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子房横切手绘图
Ⅰ 百合花柱头、子房的特点。花萼、花瓣的颜色和数目。花柄及花托的位置是什么 希望回答完整!谢谢~
百合花辐射对称;两性花;花被两轮,每轮3被片;雄蕊两轮,每轮3枚;雌专蕊3心皮合生,子房属上位,3室。
你看到的六个花瓣是分成两轮的 百合是同被花 没有萼片和花冠的分化 (本来外面那层就是花萼的,但是和花瓣长得是一样的,就不分了) 只有花托(绿色的部分,,花柄上端)是花瓣着生的部分)
Ⅱ 百合花的插花图片和插花技巧啊!急用啊!帮忙!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0%D9%BA%CF&z=0
细说百合的养殖
百合花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花茎刚直挺秀,叶色翠绿,花形奇特,色泽高雅,很惹人喜爱。国内引种、栽培正日渐扩大,市场销售日益活跃。
一、习性
百合花品种很多,现观赏栽培的多是人工杂交种,主要有亚洲百合、麝香百合和东方百合3个种系。近年流行的切花品种多数是从荷兰、日本进口的。如麝香百合,又名铁炮,花期6—7月,株高75—90厘米,叶短而厚实,每株花蕾3—4朵,花色乳白色,喇叭形,花朵多,价格亦高。麝香百合喜凉爽潮湿环境,日光充足的地方、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忌干旱、忌酷暑,耐寒性稍差些。生长、开花温度为16—24℃,低于5℃或高于30℃生长几乎停止,10℃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长,超过25℃时生长又停滞,冬季夜间温度低于5℃持续5—7天,花芽分化、花蕾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推迟开花甚至盲花、花裂。麝香百合喜肥沃、腐殖质多深厚土壤,最忌硬粘土;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好,土壤pH值5·5—6·5。
二、繁殖方法
百合繁殖有分球繁殖,鳞片扦插、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
分球繁殖:地下部鳞茎或接近地面的茎节上会长出许多新鳞片,让其长大后剥下贮藏或直接盘栽。一般每球栽1年后可分生1—3个或更多小球。小球在秋季收获后用沙藏至第二年春天种植,也可当年秋植于深土。
鳞片扦插:将花期的成熟茎切成小段的鳞茎阴干,或剥下鳞片埋于沙中,插后30天,自叶腋间长出球茎,再培育成小鳞茎。在4—5月进行下种,扦插深度以顶端略露为宜。一般春插经2—4个月后,大部分鳞片可生根发叶,长出小鳞茎,此时可移植盆栽或露地种植。
播种繁殖:播种前种子放在灯光前,拣出胚发育充实的种子供播种,发芽适温为12—15℃,15℃以上种子发芽快,但幼苗瘦弱,低于5℃不发芽;25℃以上使种子休眠,不发芽。春、秋季均可播种,播后覆土,0·5—1厘米,约20—30天子叶出土。春播苗,秋季栽植,经2—3年后才开花。
组织培养:利用百合花的不同部位,如花丝、花柱、子房、鳞片基部的腋芽组织培养成试管苗,然后移植于苗床护理长大,供生产种球。
三、栽培要点
1、肥水管理:麝香百合在华南温暖地区可露地栽培,或盆栽、大棚等方式。露地或大棚栽培百合,地栽应选择气候冷凉、湿润通风及半荫环境,最忌连作地,以选新地种植为好。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在种前深耕1—2次,施足基肥,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500—3000公斤,花生麸50公斤,骨粉25公斤,草木灰200公斤,磷肥和钾肥各30公斤,深翻30厘米,细碎、疏松泥土,整成垄高20—25厘米,垄面宽80厘米,垄底宽30—40厘米,沟深25厘米。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
百合花露地种植适期为8—9月。盆栽宜在9—10月。盆栽培养土用腐叶土、粗沙、菜园土按3∶2∶5比例混合而成,可施适量草木灰、腐殖鸡屎、鸽屎、猪屎,或施3—5克复合肥。露地大球种,种植深度为12厘米,株行距为10—15厘米×20厘米,定植后土壤应保持湿润,20—30天新芽破土。盆植底用粗沙或煤渣块铺垫3—4厘米厚作排水层,宜用深盆,盆口径20—25厘米花盆可种2—3个球。盆植或箱植尽可能放置凉爽环境下管理,也可用遮光网或草帘遮阳避直射阳光,并适当浇水,干干湿湿为宜。高温干旱或春夏干旱时,要铺设稻草防止干旱,保持土壤湿润,畦沟应灌水1—2次或喷一次透水。苗期及剪花后适当控水,防土温过低和水分多而使鳞茎腐烂。注意通风,使幼苗生长健壮。秋季高温季节,每天中午向叶面喷水2—3次,以防土温超过30℃而影响生长。
栽后20天追肥2—3次。生长期每隔15天施一次,以腐熟花生麸液肥为宜,或施合成肥或尿素,每100平方米1—1·5公斤,氧化钾—氧化镁的硫酸盐1—2公斤。在2—3月和花后要各施合成肥,忌施含氟和碱性肥,否则易发生烧叶。若发现缺铁现象,应及时喷0·2%—0·3%硫酸亚铁溶液。现蕾至开花期,每15天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一次,剪花后要追肥1—2次富含磷钾的速效肥。盆栽自2—7月之间,每2个月施一次肥,用肥与露植相同。盘口径20厘米,盘施用量约5克,施后要浅松盘土,将肥混入盘土。可用沤过的洗米水兑水根施,还可施0·1尿素、花卉专用肥液,每月施2次。冬季温度降至5—8℃每月施1次,低于5℃停止施肥,以待温度回升再施。2月下旬至3月初在盘边表土施8—10克过磷酸钙或骨粉。现蕾至开花每月施2次0·2%磷酸二氢钾、少量硼砂、硝酸镁等或花卉专用肥根施壮花肥,花期不宜施用,花后可每月薄施2次营养液肥,可保茎叶翠绿,促地下新鳞茎生长。
2、花期调控:
①促成栽培。11月翌年2月上旬开花。用中球先在13℃处理2周(14天),再在3℃下处理4—5周(28—36天),这样可在11—12月开花。如要求1—2月开花,可先在13℃处理2周,以8℃处理4—5周(28—36天),这时定植后夜间温度较低,应加温保持15℃左右即可。
百合在促成栽培中,当花芽长到1—2厘米时,如光照不足,容易发生消蕾现象。消蕾常发生在10月底至翌年3月中旬,可通过人工照明补光,方法是每8—10平方米悬挂一盏40瓦高压钠灯,或普通防水白炽灯,补光始期由花芽0·5—1厘米前开始加光一直持续到采收为止。温度16℃条件下,大约维持6周光照,每天从夜间8时至翌晨4时,对防止消蕾、提早开花和提高切花品质效果甚佳。
②光温控制。为获得优质百合切花,适宜的光温条件非常重要,尤其在花芽分化和发育期,如麝香百合花芽分化适温为15—20℃,此时若小于10℃或大于30℃,生长较慢,极易发生裂萼现象。亚洲百合在蕾后若出现低温会发生消蕾现象,光照不足也会消蕾。生长过程中,以白天温度21—23℃,夜间温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鳞茎必须通过7—10℃低温贮藏4—6周。生长初期控制低温(9—13℃)有利发根。但强光的月份,应用50%遮光网遮荫至开花,以免温度超过30℃而造成花茎过短,花朵品质下降。
四、病虫害防治
百合花病虫害较多,百合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灰霉病、立枯病、鳞茎烂病等,发病初期应立即拔除病株,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施或灌根,50%代森铵300克混合使用。栽种时应选健康种球及抗病品种,栽前对土壤和种球要严格消毒,实行轮作,栽后定期喷施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对于炭疽病用75%百菌清800倍、5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500倍,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灰霉病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500倍,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75%百菌清800—1000倍或1%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立枯病发病初期清除病叶,用1%等量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有防治效果。鳞茎腐烂病在栽种前,可用0·5%五氯硝基苯拌种,可达预防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浇灌50%代森铵300—500倍液或喷施。有蚜虫、蛴螬危害,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施,或20%杀灭菊酯乳剂1000倍液防治。
Ⅲ 完整的百合花子房里有多少胚珠
是3个吧
Ⅳ 百合花的结构解剖~表明花蕊,花萼,花朵,雌蕊,雄蕊的图片,跪求
百合花的结构解剖:
百合花(英文名lily)用来观赏,尤以荷兰及日本输出的切专花好看。百合花的球根属含丰富淀粉质,部分更可作为蔬菜食用,在中国,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润肺止咳,清火,宁心安神的功效,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
(4)百合花子房横切手绘图扩展阅读:
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由于其外表高雅纯洁,天主教以白百合花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而梵蒂冈以百合花为国花。百合的种头由鳞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国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还有尊重的含义。
现时,百合花主要用来作观赏用途,尤以荷兰及日本输出的切花品种居多,如麝香百合及其杂交种是很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百合花的球根含丰富淀粉质,部分更可作为蔬菜食用;在中国,百合的球根晒干后更可用来煮汤,而且植株的多个部分可入药。
卷丹、山丹尤其是布朗百合的球根在中国被大规模种植,口感和质地与土豆有些类似,常制成百合干销售,可以清热解毒,被认为是健康食品。人们将百合干泡开后炒制,然后压碎用于煮汤,或是用于提取淀粉。
Ⅳ 百合花的结构解剖图花蕊,花萼,花朵,雌蕊,雄蕊的图片
百合花包括六个基本部分:
1.花梗(pedicel),枝属性,
2.花托(receptacle),枝属性
3.花萼(calyx),叶属性
4.花冠(corolla),叶属性
5.雌蕊群(gynoecium),叶属性;解剖图如下:
鳞片的外形是种的分类依据之一。多数百合的鳞片为披针形,无节,鳞片多为复瓦状排列于鳞茎盘上,组成鳞茎。茎表面通常绿色,或有棕色斑纹,或全棕红色。茎通常圆柱形,无毛。叶呈螺旋状散生排列,少轮生。叶形有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和倒披针形、椭圆形或条形。
叶无柄或具短柄。叶全缘或有小乳头状突起。花大单生、簇生或呈总状花序。花朵直立下垂或平伸,花色常鲜艳。花被片6枚,分2轮,离生,常有靠合而成钟形、喇叭形。花色有白、黄、粉、红等多种颜色。雄蕊6枚,花丝细长,花药椭圆较大。
鳞茎白色,高4~7厘米,直径5~8厘来,宽卵形,深入土中约10厘米;茎直立,坚硬,基部埋在土内的部分具2~3轮纤维状根,地上部分高1.2~1.5米,直径 0.8~1.2厘米,有棱纹,深紫色,而被白色绵毛。
叶散生,无柄,光亮,披针形,长3~1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渐尖,具显著叶脉5条以上,上部叶片逐渐变短以至形成叶状苞片,通常叶腋间生有珠芽;珠芽球形,直径2~3毫米,老时变为黑色。花序总状圆锥形;
花梗粗硬,开展,花朵稍下垂;花被片6,桔红色,密生紫黑色斑点,开放时反卷,披针形,长8厘米,宽1.5厘米;雄蕊长5~7厘米,花药紫色,且具斑点;柱头紫色,子房长1.3~1.8厘米。果实倒卵形,长3~4厘米。花期一般在7月。
(5)百合花子房横切手绘图扩展阅读:
繁殖方法
(一)播种繁殖
1、采收种子:百合授粉后10~15天,子房开始膨大,经60~150天果成熟开裂前即可采收。
2、春、秋季均可播种。春播者,第二年春,气温超过30℃时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放在灯光前,拣出胚发育充实的种子供播种,发芽适温为12~15℃。15℃以上种子发芽快,但幼苗瘦弱;而5℃以下不发芽。
3、播种土用二份肥沃壤土,一份粗砂和一份泥炭土,每立升中加入过磷酸盐1克。
4、播后覆土0.5~1厘米,约20~30天子叶出土。6个月后即可开花。
5、秋季植株枯萎后形成小鳞茎,培育2~3年后成为开花鳞茎。
(二)鳞片扦插
1、鳞片扦插不受季节限制,待鳞茎老熟掘出3~4年鳞茎,放置通风处吹干,剥下肥大鳞片。
2、木制的沙床、浅盆内将鳞片插入2/3~4/3,插后保温遮阳,经45~120天后可形成小鳞茎。
(三)子球繁殖法
1、当接近地面的茎节长出小子球,小心摘下。
2、每个子球可繁殖一株植株。
(四)组培繁殖
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较大的鳞片可切成小块,接种在添加萘乙酸0.5~1.0毫克/升和6-苄氨基腺嘌呤0.1~1.0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5~7天后,外植体上出现球形小突起,14天后,小球体变成丛状芽,1个月后形成小鳞茎。
Ⅵ 百合成熟花药横切简图
百合成熟花药横切简图,如下:
百合:
百合,学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lum Baker)又名强蜀、回番韭、山丹、倒答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属(学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鳞茎含丰富淀粉,可食,亦作药用。
花药:
花药(anther)是花丝顶端膨大呈囊状的部分,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子植物的微小孢子堆,成熟的花药粒实为其小配子体,能产生雄性配子。花粉由雄蕊中的花药产生,由各种方法到达雌蕊,使胚珠受精。
Ⅶ 成熟百合花的子房的胚珠有几颗
Ⅷ 桃子子房横切结构图可以看的完整的胚珠吗
(1)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花瓣,⑤花药,⑥花丝,⑧花柄,雄蕊包括5花药和版6花丝,雌蕊包括柱权头、花柱和子房,雄蕊的花药中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因此图中①②③⑤。
Ⅸ 来几张百合米图片 注意:不是百合花!!!!
有百合米吗?不晓得。。。米百合倒有。。。
米百合:【别名】土贝母、土知母、米合贝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米贝母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itillaria david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米贝母 草本,高约10-33cm。鳞茎直径1-2cm,由3-4枚或更多球状鳞片和周围许多粒状小鳞片组成。叶基生,1-2枚,具长10-24cm的叶柄;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4-8cm,宽1.5-2.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渐狭,三出脉。茎上无叶。单花顶生,具3-4枚苞片,苞片被针形,花被宽钟状;花被片6,长圆状被针形,黄色,具紫色方格斑纹,内面散生圆形黄色小腺体,基部的上方具圆形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柱比子房略长,连同子房近与雄蕊等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达花柱的2/5。花期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300m的河边草地或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状】 1.性状鉴别:鳞茎由3-4枚或更多球状鳞片和周围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呈莲座状,直径l-2cm。鳞叶片表面呈粉白色或黄白色。质脆,易断,断面略显粉质。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 2.1.淀粉粒极多,为粉末的主体。单粒灯泡形、卵形。不规则广卵形、贝状卵形、类三角形、菱肉形,稍扁,侧面现长椭圆形,有的较小端稍尖,直径6-60μm,长约至72μm;脐点明显,短缝状、人字状、马蹄状、三叉状、点状或十字状,大多位于较小端;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稀少,细小,由2-3分粒组成。半复粒少数,脐点2-3个。多脐点单粒稀少,脐点2-4个,半月形或类圆形,位于中央或较大端。 2.2.气孔大多呈类圆形,直径56-72μm,也有扁圆形,直径至80μm,副卫细胞5-6个。此外,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细小连珠状增厚。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8-30μm。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主痰热咳嗽;咯痰黄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