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丁香花
①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和豫州地坑院哪个好玩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
2018年2月20日至21日,央视新闻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分别来到陕州地坑院进行直播,为国内外观众奉上“年味大餐”。20日16时30分许,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开始直播,直播时长近6分钟,分为“品民俗吃美食 地坑院里过大年”“地坑院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说唱剪纸 陕州独特的文化印记”“舌尖上的地坑院 十全十美十碗席”四部分,当晚,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新闻频道《共同关注》重播了直播内容。21日,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正月里来是新春》再次对陕州地坑院过年盛况进行了直播。20日下午,中国国际电视台对2018陕州灯会进行现场直播。当晚8时,对陕州地坑院春节民俗再次直播。在观众们的期盼中,陕州风采一次次夺目亮相。
直播镜头中,陕州地坑院花灯璀璨,人潮涌动,锣鼓、舞狮、秧歌、踩高跷等喜庆祥和的民俗文化活动精彩上演,剪唱相随的陕州剪纸、铿锵热闹的锣鼓书纷纷登场,穿山灶上陕州十碗席热浪滚滚,地平线下年味儿蒸腾而上。在一片欢腾中,“狮子上山”社火表演队伍格外引人注目。这支表演队伍由西张村镇五花岭村的20余位乡亲们组成,其中有多位演员都是年逾七旬的“70后”。表演之余,骑着“毛驴”的张喜庆老人还不忘欢快起舞逗乐游人,笑容里藏着幸福,骨子里透着爽朗,“我还年轻着嘞!今年才72岁!”每当游客好奇问起张喜庆的年纪,他都这样乐呵呵地朗声回答。
直播镜头外,地坑院的魅力也长久留存在直播团队的心中。在3号院,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徐梦琪刚刚结束英文直播,地坑院的建造风格、民俗特色、功能特点等都令她啧啧称赞,“我们频道在全球100余个国家落地,由英文进行播出,年前我们来到陕州地坑院踩点,被这里的民俗深深地吸引了。现在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一个个完整的地坑院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这对我个人来讲是最感兴趣的,古老的陕塬土地孕育了勤劳善良的陕州人民,我们会把这里的人文和风俗介绍给全世界,让世界了解陕州,让陕州走向世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田萌告诉记者,有着4000年历史的地坑院神秘而具吸引力,锣鼓书、捶草印花,还有很多美食都令人流连忘返,要通过直播,原汁原味地展现陕州文化,让地坑院里过大年的热闹场景传遍大江南北。
② 河南三门峡陕州区骏景花园和大营镇是一个地方吗
是的,河南三门峡陕州区骏景花园就是在陕州区大营镇。
是的,河南三门峡陕州区骏景花园就是在陕州区大营镇。
③ 陕州的陕州概况
陕州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道,南承两湖,北对晋地锁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来兵家的战略要地。崤山、函谷、雁岭分守三门峡的东、西、南三面,北面,一条天然屏障—黄河蜿蜒东行,晋、陕、豫三地依陕州为界居河而治。
《资治通鉴》:“陕州,治陕弘农县,本隋弘农郡,义宁元年曰凤林,领弘农、阌乡、湖城;武德元年曰鼎州,因鼎湖为名。武德三年,以永宁、崤置函州。又义宁元年,分卢氏、长水、桃林置虢郡,武德元年,曰虢州。义宁元年,以安邑、虞乡、夏置安邑郡,武德元年,曰虞州。二年,以芮城、河北、永乐置芮州。”
这里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禹凿三门、紫气东来、周公分陕,更有关云长收周仓,老子著道德;
这里有千年古寺宝轮寺、千年古刹空厢寺,千年古虢都城上阳,千年古渡茅津渡,千年古城陕州城,更有众多文人墨客为此书写的千古传唱;
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历史名胜,陕州八景:宝轮夕照、禹门积雪、绣岭云横、崤陵风雨、草堂春晖、砚山秋霁、古渡飞虹、金沙落日,古虢博物馆,黄河古栈道,人、鬼、神三门,梳妆台,以及达摩修行十年的四季风景奇伟、绚丽多姿;
这里地杰人灵,名人辈出上官仪、上官婉儿、魏野;这里物华天宝,黄金、煤、铝三分天下,大枣、苹果香飘四方。
这里三面环水,弘农涧河自东向西在三门峡的南边轻轻流淌至黄河,顺着黄河从南向北依城而流,再折向东划个弧线逶迤东去,将美丽的三门峡揽入母亲的怀中静静的沉思。
古往今来,岁月如梭,如今,这里有着闻名全国的美称——黄河明珠,伴随着美丽的天使——白天鹅的到来,又被誉为——天鹅之城。
春天,这里鲜花烂漫,桃红柳绿,遍地苍翠;夏天,这里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秋天,这里瓜果如织,艳花掩径,层山浸染;冬天,这里阳光明媚,冰裹雪封,鹤舞翩翩。
引人注目的黄河游——碧波荡漾、心旷神仪,万里黄河第一坝——居高临下、高大雄伟;宽阔的马路,林立的商厦,流淌着都市的喧哗;川流的车群,耀眼的霓虹,宣泄着都市的繁华;长长的滨河公园,诱人的陕州景区,传递的是富庶文明;绿荫掩隐的广场,游人如云的园林,显现着幸福和谐。
④ 冯胜取陕州,请益兵守潼关。达曰:“无如兴者。”遂调守之的翻译
冯胜取陕州,请益兵守潼关。达曰:“无如兴者。”遂调守之
冯胜占领陕州,请求派兵守卫潼关。徐达说:“没有比起来的。”于是调守的
⑤ 什么酒不能赐,, 就是花的意思 原文和译文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
马光字君实(字和如今的小名差不多)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内(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容,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⑥ 陕州区的行政区划
1995年,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营乡和西张村乡撤乡设镇。
2000年,陕县辖4个镇、13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宜村乡、菜园乡、东凡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柴洼乡、大延洼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
2005年,陕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延洼乡并入观音堂镇,撤销柴洼乡并入王家后乡,撤销东凡乡并入菜园乡,撤销宜村乡并入西张村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陕州区辖4个镇、9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共有9个居委会、263个村委会,2232个村民小组。
2012年底,陕州区共辖4个镇(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9个乡(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硖石乡、王家后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256个行政村。 截止2012年底,陕州区辖4镇、9乡,263个村,2232个村民小组,9个社区。 乡 镇
名 称 面 积
(KM) 村民委员会名称 村 民小 组 大营镇 88.66 12 大营、黄村、南曲沃、五原、峪里、寺古洼、兀家洼、温塘、吕家崖、辛店、城村、官庄。 253 原店镇 19.73 5 原店、岔里、新建、寨根、郭家。
居委会名称:东一区、东二区、中区、西区、北区、市场(6个) 49 张汴乡 113.38 11 张汴、窑底、曲村、北营、庙后、西王、刘寺、卢庄、寺院、草庙、西过。 104 张湾乡 65.29 20 新桥、土桥、尤湾、蔡白、柳林、西罐、张赵、三元、七里堡、关沟、上陈东、新庄、芦村、桥头、红旗、雷家湾、指望、大坪、下陈东;南关(现属开发区)。 147 西张村镇 281.89 41 张一、张二、张三、张四、陈村、赵村、水淆、石原、辛庄、凡村、庙上、南原、坡头、东窑院、窑店、反上、庙洼、寺下、白草湾、涧里、涧西、人马、前关、后关、沟东、西阳、人马寨、窑头、王村、丰阳、太阳、东阳、营前、南沟、东沟、宜村、西沟、五花岭、丁管营、大安头、小安头。 363 菜园乡 146.24 34 菜园、北湾、南湾、南区、交林、石门、双庙河、卫家庄村、草店、雁翎关、刁家、官村、桃王、中庄、过村、赵原、下庄、上窑、东寨、沟南、芬沟、田家庄、杜村、东凡、西凡、南阳、北阳、桥洼、杠庙、坳渠、崔家、东梁、连家洼、后架河。 235 张茅乡 84.85 22 东村、南头、位村、宋王庄、贯耳沟、麻塘湾、韩家沟、西崖、张茅、后崖、丁家庄、苏村、杨村、草地、清泉沟、竹园、白土坡、庙坡、西坡脑、瓦山沟、刘家河、山口。 147 王家后 乡 123.04 19 老泉、王家后、燕山、赵里河、东庄、庙前、鹿马、上庄、朝阳、龙潭、葫果、贺村、坟上、柴洼、赵庄、崖底、支社、刘家山、柏树山。 178 硖石乡 70.39 13 石门沟、庙沟、王庄、硖石、车壕、王家寨、三教地、卫家沟、南坡、高崖、荆山、黄坡、东岭。 107 观音堂镇 115.04 25 观音堂、南寨、韩岩、石堆、七里、张村、阮坪、段岩、石壕、段家门、江树腰、葛条沟、下潮、铧尖嘴、糯米沟、君王、芦草、窑院、刘庄洼、韩洼、阳洼、大延洼、陈营、界岩、韩庄。
居委会名称:观音堂街、观音堂煤矿、甘壕煤矿(3个) 193 西李村乡 133.17 27 李村、唐家沟、岩里、河洼、原村、泉沟、柳沟、陡沟、白埠、杨岭、王彦、上断、龙脖、吴家坑、王营、张沟、陈家庄、元上、访礼、魏家窑、岳庄、下张、高沟、寨上、南岩、塔罗、古店。 213 宫前乡 197.87 25 宫前、岳家沟、池芦、韩川、卸花池、蔡家湾、池头、头峪、五峪、黑山沟、青涧、马圪瘩、杏花、苇元沟、刘家庄、铁炉沟、太子沟、瓦窑沟、金凤、三道院、明山、竹园、西坡、杨河、农场。 192 店子乡 170.18 9 大石涧、店子、黄塘、湾子、栗子坪、白石崖、宽坪、陈家原、杨家河。 51 合 计 1609.73 263 2232 注:观音堂镇 “段家门”村的“门”字里边应加“外”字,但电脑打不出。
⑦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解释】
司马光字君实(字和如今的小名差不多)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⑧ 陕州小学有什么花朵
陕州小学有什么花朵,
相关信息,
可询问学校教务处,
最直接的是问你的班主任。
⑨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翻译
一、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二、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三、出处
《宋史·司马光传》
(9)陕州丁香花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二、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宋史》的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
三、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