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花》的感受
① 《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的作文
母爱,触动我的心灵
藏羚羊是一种强悍的动物,在青藏大草原生活着,是那儿一颗璀璨的明珠。可是你知道吗?潇洒的藏羚羊也有催人泪下的一面。有一篇文章名叫《藏羚羊的跪拜》,我读过这篇文章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述了一个在青藏高原中捕猎的猎人,有一天早晨,他从帐蓬中走出来便看见一只肥壮的藏羚羊。他欣喜不已,忙拿出猎枪,瞄准藏羚羊。突然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朝猎人跪了下来,眼睛里流出两痕泪水。猎人惊呆了,在他三十年打猎生涯中第一次见到如此情景,心不仅软了下来。可是猎人必竟是猎人,只见他眼睛一闭,扣住扳机,藏羚羊随声倒下。打死之后,猎人并没有马上处理,而是一连过了好几天才动手。当他剖开藏羚羊腹部时,惊呆了:发现羚羊的子宫里有一只小羚羊已经成型,原来藏羚羊的跪拜是求放自己孩子一条生路啊!猎人的屠刀“咣当”地掉在地下,从此大草原上消失了猎人的影子。
我被那位母亲深深地折服了,她让我明白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我相信藏羚羊妈妈知道哀求那铁石心肠的猎人有多大风险,可是如果逃跑了那连活的一丝希望也没有啊!如果没有孩子,也许藏羚羊会逃跑,但它有孩子,它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才做出如此下策的。母亲做的一切何尝不为了孩子呢?
想想那伟大的藏羚羊母亲,我妈妈的影子也浮现在我的脑海。妈妈对我的爱无微不至,与我形影不离,为了我,她宁愿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听说妈妈怀我时,吃尽了一切有营养的东西。妈妈最喜爱吃火锅,可看书上说吃腥辣食物对胎儿无益,妈妈忍着口水度过了十个月。妈妈特别厌恶核桃的味道,但是核桃对胎儿有营养,妈妈为了我,只好“舍己为人”了。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子女身上,甚至会为自己的孩子献出生命,就像那位藏羚羊母亲一样。每当我想起藏羚羊跪拜的情景,我的心就被震憾,我忘不了那两痕晶莹的眼泪,更忘不了那跪拜,因为那充满着令人心酸而又伟大的母爱。
有支歌唱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是啊!母亲多么伟大,多么重要。
流云,触动我的心灵
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每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因了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个多大的概念?纵穿古今,横越中外。总之,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花木兰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这便是她对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战袍的她终于演绎了一首感古动今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那难计数永卧沙场的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不言退缩,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答案就是:是军人,就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浓重的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白头诗人的回忆正是他苦苦找寻了一生的答案不能求解而对年轻追寻人生答案的沧桑写照。生活的活页里,又写下了壮志难酬的悲剧英雄的一笔。
四百年前罗马鲜花广场上被熊熊烈火烧死的那个不屈的灵魂,毕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坚持真理,几百年后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时,大生活里又有了关于真理的动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一篇篇传世文章。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唯一的答案,所以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远地看到了回纥的牙帐,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统治的稳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于成吉思汗的继任者们。于是,皇城的大门打开了,迎来了高原的气息、苍山的风、洱海的浪、东北的大风雪。于是,这个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独特的姿态立于历史祠堂中。
不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绎出的,是一部丰富的历史。而生活的丰富与美好,还在于有差别的创造,当然,它也源于对事物不同的答案。一亩快要丰收的麦子,农人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凡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诗人看到的是色彩与海浪的组合……于是社会的物质大厦与精神大厦便拔地而起,生活便丰富坚实。
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夕阳,触动了我的心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这种触动源于李商隐对夕阳无限美好的热爱。但前不久的一次邂逅夕阳也令我对夕阳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夕阳,这样一个残缺的太阳,从那一刻起触动了我的心灵。
周六,快乐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个个都欢呼雀跃的背起书包准备回家。而我却无力的趴在桌上不愿动弹,为何?为了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为了令我无言面对老师的76分。本想再反思一会儿,却被劳动委员以要拖地的理由赶出了教室。站在走廊上,仍旧是趴在栏杆上。泪已流尽,我只是数千次的诘问自己为何如此粗心大意。我渴望,渴望上帝赠与我一颗“后悔药”,令我重新再考一次。抬起头,望着自己平日里喜爱的蓝天。刹那间,这个不经意的抬头却令我发现了食堂边老树中的一小束阳光,顺着光,寻找光源。是夕阳,是西下的夕阳。这般景色,难得一见。一颗老树,没有绿叶却在树梢处拥有一个太阳,火红火红的。夕阳把天空的浅蓝也染成了暗暗的淡红。当我还沉浸在此般美景中时,再抬头,怎么太阳就变半个了?我不甘心只欣赏半个太阳的落下,于是我飞快间跑到三楼,抓起栏杆,一睹她的芳容。或许是这难得的美景令我不得不将心中的不快与失落暂放一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时,我居然还开心的笑了。看着夕阳美景,脑中突然闪过一连串的疑惑:今天为何会这样在不经意间逝去?明天又会怎样?还会这般宜人的夕阳美景吗?
然而顿时间,我明白了:对于那些未知的事物,我们才是主宰者。明天会怎样是由它的主宰者来决定的。旭日会东升,夕阳会西下,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不在乎明天是否会有日出壮景和日落美景,只要你心里有个太阳,同样的道理:不在乎中途是否会跌倒,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泪干、漫天的幻想总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山重水复中磨练意志,这样便可安然的等待柳暗花明的欣喜。
不知不觉中,夕阳已不复存在了,宁静的校园中唯有一个被夕阳触动了的少年的响亮声音:“回家喽!”
《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它说“老人永远是寂寞的,……活得越久,意味着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那时,我不太懂,老人寂寞吗?为什么从不表现在脸上?(用问句提出自己的思考,亦可引发读者的思考。)
一个酷热的夏天,让我明白老人的寂寞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爷爷,他不喜欢城市加速度的生活和喧杂的气氛,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于是,他成了孤单一人。(此句缺少必要的交代,爷爷归隐田园,家人反应如何?为何让他孤单一人?)
那个夏天,我陪着他,看电视。电话铃“呤……”的响了,我一接,又是爸妈,在这住了几天,就已经想我想得睡不着,一天两个电话还不够。按常例,听完电话便挂了。坐在一旁的爷爷问:“是你爸,还是你妈?”我笑了笑,说:“是妈!”他叹了口气:“水总是往下流!”对于这句话,我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爷爷,什么意思?”他说:“我一个人住在这,电话十天才响一次,而有了你,电话三天就可以响十次!”(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爷爷的失落,值得肯定,只是爷爷的动作、神态是不是可以刻画得更细致更传神呢?)
这句话,深深的触痛了我的心灵。的确,对于爷爷来说,同代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了,朋友越来越少,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也是如此,子女都独立,有了自己的家,去了别的城市,有谁还会关心老人。(此段应该展开,补充一些具体可感的事件或画面,把老人的寂寞深刻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下文对主题的揭示。)
赶快为老人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桌的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亲手采摘的野果;也许是一束美不胜收的花;也许是一张问候的小卡片;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对主题的挖掘是不是还可以更深一点,更透一点。)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
② 小花电影观后感
去年秋天,我学唱了歌曲《绒花》
。歌曲旋律优美,可是我怎么
也不能理解歌词的含义。于是,妈妈给我找来了电影《小花》
,我看
完了电影,
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电影的情节和歌曲
《绒花》
紧密相扣,
我终于能够理解什么叫做“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了她”
。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户穷苦人家为了生计卖掉了亲生女儿小
花,种种巧合,
他们又收养了一对红军夫妇留下的女婴,并给这个女
婴也取名小花。十几年后,哥哥赵永生和小花失散了,哥哥投奔了革
命队伍,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女游击队长翠姑所救。哥哥看到
翠姑酷似自己的母亲,
认定翠姑就是当年失散的亲妹妹。
小花在解放
军中打听哥哥下落时,巧遇亲生母亲周医生,母女相逢却互不相识。
就这样,
最后证实了翠姑就是当年失散的妹妹,
而小花也找到了亲生
父母。
十几年前失散的亲人在战火中又一次重逢,
共同的理想让他们
又聚到一起,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之歌。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
翠姑发现战斗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哥哥赵
永生后,为了尽快安全将他送到医院抢救,要翻越多个山头。他们在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进,
当遇到陡峭的阶梯时,
为了不让昏迷的赵永
生从担架上滚落下来,翠姑双膝跪地爬上阶梯。她裤子磨破了,双膝
流出鲜血,
陡峭的阶梯上到处是她的汗水和鲜血。
可是她仍然忍住剧
痛坚持爬过阶梯,
最后将赵永生安全送到后方医院。
在翠姑忍着剧痛
在阶梯上攀爬的时候,
《绒花》的旋律在电影中响彻起来。这是整部
电影最震撼我的一幕,我终于能够体会歌词所写的:
“铮铮硬骨绽花
开,漓漓鲜血染红了她”
,翠姑为了素不相识的革命同志,甘愿以膝
做脚,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流汗流血。她的鲜血染红了“绒
花”
!她能这样做,心中该充满了多么伟大的力量啊!这种力量的源
泉是她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现在是和平年代,
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很难体会战争年代无产阶级
战士的伟大追求。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自立
的人。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我想说,这当然不简单!我们
这些二十一世纪出生的幸福儿童,
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时代。
优渥的家
庭环境,独生子女的生活现状,让我们知道消费知道享乐。可是,优
越的环境是谁提供的呢?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们努力工作,
为的是什
么?不就是希望我们长大了能自立,
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吗?我
从长辈们的谈论中得知,
现在有些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成了
“啃老族”
,
顾名思义就是不工作,
靠父母养活。
是啊,
不管学习也好,
工作也好,
都很辛苦,
哪有呆在家里让父母照顾舒服?可是,
父母辛苦了一辈子,
养育我们长大,到老了,做子女的不但不能孝敬父母,反而要他们继
续养着,父母们该有多痛心啊!我有一个勤劳、善良、百般照顾我的
妈妈,一个辛勤工作,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的爸爸;我是他们唯一的孩
子,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他们做了每一件他们能做到的事情。而他们
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学习,将来做个自立自强的人。为此,我下
定决心,我将来绝不做“啃老族”
,我一定要做一名自立的人。
③ 电影《小花》观后感500字,拜托了,急用!
《小花》,是中国电影百年经典,革命故事片之一。是七十年代末的作品,1979年拍摄的。我那时看这部电影是在农村的露天广场上看的。记得是个冬天,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旁边的的一个村子里看电影,那时一晚上能演3部片子,先看的是《锦上添花》、《乔老爷上轿》,然后是《小花》。
《小花》取材长篇小说《桐柏英雄》。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人家。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董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
十七年后,解放军进入桐柏山区,已经十八岁的赵小花到部队中寻找两年前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队伍的哥哥赵永生,没想到赵永生负伤掉了队。小花没有找到哥哥,却遇到团部卫生队的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周医生把小花认作了干女儿。
再说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以后,又被何向东赎出,收养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几年后,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救了身负重伤的赵永生,但并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偶然与养父谈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卖的身世。
后来翠姑在一次战斗中为营救小花而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小花和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断断续续地呼喊哥哥,众人不禁热泪盈眶。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看了这部电影很受感到流了许多泪。
今天,重温这部影片,我依然是泪流满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确实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向上。
透过泪水,一个健美的浓眉大眼的女孩子热泪连连地走在行军的队伍当中,惆怅地寻找哥哥,可她没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伤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来表述的,那种发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缓、优美,声音本身如同百灵般清脆、悦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让她不得不一再寻找失散多年的当兵的哥哥赵永生,哥哥英武勇敢,与年轻女游击队长何翠姑一同战斗着……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泪花流》如同一首叙事诗,含蓄深沉、意境高远,电影语汇也及其现代和艺术,意识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开放之处彰显银屏,而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贯穿整个片子的始末,其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有机融合,唯美主义的电影风格浸透着浪漫而温情的色彩……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着担架行进在高山小径上,一步步磕出鲜血的膝盖,伴随着那首著名的《绒花》高洁、靓丽、清新、质朴、荡气回肠,歌声似乎永远萦绕在那高山深处,久久不会飘散,那闪烁耀眼的彩虹和光环从云层中播散开来,高天流云、青山叠翠、优美的歌声在云海和松林间流动……
《小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无论是内容、音乐、画面、都扣人心弦。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