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调教

牡丹江调教

发布时间: 2024-08-13 06:04:19

1. 谁知道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教授赵成文的详细资料

(四)

赵成文作为中国神探也好,神探画家也好,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同时,他还是学者,还是专家,他是中国刑警学院的刑技教授,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刑貌鉴定专家,痕检专家,同时,他还是中国高校摄影家学会的会员,摄影技巧高超。

他创立了“形象系列化教学法”,他建了三个实验室:第一个是国内第一个足迹实验室,在那里设置了众多的足迹样本,供教学及科研使用。第二个是刑案现场模拟实验室,这是他带领青年教师自行设计、安装的国内最大的刑事案件现场模拟教学中心,为国内首创,包括四个部分:家庭房屋部分、商店部分、财会室部分、办公室部分。第三个是在法医系建起的我国第一个刑事相貌实验室。这个室有五十米长,十米宽。这个室是他亲手建起,从设计到绘图,他全身心地投入。他说,年纪一天天大了,干一天少一天了,要在有生之年,为学院多做些什么才是。这三个实验室,曾经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至今外国警界学者、人士到中国刑警学院参观,都不会忘记来看一看这几个实验室。他先后参加了四十余部教材及公安业务参考书籍的编写工作,发表了四十多篇专业论文。他编写出版的《刑侦参考手册》、《刑事案件现场制图》、《现场勘察笔录指南》、《现场勘察记录》、《其他痕迹检验学》、《足迹图谱》、《刑事相貌学》,有的一版再版,有的填补了中国刑事侦察学领域的空白,有的在国外也引起过轰动,于是,他获得了国内外诸多的奖项……他发明研制了足迹测算尺,获得了国家专利,已经投产使用;他发明研制了“HCB—I痕迹制版重叠比对仪”,获得了国家专利,已经投产使用;他发明研制了ZDQ——新型便捷式抓弹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他还设计制造了枪弹发射点测位尺,他的文章《枪弹发射点测位尺的设计与应用》被收编在《全国第六次图算学研究会论文专辑》里,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于1999年由上海计算尺厂制造出了有机玻璃的产品投入使用。

他不是一个考古学家,但是却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七千年前人类最早的指纹,创造出一个世界之最;他利用一次次去西安讲课的便利条件,多次考察兵马俑,破解了兵马俑痕迹之谜,并且写出了论文,在专业杂志《文博》上发表。除此,他还破解了“开天目”之谜;提出了破解百慕大之谜的最新构想——“岩浆陷阱”之说……公安部为他记二等功两次。他是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教师,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994年,他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获“陈香梅教育基金二等奖”……

最后,笔者只想说一句话,赵成文这样的一位警察在不满六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所带给世人的惊讶还少吗?

2. 潘阳个人资料

“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这里的水很深,你把握不住,孩子!”
老艺术家潘长江看到年轻演员嘎子因为直播带货备受争议,他便劝嘎子不要带货,结果刚劝完嘎子,自己却偷偷去直播带货卖酒。
此事遭到曝光后,
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彻底崩盘,还成了大家口中的“潘子”。
而相比他而言,他女儿
潘阳
的人生经历,也一点也不比他低调,嫁给身家10亿富商的潘阳,成了无数人羡慕和嫉妒的对象!
作为潘长江的女儿,潘阳也曾在演艺圈努力过,可惜就算被父亲力捧也一直没能走红。
和演艺事业相比,她的感情道路却收获满满,不仅嫁给了亿万富豪,结婚时丈夫还承诺让她掌握家中财政大权。
如今潘阳已经和富豪老公结婚整整10年,
父亲潘长江成了“潘子”,作为女儿的潘阳,是不是真的像当初丈夫说的那样掌握家中财政大权,成了“潘十亿”呢?
一、
潘阳出生于1983年,老家在黑龙江牡丹江东宁,她出生于一个演艺世家,除了父亲潘长江是演员以外,祖父潘林生也是从艺的评剧演员。
她的母亲叫杨云,是一个圈外人,杨云年轻时长得非常漂亮,潘长江遇见她以后,就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后来杨云就一直陪在潘长江的身边,见证了潘长江的一路成长。
由于父亲忙于演艺事业,潘阳小时候便一直跟在母亲身边,在母亲的关爱下长大。
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她也从小对文艺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过她喜欢的并不是父亲从事的表演,而是音乐。
潘长江也不强求女儿跟他一样学习表演,或者是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看到女儿喜欢音乐,就和妻子帮她找了音乐老师。
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栽培下,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优异的潘阳,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军艺艺术学院音乐系,离她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作为典型的“星二代”,
潘阳并没有因为父亲是大明星就变得骄傲起来,更没有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星二代身份。
她大学期间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从军艺毕业后,她和父亲潘长江一样进入了二炮文工团,正式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而潘长江为了捧红自己的女儿,2006年,他和自己父亲潘林生以及多位圈内好友一起,和女儿潘阳一起合作了《别惹小孩》这部影片。
这是一部喜剧影片,尽管潘阳戏份不多,可作为她的个人首部喜剧电影,加上她是潘长江女儿的这个身份,她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除了参演这部作品以外,音乐科班生出身的潘阳还为这部影片献唱拍片尾曲,可以说,为了捧红她潘长江真的费尽心思。
有了第一次拍戏的经验后,潘阳也尝到了表演的甜头,她正式进入了演艺圈发展。
二、
2008年,在父亲潘长江的帮助下,努力发展演艺事业的潘阳,
推出了自己的个人首张专辑《大道理》。
尽管这张专辑引起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但潘阳自己却很开心,毕竟这意味着她已经实现了自己当歌手的梦想。
同一年,她还参演了《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这部以环保为主题的作品,她在里面饰演的“钱多多”这个角色,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演艺圈发展了几年,父亲潘长江看到她的演艺事业始终没有太大的起色,就自导自演了一部叫《能人冯天贵》的电影,专门用来捧她。
潘阳在这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个在底层生活的农民工女孩,在父亲的调教和帮助下,把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好的潘阳,终于凭借这个角色收获了一些粉丝。
更重要的是,
之前演技一直不被认可的她,终于凭借在这部作品中的表现获得了大众认可,还获得了“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配角!
事业逐渐走上正轨的她,除了和父亲潘长江合作以外,在演艺圈崭露头角的她,也开始和不少知名演员有了合作。
例如她和杨志刚等演员合作的《火蓝刀锋》这部热播剧,就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在潘长江的全力支持下,潘阳的演艺事业一路顺风顺水,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挫折。
除了事业稳步发展以外,她在感情方面更是收获满满,她刚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的时候,她就遇到了合适的人。
三、
进入娱乐圈发展没多久,潘虹就通过相亲的方式,遇到了和他年龄相仿的富商石磊,出生于音乐世家的石磊和潘阳一样,特别喜欢音乐。
石磊在美国留学的时候,
和我们熟悉的钢琴演奏家郎朗是同窗好友,
可以说,他的音乐素养比很多从事音乐工作的艺人都要高得多。
除此之外,家境很好的石磊还是一名典型的富二代,只不过和大多数的富二代不同,他并没有那些所谓的“花花肠子”,他是一个感情很专一的人。
潘阳遇上石磊后,她和石磊非常聊得来,由于两人都喜欢音乐,他们经常一起交流音乐,石磊也会和她说一些在国外留学的趣事。
对于长得年轻帅气,又有才华,加上家境也特别好的石磊,潘阳特别满意。
石磊也一样,
尽管潘长江其貌不扬,个子也不高,可作为他的女儿,潘阳却出落得亭亭玉立,颜值和气质都没得说,
石磊也很喜欢潘阳。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交谈,他们两人在深入了解后,就自然走到了一块。
他们双方家长对于他们的结合也非常满意,尤其是潘长江,对于女儿潘阳能和石磊这位富二代在一起,他感到由衷地开心。
其实也不怪潘长江会感到那么开心,毕竟富二代出身的石磊那时候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得特别好,
据说身家早已超过10亿!
尽管潘长江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生活无忧,可要说经济能力的话,他们家和石磊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潘阳如果能够嫁给石磊,那真的称得上是嫁入豪门了,也难怪作为父亲的潘长江会那么激动。
和石磊在一起后,潘阳一边努力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一边和石磊增进感情,感情越来越好的他们,很快便打得火热,爱得死去活来。
四、
2012年,和石磊爱得情真意切的潘阳答应了石磊的求婚,在这一年和他领证结婚了。
当被问到是怎么向潘阳求婚的时候,石磊表示:
“和她第一次见面我就说了,我是奔着结婚来的,没有多么浪漫,都是实实在在的感情。”
和潘阳领证后,石磊立马着手筹备他们两人的婚礼,同年7月29日,石磊在北京一家高级酒店为潘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将她娶了回家。
值得一说的是,在他们两人的婚礼现场上,曾和郎朗是同窗好友的石磊,还亲自为潘阳弹奏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学音乐出身的潘阳看到石磊如此深情,身穿婚纱的她也情不自禁的唱了一首《Endless love》回应了对方。
到了深情告白的环节时,石磊送了一块和田籽玉给潘阳,并且深情地对她说道:
“这是一块和田籽玉料,还没经过雕琢,就好像我一样。”
“今天把我送给你,希望经过你的精心雕琢,把我变成真正的璞玉!”
现场很多人看到石磊的深情告白都被感动到了,而喜欢热闹的婚礼主持人则不嫌事大地调侃了一句:
“那家里的财政大权归谁管呢?”
石磊想都没多想,直接说:
“全归她。”
潘阳听完后特别感动,不过眼含泪水的她还是调皮地说了一句:
“这么多媒体在这里,你可别说话不算话。”
婚后半年,潘阳就为石磊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石全。
不过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潘阳生下孩子后并没有安心留在家里当豪门阔太,而是一边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一边留在演艺圈中发展。
五、
婚后她不再执着于只拍影视剧作品和发展音乐事业,而是在父亲的帮助下,相继录制了不少综艺节目,例如大家熟知的《欢乐喜剧人》这档节目中就有她。
2017年,她更是在父亲的带领下,一起登上了辽宁卫视的春晚舞台,表演了《善意的谎言》这个小品。
除此之外,她近些年还参演了不少大制作的影视剧作品,例如《直击现场》、《青山遮不住》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非常不错的潘阳,还得到了不少观众和喜爱她的粉丝的支持。
让人感到可惜和无法理解的是,
尽管潘阳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发展演艺事业,她的父亲潘长江更是不留余力地力捧她,可她就是火不起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至于为何会这样,估计和很多星二代面临的问题一样,
在明星父亲潘长江的光环下,作为女儿的潘阳,很难发展得比潘长江还好。
六、
当年迎娶潘阳的时候,石磊在婚礼上承诺要将近10亿身家交给潘阳掌管,还一度让她获得了“潘十亿”的称号!
如今他们已经结婚整整10年,10年过去,石磊到底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呢?
其实,石磊当初在婚礼上的承诺并不是开玩笑的,他没有骗潘阳,
婚后他和潘阳一起开了一家名叫“江南石肆”的会所,他自己担任总裁,财政大权则由潘阳管。
除此之外,家里的大事小事他都全部交给潘阳管,至于他为何会如此放心地把一切交到潘阳的手上,除了是出于对潘阳的爱,更多的还是他对妻子的信任。
相比和丈夫一起发展事业来说,潘阳更多的重心还是放在了陪伴和教育孩子上面,她一直在用心扮演着妈妈的角色。
儿子石全在她恩威并重的教育下,尽管如今只有9岁,可也已经非常懂事,这也是石磊最佩服和最放心妻子的一点。
而且潘阳虽说掌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可她也懂得取舍,并没有过多地去干涉石磊的一些决定,这也是石磊为什么会如此深爱她的原因。
相互尊重和包容的他们夫妻二人,婚后这些年不仅没有出现感情上的问题,如今一家人过得特别幸福。
现在已经38岁的潘阳,依旧在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只不过和父亲潘长江不同,她不用依赖这份职业来生活,更多的只是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而已。
毕竟她自从嫁给了年轻有为的石磊以后,她就当上了豪门阔太,
就算事业停滞不前,她也一样能过上好的生活。
而相比她的父亲潘长江因为直播带货一事被大众吐槽来说,被富商丈夫宠爱的潘阳,如今真的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友情提示:文章为本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3. 中牧集团牡丹江军马场的历史沿革

1948年,朱瑞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为了纪念朱瑞将军,10月3日,中央军委命名东北军区炮兵学校为朱瑞炮兵学校。10月16日,马场改名为“东北军区朱瑞炮兵学校军马场,这是牡丹江军马场第一次易名。郑新潮继任场长,随着隶属关系的变化,马场的发展历程中曾多次易名。1956年10月隶属黑龙江省农垦局,改名为黑龙江省铁道兵牡丹江种畜场。1961年10月重新归属总后勤部,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牡丹江军马场”。2001年9月整体移交中牧集团以后,定名为中牧集团牡丹江军马场。
1948年5月和1949年10月,炮兵司令部和东北人民政府,先后拨给马场20多根金条和16亿元东北流通券用于购买种马,马场从海拉尔先后买回230余匹种马进行繁殖。在此基础上,又先从日本战俘营选挑十几名日本兽医和畜牧技术人员。其后又选派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农业部聘请前苏联专家在张北开办的人工授精培训班学习,并在今后几十年的育种中严格按苏联的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配种。 新出生的马驹,无论从腕力上还是从奔跑能力上,都分别优于民马。马驹长大后,马场人像欢送自己的子女参军一样,将其头戴红花,、敲锣打鼓地送往解放战争的前线。1949年11月1日,经炮校党委研究决定,将马场由营级升为团级,组建临时党委。此间,郑新潮依然任场长。1949年底和1950年初,经省政府和炮兵司令部批准,马场将原来的买草点—肇东牧场和日伪时期的兴安牧场—内蒙古扎兰屯牧场接收作为分场。一年多以后,这两个分场分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马场和第三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为总场。以后这两个场又分别改为肇东军马场和扎兰屯军马场,并从肇东军马场分出四方山军马场。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牡丹江军马场先后为兄弟军马场输送数十名场级干部和数百名技术干部,当时,军马场是全军马业技术人员的摇篮。有的转业复员后在全国各地方发挥了作用。 1950年10月1日,时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高岗,在沈阳庆祝建国一周年集会上,骑着牡丹江军马场选送的名为“日门”的日本血统马检阅部队,煞是威风凛凛,所见之人无不夸赞此马培育得好。1951年6月4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委任的中央军委马政局顾问——前清皇亲载涛,在军委办公厅办公室副主任胡小关和马政局(筹)局长郑新潮的陪同下视察马场。传达了“十年马政规划”,观看了马匹调教,登上“阅马台”检阅军马,并挥笔题字“牧马山庄”。1952年8月1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天坛举行“八一”运动会,马场派李树德等6人带赛马参加了跳障碍、钻火圈、跳板凳、跳高等项目,夺得第一名,获银杯奖。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首长观看了比赛。1954年8月,解放军总后勤部批示:牡丹江等各场从即日起实行企业化管理,废除军事供给制,部分现役军人办理复员转业。这一年,由于引进前苏联纯种马87匹,育种方针由“改良民马”转为“纯种繁殖”,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用洋种公马与三河马、草原蒙古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洋杂马驹1000余匹。为了更好地适应战争需要,从1963年起,军马场在发展军马的同时,积极繁殖和发展吃料少、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军骡。同时还按照总后勤部制定的符合战争需要的“五大标准”要求培育军马和军骡,重新调整了养马布局,将饲养方法由“舍饲”为主改为以放牧为主。在牡丹江军马场的几十年养马史上,在曾三次遭受大规模“马传贫”瘟疫的影响下,累计生产军马和军骡12.5万匹,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反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促进民马改良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帮我举个例子

一、一个"弱智"的研究生 一个"禁闭"孩子的母亲 一场失败的教育"实验"

7月,湖南湘北某县。

一则消息令整个县城感到震惊。

“那个天才连研究生都没毕业就回家了,生活上的智商还不如十来岁的孩子!”

引起话题的少年叫严永明,8岁上中学,13岁便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又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岁肄业回家,现在21岁。 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其仅有高中文化的母亲李腊梅从中起了关键作用。

跳级跳过了童年

7月6日晚,严永明在家中与记者对面而坐。他已在家里悄无声息地蹲了一年。

他的手不停地搓着裤腿,间或拿起桌上的西瓜放进嘴里,直吃到露出白瓤,然后把瓜汁抹在身上。

他说话十分有限,加起来不会超过100个单词———“谢谢哥哥、谢谢叔叔”,“是的吧”,“我不知道”……眼神极少与人正面接触。

严永明家中的墙壁上残留着一行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行字,像标签一样烙在了严永明身上。

1983年出生的严永明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儿子的过人才智,极大地膨胀了母亲的理想。母爱从此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

1991年10月,8岁的严永明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学生就得读教材,就得围绕教学计划、高考提纲这根指挥棒来转。”李腊梅总是这样说。

“让他母亲陪读是个错误”

为了让小永明在高考中一鸣惊人,李腊梅把他生活上的事全部包办了,甚至连吃饭也喂。儿子稍微不服,就“武力”制服,丈夫干预也无济于事。

1996年9月,13岁的严永明跻身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新生之列。

学校考虑到严永明年纪小,把李腊梅接去陪读。学校破例给母子俩安排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还安排李腊梅在物理系做勤杂工,每月有几百元收入。

二、从中国科大“神童”的命运 看造神的失败

7月1日上午,那些穿着短裤和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母校宽阔的草坪边互相拍照。这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分别26年之后的首次班级聚会。在合肥的烈日下,昔日“神童”们温和有礼,神态自信。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却仍对这所学校颇感自豪,渴望着能为它做点儿什么。那些要做的事情包括:为校友基金会捐上几笔款项,开办几场讲座,以及为自己的班级树立一块价值10万元的纪念雕塑。雕塑将刻有每个成员的名字,包括张亚勤,也包括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不过,在他们身后的校史馆里,关于这个班级的陈列却没有这么一视同仁。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的名字在陈列柜中非常醒目。与此不同的是,在几张有宁铂、谢彦波和干政出现的图片下面,他们仅仅被写作了“少年班同学”。
这3位当年家喻户晓的“神童”的命运,发人深思。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

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这命运就注定无法逆转。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中科大校友、盛元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树新回忆说,“那时他们在整个国家都是绝对的明星。”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
据当时的报道,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

他被称为“神童”

受宁铂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这个超乎寻常的“神童”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促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当多的孩子因此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多么平凡无奇。一些受到激励的孩子效仿宁铂,开始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倍感压力。
“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的儿子的话,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垃圾一样丢掉。”多年以后,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习路平回忆说,“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
类似事例决非个案。宁铂在1980年代早期的影响力是如此之高,以至20多年后,有人把他与张华、朱伯儒并列为当年的“时代人物”。
一切都源自一封信。1977年,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江西赣州八中高二级的少年天才。其时,中国百废待兴,举贤正是要务。当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中国科技大学派人到赣州考察宁铂,准备进行“破格”的教育,接着又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当时聪慧的孩子并非只有宁铂一个。“在赣州八中,当时就有许晋、潘辛菱和陈英3人与他不相上下。”当时的班主任余深贵回忆说。在中科大特别组织的考试中,排名第一的是许晋,宁铂只考了第二名。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宁铂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这命运就注定无法逆转。1978年3月,宁铂和谢彦波由此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而其后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来它被认为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观点在会议上重新提出。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
整个国家对科学的热忱,使得对宁铂的各种赞美也达到了最高峰。
197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后来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张亚勤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篇报告文学。看完之后他激动了整整一天,然后又整晚没有睡觉。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神童”宁铂的事迹。几天之后,张亚勤跳了级。6个月后,他也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这一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13岁的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报刊上发表了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这个葡萄架很快就成了新生和外来客必须参观的地方。在纪录片里,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
人们对宁铂的兴趣之浓厚,已使报纸的传播能力不能匹配,他的故事甚至成为了手抄本的题材。
在这一年,就读于安徽省庐江中学的干政看到了这些手抄本中的一份。在考入少年班之后,干政告诉老师,他是受宁铂的影响才来到这里的。他记得那份手抄本被太多的人传阅,纸张又破又旧,边缘卷了起来。
同样,谢彦波也被“选中”了。“宣传宁铂是因为他最有名,”一位当年的少年班校友说,“宣传谢彦波则是因为他年龄最小。”
很快,谢彦波天真的微笑、算术板书的背影,也出现在了媒体刊登的照片上。其后几年中,中国科技大学的招生广告上都有他的身影。尽管他还系着红领巾,又是一个畏惧与人交往的孩子,还是被安排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相比之下,干政当时受到的宣传并不多,不过这只是与宁铂和谢彦波相比而已。在当时一本名为《神童的故事》的畅销书中,就写有“干政切瓜”的故事:当时少年班的招生老师提问干政,对一只西瓜横竖各切多少刀,那么会留下多少块西瓜———数字不断上升,12岁的干政却始终对答如流,直到招生老师惊其为天才。
许久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宁铂曾经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如今,谢彦波也持相似的观点。
他们都曾表示,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个中原因,正是多年以来甚少公开过的事实:在那宁铂与谢彦波的时代,两个主人公自己却忍受着苦闷的煎熬。

宁铂的“逃亡”

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直到毕业之后很久,宁铂还在不断地回忆自己赴中科大报到前一天的那个上午。那天他被倪霖叫到了家里———一切因倪霖的举荐信而起。倪霖说,自己对他有两点担心。这两点是:
1.宁铂被捧得太高,如在天上,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认识;2.跟别的孩子不同,宁铂早熟,早恋倾向严重,尽管他的父母都还没觉察到这一点。倪霖警告说,如果宁铂去招惹女孩子的话,那么最终受害的将是他自己。
宁铂在1994年说:“遗憾的是,那些年我几乎把这些话给忘了。”
在宁铂自己看来,青春期是把双刃剑。比当时大多数孩子早得多,宁铂11岁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使得他相对成熟,在学习时拥有比同龄人更强的自控能力。不过发育与年龄之间的落差,似乎又让他备尝苦闷的滋味。
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不仅擅长围棋、中医,还是张树新组织的“星期天”诗社的成员。尽管如此,以当时中科大11∶1的男女生比例,以及他的比别人更小的年纪,实现浪漫憧憬的机会还是相当渺茫。另外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身材矮小,在女生面前的魅力值并不高。
真正的苦恼大约出现在16岁左右。“当时明显地看得出来,他对女孩子感兴趣,”张树新回忆说,“但是他就那样———我是宁铂啊———不说,绷着。”
她对宁铂的印象是,极端自尊,又极端自卑。不过,她相当欣赏宁铂的一点:尽管看上去似乎不通人情,实际上他却相当绅士。
对于当时的少年班来说,类似的问题并不典型。入学时谢彦波11岁,干政12岁,他们的青春期焦虑还要在几年之后才能出现。
大多数孩子是如此之小,以至班主任汪惠迪不得不在早上帮他们冲奶粉,有时还要为每人煮上一个鸡蛋。除了白天的文化课之外,下午她还要给他们加上一节当时学校里还没有开展的体育课。晚上她要去查房,替他们关灯。
即便是在“神童云集”的少年班里,宁铂的聪明程度也让大家钦佩不已。不过,他在课业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不及格的科目甚至多过了一般同学。然而外界的赞美仍在继续,公众意义上极具天赋的宁铂形象从来就没有被否定过。
“其实当时宁铂就不行了。”27年后,当年的同学彭兴说,“他的成绩很一般,而且表现出来的性格很怪。”
尽管如此,一条通往圣殿的道路一直铺到了宁铂和谢彦波的面前。这座圣殿就是在当时中国科学界红极一时的理论物理。
宁铂、谢彦波和干政3人的专业都是理论物理。干政显然适合这一领域,CUSPEA考试的优秀成绩就是证明;谢彦波的天赋更为明显,甚至在很多年里被周围的人半开玩笑地称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相比之下,宁铂与物理学的结缘却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错误。
在赣州八中时,宁铂的物理成绩就在各科目中较弱,更重要的是,他对它缺乏兴趣。
入学一年后,少年班学生开始选系。宁铂告诉汪惠迪老师,“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汪惠迪帮宁铂打了一份报告,请求调到南京大学去学天文。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离开科大,也是失败得最干脆的一次。“因为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如今汪惠迪说。
她把报告交给了教务处长,报告立刻就驳回了,原话是,“既来之,则安之。”
对天文学的爱好受阻之后,宁铂把它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在中科大内部,宁铂的“怪异”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彭兴觉得,宁铂后来对宗教和气功的执著似乎与这一时期的爱好也有关系,“当时他就神神道道的。”
离开少年班16年后,宁铂曾私下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他说,“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
1982年他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报名之后就放弃了考试。第二次,他前进了一步,完成了体检,然后放弃了。第3次,他又进一步,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退缩了。后来他对别人解释说,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不过汪惠迪以及身边的很多人却认为,他只是过分地恐惧失败。
在第3次退缩时,学校的一位老师抓住了他,逼他去考,他声称,再逼的话他就逃跑。
宁铂一直想逃跑。他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1980年代后期,在科大天体物理系的课堂上,他开始向学生询问托福考试的情况。1989年、1990年、1991年,他连考3次托福,均未过关。1988年结婚之后,他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科大。
1998年,宁铂参与了一次央视“实话实说”节目,探讨“神童教育”。当年的一则报道说:“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语速很快,情绪激烈,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周围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第一神童”的倾诉已经无人倾听,属于他的时代彻底烟消云散了。
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败。
再一年后,他成功了。

终生的缺陷

在朋友们面前,谢彦波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
彭兴生于1963年1月,入学时16岁,是少数的几个超过15岁年龄限制的学生之一。入学之后他接受的任务之一就是“看着”谢彦波。
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在中国科技大学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谢彦波受到困扰的时间要比宁铂晚得多。他回忆说:“在少年班的最初阶段我年龄还小,对外界的宣扬没什么太多的感觉。”第一个学年过去后,打牢了基础的谢彦波选择了物理系。从此,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的潜在天资得到了充分表现,一路成绩骄人,直到毕业。
不过,从入学时起,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汪惠迪老师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与此对应的是,一些当年的少年班成员承认,他们至今仍缺少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少年班同学秦禄昌说,“一旦过了那个年龄,这一课就永远补不上了。”
在朋友们面前,谢彦波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这段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光,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汪惠迪说,“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6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沃德罗普的著作《复杂》中,这位教授被描述为一个深邃而傲气的人。
对安德森来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谢彦波说,“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
本来,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可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这意味着后者的留学生涯的结束。这件事情后来在中科大内部争议颇多。
此前有传闻说,谢彦波曾用手枪或菜刀威胁过安德森。记者就此向谢彦波求证,他神情自然地予以否认说:“那我没有,我没有。”
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干政。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回国后,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几年之后,在家赋闲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这一次科大没有同意,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已有新规定,博士文凭是必要条件。
就在4年前,汪惠迪老师还劝干政再去读博士,干政表示不想读了,他不信再花一年时间还找不到一份工作。
这一年的努力最后也化为了泡影。在此期间,他的精神疾病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房间里。
相比之下,谢彦波的“运气”要好一些。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很快他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

做不成普通人

宁铂的梦想之一就是做个“普通人”。如今看上去,这一梦想已经难以实现。
多年以后,每当谈及少年班,中科大校方必定提起张亚勤,以证明少年班教育的成功。少年班同学彭兴认为,后者的成就恰恰得益于当年的默默无闻。
“其实他和谢彦波的情况差不多,刚来的时候年纪都小,基础都不行,跟着课程都很吃力,但是天分比较好。”他说,“他们俩的差别,就在于谢彦波被宣传得太多,心理压力大,人也容易张狂。张亚勤受到的宣传就很少。”
对于3位“神童”的人生路,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感到难过,但是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各个方面的因素,宣传、压力、体制、教育方式,都对这几个特殊的孩子不利。”她说,“可是,我们眼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当时她不希望这几个最有名的孩子受到太多的报道,也一再告诫他们一定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但均收效甚微。
“那个年代需要一个宁铂去唤醒人们对于教育和科学的重视,这种需要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却压垮了宁铂。”秦禄昌说。
当年的秦禄昌在那个著名班级里不受瞩目,如今则在美国北卡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系担任教授,因其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而被称为“纳米博士”。
在6月30日的同学聚会上,有些当年的少年班同学说,这也许是人生的宿命,因为3位面临问题的昔日神童在童年时期都曾经表现得比较孤僻。不过,立刻有人反驳说这不是问题,“就本来的性格来说,少年班里有几个开朗外向的?”
当年的少年班同学,如今供职于旧金山议价金融机构的裴益川说,人生路上变量太多,很难说清楚什么才是宁铂等人的麻烦的真正制造者。
“也许我们看到的都是皮毛呢?”他说,“也许这是高智商群体中必然出现的宿命呢?”
程陆华的看法与此接近。她是宁铂的前妻。她也相信,造成宁铂等人的问题的因素是无限复杂的。正因为这一原因,在前些年,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对矫枉过正,与前夫的思路一直存在分歧。她像别的家长一样,要用约束的、规划的方式培养孩子。宁铂则坚持,决不应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应任其自由发展,哪怕孩子最终只能做个普通的人。他对孩子惟一的教化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真正地去爱人,关心人。
实际上,在成年之后,宁铂的梦想之一就是做个“普通人”。如今看上去,这一梦想已经难以实现。
张树新说,宁铂等人的麻烦,恰恰在于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做普通人看待。实际上,即便是在1996年前后,一些媒体报道宁铂“只成为了一位讲师”之时,众人的叹息仍然基于这位“少年天才”拥有着杰出禀赋这一前提。
9年之后,情况又大不相同。如今人们已经忘记了追问宁铂、谢彦波和干政的去向。他们的名字几乎不再出现在新闻之中。即便是宁铂的父亲宁恩渐,也已经放弃了过去的所有幻想。他现在的期望只是,儿子能够重新回到科大工作。
“宁铂还在学习,他还没有完蛋。”这位父亲倔强地说,“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回来的。”
宁恩渐拒绝透露儿子的行踪,因此记者最终也没能找到宁铂。在网络上搜索他的相关信息,同样没有任何线索。
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记者找到了宁铂建立的一处同学录,成员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就是他自己。网站记录的建立时间表明当时他已出家为僧,不知身在何处。那是2004年元旦的晚上。

热点内容
进化樱花树 发布:2024-11-26 08:33:41 浏览:721
嘉兴梅花洲房价 发布:2024-11-26 08:29:22 浏览:397
怎么制作玫瑰花标本 发布:2024-11-26 08:27:51 浏览:26
荷花园的英文 发布:2024-11-26 08:16:07 浏览:426
阜宁荷花 发布:2024-11-26 08:01:47 浏览:969
过年是情人节 发布:2024-11-26 08:01:41 浏览:239
七夕节祝福语怎么说 发布:2024-11-26 08:01:36 浏览:713
兰花能施草木灰吗 发布:2024-11-26 07:56:35 浏览:511
什么盆栽生命力强 发布:2024-11-26 07:44:43 浏览:513
南阳镇平万亩荷花 发布:2024-11-26 07:44:42 浏览: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