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如何种植
① 如何种植牡丹
栽植牡丹的时间以秋分前后为最好(春季栽植,很难开花)。此时是牡丹萌生新根专的最盛期。这个属时间栽上至封冻,新根可萌发20厘米左右,翌年萌芽快,生长旺盛。另外,牡丹是肉质根,入土深,喜高燥,恶低湿。喜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地,黏土地、微碱性的土壤经改良后,也可栽植牡丹。
牡丹定植前最好将土地深翻50厘米,施足底肥,刨穴的深度要视植株的根系长短而定,使根系舒展,植株放进穴内时,根颈部可略低于地面10厘米,随填土随上提,提于根颈部离地面3厘米左右即可。填土时要分层捣实,使土壤和根系紧密接触,方易成活。我国长江以南引种栽培牡丹要注意抬高地势,增强排水能力;而北方引植牡丹,则要加强防寒措施,可加盖草及牛、马粪,以使牡丹安全过冬。
② 牡丹花籽如何种植
牡丹花籽的种植方法:
一、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4~5年内不可连作;新开垦地常深翻60厘米左右,充分风化,每公顷施有机肥4.5万~6万千克。整地时作成宽1.5米的畦,畦面龟背形,开沟排水必须畅通。盐碱地、黏土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均不宜种植。
二、种子繁殖的方法:
①育苗:牡丹种子可用1%的赤霉素处理48小时,或5℃左右的低温即能解除下胚轴休眠,播种后翌春幼苗出土。条播按行距20厘米,株 距6厘米,覆土3厘米左右,畦面盖草。
②移栽:播种满两年后起苗,剔除病残及瘦弱植株,特别是带根结线虫的植株应坚决剔除。按大小分两级选苗,每苗要求有3~4条支根,过长的根适当剪短至穴深,按株行距30厘米定植,每穴1~2株,根必须舒展。覆土盖过顶芽约3厘米。
③直播: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近年有些地方改用直播,株行距与育苗移栽时株行距相同。直播的优点是根茎长而直,因而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开春后结合除草中耕数次,防止伤根,冬季培土,有利于根部生长。
(2)施肥移栽时要施足厩肥或粪肥,以秋季施肥更为重要,一般每公顷施人粪肥6000千克、菜籽饼肥1500千克,施肥时要防止污损叶片。
(3)摘花每年春天都要在现蕾后即摘去花蕾。留种、售花等特殊用途者除外。
(4) 整形修剪包括定干、去除土芽、摘芽。
(2)牡丹如何种植扩展阅读
牡丹栽培技术:
栽植: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浇水: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修剪:栽植当年,多行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结合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中耕: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 拔除杂草, 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换盆: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结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催花:为增加节日或庆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c,日均15c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观赏: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左右, 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3--8c可维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取临时搭棚遮风避光,延长观赏时间;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温度5--10c、通风透光的环境,视长相及盆土湿润程度适时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需插花时的剪切,伤口应在水中剪切或灼伤为好。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长插花的花开时间。
③ 牡丹怎样种植 方法 嫁接
种植牡丹嫁接的目的:
1、牡丹嫁接可以保持原有的品种,还可以提早还花,如果用种子繁殖需四到五年才能开花,而且品种还会变异,一般好的品种都要嫁接的。
2、提高牡丹花的开花效果,嫁接的一棵牡丹可以开好几种颜色。
3、嫁接的方法。
(1)嵌接法:此法的砧木为芍药根,若用牡丹根则不易成活,但牡丹寿命较长。嫁接时间: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时期。砧木选择及处理:选取直径1.5—2.0厘米,长10—15厘米、粗壮、无病虫害的芍药根,晾2—3天,使其变软。接穗选择:选取顶芽健全,品种对路,当年生且髓心必须充实的土芽,长8一10厘米,带1—3个芽。嫁接方法:用利刀削接穗成2.5一3.0厘米长的楔形削面,砧木横断面半侧垂直切2.5-3厘米长的切口,把接穗嵌入根砧切口内,形成层对准,再用塑料薄膜自上而下绑紧接口,并用泥糊涂抹伤口。及时开沟栽植:土壤以上干下湿为宜,保持一定密度。接口上部低于土表2一3厘米或与土表相平即可。栽后土壤一般不浇水,可封垅,封丘8—10厘米厚,将接穗埋入土内。末春管理:地温回升后可逐渐扒去垅、丘上的松土(也可以不扒开,但以保证芽能破土而出为度),萌发后如出现花蕾应及时去掉花蕾,促进枝、叶生长。嫁接后的芍药根在土内只发粗、不长须根。接穗基部的芽和伤痕处会发生很多须根,移栽时须除掉芍药根只保留自生根即可。
(2)腹接法:此法多用于改良品种用,如洛阳的“什样锦”牡丹即用此法,亦即平常所谓的高接换头法。这种方法的嫁接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接穗为长5—7厘米,有2—3个壮芽的土芽枝。去掉叶片只留一个叶柄,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一面在花芽的背面削,削面是1.5—2.0厘米,另一面削成0.3—0.5厘米。在砧木当年生枝条基部1—2芽光滑处斜切一长1.5—2.0厘米开口,深度以达到枝条横截面的1/3—1/2为宜,不可过深,迅速插入接穗,形成层对齐、捆扎,同时剪去砧木切口上方枝条长度的1/3或l/2,以防坠裂嫁接处的切口。接芽成活后,逐步去掉砧木上的腋芽,保证顶芽优势。待真正成活并长出新芽后,可去掉塑料布,并增施水肥,保持土壤湿度。另外,由于嫁接时正值高温季节,可在嫁接后进行牡丹的遮荫管理,提高成活率。
④ 如何种植洛阳牡丹
【简介】
洛阳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牡丹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别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药、花王、富贵花。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科属: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芍药科Paeoniaceae
属:芍药属Paeonia
种:牡丹 P. suffruticosa
【产地】
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4~5年内不可连作;新开垦地常深翻60厘米左右,充分风化,每公顷施有机肥4.5万~6万千克。整地时作成宽1.5米的畦,畦面龟背形,开沟排水必须畅通。盐碱地、黏土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均不宜种植。
二、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繁殖系数大,但成苗时间长,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①育苗牡丹种子可用1%的赤霉素处理48小时,或5℃左右的低温即能解除下胚轴休眠,播种后翌春幼苗出土。条播按行距20厘米,株距6厘米,覆土3厘米左右,畦面盖草。
②移栽播种满两年后起苗,剔除病残及瘦弱植株,特别是带根结线虫的植株应坚决剔除。按大小分两级选苗,每苗要求有3~4条支根,过长的根适当剪短至穴深,按株行距30厘米定植,每穴1~2株,根必须舒展。覆土盖过顶芽约3厘米。
③直播生产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近年有些地方改用直播,株行距与育苗移栽时株行距相同。直播的优点是根茎长而直,因而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2)分株繁殖选四至五年生的健壮母株在收获时挖起全株,剪下大、中根入药,从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分成2~4株,9~11月即可移栽,以早栽为好。种前土深翻60厘米,每公顷施基肥9万千克,开沟分畦,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每穴斜栽种1株,覆土3~4厘米。
(3)嫁接此法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繁殖系数小。秋季选取5~6年生根砧,长15厘米,直径2~3厘米,将根砧掘出置阴凉处2~3天,变软后使用。接穗要取生长充实、光滑、节间短的当年生枝,有1~2个充实饱满的芽。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密合后,用麻皮等物捆绑。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开春后结合除草中耕数次,防止伤根,冬季培土,有利于根部生长。
(2)施肥移栽时要施足厩肥或粪肥,以秋季施肥更为重要,一般每公顷施人粪肥6000千克、菜籽饼肥1500千克,施肥时要防止污损叶片。
(3)摘花每年春天都要在现蕾后即摘去花蕾。留种、售花等特殊用途者除外。
(4) 整形修剪包括定干、去除土芽、摘芽。
四、注意事项
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适宜温度:16~20℃,低于16℃不开花。夏季高温时,植物呈半休眠状态。
⑤ 牡丹适合什么时候种植
牡丹种子的上胚轴抄具有休眠的特性,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即可采收,宜即采即播,过早过晚会降低发芽率。
形态特征:
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
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5)牡丹如何种植扩展阅读: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
⑥ 牡丹花怎样栽培
牡丹由于根系特复别发达,如制要盆栽,应选大而深的瓦盆或塑料花盆,盆高与盆直径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甚至1∶1.2。传统的牡丹盆栽方法是:平时将牡丹种于地下,开花前移出上盆,等花谢后再植回土中。但用这种方法,花后植株大多会死亡,存活率很低。
近年来,牡丹盆栽、冬季催花已在国内开始盛行,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技术。盆栽牡丹较好的方法是:秋季天气转凉后,选择大小适中的牡丹“壮棵儿”,上盆浇透水,然后将整盆植株埋于土中,上面覆土或可再加些稻草,并保持湿润。植株经历一段冬季低温后,连盆起出移入温室,逐渐升高温度,即可开花。一般盆栽牡丹的开花期大约1个月。花期过后,应加强肥水管理养护,适当修剪,开春后连盆移出室外,令其继续生长,待秋天落叶后,秋末冬初将整盆埋入土中,重复上一年的过程。
⑦ 牡丹花用花盆怎样种植
一、栽培土壤与容器
因牡丹适生于中性或弱碱土壤,如果栽培土壤偏酸,可加入墨鱼骨(乌贼属软体动物,肉背中央的一块背骨,富含碳酸钙,还有磷酸钙、镁盐等牡丹生长发育所需的养份)。
栽培土要100份沙质壌土、2份墨鱼骨和1份腐熟油脂肥(动物油脂—内脏、下角料置于容器内密封在阳光下暴晒)充分拌匀后密封暴晒发酵。栽培容器首选瓦盆,其次是紫沙。
如果选用陶瓷盆,排水孔一定要够大,盆壁需加一层棕衣等物,以利于排水和透气。
二、种苗和上盆
种苗首选黑楼紫等江南适生品种为主,花色丰富的品种可选立地适生的中原矮牡丹、杨山牡丹、紫斑牡丹以及西南和国外的品种。除断根、伤病根外,种苗原根系一般不能剪(根系储藏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剪口易腐烂、剪口愈合要消耗养份)。
上盆时间以9月下旬—10月份为宜,上盆时需将根系盘绕在容器里填土,压实然后浇足定根水。
三、日常管理
牡丹需要在气温4度以下进行休眠期,如果当地不具备条件,可将牡丹搬到高处过冬,海拔每升高500米气温就降低3度,休眠期水份见干见湿。
萌芽后需要足够水份,花期控水可延长花期。夏天以凌晨浇灌为好,秋季控水防秋发。如果盆土少,萌芽后每月根外喷施一次,生长期每周浇灌油脂肥液水一次,冬天穴施油脂肥一次,施肥时采用簿肥多施的原则。
三伏天、梅雨期、台风时可将牡丹搬到朝南的屋檐下、阳台养护以防水份过量蒸发、养份流失和折断枝叶等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为了集中养份或美观,应将萌土芽、叶芽、腋芽、顶端干枯枝尽早剪除,除了作为盆景的新枝或新芽。
病虫害防治;虫害一般很少,萌芽后喷洒一次代森锌,生长期俩周喷洒一次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注意生理病害情况的发生。
(7)牡丹如何种植扩展阅读
合理的浇水,应该是见干见湿,不宜浇大水,防止盆内积水,以免烂根落叶。
牡丹开花时,可设棚覆盖或暂时放在室内,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可延长开花期,对主枝顶芽是叶芽的,应摘去,以免徒长,影响开花。
为使牡丹开花鲜艳,花期可用0.5%-1%的磷酸二氢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牡丹花谢后,要进行一次整形修剪,及时剪去残花及花梗,不令结籽,保留茎部的1-2个外侧芽,这样可使植株生长旺盛,保证次年开花。
牡丹虽然较耐寒,但在华北等寒冷的地区,立冬前后,应搬入室内,放在房间的向阳处,室温保持0度左右即可。
次年出室不宜过早,须待清明前后再出室。不太寒冷的地区,可选隐风处将花盆埋入土壤内,使盆面与地面平齐,以保持盆土的湿度和温度,也可保证牡丹安全越冬。
待第二年春天牡丹花现蕾后,再连盆将牡丹从地中挖出,进行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