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的素材

牡丹的素材

发布时间: 2020-12-30 00:17:25

㈠ 善良的高中作文素材

2011年感抄动中国人物:
40岁的阿里木2001年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卖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困学生上不了学,阿里木便决定用卖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从2001年到2009年来,几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和“草根慈善家”。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㈡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效果作文素材

不一样的眼光
如果没有小溪的涓涓细流,就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如果没有野草的摇摇摆摆,就没有大树的高耸挺拔;如果没有小花的名不经传,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

或许在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流逝许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应当有不一样的眼光,时刻欣赏并发掘美丽的事物。

这就如沙滩拾贝一样,你若是追求贝壳的完美与独特,最后你会发现篮子里空空如也。如果你用欣赏它不一样的眼光,你会采撷到各有特色的贝壳。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只要你去用心体会换一种方式去欣赏或许会得到更多奇妙诡谲的事物。

后现代画家梵高的《星空》是他住在精神病院时创作的一幅作品。画面冷色调为底,张狂的星云如同恶魔的双眼,凌乱的线条组成诡异的星空。当时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意图,只当他是精神病发作的一时渲泄而已。可是院长却在这幅如今的世界名画前徘徊很久,他说:“这是梵高又一次创作的巅峰。”同样的一幅画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不一样的眼光注定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其实在我国古代最为出名的高太祖刘邦。在他还没成为一国之主的时候,人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不务正业骗吃骗喝。可是后来他去吕雉家赴宴时竟然谎称送了红包五千两。吕雉的父亲是一个有远大见识,并具有独特眼光的人,他说刘邦日后必成大器,并执意将大女儿嫁给刘邦,便是日后的吕后。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混混刘邦会成为一国之主,可是他的岳父却有不一样的眼光,他从刘邦的举手投足之间,从他的从容不迫之中,很果断的得出了结论。

往往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一个小小的细节,一次微不足道的举动,需要用我们不一样的眼光去捕捉去欣赏。

我们总是抱怨时间太宽,指尖太瘦,留不住美好的回忆。为什么我们不去挖掘不去欣赏呢?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各有各的精彩。

我们的点点滴滴就像沙滩的贝壳一样,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当你驻足欣赏时,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你拥有不一样的眼光

㈢ 汉牡丹园的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一)吉祥富贵文化 (二)美学文化 (三)文学文化 (四)园艺学文化 (五)旅游文化 (六)乡土文化 (七)生物学文化 (八)药物学文化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文化象征寓意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语言文化及各种艺术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种手法,如隐喻、象形,谐音等等,表达人们生活和思想中某种特定的象征或寓意,进而表达人们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愿、向往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用花卉组成的迹象语图案不下百余种,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因为人们喜爱牡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能够富裕起来,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由牡丹本身所表现的内在美、素质美,曾引起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和陶醉,尽其才华为之描绘和讴歌,涌现出数以千计的以牡丹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以及各种绘画和艺术品。众多的牡丹诗词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构成了牡丹文学的基础。唐、宋两代及其以后的一些文学巨匠留下的牡丹诗文,至今仍散发出光彩。牡丹诗文内容广泛,诗人常常借物咏志,借古喻今,不少诗篇思想深邃,表达了诗人执著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家都钟情于牡丹,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广为流传。以牡丹命名产品、商标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装饰图案更是不胜枚举。历来吟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计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牡丹对当时社会引起的风情和爱好。
在我国众多的古老民歌和现代歌曲中,以牡丹为素材的不乏其作。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优美,听其歌使人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经》中就有以牡丹、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赠之于芍药。”这芍药不单指芍药,亦指牡丹。因为牡丹最初无名,统称“芍药”。
在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和河南民歌《编花篮》最为流行。“花儿”是一种流传民间的口头演唱形式,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现人们对故乡的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编花篮》则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
现代歌曲赞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首推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歌曲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550-577)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到了唐代,画牡丹的画家就多了。据董首《广川画跋》记载:唐代画家“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南唐时(923-936年)徐熙画的《牡丹图》用笔清秀,意趣生动,堪称一绝。到了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泼辣豪放,是一创举。清代恽寿平画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中是聊聊数笔,却生机盎然。
牡丹五彩缤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气,硕大花朵上丝绢般的花瓣所表现出的风韵,给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而诗歌、绘画及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又使牡丹的自然美得以升华,从而表现出内涵更为丰富的艺术美,并以各种艺术形式使其形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长驻。对于牡丹文化中所表现的美学特征,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发掘和思考,使其更加发扬光大。 牡丹的栽培应用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它涉及到生物学、育种学、药物学、园艺学、造园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其中又以花卉园艺学的内容最为丰富。
牡丹最早的应用主要是药用。时至今日,牡丹根皮——“丹皮”在中草药中仍居于重要地位。以药用植物最早记载牡丹的当推《神农本草经》。该书为秦汉人托名“神农”所著,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
千百年来,牡丹得以千姿百态,美名远扬,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牡丹易于产生变异的生物学特性。而牡丹由山野迁入田园、庭院,由野生变为栽培是其得以产生变异的基本条件,这是牡丹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质的飞跃。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花朵由单瓣、半重瓣变为重瓣,以至出现台阁花;花色也由少数几种颜色演变成九大色系;品种由几十种,发展到数以千计。经过花农的长期实践和园艺学家的深入总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牡丹栽培技术。其中用芍药根嫁接牡丹花、花朵染色法等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对花卉园艺学的重要贡献。
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洛阳牡丹记》,不仅记述了当时全国牡丹的分布,洛阳牡丹成名的原因,记载了优良品种,而且记述了牡丹品种的来历、命名原则、育种方法、演化规律、栽培技艺以及赏牡丹的民风民俗等,这样将牡丹栽培与牡丹文化结合起来的创作方法,也是古代花齐园艺学著作的重要特色。这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今后研究中国牡丹栽培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从唐玄宗令宋单父在骊山植牡丹万本,创建牡丹园以来,中国各地引种、栽植牡丹的活动,培育新品种的活动,搜集各地名品建设牡丹专类园的活动,长盛不衰,以至在甘肃中部由汉、回、东乡等各族农民群众创建的农家牡丹园,星罗棋布,形成一道富有陇原特色的亮丽风景。 牡丹在不同地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乡土气息。
素有“光武中兴之地,汉代牡丹之乡”的河北柏乡有七株堪称“世界牡丹活化石”的汉代牡丹。每年谷雨前后,芬芳吐蕊,香飘数里。
围绕汉代牡丹两千余年的文化历程,产生了大量的优美传说和民间故事: 一日黎明,寺僧忽觉香气袭人,惊愕之间,只见一对少男少女,身着红衣,飘然入庙,急起追之,没入阶下,牡丹、芍药随之而出,一时轰动四乡,人们争相观赏,而仙童仙女入地成花,男作芍药,女化牡丹之说就不胫而走,口口相传,妇孺皆知。时至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卜者王郎借刘子舆之名,邯郸称帝,视刘秀为心腹大患,多次派兵追杀刘秀,刘秀为躲避王郎追杀四处奔波。一次,刘秀孤身一人被王郎军追杀至鄗城南,慌不择路,躲到北郝村弥陀寺内盛开的牡丹丛中,逃过了一难。为感谢牡丹花救命之恩,在断墙壁上题诗曰:“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因为柏乡的牡丹救过汉光武帝刘秀的命,汉牡丹之名就由此而得。
更为神奇的是:帝王驾崩,汉牡丹以开白花为先知;国泰民安,汉牡丹则以红花兆盛世。汉牡丹不同于其他国内牡丹的五大独特之处: 一、年代久远。汉代时期已有记载距今已2000多年。 二、同株异花。一株汉牡丹同时可开出不同形状的花朵。 三、花恋故土,异地不活。 四、不解之迷——帝王驾崩白花为兆。 五、素有灵气——花盛年丰,花衰年欠”
时至今日汉牡丹仍以她的花色和花朵枝数感知着共和国的诸多大事,百姓的观花问事之风也依然很盛。 牡丹在其整个生命(活)过程中,具有两个周期性的变化。一个是生命周期的变化;另一个是年周期的变化。
牡丹生命周期的变化也象其它高等植物一样,具有阶段性。生命始于胚的形成,而终于植株的死亡。中间需经过胚胎(种籽成芽)阶段、幼年阶段、弱年阶段、壮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即所谓,“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壮,八年曰强。”“分栽者,一年曰弱,二年曰强,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日老。”但是,牡丹生长开花15年后,并不意味着牡丹整个生命周期快结束了,而是说它的旺盛开花从而转弱了。如果花农能细心培育、加强管理,牡丹生长四、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也是常有的。 牡丹周期的变化,根据它的活动规律显然可以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即生长发育期(包括生殖)与相对休眠期。生长发育期即从每年春季2月间鳞芽萌动开始到10月底叶片枯落为止;相对休眠期则从枯叶时起到翌春芽萌动为止。 咏汉牡丹
清/吴明勤
鄗南古寺游人多,知是牡丹开满棵。
鄗南古寺游人弱,知是牡丹开已落。
花开花落本寻常,世态从此分炎凉。
牡丹开后有芍药,芍药开时便萧条。
世人强半爱牡丹,我从三十年前一游观。
近年花比往年好,可怜贱子腰脚已衰老。
愿栽花木移万家,万家都有富贵花。
怎奈移去难栽活,始知好花愿将红尘都摆脱。
寺僧爱将花护持,未许闲人折一支。
花开多在谷雨节,红者如霞白如雪。
好花须将好意看,天香国色莫摧残。

㈣ 网上哪儿有牡丹花图片,牡丹花图片大全素材呢

搜一下

㈤ 牡丹花有什么特有的品质

杜鹃花科的杜鹃花。杜鹃花花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被称为“花中西施”。
2、木犀科的桂花。桂花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园林中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植。为盆栽观赏的好材料。

3、睡莲科的荷花。至秦汉时代,先民们还将荷花作为滋补药用,荷花药用在中国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等举不胜举。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 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 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4、菊科的菊花。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为药中四君子之一。

5、兰科的兰花。品种多,花气香,有“天下第一香 ”之称。

6、锦葵科的梅花。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为花中君子之一。

7、毛茛科的牡丹花。牡丹花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8、山茶科的山茶花。山茶树冠多姿,叶色翠绿,花大艳丽,花期正值冬末春初。江南地区可丛植或散植于庭园、花径、假山旁、草坪及树丛边缘,也可片植为山茶专类园。北方宜盆栽,用来布置厅堂、会场效果甚佳。有花中珍品之称。

9、石蒜科的水仙花。用于花坛,花境,疏林下、草坪上丛植,盆栽,水培或作切花。

10、啬薇科的月季花。月季可种于花坛、花境、草坪角隅等处,也可布置成月季园。

㈥ 牡丹写意画的技法是什么

牡复丹写意画的技法:制
侧锋用笔,顺着花瓣的方向运笔。
笔上先调浅颜色,再调深颜色,笔尖颜色深,笔肚、笔根颜色越来越浅,水分不能太多,蘸上颜色后不往下滴就行。
但还需要作者对牡丹的基本结构、生长规律、色彩、生活环境等有更深的了解,把握其精神、品格、物质,即首先掌握其物理、物情、物态,在苦练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胸有成竹。

㈦ 议论文关于读书的素材

读书

(1)引言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2)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
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彭德怀书不离身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3)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为我所有。
谢觉哉《学会想、问和做》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鲁迅《读几本书》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天拓新诗歌的路》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书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鲁迅《读书杂谈》

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
陶行知《诗的学校》

书能活用可通神。
董必武《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至于我,懂得虽不多,却喜欢读书。我信书中所述,衷心尊敬著书人。
[英]乔叟《善良女子殉情记前引》

毁书犹如杀人:杀人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
[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当今真正的学府用语藏书。
[英]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没有文化的人管理书籍,好比太监守护美女。
[英]扬·E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清·萧抡《读书有所见作》

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
严复《救亡决论》

人与文学关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茅盾《论“入迷”》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
〔美〕梭罗《活尔登·阅读》

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愉悦或实用。
〔英〕德纳姆《论智虑》

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
〔法〕笛卡尔《方法论》

人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
〔美〕史密斯《回想录》

书籍是心灵的良药。
希腊谚语

知识的源泉在书本里流淌。
希腊谚语

任何家具也比不上书那样迷人。
〔英〕史密斯·S引自霍兰德夫人《回忆录》

读书不就是无声的谈话吗?
〔英〕兰多《假想的谈话》

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英〕孟德斯鸠《箴言集》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俄罗斯谚语

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
〔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有些书只须浅尝,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好书需要仔细咀嚼,慢慢消化。
〔英〕培根《论学问》

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美国谚语

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
日本谚语

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
意大利谚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读书有味身忘老。
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
清·邹 《三借庐笔谈》

㈧ 谁有关于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的资料

1.
商隐创作了一些优秀的咏物托志、即景抒情的诗篇。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入微,但又不限于描绘所咏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所咏之物的固有的神态情韵,而是在此基础上寄托身世之感,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人生体验等藉所咏之物体现出来,咏物抒怀。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

2.《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这两首诗比《安定城楼》的格调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可以说,这两首诗标志着李商隐独具个性的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幕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惟。章台街里芬菲伴,且问腰宫损几枝?”“浪笑榴化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后一首则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无限的伤心、失意,不正是作者不断经受人生风雨打击之后的反映吗?“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不正是自己身世的写照吗?这首诗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其风格已大不似前。而这样托物寄情的咏物诗却大量出现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每一首都那样哀伤、凄艳。可以说,这首诗对他以后的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另有《汉宫词》、《瑶池》两首诗到底写于何时,尚有争议,姚学礼所编《平凉古今诗歌选》认为这两首诗写于李商隐在泾州时。冯浩、张采田认为这两首诗分别写于会昌五年和会昌六年。姚学礼认为,这两首诗是以西王母的传说为题材写成的,断定写于泾州。而冯张二人认为这两首政治抒情诗是讽刺唐武宗求仙以致丧命的愚蠢行为的。但是,唐武宗之前的唐穆宗、唐文宗都有过求仙的糊涂行为,李自隐早年学道的经历使他早就看穿了求仙的虚枉把戏,因此,讽刺武宗以前的皇帝也是可能的。但无论怎么说,这两首优秀的政治讽喻诗的诞生与李商隐在泾州的这段生活有必然的联系。正是泾州西王母传奇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为他的诗作提供了素材。

李商隐在泾州创作的一些诗歌中的意象也成为他以后的诗作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贾谊、青鸟、锦瑟、西王母曾不止一次出现在他以后的诗作中。除《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外,单独咏牡丹的就不下三首。

李商隐在泾州的生活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他人生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的生活变得屈辱而艰辛,他的思绪变得忧郁而迷惘,他的情感变是迷离而复杂,他的心灵却愈加真诚和纯洁。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应吏部试被录用,仅授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九品小官。开成五年(840)举家迁往长安,从此便永远离开了泾州,辗转各地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天涯,在污浊不公的尘世中苦度人生,直至大中十二年(858)去世。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李商隐作品摘登】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梦泽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㈨ 急求一张牡丹地面拼花的CAD素材

出红包给你发一份牡丹拼花CAD素材,有意向私信聊

㈩ 求一些水粉的牡丹花素材

牡丹花素材------网络一下 图片应有尽有

热点内容
马兰花征文 发布:2024-09-21 21:49:22 浏览:675
毛什么盆栽 发布:2024-09-21 21:49:19 浏览:788
插花手办 发布:2024-09-21 21:47:02 浏览:448
吃兰花豆有什么好处 发布:2024-09-21 21:45:21 浏览:630
形容雨后的鲜花 发布:2024-09-21 21:41:09 浏览:106
培训插花学费 发布:2024-09-21 21:40:57 浏览:647
蜜蜂荷花粉 发布:2024-09-21 21:35:16 浏览:171
我为什么没能为妈妈买一束康乃馨 发布:2024-09-21 21:35:07 浏览:707
明星鲜花照片 发布:2024-09-21 21:32:22 浏览:471
干燥养茶花 发布:2024-09-21 20:41:17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