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丁香空结
『壹』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全诗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依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翻译: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贰』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芭蕉不展丁香结释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出自古诗《代赠》。
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雨中的丁香花让人想起凝结的忧愁。出自《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一、唐·李商隐《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玉梯横断,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二、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2)色丁香空结扩展阅读
这两首诗都写离愁,写得风华流美,情致婉转。《代赠》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伤。尤其是诗歌的后两句,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意境优美,含蕴无穷,又毫不造作,历来为人称道。
对后来一些诗词名作的构思、意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钱珝的“芳心犹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乃至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都从中汲取过灵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词中的春恨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叁』 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事什么意思
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此句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色丁香空结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
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肆』 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什么意思
1、“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2、附原文: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四十六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
『伍』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回花蕾可是一团团结答成的愁怨。
出自《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作品原文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白话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5)色丁香空结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陆』 青鸟,丁香空结雨中愁。下一句是什么
李煜的作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柒』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
“丁复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制.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附原文: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捌』 “芭蕉不展丁香结”与“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
古典诗词中的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易凋零,更是诗人伤春的寄版托物,文字中的丁香权就这样被笼了一层如烟如雾般的忧愁。
楼主,你是否在学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呢,雨巷中塑造的那个象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是要联系到你提出的这两句诗
“芭蕉不展丁香结”这句是说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丁香空结雨中愁” 也是同一种意思。
古诗重意境,你懂得了丁香这个意象的含义,诗句就不难懂了。
附诗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 溪 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玖』 读了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了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芭蕉心紧裹未展,丁香也郁郁未解,雨中的丁香花让人想起凝结的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代赠二首》。
全文: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翻译: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全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翻译:
轻轻地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看着门外的春景,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怨气,笼罩了整所高楼。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9)色丁香空结扩展阅读: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拾』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出处
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于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10)色丁香空结扩展阅读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