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汉牡丹园

汉牡丹园

发布时间: 2021-01-09 01:06:20

① 柏乡县汉牡丹园和柏乡县汉都牡丹世界是一地方吗

柏乡县汉牡丹园和柏乡县汉都牡丹世界是一地方。汉牡丹园位于河北省邢台版市柏乡县城北五公里。园区权占地面积680亩,分为三大部分,牡丹、芍药园、设施特色果蔬园、四季花卉园。
牡丹、芍药专类园:以世界牡丹的活化石——神奇的汉代牡丹总领群芳,囊括了洛阳、菏泽、安徽、四川、甘肃以及日、美、法等国内外牡丹、芍药珍品九大色系上千个品种。堪称世界丹花的总汇。
中科院把汉牡丹园设为牡丹、芍药品种资源保护基地。神花苑内,除汉代牡丹外,还存放着柏乡县东汉至晚清的石刻100多件,这些珍贵文物与汉牡丹交相辉映,构成了历史和牡丹的特殊文化风格,本园以牡丹、芍药旅游观光、苗木繁殖销售、温室牡丹错季开花培育、历史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② 汉牡丹园的汉牡丹五奇

一、年代久远。
汉代时期已有记载距今已2000多年。早于洛阳唐代牡丹500多年,早于荷泽明代牡丹1400多年。堪称华夏一绝,世界之最。(注:洛阳唐代牡丹或荷泽明代牡丹并不是单株存活至今的,只是从那时兴起种植的,一般牡丹寿命不过几十年,超过百年的稀少)
二、同株异花。
在同一株汉代牡丹上可开出花色不同,花型不同,层次不同的牡丹花。有荷花型、菊花型、千层台阁型。
三、异地不活。
汉代牡丹只能在这个池内栽培,离开此地,则不能成活。1937年后,日寇侵华期间,驻县日军头目妄图独霸名花,曾两次派人深挖,连根带土运回日本栽种,虽然浇水施肥,百般侍弄,汉牡丹仍以死抗争,枯萎而亡。汉代牡丹遭此劫掠,枝叶干枯,数年不发。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汉牡丹才根枝复生,鲜花又开。因此人们又称赞汉牡丹有民族气节,是爱国神花。后来又有人进行移栽,仍旧未能成活。
四、不解之迷。
既有古代神话(入地成花,牡丹救主),又有现代不解之迷:在清代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驾崩那一年,曾开过两朵白花。一九七六年又开了三朵白花,就在那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去世。
五、素有灵气。
清光绪十六年的石碑上,就记载着柏乡汉牡丹“素有灵气”。从老一辈就流传着“花开知国事,花盛则年丰,花衰则年欠”的说法,至今百姓“观花问事”之风仍盛。

③ 柏乡汉牡丹园怎么走

如果你走高速 那你在107柏乡高速路口下车 然后朝东走 到第二个红绿灯 向北走 然后在距县城5公里的十里铺下车 哪里有汉牡丹提示牌 在向东走5分钟即到

④ 汉牡丹园的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一)吉祥富贵文化 (二)美学文化 (三)文学文化 (四)园艺学文化 (五)旅游文化 (六)乡土文化 (七)生物学文化 (八)药物学文化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文化象征寓意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语言文化及各种艺术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种手法,如隐喻、象形,谐音等等,表达人们生活和思想中某种特定的象征或寓意,进而表达人们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愿、向往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用花卉组成的迹象语图案不下百余种,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因为人们喜爱牡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能够富裕起来,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由牡丹本身所表现的内在美、素质美,曾引起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和陶醉,尽其才华为之描绘和讴歌,涌现出数以千计的以牡丹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以及各种绘画和艺术品。众多的牡丹诗词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构成了牡丹文学的基础。唐、宋两代及其以后的一些文学巨匠留下的牡丹诗文,至今仍散发出光彩。牡丹诗文内容广泛,诗人常常借物咏志,借古喻今,不少诗篇思想深邃,表达了诗人执著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家都钟情于牡丹,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广为流传。以牡丹命名产品、商标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装饰图案更是不胜枚举。历来吟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计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牡丹对当时社会引起的风情和爱好。
在我国众多的古老民歌和现代歌曲中,以牡丹为素材的不乏其作。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优美,听其歌使人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经》中就有以牡丹、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赠之于芍药。”这芍药不单指芍药,亦指牡丹。因为牡丹最初无名,统称“芍药”。
在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和河南民歌《编花篮》最为流行。“花儿”是一种流传民间的口头演唱形式,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现人们对故乡的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编花篮》则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
现代歌曲赞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首推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歌曲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550-577)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到了唐代,画牡丹的画家就多了。据董首《广川画跋》记载:唐代画家“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南唐时(923-936年)徐熙画的《牡丹图》用笔清秀,意趣生动,堪称一绝。到了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泼辣豪放,是一创举。清代恽寿平画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中是聊聊数笔,却生机盎然。
牡丹五彩缤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气,硕大花朵上丝绢般的花瓣所表现出的风韵,给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而诗歌、绘画及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又使牡丹的自然美得以升华,从而表现出内涵更为丰富的艺术美,并以各种艺术形式使其形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长驻。对于牡丹文化中所表现的美学特征,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发掘和思考,使其更加发扬光大。 牡丹的栽培应用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它涉及到生物学、育种学、药物学、园艺学、造园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其中又以花卉园艺学的内容最为丰富。
牡丹最早的应用主要是药用。时至今日,牡丹根皮——“丹皮”在中草药中仍居于重要地位。以药用植物最早记载牡丹的当推《神农本草经》。该书为秦汉人托名“神农”所著,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
千百年来,牡丹得以千姿百态,美名远扬,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牡丹易于产生变异的生物学特性。而牡丹由山野迁入田园、庭院,由野生变为栽培是其得以产生变异的基本条件,这是牡丹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质的飞跃。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花朵由单瓣、半重瓣变为重瓣,以至出现台阁花;花色也由少数几种颜色演变成九大色系;品种由几十种,发展到数以千计。经过花农的长期实践和园艺学家的深入总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牡丹栽培技术。其中用芍药根嫁接牡丹花、花朵染色法等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对花卉园艺学的重要贡献。
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洛阳牡丹记》,不仅记述了当时全国牡丹的分布,洛阳牡丹成名的原因,记载了优良品种,而且记述了牡丹品种的来历、命名原则、育种方法、演化规律、栽培技艺以及赏牡丹的民风民俗等,这样将牡丹栽培与牡丹文化结合起来的创作方法,也是古代花齐园艺学著作的重要特色。这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今后研究中国牡丹栽培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从唐玄宗令宋单父在骊山植牡丹万本,创建牡丹园以来,中国各地引种、栽植牡丹的活动,培育新品种的活动,搜集各地名品建设牡丹专类园的活动,长盛不衰,以至在甘肃中部由汉、回、东乡等各族农民群众创建的农家牡丹园,星罗棋布,形成一道富有陇原特色的亮丽风景。 牡丹在不同地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乡土气息。
素有“光武中兴之地,汉代牡丹之乡”的河北柏乡有七株堪称“世界牡丹活化石”的汉代牡丹。每年谷雨前后,芬芳吐蕊,香飘数里。
围绕汉代牡丹两千余年的文化历程,产生了大量的优美传说和民间故事: 一日黎明,寺僧忽觉香气袭人,惊愕之间,只见一对少男少女,身着红衣,飘然入庙,急起追之,没入阶下,牡丹、芍药随之而出,一时轰动四乡,人们争相观赏,而仙童仙女入地成花,男作芍药,女化牡丹之说就不胫而走,口口相传,妇孺皆知。时至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卜者王郎借刘子舆之名,邯郸称帝,视刘秀为心腹大患,多次派兵追杀刘秀,刘秀为躲避王郎追杀四处奔波。一次,刘秀孤身一人被王郎军追杀至鄗城南,慌不择路,躲到北郝村弥陀寺内盛开的牡丹丛中,逃过了一难。为感谢牡丹花救命之恩,在断墙壁上题诗曰:“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因为柏乡的牡丹救过汉光武帝刘秀的命,汉牡丹之名就由此而得。
更为神奇的是:帝王驾崩,汉牡丹以开白花为先知;国泰民安,汉牡丹则以红花兆盛世。汉牡丹不同于其他国内牡丹的五大独特之处: 一、年代久远。汉代时期已有记载距今已2000多年。 二、同株异花。一株汉牡丹同时可开出不同形状的花朵。 三、花恋故土,异地不活。 四、不解之迷——帝王驾崩白花为兆。 五、素有灵气——花盛年丰,花衰年欠”
时至今日汉牡丹仍以她的花色和花朵枝数感知着共和国的诸多大事,百姓的观花问事之风也依然很盛。 牡丹在其整个生命(活)过程中,具有两个周期性的变化。一个是生命周期的变化;另一个是年周期的变化。
牡丹生命周期的变化也象其它高等植物一样,具有阶段性。生命始于胚的形成,而终于植株的死亡。中间需经过胚胎(种籽成芽)阶段、幼年阶段、弱年阶段、壮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即所谓,“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壮,八年曰强。”“分栽者,一年曰弱,二年曰强,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日老。”但是,牡丹生长开花15年后,并不意味着牡丹整个生命周期快结束了,而是说它的旺盛开花从而转弱了。如果花农能细心培育、加强管理,牡丹生长四、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也是常有的。 牡丹周期的变化,根据它的活动规律显然可以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即生长发育期(包括生殖)与相对休眠期。生长发育期即从每年春季2月间鳞芽萌动开始到10月底叶片枯落为止;相对休眠期则从枯叶时起到翌春芽萌动为止。 咏汉牡丹
清/吴明勤
鄗南古寺游人多,知是牡丹开满棵。
鄗南古寺游人弱,知是牡丹开已落。
花开花落本寻常,世态从此分炎凉。
牡丹开后有芍药,芍药开时便萧条。
世人强半爱牡丹,我从三十年前一游观。
近年花比往年好,可怜贱子腰脚已衰老。
愿栽花木移万家,万家都有富贵花。
怎奈移去难栽活,始知好花愿将红尘都摆脱。
寺僧爱将花护持,未许闲人折一支。
花开多在谷雨节,红者如霞白如雪。
好花须将好意看,天香国色莫摧残。

⑤ 汉牡丹园的汉牡丹园

汉牡丹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北郝村,占地136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园内亭台楼阁,古乡古色,与历代碑刻石雕,出土文物相应成趣;牡丹、芍药仙子脚踏祥云的雕像,遥遥相对;十二生肖石雕,惟妙惟肖,活灵活现;雅静长廊、牡丹碑亭、栖风湖、百花厅等新景点二十余处,阡陌交错,曲径能幽,新旧景观巧妙连接,互相衬托,令人如入仙境,流连忘返;新栽培的3万余株8大色系150多个品种的牡丹与8000多株7大色系80多个品种的芍药,白如雪,红似火,黄如金,争奇斗艳,如诗如画;千姿百态的雪松、桧柏、小叶黄杨、金叶女贞、龙爪槐、迎春花、白玉兰、红玉兰等10多种名贵苗木花卉错落有致,点缀其中,形成一道道亮丽的园林风景,妙趣横生。
据县志残碑记载:花高八尺,枝粗如椽,谷雨前后,鲜花盛开,同株异花,花大如盘,红白相间,溢香满园,来往游人,络绎不绝。
民间相传,汉牡丹、芍药为神花,是神童仙女所化,两汉年间光武帝刘秀,曾伏花间而避王莽追兵,赋诗一首:“小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荒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之后,汉牡丹以花开知国事,忠君报国,传为佳话。国兴则花盛,国衰则花衰,抗日期间,日军顾问高久中雄贪图名花,两次移栽均告失败。汉牡丹从此不发,至新中国成立,而枝繁叶茂,鲜花盛开。

热点内容
樱花雨头像女 发布:2025-01-18 09:51:29 浏览:566
玫瑰静物图 发布:2025-01-18 09:50:33 浏览:469
珠海独角兽花艺有限公司 发布:2025-01-18 09:46:54 浏览:916
花语图书阁 发布:2025-01-18 09:44:49 浏览:277
玫瑰幼苗 发布:2025-01-18 09:34:53 浏览:871
花卉营养液怎么用 发布:2025-01-18 09:34:43 浏览:291
海棠OA文 发布:2025-01-18 09:15:01 浏览:790
产房可以放栀子花吗 发布:2025-01-18 09:15:00 浏览:44
云韵七夕海报 发布:2025-01-18 09:14:57 浏览:944
变身百合系统 发布:2025-01-18 09:10:18 浏览: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