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玫瑰疹
『壹』 副伤寒的临床表现
少数兔发病呈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而突然死亡。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型和慢专性型。属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腹泻,排出有泡沫的黏液性粪便。母兔从阴道内排出脓性或黏性液体,阴道黏膜潮红水肿。孕兔发生流产后多数死亡,少数康复兔后不易再受孕。
『贰』 什么是伤寒
什麼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
感染伤寒与副伤寒会有什麼症状?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伤寒与副伤寒是怎样传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可能会污染产品。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有多长?
伤寒之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伤寒与副伤寒?
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
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
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叁』 玫瑰症是什么
玫瑰疹吧?
玫瑰疹,也叫幼儿急疹、烧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专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属可能是由病毒引起,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褪色,松开时有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通过唾液飞溅而传播,不如麻疹传染力强。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多是1岁以内的小儿,2岁以上者少见。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2次。 此病症对伤寒或副伤寒有诊断意义。
护理:
·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开水或果汁,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 6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疾病,特点是持续高热 3~5天,热退疹出。
『肆』 玫瑰疹怎么引起的
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对伤寒或副伤寒有诊断意义。
『伍』 伤寒,副伤寒症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高热、中毒面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内脾大。副伤寒:与容伤寒的表现极为类似。但病情相对较轻,病程也较短。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陆』 副伤寒细菌的产生
伤寒与副伤寒都是沙门氏菌属感染所致的肠道传染病。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均有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较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可有玫瑰疹、相对缓脉、脾肿大和白细胞降低。副伤寒和其他沙门氏菌感染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和脓毒血症。病程早期,可取病人血液作细菌培养。骨髓培养在病程中各个时期阳性率较高,血清学试验包括荧光免疫、肥达氏反应可帮助诊断,但后者有假阳性。
[诊断依据]:
1.临床五大特征。①体温呈梯形上升继而为稽留高热;②
相对缓脉;③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舌苔厚,舌质红,神志不清或昏迷;④脾肿大;⑤玫瑰糠疹。
2.细菌学检查。骨髓、血、尿、便、胆汁中伤寒杆菌培养阳性。
3.血清学菌体“O”抗原〉1:80,鞭毛“H”抗原〉1:160,且持续升高有诊断意义。
4.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或消失,如果〉2%或绝对值〉40个/立方毫米可排除伤寒。
[判断方法]:
确诊:具有2-4任何一项均可确诊。
可疑:仅有1项,有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阳性者诊为伤寒;无临床表现,仅细菌学检查阳性者为带菌者。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玄参9
生地12
芦根9
川连3
连翘9
黄芩8
麦冬9
厚朴6
白芍9
广藿香8
薏苡仁15
云苓12
杏仁8
法夏8
白术
『柒』 玫瑰疹是一种什么样的皮肤病
建议:您好,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回的血管扩张所答形成,压之褪色,松开时有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
此病症对伤寒或副伤寒有诊断意义。点大成片,色红或紫,抚之不碍手的叫做“斑”,多由热郁阳明,迫及营 血而发於肌肤。其形如粟米,色红或紫,高出於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 做“疹”(但亦有不高出皮肤,抚之无碍手之感的),多因风热郁滞,内 闭营分,从血络透发於肌肤。
『捌』 副伤寒的诊断鉴别
1.血常规 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及观察病情都有价值,其消长与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减少。
2.尿常规 极期可出现尿蛋白及管型。
3.粪便常规 在肠出血时有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少数患者当病变侵及结肠时可有黏液便甚至脓血便。
4.血培养 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逐渐下降,病程的任何阶段都可获得阳性结果。对已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取血凝块做培养。化脓性病灶中抽取的脓液亦可检出病原菌。
5.骨髓培养 较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其阳性率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较小。
6.粪便培养 整个病程中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达75%,但应排除胆道带菌而患其他疾病者。
7.尿培养 病程第2周后出现阳性者可达50%。
8.胆汁培养 用十二指肠引流的胆汁培养,对病程后期的诊断和发现带菌者有意义。
9.肥达反应 肥达反应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的O抗原、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5种。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及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10.其他免疫学实验 检测血清或尿中副伤寒抗原或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对副伤寒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1.病毒感染 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副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自愈。
2.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快。
3.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确诊有赖于相关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4.急性病毒性肝炎 副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者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副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且肝炎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5.布氏杆菌病 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退热时伴大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须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Χ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7.败血症 少部分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可与伤寒混淆。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8.其他 疟疾、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
『玖』 伤寒是什么病
什麼是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
感染伤寒与副伤寒会有什麼症状?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伤寒与副伤寒是怎样传染的?
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之食物、饮水而传染。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可能会污染产品。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有多长?
伤寒之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如何防治伤寒与副伤寒?
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
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
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