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上海老版新婚学校

上海老版新婚学校

发布时间: 2024-06-26 08:23:02

❶ 琦君的生平简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1)上海老版新婚学校扩展阅读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li)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

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ji)》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

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热点内容
鲜花闺蜜头像 发布:2025-04-24 06:50:14 浏览:196
满开丁香 发布:2025-04-24 06:48:42 浏览:553
宋小宝小品情人节表白 发布:2025-04-24 06:47:02 浏览:944
水冻鲜花生 发布:2025-04-24 06:44:03 浏览:399
清朝梅花碗 发布:2025-04-24 06:33:36 浏览:107
青岛花店招聘信息 发布:2025-04-24 06:12:54 浏览:100
樱花鱼咋钓 发布:2025-04-24 06:04:22 浏览:776
梦到山石盆景和绿植 发布:2025-04-24 06:03:47 浏览:26
花店取名大全集 发布:2025-04-24 06:03:02 浏览:682
郭沫若写的山茶花 发布:2025-04-24 05:51:33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