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茵陈丁香

茵陈丁香

发布时间: 2021-02-02 10:18:39

1. 有没有厉害的医生啊,都是庸医啊

唉,人呢,饮食等习惯不好了会出很多病的,病是自家生阿,需要七分养三版分治相结权合,祝健康!

还有,你没做过扁桃体切除手术的话,一定就是扁桃体有炎症了。像你这种症状严重的必须要采取措施的,不然太痛苦了,一般的慢性病哦只找医生诊断一下作为参考意见即可,主要还是综合所有人的意见自己做决策,本来这世上就是庸医占大多数的!

毕竟医生也是受经济所控制的,忽悠比较多。也不排除医术不够的。

2. 治疗黄疸有哪些偏方

黄疸刺儿菜汤治疗肝炎 [用料]200克鲜刺儿菜全株。

[制用法]洗净切碎,加清4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分1~2次服。

[功效]可治疗传染性肝炎。

马兰治急性肝炎 [用料]50克鲜马兰根, 30克地耳草, 30克茵陈。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急性肝炎。

石决明鸡血藤汤治急性肝炎 [用料]30克耳鲍壳(石决明),备15克鸡血藤、吐烟花。

[制用法]先将石决明研成粉,加入鸡血藤、吐烟花共煲。饮汤,每天2次。

[功效]清热祛湿,活血祛淤。治疗急性肝炎。

紫茄大米粥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1千克紫茄子, 150克大米。

[制用法]将茄子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数天。

[功效]清热,祛湿。可治疗黄疸型肝炎。

丁香治黄疸 [用料]白丁香(即雄雀屎)。

[制用法]温开水化服之。

[功效]清热解毒。可治疗黄疸。

大田螺汤治疗黄疸 [用料]10~20个大田螺,半小杯黄酒。

[制用法]用清水漂洗干净田螺,去壳捣碎,取螺肉加入黄酒调匀,再加清水炖熟。饮其汤,每天1次。

[功效]清热利湿,通便解毒。可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畅及水肿。

茵陈糯稻根汤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60克糯稻根,60克茵陈。

[制用法]将糯稻根、茵陈加1碗水煎服。每天3次,连用1星期。

[功效]可治疗黄疸型肝炎。

黄花草山栀汤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料]15克黄花草(即虎膏草),3克山栀子,2枚铁锈钉,可按病情加三叶鬼针草适量。

[制用法]加2碗水,煎至1碗。每天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一枝黄花汤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 45克一枝黄花,15克水丁香。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可治疗黄疸型肝炎。

鸡屎白丸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适量鸡屎白。

[制用法]晒干,用文火炒,炒时洒入少许白酒,焙干研末,为丸或散。每服3克,白酒送服。

[功效]可治疗黄疸型肝炎。

茵陈黄枝茶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60克茵陈, 90克矮黄枝小枝。

[制用法]煎汤代茶饮。十余日即愈。

[功效]可治疗目黄、遍身金色之黄疸性肝炎。

桃树根汤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100克桃树根。

[制用法] 以水煎至1小杯,空腹顿服,连服3~5天。其黄离如云散,惟眼最后愈(黄退)。百日方平复,身黄散尽后,每天可饮白酒一小盏,则眼中黄易散,不饮则黄退迟。

[功效]可治疗遍身如金色之黄疸型肝炎。

茵陈白鲜皮汤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30克茵陈,30克白鲜皮。

[制用法]共捣为细末,每服9克, 1大碗水,煎至六成,去渣,温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功效]可治疗身黄如金、言语不多、四肢无力、好眠嗜睡、口吐粘液之黄疸型肝炎。

逐黄散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用料]3枚青瓜蒌。

[制用法]焙干为末,每用3克, 1杯水,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泻下黄物立愈。

[功效]可治疗小儿脾热眼黄之急性黄疸型肝炎。

半边莲茅根茶治黄疸型肝炎 [用料]15克半边莲, 30克白茅根。

[制用法]水煎服。当茶饮服,每天1剂,连服10~20日。

[功效]排黄。可治疗黄疸型肝炎,并兼治肝硬化和肝腹水。

乌脚枪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用料]60克乌脚枪(即中药白毛藤或鸡爪草) (小儿酌减)。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服1次,连服5~10日。

[功效]可治疗无黄疸型肝炎。

满天星猪肉汤治黄疸 [用料]30克鲜满天星(即鹅不食草),60克瘦猪肉, 少许盐。

[制用法]将满天星洗净切碎,猪肉切块,一同入锅,加水煮汤,调入食盐即可。每天1~2剂。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养阴。可治疗急性黄疸。

桑白皮汤治黄疸 [用料]15克鲜桑根白皮, 10克冰糖。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2剂,连服3~5天。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消肿。可治疗阳黄之热重于湿证。

玉米须茶治黄疸 [用料]15克玉米须。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用。每天2剂。

[功效]利尿退黄。可治疗阳黄之湿重于热证。

茵陈姜附汤治黄疸 [用料]15克茵陈,干姜、炙附片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2剂。

[功效]温阳利湿,舒肝化淤。可治疗阴黄,症见身目黄染,晦暗如烟熏,神倦少食,腹胀如鼓,小便自利,大便不实,舌淡润或紫黯,脉沉细。

3. 请问:党参,当归,蒲公英,二花,柴胡,茵陈,板蓝根,丁香,小香,木香,山芋,大枣这剂中药中的大枣用

最好按照方子上的要求用药;不过看方子君药是党参、当归属于补气血之要药,可以平时服用阿胶蜜枣少许,但汤药还是放大枣为好!

4. 醋延胡索可以和茵陈,蒲公英,丁香,决明子搭配吗

里边可以和这个蒲公英,丁香决明子一起搭配的,搭配起来吃的话,然后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呢,你可以这样

5. 茵陈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化学成分
滨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对-聚伞花素、苎烯、紫苏烯、α专-水芹烯属、百里香酚、α-、β-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滨蒿素、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菌陈含挥发油, 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黄烯、达瓦酮、茵陈炔酮、丁香酚、异丁香酚、萘、苯甲醛、龙脑.另含茵陈色原酮、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另据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蒿素A、B。[6]
摘自网络。

6. 菌陈的中药制剂

全草含挥发油,其成分有丁醛(buTCMLIB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桉叶素(cineole),葛缕酮(carvone),侧柏酮(thujone),侧柏醇(thujylalcohol),丁香油酚(eugenol),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糠醇(furfurol),欧芹脑(apiol),对-聚伞花素(p-cymol,p-cymene),月桂烯(myrcene),α、β-蒎烯(pinene),毕澄茄烯(cadin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acetate),α-姜黄烯(α-curcumene),茵陈二炔(capillene)及茵陈二炔酮(capillin)等,全草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pheneone),大黄素(emo-din)。
幼苗绿原酸含量最高,花蕾对-羟基苯乙酮含量最高时约0.025%;幼苗还含胆碱(choline)。
花蕾、花和果实含蒿属香豆精即马栗树皮互二甲醚或6,7-(thoxycoumarin),其他部位均未检出,花蕾中含量约0.5%
花序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3-O-葡萄糖半乳糖甙(quercetin-3-O-glucogalactoside),山柰酚-3-O-O-葡萄糖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lucogalacetoside),槲皮素-3,7-芸香糖半乳糖甙(quercetin-3,7-rutinogalacetoside),槲皮素-3,7-芸香糖二半乳糖甙(quercetin-3,7-rutinodigalactoside),7-甲基香橙素(7-methy-laromadendrin),鼠李柠檬素(rhamnociTCMLIBin),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滨蓟黄素(cirsimaritin),3,5,3,4-四羟基-,7-二甲氧基黄酮(eupatolitin),7-甲基马栗树皮素(7-methylesculetin)和东莨菪素(scopoletin)[9]。
地上部分含蒿黄素(artemetin),紫花牡荆素(casticin),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eol)和茵陈素(capillarin)。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其成分萜类有:α-、β-蒎烯、柠檬烯(limonene),α、γ-松油烯(terpinene),月桂烯(α-humu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β-榄香烯(β-elemene)等二十多种;苯乙炔,双亚乙基类成分:茵陈二块,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二炔酮,隆茵陈二炔(o-methoxycapillene)及5-苯基1,3-戊二炔(5-phenyl-1,3-pentadiyen);酚类有:苯酚(phenol),邻-甲苯酚(O-aresol),对-甲苯酚(p-caresol),间-甲苯酚(m-cresol),邻-乙基苯酚(o-ethylphenol),对-乙基苯酚(p-ethylphenol),及丁香油酚:脂肪酸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癸酸(capric acid),已酸(caproic acid)及丁酸(butyic acid)等十五种;其他:薁(azulene),3,5-二甲氧基烯丙基苯(3,5-dimethoxyallylbenzene),茵陈素,去氢镰叶芹醇(dehydro-falcarinol),去氢镰叶芹酮(dehydrofalcarinone)及马栗树皮互二甲醚。
地上部分还含苯氧基色原酮类成分: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4-甲基茵陈色原酮(4,methylcapillarisin),6-去甲氧基-4-甲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4-methylcapillarisin),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capillarisin);黄酮类成分:中国蓟醇(cirsilineol),滨蓟黄素,芫花素(genkwanin),鼠李柠檬素,茵陈蒿黄酮(ar-capillin),异茵陈蒿黄酮(isoarcapillin);其他:茵陈蒿酸(capil-lartemisin)A及B,它们的利胆作用较马栗树皮素二甲醚及茵陈色原酮强。
花序含马栗树皮素二甲醚,东莨菪素,异东莨菪素(iso-scopoletin),茵陈色原酮,7-甲基茵陈色原酮,茵陈蒿酸B,茵陈蒿灵(artepillin)A、C,茵陈素及滨蓟黄素。
花蕾含马栗树皮素二甲醚,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7-甲基茵陈色原酮,茵陈蒿黄酮,中国蓟醇,滨蓟黄素,泽兰甙元,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鼠李柠檬素,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cacticin),异鼠李素-3-O-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glucoside)及金丝桃甙(hyperin)。花蕾中马栗树皮素二甲醚含量最高,在开花季节含量可达1.98%。随即迅速降低。
幼苗含咖啡酸(caffeic acid)。

7. 苦艾、艾蒿、茵陈是一种植物吗

苦艾、艾蒿、茵陈是是中草药

茵陈(茵陈蒿):又名绵茵陈,具有发汗利尿、利胆、退黄疸功效。用于治疗家兔肝球虫病、大便不畅、小便黄赤短涩。茵陈蒿是优质的家兔青饲,春天用来喂兔,能使幼兔生长发育快,被毛光泽,膘情良好。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2%F0%B3%C2&in=4&cl=2&cm=1&sc=0&lm=-1&pn=3&rn=1

http://mypethome.chinapet.com/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4&ID=8198417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2%F0%B3%C2&in=3&cl=2&cm=1&sc=0&lm=-1&pn=2&rn=1

苦艾
中药古方苦艾可以治癌
美国研究员发现,中药常用的苦艾(Wormwood)含有一种化学成份,十六个小时之内就可把辐射线都奈何不了的乳癌细胞杀死,研究小组希望能够研制成药丸,治疗乳癌等癌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E0%B0%AC&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www.holine.com/200111/01112918.htm

艾蒿
艾蒿被称做蒿蒿草,天然花香香料,增添生活美感。用于各种香精。用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用来做抽旱烟的火廉子,焚香驱蚊。晒干的艾蒿熬水,擦粉刺子病痛全消。还可做食品艾蒿糕、艾蒿汤、韩国料理。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AC%DD%EF&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fjnplyxj.cn.china.cn/op/SellInfoDetail/selinfid/1012299845/index.htm
http://hollyhn.blogbus.com/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AC%DD%EF&in=6&cl=2&cm=1&sc=0&lm=-1&pn=5&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AC%DD%EF&in=3&cl=2&cm=1&sc=0&lm=-1&pn=2&rn=1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z=0&word=%B0%AC%DD%EF

8. 茵陈蒿与茵陈

茵陈蒿 属菊科植物。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近代研究证明,以秋季采收的带果穗的茵陈蒿,所含约有效成分最多,疗效此绵(嫩)茵陈更好。

性味 甘、平微寒,无毒。

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B-蒎烯、茵陈酮、叶酸等,蒿属香豆精类。

药理 近有人从其挥发油中得出一种新成分,对皮肤病病原性丝状菌有强力杀菌作用。此外有扩张胆管,排泄胆汁,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功用 利湿、清热。

[黄疸发热,大便秘结]

茵陈蒿30克,黄桅子15克,生大黄6~9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茵陈蒿30克,茅术15克,水煎加砂糖服。

[胆囊炎,胆结石]

茵陈蒿、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

[荨麻疹,皮肤掻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茵陈蒿15克,地肤子12克,水煎服。

[高血压,肾炎,肝硬化]

茵陈蒿十天蓟根各15克,水煎服。

------------------------------------------------------------------

茵陈蒿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AremisiacapillalisThunb. 早春采集的嫩茎

叶。《本草纲目》载“茵陈,昔人多莳为蔬。”

茵陈蒿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79 克,蛋白质5.6 克,脂肪0.4 克,碳水化

合物8 克,钙257 毫克,磷97 毫克,铁21 毫克,胡萝卜素5.02 毫克,维生

素B10.05 毫克,维生素B2 为0.35 毫克,尼克酸0.2 毫克,维生素C2 毫克,

还含有蒿属香豆精、绿原酸等。

茵陈蒿性味苦辛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

痒疥疮等。

《本草纲目》载“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
【药 名】:茵陈

【拼 音】:YINCHEN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功 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

【主 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性味归经】:苦辛,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④《珍珠囊》:“苦甘。”

入肝、脾、膀胱经。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①《本草经疏》: “蓄血发黄者,禁用。”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配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配附子,温阳利湿退黄,主治寒湿内阻之阴黄。配大黄,治黄疸初起。配白藓皮,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配车前子,清热利湿,通利小便。配厚朴,滑石,清湿热利胆宽中下气,化浊气消疸利尿泻火。

【别 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茵陈、茵陈蒿、因陈、绵茵陈、西茵陈、北茵陈

【商品名】:茵陈、茵陈蒿、北茵陈、西茵陈,以质嫩、干燥、色灰绿或灰白、软绵如绒、气清香浓郁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炮制方法】: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雷公炮炙论》:“去根细锉用。”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本草图经》:“茵陈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又有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茵陈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而无山茵陈。《本草》注云:茵陈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茵陈者,是也。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京下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力山茵陈。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②《纲目》:“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后人各据方土所传,遂致淆乱。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 花实相似,亦有无花实者。”③《本草崇原》:”一种开花结实者,名铃儿茵陈;无花实者,名毛茵陈;入药以无花实者为胜。”④《本经逢原》:“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茵陈而言。”⑤《中药志》:“本品在历代之记载,皆与目前市售应用最广的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类似。而《图经本草》又载江宁府一种茵陈,类似今用之白花茵陈。另在《图经本草》之白蒿项下又记有: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又似今植物白蒿。故按《本草》记载观之,古代药用称茵陈者甚多,又有名山茵陈、石茵陈者。但由其疗效观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生药材鉴定】:之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Kitaib.(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A.frigidaWilld.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 A. strictaEdgew.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显微鉴定:茵陈蒿叶粉末:灰绿色。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②腺毛少,顶面观鞋底形,由6,8细胞上下成对迭合而成,直径15-22μm。③丁字形非腺毛多碎断似纤维状,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可至2mm,直径5-26μm,左右两臂不等长,壁厚,木化;基部1-3细胞,极扁短。

【中药化学成分】: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Scopa-rone),即6,7一二甲氧基香豆精(6,7一Dimethoxycoumarin);含率因季节而异,开花期最高,达1.98%,以及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全草含精油约0,27%,果穗中精油较多,含率达1%。其成分有:B一蒎烯(B一Pinene),茵陈炔酮(Capillin),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炔(Capil-lene),茵陈素(Capillarin)。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硬脂酸(Stearic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褐煤酸(Montanicacid)。灰分中含氯化钾。种子中也含蒿属香豆精及氯化钾。黄蒿含蒿属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节而异,花蕾中有0,5%,花头和种子中有2%;开花期全草有0.46%,开花前的花头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属香豆精而含绿原酸。全草含精油约0.6%,以开花期含率最高,约达0.95%。其成分有:侧柏醇(Thujyl-alcohol),正丁醛(Buty-r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甲庚酮(Methylheptanone),葛缕酮(Carvone),1,8一桉叶素(1,8一Cineole),侧柏酮(Thujone),乙酸?牛儿酯(Geranylacetate),毕澄茄烯(Cadinene),丁香油酚(Eugenol, a-蒎烯(a一Pinene),B-蒎烯,冰草烯(Agropyrene)等。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肉豆蔻酸(Myristicacid),5.1%,棕榈酸23.48%,硬脂酸24.43%,花生酸18.04%,亚油酸11.25%,油酸10.09%;非皂化部分中有B-谷甾醇(B一Si-tosterol)19.81%。又含另一利胆成分4一羟基苯乙酮(4-Hydroxyacetophenone)。还含胆碱(Choli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壬二酸(Nonandioicacid),石竹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等。根含B一谷甾醇及草酸等。(1)猪毛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香芹(葛缕酮,carvone)、对-聚伞花素(p-cymene)、苎烯、紫苏烯(perillene)、α-水芹烯(α- phellandrene)、百里香酚(thymol)、α-,β-蒎烯、松油醇-4、马鞭草酮(verbenone)、萘、芳甲基苯乙酮(armethylacetophenone)。另含滨蒿素(scoparone)、对羟基苯乙酮及绿原酸等。(2)茵陈蒿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苎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黄烯(α-curcumene)、达瓦酮(davanoe)、茵陈炔酮(capillin)、丁香酚(eugenol)、异丁香酚(isoeugenol)、萘、苯甲醛、龙脑。另含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6,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滨蒿素)。另报道从茵陈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陈素A、B(capillartemisin A,B)。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滴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365mm)下检视,滨蒿浸出液显红色,茵陈蒿浸出液显砖红色。

9. 怎么把新鲜的白蒿制成茵陈

采摘1月的白蒿便是茵陈。不用制作。一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来内当柴烧。指的一、二月容是药,三月就不是药了。可以直接泡水喝。不仅可以有效的促使胆石患者的胆汁流量的增加,而且还能明显的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疗效。

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

白蒿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白蒿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

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白蒿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浓度和β-脂蛋白的含量,而且还能够明显的降低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使动脉壁的粥样化斑块疾病的病情减轻。

10. 茵陈蒿和青蒿有什么区别

一、叶子区别

茵陈蒿的叶子很柔软而且皱缩,把它的叶子展平后叶片呈1到3回羽状分裂,叶子长1到3厘米,宽大约1厘米,小裂片呈线形、卵形或是倒披针形,全缘。

青蒿含阴气多,又能芳香外达,也就善清骨蒸劳热。《神农本草经》记载它主“留热在骨节间”。骨蒸一般是由于阴血虚少,阳气又陷入阴分进行煎熬,使人感觉着热从里面发出来,治疗如果单纯升提阳气,用一些阳药,可能对阴血更加伤害;如果单纯滋阴,阳气陷在里面出不来,将来还会消耗阴血,所以必须寻找既能滋阴又能散邪的药物,青蒿无疑是非常适合的。

《本草新编》:“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著名的青蒿鳖甲汤就是治疗“治疗温病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吴鞠通本人说是从小柴胡汤变化来的,用青蒿来代替柴胡引邪外出(可能是担心柴胡伤阴)。

因为青蒿含阴气较足,和茵陈蒿比起来就偏于血分,所以又常被用来凉血止血。总之青蒿是散热而不伤阴。

热点内容
花语黑暗系 发布:2025-04-16 16:26:10 浏览:77
绶溪荷花池 发布:2025-04-16 16:21:03 浏览:253
紫罗兰木手串辨别 发布:2025-04-16 16:19:38 浏览:850
七夕李廌 发布:2025-04-16 16:14:18 浏览:796
康乃馨鲜花可以放卧室吗 发布:2025-04-16 16:10:21 浏览:286
仿真布百荷花 发布:2025-04-16 16:10:16 浏览:951
新冠病毒丁香 发布:2025-04-16 16:07:48 浏览:957
鲜花酝酿蜜糖 发布:2025-04-16 15:58:21 浏览:345
好一朵迎 发布:2025-04-16 15:53:16 浏览:64
看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感受 发布:2025-04-16 15:53:10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