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1-19 21:39:07

1. 观牡丹亭有感我的爱情观

牡丹亭读后感(一)
高中买了西厢记没看完,只知道里面的一些诗句很美。这次花了好几天把牡丹亭而且连着注释好好地过了一遍。其间数度停顿,每一阶段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开头很顺当,书我已经还了,我不能够说出在具体哪个地方我如何如何,大概讲十几回的时候我觉得不就是做了个梦嘛,犯得着大费周章铺演成戏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故事是建立在一系列巧合之上的,所谓无巧不成书是也。结尾大团合结局让我不怎么满意,觉得不够深刻也不现实。能有这样的结局绝对是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奇迹。只要中间哪个环节稍微合常理一点,比如柳梦梅怎么就到了梅花庵里头呢?恰巧就是在南安界内一座桥边滑倒,恰巧就让陈最良碰上,如果没碰上呢,就不会进梅花庵,就不会进那后花园,戏也就完了。
这类不可思议的碰巧的事层出不穷,我直想真要来实践一番,还不得要NG几百万次才可能有一次成功?不过,故事就这么安排了,就这么巧,咱们也不怎么追究了。 可喜的是汤显祖的文字功底诗词素养十分了得,全出剧都用唱词写了出来,很美。而且杜丽娘的形象确实光鲜可爱。柳梦梅虽爱吹嘘自己是擎天柱现世宝,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状元。对杜丽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几分可取之处。陈最良的形象从头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杜家有良好的家教,我对杜宝的印象也不错,对妻女都很有感情,也还算恪尽职守。就是淮城一役解围那当口,我以为会使出什么妙计,不想就写两通信去打发溜金王和他夫人,不承想居然还真给打发走了。那也真是巧了。在最尾一出里杜平章的表现尤其惹眼,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很好地坚持了人类的理性判断。众口一词都说女儿死了三年给柳生挖坟救了回来,起死回生,柳生还登堂入室没打声招呼把婚就给结了(这很有违于当时的风俗传统),我当时就想杜平章快快认了女儿女壻这大团贺结局就愈发地无趣了。没想到平章老先生还不依不挠,力排众议,坚持理性判断,不为情所动。稍微换一个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不相信一个人在埋在地里的棺材里待了三年还能起死回生,换我我就不信。当然杜老爷出于维护自家声誉,风纲纪常的考虑不能说绝然没有,但我想这不是主要的。杜老这一番坚持不仅表现了杜老为人正直刚正的作派,还让整出剧在最末尾形成了一个连绵的小高潮。汤显祖不愧为剧作一大家。
回转头说一下柳梦梅,柳生在我看来绝对不同于一般的文弱书生。有一处表现得很明白,他乃壮男子也。杜小娘出坟还阳,身体虚弱,急需安神调养。石道姑问陈绝粮安神药。陈绝粮回说壮男子裤档布烧成灰服了,百试百灵。这光荣的任各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到柳生身上。柳梦梅毫不含糊,当场就剪了下来烧灰入水给杜小姐服了,结果证明是有效的,这说明陈最良三代传医名不虚传之外,更雄辩地说明了柳生果真一壮男子也。还有在中山岙见宝打秋风,淮城闹宴顶撞杜老爷,没几分勇力是做不到的。
相当久一段时间之前,R跟我聊到杜丽娘跟柳梦梅,当时我未曾读过原著,对故事很不了然,心中惭愧。看得出R是以为我自应当知晓的,那时我不够坦诚没说我不曾读过牡丹亭。而今读罢,身心舒畅。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牡丹亭读后感(二)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学生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戏,图得一时快乐。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
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那是因为责任的存在,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也有人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话是不错,但培养不是玩闹开心,培养的目的到最后是要负责任的。我说不清楚,只道:那是别人的事,我不管,看不惯也无权过问。语文写作能力差,也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我过的潇洒快乐。既然没有恋爱也能快乐,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恋爱的快乐呢?

2.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作者:罗荣伟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且还在城里住的人,已过是大学即将毕业的我,居然从未细心了解过中国传统戏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想想也太OUT了。有一天剧院里放京剧电影《穆桂英挂帅》,因为我的父亲爱看,而且看的人不多,我没有买票就和父亲堂而皇之地混了进去。到现唯一的印象是穆桂英的扮相非常美,背后还插着小旗子。关于传统戏曲的记忆只有那一次,之后的所有记忆就被层出不穷的外国大片吞噬了。越到后来美国大片越来越多,一直感觉中国戏曲和我没有什么关系,那应该是老头老太太喜欢的东西。第二次亲密接触中国传统戏剧应该算是上大学的时候了。我上上了戏曲历来课,而后看了王实甫的《西厢记》,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戏剧的文化魅力,真正喜欢上了元曲。尽管上高中的时候也学过关汉卿的《窦娥冤》,但除了六月雪加一个字"冤",对戏剧体会不是那么深刻。再之后,从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知道了戏班子是怎么回事,慢慢的生活中出现的戏曲似乎多了起来,电视里、广播里上不时听上那么一曲。直到今年看了陈凯歌的新片《梅兰芳》,才知道当年中国传统戏剧曾经如此辉煌,让人如此疯狂!看来"粉丝"最早是中国产的!于是产生了现场看一次传统戏剧的冲动!当家人告诉我北大讲堂上演昆曲牡丹亭,要不要去看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想着是《西厢记》。"看!去看!"圆一次梦吧!当我看到字幕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中本时,依然还在"丈二和尚",判官小鬼出场我心里还在想这是西厢记吗?这是哪一出戏啊?好像没有啊?当杜丽娘出场,我才恍然!我真晕,这是牡丹亭!高中应试教育让我知道了明代戏曲代表人物汤显祖,也知道他的大作牡丹亭,但不知道牡丹亭是讲什么事情!真是惭愧!脸红!还好四下漆黑一片。接下来就只用一个字形容感受了---"美"!1、故事美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2、唱词、唱腔、台词美我不知道青春版牡丹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但汤显祖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3、整个舞台布景、灯光非常简洁,背后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写意传情、含蓄悠远,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和魅力,观后感《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舞台美术设计美4、服装设计美按道理说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但尽管没有比较,依然能体会到整场服装的现代感,服装随着剧情时而靓丽夺目,时而淡雅飘逸,还是一个字"美"。现代人总希望找到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我感觉这套设计就不错啊!5、舞蹈美印象中传统戏剧除了武生的打戏之外,舞蹈动作应该相对较少,青春版的牡丹亭似乎融合了现代舞蹈、京剧动作为一体。同时,演员的舞蹈动作与舞美、灯光、服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机地配合剧情的发展,让整个舞台变大了,戏剧更美了。上面的5点纯属一个外行看的热闹。我一边看一边在想,我们总在说传承中华文明,靠什么?载体是什么?中国戏剧集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学、审美、历史、武术等等,是中华文明的最好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窃以为,没有看过中国传统戏剧就枉为中国人!以前有人说京剧是国粹,我看昆曲是国粹中的精华,听懂昆曲是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阳春白雪,绝不是雅俗共赏的东北二人转。如果说没有看过中国传统戏剧就枉为中国人的话,那么,没有看过昆剧就枉为中国的文化人。说起来,城里人挺惨!问问农村人,陕西人唱秦腔,河南人唱梆子,山东人唱吕剧,江浙人有昆曲、越剧,向前推10年,哪个县剧团不走村串巷,搭一个土台子就可以唱戏,全村一个不能少。哪个农村人没有看过戏啊,城里人连农村人都不如!农村人现代技术传播的慢,但传统文化根植的深。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涌入,中国传统戏剧面临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演出结束,被打动的不仅仅是我,全场起立热烈鼓掌。全体演职员谢幕,最后出来的居然是白先勇先生!直到散场之后,我跑到前台,买了本《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才知道原委。我们看的青春版的牡丹亭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白先勇先生是总制作人!到此,我不禁想起昆曲的保护来,昆曲是早在明代就家喻户晓的,汤显祖是在世界戏剧史上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昆曲剧作家,身段、唱腔极为讲究、用词清雅。而京剧是清代昆曲通俗化后的产物,很多京剧折子戏直接照搬于昆曲。所以京剧无论从历史上和文化内涵上都远不如昆曲。尽管如此观看它的人越来越少。幸运的是它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之称。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她的魅力在于古老,在于传统,在于中华文明在其中的凝聚和闪现。所以我们应该去保护她。政府的主导角色,从业人员的主体作为,全社会的隐性义务。政府的主导角色,就是确立起由国家政府扶持昆曲事业的方针。从业人员的主体作为永远是艺术传承发展的根本。江苏昆曲界是敬业的、积极的、焦灼的,他们对这份珍贵遗产的保护怀有极大的热情、责任感和危机感,他们采取的最重要方式就努力让昆曲在教习、排练、演出、与各界观众的交流等活的艺术生命运动中保持生机。()〔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3. 牡丹亭 游园惊梦观后感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汤显祖的《牡丹亭》唯美而动人。那么由白先勇先生改编的《游园惊梦》更是唯美的演绎——青春版的《游园惊梦》。

三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的歌妓古翠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和绝佳的昆曲造诣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后嫁入当地豪门荣府。荣兰是荣家的亲戚,论辈分当与翠花的丈夫(荣老爷)称得上是兄妹,身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之志,虽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时代女性,摆脱封建束缚报效国家。荣兰和翠花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在演唱昆曲《牡丹亭》时,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配合得天衣无缝,羡煞旁人。侯门一入深如海,荣府枯燥的生活和人情的冷暖令翠花十分孤寂。荣兰痴迷于翠花的美丽和哀愁,常常过府相伴对她关爱有嘉,两人渐渐便生出暧昧的感情来,历经几番波折,最终相濡以沫共同生活。
一个姹紫嫣红的年代;一座纸醉金迷的豪宅;一对相看俨然的美人。

这是一部对昆曲阐释的很唯美的影片,而我对其中的细腻情感却不能真正会意。也许是导演的执着追求,未必所有人都能得到很深刻的理解。但是昆曲在影片中有如诗一般将主人公的生活串联起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 牧丹亭二千字读后感

牧丹亭二千字读后感,具体如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北京爱情故事》里,沈冰的妈妈说的
。年轻时,沈冰的妈妈为了沈冰的爸爸留在一个村子里教书育人。
在沈冰小时候,爸爸为了救落水的沈冰淹死了,她妈妈受不了刺激
,结果痴情成疯。这是一句很美的古语!因为爱情,活着的人可以
思念成疾;因为爱情,所以我们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爱情
,我们即使平凡,也要超越生死轮回;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是在汤
显祖与牡丹亭的课上老师说的。老师的语言并不华丽,不过,很好
听。那时,语言也不能表达这一句话里面所饱含的至情至性,或许
只有用一生的勇气去尝试一次后,才会体会里面的坚决与不灭的希
望。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真情。或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时间,那段
时间里,我们毫不放过别人一个小小举动所带来的善意,突然间,
又会怒不可遏的谴责对方偶尔的冷落。在现实面前我们却一次又一
次的置疑,又一次一次的等待,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却又一次
又一次把它推开,然后再去寻找所谓的美好与向往。在寂静的深夜
,我常常会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真诚相待,以情换情,就不会
有那么多不开心或者不公平。如果是这个样子,那我的好朋友不也
会将关心和爱护分给无数个别人,我也就不会对他很重要了。过去
我知道真情是美好的,但是在看了《牡丹亭》后我更意识到,真情
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情不能强求,真情不能滥竽充数,真情更不能
在我们都心浮气躁的时候降临于斯人。生命过于短暂,人生又过于
冗长。我能做的,就是安静的静守在心灵的原地,简单的做人,用
心的做事,简单的日子里面自由有我最真实最纯真的快乐。
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传成佳话。但是,每个成功背后否会有
那么一段绝望荒唐的往事,尤其是爱情。其实,我不相信,在21
世纪还会有像杜丽娘一样刚烈痴情的女子,也不相信有像柳生为没
有结果的人鬼之恋海誓山盟的男子。这种爱情太不平凡,以至于荒
唐。不过,却给了我,不,还有我的同学门相信爱情的机会。对于
那些恋爱过或者不敢尝试爱情的同学,杜柳的生死爱情故事,就是
一个很好的启示录了。再过两年,我可能就得单独生活在一个城市
里机械的做着某一件事,又或者会去爱一个不怎么对的人,久了,
就会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或者自暴自弃。那我希望自己可以回想
起,回想起现在的拥有的那份感动和执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如果能爱,请深爱!
有位旅行者,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
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
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
佛,为什么别处下雪而我这里不下?佛说:不要羡慕别处的风景,
你身边的才是最美的……呐,《牡丹亭》里有它的至情至爱,刻骨
铭心。但是小小的我,平凡的我,也可以活出自己本色。与其像杜
丽娘小娃一样的伤春悲秋,我倒是希望自己可以像,舒婷的《致橡
树》所写,作为一株木棉,对爱情或者其他的感情保持一种相敬相
依的姿态。在如果生活太过平凡,那就不要刻意的追求不平凡;如
果生活惊涛骇浪,舟再小也会有自己的帆。生活里,你我都可以走
远,保持本真,不要走偏。记得有个好友发表过一条心情所:“生
活,每天都是一场浩劫“。那个时候,我有挺深触动。现在再看,
却多了些颓废伤感之意。只能说是以前我一直自认为觉得自己过得
不好,所以就喜欢寄托感情在这些伤怀之词里面罢了。其实,生活
呢,其实就是一碗杯水,没有那么多汹涌。我们每个人都在透过它
看世界,角度对了,彩虹也就出现了。杜丽娘在伤春写真之事,也
算属于少年时期的多愁善感,现在看起来她也应该再乐观点儿的不
要因为相思而死,不过,为了汤显祖的剧情,为了杜柳生死爱情的
佳话,丽娘还是必须得伤感下的。这样的说法也没有批评杜丽娘的
意思,调侃一下,活跃气氛。不过,我必须承认,并大声的说,至
情至性之人,无人能及丽娘梦梅二人也。
在这里一一细数《牡丹亭》给我哪些体会了。至情我想自己并
不能全懂,只要略懂就好了。因为至情至性太沉重,所以我明白有
这种东西就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至情,所以至情才会让人乐
此不疲,她才会独有那隽永之美。我在平凡生活中能体会到至情,
就是像我们每个人的爸爸妈妈,为了爱情,敢用一辈子来承诺对方
,就算生活不再似青春那会儿激情四射。至情,人生之重!面包会
有的,这份情也会有的。现在,我希望做一个爱笑的女孩,做一个
敢爱敢恨的女孩,简单并温暖。我希望得到快乐并让让快乐感染身
边的人。偶尔任性,却不犀利;偶尔敏感,却不神经质。乐意和大
家分享所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高兴,就笑,让大家都知道。悲
伤,就哭,然后当做什么也没发生。

5. 昆剧牡丹亭观后感300字

1、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内教和要求个性容解放的精神。 2、 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 3、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6. 戏剧评论《牡丹亭》200字作文

戏内——《天一阁》 我发觉我在很多时候心情总是不能释怀的。原因也不是很清楚,自己也懒的去寻了。但是,看戏成了我烦躁时的最佳调味品。大概是在05年吧!我看了一出《藏书之家》(下文简称藏)。这出戏的原本历史我没有考究过,毕竟是戏嘛!当然会有删改内容的,电视剧为了博得收视率不是也将其改成21世纪版的吗?所以,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戏里有内涵,演员认真,我就爱看。《藏》说的是现今杭州的“天一阁”里的事情。杭州的天一阁是一座藏书楼,藏书非常广。在明朝末年,负责守护书楼的是范容,而原本是范迁的,但是范迁却应征打仗去了,因此,以弟换兄守护书楼。但是,清兵即将入关,到时烽烟四起,这些书将会被毁。书一毁,那后代子孙们就没有书读了,这就是天一阁的责任。但是,此时又有两个大问题,一个问题是范家为了藏书,不惜卖掉良田,而范家的女人们也将自己的首饰变卖,为书楼捐献了。而另一个问题是“禁书”。范家藏有李贽的《藏书》,这本书内的言论惊天地泣鬼神,被发现了后绝逃不过一死,但是范容却非常崇敬这为李贽,并在李贽临终前答应他会将《焚书》也一并求得,两书合并,藏在天一阁。就这样,他们的生活几乎无法维持了。这个时候,范容的姨娘(范容生母早死,此为继母)便让范容代兄,与花家千斤花如笺结婚。但就在结婚的当天,范容不但不换上新郎的礼服,反而白衣素服在后院吹萧,悼念李贽!新娘自己从后门进入,在进门时则听到范容正在念李贽的诗《独坐》。花如笺为嫁范门,十年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登楼读书。但是,范家的祖传家规却规定了,除了楼主以外,任何人不能登上书楼。原本还指望着用如笺的嫁妆来救天一阁的经济危机,但如笺却要以登楼读书为条件。这件事只能作罢!不久就传来了范迁阵地战亡的死讯,如笺也即将离范家而去,但她看到藏书的艰辛之后,思想就开始动摇,结果愿意留下来,并拿出自己的嫁妆。很幸运的,有了《焚书》的下落。知府孙大人愿出售《焚书》,价格是纹银十万两。范容求得如笺的十万两嫁妆,不料孙大人却要如笺嫁给他。范容的姨娘在修夹墙时被砖头压伤,一命归西。这个时候,范容终于明白了这些天的相处早已对嫂嫂产生了感情。现在是舍不得人了。可是如笺却执意嫁人,为的是能顺利收购《焚书》。于是,她身穿嫁衣,走出范门……主要的故事情节大致就是这样的。我看贯了很多才子佳人的喜剧,现在看到这样有历史、有责任、有包袱的戏感觉又是不同了。它让我深思,让我回味。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批评这类戏不好,但是,我觉得它很完美。无论是从舞美、灯光、形象设计和唱腔设计上,都突破了以往那种循规蹈矩的模式,有了大胆和创新。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看戏剧,反倒好像在欣赏梵高的艺术作品,感觉好像在寻找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弥族珍贵的痕迹。在这背后,回想一下,如果真的没有人去守护那些书,那么我们今人现在的文化水平究竟会有多高呢?如果没有当时那些书,那么,我们所谓的中国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这句话有谁会相信呢?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所以,我门真因该感谢这些舍命护书的人,否则,我们的历史将不完整,我们的国家将会有空白。现在的天一阁经过整修已经成为了一个观光景点。它的却是饱经风霜了,站在这样的一座建筑前面,我怎能不心动呢2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 牡丹亭读后感六百字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用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小姐或贫弱书生,他们对对方的感情都是真挚的,是赋有责任感的。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中学生谈恋爱,很大成分上都只是游戏,图得一时快乐。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啊!
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那是因为责任的存在,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也有人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话是不错,但培养不是玩闹开心,培养的目的到最后是要负责任的。我说不清楚,只道:那是别人的事,我不管,看不惯也无权过问。语文写作能力差,也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我过的潇洒快乐。既然没有恋爱也能快乐,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恋爱的快乐呢?

8.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字数一千五百字左右)

按照图片内容写即可

热点内容
化龙镇花卉 发布:2024-10-01 23:00:10 浏览:195
梅花和小溪 发布:2024-10-01 22:30:16 浏览:718
茶花家居专柜 发布:2024-10-01 22:26:45 浏览:303
女孩对我说情人节快乐 发布:2024-10-01 22:14:49 浏览:710
上海新艺花行国际国外鲜花速递 发布:2024-10-01 21:38:25 浏览:124
莲子图片荷花 发布:2024-10-01 21:37:05 浏览:915
百合花花卷 发布:2024-10-01 21:35:32 浏览:912
达州鲜花速递 发布:2024-10-01 21:14:07 浏览:167
赵本山小沈阳说情人节 发布:2024-10-01 21:11:16 浏览:514
梅花烙三部 发布:2024-10-01 20:54:52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