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罗隐牡丹诗

罗隐牡丹诗

发布时间: 2021-02-03 08:55:18

A. 罗隐《牡丹》的赏析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读此诗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那么一段话: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向上追溯,在宋词人秦观的词中,有”尽道肯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句子.但这还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最初源头,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中,我终于找到了这句话.

为什么着迷这句话,可能与喜欢宝钗的冷美人气质有关,尽管我并不是很喜欢宝钗其人.只是当初有些惊讶,为什么好好一个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却是无情.

罗隐的诗常常带有没落的冷冷讽刺意味,讽刺着世间的不公.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审视考场与人际之上,对许多凭借谄媚,奉承而飞黄腾达的人,罗隐常会投去凌厉的目光,即使在赏着牡丹的时候,也不忘讽刺一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花>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

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回可爱,可亲呢?

B. 关于牡丹的古诗词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http://www.gdyzs.com/html/200922194055.html

C. 牡丹的诗词

牡丹的诗词:《牡丹》唐 · 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牡丹》唐 · 张又新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牡丹》唐 · 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赏牡丹》唐 ·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唐 · 柳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牡丹》唐 · 韩琮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牡丹》唐 · 郑谷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牡丹》唐 · 罗隐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牡丹》唐 · 司空图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 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惜牡丹花二首》唐 ·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牡丹》唐 · 归仁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 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偷香黑蚁斜穿叶,觑蕊黄蜂倒挂枝。 除却解禅心不动,算应狂杀五陵儿。《咏牡丹》宋 · 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唐 · 唐彦谦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牡丹种曲》唐 · 李贺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赏牡丹》唐 · 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牡丹》宋 · 苏轼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唐 · 李商隐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牡丹》唐 · 孙鲂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 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 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 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牡丹》唐 · 李山甫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牡丹》唐 · 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D. 咏牡丹的古诗有哪些

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

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谓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



咏物诗作为一种诗体,源远流长。《诗经·周南》首篇即以"睢鸠"托兴,《楚辞·离骚》抒志于"兰芷",寄情于"荃蕙"。到了西汉和魏晋六朝,出现了以物命题的诗。当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后,咏物诗也随之丰富起来,蔚为大观。

唐代五十多位吟咏牡丹诗歌的作者,大多属于中唐以后的诗人。他们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势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受到新乐府运动的影响,继承了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咏物诗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咏花讽时之作中的劳动人民形象以白居易《买花》诗中的田舍翁为代表,成为唐代诗人塑形象群中的一个典型,不可磨灭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咏花抒怀之作中的赏花人形象,不因所吟咏的对象都是牡丹花而使这一形象出现雷同化。"看遍花无胜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们只要透过赏花人的神态,就可以感到这一形象的生动和鲜明。"情愿扛壶入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具有一种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具有一种内向性格赏花人。有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赏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栏边安枕席,夜间闲共说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作者把赏花人如醉如痴的神态描写的越充分,那么诗中的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更会使人物的形象神态俱出,惟妙惟肖。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初开恐是妖",当在刚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开的牡丹时,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赏花人一种惊奇、害怕的感觉,甚至担忧是妖异所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艳美的牡丹终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从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但是花开总有花落时,等到花事已去,鲜花飘零,怜惜之心促使他又来收取残花,以作香燃,寄托恋恋不舍之情。一连串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人物形象也随之生动起来,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咏花抒怀之作中赏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再现,因此我们也就从这些诗作中感触到诗人们思想感情跳动的脉搏,见出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咏牡丹之作,在艺术上还有很多特色。牡丹花的风姿神韵,使诗人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如描写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足祥";(孙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写牡丹的芳香"蕊堪灵凤琢,香许白龙亲";(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形容牡丹花后期与落"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唐彦谦《牡丹》)想象的翅膀纵横千里、万里,天上、地下。为了状摹出牡丹的姿态,诗人们运用了大胆夸张的手法: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这些夸张地描写和衬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齐已《题南平后园牡丹》

这些是夸张地描写赏花时的情形。同时在吟咏牡丹时,诗从头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拟人手法。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

这些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还有通过巧妙的拟人手法,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状摹牡丹的美丽。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宋玉 边腮正嫩,文君机上绵初裁。

--徐夤《忆牡丹》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牡丹》

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聘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诗人们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写牡丹时,并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艺术手法,而是综合性地多样化地把各种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侧面地状摹出牡丹的美丽,极尽体物之妙,借以传达诗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们是为了说明各种艺术手法在吟咏牡丹之作中的运用,才做了大致的分类。其实丰富的想象要通过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来达到,而大胆的夸张中又包含着巧妙的拟人,巧妙的拟人中也包含着大胆的夸张,它们之间几乎是不可分的。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诗云: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在白居易的笔下,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使这首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花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的极大兴趣,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E. 对罗隐的《牡丹》的赏析

《牡丹花》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读此诗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那么一段话: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道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向上追溯,在宋词人秦观的词中,有”尽道肯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句子.但这还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最初源头,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中,我终于找到了这句话。
为什么着迷这句话,可能与喜欢宝钗的冷美人气质有关,尽管我并不是很喜欢宝钗其人.只是当初有些惊讶,为什么好好一个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却是无情。
罗隐的诗常常带有没落的冷冷讽刺意味,讽刺着世间的不公。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审视考场与人际之上,对许多凭借谄媚,奉承而飞黄腾达的人,罗隐常会投去凌厉的目光,即使在赏着牡丹的时候,也不忘讽刺一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花》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
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回可爱,可亲呢?

F. 古诗人写牡丹花诗词有哪些

牡丹诗词牡丹 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牡丹 李孝光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清平调 李白(唐)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白牡丹 韦庄(唐)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惜牡丹 白居易(唐)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栽牡丹 陆游(宋)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牡 丹 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诗 唐 李正凡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赏牡丹 唐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红牡丹 唐 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赏牡丹 唐 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红牡丹 唐 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牡丹花 唐 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曹州红裁下一缕太阳红,千年花色醉春风。菏山泽水衔曹州,香透乾坤绽芳容。如花似玉白中透红凝心神,神仙竟相坠凡尘。玉骨临风蝶恋花,芳香散尽再无春。黄花魁红绿黑白竟芳菲,春风无力送流云。莫叹万花迷人眼,独恋墙角黄花魁。百花丛笑花瓣柔柔层层爱,芳蕊茸茸灼灼开。百花丛中映日笑,一片春色尽揽怀。金狸红绿相衬笑日月,层层春光层层裹。独占天下七分春,可怜仙女无颜色。黄玉玺凝风衔春带露开,墨绿颤珠动心怀。天妒一朵黄玉玺,羞杀百花坠尘埃。

G. 罗隐牡丹诗,最后两句,"韩令"到底是指韩愈还是韩弘韩弘下令砍过牡丹吗

指 唐 韩愈。愈 曾因上疏极论宫市之弊,贬为 阳山(今 广东 阳山)令,故称。唐 罗隐《牡丹花》专诗:属“可怜 韩 令功成后,辜负穠华过一身。”按,相传 愈 之侄 湘 曾以染色牡丹点化 愈,未果。罗隐 诗即用其事。参见“韩湘子”

H. 罗隐的《牡丹》的全文是什么

全文如下:抄
罗隐-诗词《袭牡丹》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诗句赏析:
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
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登(今浙江新登)人。咸通元年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所作为《谗书》。

I. 唐代写牡丹的诗

1、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装唐代:刘禹锡《赏牡丹》

释义: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2、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出自:唐代 徐凝《牡丹》

释义: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3、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出自:唐代李商隐《牡丹》

释义:

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9)罗隐牡丹诗扩展阅读

《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联结合典故描绘了一幅单株牡丹的特写图,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尾联反用梦中传彩笔之典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

热点内容
花语黑暗系 发布:2025-04-16 16:26:10 浏览:77
绶溪荷花池 发布:2025-04-16 16:21:03 浏览:253
紫罗兰木手串辨别 发布:2025-04-16 16:19:38 浏览:850
七夕李廌 发布:2025-04-16 16:14:18 浏览:796
康乃馨鲜花可以放卧室吗 发布:2025-04-16 16:10:21 浏览:286
仿真布百荷花 发布:2025-04-16 16:10:16 浏览:951
新冠病毒丁香 发布:2025-04-16 16:07:48 浏览:957
鲜花酝酿蜜糖 发布:2025-04-16 15:58:21 浏览:345
好一朵迎 发布:2025-04-16 15:53:16 浏览:64
看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感受 发布:2025-04-16 15:53:10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