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丹百香 » 百合唐诗

百合唐诗

发布时间: 2025-02-06 02:34:58

A. 百合花的诗句

关于百合花的诗句1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学好古诗对于我们十分重要。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是关于百合花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查子》

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 午枕梦初回,远柳蝉声杳。 藓井出冰泉,洗沦烦襟了。 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

《北窗偶题》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窗前作小土山蓺兰及玉簪最後得香百合并种之》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龟堂杂兴》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养水黄杨。 老翁不是童儿态,无奈庵中白日长!

七夕诗》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何逊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

《香林峰》

年代: 宋 作者: 陈岩

几许山花照夕阳,不栽不植自芬芳。 林梢一点风微起,吹作人间百合香。

《斗斋》

年代: 宋 作者: 华岳

八方无处著瞿昙,百合中间寄一龛。 满挹酒浆供里北,平量风月借和南。 腰如可折岂徒五,涎若果流何待三。 更喜小窗能就拱,夜寒江静著山函。

《山橙花》

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故乡寒食荼醾发,百合香浓邸舍深。 漂泊江南春过尽,山橙彷佛慰人心。

《山居》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望

山居入长夏,草树绕我屋。 微风披拂之,有声来肃肃。 葳蕤摇散影,掩冉飘暗馥。 百合开数花,孤芳更清淑。 我卧北窗下,午枕睡方足。 挹此一襟凉,泠然若堪掬。 坐使万虑空,乐哉谢羁束。 有同颜氏子,坐忘遗耳目。 又如慧可师,安心得归宿。 落日行庭前,披衣自扪腹。 闲扶旧僵石,细数新上竹, 小禽时下来,相鸣入丛簇。 见我不惊飞,人禽两幽独。

《集杜句为老母寿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禁城春色晓苍苍,花气浑如百合香。 万岁千秋奉明主,南极老人应寿昌。

《百合》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收合千戏不上枝,绿茎丹萼称施为。 灯笼翠干从高揭,火繖流苏直下垂。 文豹翻身腾彩仗,赤龙雷爪摆朱旗。 莫疑衰老多夸语,渍蜜蒸根润上池。

关于百合花的诗句2

花似鹿葱还耐久,

春去无芳可得寻,

山丹最晚出幽林。

花似鹿葱还耐久,

叶如芍药不多深。

百合 [梁宣帝之第三子萧察描写百合花的作品]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

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

【百合花】英国-威廉·布莱克

腼腆的玫瑰花刺儿多得很,

温驯的羊儿常拿角来吓人;

百合花却一味在爱情里陶醉,

没有刺也没有角损坏她的美。

吾庐适新成,西有数畦地。

乘秋种山丹,得雨生可喜。

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

宿根已得土,绝品皆可寄。

明年春阳升,盈尺烂如绮。

筑室力已尽,种花功尚疏。

山丹得春雨,艳色照庭除。

末品何曾数,群芳自不如。

描写百合花的诗句,花似鹿葱还耐久(2)

【山百合】现当代-席慕容

与人无争 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洁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独的路途上

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

北窗偶题 陆游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人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百合花形似萱草,带露含情,立于庭前,使人一看它圣洁的姿容,一想它和顺的名字,可以忘掉一切不合心意的烦恼琐事。

唐代王勔著《百合花赋》:"荷春光之余照,托阳山之峻趾,比蓂荚之能连,引芝芳而自拟"。

芳兰移取遍中林,

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合,

老翁七十尚童心。

关于百合花的诗句3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养水黄杨。老翁不是童儿态,无奈庵中白日长!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午枕梦初回,远柳蝉声杳。藓井出冰泉,洗瀹烦襟了。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

B. 唐诗宋词中含有哪些花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花”几乎都是有其隐含的意义的,不同的花所指意向不同,您问唐诗宋词中都含有哪些花,在这里我只能给您列举常见的几种:
1、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诗词都是咏梅花的,梅花冬季开放,开时百花凋谢,傲骨凌寒。因此,诗歌中带有梅花的多是诗人以梅花自比,用以表达自己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2、菊花,菊花秋后开放,诗歌中与梅花指代的意向有一定相似,但是因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使菊花相比之下更能表达诗人一种闲适,隐逸的情怀。
3、桃花,没有特定的意向,多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连,有的诗人认为桃花开在春季,争奇斗艳,是轻薄的表现,比如杜甫“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也有的诗人用桃花代指美好,比如“桃花落,闲池阁”就是用桃花指代曾经的美好;也有很多是写实的,比如《大林寺桃花》。
4、兰花,兰花在唐诗宋词中是不太常见的,如“槛菊愁烟兰泣露”“孤兰生幽园,”等,多表示孤独清幽。
5、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恐怕是最有名的一句了,描写的荷花的诗句多是写实,在《爱莲说》中荷花被描写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之君子。
6、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被誉为花魁,雍容华贵,是美的象征。
7、芍药,诗词中写芍药的不多,记得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既是芍药,在诗词中,芍药是有情的花。
8、扬花,顺便提一下扬花吧,扬花不是花,指的是柳絮。扬花在诗词中无外乎两种意思,一种是轻薄无情,另一种是漂浮不定。有人说扬花落到水里就是浮萍,浮萍是无根之物,诗人用以表达身世浮沉的感叹。我个人最喜欢的当属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9、丁香,丁香是愁思的代名词,李璟有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另外在古诗词中还提到过很多花,只不过没什么特定的含义,比如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杏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海棠“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蔷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等等,不作细述了。
全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C. 要十首写花木的古诗,要写出象征意义。今晚必要,好的追加分。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花木的象征意义

银杏——古老文明 松柏——坚强伟大
芝兰——正气清远 百合——团结友好
紫荆——兄弟和睦 椿萱——父母健康
竹子——正直虚心 红枫——革命热诚
杨柳枝——依依不舍 石榴——子孙繁昌
并蒂莲——夫妻恩爱 牡丹——繁华富贵
梅花——坚贞不屈 茶花——战斗英雄
万年青——友谊长存 吉祥草——鸿运祥瑞
寿星草—延年益寿 桂花—高尚不俗
橄榄枝——和平 黄月季——胜利
含羞草——知耻 夭桃——淑女
铁树——庄严 菊花——高洁
合欢——消愤 红豆——相思
荷花——无邪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梅花:“香自苦寒来”
扶桑:“有如旭日初升”;梧桐:“数叶迎风尚有声”。

丁 香
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不为人们所注目。也许有人嫌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鲜艳夺目而言,然而它实在是很可爱的。它不贪求赞美,也不奢望爱恋,它价值不凡又含而不露;为着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它无私地将小小身躯,全部投到了祖国医药学事业中。丁香的性格是温柔的,但也不缺乏热烈。它虽然素装淡裹,却有许多的内秀。丁香又是严肃的,它柔中有刚。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
以松柏象征坚贞 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 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 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 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 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 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 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 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垂柳表示依恋 《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故有“杨柳依依”之说。
以桑梓代故乡 《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杏象征幸福 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 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画,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征来年走运 “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走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以枫叶象征鸿运 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个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D. 百合的《滁州西涧》(韦应物)

      安徽除了被李白青睐的敬亭山和宣州谢朓楼,还有一座同样因为大文豪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的琅琊山,以及这座山所在的同样因诗人名作而广为人知的历史名城——滁州市。本期给大家分享最早让滁州出现在诗词文化版图上的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附: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平起式七绝(折腰体)《滁州西涧》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点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我前两期关于安徽的分享跟随“一生低首谢宣城”的诗仙李白的脚步游览了安徽的名山和皖南的秀丽风光,尤其是李白最爱的敬亭山和他钟爱的城市——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乡”宣城。我们也通过李白的诗了解了他的大偶像谢脁,和李白一起登上秋日的谢脁北楼欣赏了“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景。在最后一期关于安徽的分享中,我要带大家来到另一座没有被李白青睐但同样因为大文豪的“全文背诵”名作而名扬天下的安徽名山——琅琊山,以及这座山所在的同样因诗人名作而广为人知的历史名城——滁州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部曾经收视和口碑都爆棚的电视剧《琅琊榜》?这个电视剧之所以叫《琅琊榜》是因为剧中的琅琊山上琅琊阁锦囊中“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秘密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最关键因素。电视剧播出后据说很多观众都很好奇这个在剧中一直非常神秘的琅琊山在现实中真的有吗?如果有的话琅琊山在哪儿呢?然后就有人发现现实中真的有琅琊山,而且还不止一座。经过网友们发挥福尔摩斯探案的本领推测,这座剧中的琅琊山最可能是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那座琅琊山,然后大家就发现,这不就是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里所写到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那座琅琊吗!这可正是我们下学期要学习的课文。这个发现让我非常开心,所以在关于安徽的第一期关于“安徽的名山”的分享中我特地把这座山留到这次单独讲。或许电视剧中的琅琊山只是小说作者海晏虚构出来的一个地名,但是他也说过《琅琊榜》中靖王与梅长苏的故事就是以司马睿和他的首席谋臣王导为原型的,所以这座离金陵不远的琅琊山是最符合故事情节的,难怪其他的琅琊山争不过它呢。据说《琅琊榜》热播期间,在许多地方都开始争抢琅琊山时,安徽滁州琅琊山就悄悄地把山上原本的“会峰亭”改成了“琅琊阁”。在被媒体发现后他们表示:在黄金周期间,很多游客都来琅琊山点名要找琅琊阁,最后他们找不到都很失望,所以才改了这个名字。虽然这显然是蹭热点,但如果人家《琅琊榜》剧组和原著作者不提出异议,似乎也无可厚非。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告诉我们,琅琊山在滁州的西南,“望之蔚然而深秀”,山上就有因欧阳修此文而闻名遐迩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因此,毫无疑问的,欧阳修就是琅琊山和滁州的最佳代言人。

        安徽滁州的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唐代大历六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最先发现了这座风景秀美的山,他根据琅邪王司马睿曾率兵驻扎此山的历史而将它定名为琅琊山。琅琊山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无梁殿等古迹,自宋代以来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其中无梁殿里的“马神龙鳞”石雕就很好地诠释了司马睿“五马渡江、一马成龙”的故事。

        琅琊山所在的滁州市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因滁河也就是涂水贯通境内,古语“涂”通“滁”,所以叫“滁州”。滁州在安徽省最东部的苏皖交界地区,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的滁州大部分地区现在甚至是南京市的六合区,这也又一次说明了为什么南京老是被diss为安徽的“徽京”。滁州在隋唐之前主要是“淮夷”部族生活的地方,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三国时设镇,南朝时建州,才逐步融入中原华夏文明,隋朝时这里才始称滁州。而它之所以出名,最主要就是因为以琅琊山为代表的山水之美吸引了众多诗人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词和文章,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和众多的文人名作一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被贬谪后的作品。宋仁宗庆历五春,范仲淹、杜衍、韩琦、富弼、吕夷简等人因推行“庆历新政”遭谗离职,一向支持并参与新政的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这已经是欧阳修第三次遭贬了,因而对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自言“世事渐懒由心衰”、“我从多难壮心衰”。另一方面,官场的倾轧也使他希望摆脱世俗纷扰,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正是“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的“闲处”,因地处偏僻而民风淳厚,而且山明水秀、风光宜人,“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于是“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欧阳修“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而滁州人民也“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滁州的青山绿水和这种“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生活涤除了他心头的烦恼,大自然触发了他无拘无束的天性和丰富的感情,也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于是才有了“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醉翁陶醉于“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山水之乐”的绝妙文章。虽然“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但他把“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看成是“刺史之事也”,所以虽然是“载评流徙”,远离了政治中心,不能直接向朝廷指陈时弊了,其心倒也安然,也因此不同于很多诗人文人被贬后的充满愤懑不平的作品,欧阳修在这期间所写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著名作品都反映了他比较旷达的人生观。

        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除了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以外,还写了其他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而且他的学生大才子苏轼又专为《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书碑。之后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所以无论是滁州还是琅琊山都是把欧阳修作为当地旅游的最大招牌的,琅琊山风景区的人文景点醉翁亭、野芳园、丰乐亭、同乐园、深秀湖也都出自欧阳修的文章,尤其是同乐园庭廊两侧镶刻了苏轼、苏唐卿、赵孟頫、文征明、祝枝山、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置身其中,令游人叹为观止。

        不过饶是欧阳修和他的《醉翁亭记》如此大名鼎鼎,它的光芒也不会掩盖一首意境幽静隽永的七言绝句的风采,这就是我本期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诗——唐朝山水诗代表诗人之一的韦应物最为人称许的山水诗名作《滁州西涧》。

        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涧,山夹水也,就是指夹在两山间的沟。滁州西涧,顾名思义,就是滁州城西的山涧。至于它到底在哪里,是现在的哪条河,后面我再结合诗意详细给大家介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韦应物。

        通过我上面两期分享大家了解到了李白的偶像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他们分别是山水诗的鼻祖和山水诗新境界的开创者。不过通常说到山水诗大家首先想起来的可能还是王维和孟浩然。韦应物则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一起被后人尊为“王孟韦柳”,可见即使是在唐朝那个诗坛群星璀璨的时代,韦应物的诗名也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他极善写景,其诗以“恬淡高远,云淡风轻”的隐逸之风著称,是文学史上的山水诗大家。然而令我十分吃惊的是,能写出第一流恬淡隽永之辞的大诗人韦应物,早年间竟是一个不学无术、仗势欺人、行己无耻、三观不正的恶少。

        这和他的出身密切相关。韦应物出身于关中望姓之首的韦氏家族,就是唐中宗李贤的皇后韦氏的那个家族。杜甫有一首《赠韦七赞善》诗曰:“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杜甫自己有个小注说:“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的就是住在城南的韦家和杜家权势高得离天只有一尺五。这和杜牧出身于杜家是一样的。韦、杜两家都是关陇大族,两大家庭在唐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出将入相,荣宠至极。据《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统计,有唐一代韦家先后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风光无两,说他们两家“去天尺五”还真不是吹牛。韦应物的曾祖父韦待价做过武则天朝的宰相,再加上父亲在文人墨客中的声望,所以他自幼有恃无恐。十五岁便靠门荫入宫以三卫郎成为唐玄宗的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那时的韦应物可以说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嚣张跋扈,声色犬马,放眼全长安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就连官府也拿他无可奈何。我们从他自己的诗《逢扬开府》中即可窥见一二:“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在接下来接近30年的时间里,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职守,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的《寄李儋元锡》诗中的名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忧时爱民的仁者心肠满溢其中,感动着一代代的后世读者。沈德潜评此诗曰:“是不负心语。”也就是有良心的话。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为官清廉,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只能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享年五十六。

         韦应物不仅是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还是一个对妻子儿女充满了深情的夫君和父亲。妻子元苹与他相携相伴,同甘共苦十几年,遗憾的是在韦应物40岁那年不幸因病去世。韦应物伤痛欲绝,亲手为亡妻撰写了墓志铭,大破前人规制,用了大段的文字来诉说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和骤然天人永隔的悲痛绝望,其中“昧然其安,忽焉祸至,方将携手以偕老,不知中路之云诀”、“生处贫约,殁无第宅,永以为负”和“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的句子,读来格外令人心中酸楚。除了墓志铭,韦应物还为亡妻写了十九首悼亡诗,可见韦应物对妻子的深情。清人乔亿评说:“古今悼亡之作,惟韦公应物十数篇,澹缓凄楚,真切动人,不必语语沉痛,而幽忧郁堙之气,直灌输其中。”这方韦应物为夫人元苹撰文并亲自书写的墓志目前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大女儿出嫁时他也充满不舍地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送杨氏女》。

         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是在唐德宗建中二年。他在滁州不到三年时间,在这里写下了一百二十多首诗歌,占他全部作品(568首)的五分之一。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歌共有十一首,其中在滁州写下的就有六首。可见在滁州的作品是韦应物一生创作中最富艺术成就的章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这样评价韦应物的诗:“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苏东坡则说:“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髙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栁宗元发纎xiān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滁州西涧》正是韦应物高雅闲澹诗风的代表作。

         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诗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独怜”意思是唯独怜爱,“幽草”指的是幽谷里的小草,也有一个版本是“芳草”。“生”,也有另一个版本作“行”。“深”《才调集》中作“远”。“树”《全唐诗》中注“有本作‘处’”。“深树”指的就是枝叶茂密的树。这两句就是说:我唯独怜爱生长在这涧边的幽草,高处枝叶茂密的树丛深处黄莺在婉转啼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指的是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滁州所在的长江流域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这时候山涧里江水暴涨,会形成“潮急”的景象,称之为桃花汛。“野渡”就是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这两句就是说:“春潮带着暮雨湍急地流过来,郊野的渡口那无人的小船随着水流独自漂浮着横向江心。”

         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山水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静淡远的有韵之画。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韦应物这首七绝也完全可当此评。诗评家也多有此论,如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也说“一段天趣,分明写出画意”,清黄叔灿《唐诗笺注》: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实际上后世也确实有不少人缘此诗作画。

        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里幽草深树的绿与黄鹂的色彩相交织,山涧幽草的清静与黄鹂歌唱的的明丽相映衬,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清幽雅致的图画。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山间清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静,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品性,与诗人恬淡的胸怀正相契合,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向我们透露出诗人有一颗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景的诗心和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首句写的是静,次句则转而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打破了首句的寂静和悠闲,也在诗人和读者静谥的心田荡起一层涟漪。而且这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视角转移,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的怡然自得。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中说:“先以‘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引起,写西涧之景,历历如绘。”

        接下来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春潮雨急、野渡无人之景。暮春的山涧里原本就江水涨潮,傍晚时分又下起雨来,那江潮裹带着雨水水势顿见湍急,一路奔流而来,这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只有一只渡船横泊江边,随着水流随意飘荡。这里“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江潮和春雨的动态。结句用“无人”突出渡口的“野”,所描绘的意境相比前两句的闲适和恬淡似乎显出一丝荒凉,透出些许的忧虑和感叹。郊野渡口本来就有些荒凉凄清,此刻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愈发难觅人踪,只有孤零零的一叶空舟随波飘荡,横泊江流,难免让人生出孤单力薄,只能随波飘荡的无奈和怅惘。但诗人用一个“自”字,却似乎又有在这荒凉和忧叹之中亦能悠闲自得的淡然,就好像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样,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孤独。

        实际上关于这首诗最大的一个争议正是这首诗是纯粹的山水小品还是在写景中蕴含着诗人的寄托。《千家诗》的编者,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谢枋得就认为:“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也就是说这首诗蕴含着一种君子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清朝著名诗人、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这样的争执在很多诗的理解中都有,所谓“诗无达诂”,可能也正是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正是因为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所以怎么理解都有它的道理。我觉得这首诗更像是以写景为主,因为韦应物在任职滁州期间虽说不上是十分的得志,也一定见了不少民间疾苦,但他在这里也尽职尽责地造福一方百姓,并一定程度上得以独善其身,所以在兴之所至游览滁州的秀丽山水时他信笔描景成就清新恬淡的图画,未必有特别的寄托。只是诗人在以情写景、即景抒情时其自身的胸襟情怀自然地也会蕴含其中并流露出来。明朝高棅、桂天祥的《批点唐诗正声》评此诗曰:“沉密中寓意闲雅,如独坐看山,澹然忘归,诗之绝佳者。” 恐怕也正是这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似有若无的意境才让这首山水诗佳作那么清新隽永。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公案和欧阳修有关。欧阳修很喜欢韦应物这首《滁州西涧》,在滁州任知州时他平时无事时经常会去寻找这首诗中描写的场景,可是经过一番考察后,欧阳修发现滁州的西边并没有西涧,于是他不无疑惑地写道:“今州城之西,乃是丰山,无所谓西涧者。独城之北有一涧,水极浅,遇夏潦涨溢,恒为州人之患,其小亦不胜舟,又江潮不至。此岂诗家务作佳句,而实无此耶?”就是说现在滁州城西的丰山之中并无西涧。城北山中倒是有一涧,可只有在夏天暴雨来临时才会发作山洪,附近居民为之忧患。而它平时的水很浅,水流及小,根本无法行舟,此外江潮也到不了此,所以怎么能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呢,诗人岂不是为了“务作佳句”,而无中生有吗?对于欧阳修的质疑后世史学家煞费苦心地考据争辩:有人说西涧即是滁州西北五里的乌土(兔)河,又有人说乌土河春潮也是不到的,应该是六合的芳草涧。而诗界则多有大家不以为然,比如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就说:“余谓诗人但论兴象,岂必以潮之至与不至为据?真痴人前不得说梦耳!”诗歌创作本就是虚实结合,不能与现实一一对应,所以论诗不必拘泥于句句是实,滁州城西是否真的有西涧也不必深究。

        有趣的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起首一句“环滁皆山也”也引起了同样的争论。今人到滁州实地考察,亦见滁州除西面、西南、西北有一点山外,其余都是平原,既不能“环滁”,更谈不上“皆山”。于是有人辩解说这是因为欧阳修所指的滁州不是现在的滁州城区,而是当时整个滁州行政区域,地域较大,四面都有山分布。

        诗人韦应物写《滁州西涧》的时候滁州是否有西涧?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环滁是否皆山?其考据推断或许还将延续不断,或许永远也得不出明确的结论,但却丝毫无妨这两篇文坛佳作的光彩夺目。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天地万物没有任何一瞬间是不在变化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我相信韦应物在那时是真正到了滁州西涧的,欧阳修也真正看到了环滁皆山的,这不正是他们“耳得之、目遇之”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吗?无论我们后人以为有没有过滁州西涧,环涂是否皆山,他们都将这最宝贵的清风明月看在了眼里和心里,并用他们的生花妙笔给我们留下了绝妙好诗和传世之文让我们一代代读者都能够享受这山涧幽草、野渡舟横和琅琊四时佳趣、太守与民同乐之美,那又何必在意历史上的滁州是否有西涧,环滁是否皆山呢?只要有这两位仁政爱民的太守的豁达闲澹,无论身在何处、何时、何境,我们也皆可从容放歌,乐在其中,洒脱风流。这才是这诗、这文留给我们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吧。

        韦应物、欧阳修,两位大诗人与滁州和琅琊山的山水相辉映,他们的诗文也与滁州的山水草木同光。如果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垫高了滁州的的文化品性,那么,韦应物的诗则点亮了滁州这个当时暗弱寒荒的偏邦小邑,成就了滁州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独有的风景。

E. 古人赞美花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古人赞美花的诗句
关于古人赞美花的诗句 1.写出两句古人赞美花的诗句,谢谢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写出两句古人赞美花的诗句,谢谢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写出两句古人赞美花的诗句,如题,】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我想找古今的关于赞美花的诗词(只用目录)
非常多啊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山园小梅》就是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个

陆游的《梅花绝句》

黄巢那首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好象叫《咏菊二首》

还有《红楼梦》里有一堆呢 宝玉 黛玉什么的有很多花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荷花的

当然还有《爱莲说》(周敦颐)

宋代姚述尧《行香子·茉莉花》

咏牡丹的多了去 李白为杨玉环填的《清平调》不错,还有武则天怒贬牡丹的那首(题目不记得了)

兰花的我知道的比较多, 李白《古风》杜牧《蕲州兰溪》 郑板桥的《高山幽兰》《山顶妙香》 秋瑾有首《兰花》

秦观《春日五诗》芍药蔷薇什么的 姜夔的〈扬州慢〉也有芍药

王安石《北陂杏花》 叶绍翁的<<;游圆不植>>;是杏花

李清照那个“绿肥红瘦”是海棠

最后说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韩愈《题百叶桃花》陆游《泛舟观桃花》 元稹《桃花》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就这样吧

--------END--------
5.赞美花的诗句20首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百合花 清 严兆鹤 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

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凌波仙子 娉婷玉立碧水间,倩影相顾堪自怜。

只因无意缘尘土,春衫单薄不胜寒。 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牡 丹 庭前芍药妖天格,池上芙蕖争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菊 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投与桃花一处开。 兰 花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月 季 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

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 杜鹃花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荷 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月荷花别样红。 山茶花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 桂 花 梦骑白凤上青空,径度银河入月宫。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樨风。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6.古人赞美荷花的古诗有哪些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咏荷》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马蓬匹。

热点内容
鲜花能报账 发布:2025-02-06 04:32:29 浏览:953
紫罗兰品牌服饰专营怎么样 发布:2025-02-06 04:31:47 浏览:849
七夕生日词 发布:2025-02-06 04:11:40 浏览:655
鲜花拌菜 发布:2025-02-06 04:10:20 浏览:762
相宜本草牡丹 发布:2025-02-06 03:59:22 浏览:731
百合番禺 发布:2025-02-06 03:59:20 浏览:65
赞颂山茶花 发布:2025-02-06 03:53:38 浏览:271
香奈儿山茶花保湿系列适合年龄段 发布:2025-02-06 03:52:55 浏览:951
日料樱花树 发布:2025-02-06 03:48:05 浏览:733
二朵花艺 发布:2025-02-06 03:47:59 浏览:922