娆 发布:2025-04-09 02:16:13 浏览:574
h福利百合 发布:2025-04-09 02:14:50 浏览:240
山茶花的全诗 发布:2025-04-09 02:13:57 浏览:648
丁香医生编制 发布:2025-04-09 01:39:02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