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盆景石料
『壹』 山水盆景的石料胶合加工法是怎样做的
经过加工的石料,如果某些部分还不足,可以用别的石料来拼接。胶合就是将组合好的山石粘合固定的过程。胶合方法主要有水泥胶合和环氧树脂胶合。水泥胶合常用300~500号水泥,加入少量细砂,水泥与砂的比例为2:1左右,但胶合硬质山石时水泥中应少掺或不掺砂。水泥中加入108胶可增加其粘合强度。胶合内容主要有石间胶合与石底胶合。
『贰』 山水盆景的石料的加工
(1)工具
①锤子。平口锤(如斧头状),适合加工松质石料;尖头锤(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凿洞和雕琢石纹;平头锤,于于打凿子。这三种锤子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特制大、中、小规格,以备用。
②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纹。凿子必须是钢质的,长短、大小应根据需要而定,可多备几套不同规格的凿子。
③钢锯。用钳工使用的弓锯即可,但锯齿要粗些。钢锯用于锯截疏松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锯出纵、横石纹。
④刻刀。有平口、圆口、斜口等形状,要备有各种规格的刻刀。刻刀用于松石的精雕细刻。
⑤筛子。以金属制的最耐用,用以筛泥、砂、肥料等。
⑥小铲。主要用来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时铲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胶接山石前,必须用刷子将交接口刷净,胶接后,把在外围的水泥轻轻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标号越高越好。松质和硬质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黄沙。用来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时,则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黄沙。
③颜料。为了使拼接口的色泽与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后,不留痕迹,多用墨法或色粉与水泥调拌。
(3)方法
选取了合适的石料后,必须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四种。
①锯截法。动手前,对每一块石,首先要反复认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去粗取精,截取适合造型部分作主体。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块石料,色泽、纹理、质地等方面都相近,可进行必要雕琢造型后作衬石用。不管是松质、硬质石,底部必须要锯平,使其放置平稳。对硬质石料则需要用金刚钻和专门设备才能截取,但在锯截石料时,对质地疏松的要特别小心,要用海绵或厚布垫着,也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损坏石身及边角。
②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态甚少,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在加工雕凿时,对整块石头要全面审视,再三斟酌,以确定观赏面。确定观赏面后,把底部截平,然后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观察哪些部位适宜凿洞穴、峰峦、峡谷、岗岭、斜坡、悬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数。在雕凿时还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质地,再运用不同的工具,因势利导地施行雕凿。近峰纹理线条要细致,远峰线条要粗犷。
这里介绍几种表现山石、峰峦的各种脉络、纹理的p57法:状如叶脉的荷叶皱宜表现花岗岩的山岳轮廊;乱麻一样的披麻皱宜表现土山的风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现峭壁悬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横纹曲折的折带皱宜表现石山的独特气质。
石料经过雕琢、剔刻,各种不同的纹理形成了重岩复岭、嵚崟相连、深溪洞壑、峥嵘涧道等自然形态,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峦的自然面貌。
③胶接法。石料经过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选用类似或相同的石料来胶接,以弥补不足。但胶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须在石的质地、纹理、颜色、气势上大体一致,并用水洗净,这是拼接山石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随意胶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胶合时必须留出吸水线路,防止中间隔绝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断水,植物不易生长。
通常用的胶合材料是用水泥掺少量与石色相仿的颜料调配而成的。这样胶合后,就不会露出痕迹。也有的在水泥胶接缝上,涂上原来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叁』 山水盆景的石料雕凿加工法是怎样做的
石料经过锯截后,便可以进行雕凿加工。雕凿时,先用平口凿或錾子凿出峰峦丘壑的大轮廊。这一步很重要,影响到整个山石型,最好一气呵成。开始加工时,不要多着意细部,而应重视大形,大形定好后,才可进行细部加工,雕凿皴法。
雕凿松质石料的皴纹,多用尖头锤敲凿,或用钢锯条拉,还可用刀刻。雕凿硬质石料,主要用钢錾或手工锤敲凿。雕凿是松软石材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要求加工后的形态力求自然,虽由人做,却如天生。雕凿常用的工具有小山子、錾子、锯条、雕刀、钢丝钳等。雕凿的步骤一般是先轮廓后皴纹、先大处后小处、先粗凿后细凿。
第一步,轮廓雕凿:轮廓雕凿是决定山形的主要步骤。雕凿时宜先雕主峰,主峰形状确定后再雕其它次要山峰。不同地貌中的山形有着不同的轮廓特征,同一盆景中的山峰形状应符合同一地貌的轮廓特点,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的效果。山峰形状在统一的前提下还要求得变化。因此,同一盆景中各个山峰的形状不能雷同;每个山头的形状都不能对称,左右要有变化;同一座山的山腰线要一面长一面短,坡度要一面陡一面缓;主峰一般不能居中,如确需居中其左右两边应不对称。山形轮廓的雕凿还要做到师法自然,使山形符合自然形态。山峰不能如犬齿般尖锐或如刀山剑树般林立,也不能平齐如截顶,因为这些山形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山腰线也要自然流畅,活泼生动,以烘托山峰的美。山脚底线在盆面上要有明显的凸凹变化,应大弯小曲相结合,呈不规则弯曲,避免呈直线或规则曲线。山的正面形状一般应比侧面和背面雕得细致复杂些,凹凸变化要更强烈。但如果是用于四面观赏的山水盆景,山的背面的美也不容忽视。
第二步,皴纹雕凿:皴纹是山体表面起伏转折及沟谷变化所形成的纹理。在山体外形确定后,应进行山形内部纹理的雕凿,以使山体形象丰满、生动。
不同地貌中的山具有不同的纹理外观,在雕凿时一定要注意皴纹的选用应当与所表现的地貌特点相一致。在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皴法有披麻皴、折带皴、卷云皴、斧劈皴等。
披麻皴:常用来表现不太高的山峦,卷云皴宜表现苍老的山峦。
折带皴:主要表现水成岩山岳,特别是崩断的斜面,其转折的地方就象折带一样。
斧劈皴:状如斧劈刀砍留下的痕迹,适于表现高耸的山峰。披麻皴和卷云皴常用于软石类,折带皴和斧劈皴常用于硬石类。
皴纹的雕凿要繁简适当,太繁则显做作,太简则石面笨拙平庸,内容贫乏。同一盆景内,近山宜繁,远山宜简。同一座山,正面宜繁,侧面、背面宜简。皴纹深度要有变化,主纹深,侧纹浅;山凹处深,山脊上浅。皴纹在石面上分布应是多样化的统一,既有统一的线性特征,又呈变化多端的分布状况。
如果石材原有的自然石面有较好的皴纹,就不须再雕凿,特别是硬石类,自然石面尤为可贵。如斧劈石、千层石断端具有天然的折带皴形态,而英石石面纹理则具有斧劈皴的特征。
第三步,消除痕迹:石料雕凿加工后,应消除人工痕迹,可用砂轮或钢锉打磨,软石类也可用钢丝刷顺皴纹方向刷动,以消除生硬的线棱及凿击时留下的白点等,使旧石面与雕凿后的新石面颜色一致。也可用烟熏、强酸腐蚀等方法消除人工痕迹。
『肆』 盆景用什么石头装饰比较好
盆景用什么石头装饰比较好?
制作山石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分松石和硬石两大类。松石又称上水石,这种石料,质地疏松,利于吸水,可以栽树种草,加工方便。硬石石料坚硬,天然纹理美观,形态奇特,不吸水,不能点种植物,雕琢加工也较困难。我国各地石料资源种类繁多,可就地取材,创作出具有地方风格的山石盆景。沙积石又称吸水石,色灰褐、微黄或红棕色,是泥沙与碳酸凝聚而成的表生沙岩。质地疏松,加工造型容易,但易于破损。由于吸水性强,可生长草木和苔藓,是山石盆景和附石盆景的常用材料。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西等地。
英德石又称英石,是石灰石自然风化长期侵蚀形成。颜色多为灰黑色,间有白色和浅绿色。石质坚硬,纹理细腻,以多孔、皱透、体态嶙峋为佳;不吸水,栽种铺苔困难。英石形态自然,用来制作盆景,既可表现崇山峻岭,又可作庭园池塘驳岸。产于广东英德。
钟乳石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石头,多为白色,表层与空气接触后氧化成浅黄褐色;线条一般较圆润,洞穴较少;石质坚硬,但锯 截尚方便,选用时要注意选用其天然形态;不吸水,不能栽种植物,适于塑造山水,有时也用来装配雪景,效果甚好。产于浙江、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还有安徽的灵壁石、宣城石,华南地区的蜡石,江苏太湖的千层石,各地均有分布的树化石、铜矿石,台湾的乌来石,湖南、广东的菊花石等等,都可以制作山石盆景,只要精心选择,就能够创作出高水平的盆景。
『伍』 山水盆景的制作这几个步骤不可少!
现代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当代人生活的空间也就变得越来越狭窄。要想在都市之中领略山水的趣味就变得困难起来。所幸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还遗留下来一门技能,即山水盆景的制作。山水盆景是指将大面积的山水经过特殊的材料和手法制作成比较小的盆景,既可以欣赏,又不占位置。许多人想要制作却不知方法,本文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主要用石有浮石、砂积石、浮石等。
石料的加工
选取了合适的石料后,必须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四种。
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纤搜悉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透”就是指石块里漏宽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呈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呈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云峰、洲岛、土山,还可作独石欣赏。
配种植物与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山水盆景的保养
水盆景因泥薄、水浅,植物幼嫩,在保养上要倍加小心。为了便于植物生长,平时应放在半阴阳、向南通风而又方便观赏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不宜久晒,必须遮挡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确保盆中不能断水,毁乎而且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硬石盆景还要在山石上经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长旺盛,同样要进行修剪、整容。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水盆景的制作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就是石材选择,选好石材后就是石材的加工。在这之后还要对石山进行布局。最后配上植物和小景。值得注意的是,山水盆景必须进行保养,包括对石头、泥沙以及植物的保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盆景保持最初的美丽。
『陆』 山水盆景的石料锯截加工法是怎样加工的
锯截加工就是截去山石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锯截是山水盆景制作的第一步。锯截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去粗取精,去除石料中不符合构图要求的部分而选留构图需要部分,其二是将山石底部锯平,以增大山石底部与盆面的接触面积,使山石在盆内摆放平稳。
加工时,先将石料仔细推敲,根据需要,确定什么地方保留,什么地方去除。尽是取其所长,去其所短,采用精华的一部分,然后进行锯截。无论是松质石料,还是硬质石料,都须进行锯截,才能使底部平整。锯截石料时,动作要稳,宜轻推慢拉,要注意保持底面的平整,并防止损坏边角。
锯截同一件盆景内的几块山石时,应注意使每块山石的锯截面与山石纹理之间的角度相同,如主峰截面与其纹理成直角,则客峰、配峰等也都应为直角,这样才能做到统一。
锯截时还应根据不同山石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锯薄片山石会因锯口处发热而胀裂,锯时要不断加冷水,速度也不宜太快;芦管石等脆性石材,应用厚布、棉纱等包住易断部位再固定锯截;斧劈石等硬石,有时锯截后再雕凿易断碎,可先将石材一端或两端雕凿成形,再在适当部位锯截。龟纹石、英石等硬石还可用锻烧法分割大石,其方法是将山石放在炉火中烧至一定高温后,取出立即浸入冷水中淬火,然后轻轻敲击或轻摔,即裂成几块。锻烧的火候是关键,锻烧过度分割太碎,锻烧不足则分不开,应在实践中摸索每种石材的适宜火候。斧劈石等层理较强的石材,可用凿子将其分成更薄的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